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是好看的国产片,必然是模仿经典影片的。
正如《疯狂的石头》和《两杆大烟枪》,《不能说的秘密》和《时光倒流七十年》一样,《看上去很美》明显是奥斯卡经典影片《飞越疯人院》的中国幼儿版。
虽然它改编自王朔的小说。
影片中的幼儿园就如同一个禁锢人性的疯人院,或者是监狱,每一个小朋友的一言一行都被官方的荣誉---小红花所监督着。
幼儿园的孩子们,每天的行动被冰冷的哨音指挥,出行时穿黑、棕色极沉闷的统一服装,有一个镜头他们甚至被一条绳索连接在一起。
然而这时候一个异类---方枪枪进入了这个系统,他在别人安静时哭泣,能从高高的窗台一跃跳到自己的床上,他梦到自己在满天飘雪的夜里痛快的小便,种种迹象显示他有飞越幼儿园的潜质,可是随着剧情的延伸,我发现我似乎搞错了,枪枪毕竟是个小孩子,他不幸渐渐被幼儿园同化了,他和其他小朋友一样羡慕那一朵朵毫无意义却被冠上某种冠冕堂皇的名头的小红花,他也听从了哨音的指挥,可就当我快要失望到尽头的时候,剧情峰回路转,他和一个同样被人冷落的女孩逃离的幼儿园,当他们离开那高墙的时候(真的是高墙,太可怕太压抑了),我看见了草地、树木、还有马路,还有呼啸而过的汽车,这些平时我最为不屑的景物此时竟使我如沐春风,让我又感觉到了自己终于又接触到了世界,我是真实的存在着的,生活中不再是灰黑、暗绿的走廊,看到的不再只是房檐间的一线天。
不知出于何种安排,他们俩最后跑到了一家医院,也许医院是另一种形式的疯人院吧,又或许是暗示我们从幼儿园的天真儿童到进入医院的垂垂老人,只不过是一阵奔跑的工夫罢了。
我还是少说点吧,就像片中的孩子们,我想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演了什么,又或许一些懂得这个中道理的人是演不出此片这种感觉的吧。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片子看起来不太享受,差点没看完,看完还有点懵。
回去睡觉。
将睡未睡之际,朦朦胧胧中倒反刍一点味道出来。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读者的眼里也有一千部《红楼梦》。
而这部片子我想也会产生这种效果,因为我想创作者的本意是要还原一种生活,就像《红楼梦》浓缩和还原了一份繁华和幻灭。
我理解这部片子讲述了成人世界的人与人的关系、孩子世界的人与人的关系、成人与孩子交界世界的人与人的关系。
成人的世界基本被等级化了,从搞卫生的阿姨到老师、到班主任、到校长一直到那位怎么看怎么别扭的副部长。
谁都要按着这个等级的规则来行事,谁也不能破坏这个等级,无论是真实还是虚伪、有目的还是没目的。
而这慢慢的也会变成一种习惯。
孩子的世界是比较自然的世界。
饿要吃、渴要喝、困要睡、闲要玩、孤独要伙伴、更要爸妈的呵护。
要爱。
孩子的世界也有欺骗、有欺凌、有嫉妒、有贪欲、有嗔怨,但一切都出自一种自然,也会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成人因为等级的关系,没有冲突。
但是成人因为与孩子构成了一种落差比较大的强势和弱势关系,所以必然形成对孩子和孩子世界的压迫和强迫。
成人不但按自己的意愿为孩子设立规则、想方设法让孩子接受规则,而且成人还会把这种不平等的关系搞得顺理成章,道貌岸然。
慢慢的被大多数的小朋友所接受,渐渐的被体制化。
方枪枪这个天外来客则越来越显得另类和孤独。
提醒我们活得不要太自我,才可避免使自己受伤。
看这部片子不是跟风,是因为喜欢张元,喜欢张元是因为喜欢《绿茶》,喜欢《绿茶》是因为什么?
因为解渴吧。。。
如题一个那么小的孩子犯了错误 就要关禁闭 让同学都不理他 将他孤立起来 这是多么残忍多么令人恶心的事情呀 后面那句 “操你妈” 骂得相当到位 (虽然本人从来不骂人 呵呵) 这是在向整个中国的教育事业开骂 !!!!
我是羡慕方枪枪的.他比我勇敢.他会对喜欢的女孩子好.他敢于表达他的好感.他不喜欢被约束.他敢于反抗这种约束.他心里承受能力强.他不怕被别人嘲笑,还会跟人一起笑.他也孤独.他孤独的时候会有很多想法.他一个人玩旋转木马.他摔了下去,他能一个人爬走来,拍拍身上的土走掉.他想跟人一起玩.他用自己的方式去接近他们.他渴望外面的世界.他敢偷偷地跑出去~~我也想像他那样生活,可是,我没他那样勇敢.我不敢对喜欢的人说喜欢.我不喜欢约束,可是我没有勇气去反抗.我怕别人嘲笑,穿个衣服,换个发型都要深思熟滤.我怕孤独,会装作很喜欢别人的样子跟他们玩.我渴望自由,可我不敢走太远.我也想放弃身边的条条框框,可发现,我得生存.
让一个一点幽默感也没的导演来拍这个片子完全是糟踏呀!!
同是王朔的作品,小说本身比较薄弱的《动物凶猛》被姜文拍成《阳光灿烂的日子》,成为影史经典,而小说本身极具趣味的《看上去很美》被张元完全篡改了主题,拍得形式化而做作。
差距啊。
姜文的《阳》片也并非一板一眼来按原著内容讲故事,私以为比原著还要高出一截。
一个成人对青春的回忆,掺杂了多少想像、愿望、美化,连他自己也不知道。
一边回忆,一边被自己的回忆推翻,那种感觉多么贴切!!
而张元,一群小孩被他摆弄得团团转,来讲述一个制度规范与反规范的故事,多么讽刺!!
《看上去很美》里面没有童趣,没有天真,没有王朔式的早熟与老练,有的只是一群似懂非懂的孩子做一个被规划得整整齐齐的游戏。
就拿方枪枪和北燕一起玩的段落来说吧,一个说我们做什么什么吧,另一个说好吧,一个说我们换个玩法吧,另一个又说好吧。。。
两个人连讲话都小心翼翼有气无力的,那是小孩在玩??
吃着一顿乏味的午餐看一部乏味的电影,真TMD郁闷。
依我之见,张元倒不如效仿施隆多夫,把《铁皮鼓》拍得与原著不差分毫,虽无大功,至少不会有大过,形神皆效,也就形神皆备了,那才是明智的。
或者说,施隆多夫是大师,清楚知道自己的能力范围,清楚地掂量了原著的分量,是不容自己随意发挥的。
而姜文,他是个天才。
张元,自不量力了。
犹记得《东宫西宫》里面赵薇的惊鸿一瞥,到了《绿茶》,他终于有钱了,找了赵薇当女主角,还一人演俩;到了《看上去很美》,赵薇也是轻易请不动的明星了,考虑一下预算,思来想去还是舍不下小赵,天知道他从哪里又找了个气质长相极像赵薇的女演员,就补上这个缺口了~~连口音和口型都像得不得了!!
综上,得出结论是:张元暗恋赵薇。。。。
不是吧??
王朔的原著没看,直接下载了这部电影。
总的说来,自己还是很喜欢他的作品的,说他商业化也好,说他痞子性也罢,王朔做人撰文起码很耿直,既没有象牙塔的虚伪,也在颠覆与戏谑中引诱我们去反思。
几乎从一开始我就觉得它好像幼儿园版的《规训与惩罚》,当然,或许还有《性经验史》。
我们自己自幼便处于被不断改造与不断规训之中,自己浑然不觉,可是从银幕上得见,却又是这般的触目惊心。
小时候的我们就是“方枪枪”后来,我们成了“我们”,我们成了大众,我们成了亿万被无形的手所构建与塑型的人民中的一员,我们还承担着继续“繁衍教化”的任务,这项事业显然是毫无尽头的。
小主角董博文眉眼气质颇似王朔,我以为就是他的儿子……不管是老师还是孩子都很入戏、很生动。
场景布置、灯光效果、与音乐搭配得也十分贴切。
曾几何时,我自己也坐在幼儿园教室那褪色长桌的一边,直愣愣的凝听着老师的一言一语、注视着老师的一举一动,生怕自己“掉队”,生怕自己得不到“小红花”。
儿时的小红花,长大了变化做无数形态各异的压抑与箝制,我们失去的又岂止是自由?
每个人几乎都是在幼儿园开始萌发性意识的,在不断的在“自我”与”他者“的比较中,我们渐渐从亚当与夏娃,退化成凡夫俗子,学会了羞怯,学会了矜持,学会了禁忌。
至今我还是个害怕黑暗的女人,不敢一个人关上灯在屋里独自睡觉,这与儿时的经历有关,也囿于敏感脆弱的神经……小时候的我也品尝过被孤立被猜疑的苦涩,虽然与方枪枪被隔离的原因不同,但当看见他被关禁闭,我亦是感同身受的。
这是如何一种文化、如何一个社会、如何一门话语,造就了如此扭曲的现实?
但毕竟社会需要大量被复制出来的、单一化的人,它的运转需要的是”集体“,所以”个人“与”特殊“也就成了妨碍。
上周末在家看到央视采访杨丽萍的舞蹈生涯,她少时亦是个特立独行的人,在文革那个年代显得冲突而又大胆。
但又有多少”鹤“被群起攻之的”鸡“给打败甚至同化了呢?
看上去很美的事物之下,却深藏着恐怖的力量。
《看上去很美》,是我最近才看的一部电影,距离电影放映已过五年了,无意中在豆瓣活动截图里看到了这个电影的截图画面,一个开始我不知道的名字的小朋友,对着一个看着就是幼儿园的老师的人,底下字幕打出了三个字,操你妈!
这三个字使我浑身一惊,在成人里,操你妈说了就说了,我不会这么的诧异。
但是,操你妈从一个4五岁的孩子嘴里说出来。
使我有了想要了解里面内容的冲动。
是什么力量能让个可爱的孩子爆发。
可爱的方枪枪电影开始不久,一个叫方枪枪的小孩子就出现了,被送进了托管幼儿园,方枪枪冲着老师嚎啕大哭。
哭声嘶哑。
好可爱的一个小朋友,泪水就挂在方枪枪圆滚滚的脸上。
微微撅起的小嘴,满脸的 不愿意进入幼儿园。
好可爱的方枪枪,和我们小时候一样,要自己待在一个陌生的地方,总是会恐惧的大哭。
方枪枪哽咽的时候,我就被这个可爱的方枪枪打动了。
上进的方枪枪老师,我为什么没有小红花,似乎是习惯了幼儿园的生活,方枪枪要起了小红花,因为没有自己穿衣服,因为尿床,因为拉不出便便。
方枪枪注定与小红花无缘。
我第一次来不算,我要小红花,对于小孩子,幼儿园的小红花无疑是具有吸引力的。
方枪枪也要上进了,幼儿园的生活似乎不算太坏。
这个方枪枪幼儿园里聪明伶俐就数方枪枪,以后的生活,方枪枪突然对小红花不那么渴求了,十分的怪,这个方枪枪,和俩个女孩子非常的好,在也不没有来幼儿园时哭的声嘶力竭,但是一遇到什么事情,方枪枪还是会大哭。
这个方枪枪,调皮捣蛋,会晚上梦游,然后依旧回到床上尿床,小红花一朵他也没有,但是他不在意,非常奇怪的想法会出现在方枪枪的脑海,会编成令小朋友信服的故事。
这个方枪枪。
妖怪,李老师是妖怪,方枪枪喊道嘘,看看你有没有尾巴,方枪枪在澡堂和别的小朋友说道,没有尾巴就不是妖怪,告诉你们个秘密,李老师是个妖怪,有一天晚上我看到李老师有尾巴,她会吃人的。
方枪枪对那些小朋友小声嘟囔。
小朋友们都信以为真。
一个个都害怕李老师。
其实,李老师是妖怪,只不过是小方枪枪自己 梦,方枪枪的故事却令小朋友们都相信了。
于是,所有的小朋友们制定了个计划,要把李老师这个妖怪抓起来,计划,理所当然的失败了。
李老师也不是妖怪,别的小朋友都相信李老师就是老师,当然,除了可爱的方枪枪。
不守规矩的方枪枪不要,我不下来,站在高高窗台上的方枪枪,对着老师做着鬼脸,哼,让我下来我就不下来,方枪枪得意不已。
方枪枪骤然成了幼儿园的小流氓,破坏小朋友的积木,欺负小朋友,抢小朋友的玩具,方枪枪还找了俩个同伙。
好一个方枪枪,这个小流氓,幼儿园里的规矩,我方枪枪可不管。
操你妈,方枪枪喊道操你妈,老师在让方枪枪道歉的时候,方枪枪喊道。
令我吃惊,记不住方枪枪从哪里学来的。
好像,方枪枪出生这句话就埋在他的小灵魂里。
方枪枪,辱骂的可能是幼儿园中的规矩,谁知道呢。
不过这句操你妈,却把老师骂蒙了。
所有人包括看电影的我也蒙了。
被孤立的方枪枪操你妈事件之后,方枪枪被关禁闭了。
黑漆漆的小房间,对方枪枪来说简直太恐怖了。
方枪枪又开始声嘶力竭的哭喊。
出了禁闭的方枪枪,被幼儿园园长孤立了,园长不让方枪枪和小朋友一起活动,所有的小朋友都不准和方枪枪说话。
方枪枪一下子不适应了,孤独与恐惧爬上了他的小脸,小朋友们都把方枪枪当成了空气。
直到方枪枪可以和小朋友们一起活动,但是,小朋友们依然不理方枪枪。
特立独行的方枪枪只能一个人跑掉。
也许长大会好的,特立独行是会付出代价的,谁知道方枪枪有没有明白。
也许很多人会从这个电影看到许多东西,可是,我的习惯看电影就是看,我从来不想那些隐喻。
我觉得会让电影变质,王朔,痞子文学,这个电影改编自他的一朵小红花。
或许拍电影的人希望人们看到里面的隐喻,那个特立独行的方枪枪,那个对制度咆哮的方枪枪。
但是,我还是愿意过滤掉它,我只希望看到个和我童年相似的方枪枪。
小红花,带着咒语的象征物——你值得拥有。
可是,我为什么要小红花?
——如果一个小朋友产生了这样的疑问,他就要被监管了。
因为在日后的生活里,他要么要被别人折磨,要么被自我折磨。
为了获得小红花,方枪枪也争取过。
他一本正经告白,试图理解规则,并努力成为集体的一部分。
然而,始终存在另外一种力量拉扯着他。
一种尚未泯灭的,不受约束的渴望,或者小流氓的精神。
再重新看一遍,我发现了太多恐怖之处。
尤其是最后,幼儿园园长凑近镜头,变形的一张脸。
她说:你会怀念幼儿园的,你还会想回来。
是啊,她的见解很对,外边也不见得好到哪里去。
这才是终极的恐怖——无处遁逃。
管天管地,还管人拉屎放屁?
拉屎放屁是电影表述的重点。
阿姨们聚在一起,就像多收了三五斗。
说:你看,多好,今天谁谁谁又拉屎了!
不行,你得准时拉屎!
又喊:刚才谁放屁了,都撅起来我闻闻!
重要的是规则和管理。
管理屎尿屁,至关重要。
尿床也是不驯服的表征。
有一个地方,方枪枪哭得十分真诚。
每个人都得撅起屁股,被阿姨擦一把。
阿姨,一吹哨,小朋友就得凑过去。
再吹一声,换一个人。
方枪枪哭起来,就像被夺取了贞操。
他的屁股蛋子被抹布奸污了。
当然,之后他才真正失去了遮羞布:当众凌辱,让他表演脱衣服。
最后的结果是尿裤子。
除了组织围观之外,另一种更厉害的方针是“孤立起来”。
每个人都看到他,又把他当成空气。
至于怪物。
方枪枪幻想李阿姨是个怪物,有尾巴的。
其实是获得共鸣的。
一只入睡的怪物,差点儿就孩子们被捆起来。
这群虫子一样的小孩儿,爬上去默默地,造反差点成功。
这个场面,很有趣味。
每个孩子对着镜头学一种动物,猫、狗、公鸡……也在暗示有趣的部分——野兽仍在内心之中。
我想起小时候的幼儿园。
又自豪了好一会儿。
因为我也策划过恶性事件:曾经组织同学把痰桶扣在老师脑袋上,还策划过连夜逃出整托幼儿园,但最终都没有成功。
我没有遭到老师的报复,一个对我很好的老师表示很难过。
但是最后,我也要跟所有人一样,擦红脸蛋,跳一种很奇怪的舞蹈。
还要皮笑肉不笑。
想起来,在中国长大,真是个古怪的过程。
从幼儿园,就广泛存在一种巫术。
小红花,是带着咒语的象征物。
你值得拥有。
可是,我为什么要有?
——如果一个小朋友产生了这样的疑问,他就要被监管了。
因为在日后的生活里,他要么要被别人折磨,要么被自我折磨。
在森严之中,这部电影仍然留下一些自由的气息。
比如,在方枪枪独自晃荡的下午,他的眼睛还很明亮。
医院就像是自由的飞地。
做梦的时候,裸体的小朋友,他是自由的。
方枪枪无处可去,他还可以抱着石头睡觉。
当你睡着了,就不需要有朋友,不需要同情,不需要小红花。
一个人是自由的。
在开始说《看上去很美》之前,先说三件事。
1.前几天看了一部烂片:《纳尼亚传奇》。
2.电影院自制海报把“看上去很美”写成了“看上去挺美”,像一句丰胸广告。
3.也是前几天,中午,和同事去草坪晒二十分钟太阳,看见报纸上《看上去很美》的海报,方枪枪小朋友在空中飞,后面是蓝天白云,还有两句话:这世界有高高在上的规则,也有自由奔放的灵魂。
这三件事可能跟去看《看上去很美》有关系,也可能没关系。
还有一件事可能也有关系,几年前,我看过几十页《看上去很美》。
买的一本没有封皮的盗版书。
这世道,离开盗版不活了吗。
还有,这世界好复杂啊,谁能穷尽一件事跟所有其他事的关系。
现在来说说方枪枪小朋友的几堂课。
1.生活课a.方枪枪小朋友刚被他没有头的爸爸带到幼儿园,冷不防就被幼儿园美丽端庄李的老师喀嚓剪去一截后脑勺上吊着的小辫子,方枪枪小朋友吓得连忙逃啊,其他的小朋友就追啊,追到走廊上,几把把方枪枪小朋友摁倒在地。
这时走廊尽头冷眼旁观的巨剪慢慢向方枪枪小朋友逼近,原来巨剪捏在李老师的手里,等李老师的身影出现在镜头里,巨剪就显得不那么巨大了,就是李老师手里的一把普通的剪子。
李老师半举着剪子来到被众小朋友七手八脚摁在地上的方枪枪小朋友的身边,有些小朋友围着李老师邀功,我真担心李老师的剪子一不小心戳破那些小演员们娇嫩的脸,甚至一不小心还挑出一两颗眼珠来,那就太恐怖了,这时镜头一转,给了个远景,我们没有看见李老师怎么把方枪枪小朋友的辫子剪下来,但我们觉得她把他的辫子剪下来了。
李老师还是旁边的小唐老师跟方枪枪说,如果以后他听话就有小红花,说着她真的递给了方枪枪一朵小红花。
方枪枪一把接过扔地上,有一个小朋友把小红花捡了起来。
这是小红花第一次出场,以后还将频频出现,〈看上去很美〉英文片名直译就是“小红花”。
电影就是这样比文学落后好几十年,居然还在使用意象这种老掉牙的技法,这太傻了。
还有人说“小红花”比“看上去很美”这个片名好,这真是太傻了。
电影为什么总是这么浅薄,是因为集体智慧的结晶吗。
b.李老师要求所有小朋友养成早晨起床按时拉屎的好习惯,有的小朋友拉出来了,受到了李老师的表扬,方枪枪小朋友拉不出来,受不到李老师的表扬,也没有小红花。
c.李老师让方枪枪小朋友在所有小朋友面前学习脱衣服,先由北燕小朋友示范,北燕小朋友如名字所示,是个女小朋友,这个女小朋友从脚到头掀掉了裙子,接着掀掉上衣,露出了两点,接着她很天真无邪地想脱下小白内裤,被李老师制止了,有一次,因为李老师不在,她被人脱下了内裤,这孩子少根筋啊,事见d。
方枪枪小朋友是男小朋友啊,不知道为什么竟然让女小朋友来示范,男女小朋友的穿着又不一样,所以方枪枪小朋友虽然看了示范脱下了外衣,但无论如何脱不下兜住脑袋的蓝白条纹棉毛衫——这件棉毛衫让人想起何勇的海魂衫——于是一个俯拍的镜头,同学们坐成一个圈,放声大笑,方枪枪小朋友孤独地站在圆心接受嘲笑,因为使劲想扯下衣服,洁白的小肩膀上,肩胛骨倔强而令人绝望地突出。
d.可能应该归在生理课范围内,但属于大的生活课范畴。
我想,这可能是方枪枪童年最重要的性生活了——虽然他摸过北燕的脸,亲过南燕,并和她同床共眠过和私奔过。
私奔事见4.逃课1——方枪枪同学掀起北燕的裙子,拉下她的内裤,拿树枝给她打针,还没怎么打,万恶的李老师赶来了,一把把方枪枪扯开,骂他流氓(骂了吗,好象骂了),并骂北燕:你傻啊,让男孩子脱你裤子,李老师讲话也太直接了,北燕受不了了,委屈地哭了。
原来童年打针这个游戏这么普遍啊,我们小时侯也玩过啊,当这个游戏在银幕上公演,我敏感到影院里弥漫着我们这些成年人散发出来的不安和骚动的气息。
e.方枪枪一做赤身裸体在雪地滋尿洞的梦,他就要尿床了,这个梦他在影片里做了两次。
第一次做的时候,旁边有观众说他不冷啊。
第二次做的时候有观众说,怎么又是这个镜头,还有人说,现在是夏天啊,怎么下雪了。
2.音乐课李老师教大家唱歌,这时有人放了个屁,李老师让每个小朋友掘起屁股,很尽职地一个一个闻过去,这个办法真的很绝啊,李老师闻到方枪枪和南燕的屁股臭,让阿姨拉他们去拉屎。
拉屎这个词太粗俗了,可是常常从端庄大方的李老师口里冒出来。
方枪枪和南燕在厕所里面对面蹲着,轮流弯下头去看对方的下体。
后来他们听到和看到小朋友们在外面开心地玩。
他们就偷跑到外面去玩了,他们还躲在树后说悄悄话,方枪枪吻了南燕的脸。
此事详见4逃课1。
音乐课放屁这件事,令人想起一个以放屁声组成生日快乐旋律的flash,里面放屁人的笑脸很欠扁。
3.社交课方枪枪在幼儿园一直处于孤独的状态中,李老师不喜欢他,小朋友也不理他。
至于为什么不理他,影片里有交代,一个小孩子指着方枪枪喊了一句话,但是大家都没怎么听明白,周围的观众都在交头接耳:什么?
刚才那小孩说了什么?
我的耳朵依稀听见的是:你这个小右派。
不知道对不对。
后来北燕也不和方枪枪玩,方枪枪在厕所里找到她,问她为什么对他笑。
北燕说:谁对你笑了,别不要脸了,我笑狗呢。
如果没有听错,北燕就是这么说的,周围的观众又评论道:这不像小孩子说的话。
方枪枪同学曾经为融入集体努力过。
比如有一天他捡到了一朵那么重要的小红花,用手帕包起来,揣在兜里。
遇到南燕时想送给她。
谁知南燕把它扔地上,不屑地说我不要。
方枪枪此时的神情相当落寞。
方枪枪同学真是一个忧郁的小朋友,他在夜里和自己的影子玩。
有一天他看见北燕也没有小朋友和她玩,一个人在荡秋千,他就跑过去和她说:好久没有人和你玩了,我跟你玩吧。
北燕说好。
于是两人荡起了秋千,后来枪枪把北燕拉到墙角拉下了她的裤子。
方枪枪同学正常社交失败之后,就想混黑社会。
事情有一根导火索,有一个小朋友,可能就是那个副部长的儿子——这个副部长也比较有趣,虽然只出来晃了晃,但看上去就是那个时代在社会上发“小红花”的人——拿一把假枪杀人,每个小朋友随着他的一声“啪”都很配合地倒在地上,一时尸横遍野,只剩下方枪枪同学忧郁地坐在石板上,他屁股下的那块石板雕龙盘凤,看上去像文物。
那个小朋友兴冲冲地跑过来对准方枪枪的额头啪了一下,方枪枪没有倒下,反倒夺下了他的枪。
方枪枪同学从此就转变了,从自顾自地蔫儿坏变成欺负女小朋友和弱小的恶霸。
一直比较喜欢方枪枪小朋友的小唐老师要求方枪枪及两个同党向被他们欺负的女小朋友道歉,其他两个人都道了,方枪枪没道,冲着小唐老师喊一句:操你妈。
真是好惊世骇俗的一句话。
感觉有点王朔,其他时候影片气氛又忧郁又明朗,一点也不王朔,虽然整个主题挺王朔。
但是早上起床小唐老师给方枪枪穿衣服的时候,方枪枪低下眉轻声说:我错了。
像极了一个小丈夫向童养媳道歉。
方枪枪和小朋友们最异想天开的反抗是:把扮猩猩很搞笑的李老师绑起来。
当然他们失败了。
南燕还是北燕和方枪枪有两句看上去很有哲理的对话:方:我们两个人打得过李老师吗?
燕:我们幼儿园里所有的小朋友都打不过李老师。
所以以后他们就很听话地按李老师的要求扮各种动物。
李老师扮的猩猩真是很好玩啊。
4.逃课1方枪枪同学第一次逃课是和南燕一起,他们跑过一个像军队疗养院的地方,跑过草地,在一堵大城墙下站了一会儿,在树后咬耳朵,吻脸。
这次逃课好浪漫。
5.逃课2方枪枪同学第二次逃课是一个人,也是跑过一个像军区疗养院的地方,可能拍的时候连机位都没换,第一次让方枪枪和南燕两个人跑,第二次让枪枪一个人跑,然后群众演员再稍微换一下位子。
在路口,在慷慨激昂的音乐中,方枪枪小朋友看见一队军容整饬的大朋友,个个胸前佩着“大红花”,昂首挺胸神情麻木地走过去。
啊,方枪枪小朋友的心里有没有在想:做人真没劲啊,小朋友为小红花而活,大朋友为大红花而活。
逃课能逃到哪里去呢。
方枪枪小朋友退回来,在城墙根下的一块石头上找了找位子睡着了。
这不过是一个个人和社会,自由和孤独的故事。
这个故事的解决办法在方枪枪的梦里很简单,就是一片白花花的雪地,半个屁人都没有,只有自己赤身裸体地滋一泡尿。
方枪枪小朋友睡着后,又在替人民做这样一个梦吗。
这部片子放硬盘里很久了,也没看过。
只因为朋友一句“看不大明白”,再加上当时心情低靡,所以就将其打入冷宫并且遗忘了。
今儿闲的没事,无聊,就瞎翻硬盘,无意间看到这部电影,心中生出了一种莫名的愧疚感,所以就将其拿出品尝,味道果然还不错。
电影中的很多片断,想了很久也没想到更合适的词语来形容,只能拉出来超现实这个词语来进行模糊的定位,虽然道来肯定不尽相符,但总比语穷而无法阐述的好。
恐怕印象最深的就是方枪枪脑中那五彩斑斓的雪花了,儿童的思维似乎是成年人无法企及的,他们不需要理性的思考,扭捏,造作,更不需要关心雪花是否是白色的,他们更在乎的是自己的主观意愿,我将它赋予色彩,它就是彩色的。
个体的意愿也大致如此,如果我们能够走出客观群体施加于自己的一切影响,我们大致也会更愿意奔向自己所憧憬的色彩中去。
就如后印象派画家所说的那样:我们不希望去客观的还原所观察到的事物,而更强调作品要抒发艺术家的自我感受和主观感情,方枪枪如此,我们每个人的潜意识中亦是如此。
只是,现实毕竟是现实,方枪枪没能超越,我们大多数人也没能超越。
统一的着装,统一的口号,统一的行为,统一的表情,统一的无意识,当这一切走向扭曲的时候,就是法西斯的开始。
方枪枪想必是不愿意纳入这个集体的,所以他哭了,但是,他似乎并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不愿意纳入,我也不明白。
似乎只有一点是肯定的,他恐惧,恐惧的缘由也似乎只有一点能呈现,那就是:个体对集体本质上的惧怕。
进入集体中的得到与失去,最初是没人能想到的,所以我们的惧怕,只是本能的想保护自己,保持自己的原始性,保持自己的独立和自由。
但是,进入集体后大家就会发现,集体方式对每个人并不一定都是坏的。
当我们脱离最初的恐惧状态后,有的人会更加痛苦,有的人却会感觉如鱼得水,方枪枪显然是前者。
独裁者和体制的禁锢使方枪枪如坐针毡。
但是,既然无法退出,他就选择了另一条道路---革命。
革命不是都能成功的,革命也并不一定都是正确的。
方枪枪开始谋划着自己的革命事业,独裁者的力量是强大的,所以方枪枪自己不会去,也不会让其他人自己去,他要借助更多个体的力量,而且他还需要具有煽动性的并且合理的依据,去让这些个体团结起来,去对独裁者进行暴力攻击。
革命并不彻底,更不成功,但是,它却达到了对独裁者的嘲弄,似乎如人所愿。
可是,可是,别忘记,革命者却缺乏一个准确的目的性,当这个嘲弄完成后,他也跌落到堕落的漩涡当中,方枪枪作为一个革命的领导者开始为所欲为,一切比独裁者的体制更为混乱,如果说起前者是法西斯,那么方枪枪他们更像是无政府主义者的狂舞。
这群人想干掉妖怪,但却无法使自己更优秀。
而且,当革命失败后,那些人都将方枪枪这个领导者抛出了他们的群体,进行了集体的妥协。
在我看来,方枪枪跟希特勒唯一的区别,就是一个革命失败,一个革命成功。
方枪枪只想让自己更自由更舒适,他并不打算带给别人什么积极的事物,整个过程中,他是个悲悯的人物,但最后却并不值得同情。
影片本身所蕴含的信息和力量还是不错的,而且自我感觉整部片子确实有些恐怖的气息,有影像的功劳,也有音乐的功劳。
这种恐怖,更贴近影片的内容过程。
只是,确实像有些网友说的,片子还是不够紧凑,缺乏一种起伏,得让人忍着性子才能看完。
所以,我给了四星。
夜已经深了,该休息了,目前只想了这么多,都是个人想法,肯定有见解错误的地方,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方枪枪这个角色出彩了,大大加分。电影本身看起来总有点奇怪的感觉,镜头语言很多,剪辑却显得很跳跃。幼儿园是每个人成为社会人的起点,童年的脑内小剧场撞上传统教育的条条框框,特立独行遇见整齐划一,不知道每一个方枪枪同学都会何去何从。
王朔在书上说这是他最喜欢的小说。一般最喜欢的都很难用电影讲述明白。。。。小孩也不能把内心表达出来,必须靠导演靠手法。遗憾的是,这部并没有。
没有原著幽默,更象幼儿版的索多玛180天
让没有控制力的孩子来拍这样一部电影,实属不易~
我以为这是恐怖片。
方枪枪就是欠打。他的反抗一直走在无意义的方向。没什么可夸得。小孩儿演的倒还不错。
看完很难过。。。此片有一缺点:枪枪性格转化太突然了,过度不自然。他好象一下子就反叛起来鸟
张元有些乏力,即使本子的王朔改的,不过小孩倒是挺可爱的,整体的渲染看着有惊悚片的味道,很显然不仅仅是童话色彩的了
我伤心的发现,这片我看不下去,已经很伤心了。。。难受的感觉,跟美跟那红墙一点也不沾边。100309
啦啦啦
听上去很美 看上去很恐怖!
整篇都没有玄念,调子从开始到最后都用的一个,因而,我并不觉得看片子的时候,在情感上会有突然的一个高潮。(东宫西宫的调子也有点如此。)总觉得拍这样的片子,就只能表明,你还没有从你的世界走出来。和我一样不以为然的人,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多少觉得方枪枪的自我,记着别人的好比记着别人的坏要难,可告诉世人,你还记得别人的好,是不是比告诉世人,你从没忘记别人对你的坏更意义非凡?以上纯属个人观点。
为什么那么多人说这片子好。在我看来这片子实在是平铺直叙转折奇怪不知所云。
张元你为什么要吸毒哪,因为我爽
成年人在受體制化危害的同時,又在惡性循環殘害著下一代,殘忍地磨去孩子上的個性。張元導演試圖以孩子的視角來看待,但是在表像與本質之間的連續性思考卻不夠,以至於使影片顯得力量不足。董文博就是一個四歲版的王朔,表演比國內絕大多是兒童演員都表演得好,但是仍舊難掩造作。
7/10。森严体制的符号:占满画面的剪刀下一群孩子奔跑,旋转木马与朱红色高墙,洗屁股口哨与军队敬礼,构成内心恐惧的黑屋子;教师给执政者/部长的儿子假意评功与逢迎解构了荣誉观念,裸身跑去雪地无拘无束撒尿的梦象征自由天性,孩子们结带为绳、集体向李老师的睡床围拢过来更像一场沉默的社会暴动。 @2017-08-01 21:29:59
我是为了这个电影特意在标签中加了个“儿童”。没看过原著不好比较,但感觉简单了也局限了,想挖掘什么但没挖掘出来
人心令人恐惧,希望这样的事件只存在于电影。
导演想批判的,作品具体呈现的,观众看到的,观众理解的,观众觉得这部作品应该得这么理解的,彼此之间,全都可以没有关系。
好东西拍的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