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一部好的电影,不是用感官来决定的。
最近正在热映的《敢死队2》,场面火爆,特效制作非常华丽而令人血脉喷张。
然而我觉得那不是一部好的电影。
真正的好电影,在于观影时的感受,在内心里缓缓流过的,一刻不曾抹去的感动。
这是一部我认为很不错的日本电影。
因为这部电影,喜欢上了福田麻由子。
日本电影很少能看到这种国际化的制作团队,出色的演员阵容,如此精良的剧本。
我保留着这部电影高清原档还有许许多多的特典和访谈,只因我我时常不会忘了这部电影当初带给我的感动和震撼。
前几天再一次重看了一遍这部电影。
是在上个月的某天晚上。
其实看电影,选择一个更合适的时间会令你更好的去感受电影所带给你的魅力。
动作火爆的电影适合白天来看,而温情的剧情片更适合晚上去看。
天堂之门我就是窝在床上,关了灯,一个人抱着MP4去欣赏的。
这部电影,又是一部绝症题材的电影。
我往往不能抵抗这种类型的电影,每一次看这种类型的电影,都免不了被感动的一塌糊涂。
故事充满了一种悲情的元素,两个绝症的病人,报着生命的最后一丝光亮,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渴望去去看一看日本最美的海边。
仍然忘不了电影的最后,麻由子抱着长濑在小桥上感叹生命即将结束,还有最后长达5分钟两个人头贴着头,在海风的吹拂下长眠在海岸边。
每个镜头都是那么唯美,充满着日式的浪漫。
我有一个特点,不知道看过很多电影的朋友是不是有过,如果一部电影剧情吸引了我,就会深深的把自己代入到其中,出现一种穿插在现实和虚拟中的感觉。
虽然我知道那只是一部电影,然而却避免不了的代入到其中。
说实话,我很喜欢这种感觉,其实电影就是这样,即时它再是剧本,再是演员真假难辨的表演,也要深深的融入在其中,跟着主角一起哭,一起笑。
因为人生,正缺少这种让人暂时忘却生活苦恼和不快的短暂时光。
“把每天都当作最后一天来生活”,你就会感受到主角到底在经历着什么。
这部电影的日式浪漫,就在于生命的最后时刻想要看看大海的那种心情。
也许很多时候日式浪漫并不贴切我们的生活,你总会觉得那根本不切合实际。
但是当你看惯了中国电影,看惯了家长里短,生活中的种种烦恼和坎坷,围绕着家庭和社会绕个不停的国产电影,你是不是也开始讨厌这样的电影了呢?
没有人问我为什么喜欢日剧,为什么喜欢看日本的电影。
在这我要说出来,日剧和日影在于他深刻的内涵,独特的日式浪漫,有一种冲破任何阻碍,只要心中所想就不惜千辛万苦去努力实现的自由精神。
每一部日剧,日影都会有一句特别有哲理的话,每一部都会告诉我们什么叫做生活,什么叫做人生。
你应该做什么,你可以做什么,只要你努力,它总会实现。
我不知道下一次还要多久会看到这么好的片子,也许再过一段时间,我还会再看一遍,天堂之门,回味感动,回味海风的味道。
为了某人1分多钟的镜头下了整部电影来看。
结果发现是部很好的片子。
还好没错过。
日本人就是喜欢用这种轻描淡写的方式叙说沉重的话题,比如死亡。
BABE一如既往演一个混混,却突然得到了只能活3天的通知单。
邂逅mayuko。
于是,去海边吧一系列的恶搞+上天的恩赐(狗屎运)之后终于来到了海边。
头一次看到深秋的大海,仿佛日本人都有夏天去海边的情节。
看到那个灰蒙蒙的大海,突然感受到了mayuko小小年纪承受的痛苦,生在日本,却10几年来都没去过海边。
还有那个看到同龄女孩穿着校服,聚在一起看大头贴的眼神……感叹这孩子演技从小就这么好啊还是要提一下那个一分多钟的牛郎先生这位尽职的牛郎桑手臂环绕过mayuko准备CHU她的那个慢镜头看的我莫名紧张了半天CHU没CHU到你们自己看去吧片子很温馨,很多BABE和mayuko一起吃喝玩乐的快乐镜头,但也同样始终掺透着一股淡淡的忧伤感,直到最后BABE大哥用完生命最后的3天,大声喊着我还不想死的时候;直到mayuko再次演出异常董事的好孩子的角色,淡淡的吻过BABE;直到2人终于坐在大海边,BABE喝完最后一口酒,大脑袋慢慢的靠在mayuko肩上……BABE挂了,观众看的揪心,mayuko哭了,流着泪却带着微笑,天堂的门向每一个人敞开,你们还会相遇的吧。
如果男主换一个人演,这将是一个普通的极度压抑的文艺片。
但长濑智也充满荷尔蒙与鲜活气息的外表与孤独行走在人生尽头的演技的反差,反而给人一个轻松一点看待的机会。
正如灰暗的天空与建筑,跟鲜亮的衣服与环保袋颜色的反差吧。
两个主角用青春偶像的脸,和实力俳优的演技,将一个简单到“不合常理”的“警匪片”演的动人无比,当然,这样的动人,也是需要夜深一个人看时才能体会。
人生最后几天,要怎么度过呢?
不如痛痛快快做些活着的时候瞻前顾后不敢做的事吧!
不知道是不是类似的电影情节看的太多了,看这个片子一点感觉都没有,一个男偶像派扮演邋遢小子,一个女偶像派扮演楚楚可怜,然后一副我有病我怕谁的样子闯天下。
两个濒死之人,这么平淡的完成了一场本该如此惊险的冒险。
老一套的日本青春YY剧情片整个电影的剧情和人物在偶然的夸张的套路中行进。
莫名其妙坐上了黑社会的高级车,神奇般的发现了很多钱,每次走上绝路不是有好人相助就是黑社会内讧,还有,最后那是干吗呢。
到底死了没有?。
整个电影在一种极为不合理的气氛中进行。
罢了,日本电影吗。
高中生看看还行,虽说剧情比较狗血但是还是有高潮的,打发时间不会觉得很亏。
这种YY电影真的已经没法给我啥感动了,或许也是我老了值得一提的是结尾的Knocking on Heaven's Dorr编曲不错。
抢劫三万日元,抢劫邮政局,听起来是多么的无厘头。
开着偷来的车,最后为的只是看下海,在那些没有绝症的人中这些事情无法理解,包括随同的女孩别人也会惯性的以为是被绑架。
因为世俗人大部分活在被自己乱七八糟欲望包围世界里无法自拔。
早已忘记生命的本质需要。
难道我们也要等到快死的时候才去思考生命的意义么。
趁活着的时候吧。
我并不想把宝贵的打字时间耗在这部平庸的影片上,但我实在不愿看到本片成为阻碍人观看德国原版的主要因素。
德国版是一个纯粹的黑色幽默,编导并不追求故事的合理性,相反还不断地添加各种无厘头笑料。
日本版的败笔,就在于它想把这么一个荒诞的故事讲得一本正经,结果却拍成了“我有病我怕谁”……豆瓣上两部影片的评分很切实地反映出了两者的差距。
日版有豪华的演员阵容,编剧是大森美香,导演更是Michael Arias,大家对他的代表作《恶童》和《黑客帝国动画版》再熟悉不过了,本片依然可以看到一些类似《恶童》的制作手法,MA的镜头感还是很出彩的。
但日版却没能将以上优点结合起来,结果让故事显得沉闷,在貌似写实的外表下却比德版不合理。
看到剧组的一些采访,是说在创作过程中,剧组认真考虑过不让剧本沦为原版的重复,但我们最终却遗憾地看到,日版没能保留德版的优点,且还有各种画虎不成。
剧组把其中一个主角设定为女性也是为了与德版作区别,且为了“不让故事落入爱情剧俗套”,还特地降低了女方的年龄,不过在我看来这些都挺找借口的,同一题材的《水仙》男女主角还自称是恋人来着,但作者片冈智晴很好地把握住了各个细节,没有让这种“恋情”成为肥皂剧的复制品,真的想创新的话并不必去担心这些设定上的问题,所以《水仙》能成经典而《天堂之门》很难。
日版演员们还是演得挺卖力的,福田麻由子的短发造型很好看。
结局最后几分钟处理得还可以。
尽管日版和德版的主线剧情完全一样,但由于表现手法的不同,它们会带给你完全不同的观影感受。
而我的个人意见是,日版的存在价值,很大程度上是用来和德版作比较,先看、或者只看德版才是值的。
德版的中文片名是《敲开天堂的门》,本片和《水仙》、《遗愿清单》都借鉴了这部作品的创作理念。
豆瓣条目: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294138/
颓废的生活,消极的工作,甚至毫无征兆地被告知被人取代。
平凡到不会让人关注的人生,却因为一个12公分的脑肿瘤,扬起了翻天覆地的风浪。
这是什么?
悲剧?
解脱?
还是天堂来的礼物?
在病房放肆抽的烟,前一个病人留在床底下的龙舌兰,医院里莫名堆放的柠檬,还有那个凑上来问你是怎么点着烟的小姑娘。
赌一赌,上帝会不会给出更多的礼物,来作为被夺去的时间的补偿呢?
青山自然没有时间去想那么多,也没有心情去和上帝讨价还价。
当生命只剩下三天的时候,任何的行为都是浪费时间,除了去完成心中最后的心愿。
如时光隧道一般的散落光影带向不知前路的方向,青山没有读懂的部分,却在春海面前用变形的方式表达了出来。
你知道吗,天堂里最流行的话题是大海?
青山问。
春海将面前雪白的盐聚拢,捧起,再看着它们从指缝中滑落,一如自己平淡的医院生活。
大海,没有见过,也许以后也不会见到。
十几岁的女孩用不属于那个年纪的冷淡,揣测着外面精彩的世界。
胳膊被拉住一路奔跑到医院的门口,春海还不曾理解大海的意义,青山执意的人生最后的礼物,对她不过是未知世界的一次探险。
目的地无所谓哪里,踏出禁锢她的人生的医院,便是一种解放。
青山和春海一起放肆的笑,放肆的尖叫。
青山以为这是陪伴春海的旅行,其实不过是对潜意识里深埋的记忆的幼稚的回避。
医院门口正好没有锁的高档车,车子里正好放着的不属于日常生活的手枪,后备箱馒头底下的满满排列的钞票……还有那个莫名其妙被牵扯进来的K3集团和紧追不舍却在最终心软的警察。
偷车,抢劫,不是没有过犹豫。
余款不足的青山,看着周围人手中一叠叠的钱,摸着插在皮带里的枪,迟迟没有动手;不可思议的问青山你这是在抢劫,春海说要一起回去自首,也许还有回转的余地。
天旋地转的挣扎,最终败在死亡这个绝望的字眼前。
几次三番倒下的青山,也许将死亡这个春海从7岁就熟识的事件领到了一个触手可及的地方。
道德、救赎、伦理,那是活着的人才有资格去追求的东西,春海也终于抓起枪对着药店的营业员。
上帝送来的弥补死亡最嚣张的礼物,不正是为所欲为的权利。
青山和春海在纸上写下想要完成的心愿,浅显而纯粹,是死亡前去除了欲望之后最淳朴的向往。
通往大海的路如此漫长,漫长得好像在死前会来不及完成。
青山说,如果不赶快就不能在死前看到大海了。
春海默然。
大海是终点,其他的愿望如同沿途的风景,充满诱惑却挡不住前进的脚步。
高级旅馆的vip享受,游乐园笑得开心的大头贴,牛郎店的未完成kiss,还有雨中随心随意的舞蹈。
认识不过两三天的两个人,拥有了最贴近的心情。
春海回头看被拷上手铐的青山,甩开禁锢的臂膀,抱着青山哭了出来;临近旅途终点时,青山终于被完结的恐惧打击,春海淡淡的亲吻给与安慰。
叩响天堂之门之前,能得如此相互理解的伙伴,上帝还是很怜悯的。
电影里所有的不合理,所有的琐碎,全都在最后一幕的安静背景下,化为虚无。
K3还是警察,道德还是死亡,记忆或者过去,不过是大海翻滚起的泡沫,转瞬而逝。
蓝天碧海,波涛翻涌,两个人相互依偎,超脱万物。
青山闭上的眼睛,春海留下的眼泪,纷乱的故事结束在平静的画面。
有太多想象的空间,也有太多质疑的余地。
可是,如若这样两个真实的人生摆在面前,无法开脱,也不能苛责,唯有接受,并为之祈祷。
两个人的大海,美不胜收。
在天堂上,也不会寂寞了,对吧。
P.S.为了那个没有台词的牛郎,才没有错过这样一部很合胃口的电影。
酱油的好处就在这里吗?
每次长濑智也的出演都会给我带来惊喜。
28岁老男人和14岁少女的奇妙组合,全篇没有赚人热泪的造作,没有脱离世俗的爱情,而更像是一部冒险剧。
作为观众的我们所要面对的正是影片中指引我们思考的那些永远没有明确答案的问题。
当你的生命只剩下三天时,死亡前我应该做些什么?
电影告诉我的是,这样做那样做,是否就是所谓的放开一切的活呢。
总之这部10余年前的德国原作这次被小日本诠释地很不错。
有空的推荐能去看下,不会令你失望的PS:很神奇地看到了某人客串的小王子XD
这就是我想说的。。
看完海以后 他们是不是被抓了?
他们要不要为他们的行为负责任?
最后他们是死是活?
这一切都不交代,难道仅仅是因为生命中曾经拥有过,那么这些琐事就不再重要?
我很希望他们可以死在海边,这样就很悲剧美。。
怎么随便什么片子都有这么多评4星的,这个片子无聊得我都无语了。真的叫我对日本电影好生失望啊,加上怎么看都讨厌的福田麻由子的脸和变大叔的长濑智也还在装痞的样子。虽然还是拍《恶童》的导演···
no。no。no。这是闹哪样。上来就两个绝症。还有女主那奇怪的眉毛是闹哪样。。
长濑终于也大叔了~~~
这就是我越来越少看日本电影的原因 总是吸引人的明星一堆 作品却无聊透顶 以后这种的都给差评 谁的面儿都不顾 PS。内个二狗竟然客串牛郎!(⊙o⊙)
平静,暧昧,内在却阴沉中挣扎着希望的日本电影。
牛郎是亮点。
临死前就应该干票大的,必须的
进天堂前最后的逃亡,看海计划。油麻子很有爱。
差了原片一大截
不要吝啬5颗星~~ 有意思的片子~~ “大海的味道” 觉得这句话特别有感觉啊
福田麻由子演技突飞猛进
蜀黍拐带萝莉乎?非也。只是两个绝症病人最后的逃逸和愿望而已。最后Babe靠在麻油油身上逝去的时候被感动了,前面的种种铺垫显然是有用的。酱油阵容很不错,Anna、Asami、由美、二狗、药师丸阿姨。。。值得看
快乐的逃亡 快乐的死亡。。
如果生命還有第二次.我就不會那麼想見大海.
看了一半看不下去了。。。
美国导演+日本制作,所以风格略有些奇妙的不协调感。但是大叔加小姑娘的组合还是那么的有爱。
日版的癌症版的末路狂花。偷车,抢劫,一路狂飙,只为那蔚蓝的大海。我都忘记自己为什么要标注想看了
真的是二狗。。。。
我从小,就感觉自己在一直奔跑着。越过这里了就到终点了。一直这样想着奔跑着。越过之后又重复这样想这样做。
“恶童”的“女人香”有点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