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816

BIG,BIG–让孩子拯救世界

主演:郑又菲,曾沛慈,陈博正,郭大睿,田中千绘,范逸臣,黄之诺,夏宇童,周厚安,谢以乐,曾珮瑜,黄镫辉,于卉乔,黄采仪,王梦麟,滕韦煦,李佳豫,赖铭伟,马志翔,廖慧珍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台湾语言:汉语普通话,闽南语年份:2023

《816》剧照

816 剧照 NO.1816 剧照 NO.2816 剧照 NO.3816 剧照 NO.4816 剧照 NO.5816 剧照 NO.6816 剧照 NO.13816 剧照 NO.14816 剧照 NO.15816 剧照 NO.16816 剧照 NO.17816 剧照 NO.18816 剧照 NO.19816 剧照 NO.20

《816》剧情介绍

816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最温暖的孩子遇上最冰冷的病魔,小小勇士坚强迎战。六组性格、背景迥异的儿癌家庭和医护人员相遇在“816”病房,用乐观和爱对抗最残酷的现实,在笑与泪中互相治愈,收获最“BIG”的力量。 当绝望和希望交织,他们决定开启一场午夜出逃的神秘计划……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欲动过把瘾就死瑞卡扳机蓝色监狱爱情公寓番外篇:辣味英雄传第二季实习医生格蕾第二季大理寺少卿游现场清理人第五季神将少女八家将解药大作战蜘蛛头暖阳之下长寿花,我和她游手好闲替罪羊大荷花小荷花夺命追踪末日幸存9号秘事第九季2008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偷心女盗例外异类侵袭我的游戏情人假日之旅寻找格蕾丝救世主斗罗大陆:双神大战盾牌第七季

《816》长篇影评

 1 ) 拍虐心的儿童癌症题材,编剧和导演心够狠的了

2023台湾剧情片《816》,豆瓣评分7.8,IMDb评分7.6,于2024年10月19日在国内上映。

标准的哭片。

本来癌症电影就注定催泪,又是儿童癌症题材,加倍催泪,聚焦儿童癌症,编剧和导演也是够狠心的了。

我看电影有个习惯,边看边用手机笔记记录心得体会,给过后写影评做铺垫。

有的影片会什么都没记录下来,这种电影分为两种,一种是平淡无奇,没什么可写的,连槽点都没有。

还有一种电影是非常精彩,很得我心,全情投入,没顾得上写笔记,本片就是后者,159分钟一气呵成,看完后畅快淋漓,仿佛经历了一场奇妙的旅程。

影片从故事创意、剧本编剧、导演执导、角色塑造、演员表演都非常优秀,影片的完成度很高,我几乎可以说无懈可击,我起码能给8分以上。

一众小演员都演得非常好,越是可爱,越是生离死别的抓心挠肝,越是让观众痛断肝肠。

几个孩子的告白桥段非常有趣,妙趣横生,是影片别具匠心的构思。

剧情设计上倒也并非完美,6个孩子死了3个太过残忍,结局应该让人看到希望的结局,结局不该又是死亡。

既然是癌症电影,除了催泪以外,还应当让感同身受的观众看到希望、换来坚持的动力才是。

片尾男医生的身份反转非常牵强,男医生既然小时候也是癌症患者,应当更加懂得生命可贵的价值,长大从医后肯定会因为儿时的患病经历而更加善待患者,所以影片给男医生冷面孔的设定有问题。

动物园高潮戏的含义特别好,不仅是从压抑的住院生活中暂时解脱出来,更重要的是通过观看大猩猩生育而体味生命的生生不息。

正片结束后回顾孩子们的出生经历和动物园高潮戏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在赞颂生命、珍视生命。

虽然本片非常精彩,不过热度很低,我写影评时时光网和猫眼都没出分,作为国内上映过的电影来说非常少见。

影片的题材注定观众群体很少,能看癌症电影的观众本来就少,又是儿童癌症这种残忍的题材,能走进影院的观众就更少。

古今中外癌症题材的电影即便定位于喜剧片或是爱情片也必然会有泪点,这是题材决定的,因此对于不想看电影哭的观众来说,这类电影就不会看,所以癌症电影的观众群体很有限。

 2 ) 816|煽情不用饺子,让你笑到哭

记得曾经在很多年以前,宝岛出了一部《妈妈再爱我一次》,据说当时是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催泪狂潮,小编那时候年纪还小,依稀记得当时是学校组织看的,感觉好像也没那么催泪,但是,大概是知道了宝岛那边的催泪能力了。

这一部,宝岛再次开启煽情大戏,不用饺子,让你笑着哭完。

在816这个病房里头,都是“儿癌”。

这个字眼,本身就让人心痛,天真无邪的孩子,还没有好好看看这个世界,就要面临生死抉择,相信每个人心底都会柔弱一下子。

但是,不好意思,宝岛那边,完全不搞八股文。

在这个“小世界”里,每个人都在笑,每个人都在吵,好像没有人真正把这“癌”放在眼里。

这对离异的夫妻,老妈是卖保险的,打心眼里瞧不起自己窝囊的前老公,但是,自己信誓旦旦的表示要照顾生病的孩子,却在“颗粒度”上完败。

源源是个“不安分”的小女孩,自己得了多大的病完全不在乎,该跳舞的时候就跳舞,偏偏遇上了一个黑脸的主治。

故事交代,源源一开始的主治是个“很好”的医生,但奈何医者不自医,死于心梗。

那是主治的老师,脸黑黑倒也是“情有可原”。

另一对,是“老来得子”的艺术家,夫妻俩到了高龄,竟然“一箭双雕”,这个牛皮能吹一辈子。

但是,不幸,女儿长期住院,到了反叛的年龄,还没有隔壁的源源“懂事”。

电影不知道给了周董多少版权费,反正时不时的就来一首周董的歌,完全走轻快的路子,不带一丝伤感。

郑人硕惊喜出镜,有那么一瞬间,真的害怕郑人硕操起大刀。

但实际上,郑人硕这次拿的是手术刀。

从角头拿到乱砍,到医生精准定位,郑人硕这一手玩得漂亮。

宝岛那边还是蛮奇怪的,主治并不亲自操刀,甚至连进手术室,都得打感情牌,有意思。

叛逆的小姑娘,第一个得到了好消息。

一家三口抱头痛哭,小姑娘带着泪笑着说,她还想活,直接让人emo。

病房来了一个小帅哥,源源想着表白,直接让妈妈“出去”。

妈妈也是傻了,但是女儿的命令,只有服从。

当听到源源的表白,小帅哥也傻了,这……年纪“大”了,就是顾虑多多,小帅哥支支吾吾了半天,源源不耐烦了,你这个渣男。

面对这一出,小帅哥的妈妈,明智的选择“主动出去”。

表白失败的源源,感觉以后再也“不要谈恋爱”了。

小帅哥进了手术室,身为董事的老爸在等待的过程中打了个瞌睡,老妈选择“离婚”。

或许,这只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夫妻生活,早就被生病的孩子折磨的支离破碎。

不死心的源源,决定努力一次。

说不说,这“虎狼之词”,直接把小帅哥的爸爸妈妈吓得狼狈而逃。

小帅哥刚出手术室,除了被动接受,也就只有被动接受了。

只是,源源睡了一会儿,直接告诉小帅哥,睡着不舒服,还是喜欢躺在妈妈的怀抱里睡。

一开始的机器人小孩,已经离世。

沉重的心理负担,让轮椅爸爸坐卧不安。

在进手术室之前,父子俩画了个大花脸,祈祷神明保佑。

大肚子的妈妈,临盆在即。

这个家庭,爸爸坐着轮椅,妈妈只是个的士司机,家庭的困顿,只字不提。

这个病房里,永远都是在欢笑。

哪怕,源源已经没有体力跳她的街舞。

小帅哥学源源,直接向小姑娘表白了。

源源又有了新的喜欢的对象,那就是小姑娘的同胞弟弟。

这关系……好复杂哦。

连“一箭双雕”的艺术家都感觉自己“老了”。

故事最后,那个一开始就心梗的医师,终于现身。

医者仁心,病人,见惯了比手术刀还冰冷的扑克脸,太需要这样的医生了。

故事最后,经“鉴定”,确实是“叶问”,不接受辩解。

 3 ) 魏德圣怎么回事

我真的服了 前半段都差点要被感动了,后半段动物园之行也差点要被气死了,我的心情完全和温医师一模一样,一群奇葩,一群逆天!

现实中,癌症患儿免疫力低下,动物园的细菌环境确实存在感染风险。

但电影中通过“医护人员默许”“患儿未出现感染”等情节,将矛盾淡化,转而聚焦于情感冲击。

不仅如此,还刻意规避了医疗资源分配、治疗费用等现实问题(如台湾全民医保体系下治疗费用压力较小),转而以温情叙事为主。

用动画替代真实手术场景,将化疗、放疗等痛苦过程转化为“打怪升级”的游戏化叙事。

虽然减少了观众的视觉不适,但消解了疾病本身的严肃性,使患儿的抗争沦为童话般的幻想,削弱了主题的深度。

猩猩生产被赋予“新生命降临”的象征意义,但患儿们并未真正理解死亡与生命的关联。

这种强行赋予的“希望”反而显得矫情,甚至可能让观众产生回避了癌症治疗的经济压力、家庭关系破裂等现实问题(如罗恒父母因费用争吵的片段被简化为“短暂冲突”),转而聚焦“互相扶持”的理想化群像。

这种选择掩盖了社会结构性矛盾,将疾病简化为个体与病魔的对抗,削弱了作品的社会批判性。

影片试图通过六组家庭展现社会多样性,但人物刻画流于表面(如珈农的厌世背景未展开)。

患儿出逃的高潮戏虽感人,但前序铺垫不足,导致情感爆发缺乏逻辑支撑,最终沦为情绪宣泄的工具。

《816》试图通过患儿的天真对抗疾病的残酷,但其过度理想化的叙事、对现实逻辑的漠视,以及对情感共鸣的强行制造,最终沦为一场自我感动的表演。

当艺术加工超越真实底线,当苦难被简化为“治愈”的工具,这类作品不仅无法引发深度思考,反而可能阻碍观众对生命议题的严肃探讨。

 4 ) 没有很喜欢,但这是电影题材不对我审美的关系

冲着豆瓣分不低选的,虽然电影的题材——绝症哭片(即使本片的卖点不是哭),导演的口碑前作——《海角七号》我压根没看过,以及豆瓣台湾电影分数多少会比内地类似题材高出一些,但还是去电影院看的原因是——我下定决心去看《小丑2》。

不是这两部电影有什么关联,而是因为不知道看《小丑2》这部口碑坍塌的电影我会收获怎么样的观影体验,所以决定同一天看一部完全不同风格的电影,挑来挑去,从口碑方面选了这部,虽然排片真的是太少了。

同场加我就俩观众,另一位是约莫50+的女士,她从电影很前面就开始哭,一直哭,哭到结束,但我就一滴泪没流……这个电影本身没啥大问题,六个家庭的群像角色塑造都可圈可点,但就是完全不打动我。

同场观众跟我截然不同的反应,让我还反思了一下,不会是我“厌童”到看儿童绝症题材都如此冷心冷肺吧。

想了又想,我觉得跟我喜不喜欢小孩没啥关系,而是这种“乐观积极”的绝症类型片跟我审美不搭。

举例片中的一个情节:开场没多久,其中年龄最大的女孩的父母到病房后,冷淡的女儿跑到另一个房间,爸爸在病房里用女儿的吉他弹奏欢快的歌曲,同病房最活泼开朗的小病人载歌载舞,也吸引了临近病房的其他小朋友和家长一起唱唱跳跳,在隔壁房间的女儿也受到感染,虽然表情依然冷淡,但手指不由自主地跟着弹空气琴,跟所有病人都相亲相爱的护士看到这幕,笑她如果想弹钢琴旁边就有啊。

我看这段情节是,我脑子中居然有个想法是:如果我身处这样的情景,是不是不能不一起哈哈哈地开心,一定要当那个合群在乐观开朗大氛围里的人……这样的不适感,是贯穿到电影结束的。

我不是不相信,有面对病魔,即使是装的,也要展现笑脸的那种乐观精神,无论是现实,还是虚构创作,这都没什么问题。

只是我不喜欢而已。

但我知道,我这种审美取向是少数,甚至可以说是怪异的,而且我这种审美矫情在,如果真的演那种丧得不得了的影视作品,我还未必捧场呢。

哦对,我会选择去电影院看本片还有一个原因是,这是非大陆地区拍摄的华语电影,就像我也去看看了《富都青年》,总会得到一些出乎意料的审美意趣。

比如本片就花了相当的笔墨去描述9岁、13岁和15岁的小孩间的“三角恋爱”。

当然这是我夸张的描述,影片里就是非常直白的,喜欢谁就直接告诉ta“我喜欢你”。

在儿童题材影视作品中,我很喜欢看到这样让我会心一笑的可爱。

 5 ) 电影《816》点评:

电影《816》点评:我们远比影片中的他们幸运得多,他们与癌症这一 “死神” 近在咫尺。

这部电影中动画与实景的结合极为出色,生动地演绎出孩子们内心与癌症抗争的心理历程。

主题深刻。

其一,展现生命的坚韧与顽强。

儿童癌症病房 “816” 里的孩子们,虽身患癌症,承受着巨大病痛与生死考验,却从未放弃。

他们以各自方式全力奔跑、活在当下,如向死而生的勇士。

其二,洋溢着乐观与希望。

导演用温暖明快的视听语言消解沉重。

孩子们在走廊飙车、玩游戏、练街舞等,即使处境艰难,仍能找到快乐与勇气,感染着身边人,让病房充满温暖。

其三,体现相互扶持与爱。

六组不同的儿癌家庭和医护人员相遇,大家相互鼓舞。

家长们放下差异共同守护孩子,孩子们也建立深厚友谊,在陪伴中找到力量。

此外,电影还引发对生死的思考,结尾有孩子离世也有新生命诞生。

无论结果如何,孩子们都认真活过。

影片以儿童癌症患者的故事,传递出温暖治愈的力量,让观众感受生命的美好。

 6 ) 小小病魔!拿捏了吗??

愿正在经历这段痛苦的人们都能坚持下去!

电影《816》聚焦在了一个特殊的儿癌病房,六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但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战胜病魔,魏德圣导演没有聚焦苦难、消费苦难、更没有歌颂苦难,取而代之的是以最温暖最平和的视角,把这段艰难的日子向观众娓娓道来。

片名《816》,英文名《BIG》,这是一位曾经住在816病房的孩子添得几笔,这个孩子已经康复,健康成长,考去医学院,如今正在这间病房做主治医生,这是一种信念的传递与生命的延续。

BIG意味着大,只要活着就有无限大的希望,我们始终相信Being Is Gift!

电影中童真的孩子们让我们看到了人的多面性,生命是那么脆弱,那么可贵,一场疾病,一次呼吸急促可能就会丧失生命;人又是那么强大,信念能支撑着一个人,甚至是小孩子坚强面对日复一日化疗、手术的痛苦。

正因如此,给所有观众都带来了很多思考,思考自己的人生、自己在面对愿正在经历这段痛苦的人们都能坚持下去!

电影《816》聚焦在了一个特殊的儿ai病房,六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但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战胜病魔,魏德圣导演没有聚焦苦难、消费苦难、更没有歌颂苦难,取而代之的是以最温暖最平和的视角,把这段艰难的日子向观众娓娓道来。

片名《816》,英文名《BIG》,这是一位曾经住在816病房的孩子添得几笔,这个孩子已经康复,健康成长,考去医学院,如今正在这间病房做主治医生,这是一种信念的传递与生命的延续。

BIG意味着大,只要活着就有无限大的希望,我们始终相信Being Is Gift!

电影中童真的孩子们让我们看到了人的多面性,生命是那么脆弱,那么可贵,一场疾病,一次呼吸急促可能就会丧失生命;人又是那么强大,信念能支撑着一个人,甚至是小孩子坚强面对日复一日化疗、手术的痛苦。

正因如此,给所有观众都带来了很多思考,思考自己的人生、自己在面对苦难时的态度,在迷茫时找到前进的方向!

 7 ) 816,应该大于749

刚走进电影院时我是惊讶的,因为整场电影就我一个人,还是在万达影城。

看电影的过程中,感觉时间过得很快,这部电影有两个半小时,但观影整体并不会感觉到冗长,无聊。

反而很轻松,欢快。

整部电影从儿童癌症视角出发,讲述了六个儿童癌症患者相互鼓励,相互搀扶的故事,其中穿插了正义小子对抗病魔侵略者的动画(我觉得超级酷),充满了童真和无邪。

源源是整个病房里的开心果,为大家带来希望,让病痛看上去不那么沉闷,。

大衫是病房里的大哥哥,努力照顾着这些弟弟妹妹的感受和情绪(这里没有过度展开和珈农的恋爱情节,非常好,没有傻der的恋爱线,就冲这加一星)。

是延是房间里的大艺术家,用画笔记录下病房里的所有人和故事。

罗恒算是最平凡的普通视角,有爱他的父母,但是父母也有自己难以抉择的事情(这个视角更多的像我们身边的人)珈农应该算是整个病房最忧郁的公主,但是在小朋友们的影响下也逐渐打开了自己的心扉,展示出自己应有的模样(业余吉他手,也是音乐家)。

最后是努拉,整个病房最疼爱的小朋友,可爱天真无邪,让人心生怜惜。

房间里的每个人都充满希望,希望能够活下去(从没感觉过简单的活着这么难)。

一直到电影结束,我真的很诧异,这么好的电影,就这样被我独享了,着实不应该🧐🧐我得反思😶😶最后补一句,能写出这种剧本的编剧真的很酷。

 8 ) 看完《816》真心觉得:平安是福,健康一生!真好!

对于魏德圣最新执导作品《816》,我想说,尽管该影片没有像他导演的影片《赛德克·巴莱》那样的气势磅礴,也没有《海角7号》一般的热血青春,但个人观感体验的结果是,《816》毫无疑问是我所看过的魏导执导的影片中,我最喜欢、也是他最优秀的作品。

816 (2023)7.82023 / 中国台湾 / 剧情 / 魏德圣 / 郑又菲 曾沛慈导演在这部影片中,虽然看似讲的是儿癌的故事,但是透过他的剧本,在“816”病房看到这六组性格、背景都不相同的儿癌家庭与医护人员之间发生的种种后,会不自觉的觉得他们好像真的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还在好好地去过日子的这么一群普通人。

在他的剧本里,光是看这些情节与角色之间的关系,能看出他心目中看到的那些孩子们的天真和快乐,虽然有沉重,但是却莫名地温暖。

往往,一部非商业、偏公益性质的作品,时常会陷入一个所谓的“希望观众能产生同情”,但却因为剧情的编排上用力过猛导致适得其反的影片的前车之鉴比比皆是。

但看《816》这部影片的时候,非但没有这种“用力过猛”之感,反而会觉得这部影片很贴近现实,看完之后反正我是会觉得,有种不能自已的难过。

因为从其传递出的有关生命、爱与勇气的主题,是我们每个人看后都能产生强烈感触的。

而且令我非常喜欢这部作品的另一个原因是,影片从头到尾的剧情中,并没有一处试图通过疾病来教育观众的强输出,相反,影片先以角色为重心,生动刻画了每一组性格迥异且不同文化背景的家庭中的每一个人物,使我们所看到的816病房中的每一个人物都特别地立体,然后透过这一个个立体的人物角色,一点点地铺陈开癌症治疗过程中的故事,说实话,这样的编排让我在观影过程中的体验十分的流畅自然,看完的时候都没有意识到影片居然会有将近3个小时的时长,在看的过程中,完全没有拖沓或者剧情前后衔接有割裂的感觉。

另外,影片中不断穿插的整体近10分钟的动画桥段,也很好的表现了孩子们的童趣纯真,也适当的用艺术的手法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一些现实的残酷。

我看的时候就在想,多么希望,现实世界中的他们每一个都是健健康康的,都能像动画中的他们勇敢地去战胜一切,快快乐乐地在这个世界上茁壮地长大。

说到这里,我觉得对于从小就受到传统文化以及教育影响的我们,很难在提及尤其是生离死别的话题时不悲伤的,但是影片恰恰做到了这一点,虽然它是一部讲述儿癌这种很令人难受的主题的影片,但是其中不乏也有很多开心、欢乐、让人会心一笑的部分。

这也是我在看完影片之后,带给我的另一个很深的感触,也想作为结尾送给看到这里的每一个人:老话虽说世事无常,但希望每一位都能平安是福,健康一生!

 9 ) 温情有余,剧情不足

温情有余,剧情不足儿癌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而且导演也有意刻画众生相这个概念,但是相比同类型作品,比如「机智的医师生活」的无论是生是死都动人心弦,816中偷懒的套路就可见一斑了。

比如是延和罗恒的一死一生,就相当的套路化,摆明的对照人物。

家长的性格转变也十分刻意,刚出场时每个人还都性格分明,明摆着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但为了温情的结尾家长转变同质化严重。

珈农的家庭看似不止是叛逆期的问题,但并未详细描写,最后用一句我想活糊弄了过去;大衫父亲出场这么强硬的角色,后期竟然能同意夜游动物园这么离谱的计划?

这一段真的是莫名其妙,明明有视讯这样完美的方案,漆黑的病房孩子们围绕在手机旁边观看新生命的诞生,平淡有力,非要冒着生命危险出去,这段的意义我只能觉得是导演想有人死在这,但并没有。

温暖医生的描写也不够详尽,后面的转折也就不够有力;两对夫妻的复婚更是硬的不行,不是不能和好,但你问题都没说破就趁着良辰美景和好只能认为是偷懒的行为本片的优点在于没有回避直接描写了孩子的爱情,是的,无论是网络的普及,孩子的早熟,以及日日夜夜的相处都会催生出这种爱情的好感,而导演也没有因为主角的年龄而回避这一命题;同时,在手术室门口讲明了宗教与信仰的作用,一左一右,一东一西,用经文与祈祷的方式,虽很难说对手术有何作用,但能在这种时刻给至亲之人以安慰,也是很好的,这场戏与是延父母偷偷溜走应该是最好的两幕

 10 ) 当我们对病人说“加油”时

孩子睡觉前总是要听故事。

讲故事的传统由来已久,中国有说书人,西方有游吟诗人。

讲故事人总有一些目的,或解闷娱乐,或为教育传承。

魏德圣导演曾经在采访中说”我的梦想并不是电影,,而是故事,,电影是用来讲故事的工具“。

《816》就是这样一个以儿童的视角讲述生命的故事。

儿童文学与儿童电影普遍采用“问题挫折-他人帮助或自我磨练-解决困难-实现成长”的叙事模式,这种线性叙事结构沿着时间轴展开故事,与儿童的心理接受能力相契合,同时也有效地传达了价值观念和教育内容。

《816》这部电影基本遵循了这一叙事模式,但其独特之处在于,它描绘的癌症是一种对于自身来说能动性发挥不大的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当我们对病人说”加油“时,我们和病人在想什么?

病人可以抗争的对象是什么?

影片给出了答案。

面对不可抗争的事件,困难在于“是否拥有生存的信念”,这一问题在电影的开篇就被明确提出。

珈农,作为816病房中年龄最大的孩子,她的形象特征——戴着假发以掩盖秃顶,以及经常挂在嘴边的“死亡”,似乎显示出她对死亡的淡然态度。

然而,随着她在816病房的经历,她的心态逐渐发生了变化。

最初,珈农并不积极参与病房的活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开始被周围的环境所打动。

当她病情好转,医生告诉她可以出院时,她展现出了最真挚的笑容。

动画序列描绘了孩子们勇敢对抗血液大军的场景,这几个段落与随后的真人叙事形成了对应关系。

随着镜头转向佩戴铠甲头盔的源源(她也是这个小病房的大首领),紧接着是延等角色的逐一亮相。

当一名孤独的孩子离世、大衫到来,816病房这一空间因楼道整修而成为共同遭遇的汇聚点。

816——BIG,即“Being is Gift”的缩写,这一命名蕴含了影片的核心主题——生命的赠礼,存在即礼物。

在影片的结尾,揭示了孩子们的主治医师温暖正是那位成功康复并走出病房的孩子,清晰地展现了影片的教育宗旨。

在816病房,大家相互表达自己的感情,其乐融融,这里没有职业和阶级的隔阂,因此出租车司机和医美老板也能在一起喝酒。

这里也没有宗教的争斗,地藏神和耶稣也能和平共处。

地藏菩萨”作为佛教中的慈悲象征,意指“含藏于地里”或“地中的宝藏”。

地藏菩萨与土地和大地的密切联系象征着生命的根基和持续,耶稣的复活与升天在基督教教义中也具有深刻的生死意义。

罗恒进手术室时,其父给他画了官将首。

官将首是台湾特色的庙会阵头,有辟邪祈福之意思;随后信仰基督的努拉父母也来到手术室门口为罗恒祷告。

圣诞夜,众人逃出医院,跑到动物园看黑猩猩产子。

如果说医院这个场所展现了生命的脆弱与挣扎,那么动物园则展现了生命的坚韧和再生能力。

相比失去,重生新生的意义更值得纪念,因此影片结尾部分展现了孩子们出生们的影像。

你的存在就是礼物,是给自己的礼物,也是给爱着你的人的一份礼物。

正如影片的另外一个名字《让孩子拯救世界》,生命中的不堪与芜杂,大人世界中的复杂与混沌,都被孩子的简单与乐观弥合了。

为了不渲染苦情和癌症的可怕,创作者添加了许多温暖和喜剧的元素。

电影中的孩子们不避讳谈论爱情和表达感情,他们永远把自己最真实的感受袒露在人前。

魏德圣导演把现实世界的故事处理得像是一个温暖的童话。

在展现积极正面的儿童形象时,电影也存在着人物扁平化的倾向,孩子们身上的复杂性削弱,也无法深入一些深刻的社会议题。

这种毫不迟疑的乐观是否也是成年人的幻想和期望?

此外,在视听上,本片显得粗糙和不够克制,大量音乐铺满渲染情绪。

当我们对病人说出“加油”的鼓励话语时,我们也总是在期盼他/她未来的故事。

我们收到爱,并因此感受到和世界的联结,于是更加用力地活着,书写更多的故事。

所谓故事,在导演看来,应该便是爱的艺术表达吧。

《816》短评

眼睛都哭疼了,这个时长到后面我的眼泪和带的纸巾都不够用,一边在我的泪点上反复摩擦,一边温情又感动。看到很多熟悉的面孔,在金马之前可以看到入围作品真好。不亏是温暖,真的很温暖,演员选的真好对比反差很大,太酷了吧!看这样一部电影等于看三部电影:台湾版韩延、概念动画短片、结尾送你一部主题歌舞片。构造了一个完美梦幻的童话乐园,有悲伤有争吵有快乐有拥抱有温情有喜悦有不堪有梦想,现实与虚幻用动画连接,乐观的心态最勇敢!

7分钟前
  • 一一
  • 还行

儿童题材一般导演不敢碰,给那些真正经历过孩子得绝症折腾的七零八落的父母看,得从头哭到尾。

8分钟前
  • Andy
  • 推荐

海角七号的范逸臣 田中千绘 赛德克巴莱的马志翔一波回忆杀啊父母才是最关心你的人世界上除了生死 其它都是小事

11分钟前
  • 无飞
  • 推荐

把新生命的诞生当成爱的救赎,但是全片不断的加油、打气和拥抱,却触及不到心里层面。写了那么多组人物却都很潦草。更想看那个不断被打断的动画版赛德克巴莱。

15分钟前
  • Pentii!
  • 较差

😭

17分钟前
  • 付突突
  • 推荐

童话化了

22分钟前
  • ①X
  • 较差

#VTWFF 北美路演导演QA场。最大的收获可能就是从动画片段看到了台湾三部曲的技术试水,虽然也就是个低配《幽灵公主》但好歹还能让人保持期待。除此之外的一切都非常乏善可陈,各种八点档情节堆满,连导演自己都在吐槽本土上映时观众都是中老年人带着小孩子,没有年轻人来看。另外放映现场是真心寒酸,映后时间太短也没来得及问三部曲的进度,只希望今天的捐款能让项目早日面世了。

27分钟前
  • 散步的侵略者
  • 较差

真的好长,真的好无聊,剧情进展缓慢,唯一的看点就是插入的动画片段真的很不错,色彩好看,其实整个电影改成动画电影更好吧,把真人实拍的去掉,哈哈哈

31分钟前
  • 爱吃菜的小豆豆
  • 较差

14th BJIFF 第2场。非常理解想要通过轻松的描写带来希望的心情,但实际完成的作品emmmm……尬到抠脚。这种一定的美化和与现实情况的脱离到底是好事吗?(妆造真的很拉……小演员脸上的粉底痕迹清晰可见)真的太长了,中间好几次我觉得很适合作为全片的结束点,都比现在的结尾要好。导演人真的好好!小妹妹好可爱!

33分钟前
  • 二头肌
  • 很差

主题好,两星给动画。创作和拍摄都有一种“皮笑肉不笑”的割裂,温情靠音乐或者形式化的团体亢奋。好的主题被荒芜创作搞的像春晚催泪小品,如坐针毡。

35分钟前
  • 十一 Onze
  • 较差

7/10和韩延的“生命三部曲”不仅主题相仿,也都用大量流行音乐作为蒙太奇推动情节;但情节更发散,没有传统意义的起承转合,而是反高潮;作为商业片,这种时长,代价就是观众很累。动画部分结合不够自然,但很有童趣。很喜欢三次孩子过世的片段,不煽情,平静温婉。结合基督教、圣诞节、动物降生等关键词,有“万物齐一”之感,把耶稣的神性还原肉身,把动物的兽性抬升成人文关怀。

39分钟前
  • MaΙkοΙm
  • 还行

冲着魏导和一众演员来看的,温暖又治愈的群像戏,小小的儿童癌症病房里有大大的能量。很喜欢动画这种呈现方式,把小孩们英勇抗癌的片段也表现出来,像个战士一样。但旁边坐着的一位小朋友最后说了句“剃光头像个傻瓜”时,我突然觉得这样煽情的“死亡教育片”还是得多拍。虽然让人哭了很久,但不乏笑点、坚韧与顽强,看完觉得暖暖的。每个小演员都演得好棒

41分钟前
  • momo
  • 力荐

就当电影票是充网易云了。

43分钟前
  • 张洋芋Tater
  • 很差

让人失望。剧情拖沓,缺乏紧凑感,让人看得昏昏欲睡。演员的表演也显得非常生硬,缺乏真实感。而且,电影的制作水平也很粗糙,画面和音效都让人不满意。虽然题材新颖,但整体表现太差,完全不值一看。

47分钟前
  • sajkq
  • 较差

得过重病的人才清楚这片欢声笑语多虚假,就更别提哪还有心思早恋,一天天只盼着少打一瓶针或者少一次疗程

51分钟前
  • 不羈的賓周
  • 还行

平庸冗长,真没法跟韩延比。

56分钟前
  • 湖月照我影
  • 较差

我认为但凡一个导演开始拍绝症题材他就完蛋了

59分钟前
  • 用心棒
  • 较差

希望这个世界没有疾病

1小时前
  • 输入昵称
  • 还行

全片唯一的“反派”就是病魔,为了匹配白血病儿童的内心世界特意做了动画部分,病魔扶起源源说“你是我遇到过最强的”这种台词尬不尬不说,和三维世界的衔接全部硬切,观感非常奇怪。人物众多但都是同质化的真善美,家庭矛盾和经济问题统统不存在,即使有相互理解一下就解决了。声音设计严重不合格,医院里的环境音全部消失,人物像活在一个真空病房里。摄影像极了大陆偶像剧的光线戏,家长们基本衣着得体面容精致,从形式到内容都悬浮而虚假,建立不起对这些绝症儿童家庭的共情体验。被推进手术室前的主观镜头重复用了两次,叙事冗长拖沓。简单地用题材和生离死别赚取眼泪,却缺乏对这一群体的深入体察,投机的创作心态让人恶心。

1小时前
  • riverrun
  • 较差

北影节第五场,唯一一部台湾片,被标题骗了,以为是个喜剧,结果好家伙可能是这次影展最催泪的电影了。虽然是儿童片,却聚焦六个家庭因子女患绝症而住到816病房的群像戏,展现了六组家庭面对病痛死亡新生等生命议题的选择思考与挣扎斗争。家长们的不懈陪伴与病童顽强的求生欲,撒手人寰的隐忍悲痛与不幸离世互相对照,看后令人不畏死,赞美生,百感交集,珍惜当下。拍出过《海角七号》的魏德圣导演这次人文情怀拉满,爱不时插入的动画桥段,映衬着与病魔斗争儿童们的乐观团结,爱结尾每一位宝宝出生时的倒叙回忆,相比失去,重生新生的意义更值得纪念,这是一部值得每一对父母带着孩子来看的电影。映后,魏德圣导演与主演郑又菲与观众进行了映后互动交流。

1小时前
  • 万乐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