近年来结婚率却屡创新低,特别在大城市,恐婚恐育成了社会主流。
活在当下,不管未来,是新一代的生活方式,但擦枪走火,意外怀孕也就成了不能逃避的话题。
今天这部电影就此发挥,讲述两个年轻人突然“升级”的故事,手忙脚乱,笑料百出的同时,他们的感情也遇到了新的危机——《一件幸福的事》
故事概要打工仔 尼科 在影像店邂逅了年轻貌美的博士生 芭芭拉,尼科对其一见钟情,并展开疯狂追求。
追女神到手,带女神回家,度过甜蜜的二人世界…
不过这一切都是芭芭拉的回忆录,她的人生在得知自己怀孕那天,彻底改变了轨道。
曾经的夜夜欢歌,逍遥自在,被这个从天而降的孩子搞得一去不复返。
与烟酒告别,不能熬夜,不能久坐,各项事物都在提醒着她:你是个妈妈。
腰酸腿疼,半夜无故从梦中醒来,情绪莫名的起伏,所有的变化都让她手足无措。
就连曾经非常要好的朋友也都开始因为觉得芭芭拉跟自己生活习惯的不同而有意地躲着她。
尼科面对芭芭拉这些突如其来的变化,当然也没有撒手不管。
包容理解妻子,无条件地充当着妻子的撒气包。
但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永远地坚持下去,特别是芭芭拉生下女儿后。
《一件幸福的事》最值得称赞的,就是两人的感情细节,甜蜜可爱,沉默妥协。
摧毁感情的向来不是世界末日,而是日常点滴,它把小细节描绘到极致,既有法国的浪漫,也有现实的无奈。
女儿降生后,啼哭就是号角。
没日没夜的哭闹,让芭芭拉整天都生活在困倦中。
尼科白天工作,晚上回家帮忙照顾女儿。
小两口熬到深夜,好不容易等来的二人世界,然而刚开始就被女儿的啼哭打断。
三口之家取缔二人世界,两人忙的焦头烂额,不得已向长辈求救。
这部电影除了男女主人公两个人物,还加入了双方母亲,她们代表着两种育儿观念,新手芭芭拉需要从中选择。
芭芭拉妈妈是个女权主义者,孩子不是母亲的全部,女人应该拥有自己的一番天地。
而芭芭拉婆婆则坚持传统育儿理念,坚持一切都为了孩子。
芭芭拉对于她而言,就是孙女的产奶机,丝毫不考虑芭芭拉的感受。
但除此之外,还有不少问题困扰着小两口,母乳还是奶粉,要不要分开睡,是否请保姆…
有主见的芭芭拉坚持了自己的选择,为此她赶走了妈妈和婆婆。
坚持和孩子睡,把尼科赶去沙发,坚持母乳,不喝奶粉。
妻子的强势,孩子的占据也让一直容忍妥协的尼科,逐渐走向崩溃的边缘。
“一件幸福的事”,此刻看来一点也不幸福,这也是影片的思考。
男女主各自回顾着他们一路走到现在的点滴。
从影像店的表白,再到生产分娩时候的糗事…情节轻松搞笑,让人不断捧腹的同时,那些原本害羞的镜头也变得美好动人。
都说孩子是爱情的结晶,可为何结晶的到来,会让两人的感情急速消散?
我想爱其实一直都在,只是暂时忘记了。
无论中间经历了什么,只要两人能解决好那些小事,那便都是幸福的事。
毕竟孩子的出生不是用来检验爱情,是把两个人连接得更加密不可分。
而爱,不仅仅只是激情,更是生活啊。
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在当贝影视搜索观看哦智能电视下载当贝影视,精彩一搜即看!
夜半时分一口气看完了这部电影,先写了一句简而言之的感觉:明早爬起来写影评。
我愿以为有些情绪会随着一夜的推移而渐渐消散,但事实的事实是,这种情绪依然萦绕心中挥之不去,而随着落在文字里而越发变本加厉,额....或许是因为此部电影太契合目前的状态和身份,那些场景的熟悉的历历在目,我觉得这是一部适合两个人同看的电影(虽然我是自己先行看之),虽然导演是男性,但影片中的桥段及对白是那么切中女性细腻而脆弱的心,我更愿意相信这是一个懂得女人的男人,在丝丝入理家庭生活的平铺直叙中,不露声色的着实一击,生生让人觉得心疼。
对了,这是一部法国片,法国,我一直钟爱的国家,电影的节奏也延续了欧洲文艺片一贯缓慢唯美的风格,影片有点Yellow,有点血腥,有点无厘头,有点喜剧,有点悲伤,有点无可奈何,有点….怎么说呢,每个人都可以在电影中看见不同的东西,内地译为《一件幸福的事情》有些太过普通,而港版译为《快乐孕记》虽涵盖了信息量但却有些直译。
不管如何,我还是觉得影片适合某一类特定人群,比如准爸准妈或初为人父母的亲们。
(如果孩子再大些,可能会回想起曾走过的路,只淡淡感叹一声谁不是这么走过来的吧)影片的前半部是我所经历过的,后半部是我或许即将经历的,写下此篇文字之时,我开始了预产期以个位数倒计时的日子,经历了孕期的种种不适而即将瓜熟蒂落,心情百感交集,一言难尽,不加赘述,只讲电影,不讲自身。
影片从两个人的“花样年华”到迎接小生命的呱呱落地,从呕,吐的肝胆俱下到看到宝宝B超影像而喜笑颜开,从一个哲学系的深度文艺女青年沦落到家庭生活的琐碎,处理各种关系,婆媳、与父母、与先生,甚或与Baby。
她的每一句独白都呐喊的那么有力量,而转过身才能看见她脸上流下的一滴泪,惺惺相惜,我看的落泪,女主人公的每一步都是女人要经历的,也只有女人才能经历的,只有女人才懂女人,只有细腻的人才懂细腻的人。
而问题的问题在于:谁他妈的说这一切天生就该是女人所承受呢?
生孩子的过程就已经是把自己撕裂,再缝上,再撕裂,再缝上的过程,当女人由于身体和心理而疼痛辗转难眠的时候,望着身边睡的正香的那个家伙,是不是就像《她来听我演唱会》中“小孩问她为什么流泪,身边的那个男人早已入睡”。
我不是女权主义者,某时某刻,也会感到身为女性的一种悲哀,当然,生与不生,是自己的选择,并不是与世俗压力相妥协的结果,既然选择,就要承受与之相衡的结果,就像张悬所唱“我拥有的都是侥幸,我失却的却是人生”,付出与收获其实很难获得真正的平衡,在一个伟大的母亲与一个独立的女性之间,谁不是一边受伤,一边学会坚强。
影片的结尾画面唯美的像一张明信片,两个人相视而坐,比起一开始的青涩稚嫩,眼里被生活沉淀了更多的东西,或许是暂时表面的圆满,谁都知道,未来要两个人共同面对的柴米油盐的事情还有太多,在这点上,我宁愿相信,片名《一件幸福的事》更像是导演和观众们开的一个黑色玩笑,当然,幸福,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如果浑浑噩噩不去思索随波逐流老婆孩子热炕头(老公孩子热炕头)未免不是一种幸福。
不过,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在现实面前,无需想太多,否则显得矫情,只要勿忘初心,那些吃过的苦、受过的罪,作为写手,总有一天会化成文字而凝结出来。
刚怀孕的时候看的这部电影,反正把别人的事故当故事看了,也没太注意。
电影多短啊,怀孕可真的是有40周,40周啊!
在生理上,没有孕吐反应还好,有孕吐才真是要了命。
更要命的是,对周边环境情绪特别敏感,身边人说了做了什么事都能带来不安与自怨自艾的情绪。
老公稍稍有一点不耐烦不待见,心里的火就关不住,因为思维模式已经调成既然是两个人的,我一个人受苦你为何嘴巴还不够甜蜜,是什么原因?
是不爱了还是不爱了,不行,要离婚!
生完孩子的阶段我暂时还没经历,估计也会惨不忍睹。
我最难过的,因为辞职,是我找不到自我了,生活感觉就是等一天错一天。
在优酷看到的这个片子,实在无聊就点进去看了。
这是很不顺畅的一次观影。
客户端看不了换网页,网页也阵亡了,最后还是在客户端结束的。
用了两天看完。
在进入故事30分钟后,遭遇无法播放,说它有多吸引我,也没有。
于是在挣扎几次仍旧无果之后,我选择了放弃。
今天才重拾起来。
开头的情节很浪漫。
女主角在男主角上班的影像店借碟片,两人以此传达情感,陷入热恋。
他们疯狂的爱着,尼克深情的向芭芭拉表达他想要她为他生一个孩子的想法,于是……我以为既然他们如此相爱,既然尼克那么渴望一个爱的结晶,生养一个孩子应该会像片名一样幸福。
结果不然。
整个过程芭芭拉很痛苦,孤独,甚至有些抑郁。
而尼克,无法理解她。
芭芭拉多么可怜啊!
这是一部喜剧片,却没有多么搞笑的情节。
芭芭拉逃产课出去打游戏的时候,我想这是一个多么可爱俏皮的女生!
她那不想像一只母狗一样的想法,我不能再赞同,于是会心一笑。
哈哈哈哈,对嘛,why should I do like this,我也是人,我也像男人一样。
凭什么?
怀孕的过程多么辛苦我不得而知,但我可以想见。
芭芭拉是伟大的,生育孩子的人都是伟大的。
尼克提出换份工作以求给予母子俩更好的生活时,还是很感动。
这个男人还是爱她。
怀孕还不是最痛苦的,痛苦的在后面。
照顾孩子,哺乳,学业,……芭芭拉承受太多,渐渐迷失自我,痛苦不堪。
还要面对阴部因为自然生育而松弛的问题,当医生夸她的阴道很有弹性时,她哭了。
尼克还是约见朋友,过着和往常差不多的生活。
当芭芭拉在他面前情绪失控,抱怨时,他不理解,他认为自己辛苦工作也付出了很多。
那哪里有芭芭拉辛苦。
心寒。
突然联想到之前看的电影《我的国王》也是法国电影,也是女主生孩子之后陷入癫狂,比这个更偏激。
芭芭拉妈妈说“当你认识到男人并没有什么用时,你就不会如此难受了。
”也许是吧。
我想既然有了矛盾,伤了心,分开是最好的结局。
影片没有这么处理。
芭芭拉回到母亲身边,与母亲和好,与父亲和好,与自己和好。
还好,尼克好好的照顾着她们的女儿,然后芭芭拉回去了,发现他们还是相爱。
影片更像是芭芭拉一个人的蜕变,尼克在其中“并没有什么用。
不知道有多少影迷能感受到芭芭拉的幸福。
更多的还是对怀孕和婚姻的担忧吧。
”不少女性对生育都怀着一定的恐惧心理,要是男生能够在女性生产过程中,主动承担更多的责任,关心女性的心理,也许生育会变成一件更幸福的事。
其实看这部电影完全是因为标题党点进去,但当我花了两个小时看完它之后,我发现我恨不得分享给所有成年的女性朋友,因为我觉得这部电影讲的很现实,它在用很直观的手法变现现在女性婚后的常态,毕竟每当小时候幻想的永远都是结婚后公主和王子一直的在一起,而现实中的常态确是另一番面孔,就像孩子即使很可爱却也无法去改变他震耳欲聋的哭闹声让你感到厌烦,还有想着想为自己事业奋苦一博转过身却发现家庭到处杂乱,让你无法放下眼前的忧虑,当你苦苦要求另一半给你自由,却发现其实他一直在作乐,就会觉得自己努力变得可笑无趣没有了意义。
而这些东西,是女性将来会经历或者正在经历的事情,而我觉得这部电影最重要的是让女性提前认知生活,才能更明确现在应该做些什么,让现在不会后悔,这是我觉得的这部电影的价值所在。
今天看了一部法国电影,名字叫一件幸福的事。
讲的是生宝宝的事情,因为演的太真实了,导致我现在,非常非常的恐惧怀孕和生宝宝。
有的时候我真的觉得自己,是一个没有母爱的人。
片子里说,母爱不是天生的,母爱是练习来的。
我觉得我现在可能是,没有必要的担忧。
就像,我非常期待我的大外甥女上大学的那一天,从我上大学的那天开始。
想自己赚很多的钱,给她买很多好吃的,买漂亮的衣服化妆品。
那个时候还担心自己,会不会,赚的不够多,不够给她花的。
现在发现这个担心完全就是多余。
因为他初中没有毕业就辍学了。
根本不存在,上大学这个问题。
而且她自己也会,上班挣钱,给自己买很多漂亮的衣服,和化妆品。
所以想到圣经上教导我们说不要忧虑。
真的忧虑是这个世界上最没有用的东西。
不如就过好当下,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
想想之前每天都有难处的日子,都已经熬过来了,未来的路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既然现在没有姻缘,就好好享受当下,不要被未来养孩子的恐惧所支配。
未来的事留给未来再说,做好今天的事情,做好眼前的事情。
无论怎样的经历 都是幸福的事吧第一,喜欢女主角 路易斯·布尔昆 真是太美了 美的落落大方 听说她是吕克贝松的新任女郎 我要去看她的所有片!
喜欢她表达的芭芭拉第二,喜欢他们对待对方的方式,有段对话让我感触芭芭拉:他(她的父亲)在我四岁的时候就离开了我 从没对我付出过 他死了对我来说都没有区别尼古拉斯:相信我 不会没有区别芭芭拉:对不起 我不该那样说意见分歧 争执 最后都在笑容中化解 尼古拉斯是个好男人 毕竟爱孩子的男人都差不到哪去 第三,喜欢前半段无处不在的笑料 很天然 产妇都是可爱的 生产那段尤其有趣 尼古拉斯大概表现了所有男人作为丈夫在妻子生产时手足无措的二呆相 很多隐私的画面也呈现的非常大方 不失美感 完全没有可怕的场面 只有幸福的传透吧 还包括芭芭拉跟她婆婆之间笑里藏刀的对抗 同自己老妈的抵触相处模式 就普通的三两事 加上配乐 表达出尊重又不失底线 轻喜剧(顾名思义 真轻松啊……)第四,喜欢他们尊重生命纯真的样子,尼古拉斯剪脐带的慢镜头让他眼里的泪水足以感动每一个观众!!
第五,喜欢分段式的情绪反差表达,前喜后暖,第一段是经历,第二段是感悟,有很多事情身在其中的时候满是铺天盖地的厌烦,而当远离之后,才要静静感受,再来体会这段经历的好与坏,无论如何,经历总有好的一面。
人果然是需要冷静思考的动物。
一个看完之后有点郁闷的片子现在渐渐的有点理解为什么现在现在那么多人只要性不要爱了,激情可以很快就忘记,而感情却不能。
女人一旦进入母亲的角色扮演起妻子和妈妈的双重角色起就很难再有自我了,所以男人很容易就不爱这个时候的女人了,激情也没有了,男人的感情也磨光了。
我以前也不明白为什么一个母亲可以为家庭为孩子牺牲那么多,直到看到小baby出来的过程母亲是如何承受这种痛苦,九个月的含辛茹苦几个小时剧痛的煎熬,,怎么能不宝贝呢?
让男人生孩子吧,换他们挺9个月的大肚子换他们在产房吼啊叫啊把孩子憋出来换他们在孩子半夜哭叫的时候陪在旁边不休不眠换他们为了家庭放弃自己的事业不过话说回来,女人不能太无私就是了
我不确定我是否应付得过来。
我一直活得很有计划性,可是最近我学会的事,并不是每件事有计划性就是好的。
有时候没有计划也很好。
孩子,我不确定我一个人处理的来,我会需要爸爸的支持。
最好是全部是爸爸来,我可以偷懒。
但难度很大噢。
看我那个到时候可以学习付出。
如果意外有了就生下来。
如果要计划,那就是没有。
本来影片标题,以为是一个喜剧片,然而并非如此。
轻松的开头,看着帅哥美女的组合,自然而然的相爱,结缘于电影。
符合文艺女青年们的口味。
接着,他说:给我生个宝宝吧?
她想了想,做了一个在她有限生命力最为疯狂的决定:好的!
然后,怀孕,生子。
本以为生活就是这样,但似乎并没有这么简单。
学业,未来,很多的迷茫。
孩子出生了,她似乎没有做好准备。
然而,又能如何呢?
总要走出产房,回家。
总要照顾孩子。
我同样在迷茫。
在别人眼里,我是一个准博士,长相也还可以,至少还算拿得出手。
但是眼看着身边的朋友一个一个嫁做人妻,甚至有了自己的宝宝,我十分羡慕她们。
我也想有一个自己的家。
我害怕,如果生了孩子我没办法完成自己的学业,没办法如愿以偿的出国留学,没办法成为我梦寐以求的设计与绘画生活,没办法再那么潇洒的背包远行。
当然,我最最担心的就是没有一个靠谱的男友,愿意和我结婚,愿意和我组建家庭,而父母又能够接受我们。
这一刻,我明白自己为什么苦恼了。
我想要的太多了。
我既想得到一个家庭,又不想因为家庭放弃自由。
一个没有想法的人,可能会很快了吧。
我有很多的想法,想法太多了。
我想要这个,要那个,结果到头来一个也没有。
就像小时候听到的故事,狗熊掰棒子,掰一个掉一个,就是这样。
我伸出两只手,想要这个,想要那个,走着走着,又看到一个想要的,拿起来,原来攥在手里的就没有了。
老妈总在说,你要有一个目标,短期的,长期的,中期的,三年的,五年的,十年的……太多了。
她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我想我不仅仅有很多的近忧,而且觉得未来更多的问题。
影片最后的话,很打动我。
是的,这就是生活。
她说,我从一个眼神就知道他爱着我,我也爱着他。
但是爱情终会沉淀下来,而剩下的只是生活。
对,我想过生活,而不是让生活玩弄了我。
哲学什么也没教会我,只有成为母亲后我才是个完整的人,所以论文删了学位不要了也要回到那个糟糕透顶的男人身边。哈哈,学哲学的时候是没学过女性主义吗,没读点你们法国前辈波伏娃吗,给我气得头顶冒烟啦!育儿片总爱把问题归结为丈夫在初期的幼稚和不作为,改了就好了,然后让所有女人抱着能够找到完美丈夫的幻想入睡。但真的会好吗,完美丈夫就能解决婚姻固有的困境吗……
看完之后对生孩子更加恐惧了,不只是生孩子本身,更是怕在这之后带来的生活的变化。。。(别上升到这种高度好么。。。)
5.0 很遗憾,很多可以有的迷影梗都是浅尝辄止,父亲的形象还是没能出现,喜剧套路的通病
生孩子,以及由此而带来的一切生活和精神上的改变竟然这么可怕,本来以为是轻喜剧,却越看越郁闷,结尾更加扯淡,难道再生一个就能够挽救已经死亡的关系?!
不太看得下去。主要是人以前多浪漫啊一有孩子各种没fu啊连X生活都不和谐了,孩子绝逼是万恶之源啊!
伴随着这位年轻妈妈撕心裂肺的阵痛以及热泪盈眶的喜悦,伤痕累累的女性身体/意识终于有了真正体验世界的机会。一件幸福的事。關於生育、母職、家庭的完美電影。母職與學術的衝突(女主的thesis正是關於“他者”)、被機械化/醫學化的生產過程、母乳餵養帶來的喜悅(如同性高潮)、放棄晦澀哲學回歸經驗/陰性書寫……(又又)
适合正在怀孕和刚有孩子的夫妻看。。。
虽然结局圆满,但对生孩子的恐吓作用已达到。
不爱看
除了女主的颜值其他一无是处!她妈竟然说她不漂亮,是不是对难看有什么误解啊?生娃的时候助产师竟然还能坑产妇一把?生了娃竟然能做到一年不出门~?回娘家住还得饱受批评~?扣四星~!
在医院问医生吃精子那段,笑得噎住了。
“我真想一个眼神就知道你还爱我,我们之间有太多的爱了。所有的一切都随时间消失了,但是留下来的,伴随伟大奥秘沉淀下来的,是生活,是的,生活。”
生完孩子以后残酷的现实,对经济、婚姻、事业都会有所阻碍,除了成长的快乐,没太感受到幸福。
生小孩简直就是灾难。
这剧情也太没戏剧性了。。。生娃不就是这些鸡毛蒜皮吗?
积极接受命运带来的改变
应景儿看看,说的都是成年人该明白的道理,这种情况下导演还是多关注一下剪辑之类的呈现方式吧~
虽然也有作死的成分,但生孩子果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塞拉V~~~~~~~~~
剧本很好,细节到位,布尔昆表演出色。故事略显冗长但很完整,将一个孩子的降生以及对家庭、伴侣和女人本身的影响都描绘了出来。如此细腻,如此了解女人的电影居然出自男导演之手。最后应该是又怀上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