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福祉部带走秀敏的时候,秀敏的痛苦,那些专员在暗中访问时对艺媛和姐姐关系的轻蔑和不屑。
明明最爱秀敏的是姐姐和姨母,一个有爱的家庭环境比什么都重要,社会福祉部却秉持着关爱孩子的目的做出伤害孩子的事情,真的是荒谬又痛苦。
看到其他评论也有在说导演的目的是想展示同性关系在面对现实社会压力时的表现,那我只能说导演刻画的太好了,好到让我难过,生气。
同性之间的爱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么?
明明都是人,明明都要爱和感情来支撑着走过世间的风风雨雨。
借用威尼斯商人里犹太人的台词:“他曾经羞辱过我,夺去我几十万块钱的生意,讥笑着我的亏蚀,挖苦着我的盈余,侮蔑我的民族,破坏我的买卖,离间我的朋友,煽动我的仇敌;他的理由是什么?
只因为我是一个犹太人。
难道犹太人没有五官四肢、没有知觉、没有感情、没有血气吗?
他不是吃着同样的食物,同样的武器可以伤害他,同样的医药可以疗治他,冬天同样会冷,夏天同样会热,就像一个基督徒一样吗?
你们要是用刀剑刺我们,我们不是也会出血的吗?
你们要是搔我们的痒,我们不是也会笑起来的吗?
你们要是用毒药谋害我们,我们不是也会死的吗?
那么要是你们欺侮了我们,我们难道不会复仇吗?
要是在别的地方我们都跟你们一样,那么在这一点上也是彼此相同的。
” 这句话用在同性恋身上也一样,对这个世界上的其他人伤害最多的,是那些抱着歧视和贬低心态的人们,是人们心里构想出来的世界压迫了那些在现实生活中正常努力生活的人们,给人们正常的生活不断的增加伤害伤害。。。
是恨造成了恨,痛苦造成了痛苦,无奈造成了无奈,太难受太难受了。
里面姨母在申请领养秀敏里有律师跟她说,需要她有个更稳定的家庭环境才可以,一般都是夫妇领养到孩子的可能性更大。
之前老师说在社会学里面,专家一般把家庭作为一个社会的基本单元,我才突然觉察到,一个学科的僵化和固定性,会极大的增加另一个群体,一些正在生活的人们的痛苦。
任何一个把人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都需要避免僵化和刻板思维,才能对人本身的福祉有一定的帮助,否则别说福祉里,人最终只会成为一种制度的牺牲品,一种僵化的机器碾碎的粉末。
希望在日后的社会里,姐姐和姨母这样的痛苦不要再有了,真的好难过。
只希望能够早日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这个世界向那个人人平等有爱的方向更推一步,让所有人都有爱能够得到,让社会学的基本单位不再是家庭,而是原子化的个人。
昨天看完啦,同性电影必须五星支持,尤其还是师生恋。
学生时期谁能没暗恋过老师呢?
光这题材就是必看系列。
不过电影预告就差不多是全剧的高潮部分了。
整部电影客观来讲,前面三分之二都还挺好的,就是最后的三分之一略显急促。
我看完有几个疑问:1. 学生怎么和老师在一起的?
毕竟老师是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学生是上课睡觉不听讲的“差生”,导演为啥不交代一下?
2. 车祸是怎么发生的?
还那么严重,姐姐死了,老师经过抢救腿还是废了?
3. 老师为什么不能收养姐姐的女儿?
老师可以资助学生学美术,那经济能力按理说不差?
4. 老师是愿意收养姐姐女儿的,送她去福利院之前为什么不能解释一下,把话说清楚,冒然被抱走,小朋友会觉得是遗弃,心理创伤得多大啊?
5. 老师留给学生的信之后,学生怎么就不去寻找了?
学生也可以边学美术边去看老师啊?
全剧最喜欢的几个部分:1. 影片开头老师做完早饭喊学生起床,学生撒娇,一把拉住老师,老师亲了一口学生,宠溺的笑。
2. 经历过那么多之后,老师在洗碗,学生背后抱住她说一起洗澡,老师那个点头。
3. 一起洗澡时,学生唱歌,老师笑了,学生用手勾老师的鼻子。
4. 洗完澡老师给学生吹头发,吹着吹着,学生一个扑倒,老师那一瞬间动情的反应,以及接下来的一切。
整部剧看下来,老师学生年龄差距应该有十几岁,近二十,所以我还是比较好奇学生怎么追到老师的。
影片快最后,三个人一起祭祀的那里也算是开放式结局吧,老师复健成功后和学生,姐姐的女儿一起幸福快乐的生活。
我愿意做这里面的学生,我还比她会做饭,煎蛋不会焦,我会帮姐姐吹头发,女生与女生之间眉目的交流与互动,那真的是棒极了,细细品,那其他的那些部分都可以忽略了。
希望以后这方面题材的电影越来越多吧。
特意挪出来周末的时间,关上灯,在完全漆黑的房间,凑合着不是很优秀的网速,看完了这部电影。
首先能看到这样一部影片,内心是很感谢的。
同性恋人,尤其是从校园步入社会之后,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无法想象。
同性电影有不少着眼于感情的纠缠反复,社会标准的难以跨越。
但是可以看出,《常春藤》的导演想要弱化感情的历程,也没有把同社会眼光的抗争描写成你死我活的 “信仰之战”,而是以完全日常普通的视角,去切入一对女同性恋人的生活。
事故、丧失亲人、行走不便,这是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的事。
但是主角因为同性恋的身份,在处理这一系列变故时的无力感,全都被展现了出来。
我觉得这是导演做得非常好的一点。
想要争取平权,第一步是要共情。
异性恋的普罗大众无法理解同性恋的内心挣扎,成长过程中的伤痛,但是他们会理解,无法领养去世姐姐的孩子,只能看着她被带走的痛苦。
因为这样的选题,所以影片中很多真实的地方,都有感动到我。
艺媛没有办法抱起来轮椅上的恩秀,旷班一周的艺媛被店长骂,恩秀收到的校长的不公平待遇……这些情节看起来一点都不“爽”,却让我感到欣慰——生活的本来样子就是如此。
但我也想指出对于这部影片我不太满意的地方,也就是年上的性格问题。
性格这种东西不分好坏,但是恩秀的性格反应在影片中和艺媛以及秀敏(侄女)的互动中,我觉得不是一个很好的沟通范本。
当然可能也有导演想要加强戏剧冲突的考量,我只是说一下自己的想法。
对于帮助她处理医院手续、操办葬礼的艺媛,恩秀没有感谢,而是回到家就是冷冰冰的通知分手。
最终去复健、要把秀敏送到保育所这种种决定,都完全没有和艺媛沟通,只是留下一封信就消失了。
不想拖累这一点我完全理解,但是应该有更好的沟通方式不是吗?
从剧情推断,两个人在一起没有五年也有三年,面对生活这么久的相知相伴的恋人,这样的交流方式我有点接受不了。
她面对秀敏时的态度,大部分我都可以消化。
可以看出恩秀是一个有些严厉的家长形象:不喜欢别人哭,不喜欢麻烦别人。
这样的人在面对小孩子的时候,没办法完全展露内心的温柔和爱,是能预想的。
我最无法接受的,是完全没有对小孩子讲要去保育所的事情,女孩如此突然地,以一种并不和善且暴力的方式被带走,会留下多大的心理阴影呢?
以后还会再相信恩秀的话么?
从情节里可以看出,秀敏完全不是无理取闹的类型,反而懂事成熟得很。
和她讲,姨母要去复健,暂时没办法照顾你,但是姨母好了一定会去保育所接你,平时也会去看你。
这样难道不好吗?
这些不是本片的重点啦,只是想指出个人认为不太妥当的交流范本。
但是恩秀在影片里传达的生活智慧,也就是“常春藤”的寓意,我非常喜欢。
听到这样的话,有种平静的情绪缓缓流过的感觉,这大概就是年上的魅力吧(笑总体来说是很优秀的一部影片,希望能多多上映和拿奖,激励之后更多同类型影片的创作。
一个年轻的女生和一位年长的女性,一起从汗蒸房走出来女生主动拉了她的手,但被甩开了“被看到了怎么办?
”她们的关系是见不得光的
年上的姐姐在煮早餐“艺媛啊,起床啦“两人坐在餐桌“接着学美术吧,我给你出钱,大不了以后你再还给我“艺媛无论是在生活还是金钱方面都属于受照顾的一方
姐姐送艺媛上班,被同事看到“谁啊?
男朋友?
”“不是,表姐。
”再次强调两人不能说的关系
送完艺媛,驱车前往姐姐家,和姐姐、侄女一起祭拜父母姐姐说:“秀敏(侄女),恩淑(年上)我们一起健康的活得长长久久吧!
”
艺媛是服装店的店员,店长推荐她做主管她认真工作并且有责任心
当艺媛想把升职的喜讯告诉恩淑的时候恩淑和姐姐却发生了车祸,艺媛赶到医院“请问你和郑恩秀是什么关系?
”“同居关系”“如果不是直属家属,需要得到允许才能探望”
闪回,恩秀生病的时候她们聊到了谁先走的问题恩淑:“不要来我葬礼,你一定哭的很惨,人们会觉得很奇怪。
”艺媛:“和姐姐一起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就是我的终极目标。
”恩淑:“任何东西都没法和活着相提并论,而且只要活着总会遇到能更加让你珍惜的事物。
”
病房电视里的新闻报导“同性恋话题在国会引发争议,同性恋游行和反同性恋人群发生了肢体冲突。
”
闪回,原来恩淑是艺媛的老师,课上在讲“常春藤“常春藤的含义是什么?
在这片无法生存的墙面之上,常春藤之间,相互缠绕着,匍匐前进,最终爬过了那堵墙。
喻指即便身处绝望之中,也要坚持下去。
通过身边之人的帮助一同共度难关。
看到姨母醒来,秀敏问医生“姨母醒了,我妈妈呢?
““秀敏的妈妈以后不能再陪秀敏了,她去了另一个世界。
”
“我姐姐呢?
”“发生事故的时候就走了。
”恩淑强忍着没有任何情绪的外露缓缓起身……“艺媛啊,我的腿怎么动不了了?
”脸上是掩饰不住的惊讶和慌张
“医生怎么说?
”“这两三年是要做轮椅度日了。
”依旧没有任何悲伤情绪的外露,反而安慰艺媛“没关系,多做复建肯定能好起来的。
”
姐姐葬礼“哪里来的女孩子,干活那么认真也不是家人。
”“听说是和妹妹住在一起的女孩子。
”“跟年纪差很多的女孩住在一起,这样有点奇怪啊。
”
秀敏偷听到 姨母无力照顾她 要送她去孤儿院 “姨母,我也想去天国,怎么样才能去?
”“我好想妈妈,送我去天国好不好?
”
遗体告别,恩淑难忍悲痛失声痛哭
回到家中恩淑很抗拒艺媛的照顾,她推开来帮她的艺媛,一个人爬去洗澡而事实是她连灯的开关都够不到
浴室的水声遮住了恩淑无望的哭声一个独立、自尊心强,照顾别人的人,她强大的自尊心是不允许她在任何人面前崩溃的。
她只能默默的承受,让自己接受这样一个事实。
自尊造成的自负让她无法接受拖累他人的事实,从照顾别人到受人照顾的心里转换非常艰难。
哭泣的同时她在内心做了一个决定。
目睹一切的秀敏“姨母是因为我才那个样子的吧?
”
晚上“我们分手吧,我的腿也可能永远不会好。
你知道的比起死亡,我更讨厌拖累别人。
”“但是我不是别人,我们是家人。
”“家人,谁承认我们是家人啊。
”
艺媛回去工作同事:“出什么事了,一周没来上班,无故旷工。
“艺媛笑笑:“没什么,就有点事情。
”
店长:“又不是家里的丧事,像这样矿工一周怎么办?
”“对不起,我会多干活补偿的。
”面对同事的质疑,领导的指责,她什么都不能说。
恩淑去学校,因为腿受伤被辞退,在与教导主任的谈判中,恩淑嘴上没有认输一直还以颜色,但出门的时候,还掌握不好轮椅的她摔倒在了门口,尊严扫地。
这一天,秀敏留了几行字拿着银行卡,离家出走了懂事的小孩跑回了自己家,因为她不想去孤儿院“我可以自己住吗?
我会打扫也会煮拉面。
”
之前艺媛说想去海边.......一个人背着一个人走在海岸线上,小女孩跑在前面一家三口坐在沙滩上,拍了张全家福
再次回到家中,生活开始好起来三个人一起吃饭、睡觉、散步……秀敏:“我今天好幸福,我想和姨母、姐姐就这样生活下去。
”约定,拉钩
恩淑,申请了抚养秀敏,申请被驳回。
孤儿院的人偷偷来做调查“姨母现在和谁生活在一起?
““一个姐姐““她们会牵手、亲亲抱抱吗?
““嗯。
你是谁?
““是个好人。
“人对自己的认知是存在误区的,总是主观的认为自己是好人,一个陷入自我感动的好人。
恩淑咨询律师给的建议:“考虑到要最优化孩子的养育环境,最好是夫妻。
您的情况最好先改变现状,再申请,可能性会高一点。
”
开头拉手那一幕其实是整个故事的第二幕第一幕呢……
我不想告诉你 秀敏有没有去孤儿院,也不想告诉你 艺媛和恩淑会怎么样,因为这个影片值得你自己去看。
它配得上一个阴雨的日子,一个沉静的夜晚,一段独立思考的时光。
秀敏的懂事让我心疼,“因为想妈妈所以要去天国,因为不想拖累姨母要自己生活“。
从小没有感受过太多的父爱,和妈妈一起长大的秀敏,在和姨母、姐姐生活的日子里,感受到了三口之家的幸福。
孩子最好的成长环境并不一定是爸爸妈妈组成的三口之家,这只是标配并不是唯一。
沙滩的合照会永远留在孩子的心中,三口之家的记忆会伴随她成长,她们永远是幸福的一家人。
如果你是同性恋群体,电影里的情节或多或少你应该也遇到过。
永远只能扮演朋友、姐姐/妹妹、同学同事的角色,说是不在意,其实是因为习惯了,没有办法所以才不在意的。
如果可以谁会想说这种谎言呢,谁不想在任何时候,都在对应的身份里呢。
电影中每一段刺痛我的对话,我都用红色做了标注,它们让我感受到社会对同性恋群体的偏见和少数群体所承受的压力。
她们遮遮掩掩的活在这个社会中,如果没有意外其实是可以一直这样生活下去的。
一旦发生任何事情,却没有一方能给予她们理解和支持,更别说最重要的法律保护。
少数群体要为自己的争取应有的权益,我们每个人未必能成为这件事的带头人,但我们都可以成为响应者,积水成渊。
相互依靠的两个人是个小家庭,她们要像常春藤一样;LGTBQ是一个大家庭,她们要像常春藤一样。
数千片常春藤的叶子聚拢在一起,最终攀爬过了那面墙。
最终,同性恋群体和支持者共同打烂了柜子,从此再没有柜子,无需再遮遮掩掩,我们将与异性恋一样,活在阳光下。
弯弯字幕组
资源链接:http://wanwansub.com/info/634
影片看完之后感觉电影很写实,很贴近生活,很像是在讲述身边人的故事一样。
一部年上➕年下(师生恋)的电影,影片中体现出同性爱人在这个社会中多么受歧视,多么被偏见。
因为社会的偏见在路上不能牵手,不能承认彼此的爱人身份。
影片的开始就是两个人很甜蜜的生活在一起,原本以为这样的幸福生活会一直继续下去的时候出了意外,年上恋人同她的亲姐姐一起出了车祸,姐姐当场死亡,年上恋人开始做轮椅度日。
年下恋人的生活带来重大影响,工作不能正常进行,帮年上恋人姐姐办葬礼,不能以恋人的身份光明正大请假,不能以家人的身份出现,在葬礼上忙前忙后还被指指点点猜测与年上恋人的关系。
之后又有两个新的问题出现:年上的姐姐还要一个亲生女儿,她的去留是一个问题;年上姐姐因为要做轮椅受不了这种打击,感觉很伤自尊提出要分手。
第一个问题是因为她们之前同性恋人的身份得不到外界的认可,所以没办法收养自己的外甥女,只能送去临时保育院。
第二个问题是年下恋人不肯放弃,在她的坚持下三个人在一起度过了一段短暂又美好的时光。
电影的结尾是年上恋人写了一份告别信给年下恋人:希望她可以好好的生活追逐自己的梦想,她去了医院进行康复训练;年下恋人则是按照她的希望开始继续画画;外甥女被送去了临时保育院,看起来一点也不开心,过生日的那天在门口张望,桌子上还摆着她们三个人的合照,摆在蛋糕旁显得孤孤单单,到此影片结束开放式的结局,感觉大家都在为美好的生活而努力,年上在为身体康复努力的做训练;年下在为了梦想而重拾画笔。
应该会和想象的结局一样吧,身体康复后三个人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了…(这是个怎样的一个世界,我心中的家人,最爱我的人,我最爱的人,并不是由你自己决定,而是由社会成见决定)
只有我看完是最后还是在一起了吗老师只是把两个小朋友暂时扔下,去医院做康复治疗。
她怕她的小朋友等她太久,因为不知道需要多久才能康复,所以写了那封信。
小朋友也没有放弃,她听了老师的话,开始学画画。
侄女生日的时候在等她们来,老师还没康复,所以还没等到。
最后她康复了,回来了,一家人去祭祀了啊
关于女同性恋的影视剧不太多。
印象深刻的无非是经典的那几部《卡罗尔》、《阿黛尔的生活》但回看同志片却一再被腐女热衷。
当男男的设定越来越被社会接受,女女是不是也该得到应有的尊重。
常青藤豆瓣:7.1
恩素和艺园是一对女同性恋人,两人年纪相差十几岁。
艺园是恩素曾经的学生,说起两人的相识,最开始艺园只能隔着窗框,偷偷看着神采奕奕的恩素。
可她们很相爱,艺园也很依赖恩素,总喊着没有你我也要去死了。
也许和很多同性恋人面临的问题相同。
她们无法光明正大的在路上牵手,无法告诉同事接送我上班的是我的恋人,更无法像正常的情侣一般公开秀恩爱。
而这一切虽然艰难,但平淡的生活拥有彼此一切都可以克服,。
可突然的一场变故,才发现这个“不同于”平常家庭的同性组合,在这个社会生存太难了。
恩素发生了一场车祸,妹妹恩海当场去世,恩素也半身瘫痪,留下妹妹的女儿素敏成为孤儿。
在这种重大变故中,同性恋人的身份,就更加让人绝望,无法公开即使恩素生命垂危艺园也不能探视,因为她不是家属。
因为恩素车祸只能请假的艺园,被领导误解成怠工,没有血缘关系的朋友就能一个礼拜不上班。
但她不能和别人说,其实两人是相爱的恋人,家人一样的存在。
更沉痛的是,恩素无法领养自己妹妹的女儿,只能送到福利院,因为恩素的伴侣是同性,而且她瘫痪无法照顾自己。
也许没面临重大困难前,同性情侣还可以勉强体面,可在这种变故后,同性伴侣变得举步维艰...
该片在21届全州国际电影节上,入围了韩国竞赛单元。
10月28日韩国上映以来,在电影人气排行榜上名列第一。
而这部电影取材自真实事件,该片似乎并不着重于同性恋人之间的爱情羁绊,更多的是关于同性家庭在社会上承受不同于普通家庭的压力。
导演克制、细腻的从这种视角入手,让我们能更加理解这种组合的不容易,以及平等的对待至关重要。
电影的名字《常青藤》代表什么,似乎导演早就在影片中给了答案。
这是一首诗:在这面无法生存的墙面上,常春藤之间互相缠绕着,匍匐前进,最终爬过了那堵墙,即便身处绝望之中,也要坚持下去和身边的人一起共渡难关。
而艺园问:“难道我们不是家人吗?
”难道一个家庭的组合,必须传宗接代才能算家人吗?
必须要得到法律的认可,才是家人吗?
必须是异性的结合,才是家人吗?
自从车祸以来恩素对于生活失去信心,自暴自弃,艺园承担起了家庭的责任,做饭、照顾素敏、赚钱养家,也负责让恩素重新开心起来。
她从未想过离开她,即使恩素要求艺园走,怕拖累,她也从不离开。
也许同为女性的原因,女性恋人更细腻、温柔,也更能洞察出女性内心柔软的喘息。
艺园带着恩素和素敏去海边,背着瘫痪的恩素走在沙滩上,恩素问:我重吗?
艺园:就像没有背东西一样轻。
她也会帮助恩素洗澡,一点点的搓,一点点的温柔擦泡沫,恩素也逐渐重拾信心,开心起来。
而“一家人”是什么?
是孤独的人生笃笃前行,有个人风雨兼程的愿意陪伴,是在灰暗日子里的不放弃也不妥协,是有个人深爱着你你也深爱着她。
这些和性别有关吗?
无关,从来都无关…
很多人对电影的结局意难平,因为没有一个所谓的“完美结局”。
虽然没在一起,但大家都在慢慢变好,她们选择用另一种方式的默默守候,虽然素敏在福利院没等来为自己庆生的家人。
虽然恩素还在复健为了能站起来。
虽然艺园也开始画画,被问起姐姐去哪里,她说:只是去旅行。
但电影给了我们一个希望的,也给了同性家庭一个希望,只要愿意等待,一切都会变好的,无论如何不要放弃,请彼此依附着继续向前吧...“这世间的温暖都与你有关,只要你肯回来,藤常青,花常在。
”
最后还是放开了手,让你大步向前走,离开没有我的人生很痛很痛,不是不再相爱了而是深爱才离开我的小朋友啊“感谢感谢感谢”我会一直守护你“常春藤” 同性平权的美好寓意,爱人永恒的美好愿望。
刻意be了虐到五脏六腑都痛的真实。
可还是羡慕了 年下年上无悔的爱了一场。
还是很佩服韩国导演,想把这么多元素糅合在同一部电影里,虽然期待的师生部分没有描述很多,很想看看两人是怎么相爱在一起的,不过影片更多的放在了现实问题里,把车祸作为导火索,划开了同性恋人面对的种种不可避免的现实问题,医疗监护,抚养孩子,社会认同,保障问题,这都十分值得关注。
“我们的爱没什么不同的啊,我们只是爱的人是同性而已。
”年龄差,性别,这些都不重要,爱,唯一的爱。
也有过暗恋老师的经历,但没有什么交集了,只是多少看到了曾经的一点影子,心酸一笑。
由衷的愿望,和今生的爱人一起,“只是只有一次的人生啊,我想和你共赴黄泉。
”
深爱着别人 也被别人深爱着 这是一件多么值得感恩的事情啊电影的节奏很慢慢到不去述说这对相爱的恋人 如何在一起 最后又拥有怎样的结局 好像都不重要了曾经相爱过 幸福地同居过 一起醒来 一起工作 一起生活突如其来的灾难似乎也没有使她们的感情淡了 只是很多事不是相爱就够了的总要很努力 很努力 才能冲过这重重阻碍抱你。
这部电影常春藤是我近段时间最喜欢的一部电影,影视了因为不可抗力原因三个女性想要组成一个家庭,想要成为互相温暖的家人,就像是冬天抱在一起取暖的刺猬,团住固然暖和但会扎到对方,而外面也不会理解,但这并没有固定的幸福或悲伤的结局,即使走了弯路,也一直在缓慢地选择幸福的道路而不会着急,缓慢的幸福也值得等!
常春藤 (2020)7.32020 / 韩国 / 剧情 同性 / 韩在英 / 禹美花 李妍
这样的结局,坚信最后会是HE!
szcu 第六本
太残忍了吧,对小孩来说
立意浅显,表达平述明了。两根棒棒糖与班主任结下的情缘?风雨飘摇后临时的组建的特殊家庭,无论如何,活着才最重要啊!像常春藤一样,互相攀扶,一起渡过难关,结尾虽不是传统意义的HE,但却是当时三个人最好的选择。风雨是彩虹出现的衔接,相信在未来,一定会如片名一样:Take Me Home.
比起沉重的生活 过于轻飘飘了
味同嚼蜡。这戏实在太糙了,完全没有任何人物冲突,导演要为此负责。
好像生活都不是我们能掌握的,好写实,没有英雄只是生活
不好看
除了结尾,其他都很打动我。
同性电影大多数都是以悲剧结尾……哎
常春藤的英文是take me home 电影的结局却不是如此 平静的叙述下有着强烈的情感碰撞 这才是普通人的样子吧
很久以前看的。
2020年最后一天晚上看的电影。在嗑药中跨到2021,来年一切都好。
什么是家人?非要传宗接代?还是只能法律认可,是孤独的人生笃笃前行,有个人风雨兼程的愿意陪伴,是在灰暗日子里的不放弃也不妥协,是有个人深爱着你你也深爱着她,这和性别有关吗?无关,从来都无关……
女孩被暴力抢走真的没法理解,因为其实可以给孩子好好说的,孩子或许会哭闹,但这样至少是尊重她的。买个棉花糖就当深沉无奈的爱,实在是很难接受。最后「上香」的蜡烛,私以为是点给妈妈的,因为三个心中有爱的人,肯定会好好生活的。结尾的走向设置蛮喜欢的,曾经在一起美好过,也需要每个个体共同努力,才能完成那个在寺庙前打闹的梦。但是不喜欢过多的黑屏切换,第一次感受到黑屏就是分段,不想设置图像的前后联系,是不是偷懒了一下子?也不是太喜欢过强的音乐性,但是要尊重各种情感的表达方式,所以也很好很合适。蓄势待发的小狗吻得好用力呜呜呜呜呜呜。韩式女同抓住我,看过的没有烂的。
近乎平铺直叙的电影,后半段一路bug,不过其中的温情和对现实问题的一些浅尝辄止的探讨还是挺好的
你不管承受多大痛苦,始终无法以家人之名。
在绝望中也要坚强的活下去
很没劲,两句话就能说完的故事,硬是拍成一部电影,异性恋的话应该是会被一星刷屏的程度,所有情节都很突兀生硬,全部为了悲情而悲情
我吃屎了,这他妈什么烂片?就尼玛离谱常春藤,在影片里说什么喻指共同度过难过,然后这三人一起度过难关了??一个去画画一个躲起来一个被抓去福利院,三个人是都开心了还是咋的了?搞什么呢在这?!讲啥呢?主题是啥啊?是一起度过难关还是要尊重同性啊?渡过难关没整成,最后的be分手使尊重同性也没体现出来...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