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能失控》的影评【加长版】 这部电影,我打五颗星【满分五颗】,因为,实在是感同身受。
感觉安德鲁,就和我一样。
一看到安德鲁被人欺负,以及他用超能力为所欲为,我总会想到自己。
每次在我受委屈或不开心时,总会一个人躲在自己的小房间默默擦眼泪,一出房间的门,依旧正常。
无论多委屈多伤心,多气愤多难受,只有在我的房间里,才会被释放出来。
我的家不是家,只是容身之处,只有我的房间,才是我的世界。
即使对家长讲,他们也是无动于衷,也好,我委屈自己,他们看了却开心,我也就少点麻烦,何乐而不为呢?
我曾无数次地想,等我有一天有能力了,我要让所有伤害我的人付出惨痛的代价!
我要复仇!
我要让他们生不如死!
我要让所有人唯我独尊!
小时候,同学们炫耀一款玩具,我没有却很想要,我会付出一切代价去要它,然后摧毁它,并记录下来。
电影里的安德鲁,就像实现愿望后的我,只不过太稚嫩。
我们不想要很多东西我们只是渴望被关注渴望被关怀渴望有个人能在自己委屈的时候安慰自己渴望不被隔绝不被欺凌渴望不被人命令渴望突破别人的束缚真心实意的 我有自己唯一的朋友,他会做我渴望的,他已有自己的思想,但是,我始终明白他不是一个人,只是我幻想中的伙伴。
就像安德鲁,他不停的说自己比别的人强,他得到了能量,却变得越发迷茫。
如果他完成了复仇,他也会变得无所目标,或者自杀,或者摧毁整个世界,但最后的结果,还是自杀。
世界是美好的,只是我们没有看到。
我们渴望的那么少,却毫无回报。
安德鲁可以把自己关在自己的世界里,而那正是我渴望的。
像电影里史蒂夫和麦特这样的人,总会惹恼安德鲁。
总觉得自己和安德鲁一样。
他们太耀眼了,我们承受不住这样的光芒。
他们太出彩了,自己在旁边就像故意拿来反衬。
他们太阳光了,偶尔的好意,反倒让我们恶心。
正如安德鲁所说,没人可以命令我们。
认为,有了力量,才是王者,可又那么怕失去力量。
导演突出的是人性,涵涵(DaneDehaan)也把这个角色的内心展现的淋漓尽致。
昨晚邻省的五级地震撼动我桌上的苹果时,在看《超能失控》,一个和英文片名Chronicle没有半毛钱关系的关键词式译名,一部有不少元素的片子。
扭曲家庭里出来的高中生获得超能力后报复社会的心路历程。
动作科幻心理伪纪录片,特效场面需要,不得不削弱思想空间,所以没有如《大象》那么的琐碎细腻,那么的骚从闷来,以至于如果真的把片名直译为《编年史》,影片将无法驾驭。
而正因如此,才没落了俗套。
超能力没有令主角把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作为人生信条,没有成为内裤外穿的超人,也没有成为夜神月•基拉,却甚至,因为没钱给母亲买药而想不出比抢劫小混混和便利店更好的方法。
或许是电影时间有限,或许是编剧的实力不济,选择让主角用这样的方式触发能量的宣泄,源自各种绝望,病重的母亲,颓废暴力的父亲,还有孤独的自卑。
超能力令其自认为超越人类成为另外一个物种,不再需要认同感,杀人如灭虫一般无需负罪。
于是暴力取财似乎得到了合理的解释。
这个理论类似于西游记解读中对第四种长生术的解释,神进化自人,于是人被神作为食物就相当于猴子成为人类的盘中餐。
刨除导演想揭示的种种深意,觉得片子的高潮部分便是三个好基友刚学会飞行时满天穿梭的那段。
突然就令我想起很多次出现在梦里的情景。
梦里的自己莫名地一个打挺就飞过了楼顶,穿过整个城市,飞去每一个曾经停留过的地方,飞去找我想见到的人。
现在想来,梦里的我似乎比三个不懂得如何开发超能力的高中生更加淡泊,他们说要飞去西藏,寻找内心的平静。
看他们纵横在云层之上时,心生和梦里一样的担心,担心在万尺高空飞行时突然丧失了超能力。
这是个现实问题,基于想象,但很煞风景。
涅槃也萧何,毁灭也萧何。
但不可否认,那种体验确实充满了爆棚的正能量,虽然“飞翔”二字现在看起来横竖都充满了神曲的味道。
而这种正能量终究没有抵御住这个世界的欲望带给主角的绝望。
导演借角色之口阐述叔本华的理论,欲望是无法满足的。
而恰恰欲望就是现实,最终主角不愿接受现实世界也不愿放弃自己的人生,陷于超能力的魔障而去毁灭和自我毁灭。
影片里的三个好基友。
一个饱受家庭和生活歧视践踏,孤僻自卑,本性纯良渴望内心平静,结果自立为其悲观世界里的众灵之长,以万物为刍狗,爆发出远超另两人的能量,疯狂报复社会。
一个虽然父母不和谐但积极乐观,合群友爱,有理想有热情,被前者救了一命,为了帮助前者重拾生活的信心,学雷锋却被雷劈死了。
一个是前前者的堂兄,家庭小康,有点小清高有点掉书袋,对亲情友情爱情有担当,最后不得已亲手了结了堂弟,然后只身飞到西藏的雪山上完成故人的愿望。
并且,似乎还做了个决定,去买套紧身衣变超人。
除去他们的结局,同样无法拜托欲望和绝望之桎梏的你,是其中的哪一个?
超能失控,看完了。
绝对的惊喜之作,它对标的就是蜘蛛侠一类的超英青春片,蜘蛛侠里的青春焦虑全都是伪焦虑,而这个片,母亲重病,父亲家暴,同学霸凌,这才是真正的青春焦虑,无法逃避也无法解决的青春问题,而这一切的呈现还是以主角手持摄影机记录生活来完成,而在摄影机下人的不同反应,主角操纵摄影机的各种细节,都完成度极高的执行下去,全程都不靠上帝视角的摄影机而是摄影机在场,非常厉害。
就把它当青春片看也非常牛逼的。
不过第一个摄影机是完全现实拍法,第二个摄影机时就有了超能力,所以一些镜头就不是很真实了,比如飞行时摄影机那么稳。
这三个角色的设计也非常棒,一个想搞政治的黑人,一个表面说着叔本华一类虚无主义哲学实则只是把哲学当作自己的首饰来装扮自己的白人,还有就是真正虚无的主角。
你能看到他们三个人对第一次超能力伤人的反应,白人的反应是要制定规则,黑人的反应是权衡利弊认为白人说的没问题,而主角是很不爽的,他不愿意被约束,同时对于伤人是没有感受的。
最后有点失控了,有几个特写镜头我想不到是什么在场的摄影机拍的,但想法还是好,比如主角最后的死法蛮有仪式感的。
主要后面剧本有点流水账,以及成本太低视效不太行,在毁坏方面也没有想象力。
父亲这个角色很对,就是那种儿子都已经躺在病床上了,我还他妈要怪你的傻逼。
视听也有想法,剧本也不错,怎么导演和编剧后面都没有好作品了呢…5分。
为了戴涵涵看了《超能失控》,这种纪录片式的记录方式对我而言还是很新奇的,可以说是本剧的一大亮点。
抱着看科幻片的心态,到最后却觉得满心的悲伤。
我觉得哪怕安德鲁最后黑化,去抢劫、去杀人,但我任然觉得他是一个好孩子,促使他黑化的原因很多:校园暴力、家庭暴力、内心自卑等等,但是我觉得最重要的却是他母亲的病情的恶化,他黑化后做的第一件坏事就是利用超能力去抢劫,只是为了凑够母亲的医药费,让她不那么痛苦。
而即便这个时候,他也只是希望凑够$700,而不是去获取更大的财富(否则他为什么不去抢劫银行)。
所以我觉得他是一个可怜的好孩子。
可怜的同时,我又觉得可悲。
他拥有者强大的力量,而黑化后却也只是想着去教训欺负他的同学,抢劫便利店,连最后的大爆发都是在不清醒的状态下发生的。
是贫穷让他的眼界变的狭隘,他想不到去做好事,却连坏事也只做到这种程度。
多可悲。
【个人评分 7.0】男主真是倒霉孩子,在家被父亲揍,在学校被霸凌.这得到超能力后还真是操作的游刃有余.伪纪录片是吧,你这拍摄设备也是太引人注目了.所以超能力是拿来给你们整蛊路人的吗?
看这些中二少年是如何一点一点走向失控的.特效方面虽然有吊钢丝痕迹,但是看起来还是挺逼真的.史上最会魔法的魔术师.后面这段挺地狱的,安德鲁真的疯了完全失控了.男主的朋友真是不顾一切想让他恢复理智,想挽回这一切,但是已经控制不了了,那个顶级掠食者.据说第二部安德鲁会从地狱归来,但是这都2025年了还没拍第二部吗?
到哪才能为自己的耳朵买到电影票 ?到哪才能为自己的耳朵买到电影票《超能失控》(《编年史》)这部小成本影片掀起一股票房狂潮,上映第一周力压《碟中谍4》以1200万美金的投资暴敛全球票房1.16亿美金。
看完这部电影,我却感到一丝恐惧——以后要去哪才能为自己的耳朵买张电影票。
这部无论从商业运作或创作质量上都可堪成功的影片,已经把伪纪录片这一混淆纪录片和电影之间不同影像风格的电影创作模式推到了另一个成功的台阶上。
从最早的《女巫布莱尔》到2008年《科洛弗档案》和09年的《第九区》,DV影像从受众最多的youtube等视频网站上以异军突起之势蔓延至大屏幕,甚嚣尘上地开始了取代电影影像的征程。
从《第九区》在国内的巨大反响可以看出,大部分观众似乎已经忘了《有话好好说》是怎么“晃点”我们的视觉神经了,当时的我与和我一样的大多数影迷也似乎从这一以新鲜的拍摄方式完成的影片中,潦草的得到了点另类的视觉体验。
随后,把持着电影创作权的制片厂,作为电影艺术天生的寄主同时又是与生俱来的宿敌,开始小规模的复制。
北美有胆大者把完全用DV拍摄、成本仅仅一万美元的《鬼影实录》搬至银幕惊人地狂赚1亿,后来又有嫌自己胆不够大嫌DV太沉不好用者直接使用手机拍摄电影《活埋》;国内也跟风出品年度奇葩片《B区32号》诡谲地以200倍的投资回报率成为小成本大回报的标杆,同时荣登去年烂片榜首。
当然与国内急速发展的不成熟电影市场不同,好莱坞以迎合观众口味的最高理念选择了乔什·特兰克,并以这部成功的影片表达了对市场的尊重态度。
编年史巧妙的开发了让DV客观纪录全片的手法,并在高潮阶段使用监视摄像头和高空新闻视角的方式天衣无缝地完成了中远景特效场面的拍摄需求。
如果说在《Fight Club》中几处摄像头视角和许多影片中抢银行桥段经常发生的新闻拍摄镜头是点缀的话,那么在本片中的使用就是开创性的发挥。
在此,不得不佩服这一新形式伪纪录片的新意和导演场面调度与切换的功底。
没有了为追求“真实感”而晃动镜头产生的观影障碍,连第一人称视角的创作局限都被完美消解。
到此我们完全可以欢呼,伪纪录片完成了它艰难曲折的探索阶段,并以票房为证明聚集了很大数量上的包括观众和影片主创在内的追随者。
可谁和我一样在观赏本片时,不小心地,发觉这种类型的影片缺少点什么。
也就是这点什么,催使我冲动地又干了一回我非常鄙视的吃饱了甩筷子就骂厨子的行为。
我不是个玩音乐的,搬家以后吉他找不到我问我妈要,她问我用来干什么,我生气地只说了一个字“吃”,也许我当时发怒地对象还包括一个没有恒心的自己。
作为一个连不专业非著名影迷都称不上顶多算是电影消费者的我(楼上发影评的方聿南才是牛逼到令人嫉妒的影评专家),对电影的真正热爱开始于电影原声音乐:《海上钢琴师》让我自觉地在下载电影的同时搜索原声大碟(这种习惯延伸至观看美剧都要去音乐是岸上搜原声);《钢琴家》让我收藏了Adrien Brody;《天使爱美丽》让第十放映室的结尾变得亲切,同时也让我学会尊重电影。
电影是造梦艺术,飞云里扔橄榄球、胖揍各种bully、掀女生裙子搞恶作剧、表演魔术、利用超能力以一敌百,除了刚脱裤子就失禁以外,它已经逼真地再现了我们的各种梦想。
可电影还是音画艺术,是一个包含动态画面和音乐纽带的整体的影像系统。
影片艺术构思上缺少音乐,就是吃泡面没有调料包,对我来说就等于上厕所没有坑。
除了对话和内嵌的客观音乐之外,我们的耳朵要的多么?
在这,有必要扯点别的片子,显然我扯得还不够多。
刚看过入围戛纳影节的俄罗斯导演安德烈·萨金塞夫的作品伊莲娜,全片只使用了包括片尾结束曲在内共四处相同的主观音乐(即画外音乐、无声源音乐),这几处音乐不仅内容相同都是中提琴大提琴合奏,旋律也单调至极,单独拎出来听和乐团试音时的噪音无甚区别。
但在那部影片中,无限重复的噪音不仅体现了电影音乐布局延伸情节和揭示人物心理的基本功能,这还完美彰显了音乐多维引申的作用。
有了与视觉同步接受信息的听觉,才让这部字幕翻译狗屎一样导致误读的影片,完整的被观众欣赏。
反过来讲,即使抛弃音乐,一部没有像伊莲娜开头结尾处牛逼无比的静止长镜头(看得人以为电脑死机了),对电影百年发展弃旧大于扬新的伪纪录片真的就那么受人欢迎吗?
如果这种电影成为范式不断成功,叫我如何去安慰我的耳朵,让我到哪才能为自己的耳朵买到电影票?
观点片面,请观者权当消遣。
文/亦逍Eeshaw
看了《超能失控》,其实像这类的超能混搭青春元素的电影近些年也已是烂大街了,比如说《关键第2²号》、《波西杰克逊与神火之盗》,当然《暮光之城》也可算其中之一,但是这部《超能失控》之所以凭借渣画质依然能够在一众无脑片中出挑,除了网友所说的“披着科幻外衣探讨人性”、“非主流的超级英雄电影”,当然还有它采用的不算太新颖(或者说也已是烂大街的)伪纪录片的拍摄手法所带来的各种小微妙点,换句话说摄影机其实就是主角的另一双眼睛,能让观众更好地被带入我们的小莱昂纳多的内心世界。
电影的前半部分伪纪录片式的摇摆不定的镜头颇让其有一股独立电影的感脚,尽管说它略显粗糙的特效(宽容一点、其实很好了)最终还是出卖了它,不过导演还是把伪纪录片的风格做到了最后。
回想一下我为什么对这部电影感觉特殊,或许是主人公Andrew的遭遇让我有种感同身受的心酸。
小莱昂纳多的初级设定很落俗套,老爸酗酒、老妈病重,在校不受待见、常受校霸欺负,总之整就一个惨绿惨绿的十七岁少年,影片开头导演像套公式一样把这套设定套了进去,虽然这并不是我的生活,但他的那份孤独却很能引起我的共鸣。
一开始Andrew在镜头前露面并不多,但我们却可以从他对镜头的自言自语、从那摇摇晃晃的镜头,甚至是他一个人看着操场的孤独背影感受他的悲伤。
紧接着,看着小家伙一飞冲天感到欣慰加嫉妒,看着他颓废堕落感到揪心,最后他被长矛刺死我更是口水都不敢咽。
总之,在这样一部从题材到拍摄手法、从人设到特效都透着一个“俗”字的电影之所以这么好看、这么特别,是因为导演把这一切俗物融合得很好,特别是他在其中融入了一种悲观的超级英雄主义(这或许只是我自己造出来的一种主义),它很现实,这个世界有充满正义感的超人,但更多的英雄是不完美的,谁要拿着超能力去拯救世界?
我们是人,我们都有阴暗面,于是导演就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这样悲伤的故事。
最后,如果你对传统的美国超级英雄电影感到疲倦的话,除了《复仇者联盟》这样的新式大杂烩(我更爱叫它“外带全家桶”)之外,《超能失控》也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也一定会让你眼前一亮。
—————————————————————————————咳咳,这是本人的第一篇影评,多有借鉴之处,如有不到位,请见谅!
谢谢!
觉得这不是一部仅仅讲超能力的电影,更不能光看它的特效什么的,重点是电影关注的是年轻人的心理状况,而摄像机是个很好的切入点,有点伤感,有点励志。
安德鲁是个悲剧式的人物,他更能代表我们内心的某些东西,倔强的和这个无奈的世界做着无谓的抵抗,用伤害他人,同时也毁灭了自己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史蒂夫也许与他有着同样的家庭问题,但他很乐观积极,这和安德鲁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最后为了朋友牺牲了自己。
麦特让我们看了希望,他喜欢哲学,乐于助人,这让他能更很好的理解生活的意义,他代表了一种正面的信念。
关爱他人,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才能得到内心的平静,超能不是万能,心灵的强大才是正道,这也许就是这部电影想要告诉我们的吧。
这是一部放到现在来看,就自摄录、或者人人都有一台自摄录手机这个视角,尤其是科技技术正在高速发展,正在被有能力的人掌控这一视角,最终考验的都知道是掌控这项技术的人会如何去使用他的超能力。
但其实这部剧最终想要告诉人们的是,当你在掌控你拥有着的所谓的超能力的时候,其实还有一个东西在掌控着你。
就像在节目中的安德鲁,掌控他的,是由于长期被父亲家暴而藏在身体里的愤怒。
而他的朋友麦特,掌控他的,是他的善良,而这样的善良,是长期被爱着的人身上会有的东西。
这也是这部片子在我看来,尤为值得称赞的地方。
安德鲁的失控,不是源于他的本性就是如此,只是超能力将他的恶激发出来的,不是!
他的失控是源于他的不安全感和缺爱所带来的,直到愤怒最终再也无法自控,只能放任自己越走越远.....那一刻激发他愤怒失控的因子是仍然得不到的关爱,和只有无穷无尽的来自父亲的责骂和殴打,哪怕他此刻正躺在医院里。
哪怕他刚刚失去了世上最疼爱和认可他的母亲。
他的失控是对源于自身不公平的不报复。
麦特最终选择去寻找自身超能力的源头,也是源于他长在身体里一直被爱着的种子?
愿我们都有被爱和去爱的责任和能力,然后,一起期待 一下 2030 年的《超能失控 2》。
编年史从开头的种种迹象就表明这它是一个低成本的电影。
但低成本却不代表低质量。
像 The Blair witch project 和 paranormal activity 一样,它是以仿纪录片的角度来拍摄的。
但不同于前两部电影的是,这部电影加入了特效,让它脱引而出。
Andrew Detmer,, 一个不合群的男孩。
母亲长病不起,父亲是一个因工伤而丢了饭碗的消防员。
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andrew把自己和周围所有的人拉开了距离。
为了记录下生活中的一切,他用自己的积蓄购买了一个小相机。
在一个party上,他和朋友们在一个洞穴中找到了一个不明物体,从此便得到了超能力。
他们3个人的生活也就从此改变。
和烂大街的大片不同的是,编年史运用了大片的特效来讲述一个几乎如真的故事。
镜头的角度,人物的对白,仿佛都在暗示着他的真实性。
在烂街的大片中,很少有人注意到街上遭殃的群众的感受。
这个片子,从群众的视角,讲述了最后的大战。
那种绝望的恐惧,故事的转折,不是一般片子可以相比的。
同时,这个影片对人物的刻画可圈可点。
虽然说不能角逐奥斯卡,但是却把andrew和matt的绝望体现的淋漓尽致。
With great power, does come great responsibility. 如果想知道一个反派角色是如何诞生的,那这个电影就一定要看。
45min前highschool自娱自乐基友三人行。文青男主小眼睛迷人,不够成熟饱受欺凌,为他有超能高兴。伪纪录片因超能而不受局限,料到飞机来袭,MattGF存在没意义,黑人很可爱。压力之下Apex Predators报复社会,心理已扭曲。因为家暴因为不被接受,男主文青气质浓厚,爆发不带感。另一缺点就是特效微烂。
可惜啦,没有蜘蛛侠的好叔叔
我觉得很好 ps:很喜欢马特的正义感 他怎么这么萌呢! 其实有时候想想如果我们突然有了这种超能力会怎么样 真的挺有意思的 之前看的都是大场面大制作的片子 我觉得这片子不比其他1亿制作的电影差 创意新颖叙述清晰 是部不可多得的纪录片
一星给特技 一星给手法 其他的翻滚吧
编啊编,雷神威武。
理智的人活到最后
以为前面一阵小打小闹后能有更有趣的事发生,谁知道越到后面越乱来,感觉编剧是故事讲不下去了破罐子破摔,结局也很坑爹
1千万美元成本难以置信。可惜剧情在每一个可以深挖的地方都没有深挖,但为了票房保险中规中矩也不奇怪。
三个少年超人,一个太屌丝后来暴走了,另一个为了不让屌丝暴走被雷劈死了,最后一个把暴走的屌丝挂掉了,然后世界又和谐了
蔫驴踢死人 是不是任何类型片最后都要有个伪记录形式版本
如果每个转折点处的剧情都能稍微延伸一下,就是我的年度最佳候选了!张力和氛围都已经做到相当不错。区区一千万美元出头打造的特效惊喜不断。男主侧脸好像小李子!另外这类片子里每一个自己都快挂了还死死抓住摄像机不放的人都是折翼的天使你懂的。
剧情并无创新,如”阿基拉“,超能力导致的自我毁灭。不喜欢伪纪录片的形式,但是片子的亮点还是蛮多的。
屌丝有了超能力,母猪也都能上树
what's the fuck
感觉用伪记录拍出来的片子,不管是什么类型的都觉得很正常,感觉应该有续集的....
又是手持拍摄,又是伪纪录风格,虽然已经不觉得新鲜了,导演在情节的过渡和某些细节上的处理也存在问题,但我觉得还是挺有意思的,不一定适合所有人,但很对我胃口。失控的不是超能力,而是人性。主题还好,在同类低成本科幻片中算是上乘之作。
《天龙八部》里扫地僧说过一门武艺需要相应的佛法化解由习武得来的戾气,不然极易的走火入魔。当你得到一部门恩赐的时候伴随来的往往是灾难,上帝欲使其毁灭必先使其疯狂,男主角掌握了一个他控制不了的超能力,其结果就是毁灭。
本是同根生,搞基何太急
有点意思,但剧本天生欠缺。
秒杀那啥,那啥,还有那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