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动画版《驯龙高手》的导演和编剧迪恩·德布洛斯亲自担任真人版《驯龙高手》的导演和编剧,也就让这部真人版电影的质量有了保证,这至少可以保证这部真人版电影不会乱改原版的动画电影,因为迪恩·德布洛斯肯定不会亲手毁掉自己创造出的经典。
这部真人版的《驯龙高手》保留了动画版的《驯龙高手》的绝大部分故事情节和分镜设计,基本上就是原版的动画电影的复刻,或者说,是在大致复刻原版的动画电影的基础上,稍微增加了一些内容(主要体现在人物的台词上)。
与此同时,动画版的《驯龙高手》凭借以情动人的故事和可爱有趣的角色俘获了无数观众的心,真人版的《驯龙高手》在这一点上自然也是一脉相承。
当然,与动画版的《驯龙高手》相比,这部真人版的《驯龙高手》其实还是有一些删改之处的,而且这些删改都是没有必要的删改(可能是为了降低制片成本)。
对于只看过一两遍动画版的《驯龙高手》的观众来说,他们确实可以认为本片跟原版一模一样,但是,作为一名已经看过了十几遍动画版的《驯龙高手》并且至今仍然深爱着这部电影的电影爱好者,我在本片中注意到了至少三个重大的删改之处:1、真人版电影把动画电影中的可以让龙变得温顺放松的“龙薄荷”改成了可以让龙打喷嚏的蒲公英。
(“龙薄荷”在《驯龙高手》的动画剧集中还会有很多戏份。
)2、在原版的动画电影中,在小嗝嗝第一次给没牙仔喂鱼的时候,没牙仔因为看到了小嗝嗝身上带着匕首而不敢接近小嗝嗝,并且露出了龇牙咧嘴的表情,然后小嗝嗝把匕首拿出来扔到了地上,还用脚把匕首踢到了一边,在看到了小嗝嗝扔掉了匕首之后,没牙仔立刻变成了卖萌的“乖乖龙”。
但是,在真人版电影中,这个情节被改成了小嗝嗝主动扔掉了匕首,然后没牙仔就直接慢慢靠近小嗝嗝,准备吃鱼了,小嗝嗝与没牙仔之间的情感互动变少了,“乖乖龙”的经典画面也被删去了。
3、在原版的动画电影中,在小嗝嗝和没牙仔第一次成功地完成了远距离的飞行训练之后,小嗝嗝和没牙仔坐在海岸上休息,这时,有一群恐怖龙飞了过来,想要抢走没牙仔的鱼,没牙仔对其中一只恐怖龙的嘴里喷了火,然后小嗝嗝就通过这只恐怖龙发现了龙的体内不能防火。
这个情节为小嗝嗝和没牙仔在大战红死神时想到的计策埋下了伏笔,但是,真人版电影却把这个情节删去了。
另外,尽管本片的真人化CGI特效技术足以令人感到震撼,但是,或许是因为受到了制片成本的限制,这部真人版的《驯龙高手》在某些段落的场景设计上的“偷工减料”也是肉眼可见的。
例如,小嗝嗝和没牙仔第一次带着阿丝翠德飞行的段落在真人版电影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呈现,这个段落在原版的动画电影中堪称全片最美的段落,但是在真人版电影中却无法令人感到惊艳,与之类似,真人版电影中的小嗝嗝和没牙仔大战红死神的场面也没有原版的动画电影壮观。
不过,在迪士尼经典动画电影的真人版越拍越糟糕的当下,这部梦工厂经典动画电影的真人版已经可以算是拍得非常好了,至少不会让人感到失望,并且再一次证明了好莱坞的电影工业的强大。
沒想到有生之年還能遇How to Train Your Dragon (2025),那就不怪我冷飯熱炒了⋯⋯(👇🏻請看⬇️https://mp.weixin.qq.com/s/WR5hovukdMp6-IosTSdSow愚蠢的本人竟敢不帶紙巾大銀幕體驗——這可是我的回憶殺啊!
是印象中我第一部正經買飛去影院看的電影,從我9歲陪我到25歲——活該手臂抹淚抹了半場。
🤧真人版更聚焦於「人」,或說人物、角色(可以理解,因為要給演員更多表演空間),激化了代際間的衝突,同時更直接地拎出「自我」這個戲眼,全片出現最多的台詞變成了「你指的是我整個人(?
/!
)」,告訴觀眾,彼時的Hiccup完成了從「不被看見|認可」到「被看見|認可」的過程。
發現許多觀眾都對這一部「龍和人的關係」這個點大有異議:為什麼龍生來就要被騎?
人類何嘗不是在慷慨陳詞入侵者正義?
臨近片尾,聽到Hiccup稱龍為維京一族的「pets」,我也皺了眉;但回看自己19年寫的評論,才想起來,有關「龍和人的關係」,有關「人對龍的認知」,是這個動畫系列在循序漸進完善的、最重要的部分——到了第三部即終曲,「人」不再視「龍」為「寵物」「座騎」,而是真心將其當作「至親」「至交」。
好萊塢的動畫翻拍被詬病已久,How to Train Your Dragon 的真人版做了近乎1:1的復刻,未見昇華,其致敬卻是誠懇的。
我喜歡的鏡頭、我懷念的橋段、那些溫情時刻的呈現就不贅述了。
覺得做得更好的地方有,真人版放大了「人」和「龍」的「恐懼」,對他們克服「恐懼」(亦是逐步信任彼此)的過程做了精彩的延宕,那的確是表現生命體間平等的極為有力的一點。
糟糕&無甚進步之處也比比皆是啦,說個我最不滿的:為什麼Hiccup和Toothless 第一次接觸的全景鏡頭改成他倆都睜著眼睛了?
這和兩個人第一次接吻都睜著眼睛盯著對方一樣毫無氛圍感甚至注定失去了一部分意義啊⋯⋯動畫裡,Hiccup(始終擰過頭沒敢看對面)伸出的那隻手試探、顫抖,Toothless湊向前的腦袋猶疑、小心,而當他們終於碰到對方的那一瞬,龍是闔上雙眼的,人也是緊張得沒有馬上睜眼和回頭的——那是一個無論我看多少次都會立刻流淚的鏡頭——是的,明明是一個這樣重要的鏡頭😠真人版怎麼能動這兒呢。
雖然即便如此我也哭得很兇猛就是了。
總之真人版如果按照這個還原度繼續出,我也會繼續IMAX支持(但還是希望大家先看動畫版)。
How to Train Your Dragon 仍引領&影響著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隅。
我懷疑自己是個無藥可救的恐龍迷這點也與它脫不了干係。
正巧最近又在研究神秘的白堊紀,講到這裡又想起要吐槽的一點了😀💧:我知道真人版需要美化dragons (所謂「龍后」依然醜死,哪怕照著滄龍做呢),可是,為什麼把Gronckle做得像獅鼻鱷?
虽然今年是《驯龙高手》上映15周年,但我第一次看它,其实是12年前的暑假。
彼时我还在读高中,才刚迷上电影,开始刷所谓的“豆瓣250”。
它与一众高分动画,几乎形塑了我对什么是好动画、好电影的理解——不只有完美的视听体验,还有少年与龙跨越物种的信任和成长,在父母期许的框架之外去听从内心的声音。
等了这么多年,终于看到小嗝嗝和没牙仔“活生生”地出现在大银幕上,带我们重返博克岛。
在开场前,我就对这部《新·驯龙高手》抱着很高的期待,毕竟预告的还原度几乎一模一样,视效也做得非常精细。
唯一的疑问就是:一样的剧情,再看一遍,它还能给现在的我什么感受?
答案是:依旧好看,依旧震撼,那些心底的感动也全都回来了!
没牙仔这次是真的“活”了过来,每个动作都是那么真实灵动,它还是萌物的天花板,毕竟谁能拒绝一个会对你歪头杀的黑鳞大猫呢?
我也仍在手摸头敞开心扉和翱翔天际的时刻感到激动,在最后小嗝嗝接受自己失去小腿、艰难离床站起的那一刻落泪。
这几乎是我看过的“真人化”里,最不违和、0魔改,从细节、品质到观感都高度统一的作品。
原班人马保障了它从根源上的纯粹性,所有技术革新最终都是为了让我们相信那个童话是真实的。
从动画版的98分钟到真人版的126分钟,多出的半个小时,给到了临海而建的博克岛的实地美景展示,一人一龙深厚情谊的细化,以及终极大战时更丰富的战术细节呈现。
龙族不同种类的设计,既保留了动画的辨识度,又增加了生物肌理的真实感。
博克岛的悬崖海浪、穿越云层后看到的流光、群龙混战的大场面,则扩充了它的暑期档大片气质。
一句话总结,这几乎就是弥补动画版各种细节、场面的“PLUS版本”。
而回到影片的故事,会发现它以更详实的方式,讲述小嗝嗝的成长线。
从开篇起,他的自卑与逆反心理,就被进一步深化了。
因为维京人要对付时不时来袭的恶龙,所以他们往往身材魁梧、身手灵活、性格强势。
但小嗝嗝却是个异类,他长得瘦小,饰演的男主梅森就像《社交网络》里的两个男主生了个孩子,一半是杰西、一半是加菲,满脸写着聪明温柔,同时自卑、不受认可、哪哪都不行。
他简直就是小嗝嗝本嗝。
偏偏这样的他,却又是族长的儿子,自成强烈反差。
他和周围的一切都格格不入,被嘲笑如果不是血缘关系,早就会被族人抛弃。
他很努力地融入,但就是行不通。
所有人都指着他这整个人,厌弃他的存在本身。
小嗝嗝的残疾并不是结局时才有,恰恰相反,那时他因为身旁有没牙仔,反倒是完整的;而电影开篇时的他,才是“残疾”的,一种社会关系与内心深处的“残疾”。
当然,他的一次意外击中,也导致了没牙仔的残疾。
作为一只落单的夜煞,没有族群的帮助,伤残且不会飞的龙,注定将会死去。
虽然无法透过言语交流,但二者用了另一种方式,验证了彼此是同类,那就是眼神、气味、动作、姿势。
小嗝嗝终于意识到,自己无法对龙痛下杀手,他这一生都不可能成为屠龙勇士,因为他的天赋就是共情龙的感受——“我在它的眼睛里看到了恐惧,看到它就像看到我自己。
”族群之间的恨意长久不绝,但族群是族群,个体是个体,两者的爱憎从来不该被直接划上等号。
《新·驯龙高手》在这一块用了更久的时长,小心翼翼地处理着他们的情感关系。
这个过程中,小嗝嗝展示出一个人的勇气不是“非黑即白”的。
也许在很多时候他是怂的,但向没牙仔主动伸出那只手时、给没牙仔装尾翼时,那紧张到发抖却又坚持执拗的态度,是另一种勇敢。
即便被父亲误解、被族人质疑,也要拼尽全力保护没牙仔的安全。
他们的关系,起于都是不被理解的同类,而后因逐步接近的勇气,演化成依赖,两个孤独的灵魂在伤痕里相互认领。
另一个用更长时间讲的深化表达,则是父母期许与真实的自我,必定有所差异。
爱你的人,对你的要求就是合适的吗?
如果活成他们想要的样子,就是对的吗?
影片前段和中段,小嗝嗝和族长父亲有过两次对话,但即使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他俩不是鸡同鸭讲,就是无话可说。
这是典型的想爱又不会爱,后退了舍不得,靠近又无法理解,只能反复拉扯。
父母总是把他们眼中既定的前途,加在孩子身上,并误以为这就是爱,直到矛盾集体爆发的那一天——也就是代表着成人礼的屠龙日。
主动戳破一片祥和的假象,是从疏离到真正理解的第一步。
接下去,小嗝嗝带着部落第一代的龙骑士从天而降,改变战局,走出属于新一代的路,同时也获得认可,维系了亲情的纽带。
小嗝嗝像每一个站在人生分岔路口的我们,每个阶段都会有一次又一次的迷茫、彷徨。
而如何寻找自我,如何与自我和解,如何直面残缺,如何找到同类,如何追求想要的人生,不只是一时的命题,也是一生的命题。
除了我们自己,没人能决定我们的一生该是什么样子。
最后解释下,我为什么会在结尾时落泪。
不是因为小嗝嗝残缺了,而是因为他有了能够羁绊、搀扶一生的伙伴,所以此刻迅速接受并跨越了自己的残缺。
他和没牙仔此刻终于都完整了,曾经折翼的人,等到了龙翼破开云层的时刻。
“我为什么不杀他?
”“因为我在他眼里看到了恐惧”“就像我一样”人类因为懂得共情,所以看到弱者会怜悯,看到邪恶会愤怒…也因此区别于其他生物,成为了地球生态圈里所谓的“高等生物”。
人类出现以后,从澳洲到美洲,灭绝了90%的陆地大型哺乳类动物(《人类简史》里看到的数据)然而,如果不是因为当年的地球大爆炸灭绝了恐龙,根本不会有人类什么事,人类的出现本来就是个“偶然”,却成为了多少物种的绝境不是想评判人类存在的正义与否,毕竟存在即合理但退一步回到最初,反思一下人与动物该有的相处模式,是文明的进步驯龙?
不是屠龙!
虽然也没有走出“动物服务人类”的动物福利主义思想但起码在试图传递一个理念:“仇恨”,其实多来源于“不了解”放下偏见(刻板印象)对人类来说真的好难但尝试理解或许能让人类多一个朋友而非敌人,何乐而不为毕竟,以善意看待世界看到的多是善意,反之亦然~人之初本就没有性本善or性本恶所有一切的善恶都是后天习得的人啊,一辈子都在学习善良但有些人怎么都学不会所以当你的善意被辜负,那错不在你而是辜负你的人且保持初心吧像小嗝嗝一样~但如果这个世界真的有龙(天知道为啥我从小就喜欢恐龙…我不想驯龙我想和它们成为朋友时隔15年,无牙仔从二维走进了三维依旧是那么的可可爱电影制作精良,法罗群岛和北爱尔兰的风光太美了‼️有什么美能堪比自然造物?
我真的找不到‼️良心推荐,值得进电影院支持呢~
龙在西方文化中是邪恶的象征,屠龙作为一个古老传说,在《贝奥武夫》中已有体现。
屠龙不仅是驱除邪恶、保护族群的壮举,更是男性气概的象征。
电影《新・驯龙高手》中的少年小嗝嗝,原先给人内向柔弱的印象,屡遭同伴嘲笑,他的父亲作为率领全族人屠龙、守护家园的族长,其强悍形象更加反衬出小嗝嗝的弱小。
但正是小嗝嗝天性中的温柔特质,使他意外地驯服了夜煞没牙仔,由此人与龙之间第一次建立起深厚的感情联结。
从屠龙到驯龙的转变,绝非简单的守护家园的思路有变化,更折射出两代人之间的观念隔阂和代际距离。
父辈秉持以武力征服龙族、换取和平的理念,却忽视了龙的暴虐某种程度上也是源自人类对龙族生存空间的过度侵犯。
暴力是相互的,必然导致两败俱伤,而子辈成功驯服幼龙的实践证明了人与龙的冲突存在另一种可能:那便是和平共处。
族长对儿子小嗝嗝的态度经历了清晰的转变:从轻视他的柔弱,到目睹他躲过龙的火焰攻击后寄予厚望,再到反感他对没牙仔表露同情,直至亲眼见证他携伙伴乘着龙击败红死神,这一系列心理变化凸显了两代人的观念更迭。
某种程度上,龙作为邪恶化身的设定,也是对大自然的隐喻:人类征服自然的行为导致环境破坏,进而威胁到人类自身生存。
人与自然并非是对立关系,而是可以和谐共处,就像电影最后人与龙的关系那样,只要善加引导,龙也可以成为人类的伙伴,帮助人类挖掘自身潜能。
历来的文艺作品大多都是在讲“屠龙”,通过血腥暴力来博观众眼球,给予他们感官刺激。
现实中当然无龙存在,因此“屠龙”借指一类暴力叙事。
联想到古罗马的斗兽、现代西班牙斗牛,多少就能明白这种“屠龙”叙事具有的隐喻意义。
这是对人类天性中暴力倾向的象征性表达。
电影里有一关键场景是在一个类似斗兽场的建筑中,小嗝嗝被迫接受屠龙训练,他最终放弃了,这让作为族长的父亲颜面丢尽,进而暴怒。
此幕恰似斗兽或斗牛场景,围观观众将其视为感官刺激的娱乐景观,暴露出集体无意识中的暴力崇拜。
《新·驯龙高手》的故事遵循典型的成长叙事,无非是一个少年通过经历一系列事件成长为英雄的故事。
开始他是怯弱的“小屁孩”,因害怕屠龙遭同伴嘲笑;结尾他已是驯龙高手,是拯救族人的大英雄,还收获了爱情与友谊。
这一系列转变都围绕“驯龙”这个巧妙构思展开,他不是通过习得暴力、成为屠龙高手获得了成长,而是通过“驯龙”这一行为领悟到人与龙相处的新可能,这一点自然就拔高了整部电影的立意。
真人版《新·驯龙高手》在很大程度上还原了动画版《驯龙高手》的叙事,通过真人表演和实景拍摄赋予这个经典故事新的表达。
尽管故事内核未变,但真人演绎更加直观地呈现出动画中的惊险场景。
观众更加能共情于真人角色,而非二次元纸片人。
随着小嗝嗝骑着没牙仔飞跃山巅、掠过浪海,在与巨龙的搏斗中展示精彩的躲闪和反击,观众的情绪会被极大地调动和激发出来,仿佛他们也是小嗝嗝,亲历了一段刻骨铭心的成长历程。
无功无过、四平八稳,起承转合和情节走向都与原版动画大似,扩充的20分钟是在往原文上丰肌增肉,更添了些趣味,也让整个剧情更饱满了。
但动画毕竟是15年前的,原著则更早,将好久前的内容原封不动搬来,而没有进行故事新编的话,会让观感滑向清汤寡水。
动画中女性角色工具化的问题,真人版依然没有解决反而深化了,比如女主对男主情感180度突兀大转变。
不过总体来看更像是童话,情感正能量,氛围合家欢,也就没必要太追究现实中细缓的演进过程。
谈到经典动画的真人版,就避不了要聊《狮子王》,《驯龙高手》明显比其更适合真人化,它可以走《哈利波特》奇幻风,也可以行《比得兔》搞怪路,但毕竟动画版珠玉在前,真人版除了特效震撼观感有冲击力外,优点并不明显。
超前场有很多小朋友笑声此起彼伏,想看个乐呵解解乏是很好的选择。
新·驯龙高手 (2025)8.42025 / 美国 / 剧情 喜剧 动作 奇幻 冒险 / 迪恩·戴布洛伊 / 梅森·泰晤士 妮可·帕克
看完真人电影立马回去重温了一遍动画,由衷地感慨:实景拍摄的质感真的无可比拟!
《新·驯龙高手》精准击中所有正确的情感节拍,视觉上以IMAX拍摄呈现给观众穿云跃海的翱翔奇旅,带着最震撼的博克岛风光、最动人的成长故事冲击着记忆里那份熟悉的回忆。
动画改编真人近年常有,但出自同一导演之手并不常见。
时隔十五年,导演迪恩·德布洛斯重启《驯龙高手》既是给他自己圆梦,也是为了让影迷能在大银幕重获御风而行的快乐、坠落的恐惧,重新感受龙焰的炽热、血脉偾张的飞行体验。
临海而建的博克岛用情感雕琢细节,一草一木的实景搭建融入心血,竞技场有着摄人心魄的震撼,美术置景方面营造出极具质感的光影,精细到大厅里燃烧的火炬,每一处都用新呈现。
挪威、北爱尔兰的自然风光也都被真实还原在银幕之上。
迪恩·德布洛斯构筑起这样一个传奇世界,并赋予这些经典角色耳目一新的演绎,通过真人电影的宏大叙事,赋予这场成长冒险最完美无憾的重塑。
演员塑造方面,小嗝嗝不用说,发型声音服装全都在线……仿佛就是从动画里走出来的。
杰拉德·巴特勒饰演的斯图依克、妮可·帕克饰演的阿丝翠德都高度贴脸,坚韧强大的维京女孩用战斧书写传奇,选角真的有点东西。
真人化最期待的就是那场test drive的名场面,在影院看得心满意足。
动画里这场重头戏专门请教了罗杰·迪金斯(全片的摄影指导),没牙仔的飞行姿态更是参考了各种战机的飞行状态。
而新版电影里的这段绝对是超越前作,伴随着博克岛的风,依托着友谊与信任的翅膀,他们再度飞翔,冲破云层、翱翔天际。
哪怕是在这样的奇幻之境里,最打动人的还是真挚的情感联结。
《驯龙高手》的故事内核集中在人龙转变、从相杀到共生:是关于最初的陌生、无知、误解和偏见,如何发展成友谊与羁绊。
最初有机会杀掉没牙仔的时候,小嗝嗝没有杀他:“因为他看起来和我一样害怕,我在他身上看到了我自己。
”羁绊从相遇的一刻注定,折断的尾翼和左腿见证他们命运的相似,没牙仔和小嗝嗝从对立阵营到并肩作战、再到毫不犹豫穿越火海的双向奔赴,最危险的时刻和最本能的选择……这种情感依旧让人动容。
没牙仔穿越火海奔向小嗝嗝的身影,也成为友谊的终极定义,让人深深沉浸在两人的冒险之中。
当然,故事所探讨、涉及的主题也比友谊更深远。
父亲和族人对龙是危险的深信不疑,根本不知道是有更可怕的巨龙在控制他们,这像不像哪吒2的无量仙翁对海底妖族的压迫?
在维京人和龙族的关系转变中,我们看到征服、驯服不是长久之计,和平相处才是共赢的密码。
15年前,一只没有牙的小黑龙划过浩瀚夜空,飞过凌烈海水和怪异巨石,我看见了狂野团结的维京族和龙世界,还有一只歪头杀的小可爱和纯真友谊。
2025年,电影院里,小嗝嗝说「我在没牙仔的眼里看到了恐惧,看见了我自己」,断左腿的小嗝嗝和断左尾的没牙仔互相搀扶着向前走,我看见了他们的成长,我哇的一声哭了出来。
原来,有好多好多事情,要延迟很多年才能看见。
原来,小孩看动画,成年人却在看人生。
原来,我们终究看不见我们看不见的东西。
那些不适应这个世界的人,我们其实快要找到自己了。
摸摸头 荣格说,你生命里出现的一切,都是你内在的投射。
每个人都有两次生命一次是父母给的「普世观念」的生命开始,小嗝嗝是谁?
是维京族长的儿子,是维京战士,是大家需要的「屠龙少年」;他出生在「屠龙维京」族长之家,他被要求活成父亲和大家的样子:要勇敢、要健壮、要霸气四射,要穿甲举斧,要屠龙。
但他天生矮小瘦弱、细腻敏感、厌恶武力屠杀,生在屠龙世界的他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他不符合这个世界的游戏设定,连当个NPC估计都得走后门,他注定无法成为父亲那样徒手揍火龙的维京战士。
一个发现:小嗝嗝是左撇子,但他公众场合用右手 他努力想得到大家的肯定(代表社会身份)、得到女巫的肯定(代表权威)、要得到女孩的肯定(代表亲密关系)、最最最重要的是想得到父亲/族长的肯定(代表父权,代表权威)。
他头顶母亲胸甲做成的头盔,熬夜学习每种「见则杀之」的龙知识,拖着斧头滑稽地走进斗龙场,有气无力的参加斗龙考试,造高射炮打飞龙,追踪掉落的龙,拿小刀刀扎没牙仔。。。
都只是为了得到这个「屠龙世界的认可」。
在遇到没牙仔之前,小嗝嗝对自己的价值确认,都来自外界,他对自己的定义都在「向外求」。
然而结果,他战力弱鸡在考场屁滚尿流,他心软杀不了小黑龙还放了它,拼尽全力希望成为屠龙少年的小嗝嗝,终于熬成了吊车尾。
换来的是众人的嘲笑、姑娘的鄙视、朋友的嫌弃、老师的叹息、父亲的失望,最可悲的是他对自己深深放弃。
当一个人被现实踩进深渊,有人一蹶不振,有人则会迎来重生。
放下屠龙,方可驯龙。
人的第二次生命,是活给自己的当整个世界都以屠龙为荣,当所有人坚信只有「屠龙少年」才是唯一价值观,小嗝嗝被打上了「废物」「异类」「loser」的标签。
直到他遇见不能飞的「废宠」没牙仔,他在没牙仔的眼中看到了害怕、无助、孤独、愤怒,没牙仔慌乱的攀爬石壁想要逃走却一次次跌落深谷。
这些都正是小嗝嗝向这个单一价值观世界发出的呐喊,没牙仔成了小嗝嗝的嘴替,两个不同物种的废物异类就这样相遇了,故事出现了转折。
小嗝嗝开始去了解没牙仔:爱吃鱼、怕鳗鱼、有痒痒肉、爱追光点、爱模仿、会笑、倒挂睡、睡前喷火打转、伸缩牙、讨厌踩线、爱在草丛打滚、爱飞。
在这个过程中,一个祖祖辈辈驰骋大海,脚未离地的维京少年,没牙仔带他冲上了云霄,让他看见了更广袤、更高远的蓝天;一个身披重甲、手持战斧、崇尚力量的维京少年,没牙仔带他俯冲穿越,让他爱上了耳中带风的速度感;一个被小伙伴孤立、没有同路人,从来形只影单的废柴少年,与没牙仔一起研究风,一起挑战高空。
如果你都没体验过翱翔蓝天、俯冲海面,可能你永远以为自己最爱的是大海;如果你没体验过摸摸头和被摸摸头,可能你永远不知道,温柔也是一种勇敢。
此时的小嗝嗝是谁?
是没牙仔信任的伙伴,是爱人心尖尖上的唯一,是朋友的偶像,是父亲的骄傲,是众人的「驯龙高手」。
他是自己的舒适区。
这是他的人格觉醒。
罗素《幸福之路》写过:“幸福的秘诀在于,让你的兴趣尽量广泛,对你关心的人与事保持友善的兴趣。
那些友善的兴趣,都是宇宙透过另外的东西让你看见自己。
爱只有一种,就是「看见」。
除此以外,都只能叫善意一个人看见你的程度,取决于他多大程度看见过自己;一个人爱你的深度,取决于他多大程度上爱过自己。
一个人连自己的脆弱、羞耻、恐惧都没看见过,他都不敢正视自己的阴暗面,他都没在自己的地狱挣扎过,他哪有能力看见你的情绪,他那脆弱、破小的灵魂又怎么可能有空间和能量来容纳你的复杂。
我们看不见我们看不见的东西。
我们更给不了我们没有的东西。
心理学「关系里的看见」,关于养育理念 当小嗝嗝通过没牙仔看见自己,照见自己拒绝承认的阴影,虽然那里可能还有伤和痛,但他已不再期待别人来疗伤,他深信自己能疗愈这一切,他不再执着别人的认可,放下所有的外在评价,不再索取别人的爱,这个时候爱却从他的心里流出来,流向没牙仔,这个时候,小嗝嗝成为了爱的本身,每个经过他的人,都能闻到慈悲的芬芳。
《驯龙高手》用高水准的试听,用充满诗意的故事,治愈的沉浸体验,告诉小朋友和大朋友们:健康的关系从来不是主从关系,从来没有强权控制,有的只是看见彼此,一步步建立信任,彼此成长,相互成就的灵魂共振。
爱不是自由意志的沉沦,而是我有意识地奔向你。
《驯龙高手》给了我们一份跨越物种的、平等的信任范本,一份成长模版。
人生海海,山山而川,别怕,去看见,去爱,你会赏自己一个艳阳天。
You Complete Me
冒险奇幻动画电影《驯龙高手》于2010年上映,时长九十八分钟,全球票房近五亿,并斩获了包括奥斯卡在内的多项大奖与提名。
时隔十五年,这部经典动画的真人版将于6月13日登上大银幕,北美和中国大陆同步上映,片长一百二十六分钟。
本片讲述了博克岛人世代屠龙,维京少年小嗝嗝(梅森·泰晤士饰)却意外和夜煞没牙仔成为朋友,并在维京人和龙共同斩杀龙王后,人类和龙这两大族群间的隔阂也被打破,最终人与龙和谐共处的故事。
N刷过动画电影,再看真人版预告片,就知道真人版有多还原,看过真人版电影,就知道《新·驯龙高手》的还原度有多绝:【主创】这个系列的三部动画电影都是由梦工厂出品,迪恩·德布洛斯执导,真人版同样由梦工厂出品,迪恩·德布洛斯同时担任导演、编剧和制片,这就使得动画电影原班人马拍摄制作的真人版电影在分镜、剧情、氛围和节奏基调上基本是一比一复刻。
而动画电影中小嗝嗝父亲斯图依克的配音演员杰拉德·巴特勒在真人版中出镜饰演小嗝嗝的父亲,连制作班底都还原的超绝还原度,谁能不爱?!
【角色】梅森·泰晤士饰演的小嗝嗝外形上和魁梧结实的维京人形成了反差,他单薄瘦弱的外在、聪慧坚强的内在,再加上优柔又颓废的气质,就像是从动画版里“走”出来的。
杰拉德·巴特勒一米八八的身高,穿上铠甲后宽阔厚实的背膀,给人的力量感和压迫感简直和动画版一模一样。
鼻涕粗、鱼脚司、龙凤双胞胎和高伯等角色的妆造、体态、气质搭配符合人物的台词,完美复刻动画版。
【剧情】真人版还重现了动画版经典有趣的桥段。
小嗝嗝和没牙仔的摸头杀、小嗝嗝父子跨频道尴尬无声“谈心”、小嗝嗝蒙太奇驯龙、大战时没牙仔和阿丝翠德的倒挂式对视、高伯对待小嗝嗝的态度转变及发自内心的关心、没牙仔的各种可爱萌态等等,虽是熟悉的二次元配方,却是三次元感官。
【视效特效】真人版在挪威和北爱尔兰实景拍摄,影片中海岛的美丽风光、辽阔海天间的畅快飞驰、龙穴奇观的壮丽,从IMAX大屏展现给观众的就是身临其境的视觉体验,美丽壮阔到有种不真实感,奇幻效果拉满。
夜煞、双头龙、致命纳德、葛伦科、烈焰狂魔、恐怖龙等各种龙也是从二次元来到了三次元,他们身上的鳞片质感、喷射的火焰、瞳孔和眼睑变化都非常逼真,仿佛把动画中的博克岛搬进了现实。
都说“真人毁动画”,《新·驯龙高手》却是例外,它不紧完美复制了动画版,在视效上更加突破。
动画版的三部上映时间间隔四、五年,希望真人版续作不会让观众等的太久,期待下一部的大BOSS早日上线。
文/梦里诗书 原班人马的重置,真人化的《 新·驯龙高手》将焦点放在了如何带来更为出色的视角体验上,相较于原版的动画,这次电影确将原本的动画成功嫁接进了真实的土壤,而在剧情上,电影了也只是增加了细节,并没有大的改动删减。
作为一部横跨十五年时光的动画经典,《驯龙高手》的魅力并未随岁月褪色。
原片导演迪恩・德布洛斯亲自操刀真人版重置,无疑让人吃下了一颗定心丸,他确保了电影剧情上的一致性,没有出现迪士尼真人版动画中那种惨不忍睹的魔改,而《 新·驯龙高手》中的小嗝嗝仍旧有着他的成长弧光,从羸弱少年到龙族挚友的蜕变,处处闪耀着打破偏见的寓教于乐,其构建的维京世界也同前作一样超越了物种羁绊,演绎着 “共生” 的动人注脚。
电影最大的看点在视觉,影片将博克岛的粗粝与奇幻完美融合。
悬崖边的维京村落保留了动画中的原始感,而电影片长的扩容,也使得其有更多的时间去注入真实的生活气息。
当小嗝嗝骑着没牙仔翱翔天际,电影带来的沉浸感身临其境,而没牙仔皮肤上每一道凹凸的纹理,抖动时牵动的肌肉线条,都使动画里的龙,仿若真的走进了现实。
从人物上来说,在我看来,新作真人版最难的一点,是找到一个有着动画中同样神韵的真人演员梅森·泰晤士。
这个外形同动画里一样单薄瘦弱的男主人公,可谓很好还原了动画里小嗝嗝,足智却又因自己身材,难免颓废的气质。
杰拉德・巴特勒饰演的父亲史图伊克,则用魁梧身躯与沙哑嗓音诠释了维京首领的威严与内心的挣扎,将父子间的隔阂与和解刻画得令人动容。
这种真人表演的细腻度,让动画中的角色拥有了更加立体的情感层次。
电影的情感内核也延续了动画版对和解的探讨。
当小嗝嗝机械天才的智慧与对生命的尊重交织成最动人的乐章。
人与龙最终并肩对抗龙王的高潮戏,和原作一样都是通过巧妙的战术设计与情感共鸣,展现了超越种族的信任与团结。
这种以智取胜的叙事逻辑,不仅呼应了动画版的核心精神,更在真人化的呈现中强化了故事的可信度与感染力。
当然,这种对原作核心的忠诚也成为一把双刃剑。
当剧情走向与前作如出一辙,技术的进步没能转化为叙事的突围。
那些在动画中令人屏息的瞬间,在真人版中变成了精准的场景复刻 —— 固然每一帧都打磨得熠熠生辉,却少了初次相遇时的惊喜震颤,让这场本应充满冒险精神的新章,最终停留在对经典的深情致敬,而非勇敢的自我超越。
总体而言,引领观众走进更真实驯龙世界的《 新·驯龙高手》,是原作的一次锦上添花,但它并没有多少新的东西,这难免让人在满足中又有着一丝的失望,毕竟,真正的高手,不会只是躺在昨日的成功里。
沒看過原版,感覺把女主刪了對劇情不會有任何影響,太生硬了。高伯這個英腔很對勁,佈景跟音樂還是有點凱爾特味,不過這服化道雖然刻板還是給我看爽了,百歐風光無限綺麗
看之前临时起意,看到前20分钟被媳妇儿猛批“小白都堵耳朵了你个坑娃货”,确实,前20分钟都是真人和猛龙混战有点大片感。但后面娃看的开心起来,不断在我耳边问“他们要做朋友了吗?”“骑龙好爽啊”。情节和1是一样的,但细节我都忘了,和新看一样,全场笑不停,结束亮灯,小孩子好多呀,且能感觉到小腿残缺的情节对小孩子是有震撼的。出来后才想起看一下从前的观影记录,3部我都看过。第1部是2010年6月看的,我还没上班,9月上班,那天我标记的就4个字“笑死我了”。但当时什么都不记得了,该是怎样的心态,能那么简单的开心呢。
经由Nico演绎,Astrid较动画更显领袖气质,身手矫健,勇敢无畏,自信且充满野心;Mason斯文的帅气也很贴合角色。
從2010年到2025年,從《馴龍高手》到《新·馴龍高手》,動畫版是毫無疑問的夢工場最佳動畫電影,沒有之一,而真人版也讓人想不吝讚美誇一句好萊塢最佳動畫改編真人電影。原動畫團隊親自操刀,從選角、分鏡、故事、場面等都無一不還原了經典,萌點、high點、淚點都依舊動人,並且將臨場的真實感放大再放大。時間並未讓故事蒙塵顯得過時,反而經受住了時間考驗更讓人細品出深意來,15年前,只是懵懵懂懂地被故事中的可愛、熱血、冒險所吸引,而15年後,再看真人版時才後知後覺,原來這是一個如此反父權的故事。你要我當一個標準的“好兒子”,而我只想成為“我自己”,成為溫柔、善良、不好戰、不殺戮的我自己,在屬於我的那一片天空盡情翱翔,除了我自己,再沒有人可以掌控我的人生。
滥造胡编,肥龙在天…
过了那么多年,我也是没想到梦工厂和环球真就是全靠动画版的底子硬拍了个一比一还原真人版,可是就这种吃老本的操作放在当今好莱坞已经是一流的选择,比隔壁瞎搞美人鱼和白雪公主高出好几个档次,尤其是杰拉德·巴特勒高强度还原了原作族长的观感,实在令人敬佩。无论如何,炒冷饭炒到像是把饭放进微波炉里加热一圈的操作还是不值得赞扬的,如果说对动画版可以给五颗星,那么对真人版只能给三星评价了。
无牙仔很还原 女主一看就是关系户 那么多打戏都不练一下 连走路都是软绵绵的 感情戏也是硬加 基本动画一比一翻拍 很稳但没有必要
终极驯服是放手——目送没牙仔飞向隐密之境的背影,是比征服更难的功课
早说了咱北欧人只是表面环保叭,征服征服征服!我们维京人就要扬帆征服!看看我们的战利品吧!
3.0。IMAX激光厅。1.根本没有解决动画转真人之后电影本身的真实感,疼痛、死亡都来得那么随意和无所谓,当然创作者本身也对此毫不在意。所以根本没解决掉动画感太足的问题。2.唯一的亮点与原动画保持一致,就是深情款款的自由飞翔。
太无聊了,全程玩手机,剧情很简单就是人吼吼吼龙吼吼吼人跑跑跑
整体及格了的毕竟有底子撑着,优点太多人夸这里只提减分项。原动画粉,看到没牙仔戏份缩减,从主角之一降为配角,性格缩水到更像个家庭宠物,并且不像黑猫更像只边牧,不太能接受-0.5。叙事重心从人与龙改为了人与人,所有龙不仅性格扁平化,外形设计的无效细节并没有增加吸引力反而显得更粗糙,真人演员呆滞模式化比动画演技还差-0.5。难免受到政治正确影响,仅有四五个角色选角比较满意,其他包括女主在内绝大部分重要和次要配角都有大幅改动,开会时为解释维京人多人种现象给演讲专门加了词,尴尬到实在没能忍住笑-0.5。最期待的两段飞行为了模拟实拍增加了镜头抖动,一刻不停地晃动缺乏疏密节奏,观感比动画版粗糙,最好的飞行视角反而是结尾-0.5。坡岛上映imax版本字体比脸大,中英三排字幕遮掉1/4画面-0.5。纯个人观点
仅仅是把15年前的动画近乎一个镜头一个镜头的复刻一下,就能爆杀如今院线里绝大部分电影,对于买票进影厅的观众来说也许不算坏事,但对“电影”这种东西而言,真的让人高兴不起来,这种做法实在令人感受不到一点电影应有的生命力,好像在告诉所有人其实它早就已经停止生长了。真人比动画叙事效率低太多,几乎1:1还原时长还是多出20分钟,同时真人搞笑的效果比起动画又有所减弱,这都是天然劣势,唯一优势就是更写实的特效让动作场面更具视觉冲击力了。
十五年前我看的时候只感受到了宠物和主人之间的心心相通。现在我看的时候想到的是印第安人和殖民者,带路党和暴政者。#美丽小鸟一去无踪影,我的青春小鸟一样不回来#
可以说是一比一复刻动画了,大场面特效看得非常爽!只是原作那种史诗感在动画里算是罕见的,拍成真人版后在这方面优势没那么突出。
原版动画幕后班底拍摄的真人版,看之前已对原版内容没啥印象了,网传基本上100%复刻了动画版(有待验证,不过既然是动画版幕后班底,因此也不惊讶),所以看起来还是蛮不错的,里面最精彩当属小嗝嗝与萌宠夜煞“无牙仔”之间的相处磨合过程(尤其是他们一次次的飞行模拟练习,各种高难度的御空飞行实在是太美太刺激了),以及片尾大战龙族“恶霸”巨无霸Boss 。发现一个疑问:里面各种龙的战力实在有点拉胯,居然能被人类轻松拿捏,它们可是远比人类庞大且会飞又会喷火破坏力极强的怪兽,居然把它们设计成了徒有其表的“萌宠”,实在是有些颠覆人的常识了,不过考虑到是合家欢的动画向,自然不可能设计成侏罗纪公园和哥斯拉那种惊悚恐怖向吧!所以也就勉强接受了。
龙很可爱,主人公和伙伴设置不错。嗲子文学和Pet让人恶心,人涉及到另外物种最自大的写法就是,明义上我们和谐共生到实际上你还是我的宠物和随从,阿凡达和猩球崛起也是如此。
漫改真人版TOP级别,没有什么拉胯的,也没有什么因为政治正确影响剧情内容的。原导演翻拍质量保证。
如果有些导演不知道优秀的爆米花要怎么拍,那么请看:
许多设计明显让我感觉还是这个表现更适合动画这种直接的想象力,更让人恍惚的是一些角色塑造让我以为身处2010年。所以我不认为这就是真人翻拍动画最好的版本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