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尔文对女儿安妮的死的难以释怀,以及他和妻子(也是他的表姐)因安妮的去世造成的心结,连同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对不存在上帝和天堂的暗示造成的他和妻子之间的紧张关系,伴随着达尔文发表伟大之书《物种起源》的最后几年。
而《物种起源》的最终出版正是伴随着达尔文的“安妮情节”的完成和他与妻子孩子之间的紧张关系的缓和的。
BBC的这部电影以达尔文和妻子之间的冲突为主线,描述了达尔文对女儿安妮的回忆和爱,描述了他所处的时代环境和宗教氛围对他和妻子的压力,达尔文在这些冲突下,尤其是在家庭的冲突下,出现幻觉,跟随这些幻觉和回忆,我们得以回顾达尔文的进化思想的个人经历来源,电影回顾了贝格尔号将两名火地岛土著少年从英国社会送回野蛮社会的经历,达尔文在动物园见到来到英国的第一只大猩猩Jenny并意识到它所具有的心智和情感的故事,看到安妮在的时候,达尔文一家的快乐生活,看到至少在达尔文的回忆中安妮是如何与他心意相通的,在某种程度上,他回忆和幻象中的安妮对他坚持完成和发表《物种起源》起了帮助作用。
也看到,最终,在他决定完成和发表《物种起源》的时候,华莱士的来信又给他带来沉重一击。
接着,我们看到达尔文的心结是如何以一种类似于精神分析的疗法最终得以完结的。
他的心理压力是他病倒了,胡克建议他重返Malvern接收水疗,安妮就是最后去这个地方接收水疗未能痊愈而死亡的,这种前往重返多年前造成困扰他的心结的故地重游,是达尔文得以恢复的关键。
水疗师与他的谈话是富于心理治疗的味道的,他使达尔文重新回忆和谈起安妮的死带来的他和妻子之间的冲突,最后在安妮的幻象中,达尔文返回安妮病重和死亡的那间房子,在那里他回忆起安妮的最后时刻,并大哭了一场,哭泣带来的宣泄使安妮情节得以完成。
当他返回家中后,他与妻子重新启动了多年来没有过的对话,开诚布公的谈论孩子的死亡和因这件事造成的夫妻之间的隔膜,化解了他们之间的冲突,随即,他和孩子们因为他对安妮的偏爱造成的紧张关系也得以化解。
影片中,安妮与达尔文之妻爱玛的确长得很像,的却表现的非常聪敏,对达尔文一家乡间生活的刻画也非常真实。
这部影片让人看到勇气,更看到爱。
正是达尔文的勇气使他克服了社会的压力、家庭的压力和他自己的精神状况。
达尔文,一位世界知名的科学家,一个为家庭奉献的男人,一个因大女儿的过早夭折而沉浸在无限的悲痛之中依然坚强学术的父亲。
那个年代,宗教严重的影响着社会对自然科学的本质,达尔文,左右为难,他自己深爱的妻子笃信基督,而他却越来越坚信世界上没有上帝的理论。
他已经严重发现自己陷入了一场信仰与理智、真爱与真相的战争中。
这是一个特别的关于达尔文和他如何撰写巨著《物种起源》的故事。
一段激情美满的姻缘被史上最危险的理论-进化论所拆散。
一个伟大的理论因为一个孩子的逻辑而幸免于被埋没。
作为一个自然科学的追求者,同时又遇到了自己的真爱的人,真相与真爱如何取舍?
内心苦痛的挣扎让他们情何以堪?
达尔文的美丽妻子是伟大的,虽然与达尔文有着亲缘关系,导致女儿早年夭折,面对达尔文在当时近于疯狂,遭到世俗唾弃,违背宗教的科学理论,她没有放弃他,她说:“今天我永远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明天我还是要嫁给你!
”达尔文的理论说,历经自然界竞争、饥荒与死亡,可想而知只为达成一个崇高目标,即是随后高层次物种的出现。
当地球依循固定轨道运转不息,物种演化自单一原型经过无数次转变,诞生出最完美的形态或持续迈向尽善尽美的结果。
由此可见生命何其伟大。
当真相与真爱走到我们的面前,我们也要逐渐进化成更好的人,诞生出最完美的结果。
真理与真爱都很伟大!
各方面都做得很用心,除了有些部分灵异地有点过外,影片对达尔文内心世界刻画的很深刻,是一部动人的电影。
影片中表现的达尔文对女儿、对妻子的爱,让人十分动容。
影片感人至深,主演夫妻档功不可没,两人的默契是不可能单单通过“表演”就能达到的,达尔文夫妇从隔阂到理解,整个过程含蓄又充满情感,两人演绎地非常棒。
整部影片场景、服装、音乐都十分出色,总之是一部有情感力量的作品。
我常常思考信仰的问题 我爸爸常说我们这一代人没有信仰是很可怕的 他有信仰 他是个共产主义者 一个共产主义者应该是一个无神论者 在最求真理的道路上我们也应该是无所畏惧的无神论者,可是关于生活呢 关于我们的心呢 我见过的有信仰的人 往往都很宽厚包容 因为他们是心有所依的 而我常常觉得空空的
分享卧轨的火车的单曲《魂断记 (Sad,Infinite And Dazed)》:https://y.music.163.com/m/song/434659011/?userid=5352210&app_version=8.0.20(来自@网易云音乐)该隐杀害兄弟亚伯分起因和经过:亚伯从事牧羊,该隐则务农为生。
(创世记4:2)后来,该隐和亚伯分别向耶和华献上供物,当时他们也已长大成人了。
亚伯是个牧羊人,他献上“羊群中头生的羊和羊的脂油”。
该隐所献的是“地里出产的蔬菜”。
耶和华看中了亚伯和他的供物。
只是看不中该隐和他的供物。
该隐就大大的发怒,变了脸色。
耶和华跟该隐说:“你为什么发怒呢?
你为什么变了脸色呢?
”上帝并没有强迫该隐改弦易辙,因为该隐是有自由意志的。
虽然这样,耶和华却毫不迟疑地向该隐指出,他放任的行径可以导致什么后果。
他警告该隐说:“你若行得不好,罪就伏在门前。
它必恋慕你。
”虽然耶和华责备该隐,却没有认为他已无可救药。
刚好相反,上帝告诉该隐,他只要痛改前非就可以获得奖赏;上帝也表示,该隐是能够克服这个难题的。
耶和华说:“你若行得好,岂不蒙悦纳?
”论到该隐充满杀机的暴怒,上帝说:“它必恋慕你,你却要制伏它。
”然而,该隐对上帝的劝告充耳不闻。
他把亚伯带到田间去,在那里把亚伯杀了。
后来,耶和华问该隐,亚伯在哪里,该隐说:“我不知道!
我岂是看守我兄弟的吗?
”该隐在杀死亚伯之前和之后,都不肯“行得好”。
他宁愿让罪操纵自己,结果被上帝逐出人类家庭聚居的地方,在大地上流浪。
(耶和华说:)“你做了什么事呢?
你兄弟的血有声音从地里向我哀告。
““地开了口,从你手里接受你兄弟的血。
现在你必从这地受咒诅。
”后来,上帝为该隐立一个“记号”,也许只是颁布一条严肃的命令,禁止人为亚伯报仇而杀害该隐。
讲述达尔文撰写《物种起源》时期的传记电影,好像是改编自达尔文曾曾孙兰道·凯恩斯的传记《安妮的盒子:达尔文,他的女儿和进化论》。
影片基本还是三分史事七分艺术加工的模式。
而这部片的加工尚算精彩,且也没太过分地背离事实。
剧情上,本片就算是和一般剧情片比较也算相当出色了。
现实、回忆、幻想和梦境的相互交错,镜头亦幻亦真的时空转移,无不给人美感和回味感。
此外,影片的画面也很优美高雅,而且包罗万象。
既有自然界演化如记录片般的写实,也有表现复杂心理的、丰富的意象优美如诗般的剪接。
另外,片中塑造的达尔文的形象和自己构想中的很接近,思维大胆活跃,行动仔细谨慎,且有着强烈的绅士风度。
尼采曾说过上帝死了。
真正让上帝完蛋的其实达尔文。
至少他让上帝的全能打了一个很大的折扣。
现在上帝的重要性更多的体现在精神意义上。
他让基督徒从绝对地迷信中解脱出来。
在这部电影中,我看到了达尔文对女儿安妮的深爱,看到了达尔文精神上的分裂,看到了他在物竟天择和上帝之间的迷茫,也看到了达尔文那个时代的蒙昧。
电影总体感觉不是很好,没有特别打动人的地方。
看的第一部传记类的电影,一开始有些看不懂,觉得略显枯燥,到了中间觉得还挺好看的!
为达尔文对女儿的爱和对生物研究的坚持而感动,感觉这部电影更侧重于达尔文的情感,比较少描绘他的成功和事业。
感觉他的成功更多归功于家人吧,和他对科学的坚信。
我想在那个时代的伟人,能冲破宗教信仰去相信科学,验证科学,并且写出举世闻名的著作,一定也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世人的不理解,宗教界的打压,家人的劝阻。
可达尔文拒绝了上帝创造生物的说法,坚定了自己《物种起源》的理念,才让这一理论流传后世并千古留名。
获得成功必须要付出点代价的。
很好看的一部传记电影。
《物种起源》诞生记。
很多伟大的科学思想在一开始都被认为是异端邪说。
因为“论证地球呈球状,在另一个半球上也有人类存在。
”,意大利天文学家采科·达斯科里被活活烧死。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布鲁诺,由于批判《圣经》并坚决赞同哥白尼的日心说,在罗马鲜花广场被烧死。
康帕内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哲学家、作家,被长期打入死牢。
伽利略也曾被宗教法庭判处终身监禁。
哥白尼害怕被破坏,直到临危才敢出版《天体运行论》。
传说进化论最先由达尔文的祖父启蒙于他。
达尔文的妻子是教徒,而达尔文否定上帝创造说,两人却能恩爱一生。
事实上,两个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可以在一起。
两个不同政治立场的人也可以结婚,一个家庭也可能有不同的政治立场,就正如台湾很多蓝绿家庭一样。
英国旧时田园生活还是别有一番味道的。
这是一部关于《物种起源》诞生过程的电影,在看之前心里觉得这一定是一部晦涩沉闷的片子,但看的过程我很投入,甚至纠结。
达尔文这样一个超越时代很远的伟人必定是痛苦的,因为太超前,所以不被接受。
在那样一个认为上帝创造了万物的时代,达尔文的进化论简直就是挑战上帝,藐视宗教,有谁能接受我们跟猩猩是亲戚这样的事情?!
这其中最纠结的还是人们长久以来的精神依托,如果没有了上帝,那么人死了之后就没有了天堂,思念便没了根据。
于是达尔文迟迟不敢完成进化论,不是他害怕下地狱,而是怕失去。
他妻子说,“你要和上帝作战,我们都知道失败的是你。
你难道真不在乎,我和你可能会永生永世分离吗”?
这样的话太纠结太心痛,人们一向赖以慰及的死后依然还能相见的天堂之说,现在自己要亲手去证明,一切都是假的,上帝是不存在的,这不仅仅是科学与宗教的对战,更是精神寄托的抽离。
但我依然震惊,震惊那些老外居然这么相信上帝,即使是那个时代!
袁腾飞说中国人什么都不相信,我们国家有佛教有道教,我们的信仰是一种手段,不管是达到政治目标,还是精神目的,我们始终不会对此深信不疑,但我们敬重诸神。
可我发现外国人不是,他们是真的相信上帝创造了他们,不像我们都知道女娲造人,但没人会当这是真的,而他们真的相信,神啊!
直到现在美国居然不引进此片,只因大众不信进化论!!!
OMG!
外国人的脑子一定是方的!
(想起在另外一部电影里看到的,方脑袋居然说中国人什么都吃,这里暗指无宗教无信仰,这样的人怎么值得信任,擦,因为我们的脑袋不是方的!
)由此可见,达尔文能在这样的方脑袋国家里写出《物种起源》是有多么不容易啊,俺真是要老泪纵横了。
因此在结尾时,他妻子终于没有毁了这本伟大著作时,我竟然感动到流泪爱的力量啊,小达子,好在你娶了个好老婆此片拍的不错,虽然是伟人的传记片,但一点都没有要歌功颂德的意思,让我完全感受到达尔文当时写这本书时的痛苦的纠结
再去看看《物种起源》吧。
我在看WWE 班里放的 无聊。。
悲摧 但又好像挺治愈 [何?]
Unspeakably beautiful. 犹如一篇缓慢述说的散文诗,浓重的悲伤从字与字的间隙流出来,充满整个空间。孩子之死让一切面目全非,无法回归原貌,过往即便抛诸脑后仍然如影随形,但走入下一个轮回创造重生的唯一方法,就是放下。音乐极美,细节非常动人。
片名翻译的太传神了。
英国拍的传记老这么搞,前半段极度无聊,后半段煽情到不行。
没有起落的情节,只有被悲凉包围的温情,达尔文的另外一个主要身份-安妮的爸爸!
没有期待中的精彩 詹妮弗的戏份并不是很多 冲突处理的不好 不合理的宣传误导了整体效果
2010.2.10 于襄樊。我喜欢朴素的爱情故事,对彼此淡淡的执着的信念般的爱。这是生活的支撑,也是幸福的根基。我会站在你身边,即使我们选择了不同的方向,我知道这份爱没有错。
没有人想到《美丽心灵》咩?而且女主角还都是Jennifer Connelly。
詹妮弗·康纳利 Jennifer Connelly 怎么老演神经质科学家的妻子
就是为了看那夫妻俩才去看的
Jennifer弹肖邦了!
前与后,上帝在哪里?
那段话,连中文都听不懂,考试还考了,悲剧
让人觉得奇怪的叙事方式,镜头很美,喜欢英国秋季。并且看到最后,让我想起《美丽心灵》。
凌乱的传记片
4
【地面电视台】MB,居然是部爱情片,片子看得我很纠结啊
分裂与重叠,现实与回忆,他的人生与她的人生。Bettany和Connelly的夫妻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