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自己备忘的,超多剧透不要点。
20231221 -1222亚洲 1.俄罗斯北部的气温能低至零下60摄氏度左右,北冰洋海冰的消融使得大量太平洋海象失去了家园,只能去海滩休息,雄性的体重超过一吨,很多死于互相踩踏。
为寻找宽敞的栖身之所,很多太平洋海象被迫爬上垂直距离约有80米的悬崖,为了躲避崖顶上的北极熊,很多太平洋海象在逃跑时坠落山崖。
几天内有超过200头太平洋海象坠崖而亡。
2.俄罗斯北部有5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全部被冰雪覆盖,堪察加半岛是著名的火山区,地下温度高达250摄氏度左右。
有的堪察加棕熊因为失足而落入热泉中被烫死。
3.8900万年前,印度板块飘移至亚洲大陆,沉积物挤压隆升而形成喜马拉雅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有多座海拔超过8000米的山峰。
4.神农架的人形怪物传说,蓝色面孔,金色毛发,朝天鼻孔(因为鼻子突出会容易冻伤)的川金丝猴,适应寒冷环境,成年猴子比幼猴更能保温,冬天会抱在一起取暖,冬天只能吃苔藓,树皮和地衣。
为了争夺食物,两个家族大打出手,导致成员分散,幼崽回到父亲的身边。
5.伊朗拥有世界上温度最高的沙漠,最高温度可达70度的卢特沙漠。
捕食蜘蛛的鹟被伪装成蜘蛛的蛇吃掉,这种蛇近些年才在也仅在伊朗被发现,颜色像岩石,尾巴像蜘蛛。
蛇差点吃掉了从非洲飞来的伯劳。
6.印度的干旱平原上,身高只有七厘米的雄性华丽扇喉蜥站在岩石上吸引雌性,雄性越健康,扇喉越鲜艳,两只雄性为了繁殖大打出手。
7.南亚的季风。
8.印度尼西亚的雨林中生活着世界上最大的树栖动物红毛猩猩,吃白蚁补充蛋白质,有些食物生长在树冠顶部,高度达50米,红毛猩猩妈妈到达树顶只需要十分钟,以身体为桥梁,帮助宝宝登顶。
爬到树顶吃芒果,又在七岁时离开妈妈。
红毛猩猩可能是除人类之外,养育幼崽时间最长的动物。
9.苏门答腊岛森林里发出奇怪叫声的苏门答腊犀牛(比非洲犀牛个头小),叫声用来寻找伴侣,ta种植并维护森林,如今只能生活在围栏里。
过去40年里,东南亚有1/3的森林遭到严重破坏,树木被砍伐成木材。
10.南亚附近海域,体长接近20米的鲸鲨,世界上体型最大的鱼。
印度尼西亚颁布法令在附近海域严禁捕猎鲸鲨,当地渔民给鲸鲨喂食。
①南极洲(海豹、帝企鹅、象海豹、座头鲸捕食鳞虾、灰头信天翁与雏鸟、虎鲸与巴布亚企鹅、豹形海豹、海底纽虫、海蛞蝓、水母与海葵、南露脊鲸)②亚洲(太平洋海象与北极熊、堪察加棕熊、川金丝猴、鹟与伊朗蛇、华丽扇喉蜥、红毛猩猩、苏门答腊犀牛、鲸鲨)③南美洲(美洲狮猎原驼、洪堡企鹅与海狮、匹诺曹安乐蜥、眼镜熊、棉冠𤟠、娇鹟、箭毒蛙、绯红金刚鹦鹉、黑帽悬猴与希氏食脂鲤、水蚺、大黑雨燕)④大洋洲(鹤驼、小红狐蝠与鳄鱼、袋熊、东部灰大袋鼠与澳洲野狗、跳蛛、眼斑巨蜥、蓝舌蜥与棘蜥、虎皮鹦鹉、鲨鱼捕食鱼群、袋獾、灭绝的袋狼)⑤ 欧洲(棕熊、麝牛、狼、地中海弥猴、原仓鼠、蜉蝣、白鹈鹕打劫鸬鹚、洞螈、伊比利亚猞猁)⑥ 北美洲(加拿大猞猁、小须美鲑 、美洲黑熊、萤火虫、园蛛、草原犬鼠与美洲獾、走鹃、鲻鱼与大海鲢等、美国短吻鳄、海牛、北极熊与白鲸)⑦非洲(西非黑猩猩、慈鲷、猎豹与转角牛羚、牛椋鸟与长颈鹿和河马、棕鬣狗与南非海狗、穿山甲与白蚁、土豚、非洲象、犀牛)。
特别感谢有这样卓越的团队做出了这样的努力,让我们以最近的视觉感受近在咫尺的生命!
外面正下着雨,台风烟花,带来的雨,在青岛,这让我在看该片的时候,感慨颇多,不知道人类什么时候会灭亡,地球本来多美,生命多难。
人类急功近利的浮躁,正在破坏这原本的家园,唏嘘不已!
请爱护!
一起!
地球在哭泣,动物在哭泣!
第一遍观看,将这部纪录片中所有有名字的动物都记录了下来。
七个世界,一个星球20230917 南极洲 韦德尔氏海豹,象海豹,王企鹅,磷虾,座头鲸,灰头信天翁,巴布亚企鹅,虎鲸,豹形海豹,纽虫,海蛞蝓,海葵,水母,南露脊鲸,长须鲸。
20230918 拍摄花絮 南极洲 象海豹,王企鹅,南美洲 美洲狮(萨米恩托) 原驼,非洲 黑猩猩 大象 ,北美洲 北极熊 白鲸 ,澳洲 澳洲野狗 袋鼠,欧洲 狼,亚洲 红毛猩猩(妈妈贝比,宝宝比亚斯,瓦利玛)油棕20230918-0919 亚洲 太平洋海象 北极熊,堪察加棕熊,川金丝猴,鹟,蜘蛛,蛇,伯劳,华丽扇喉蜥,红毛猩猩,白蚁,苏门答腊犀牛,鲸鲨20230919-0920 南美洲 美洲狮 原驼,洪堡企鹅,海狮,匹诺曹安乐蜥,眼镜熊,鳄梨,绵冠胥,娇鹟,箭毒蛙,绯红金刚鹦鹉,希氏石脂鲤,黑帽悬猴,水蚺,大黑雨燕,凤头巨隼20230920-0921 大洋洲 鹤鸵 ,小红狐蝠,鳄鱼,袋鼠,袋熊,东部灰大袋鼠,澳洲野狗,桉树,树袋熊,针鼹,跳蛛,眼斑巨蜥,鬃狮蜥,蓝舌蜥,棘蜥,蚂蚁,虎皮鹦鹉,鹰,珊瑚,鲨鱼,袋獾,袋貂,袋狼20230921-0922 欧洲 棕熊,麝牛,狼,欧州马鹿,地中海猕猴,原仓鼠,蜉蝣,白鹈鹕,鸬鹚,洞螈,伊比利亚猞猁20231011-1012 北美洲 加拿大猞猁 ,白靴兔,小须美鱥,蜂鸟,美洲黑熊,螃蟹,萤火虫,园蛛,草原犬鼠,美洲獾,穴小鸮,走鹃,钝尾毒蜥,鲻鱼,大海鲢,黑边鳍真鲨,鹈鹕,美国短吻鳄,海牛,北极熊,白鲸20231012-1013 非洲 西非黑猩猩,慈鲷,密点歧须鮠,猎豹,转角牛羚,斑马,牛椋鸟,河马,棕鬣狗,南非海狗,胡狼,穿山甲,蚂蚁,白蚁,土豚,白相思树,非洲象,犀牛,北白犀,山地黑猩猩
疫情😷在家online school,全家一起看的纪录片🎬 小小的幸福!
今日看了《北美洲》里面的萤火虫太感动😹了,森林中一片片的亮闪闪的萤火虫,美呆了!
👍 大卫爱登堡真得太厉害了,能坚持真么多年,让人类认识了地球🌍的美、神秘、珍贵!
保护自然,珍惜当下!
七个独立世界:亚洲、非洲、澳大利亚、南美洲、北美洲、欧洲、南极洲🇦🇶……组成我们独一无二的地球🌍
写给自己备忘的,超多剧透不要点。
20231225 拍摄花絮 花费4年拍摄,40多个国家,累计2000多天,热成像摄像机,无人机。
1.圣安德鲁斯湾,坐船十多天到达那里,有人晕船,接下来拍摄三周时间左右。
雄性象海豹体长约六米,交配季节体内睾酮激素上升,横冲直撞,无视摄制组。
用摄像机稳定器拍摄象海豹打斗的画面。
南极洲部分地区变暖的速度达到世界其他地区的5倍。
2,南美洲南部拍摄美洲狮,位于智利的托雷德裴恩国家公园,占地超过2000平方公里,摄影师在此工作八年,当地向导在此工作15年,美洲狮数量有所增加,锁定目标萨米恩托,跟踪30天,随行100英里。
3.跋涉六天来到热带雨林的中心地带,拍摄山地大猩猩的生活,在靠近大猩猩时戴上口罩,防止可能的疾病传播。
当地向导结识这只大猩猩首领有20年左右,他们发出咔嗒声,以安抚它。
密林中,镜头总是被遮挡,转移到观景台进行拍摄,是到了15只大猩猩同行。
偷猎者出现,摄制组被迫冒险夜间穿越有象群的雨林。
大约一个小时后抵达营地。
调查小组带回象牙并确认有一头大象遇害,由于偷猎者依然在逃,摄制组决定放弃拍摄,后来,偷猎者被捕。
4.北美洲摄制组乘坐小船前往加拿大哈德孙湾的偏远角落,金属船加上金属摇臂遇到雷雨十分危险,救援人员在几百公里之外。
北极熊不惧怕人类。
为了拍摄白鲸,摄影师仅系一条绳潜水入海,白鲸在浑浊的海水中通过歌声沟通,借助水听器聆听白鲸的歌声,并回报以歌声看白鲸的反应,这招很奏效。
船在海上很显眼,吸引了北极熊,北极熊拽起了在海底的船锚。
船撞上了礁石,强劲的洋流可能导致船只倾覆,潮水退去,船只将被困在礁石上,在船上和空中,对北极熊进行拍摄,北极熊跳入水中捕食白鲸。
5.大洋洲摄制组来到高原拍摄澳洲野狗的捕猎场景,总是在移动的澳洲野狗让拍摄变得十分困难,摄制组会遇上危险的拟眼镜蛇,还会被蚂蚁袭击,请来了研究澳洲野狗五年的专家,澳洲野狗在澳大利亚生活了数千年,如今非常害怕人类,动用直升机拍摄澳洲野狗捕猎画面,并安排九名观察员在山谷注视。
跟踪拍摄五周左右。
6.欧洲拍摄狼,前往意大利亚平宁山脉的核心地带,借助热成像摄像机在夜间进行拍摄,狼群出没在村里,摄制组来到村子上方的停车场进行拍摄,拍到了九只野生的欧洲狼。
7.1956年,大卫爱登堡首次前往加里曼丹岛的偏远森林寻找红毛猩猩(大约5英尺高),榴莲是红毛猩猩最喜欢的食物。
1973年,1995年,2002年,2012年,再次来到加里曼丹岛。
摄制组前往帕龙山国家公园(面积近1000平方公里),跟踪拍摄红毛猩猩母子贝比和比亚斯,红毛猩猩一生只能抚养四五只幼崽,研究人员跟踪年轻雌性瓦利玛,确认其是否怀孕(已经产仔了),接住尿液,栖息地有充足食物时红毛猩猩才会怀孕,栖息地有充足食物时,红毛猩猩才会怀孕。
国家公园外的红毛猩猩很多无家可归,救助组织为其注射镇静剂以转移到安全地带。
在砍伐森林后种植油棕获取棕榈油(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植物油品种,油棕的产出率很高,棕榈油也是生物燃料的构成成分),树种单一的种植园无法为野生动物提供生存保障。
南极洲总面积1424.5万平方公里,其中大陆面积1239.3万平方千米,陆缘冰面积158.2万平方公里,岛屿面积7.6万平方公里。
全境为平均海拔2350米的大高原,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洲。
98%冰雪覆盖,占全球现代冰被面积的80%以上。
全球最寒冷的地方,气候酷寒,极端最低气温曾达-89.2℃(1983年),也是风暴最多,风力最大的州。
洋流带来了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鳞虾的数量多达400万亿只,全球产量最大,但是其他的生物资源是最少的州。
矿物丰富,南极洲蕴藏的矿物有220余种。
全州无定居居民。
南极洲发现简史韦德尔氏海豹weddell seal,是唯一能生存在最极寒的哺乳动物。
是以英国南极航海探险家詹姆士·威德尔命名,体长3米左右,体重300多公斤,雌性略大于雄性,在冰上繁殖,水下交配,每胎产一仔,独自栖息,少见成群现象,但雌性在繁殖季节会成群地聚集,数量可多至 100 只。
雌性多栖于冰面,雄性多在水中。
能潜到水下600米,并且在水底逗留1小时以上,靠嘴凿冰在冰面呼吸。
脑袋很小,对氧的消耗量极低,所以才能长时间潜水,是最优秀的潜水者。
据估计现存大约有75万头。
是一种极古老的生物,因而有“活化石”之称,它们曾被记载于亚里士多德的书中,也是哥伦布在“新大陆”最先看到的海豹。
“我好孤独!
孤独的活着,孤独的潜水”
“醒醒,俺不能孤独死,生个崽子来陪我”
”来,咔嚓一下,纪念劫后重生,没冻死必有后福“ 豹海豹leopard seal,体长34米,重300500公斤,雌性比雄性体格大。
主要栖息于有冰山和较小冰川的南极浮冰区。
在陆地行动缓慢,但在水中极其敏捷和迅速。
在南极是食物链的顶端,以磷虾、企鹅和海豹等为食。
是巴布亚企鹅的天敌gauntlet,虎鲸是其唯一的天敌。
”非豺狼虎豹,吾是海豹“
“王者潜伏,尽管来袭”
“囊中之物-探取自如” 象海豹elephant seal, 雄象海豹体长4~6米,体重2~3.6吨,雌性的小于雄性,体重约是雄海豹的一半。
象海豹形似海象(Walrus),区别在于无牙。
象海豹具有群居的生活习性,栖息在南乔治亚岛。
行动缓慢,反应迟钝,但切不可在其后方。
雄性会为了争夺栖息地colony大打出手。
以视觉来猎食,兴奋或发怒也是通过眼睛表现。
“再说我腿短,我呼一鼻子气,一口吞了你”
谁与争锋?
“谁主沉浮?
利牙不出,孰知吾器”
“整齐划一,与汝无关”王企鹅king penguin,是群居性动物,栖息在圣安德鲁海滩st andrew’s beach,现存大约50万只。
身高90厘米,体重约15-16千克,大小仅次于帝企鹅,区别于帝企鹅的是,颈侧有一明显的橘黄色斑块。
是南极企鹅中姿势最优雅、性情最温顺、外貌最漂亮的一种。
主要以甲壳类动物为食,偶尔也捕食小鱼和乌贼,主要敌人是海燕、贼鸥等。
雌鸟产卵后返回海中捕食,雄鸟单独孵化,雄鸟有90天完全不进食,幼鸟孵出后,雌鸟返回原地,以鸣声找到雄鸟和幼崽(15米内),幼鸟5个月后,开始到海洋生活。
“看到没?
我娘胎就用上了爱马仕丝巾,生而为王,果然不同凡夫俗子”
“这就是我祖辈的基业,以后要继承的”
“听说明天母后要为我选妃,赶紧先来个季节限定海泥浴,给我的贵气增加点帅气”
”俺的媳妇选定了,哦,不对,严肃点,是殿下的太子妃“帝企鹅emperor penguins,成年帝企鹅高达100-130厘米,重达20-45千克,是体型最大的企鹅。
帝企鹅与王企鹅很相似,帝企鹅身材比王企鹅大,耳部是黄色的。
帝企鹅寿命一般在10年左右,个别寿命可达20年。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哎,还真是,王姓唱罢,我来登台”
“我爹可算走了,是时候该修理修理这八个虎弟虎兄了”
“顺便说说,这是我家族的长寿秘史,再次感谢我父我母”巴布亚企鹅gentoo penguins, 身长约60-80厘米,重约6公斤,眼睛上方有一个明显的白斑,嘴细长,嘴角呈红色,眼角处有一个红色的三角形。
是继帝企鹅和王企鹅之后体型最大的企鹅物种。
非常胆小,人靠近时,会很快地逃走。
是海洋中游泳最快的企鹅,时速达35km/h,每天外出80公里觅食,豹海豹leopard seal是巴布亚企鹅的天敌。
红嘴,白斑,羞涩,游泳健将
座头鲸humpback whales。
名字源于日语,身体较短而宽,一般长达1315米,体重2530吨,头相对较小,扁而平,吻宽,嘴大,嘴边有2030个肿瘤状的突起。
游泳速度很慢,每小时约为815公里,一双一对活动,性情温顺,有洄游习性,主食为小甲壳类和群游性小型鱼类。
实行一夫一妻制,雌兽每2年生育一次,怀孕期约为10个月,每胎产1仔。
座头鲸以其跃出水面姿势、超长的前翅与复杂的叫声而闻名。
雄性座头鲸每年约有6个月时间整天都在唱歌。
通常夏季来到南极洲,向内旋转成一个圈聚集鳞虾,几乎可以在夏天获取全年所需的脂肪储备。
座头鲸的大脑中有一种特殊的神经细胞,这种细胞以前只在人类、类人猿以及海豚等的聪明大脑中发现过。
超长前翅,会唱歌
优雅的跃出水面
吃饭还要绕圈圈虎鲸orca, 虎鲸头大,黑白色相间,视若虎,故名。
成体体重6600千克,平均体长6-9米。
全球各大洋均有分布。
雌性虎鲸每5年产1仔,终生可产5仔。
雄性寿命50-60年,雌性寿命80-90年。
虎鲸有“海上杀手”“杀人鲸”之称。
小到鱼类、乌贼、海龟,大到海狮、海豹、海豚,甚至须鲸和抹香鲸,都难逃虎鲸的捕杀。
虎鲸的社会形态是母系,一般是雄性捕食,拥有高度社会化关系。
“海上杀手”
虎鲸头大,黑白色相间,视若虎蓝鲸blue whales,须鲸科、须鲸属的海洋哺乳动物。
包括大翅鲸、塞鲸、布氏鲸、长须鲸fin whales与小须鲸。
蓝鲸被认为是已知的地球上生存过的体积最大的动物,长可达33米,重达181吨,一头成年蓝鲸能长到非洲象体重的30倍左右。
身躯瘦长,尾巴灵活,有2个喷气孔,位于头的顶上,背部是淡蓝色或青灰色,四大洋均有分布。
以小型的甲壳类(例如磷虾)与小型鱼类为食。
一般是独立活动,有时2-3只一起,雌鲸通常2-3年生产一次。
由于蓝鲸的皮下有一层厚厚的脂肪,可以做肥皂,鞋油等。
因此蓝鲸遭到了捕鲸人的大量捕杀。
1960年,国际捕鲸委员会开始禁止捕杀蓝鲸。
目前只有日本,挪威和冰岛可以少量合法捕鲸。
世界上体型最大的哺乳动物
南露脊鲸southern right whales, 须鲸科,全长15-18米;重量47-80吨。
头上的硬茧、宽广而无背鳍的背部与长且呈拱状的嘴部。
南露脊鲸的睾丸是所有动物中最大,每个大约500千克。
实行一妻多夫制,每只雌性最多有七个雄性,雄性和同一雌性交配似乎没有敌意。
生性温和又好奇,会主动靠近捕猎者,所以很容易成为猎杀对象,尤其是雌性带崽的南露脊鲸,因为雌性与幼崽始终如影随形,目前存有2000多头。
信天翁albatross,体长约70—140厘米,双翅展开可达3~4米,体重8~9千克,为大型海鸟。
主要分布于南半球。
信天翁的栖息地是海洋,在海岛交配繁殖,一窝一崽,寿命很长。
通过鸟喙间的碰触增加感情。
通过鸟巢识别幼崽,雏鸟如果跌出鸟巢,父母不再相认,幼崽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回到鸟巢。
水手将信天翁视为是不幸葬身大海的同伴亡灵再现,因此深信杀死一只信天翁必会招来横祸。
推过喙增进感情
海蛞蝓,又称海麒麟,是螺类的一种,海底栖息,体裸露,是雌雄同体动物,各有一套雌雄生殖系统,进行异体受精,可以各自繁育后代。
能够自断头部,并从残存的头部再生身体。
这是首次发现有复杂身体构造的生物能够进行身体再生。
几乎看不到任何生物。
海葵sea anemones,长得像植物的动物,通过触角捕食,很容易被水母jellyfish捕食,用四五天的时间消化。
整个纪录片看下来,动物世界里好像只有两件事: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
为了这两件事情,他们不断觅食、繁衍。
片子所呈现的也都是动物觅食和与求偶,为了这两件事,动物们有着奇特的行为。
比如华丽扇喉蜥和孔雀一样,通过站到展示自己斑斓的扇子一般的喉咙来吸引异性的关注,同时也要随时准备和同性决斗,胜者便获得交配权。
在繁衍上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蜉蝣,雄性蜉蝣只有三个小时的寿命,而这三个小时,它们只做一件事,就是寻找雌性蜉蝣交配。
浩浩荡荡几百万只的蜉蝣出生在水面上,短短的几小时寿命只是为了交配,然后便死去。
在觅食上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北美洲的北极熊。
因为全球气候变暖,它们的栖息地和食物都在不断减少缩小,近几年的它们居然出现捕食白鲸的行为。
北极熊以白鲸为食,在没看到画面之前我根本不能够想象这两种生物居然有弱肉强食的关系。
变化的生存环境让生物们也不得不做出改变来适应。
人类的活动让地球环境不断地变化,自然纪录片让我了解自然,爱上自然,爱上动物,也让我更加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动。
希望我们在认识它们的同时也能更加珍惜它们。
3-南美洲地壳运动造就了安第斯山脉,隔开了南北两个世界。
广袤荒凉的火山泥造就的大地上,美洲狮妈妈一次次用尽全力最终捕获一只体型是自己3倍,高达两米的原驼,嗷嗷待哺的幼崽是重伤累累的美洲狮妈妈将巨大的猎物拖行3公里的唯一的动力,而这仅仅是他们几天的伙食。
看似笨拙的眼镜熊能爬到高30米的树上采食小巧的鳄梨,还会咬断因过细而无法爬上去的树枝来获得果实。
世界上落差最大的瀑布:安赫尔瀑布。
“匹诺曹安乐蜥”(Anolis proboscis)有着长长的鼻子,最近重新被发现。
企鹅在一米深的鸟粪中扒窝,然后想尽办法穿越不喜欢被打扰的海狮群冲向大海里痛痛快快洗了个澡。
拇指盖大小的的箭毒蛙爸爸将幼崽蝌蚪背在背上,放在一个个单独的小水洼里让其长大,没有食物就把箭毒蛙妈妈找来给蝌蚪下一颗未受精的卵作为营养餐。
绯红金刚鹦鹉很专一,伴侣互相陪伴长达四十年。
和幼鸟共同生活一年来教会他们如何寻找矿物质,比如岩土。
经过花岗岩过滤的清澈见底的溪水里,希氏石脂鲤跟着黑帽悬猴亦步亦趋,就是为了等待猴子觅食时掉落的果实。
没想到的是鲤鱼还能直接跳出水面去叼接近水面的树枝上的果子吃,牛。
水蚺是体型最大的蛇类之一,可达200kg,能从水面下进行偷袭。
南美洲每5秒钟就消失一片足球场大小的林地。
亚马孙雨林中的动植物正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威胁。
几只雄鸟排排站着极尽所能的舞动身体,然而浮夸的表演并没有获得雌鸟的芳心,雌鸟看完后拍拍翅膀飞走了。
大黑雨燕将巢穴建在了能躲避各种敌人的伊瓜苏瀑布后面,一次次来回穿越哺育幼崽。
但是由于水坝放水引发的洪水,让雨燕不得不放弃了这处巢穴。
还没长出防水羽毛未学会飞行的幼崽们看来是必死无疑,但竟然有一些幼崽在本能的驱使下冲破了水幕的遮蔽,飞向了外面自由的世界,让我们看到了一线光。
办公室吃外卖总是需要精彩的下饭剧,看综艺总是担心笑出猪叫被老板同事歧视,后来习惯了看纪录片减压,一方面自然风光护眼养身,另外一方面作为社畜,有了眼前的苟且,其实也是渴望着诗和远方的。
最近腾讯视频新上了一个BBC的高分封神纪录片,不仅有自然风光,而且还有众多没见过的野生动物,可爱的可怕的一个都不少,拍摄团队简直是拿生命在创作。
看的时候给这些动物们脑补了各个人设,如果让它们出道,各种担当绝对可以组个团了。
实力派舞者,南极海豹。
哪怕暴风雪还坚持尬舞。
生活在零下40度的环境里,小海豹刚刚出生不久,就跟着妈妈学游泳。
水下游泳,温暖又舒适,还能躲开恶劣天气,希望北方没有暖气的天气里,也能这样骄傲的活着。
纯情小可爱,南露脊鲸。
它们单纯不谙世事,所以常常受到伤害。
主动接近捕鲸船,那些邪恶的人专门捕杀带着幼崽的南露脊鲸。
直到后来剩下35只雌性南露脊鲸的时候,各个组织才意识到保护的重要性。
其实看到这一段我心情有点沉重,天性的善良不是错,人类的打扰才是症结所在啊!
黑人问号表情包担当,勘察加棕熊。
造型可爱,天然表情包素材来源。
生活在亚洲的勘察加棕熊们为了找食物,有勇气扑进滚烫的温泉,有的不小心就会被烫死。
这种为了吃不顾一切的勇气,可以说是动物界的吃货之光了...当然这背后也不乏人类乱砍滥伐导致棕熊的食物来源锐减...最佳歌王,印尼森林的扛把子,苏门答腊犀牛
苏门答腊犀牛,吃喜欢的水果,通过粪便来传播种子,这样它喜欢的水果就可以生长在自己的周围。
感觉这也是机智的人生。
他们靠自己声音寻找伴侣,可是常常没有回应……因为现有的苏门答腊犀牛只剩下70头……他们的单身听上去是个悲伤的故事。
长腿担当,原驼
第三集中出现的原驼作为骆驼的近亲,原驼看起来没有驼峰,草原上的大高个儿腿长2米可以很迅速发现天敌美洲狮的埋伏,时不时就在草原上上演“为什么追我”的戏码。
你看,动物们多可爱,可是动物们又多无奈。
有些看似戏剧性的行为背后,都有人类的“添油加醋”他们也本该自在舒服地活在这颗星球上。
在第三集里面,镜头前一秒还停留在清澈的南美洲湖泊,远景一拉原来这河流湖泊的不远处就是人类的公路、水力发电厂......原来这干净的自然之地只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小小一隅,动物们的生存空间正越来越少...这样的差异感震撼又有些难过。
这个纪录片不仅仅代表了BBC的优质制作水平,也让人跟着关心它们的出生,饮食等等的生活细节。
尽管我们有时候觉得自己“太难了”,可是那些小动物们在面对生存考验的时候不也在坚强努力的活下去吗?
强力安利《七个世界一个星球》,一共用七集在介绍七个大洲的动物,生活在离我们很远也很近的地方,准备继续追下去。
这里也安利大家更多动物类高分纪录片,例如《王朝》《地球脉动》都在豆瓣有很高评价,不同的叙事风格,如果你很喜欢动物,那这些都很适合你,看完就可以去申请自然课代表了。
BBC开花节节高!这部真是全程高燃!“七大洲动物”,多宽泛的题目,拍得丝丝入扣!
BBC拍摄这样的纪录片,确实是驾轻就熟,很少失手。表现了大自然之雄阔与壮美,也展现了动物生存之艰辛。不过,事事都与气候变化及人类侵袭相联系,就有些画蛇添足了。自然界自有其规律,四时更替,生老病死,生物随时都在适应着恶劣环境,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看似残酷,不过这也是地球生物的必经之路。
一般般,不如BBC其他纪录片精彩
感觉有点儿一般
环保内容看的有点沉重。
相对BBC过去的作品,该片没有带来什么新意,画面重复利用可以理解,但偷换概念、夹带私货还是适可而止吧。
老爷子长命百岁..
有时候真的无法强迫自己,这种自然还有生物类的就是真的一点都看不懂,还是喜欢人文类的纪录片,看了好多经典的,还是勉强不了自己,那就算了。
你们能不能客观一点,拍到鲸鱼的时候为什么不骂一骂日本人,BBC连个记录片都拍得这么选择性眼瞎?骂别人吃油吃掉了原始森林,日本人呢?
画面是重点,很惊艳,但解说有点无力
质量还是挺高的,但是夹带私货就有点烦了,不停的在说人类活动导致生物灭绝,加里曼丹的森林被砍了如何如何,你们欧洲的森林不是早就被你们砍完了么,真的是
《七个世界》这地球真美。还好还有和人类完全不一样的它们存在。第一集南极洲带来无数疗愈感动和震撼。它们对人类视若无睹,而我们对它们虎视眈眈。
我的特殊时期看了一部伟大的动物自然纪录片。是我这段时期每天早晨一集的必备视听盛宴和学习机会。
南极洲:灰头信天翁只认鸟巢不认雏鸟的认知让人无语,一只巴布亚企鹅在虎鲸围追堵截下上演真正的生死时速。亚洲:俄罗斯海象的度假场所比黄金周旅游景点有过之而无不及,伊朗的蛛尾拟角奎蛇的进化让人惊诧不已。挖掘机下对那片森林恋恋不舍的红毛猩猩掉下去的身影久久难忘。南美洲:亚马逊雨林的鸟儿求偶居然还有伴郎团助兴,虽然最后功亏一篑,但这舞蹈设计真是别具一格呀。欧洲:原仓鼠偷烛油的场面简直爆笑。蜉蝣几分钟的求偶场面杂乱不止,但这几分钟却已是它们生命的全部。即使是野性、原始如非洲也面临大范围的物种灭绝或濒临灭绝。我们总把野生动物围栏在保护公园,其实最应该圈养起来不得突破的是人类。
如今BBC越来越善于通过纪录片表达人和自然界的矛盾,也更精于用这种方式裹挟政治立场。但是躺着说话不腰疼,你发展好了,难道其他发展中国家就不要发展了吗?很讨厌那种俯视说教的嘴脸!四星给摄影技术和摄影师的艰苦付出。亚洲还不敢置喙太多,估计和腾讯独家购买有关,而在南美就直接批评水电站和森林砍伐,雨燕雏鸟的存活率水电站放水有多大的关系?胡扯!砍伐森林在看看你们北美和欧洲还有大片原始森林吗?人家毕竟还留了亚马逊!
这类型的拍多了就会很像,七个世界吹得名声大,却大部分都是狩猎的精彩镜头,精彩是精彩,自然的壮丽与奇妙也就少了些。
估计技术和物种已经搞不出什么新奇感了,拼的就是奇观。bbc还总是能给人惊喜。没法不说完美。
画面不错,内容没有任何新意。
给别人一个机会,给自己一个机会。
每一部关于自然的纪录片,都是人类的罪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