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最初看firewall的动机是想在看看哈里森,结果是哈里森已经不在具有当年的风范了,但是个人认为这已经是一部不错的片子了。
哈哈,至少我丛中知道了还有无声报警器的存在.......
看完了《防火墙》,我便坚定了要他们冚家铲的想法。
像这种主流商业片,前半段坏人表演,后半段好人发威,坏蛋到最后冚家铲是再正常不过了,结局早已可预测,其间的斗智斗勇是看点所在。
突破网络防火墙,盗取银行存款的桥段并无多大意思,因为技术含量太高,面对这些专业术语、专业技术,普通观众不会有多大认同感,即使主角运用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的传真机、iPod来组装盗窃工具,也不会为盗窃过程过程增加观赏性,这种技术局限性太大了,一没有实际可操作性,二没有操作过程的满足感。
福特与反派几个回合的智斗也因反派的弱智而告终(哪个反派挟持人质一家时会连人质家的狗也带上?
),智斗本应是这类片的重点,高科技信息技术的引入更可以增加可看性,像《全民公敌》、《少数派报告》那样充分利用高科技,增加智斗过程的想象力,让智斗过程不逊色与飞车追逐短兵相接。
本片的智斗过程只能说非常一般,高科技对双方交手的观赏性影响并不大,而几个回合的交手也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
本片又欲向传统动作片回归,结局急于收尾(港产片的毛病),出现了福特孤身入敌营,赤手空拳横扫罪恶。
记住,你不是黄蓉,也不会武功。
这种动作场面的看点只在于分析哪个镜头用了替身,如何挡住替身的脸,其他不要说惊喜了,连惊都不会惊一下。
剧情如此无力,自然希望看到点意外的东西,比如某句聪明的台词,比如某个有意思的角色,如果恶人能让观众咬牙切齿也算小有成就了。
比尔一开始便控制了杰克(哈里森·福特饰演)一家,杰克耍了点手段,结果比尔一负责监视杰克的手下被比尔干掉,由此可见比尔是非常狠的一个人,但他只对自己的手下狠,很难明白,杰克有一妻一子一女一狗,至少有三个人质,干掉一个并不过分。
刚开始比尔用杰克家人的性命来威胁他,但并未下杀手,后来杰克用转移了帐户的钱来要求比尔释放人质,比尔气急败坏下只有骂骂咧咧,他大概忘记他的身份了,他之前已经杀了不少人,绝不是善男信女,但为何对这吉祥的一家如此宽容呢?
要是我,我会在杰克刚开始耍手段时干掉其中一个家庭成员,至于干掉哪个就让杰克来选(还可以制造家庭矛盾)。
在后来杰克讨价还价时再干掉一个,然后在杰克出现时再当面干掉一个,大不了一拍两散,做大事的人就应该不拘小节,做大坏人就应该不拘小命。
那样的话,这部电影再不济也至少会留给我一个坏蛋的形象。
让主角冚家铲或几乎冚家铲是我对于普通影片的希望,那样即使没有黄秋生,也基本可以上升到反社会的高度(黄曾自诩说邱礼涛只有跟他在一起才能将影片上升到反社会的高度)。
很明显,我没有得到满足。
防火墙载下来放在电脑上有段时间了。
直到前天失眠,才找出来看。
看完觉得终于可以睡着。
情节没什么新意,绑匪精心策划绑架了杰克家人,挟持他进入自己设置的银行防护系统,以获取存款。
过程中,杰克有几次差点成功摆脱控制,可以因旁人不理解还有绑匪过于强悍而失败。
最后,杰克凭借自己智慧和勇气,拯救了家人还有挽回了银行损失。
典型的好莱坞个人主义片子,有多次求助警察机会却要自己硬上。
主角已显老态,行动有些笨缓,翻越楼层去哈里家的时候,有些担心他会不会掉下来。
而罪犯的手法不怎么高明,既然连杰克在自己银行系统内发求助信都可以消除,在改银行帐码圈钱的时候却当自己完全外行,站得远远的。
对自己人下狠手,却对杰克一家非常仁慈,逃命的时候,连狗都带上,看狗不顺眼,把它放生了而不是喂颗花生米。
上帝啊,我不厚道,或许因为最近一直在看C.S.I迈阿密犯罪记录,心肠便硬了呢。
还有觉得高科技的东西用多了,反而忘了比较原始的求救方式,电脑不行,电话不行,口头不行,还可以写字,手心或者小纸片,完全可以躲开胸前镜头嘛。。。
岁月无情呀,老了,昔日的Indiana Jones,今天已经英雄迟暮了。
时间是最锋利的剑,能斩碎一切东西,信心、勇气、爱情,当然也包括Harrison Ford那曾经矫健的身姿。
《Firewall》是为Ford量身打造的,但年过花甲的他似乎已经不再适合穿上这身装备冲锋陷阵了。
故事其实很老套,加入的新鲜元素也只不过是滥竽充数。
只听名字,似乎是一个很高科技的犯罪手段,但看下来影片对高科技的着眼并不多,主干还是孤胆英雄勇斗群匪的故事。
罪犯的犯罪手段看上去很高明,影片刚开始的时候,我还以为是国安局的卫星监控系统在监视着Stanfield一家。
几乎是面面俱到,无所遁形。
但居然采用假扮匹萨店员工骗开门,稍微让人觉得缺少点技术含量。
而Stanfield家拥有这么好的报警系统,Beth居然没看一下外面是什么人就将大门打开,真是白瞎了这么多钱安它。
此外便是已被很多人诟病的,匪首只杀同伙,不杀人质;劫持人质连狗一起带走;嫌狗吵,就地放生,不怕暴露行踪等等。
但有毛病也没什么,看电影本身就是一种人文活动,我相信有看这部电影有一半人是因为Harrison Ford,看的只是那个当年的Indiana Jones,缅怀的是自己那时的生活和心境。
就像老歌可以唤起回忆一样,我们看的是Indiana Jones,不是Jack Stanfield。
唉,真是很一般,看的我昏昏欲睡的。
跟预想的仅有一点相同,让老Harison Ford跑来跑去。
是看空军一号喜欢上Harison Ford的,结果看了这个片子真是有种便秘的感觉,不温不火的,不知道拍这样的片子干吗
一般般吧,剧情狗血。。。
前半局坏人当道,后半句好人发威,典型的美国商业片。
唯一的亮点就是老哈里森福特了吧。
里面竟然还有24H里面的一个女的
昨天去看《防火墙》,一部不痛不痒的无聊大片,而且一点都不大,何谓大片?
总得有点视听刺激吧,但这个片子就跟去年的《翻译风波》一样,弄了点毫无新意的老套悬疑,加个跑不都跑不动了的哈里森·福特。
我真不知道他们拍这种片子干嘛?
更不知道为什么中影尽爱引进这种大不起来的大片。
古龙先生早就告诉过我们: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
反推:最安全的地方就是最危险的地方。
类推:最安全的人就是最危险的人。
有些人不听,于是防火墙变成了放火墙。
本来为银行防火的哈里森·福特,因为匪徒保罗·贝特尼劫持了他的家人,开始在银行里放起火来。
一.哈里森·福特他的脸皮明显松弛了,虽然还有点老男人的味道,但这味道真的只有一点点了。
可能美国人都是这么笨拙,当他耸着肩膀,在大雨中笨重地跑过街道,真让人担心他被来往的车辆撞翻,或者他把车辆撞翻。
当他从大厦天台爬落到阳台,真让人担心,他会从湿漉漉的栏杆上滑落,摔得稀巴烂,他真的摔倒了,不过幸好摔在阳台上。
当他蹲伏在草丛后面看倒女儿被人追杀,急忙起身前往搭救,结果他自己先摔了自己一个仰八叉,是的 ,当老年人长时间蹲伏时,起身不可过猛,因为这样脑部的血液会急速回流到腿部,容易造成昏厥……当他和保罗·贝特尼进行最后一战时,这两头闯进瓷器店的笨熊,打起架来像拆房子。
当然,保罗·贝特尼虽然像所有的坏蛋头子一样冷静、冷血和智慧,但是像所有普通坏蛋一样,他的眼睛是瞎的,以死在好人手下为荣,在他快要用哈里森·福特的领带把他勒死时,始终没有注意到哈里森·福特在够眼前的十字镐,按理说,那时哈里森·福特应该在翻白眼。
哈里森·福特的眼神常常是惶惑,神情是焦躁的,但是他的行动是冷静和有效的。
这种反差很有趣。
使他看上去还掺着点人的杂质,而不是单纯的神。
二.美国式中产英雄和大男人主义美国的中产中年男是不是都这样,有老婆、女儿、儿子这三样东西,就像有游艇、汽车和狗一样。
他们早晨西装革履去上班,亲吻妻子的脸说爱她,飞快地提醒正在吃早点的儿女们一句上课快迟到了,而他则从来不吃早饭,和妻子在门口吻别,驾驶宽阔的轿车前往公司,快步穿过职员的工作间,微微向和他打招呼的下级们点头,并得体地幽默一两句,走进办公室刚在高过头顶的皮椅上坐定,秘书就跟进来告诉他今天密集的工作安排……平常情况下,他们是社会精英,家庭的中流砥柱;非常情况下,他们立刻变成了反恐精英。
角色转变之快捷和方便,就像你打CS。
同时,平常情况下,留给妻子的任务就是烤烤面包,神经质地发泄发泄;非常情况下,妻子的任务稍重一点:她需要不断地惊声尖叫,最后还要拖着受过极度惊吓的病躯和丈夫深情相拥……至于女儿和儿子们就只需像小狗小猫一样躲来躲去,还有,别忘了睁着惊惶的眼睛。
像《防火墙》这样的动作片也完全符合美国片的亲情俗套,看来美国人在电影里比中国人我爱我家多了。
而这个家如果没有那个能干的中产中年男,必将散架。
二.依旧是:坏蛋速死,好人长存。
看片时,我很希望好人哈里森·福特一家落败,人家匪徒四五人,年富力强,文武双全,经过精心策划闯进来,就凭你一个糟老头怎么单挑他们一群人啊 。
结果,保罗·贝特尼莫名其妙地枪毙两名同伴,看上去像神经短路,这是想说明他冷血吗,还是编剧和导演早就想让他们一个个死去。
而匪徒对哈里森·福特一家简直没有身体上的伤害,除了刚开始在他头上的一枪托,除了给他儿子吃过敏食物,但是在那个时候,谁会相信哈里森·福特的儿子会死去哪,果然保罗·贝特尼笑眯眯地掏出了特效药。
不要紧张,吓吓你们而已,仁慈的他们是不会伤害你们的,比如划你们一刀,打断你的腿,这种永久性无法补救的身体伤害都是不会发生的,如果你们受一点点伤,哪怕夫人和小姐在奔逃时擦破一点皮,也是要破坏你丈夫你爸爸、咱们的中产中年男的完美形象的。
——《青年周末》2006.4.16
看防火墙绝对是冲着哈里森.福特去的,从那部福特与康纳利联手的《印第安纳.琼斯》开始,我成了这个男人的fans,很久没有看到他的新片,还以为他全力去鼓捣《印第安纳.琼斯》第四集去了,冷不丁看到这部片子,想都没有想,就去看了。
福特老了,真的老了,不知怎么,让我看得心碎神伤,不再灵动的眼神,不再敏捷的动作,不再有让人眼前一亮的表演,我几乎找不到那个曾经的琼斯,只是偶尔一个思考动作中眼神的转换让我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仅此而已了。
剧情借用当下高科技盗窃的噱头,但是整部影片让人觉得高科技都集中在了对话上,镜头上的冲击力基本没有,一个效力国际银行组织的高级安全主管破解自己的安全软件,没有用什么高新技术,没有什么抓人眼球的设备,导演让福特用传真机零件和ipod实现了攻克防火墙软件,这是为了说明福特知识牛叉,破解自家软件手到擒来呢?
还是说绑匪吝啬,他们宁可花费时间金钱在监视控制上,也不提供方便有效的装备给福特以便快速达到目的。
倒是最后,福特通过在自己家狗狗身上的gps找到绑匪,让我感觉到了一点触手科技的科技味道,当时我迸出的想法就是:tmd有钱就是牛叉,连狗都给上了保险,加了全球定位系统。
不知怎么,我看这部片子想起了梅尔.吉布森演的《赎金风暴》,从片子氛围营造,情节控制以及演员表演上,《防火墙》都逊色一筹。
福特的《印第安纳.琼斯》4将会是什么样子,我开始惴惴不安……
一直没时间写我看得这部片子!
是在宝宝的强烈推荐下去看得。。。
片子是一个俗套的故事,可是看着60岁年逾花甲的老福特在屏幕上跟20岁的小伙子对打,我还是很难提起兴趣了!
片中的儿女更像是福特的儿孙。。。
我想,这部片子彻底断送了哈里森福特。。。
我只能说,看到那一条条的unix命令还是比较激动的看,至于大部分人看不懂无所谓
080901哈里森福特真是老了,都有点步履蹒跚了。
老哈明显老相,但一个人撑起一部戏也不容易,拿钱的桥段也有点新意。最大的诟病在于为了衬托男主的机智英勇把反派塑造的极不合情理:比如仁慈过头,连同伙都能打死却不打死他的家人;比如大老远的杀人灭口还带着狗,被狗叫烦了也不一枪毙了;比如拿到钱也不马上转移户头,给对方机会收回。
小时候电影院看的找机会重温一遍
电影院看的,没啥意思,抢银行不如让小丑来。
福特和伊斯特伍德毕竟还是不同啊
老帅哥终于打不动了
我还挺爱看的
错误元素
英雄迟暮他还是英雄。
哈哈哈哈太好笑了 VP Security编了一条deny 单IP ACL干掉了黑客 最后拍了张根本没用的照片就把坏人的银行黑掉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看的我这个唏嘘。福特老了,又老又笨的福特再也不是当年的硬汉了,看着电影里几次都要被坏蛋欺负哭了的福特,英雄迟暮和红颜老去,都是无法避免的残酷。记住当年的好时光吧。
结尾没有交代清楚。哎..个人觉得唯一的缺憾..
好没劲的电影啊!
cctv6在放这部电影,查了一下,很明显看过了嘛。人的贪婪是无止境的,亲情、友情、爱情……情感上,物质上……只是人通常只鄙视物质上的贪婪,仅此而已
日益猖獗的计算机黑客经常会在计算机网络上想方设法盗取银行的资产。然而,当今一种专门从事阻止黑客侵入银行计算机系统的防护系统也正在和网络上的这种违法行为进行着斗争。计算机安全专家杰克·斯坦福(哈里森·福特)便是从事这一行业的人。他如今供职于美国西部西雅图市一家国际金融机构太平洋银行。 杰克·斯坦福是一名备受股东们信赖的高级网络安全主管,多年来负责设计最有效的防盗计算机系统和各种“防火墙”式的软件。然而,杰克的防盗系统却有一个致命弱点,那就是他自己。因为,防火墙的密码就由他来保管。这一点,似
好难看...
老将有的时候出马还不如不出马呢。
人人都知道这种片子的看点就是看反派摆卖相了,不过PB这片里面摆的卖相真是戆啊,决策也真是戆啊,整治正派的手段也真是戆啊,最后收场也真是戆啊,总之就是戆到底了。
传真机的扫描信号可以直接写到ipod的flash上去,除了鬼扯这些,就是破绽百出的阴谋。全家逃跑的那段是个高潮。24小时里最爱的金牌助理成了受气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