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之前翻了评论,很多人说演技一般,剧情不好,林心如鸡肋,李李仁太man,导致我对这部戏的想看程度降到了冰点,但由于刚好有点时间,就还是看了。
只能说戏剧化不等于极端化,有时候真的不需要处处养眼。
先说大家诟病最深的李李仁,说太man太不够放开,太不像一个Trans。
但是如果说这个男人曾经有家庭,和社会牵绊时间已经很长了,他其实很难直接做到像是《华灯》的宝宝那样妖娆妩媚,也没法做到她做好朋友那样无所谓。
能够做自己,她最大的胜利是选择做自己。
在开始的时候,她带着原本对世界的认知,却遭到了这个世间从没体验的欺骗,暴力,凌辱,和漠视。
如果自洽是她要学习的首要目标。
在刚刚经历过警察的暴打后,接连是好朋友的离世,满身的伤痕更加要她学会如何保护自己,带上墨镜,遮掩度日,唯有彩票寄托自己的希望,让自己每天都带着这些日子证明自己还是自己。
直到遇到一对落魄的母子,还有失聪同事,久违的温暖让她体会到生活里的甜蜜,只是这种甜蜜的平衡关系,只是相互撕扯的糖纸,精心包裹下,却藏着难以言表的味道。
很多人说为什么要奢求更多,希望得到同事,其实无非是情感,久在世间行走,谁不希望多个人陪自己,更何况是自己隐忍了这么久,做回自己,更加希望自己认为的自己能有人接受和欣赏,一直在隐忍,试探,反复,纠结。
最终在天降大奖的时候,一切平衡就像一块玻璃板被坠下的锤子敲击的支离破碎。
很多人觉得心如的角色鸡肋,其实我觉得心如是安狄往后的人生,一开始的善良相信,向往美好生活,得到后才发现原来暗中标注的价格,付出的辛苦往往过犹不及。
就如同安狄,对世界的善良,一次次的非议,质疑,嘲笑,漠视,最终变成对这个世界怀疑,猜忌,虚伪。
而安狄在获得大奖后,她的人生并没有更幸福,反而,在一切落幕,才发现,自己人旧是那个被儿女憎恨,社会遗弃,众人不解的那个真实的自己。
就像是一开始一样,被刺裸裸的拍照,暴击。
剧情并没有大起大伏,对于中奖的反差也没有挥金如土的俗气,其实我觉得这才是真实,安狄真的想要这笔奖金吗,不见得,从听到电话的反应来看并没有常见的激动到失控,她只是认为可以把大家喜欢的家具买回来了。
可以帮助大家了。
对于李李仁的外表,我个人觉得是喜欢的,并不是因为变了,就一定是美艳动人的。
外表和性别不是他选择的,而他选择做自己,才是最难的,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多年前的网红,大喜哥,可能很多人都已经淡忘掉了,但是他对自己的认识就是这样,又何必在乎他美丑呢,很多人是因为要做自己,而不是做美女,评价外表的话,我觉得也不是这部戏想让我们看见的角度。
最后说一下环境,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做过恶人,知情不知情都有过,不过要清楚理解,越成长越需要看到人的本质不是表象得来的,需要我们去尊重,你可以不理解,但别伤人。
突然想明白一点,来佐证我这个标题。
如果没有那张彩票,如果没有那次宜家的体验,那么这个结局也许就不会是这样吧。
导演在开头把主创的所有名字都印在了宜家的价格标签上,正好呼应了最后因为一张没有兑奖数额的彩票一切分崩离析的结尾。
正证明了,金钱一开始就是这部电影的主题,所有的变性也好,谋杀也罢,亲情背叛也好,友情羁绊也罢,甚至是最纯粹的善良,在金钱面前都是不堪一击,堪称儿戏。
我觉得安狄就好比是当下时代的骆驼祥子,在一个物欲的社会,普通人看上去已经不可能损失像是祥子那般的过度劳累,征兵,家破人亡这样大的变故。
而这些不过是换了一种方式存在,就如同至亲的背叛,挚友的决裂,善良被利用,甚至被反戈,等等这些。
而两性的自我认知差亦是一种荒诞,更加放大种种人性的卑劣。
直到最后我都在奇怪,为什么苏荷母子第一次出现在安狄家里的那次谈话,苏荷没有说一句话,就像一个哑巴。
我甚至以为是被家暴聋了一直耳朵最后影响了她的语言表达,但是现在我明白那不过是她下意识的在利用儿子作为一个小孩楚楚可怜的姿态,最大化的去博取安狄的同情心罢了。
但是司机在一开始利用安狄的目的就很明显,那条刻意递上的手绢,那通恰到好处的电话,还有各种圆滑的说辞,都是为了击中安狄脆弱的核心。
最后是小孩子,才七八岁而已,这段记忆很快也许就会从他的成长中抹去,他只会记得爸爸妈妈带自己重建美好生活的快乐时光。
那张彩票,谁也没有去管它的数额有多大,有的人会想那是一百万,对有的人来说也许是一千万,总而言之,那个数字就是你放下道德和牵绊的尺。
其实并不是我们有多高尚,是普通人的生活中,根本没有多少过于强大的诱惑罢了。
“所以我和你的美好生活必然不能并存对吗?
”,看到电影结尾时我脑海里就冒出这句话,Evon披头散发地看着眼前的一片狼藉,镜头闪过苏荷和阿德坐在明亮精致的客厅里的温馨画面,那是Evon的幻想,我想这句话应该在那一刻,在Evon的内心里也不断地在重复吧。
这是边缘人群的悲剧,当别人走投无路的时候,会有人百无禁忌,陪着你,说鼓励的话,而一旦有了更宽敞的出路时,还是会丢下沼泽之中的你,任由沦陷。
所以即使Evon说愿意帮阿德还债,愿意收留苏荷,二人仍然选择背叛。
在博弈论里有一个“囚徒困境”理论,是说两个囚徒在认罪和不认罪得到的不同惩罚中,两人都认罪即是纳什均衡。
因为,除了自己,谁都不可能真的可靠。
这就是人性。
谁又能保证,如果阿德和苏荷老实巴交等着Evon施舍,时间久了,Evon会不会变成下一个夏洛克?
眼看着自己心爱的男人爱着自己收留的女人,二人还靠着自己的金钱过上美好生活,任何人都难免产生报复心理。
原谅我比较悲观。
所以,阿德和苏荷选择了背叛,选择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再回到电影结尾,Evon看着一片狼藉的客厅,她眼里流露出的不是恨和愤怒,而是一丝释怀和向往。
那一刻,她是真的祝福他们二人的吧,她真的是个善良的人啊。
而这也是她最后被残忍地抛下的原因。
虽然我们应该歌颂善良,但是,在这个世界上生存,我并不主张极致纯粹的善良,善极则愚。
若有朝一日有潜龙出海之日,请先独善其身之后,再考虑兼济他人。
因为,别人的美好生活和你真的不能并存。
致那些生活在底层的边缘人群。
当然,我们依然还是要相信真善美,相信这个世界上有真的友谊和爱情,相信人间正道是沧桑。
所以andy为什么在妻子去世后tran了?
女儿干嘛说妈妈是andy害死的?
两个孩子和爸爸怎么会变成这样的?
evon的朋友怎么死的????
理发店有啥用吗?
咋就突然起火了?
马来西亚电话卡没有实名制吗?
非法遗留不是结婚了吗?
户口没解决?
遇到警察就跑为啥不抓?
苏荷带着儿子去红灯区找工作?
我一肚子问号真不理解
尺度很大,题材生猛,但表达并不吸引人。
湾湾的影视作品,向来都喜欢拍一些大尺度讨论人性善与恶交界的话题;而这一次林心如将镜头探向了更边缘社会群体——跨性别者。
跨性别者遭到社会冷遇,遇到唯一心中的光时,却发现是一场骗局,最后只剩自己一个人。
整部电影,看下来除了压抑就是愤怒。
不是没有看过这类题材,只是导演太着急把自己要拍的内容展现出来,很多内容都浮于表面。
安狄的外表是女性,但我感受不到她做女人的快乐。
关于这类跨性别题材的电影,其实港台还是拍蛮多的;比如2018年的港片《翠丝》。
里面姜皓文饰演的翠丝,也是一个内心住着是女人的男人。
但由于家庭原因,他只能每天在成熟的男士西装下,感受做女人的快乐。
但相比之下,翠丝是尽可能在生活化地去表现,一个跨性别者是如何从压抑到放开的生活。
反观这部电影,虽然能感受到影片中跨性别者的强烈诉求,但很多丧元素都像是刻意而为之,为了惨而惨。
片名虽然为《迷失安狄》,影片也大部分都在围绕“变性人”打转,但却始终没有提到电影真正要传达的思想。
直到最后的转折,电影很多东西都没有讲明白便草草收尾了,比如电影主题到底是什么?
是为跨性别者平反,还是非法移工的艰难?
真心希望大佬们不要过度消费这个群体了,如果真的要站出来,请拿出诚意。
题材其实蛮新鲜,让人很想看下去的,但是表达的很模糊,如果想表达人性很丑恶,那和他为了凑手术费这些毫无关系,如果想表达他为了做内心的自己有多执着有多不顾一切,和后面的几条线又毫无关系,人设也有点问题,既然内心是渴望做女人的还和人家生儿子生女儿,孙女都那么大了才想到做自己?
既然觉得自己是对的,还何苦可怜兮兮做的这么憋屈还要沉默应对质疑?
都有孙女的年纪,如果真的很爱家人,就不会选择让家人难受,把内心的自己隐藏起来才对,一边让家人难受排斥,一方面又说有多爱家人,很矛盾
画面拍摄一流,讲了个压抑中带点希望,最后一切都破灭的故事。
里面不合理的地方蛮多,比如阿德并没有给安迪任何恋爱的暗示,为什么安迪一厢情愿地扑了上去,对一个人好也许是友情。
安迪从一个善良的人演成了傻瓜。
李李仁的演技细腻,确实下了很多功夫去观察女性的动作,研究女性的情感。
安迪的老婆是怎么死的,为什么他女儿说是他害死的?
故事没有交代。
现代社会对跨性别者宽容很多,至少我个人是没有歧视的,不知道为什么安迪生活的环境如此糟糕。
安迪女儿结婚时,其实他完全可以在这个群特殊的日子选一件西服,不必非要在任何时候都证明自己是个女人。
李准基不也看起来挺媚,不一样很成功?
最后就是林心如的演技。
有人收留看不出“喜”,母亲去世看不出“悲”,圣诞节家人合照看不出“暖”,被不喜欢的男人卡油看不出过多的“怒”,背叛恩人看不出“自责”。
少的其中1星给不合理的故事瑕疵,另外1星给林心如没有进步的演技。
她当制片人还不错,终于肯演一次别人的妈妈,演技实在有些拉垮。
不看简介不看任何信息、单单看名字、和剧照、会觉得主旋律应该是在跨性别这件事情上、但看完之后显然、跨性别只是开头、电影并没有深挖这件事情。
有一个好的点大家都是平等存在的、但是也有不好的地方、就是显得开头片段和露西的被害变得比较没有必要!
没有中彩这件事的话、阿德和苏荷他们会是好人的存在吗、其实也不全然、阿德和苏荷都有着别有用心吧!
只是彩票这件事情彻底激发了他们人性里的贪!
我觉得彩票对于evon来说不仅仅是一笔钱而已、而是他对未来的希望、他说他想要有稳定的收入、好好过人生!
所以偷走的不是彩票那么简单!
看着四人的合照想着样品间的当下多么的伤!
剧有好有不好、我自己觉得evon的跨性别没有讲的很清楚、就会一只在想什么时候让他选择跨出去、而家庭的变故是怎么样变化的!
好的地方演员演的还是蛮到位的、李李仁不然从样貌形态看起来都很违和、但是那种言行举止又那么温柔!
林心如满满的心事、她不用说什么、眼神全演出来了!
愿世界温柔以待善良的人吧、也许他有稍微不同、但是他真的是善良的!
第一李李仁真的不能扮女装,太吓人了。
第二这部片是想表达人性的本质就是丑恶吗?
中间那段圣诞聚餐和雨中欢舞都是虚幻的假象,还有男主/女主 evonne 这种人如果现实中存在,确实也挺让人讨厌的,难怪ta儿子女儿都那么讨厌他。
永远一幅自己是世界上最单纯最善良的样子。
本来那个听障司机小哥只是把他当作同事,ta也明知道人家喜欢正常的女人,在小旅馆小哥宁愿睡地上都不愿意和他睡一张床,ta还觉得自己很受伤。
后来彩票真的中奖了,借着酒劲想跟人家发生点什么,小哥不愿意,她还委屈死了的样子。
难道ta还能指望小哥能喜欢ta?
最后知道小哥是为了彩票,ta竟然把彩票给了小哥,结果小哥带着母子二人跑了。
至此evonne才觉得自己的世界崩塌了,被这些一起有过温情时刻的人(苏荷母子儿子和阿德)背叛了。
反正作为旁观者觉得Andy/evonne这种人一点也不可怜,活到当了爷爷的岁数了还能这么蠢,只能说活该,完全是自作自受。
这部影片倒是蛮有教育意义的,这个社会的人现在就是如此,即使你帮了她/他,就不要指望人家打心里感激你。
毕竟谁也看不见谁的内心深处,做好自己就可以了。
千万不能圣母心泛滥,不能当烂好人,不然受伤的势必就是自己。
偶然在网络看到电影片段,忍不住被这个非主流题目被吸引,《迷失安狄》其对应的英文名《Miss Andy》也是恰到好处的妙。
在传统观念文化的环境下长大,我们对 上学—工作—结婚组建家庭—培育下一代—老去 这样的人生轨迹太习以为常,有时也忘记了社会中还有一批人有不一样的情感需求。
Andy按普通人的生活路径到培育下一代,在妻子过世后选择勇敢做自己,成为变性人Evon,遭到众叛亲离,身边的朋友也只有和自己一样的社会边缘人物。
即使这样,他还是温暖待人,愿意对需要帮助的单亲母子提供帮助,并且靠自己的双努力赚钱。
关于一些思考:1. 看过部分影评认为李李仁在影片中没有体现出变性人该有的女人味,实际我认为这样的状态反而说拿捏恰当的好。
她在一步步从Andy却换成Evon,从妆面衣装,再到纠正其他人叫错她的名字。
她说她的愿望是有稳定的收入,过安稳平淡的生活。
这样的生活里也包括勇敢追求爱,这样才塑造出一个丰满的人物形象,反而不是Lucy那些略显夸张的表演。
或许也因为Evon和Lucy公开做变性人的人生阶段不一样,所以导致了两人不一样的呈现。
总之,接受人物角色的多样性。
2. 变性人需要多大的勇气跨出这一步?
影片中的2个变性人都没有受到亲人的接受,孤单的她们抱团取暖,同时也更加能有怜悯心。
因为淋过大雨,所以愿意给他人在雨天撑伞。
这个是时候还是Miss Andy吧!
3. 迷失。
何为迷失?
是失去了原来的社会标签身份?
还是迷失了初心?
那一颗还愿意保持善意,温暖待人的心?
Lucy惨死了,阿德和苏荷在金钱利益前选择背叛。
独坐在地板上的Andy在思考什么?
她是会继续相信?
还是会和原本那个自己告别,去“下海”,去和肥婆说的一样传播艾滋?
影片就那样结束了,我们没有答案。
社会对这样的少数人群接受程度是有限的,以至于原有的很多善,变成了很多的恶。
多希望影片的结尾会是:安迪利用彩票的奖金把家具全部换新,大家幸福开心生活在一起,越来越好。
但这或许这样的结局过于美好·······如果我们是安迪又会选择什么?
7分 真实且尖锐 观影后的痛感像一把钝刀 非常depress
开始挺好的,以为能讲个好故事,后面却急转直下整个崩了…
3.5星 不被接纳,以为被接纳,梦幻泡泡的破灭最后只会剩下一地鸡毛。
这个世界上还有比人更坏的物种吗......
俗不可耐。只能看到导演编剧对边缘人物的傲慢,几乎全员的脸谱化,以及浮于表面的演技。结局设计眼高手低。期待太高,一星都多了。
选择了这样的一条路,就要意识到所要承受的一切世俗的异样眼光和内心的痛苦。同情ta的遭遇,却不会可怜ta。
3.5剧情都太模板了,这些影视剧常见drama情节放在一起又乱又突兀,只塑造了对Evon表层的同情而已。红蓝光影用的深入人心
在雨中滑倒,在雨中欢笑的时候,他们应该是真的开心吧。开头Lucy的遇害和主线没有关系吧。我也不喜欢这个结尾
這個題材新穎罕見,為特殊人群發聲。林心如這几年在台灣做的影視戲劇真的不錯。有看到李李仁的付出。好電影,值得推薦。
这结局是给编剧寄刀片的程度
对着风扇大喊,难道是大家都有过的经历?淋雨是每个文艺片避不开的桥段。可以,结尾带派了,没有想象里的he,直接扭转了几乎所有人的形象。你有你的选择,我有我的选择。我要是不给你点特殊目光,你岂不是白改变了。林心如真是一点演技没有,僵硬。
剧情太刻意台词太做作
TMD好惨。
1.5/5 - 怎麼可以這麼難看,最後半小時編劇直接下地獄。片名應該是以李李仁為主軸,為何從頭到尾都沒為跨性別平反呢?被污名化及歧視的事實不需要再次被電影妖魔化,謝謝。
电影想说的太多了
我觉得评价低分的人不对,如果单拎出来,把跨性别剔除,整个故事依旧令人心碎。我虽非跨性别者,也不了解,更谈不上什么看法,但是对于性少数群体的窥探与呈现,也是电影领域的一大步。我不要再看大陆的一些傻逼电影了。
为啥没有3.5🌟……我觉得算7分比较合适~
?
人生来平等,又被生活分成三六九等。本以为是三个灵魂的相互救赎,还是高估了人性。她为他,他为她。喜欢又怎样呢,还是会不见,看清现实就不要再交付真心。
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