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集第1遍看的B站阉割版,剧情不连贯+字幕不精准导致很多地方理解有误,所以我重新看了一遍。
重看一遍之后,第1遍无法理解的 胖胖站到举手的一边 瞬间有了答案,原来胖胖的态度没变过啊。
B站搞得这集的胖胖跟个透明人一样,像是胖女的挂件,所以我第一遍以为他会跟胖女站到同一边。
你说你删也要删得有水平吧,人guangdian删得多专业,至少删得不影响理解,你这删得牛头不对马嘴。
另外,第1遍看我还很奇怪为什么老师盛气凌人的态度,没搞得某个人愤而要求搜他本人的身,结果这段剧情被B站删了!
重看倒是也有好处,注意到好多细节和伏笔:一是二册的畏畏缩缩、PTSD以及“控诉”;
二册要求妻子不掺合的态度
隐喻
为了活着
PTSD二是卧底的“自曝”;
嗯,你自己就是
你确实演挺好三是广播视角透露的细节;
希望这次行动不会耽搁太久
我们知道有反叛者出现,已开始行动
复制人已经准备好,在路上了第二遍看我才确认二册和哈罗德是被替换过的复制人,很直接的证据是他俩不需要口罩以及哈罗德自己描述他在公交车站被袭击的经历。
哈罗德作为类似画外音的存在,有点红楼梦里唱好了歌的味道。
反叛者不会被怀念,因为已经被替换了
反叛者高尚而悲惨的命运
1 fill ur boots= E3 eat as much as u wanteat to ur hearts content2living out of the boxesjust move in,havent unpacked everything3 hacienda =plantation 4 undesirables =the unwelcome4 bob inmake a brief visit 5 whats that got to do with me?6 there is no need for crude language
S01E01沙丁鱼游戏E02宁静夜E03汤姆和杰瑞E04最后一口气E05替角E06煎熬S02E01卧铺车厢E02克莉丝汀的12天E03伊丽莎白·盖齐审判案E04冰冷的安慰E05外婆的排队E06降神会S03E01圣诞恶魔E02账单E03司芬克斯之谜E04 K歌之夜E05致命儿歌E06预展S04E01桑泽巴酒店E02伯尼·克利夫顿的化妆室E03一劳永逸E04花落谁家E05相扶相持E06蔑视命运S05E01裁判卑鄙E02死神莫骄傲E03爱的大冒险E04诱导E05放声思考E06监视S06E01呼啸盗贼E02西蒙说E03唇语服务E04逍遥音乐会终场之夜E05急赶慢等E06如何申辩S07E01欢聚如梦E02金老师E03九条命的凯特E04绑架E05随手行善E06聪明的猫头鹰S08E01遗骨迷踪E02母亲的遗传E03十三号星期五恐惧症E04爱情是个陌生人E05三人行E06最后的周末S9E01胆小如鼠E02电车难题E03桑园街系列谋杀案E04重启密室E05第九交响乐之咒E06勉励前行
现在,至少,可能,有155个人和偶的观影理解截然相反了。
偶再也不敢怀疑:有任何人类创作的艺术形式是虚构的——三个人在监狱里聊起入狱的原因,第一个人:我是因为支持肉食被抓进来的。
第二个人:我是因为支持素食被抓进来的。
第三个人:我刚决定绝食就被抓了进来。
看来偶和另外155个读者可以等待第三个人入狱了。。。
随着乞讨者的出场,为整个车厢定下了符合当下的基调——互不信任。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随着越来越多的负面演绎:火车站丢钱包的女孩总会随身携带粉笔、每个深遭厄运的家庭都有一套组合音响,“那个你刚给钱的贫苦大娘转身进了别墅区售楼处”。
十年前还会赞助给火车站丢钱包的大姐50元买票,现在依然会相信有许多更困苦的人需要帮助,但我已经不再相信我自己了。
就在这个” 没有信任“的车厢里,开始了角色扮演模式:老师:代表着集合传统秩序中的”君主“和”主教“于一身的威权阶层,他们不仅负责实施权威,也负责解释权威。
白胖:被威权强奸之后,不再思考的浑噩者。
护士:心地善良、谨小慎微但短视的劳动者。
二册夫(被洗脑):岁月静好的小资中产——深信”我所享有的只是因为我努力而来的回报,烦人勿扰“。
变装女王:从小饱受主流欺凌的弱势群体,努力沿着秩序的阶梯向上攀爬,而不是改变。
二册夫妇:为底层摇旗呐喊的中层。
乞丐:真乞丐。
黑卷:叛离主流精英生活方式,意图在完全对立面证明自己的纯真少年。
背包客:随机的任何人,任何事件。
”boo to a goose”:威权就像a goose,当人们相信威权的时候,它无所不能,没有人敢对它说不;但当没有人再相信威权的时候,它就只能“鹅鹅鹅”——没有一个大汗可以亲手屠城,没有一个商纣可以亲建鹿台,无论是希特勒墨索里尼还是裕仁都不可能像X教授一样脑控百万军队,只有当懦弱、短视和伪善者效力于暴君时,后者通过前者信任的秩序才会有力量。
第一集 Boo to a goose 地铁意外停车停电, 继续行驶后一位女士钱包被偷、被骚扰。。。
故事令观者想起著名小说《羊脂球》,。
事实是big brother is watching.....第二集 Trolley Problem 又是经典二人小屋午夜谈心。。。
仍是个天道轮回 因果循环的复仇故事第三集 Mulberry Close 有趣的视角, 在家庭大门外视监视器猫眼镜头观察邻居和这个家主人的各色行为。。。
垃圾桶理所当然的成为大C(๑ºั╰╯ºั๑)第四集 Ctrl/Alt/Esc 经典密室逃脱惊悚 结果真的是生死大逃杀。。。。
还记得去年著名的日剧弥留之国的爱丽丝么(๑•̀ᄇ•́)و ✧ 第五集 the curse of the 9th 逢九必遭难的厄运 作曲家在创作第九交响乐 女儿离世 老婆出轨。。。
后来的调音师好奇心害死猫(;一_一)九季九号密室, 九九八十一难 渡劫后是否就立地成佛
我的六集排名《9号秘事第九季》电视剧日记_哔哩哔哩_bilibili 1. 反转中的情感大爆炸观看反转类影视作品时,我们究竟在期待什么?
我认为,最期待的还是人与人之间那错综复杂的情感。
在悬疑的层层迷雾中,藏匿着无数难以言表的情绪和想法,它们随着剧情的深入而逐渐展现。
这一过程,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正如《9号秘事第九季》的最后一集《勉励前行》所展示的,它并非简单的黑白分明,而是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层次。
这一集在我心中排名第3,是我认为最精彩的第3集。
今日是2024年6月16日,我的电视剧日记记录的是《9号秘事第九季》。
这部作品之所以深受观众喜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它不断尝试扩展悬疑与反转的内容,探索这类题材在不同故事中的可能性。
这种尝试为影视行业的创作者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反转不仅仅是揭露未知的故事情节,更是对人物情感的深入挖掘。
在《9号秘事第九季》的最后一集中,尽管前半部分有些沉闷,但随着角色的陆续出现,故事逐渐变得清晰,那种英式幽默也让人豁然开朗。
2. 网络时代的“鹅”言“鹅”语在我看来,《对鹅嘘一声》这一集能够排名第一,并非空穴来风。
作为本季的开篇之作,它以其震撼的开场吸引了观众的眼球。
这部作品巧妙地讽刺了当下的网络现象,通过拟人的手法将网络流言、站队和立场等问题直观地呈现给观众。
让观众亲眼目睹了网络管理所带来的尴尬和荒唐场面,这无疑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社会议题。
回顾我的网络历程,我于2004年上高中时开始接触网络,虽然不算是最早的一批网民,但也算是见证了互联网与移动手机结合前的那段时光。
在那个时代,网络并非人人可轻易触及,它有一定的门槛,要求家庭财力与文化程度的支撑。
然而,当网络与移动互联网融为一体时,这一门槛几乎消失殆尽,这并非人为干预,而是自然演进的必然结果。
在移动互联网兴起之前,网络更像是小众人群的聚集地,具有一定的匿名性,但人们仍能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空间。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的网络空间似乎已难以承载个人的独特空间。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选择了以视频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分享一些我认为值得说的事情。
我深知,网络上的言论需要谨慎,有些话题可能不适合公开讨论。
但我始终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我内心深处的一些东西,我不希望被他人分享,更不愿意被外界强迫表达态度。
我并非一个急于发声的人,我更愿意在深思熟虑后,再分享我的看法。
所以,我不在乎别人红或不红。
关于我的视频内容,我从未进行过任何消费和推广,它更像是我个人的一个存储空间和日记本。
当我需要回顾过去,或者想要寻找某个灵感时,我会翻看我的视频。
有观众曾留言指出,我的视频《看不见影子的少年》的大结局分析缺乏参考依据和剧情解析,对此我深表理解。
但我想强调的是,这些视频是我的日记,我并未打算将它们变成专业的电影解析或影评。
我不追求点击量和热度,也不期望通过它们获得收益。
我只是在记录自己的成长和心路历程,这是一个真实而纯粹的平台。
我已经坚持了一年多,制作了150多集视频,这些对我来说都是宝贵的回忆。
对于外界的批评和攻击,我并不会过分在意,因为我更看重的是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当我看到《对鹅嘘一声》这部作品时,我深感其独特的魅力。
它将一个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巧妙地融入现实生活中,让我们感受到了荒诞与现实的交织。
这种创意和表达方式让我对这部作品赞不绝口,它成功地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这个时代的特点。
3. 窥探监视器下的荒诞在我心中,《9号秘事第九季》的佳作排行中,第二集《桑葚树街区》占据了重要位置。
这一集巧妙地运用了监视器视角,这一手法在之前的几集中也有所体现,如工位监控摄像头所记录的那一集。
这种视角与剧情的反转局势巧妙地结合,为观众带来了紧张而刺激的观影体验。
在影视作品中,摄影机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需要精心处理的难题。
以《谍影重重》系列为例,其前卫地将摄影机的存在融入电影推进过程,通过手持摄影和摇晃感,让观众深度沉浸在故事之中,感受到强烈的代入感。
而《桑葚树街区》则利用门口的摄像头,其固定的视角限制了镜头的旋转,从而让观众无法获取完整的信息。
这种手法使得观众需要按照时间线去组织监控摄像头拍下的画面,拼凑出一个完整的故事,增添了观影的乐趣和挑战性。
除了技巧上的精湛运用,《桑葚树街区》在内容上也有着深刻的讽刺意味,与《对鹅嘘一声》一样,它揭示了当下社会中追求热点和名利的人们的种种荒谬行为。
这种乱象正是网络世界变化的产物,各种人物和声音都涌现出来,也正因为此,我的频道时常收到各种评论和批评。
然而,我正是通过这些评论和批评,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个世界的多样性。
过去,我作为城市规划师,需要亲自到各地考察、调研,与各种人群交流,以了解不同地域、不同背景的人们的生活和习俗。
而现在,通过这个频道,我也能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他们的年龄、性格、兴趣、生活方式各不相同,但都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痕迹。
这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这个世界上什么样的人都有,而这也是我通过做视频频道所获得的一种深刻认识。
总的来说,《9号秘事第九季》的前三我最喜欢的,它们分别是第一集《对鹅嘘一声》、第三集《桑葚树街区》和第六集《勉励前行》。
而其他的三集也各有特色,值得一看。
4. 庄园、植物人、电车……在这四集之外,我还想特别提及《第九交响曲魔咒》这一集。
它展现了标准的反转再反转的剧情设计,但与其他作品不同的是,它融入了一种英式庄园剧的恐惧感。
作为心理恐怖片的深度爱好者,我对这类作品情有独钟。
尽管《第九交响曲魔咒》在剧情悬疑方面表现出色,但在我看来,第六集《勉励前行》所承载的意义更为深远。
因此,我将《第九交响曲魔咒》排在第四位,它以其独特的质感和氛围吸引了我,让我陶醉其中。
《Ctrl-Alt-Esc》这部剧给我的震撼,主要在于其意想不到的反转。
一开始,剧情铺垫似乎暗示了二女儿可能会因为对父亲的不满而采取报复行动,观众或许会期待一场关于刻板印象的痛快反击。
然而,剧情的发展却出人意料,原来这一切都只是植物人内心世界的活动,一种自我反省和自省的过程。
这种通过自己熟悉的事物和听到的声音来构建故事的反转,不仅令人感动,也展示了人物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和深度。
然而,尽管这种反转设计精巧,但在观看过程中,我却并未感受到预期的“爽感”。
或许是因为色调和语调的设定营造出足够紧张或激昂的氛围,没有一个有冲击力的结局导致的,使得剧情的冲击力稍显不足。
因此,这部剧在我的心中排名第五。
接下来是《电车难题》,这部作品在《9号秘事》系列中并不算特别出色。
它讲述了一个简单的报复行为,这种桥段在许多电影中都出现过,而且通常会与其他有前后文的故事相结合。
然而,在《电车难题》中,这个报复行为却显得孤立无援,缺乏足够的背景铺垫和后果呈现。
因此,它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一个展示如何拍摄这类桥段的样板,而非一个完整、有深度的故事。
这种为了悬疑而悬疑的设计,让我感到有些失望。
或许在每一季中,总会有一两个这样的故事,它们将悬疑元素运用得不够恰当,成为了反例。
然而,这也是创作者在尝试不同风格、不同题材时所难免的。
虽然这些故事在整体效果上可能不够出色,但它们也为观众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和思考方式。
5. 与成长记忆交织回顾整个《9号秘事第九季》,我深感其制作团队的不易。
他们坚持创作这样一部以寓言形式呈现的小故事集,每一集都像是一个睡前恐怖故事,让人在紧张刺激中思考人生。
这种尝试不仅要求他们在服化道和场景上不断创新,还需要他们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纠葛。
正是这样的努力,使得《9号秘事第九季》成为了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
同时,我也为这两位创作者能够坚持自己的创作理念而感到敬佩。
他们的作品虽然类型各异、风格多变,但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对人性的探索和反思。
这种对创作的热爱和坚持,无疑为我们呈现了一部又一部精彩的剧集。
我从一个热衷于悬疑片的学生,逐渐转变为更加欣赏所谓写实与所谓文艺故事的人。
如今,我不再追求那种由反转带来的信息差异所带来的快感,而是更倾向于寻找那些与我的生活、周遭环境以及现实社会议题紧密相连的故事,它们更能引起我的共鸣。
《9号秘事》对我而言,就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年轻时对这类内容的热爱。
时光荏苒,我的喜好也在变化,而这部作品的创作者们同样在成长。
最初,我们可能认为《9号秘事》是由两位特定身份的人创作的,这种身份让我感到十分感动。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身份认同逐渐被大众所接受和认同,尤其是在b站这样的平台上,人们不再对身份问题感到敏感。
我观察到,《9号秘事》在推广少数群体信息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当这个话题不再尖锐时,我们的社会已经变得更加包容。
以上便是我对英剧《9号秘事第九季》的电视剧日记。
以此献给那些与你同甘共苦,渡过酸甜苦辣,共享此刻荣耀与辉煌的人。
最后一季包括London metro, 电车难题,小镇特辑,密室逃脱,九号乐章,以及最后的里程碑。
前几集一如既往的开脑洞,制造神秘,但是最后一集突破性的采用了所有演员的真实姓名,我理解是想打破演绎与现实的隔阂。
总是讲着设置好的台词多没意思,讲出自己内心的想法才能传递我对你的感情,不是吗Steve想演一些主角,不想两个人一直绑定在一起,以为拿到了机会,看似胜券在握,其实是一场空。
Reece在得知Steve想单飞时的反应,如同现实中一样,质问、争吵、难过。
人在面对突发/设想之外的事情时,计划被打乱带来的无序性,解决冲突的压力,加上情绪上的抵抗,会带来强烈的不安感,so we collapse and it looks like things are falling apart.问题是常见的,全部都提前预知是不可能的,Steve和Reece在长年的合作中意见不一的情况应该也数不胜数,So what? That is part of fun. The most boring thing is you are surrounding by people who always agree with you, never give you a second opinion. 如果你不学着接受不同的见解,那你就屏蔽了他人带你成长的可能。
最后的最后所有的演员齐聚在一起,看着过往的自己,生动、活灵活现,我们用这样的形式记录每一次的努力,奖赏一路走来的自己,也接下这份勇气,继续前行。
It is never been the same if I have done it without you. 当你抬头看看我们的回忆时,你就明白了不是吗,谁陪你嬉笑怒骂,谁陪你吵吵闹闹,谁见证你的光辉荣耀,谁与你分享世间繁华。
My partner.
* S9E1 Boo to a goose 地铁里发生的事⭐️⭐️⭐️⭐️⭐️:一想到已经是最后一季就想哭,看完又想尖叫,质量怎么会这么高…* S9E2 The trolly problem 电车难题⭐️⭐️⭐️:看到最后还在努力思考本集是如何套进电车难题的,这句话印象很深刻同时也是贯穿全片的:Do you focus on the best outcome or the most moral one?
* S9E3 Mulberry 监控录下的犯罪真相⭐️⭐️⭐️⭐️:第51集了,表现形式仍然有创新、主创真的是天才,从监控角度的看整个过程真的很有意思,看似非常客观、非常上帝视角,但其实也充满了狭隘与成见。
* S9E4 CTRL/ALT/ESC 密室逃脱⭐️⭐️⭐️⭐️⭐️⭐️:黑灯瞎火地看我吓的要死,忍不住在🍠上搜梗概打算如果是太恐怖的就放弃,搜到的第一条是“爸爸这次要靠你自己走出密室”就差不多意识到了,没想到走向是这样又泪流满面,一切的设计都太妙了,最后说出number 9的震撼,只有九号秘事玩数字点题梗才会有这种效果。
* S9E5 The curse of the ninth 九号交响曲之咒⭐️⭐️⭐️:这是什么九号秘事的天选梗,甚至怀疑是为了这碟醋包了这盘饺子的程度。
* S9E6 Plodding on 勉励前行⭐️⭐️⭐️⭐️⭐️:想哭、用20天走过了这12年,最后一集充满了回忆情怀又在逻辑和设计上将九秘贯彻到底,看剧也能让人有这种幸福感吗,Time to say goodbye想起来的时候真的会忍不住泪流满面。
第一集 如果直接清除掉异议者,换成外型一样的人代替看着有点惊悚的话,直接理解为网络环境下党同伐异,对不同意见者封号禁言就合适得多了,替换为僵尸账号或者水军。
胖胖一人饰两角第二集的标题令人为之一振,很想知道9号会如何处理电车困境,但是本集的故事略显平淡,结局还是一个为了自保害了自己人的故事,和电车困境也不能説非常切合,放在9号系列里面就显得比较普通了,不过本集三册演技赞第三集固定机位拍摄,很有舞台剧感,就如同在台下看一样,整体的剧情以及反转都是9号的风格,观众以为是自己在看监控,实际上是在看一部纪录片,片尾的旁白完成了最大的反转,话説我还以为不会給主视角的房子一个特写的,没想到还真有个一个第四集 核心反转和二喜的遇人不赎一样,濒死人意念之中的场景,最后被想要和家人一起的信念拯救。
胖胖念出台词:number nine的时候太刀了,Inside No. 9 这部剧真的要离开了第五集 个人喜欢的一集,之前知道这个第九交响乐诅咒的时候就在想会不会影视改编,结果还是9号改编的,不能要求更多,何况还有小玫瑰出演。
反复被交错名字的女仆,拼图对于最后结局的暗示,利用小玫瑰亲手放入最后的一页转移诅咒,这些情节的设计和呼应就很满意了第六集客串明星集体出境,拍的是9号秘事最后的完结庆功会,也许里面的很多事情都可能是真实发生过的吧,争吵,分歧,想要去更大的剧集里发展,但是最后他们还是留在了一起,Inside No. 9 也真的终结了,吧?
看前两集还没什么深的感触,但看完第三集再结合自己去年的经验还是有些感慨的。
第三集刚开始是一个门前的摄像头视角,镜头开始是这个摄像头记录着一户日常人家的琐碎。
刚开始是拍到一只狐狸夜里翻了这家人的垃圾桶,然后邻居看到来闲聊的时候女主人提到狐狸有些懊恼地说“I might put poison down.”当时还奇怪她为什么这么说,想想可能大早上看到翻乱的垃圾桶感到懊恼吧。
虽然有点奇怪,但也没啥大问题。
到最后才发现这句话的问题所在。
关于这句话关联之后的剧情得出的结论是:永远不要说些暗黑的话,一来容易被树立负面形象,二来负能量会传递。
后面的情节就不多说了,看完后来的剧情得出的结论是:不要多管闲事,不要无事生非。
是非的人才是最坏的人,她能想到是非,一定是个是非头子。
来说是非者,定是是非人。
不要往恶意揣测别人恶意也会传递
最后一集亦真亦假,有点感动。
哎感觉有点审美疲劳了
Time to say goodbye 从疯城记到九号秘事 青春再见了
你怎么也到最终季了,让不让人活了ಥ_ಥ我天好喜欢第三集,风格很《狗牙》,波澜不惊暗潮汹涌,好爱,好伟大的编剧。PS:神夏粉又做错了什么我请问呢?哈哈,看个30分钟小破剧也能被当年大热IP的主创刺到🤭
没有让人惊艳的剧集,现在应该是结束的最好时间了
情怀
恰到好处的结束时间。
《胆小如鼠》⭐️⭐️⭐️《电车难题》⭐️⭐️《桑园街系列谋杀案》⭐️⭐️⭐️⭐️《重启密室》⭐️⭐️《第九交响乐之咒》⭐️⭐️⭐️《勉励前行》⭐️⭐️⭐️
我对这种必须反转必须按结构走的话剧式电视剧实在喜欢不起来。而且来来回回那么几个演员观感上也很疲惫。不管不顾只为反转真的很烦。爱看话剧的朋友很喜欢,而我确实不爱看话剧
B站真贱啊,明知道删减了别人就去看盗版了还买©?!也许🔚是最好的选择,这一季除了第一集还能看以外剩下的都是些什么玩意?还不如1959的片子好看。。。。
3、4两集都很棒,2、5稍微有点敷衍,1虽然也一般但是想到伦敦地铁代入感就很强。Finale算是个大爬梯吧,把演员们请回来做个回忆本身就很棒了~完结撒花!
一晃十年了。Jen挤在厕所间,是梦开始的地方啊!失意二册视频打给的是麦哥,这谁能不落泪?!
非常无聊,沦落到反复炒自己的冷饭的地步
不愧是最后一季,第一集就直接贴脸开大!服气!
又一爷青结了
做完第九交响曲后会死,看来是最终季了
看了两集,没啥意思
ep1 尚可,see it, say it, sorted|ep2 很一般 复仇强行上道德价值的感觉|ep3 代入了,我是一个猫眼,这种视角我第一次见,还挺有新鲜感的,剧情就是反转版的《后窗》,还可以|ep4 密室逃脱叠加医院重症患者,这个不新鲜,不过密室拍的蛮真实的,尚可|ep5 一开始我觉得我是不是没看懂,又刷了一遍发现好像就是简单的讲了个 cruse,人性贪婪之类的小故事?|ep6 这次我好像是在厕所站桩的摄像头,现实和剧交叉还蛮有创意的。整体就还行吧,一共六集,没有几集是特别让人惊艳的。
竟然完结了,第一集炸,最后一集好可爱的告别
第一集好看,全世界都以自己的方式讲述平庸之恶,制度设计中推波助澜的普通大众,没想到9号秘事也有他们的思考和答案,尽显身份政治多元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