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趁着出差有时间,看一部经典。
常常感叹,什么叫电影,这就叫电影,一个普通的故事通过镜头,眼神,眼泪,肢体,来表达所有情绪,你和他们一样,能够感受到剧中人物的隐忍,悲剧,愤怒,热血,骄傲,坚守,执着,信念。
总之,看一个好的电影就像是重生了一次。
这个电影讲了什么呢?
它不是一个故事那么简单,故事一旦讲出来了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每个人都能看到不同的面。
三村最后说,如果他没有发现妻子被欺辱这一切会不会更好?
不会,绝对不会。
因为有了决斗,因为有了呐喊,因为有了撕心裂肺的痛,更因为有了死一样的决心,三村和妻子都过得了重生。
人活一口气,武士的尊严要誓死捍卫,不仅武士,常人的尊严又何尝不是,一旦屈服了,你就生不如死,活着也是行尸一般。
三村愤怒,痛苦,但是没有堕落,他选择抗争,哪怕前进一步是悬崖,是死亡,他也没有后退。
他赢了。
他后面的生活会怎样?
不重要,但是我们想一定不会差。
他燃烧过了,有一口正气在心中。
而且他也清楚感知到这口气的存在和它的巨大力量。
他已经清楚的认识到了自己,未来将无所畏惧。
幸福,属于必然。
武士拿着他同级别最低的工资,月俸30斤米。
他的工作是给藩主尝毒,每次当藩主吃饭前,他和一众尝毒的武士为他试吃食物。
武士对他温柔美貌的妻子说,我觉得自己像个饭桶和白痴。
但每天,他还是被妻子打扮得体面整洁,然后挺直腰板,恭敬地去做他的工作。
有一天,他终于中毒了。
他吃了没有处理好的海螺肉,双目失明。
一个瞎眼的武士相当于一个废物,他有可能被取消名姓,赶出住宅,靠乞讨为生。
家族的长老把他的妻子叫去,开了开会,问:你有没有什么人可以去求求?
妻子说:我遇到岛村主管,他说我可以向他求助。
长老说:你赶紧去求,这关系到你丈夫的俸禄和我们家族的荣誉,你去求。
年轻的妻子没有办法,拿着礼物去求这个主管,主管应允保留一半其夫的俸禄,但他不要礼物,他要人。
他要女人。
武士的老仆人察觉夫人行止异常,武士当然也早已察觉。
他在这个女人的呵护下已经渐渐康复,有时候他宁肯自己是个傻子和瞎子。
但他不是傻子。
他问妻子:那人是谁。
妻子是诚实而软弱的,把一切都坦白了。
武士的两眼泛着冷光,尽管他看不到任何东西,他说:我的妻子就为了30斤米就被人偷走了,我真是比狗还贱。
他对仆人说:收拾她的东西,我休了她。
仆人说:可是太阳都落山了,夫人没有家,您让她去哪里?
武士说:你要跟她走就跟她走。
妻子收拾包裹走了,她对仆人说:我走,总比他一刀砍下我的头好。
外面打雷闪电。
武士在屋里暗暗流泪。
从那天起,他拿起了自己放下已经的刀,每天练习,从春练到冬,食不果腹,伤痕累累,然后在一天,他找到了那个偷了他妻子的人。
有人曾问他:你都瞎了,还练什么刀呢?
他说:我只是想和某人同归于尽。
但结果却不是同归于尽,他的技艺已经在不知不觉中炉火纯青,他虽然瞎了,但是他的灵魂能看到刀的来路和去路。
他杀了仇人。
妻子为他养的两只小鸟早就已经死了,他提着空空的鸟笼,拄着一根拐杖,坐在空空的庭院,把鸟笼扔进了火堆。
仆人说:大人,咱们请个做饭的姑娘吧。
他说:好。
他吃着饭,自言自语:为什么我不傻?
为什么我不能傻?
他笑了。
他放下筷子,对仆人说:把做饭的姑娘叫来。
仆人踌躇。
他眼中的杀气又冒出来了,仆人只好叫来做饭的姑娘。
武士像以往和妻子对话那样,对做饭的姑娘说:我要热水。
姑娘给他倒了热水。
递给他。
他抓住姑娘的手:傻瓜,我还吃不出来你做的饭吗?
你以为,我会忘记你做饭的味道吗?
姑娘哭了:那,我可以留下来了吗?
他拥抱她,一切尽在不言中。
他对仆人说:去买个新的鸟笼。
仆人看着夫妻俩,笑了:对,还有一对鸟儿。
……………………故事结束。
这是2006年的日本影片《武士的一分》,我看了这部影片,到现在还睡不着。
写下这几行字的同时,我对制作这部电影的整个群体从心底由衷的敬佩。
我尊敬这些认真做作品的电影人。
我更尊敬影片中那个卑微却高大的武士。
强烈推荐。
21世纪亚洲最优秀的电影之一。
想谈谈《武士的一分》(武士の一分),因为电影太好看了,是今年电影节至今看到最好看的电影。
然而,愈是喜欢,愈是无从说起。
容许我支离破碎的谈谈吧,又或者不要听我说了,赶快跑去看电影好了。
散场后,坐在我旁边那两个女生兴奋地谈论着,她们大概是捧木村拓哉场而来看电影节的,其中一个说:“很好看呀!
而且不只木村好看,那个叫德平的佣人(笹野高史饰)也棒极了。
”女生心明,山田洋次的戏中,愈低下的人物愈见可爱,反而那些精英贵族,都是导演揶揄讽刺的对象。
这不是一厢情愿挫强扶弱,想想要是没有德平这个深懂人情世故的老佣人,新之丞(木村拓哉饰)大概要孤独余生了。
大部份观众都等到字幕出尽才离开,然后有阵掌声。
离开时,听到另一对陌生女子的对话:“这个要买DVD,买日版,日版有英文字幕吧。
”好电影,自然有人愿意付钱买正版。
我觉得自已很幸福。
山田洋次的“武士三部曲”:《黄昏清兵卫》、《隐剑鬼爪》和《武士的一分》都是在电影节率先看,而且在文化中心大剧院的银幕看。
我记不起是哪年好像是田中丽奈说,很羡慕香港有这样大的一个地方放电影,也很高兴自己的电影在这样大的一个地方放映。
我其实想问,为什么今年要找到会展搞开幕呢?
“武士三部曲”分别在零三、零五和零七年在电影节作开幕首映。
我发觉,那三年的电影节都过得份外充实。
零五年,《隐剑鬼爪》的开幕首映,有导演山田洋次和男主角永濑正敏亲临现场(可惜没有松隆子)。
山田洋次说,他早在零三年就想来,可惜当时正值沙士。
永濑正敏说,他很多年前就跟导演合作了。
他指的是《儿子》(息子)和《学校II》(学校II),两部都是很棒很感人的电影。
说起来,除了低下层庶民,残障人士也是山田洋次关注的课题。
《武士的一分》的木村拓哉盲了,《儿子》中永濑正敏心仪的和久井映见是失聪的,《学校II》里永濑正敏面对的是智障学生。
这些人在山田的电影里都带着尊严活着。
《武士的一分》的中文字幕翻译是内野Esther,据我记忆她是个嫁了日本人的香港女子,本身是个山田洋次迷。
零五年暑假百老汇电影中心搞了个“山田洋次特集”,内野Esther是搞手,那本A3 SIZE免费派发的特刊,当中大部份文案都是她所撰写。
谢天谢地,字幕翻译有板有眼踏踏实实。
现在有很多正场电影字幕都搞“深加工”,自作聪明,浮夸得很。
舒琪日前说:“我甚至觉得山田是在用小津的方法,来导这三部的藤泽(藤泽专写不得志的武士,与小津专写家庭、山田专写庶民,三者对人文的关注,竟何其相类与接近?
)-你看那个八卦多咀的姨母、一班得个讲字的同僚、个个口不对心的亲戚,不就都是从《彼岸花》、《早安》、《浮草》等小津电影里跑出来的吗?
”影痴们都爱小津。
我说,喜欢《东京物语》的朋友,都值得去看看《儿子》。
山田洋次喜欢拍系列电影,拍了四十八部《男人之苦》,拍到寅次郎过世才停下来,多产、通俗、票房成功、喜用当时得令的俊男美女做主角,加上从不故作曲高和寡,令很多人轻视了他的艺术成就。
有些主题,有些关系,可以一拍再拍,值得一拍再拍。
对比韩国主流电影那种“语不惊人誓不休”的究极创意,你会发觉重覆和坚持也是一种能耐。
山田洋次的武士片有决斗、有血、有切腹、有一剑夺命的场面,却从来没有将暴力美化,暴力场面可能令观众有一时半刻大快人心,但马上就回复至清醒的悲凉,因为当中根本没有胜者。
近年常常听人说“暴力美学”一词,我至今仍不理解暴力与美怎样可以并存。
原文刊于(附连结):http://blog.age.com.hk/archives/580
这是一个关于武士的故事,也是关于一个不想做武士的男人的故事。
一个由于试毒而失明的武士,恰恰是在失明后彻底地成就了武士真正的精神。
许多的矛盾与冲突使得这一部电影充满哲学的意味,而行云流水的叙述使这个情节简单的故事不会枯燥。
我几乎没看过以武士为主题的电影,与我而言,武士这个名称总会和切腹自杀联系在一起,一如日本人极端的行事态度。
可是山田洋次的这个故事颠覆了我狭隘的理解,更玄妙的是他所选择的是一个极力摆脱武士职业的人。
一个盲武士,还能称为武士吗?
最终他刺穿了那位“高级”武士的手臂,这又意味着什么?
即便剥离武士身份不谈,这样的为尊严而战同样激动人心。
盲武士杀死了高级武士,连盲武士的好友都没料到,像说一个玄幻故事一样说给盲武士听“有人杀死了岛村大人”。
影片对人物的刻画相当精细,连一个只有几分钟镜头的配角也演绎得相当到位,这着实是一部有一定水准的作品。
加之瑰丽、撼人心魄的音乐,相当值得一看。
至于有人疑惑:何谓“一分”?
乃“尊严”之意。
这次电影节一共只订了两张电影票,两场居然都是日本电影,而且还都是“古装”的日本电影。
真不知道是巧合还是发疯。
开幕那天去看的是《武士的一分》,在影城。
订票的时候只想着导演是山田洋次,因为之前的《隐剑鬼爪》和《黄昏的清兵卫》都给错过了,所以今年这部一定要看。
后来经人提醒才想起,主演是木村拓哉。
倒觉得像是又捡了个什么便宜似的。
“武士的一分”是直译。
山田老爷子解释说,这个“一分”在日语里含有“底线”的意思,因此片名也可以直接理解为 “武士的底线”或者“武士的尊严”。
这个解释真婆妈。
本来在放映之前先解释片名就是个拘泥观众见解的勾当,还解释得这么简短直白。
真是“正确的废话”。
好在电影本身并不让人失望。
其实我倒觉得英文片名更加精准——《Love And Honor》,利落而又恰如其分。
剧情说来简单,不过是一个下层武士因为替领主尝毒而双目失明,妻子被藩头武士蒙骗强暴,于是失明的武士为了荣誉和尊严与藩头武士决斗云云。
我同事很不厚道得一言蔽之曰“不就是个为了老婆去搏命得故事么。
”刻薄之余,倒也精辟。
然而用两个小时来讲这么一个并不复杂的故事,还能让观众不打瞌睡不觉厌气,这个就是导演的功力了。
基本上整个故事是从头顺叙的,唯一的插叙部分只是武士妻子加世讲述如何被藩头武士强暴的那一小段,殊无许多艺术电影中时间线跳来跳去看得人云里雾里的臭毛病。
画面也是四平八稳的,像一幅幅幕府时代的白描画,清新灵动。
一度我还觉得加世的和服太过素简,随后才省过来,木村所饰的武士不过是个身份低微的尝毒官,除了名份上的荣耀之外,生活水准和市井中的升斗小民想来也并无太大差别,可不就该是这个样子的么。
我们倒竟是被老张老陈之类的“大片”弄坏了口味,才会觉得所有的“古装”都该是金壁辉煌活色生香的。
木村演的下层武士在影片开始没多久就因为中毒而瞎了,所以我老是觉得应该称他为盲武士。
这个称呼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梁朝伟在《东邪西毒》里的那个角色。
但事实上,除了同样的隐忍之外,这个盲武士要可爱得多。
他会和妻子甚至仆人开玩笑,会用逗趣而又宠溺(即使他自己也没有意识到)的语气叫妻子“傻瓜”,会不顾老仆人关于武士形象的唠叨而对钓鱼的小孩子恶作剧……这些,似乎都和武士道一贯示人的刚猛威严形象相去甚远。
可是却更显得他像一个活生生的人,而非某种精神的象征物。
看完部电影我一直在想,山田老爷子究竟想表达的是一种对武士道精神的什么情感呢?
毫无疑问,他对武士的尊严、武士的荣誉感是肯定的,否则也不会有这样一个片名了。
然而他真的是要表达对传统武士道精神的推崇麽?
好像又不尽然。
无论是这个盲武士还是他的同僚,在镜头中都没有刻意展示他们的高贵肃穆,反而时时处处流露出自然朴拙的活泼来。
忽然想起女主演檀**(后两个字是日文,没听清读音,也不知道写法)在开映前说的那句话——“山田导演真的是一个内心非常美好的人”。
这一点,由这部电影而观之,我信。
武士精神也罢,普通人的生活也好,他力图展示的,确实是其中美好的部分。
这美好,是他自己感受到了,然后一五一十地通过电影画面转达给我们去感受的,而不是他刻意美化出来要灌输给观众。
这是老头子的可爱之处,对得起我砸下的六十大元。
其实,除了主要人物和情节的可圈可点,就连片中的细节琐碎,在我看来都是美的。
比如武士家里那个放热水壶的青花瓷器(抱歉,实在不知道该叫什么),比如那个盛着炖芋头的陶碗,比如那串廊下的风铃……说来都是寻常物件,可是在镜头里充满了生活本身的美感。
那是比一切华丽的装饰渲染都要好的。
物是如此,人更是。
武士的姑姑和仆人德平都是配角,形象却是真切有趣。
尤其是姑姑到武士家里探病,出门时与德平打招呼的那几句寒暄,平实的市井口吻,逗趣的效果却胜过任何花足了力气的“搞笑”。
先是“这不是德平麽”——看见熟人打招呼的正常说辞,然后是“怎么老成这样了啊?
”——似乎语带叹息,让人以为接下来必然是一番“岁月不饶人”之类的感慨,或许还要忆忆旧,谁想到下一句竟然是“我还以为你死了呢”——是担心他已经死了还是发现没死让她失望了?
德平自己都来不及做出反应,这徐娘半老的姑姑已经是一阵风似地径自走去了。
真真让人笑到打跌。
主角就更不必说了。
木村的盲武士固然很好,更难得他的妻子加世,在一派日本女性典型的温良恭俭让之下仍然充满了活生生的稚真清透,而不是一张铁打的妇德的标签。
其实按照剧情设定,这个角色完全有琼大妈笔下貌比兰花命如黄连的潜质,然而导演硬是没有给她一场正面渲染的哭戏,更毋论什么呼天抢地了。
最记得她被休出门的那场戏。
泪是有的,然而给人的印象却很模糊,反而是她最后道别时的说话,导演甚至不给一个清晰的近景,却让人分明能感觉到她的凄决和勇气。
倒让人觉得她像一块温润而又坚实的璞玉了。
还有结尾那场,也是可以煽情的戏,偏偏处理得极隐忍,摆明了不要赚观众的眼泪,却让人觉得心里有个极柔软的地方被触碰了,氤氲起一片暖暖的温柔来。
大学里教编剧课的沈先生曾说过,一部好电影,应该是让人看完了觉得胃里面都很舒服的。
这话当年听起来好生深奥,那一刻,我却忽然明白了这种感觉。
于是还有一个问题——哪儿能买到《隐剑鬼爪》和《黄昏的清兵卫》的碟呢?
如果有人知道,请千万告诉我一声。
半年前刚刚在《外国文艺》上看了藤泽周平的武士三部曲的三部小说。
我觉得木村拓哉演这个主角不是很合适。
木村拓哉更多的像一个敏感而单纯的男人,不太像是一个身怀绝技而有城府的人。
《黄昏清兵卫》里面的真田广之就比较适合这种低调却深藏不露的角色,我认为《黄昏清兵卫》比这部电影拍得更加传神。
这个电影基本上是完全忠实原著来的,不同之处大概有以下几点:我记得小说里木村拓哉这个角色是没有找剑术老师来求教的,而是自己练习感悟,最终杀掉了仇人。
这个改编我觉得是针对木村拓哉的,原因就是他确实看起来不像一个身怀绝技的高手。
小说里决斗似乎也是直接一刀致命,没有断胳膊一说。
——话说回来,木村在院子里练剑那两下还是很有力道的。
电影的结尾却对小说进行了一些改编。
首先是木村说“不要让仆人跟踪就好了,不知道就好了,当个傻瓜就好了”,我认为这些话不符合这个武士的性格特征,这些话也是明显的糊涂虫才会说的话,在这里说很不合适;其次把原来的妻子找回来做饭时相认的场景也做了很大改编,第一次做饭后就相认,而且当时就抱在怀里哭泣。
我觉得这个场景也是为现代气质的木村而改编的。
你想想看,好的时候平时说话都不用正眼看妻子的武士,在当时完全大男子主义的日本,而且双方确实有一些嫌隙,此刻怎么会感情如此外露,而且第一次来马上就相认。
这一点原著小说处理得非常好,最后相认的场景可以说是画龙点睛,非常感人,很符合这个日本武士的性格。
感兴趣的朋友不妨找小说来看一看。
总的来说还是很不错的一部电影,很多细节都处理得很好,基本没有什么破绽,表现了日本电影现有的水准。
山田的电影,无论是之前的寅次郎系列还是武士三部曲,都是一种小品式的题材,故事始终围绕着家常里短,是平凡人家的大事件,跳不出小格局,自然不可能大卖座,但大众有共鸣,所以有生存的空间,日本人的精耕细作功夫还是很到家的。
比起山田洋次導演的前兩部武士作品,《武士的一分》顯得秀氣有餘卻粗曠不足,木村拓哉臉頰太俊俏,鄉野美景色調又過華麗,反而遙遠了與那個顛沛滄桑劍鬥時代的浪漫懷想。
話說回來,應如何表現時代的真實感才叫真實,這也弔詭。
無論如何,別說倭國的浪人切腹精神,連爸早年的農稼生活都無法想像,父子時光相互交疊,但存於父體質內之絕大部份,卻非我所經驗(FM流行樂如何被AM胡亂講膏藥廣告徹底打敗),猶如現下經歷之生活(全球化、網路語彙及台海關係的角色對換),亦必成為難以理解的歷史。
我們攪和與共,共同渡日,共同遺忘,共同捏造未來的可靠,但過站的吉光片羽,偶得追憶而借屍還魂,卻永構不成真實。
感受為真,記憶為妄,試圖釐清真實的可信,許就是人生最大的弔詭與矛盾。
誓死維護人性尊嚴在電影市道並非大好、而世情和人情又日趨市場計算的時候,能看到一部講人性尊嚴的電影,實在難得。
大概拍電影為償心願這種舉動只能發生在有心人導演身上,例如日本老牌電影作者山田洋次。
生於1931年的他,自1961年起執導,至今拍了63部電影,其中47部是長期賣座的《男人之苦》片集。
他導演的作品都是庶民劇,講現代社會小人物的故事,與時代脈搏很貼近。
然而誰也想不到這位在日本歷久不衰的導演在70歲時候轉去拍日本武士,以新角度來寫日本歷史上這種獨特的人物,並完成了三部曲,分別是《黃昏清兵衛》、《隱劍鬼爪》和最新這部《武士的一分》。
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皇宮戲院放映的那個拷貝,清明通透,畫面顏色和質感皆接近完美;看到一位老導演嚴格要求,很認真去創作,實在感動,因為這部片攝影、音樂、服裝、佈景都是高水準,實在看到賞心悅目。
今時今日還有人(松竹影畫)肯投資拍攝誠懇的言志電影,真值得表揚。
幸好這部片在日本賣座甚佳,更為可喜可賀。
此片講的故事主角很新鮮,是避免藩王受人陷害食物中毒的試食員(由年輕偶像木村拓哉飾演)。
該位服務藩王的武士很討厭這份工作,正想離職之時,卻不幸真的中毒,導至失明。
這嚴重的打擊令他幾乎崩潰,失去職業之外,也失去尊嚴,老婆去茶室當女侍,被藩王內部總管欺負。
山田洋次在今時今日把這個跌落谷底的高貴人物搬上銀幕當然有其現實意義,因為今天世界上正處於轉型的時代,各處都有很多這類人存在。
本片導演與他的多位編劇並沒有花很多篇幅描寫他的苦況,而主要是寫他對失明的多種反應,他努力生存下去,對家事的關心可能並以前更多。
他的老婆出外賺錢,他叫家傭去跟蹤她。
當他知道老婆被人欺騙、勾引之後,他盛怒在雷雨夜把老婆趕出家門。
另一方面,他重投師門練劍,儘管自己失明還是要把自己武裝起來;他要與騙他老婆的藩王內部總管決鬥。
山田洋次的看法表達得很清楚,人要維護自己的尊嚴,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
這是日本武士道精神,導演在今天重振日本這種文化和德行。
事實上,切腹這種日本獨特的行為確實有在本片裡出現,在食物中毒事件發生之後,負責廚房的那位總管便切腹自盡,雖然後來查明該次食物中毒並非仇人陷害、而只是食物季節性的天然因素,但他仍然以一死來為意外負責。
山田洋次態度樂觀的,他安排的結局一片光明,仇人死於武士劍下,而失去了的老婆也回到武士的懷抱。
故事顯然說明,人一定要努力維護自己的尊嚴,只要抱持同歸於盡的決心去爭取,總會得到美滿的結局。
本片不是大製作,然而攝影、音樂、場景都很認真,比較以前日本電影興盛時代的作品不遑多讓。
服裝特別值得一提,既符合傳統設計,又具備今天時裝元素,大肩膊、線條硬而明快,相當不俗,怪不得近年多部中國古裝大片都找日本人口負責服裝。
山田洋次老而疆堅,他今回與年輕偶像木村拓哉合作很好,令後者脫胎換骨,也是成就。
木村迷因此而去看這部電影很值得。
(完)
影片对于细节把握的很到位,比如新之丞大病一场后,顶上的头发长长了,加代离开后,屋里和院子都显得很乱,木村和谭丽的表演都很不错。
对于日本这种等级森严的东方社会,女性处于家庭次要地位,武士的复仇源起于自己的尊严被亵渎,而不是出于对于加代的爱。
最糟糕的是结尾,加代竟然自己回来了,简直是对女性的侮辱。
徐佳莹的《身骑白马》讲述的是薛平贵功18年成名就后回寒窑寻找发妻王宝钏的故事,传统的戏剧中以大团圆结尾,但是我们现在回头看看剧本,就会发现,薛平贵有多混蛋了。
其一,已婚状况下又娶西凉公主,其二,回寒窑时还以假身份来试探王宝钏,真是居心叵测。
和影片中的武士的行为类似,妻子不是以对等的身份存在,而是附属/仆人。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不应该再宣扬这种等级/从属的思想,而是传播男女从根本上平等的理念。
山田洋次真是温柔的人啊
简介最后写的根本不对。男主是为了挽回妻子的尊严才发起了决斗。
山田洋次絮絮叨叨的武士电影风格其实很有趣
木村拓哉最后个眼神真系几迷人……尊严对于一个武士是多么的重要,但是爱情价更高!
2007/04/10 @ bc
檀丽很美、木村永远没有演技。
山田桑這種浮誇現代的演繹法恕守舊如我仍然接受不得,雖然細節一貫豐厚,也不是不懂他的價值觀...而且木村拓哉明明一分古意都無........p.s.英語譯名好務實,Love and Honor
平淡见真情
下层武士的辛酸。
挺感人
给藩主试食的人食物中毒瞎了,亲戚按例过来商量办法,听他妻子说可以托人,就很高兴地去吹风。而藩主见他也只是冷冷一句“辛苦了”。他没有去弹琵琶也没有去当按摩师,妻子屈就某藩头让他有俸禄,事发被休。现实如此。发现被骗,断了藩头的臂,她回来当他女佣。“抱着同归于尽的心就能取胜”。
漂亮的落葉、園境樹木,再加上木村的好演技,都敵不過平庸俗套的劇情,鎖鎖碎碎的對話、舞台劇般的氣氛也超過了電影感。。。。
三部曲最后一部,比前两部都要好看
海报有意思,枝头上两只相偎的小鸟。
第一部是惊喜第二部还不错第三步只让人觉得乏味;为什么越拍越做作呢为什么
看了胶片才知道山田洋次的色彩这样NB。虽然木有读过此片的原作,但是以读过的藤泽周平而言,这部的改编上是深得精髓(比名头最响的《黄昏清兵卫》好不少),苦逼小人物总有NB的一瞬间。木村演得有点过。萤火虫那个场面,真是令人感动。
不能接受此类题材,看不下去
木村拓哉不是只会演偶像剧
大神也是演过烂片的。。。最近看了很多想爆粗的烂片。。
武士片,讲出了武士的悲哀和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