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剧透!
有剧透!
有剧透!
首先,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这部微电影的立意,以下是我依据史料,对当年历史做出的简要阐述,加入了性价比极高的中二成分,希望大家能愉快不枯燥地接收到这段历史。
1945年8月,美帝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向霓虹国投下两枚蘑菇蛋,结果疗效显著,炸得霓虹国整个人都不好了,没过几天就在朝鲜半岛南北分别找上了美帝和大苏苏递上了投降书。
接着,在两大流氓国的威逼利诱下,朝鲜半岛划疆而治,在1948年8月和9月分别建立了北棒共和国和南棒民国。
1950年6月北棒小太阳从大苏苏家学成归来,他站在边界上看着对面的南棒草长莺飞,一片郁郁葱葱好气象,心里有些感触,平时一起插诨打科的好朋友,居然一不小心就变成了外国友人,何时高丽人民才能欢乐一家亲呢?
于是他双拳一捏,一边高唱着“啊亲爱的盆友们,美腻的半岛属于谁?
属于我,属于你,属于我们高丽人民的新一辈!
”一边操起板砖开始攻打南棒,刚开始那会儿,南棒轻易的就被推倒了,一片兵荒马乱。
由于事态紧急南棒不得已只能找美帝粑粑帮忙,美帝粑粑叹了一口气,找上大苏苏谈判,大苏苏抠着鼻清心寡欲地说,两孩子吵架,咱大人能别瞎掺和吗。
美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表示大苏苏你这样搞,我们没法愉快的做朋友了!
说时迟那时快,同年9月,便器宇轩昂地带着联合国小伙伴们开着大船哧吭哧吭地从海的那边儿赶过来了。
话说这时刚建国没多久天朝兔子也开始坐立难安,担心战火危及兔国东北边境,北边的大苏苏也没要管的样子,只好自己背上小米步枪北上抗美援朝。
兔子军队跟联合国军团在半岛上你来我往的板砖战持续了2年多,双方终于在1953年7月27日签署了《朝鲜停战协定》,这是美帝自建国来第一次没有取得胜利。
从此,南北棒以北纬38度为界,各自为政,互不干预。
————————容我凹个造型划条分割线进入正题———————纵观姜帝圭导演的作品,无论是改变韩影界的关键作品《生死谍变》,亦或是以巨额投资金震惊当年韩影界的《太极旗飘扬》,还是三年前刷新票房纪录以二战为背景的美韩合资片《登陆之日》,处处都体现着他强烈的民族情结,尤以朝鲜6.25战争背景为甚,将镜头集中在小人物身上,以平民的视角,体现惨烈的战争下令人绝望的悲戚。
在看《恋慕》之前,花了些时间看了同样以朝鲜战争为背景的影片《太极旗飘扬》,这是一部带给人视觉冲击,充满着血性的电影,以赤裸裸的血腥场面,勾勒出战争的残酷与罪恶,展现出男人在战争时期饱受的煎熬与痛苦。
而《恋慕》则是一部朝鲜战争下的女人小品,女主角莲熙对于战争的了解虽然局限于“南北关系很紧张”和丈夫珉宇的一句“我星期六就会回来”的承诺,但是看似离她很遥远的战争,却让她为此付出了一生的等待。
电影中女人六十年隐忍等待,告诉人们战争并不是无关痛痒的,和平来之不易。
本片有着韩籍导演一贯对于事物细节的刻画,看似在小事物上的不经意笔触,却能引发出人们由影片来带的对整个时代的深思。
故事以老年莲熙的视角展开,影片巧妙地利用对比蒙太奇手法、人物面部特写、慢镜头、镜头俯拍,小心翼翼地窥探着南韩小人物心底潜藏着的悲欢离合。
下面是影片中有几个我之前以为是bug,其实是运用对比蒙太奇手法的片段,炉火纯青恰到好处的展现出影片“你不回来,我不敢老”的主题立意。
(导演大大请收下我的膝盖)同时给不明白什么是对比蒙太奇的同学们科普一下:1.镜头在多次在莲熙家自下而上扫过,经过老年莲熙与第二任丈夫女儿的合照,但影片里出现的是年轻莲熙的脸。
2.年轻莲熙接电话时手里拿着的是智能手机。
(智能手机是2000年后出来的产物)3.老人与年轻莲熙打招呼,问她是不是某校出来的学生。
4.年轻莲熙与老人们一起在养老院(?
)跳舞,摆积木。
5.年轻莲熙照镜子涂口红时镜子里出现的老年莲熙的脸。
6.两次在莲熙家门口骑着摩托与年轻莲熙打招呼青年男女的打扮,第一次明显是90年代,第二次看上去像新世纪以后。
7.年轻莲熙多次产生的幻觉与幻听,记忆力减退,是老年痴呆的症状。
8.最明显的就是影片结尾,负责南北韩亲人见面会的南韩官员对年轻莲熙的称呼为“老太太”,还有多次的年轻莲熙和老年莲熙的面部切换。
看似充满着矛盾的细节,其实放置的相当用心,处理的很漂亮,没有一个多余与刻意的镜头,集中的所有冲突在最后的一刻得到解答,在南韩官员的一声“老太太”里点睛收笔,干净利落。
全片的唯一一组慢镜头也出现在此处,在大巴上得知见面无望的老年莲熙,激动愤恨的站起,不顾众人的劝阻,用力拍打车门,下车后三步作两步跑至边界的士兵处低声哀求,希望能与丈夫见面,在拉扯中手里的饭盒从手中脱落,绝望地散在地上,放大了莲熙内心世界的无望和悲痛,也顺势将影片推至全剧高潮。
高潮戛然而止,镜头回到莲熙刚送珉宇走的那个时节,青石板路变成了黄泥土路,高楼大厦变成了木制平房,周围的桃花枝桠上有蝴蝶在飞舞,莲熙的背影变得孤单又渺小。
对于莲熙来说,她一直活在他走的那个春天里,怀抱着期望,从未老去。
也许因为这是需要参加香港电影节的作品,相较《太极旗》不可避免的丑化北韩军队和刻画人民解放军侵略形象不同,本片摒弃了一贯韩片的小国心态,客观的展现了在朝鲜战争下等待征战丈夫归来的南韩女性缩影,从侧面展现出导演对于南北关系“相煎何太急”的无奈。
这些年,我坐在电视机前喝着热茶,看着南北亲人在短暂的相见后的离别场景,心就跟着沉静了下来,老人弯着脊梁与车内的亲人隔着车窗执手相看泪眼,随着车辆的移动步履蹒跚地小跑着,车辆慢慢加速,亲人们紧握着的手被迫分开,满面皱纹的老人眼含热泪的脸因为悲痛而变得有些扭曲,他们目送着车辆离去,默默的呼唤,直至车辆消失在视野。
在这么一个复杂的国际利益关系网下,小国步履维艰地夹缝中求生存,又以小国团抱大国为主,各个大国之间互相制衡互相牵绊,相对于中国的台湾问题,朝韩统一的问题涉及到三大流氓国的根本利益,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形势更为扑朔迷离。
60年的等待,不敢老去。
——《恋慕》影评分析 韩国著名导演姜帝圭执导,高洙、文彩元主演的电影。
该片主要讲述了莲熙和珉宇这对爱人,因为战争而被迫分离,六十年来莲熙漫长等待、痴盼爱人归来。
以时代伤痕为大背景,横跨半个多世纪的纯爱故事。
道出了南北分隔现状之残酷。
引发观众思考。
该影片声音,细节,镜头,色调,为本片增加了独道的色彩。
台词,声音表明情感 在影片的开头,一段女主的独白‘ 我依然没有看见你,听到你的声音,只能听见你从家门前过的脚步声’为观众制造了悬念,调动了观众的心理,同时也奠定了影片的基调。
文中多次呈现了莲熙给珉宇做饭的场景,做饭时用的小音乐,在莲熙与珉宇分别时间里,莲熙本是悲伤的氛围,增添了一丝丝温情。
刚结尾,得知见不到的时候,多位老人哭泣的镜头,导演采用了无声处理,此处无声胜有声,更加让观众切身感受到了莲熙60多年来,对爱情所经历的希望与痛苦,使观众产生了共鸣。
同时抨击了南北问题,政治的荒唐。
细节决定品质 精雕细琢,细节品质。
粗糙的作品,即使有好的灵魂,但可能没有品质的保证。
影片作品最重要的在于细节,本片导演对细节的把握让观众深刻。
在影片的开头和结尾都出现了眼睛的特写,分别是年轻,年老。
前后呼应,这个细节是导演精心安排,当观众懂得时间会老去,但是爱情不会。
在影片中女主有一段吃冷面的场景。
这里影片后面有解释,珉宇之前和莲熙约定好了,说等他回来就一起去吃米冷面。
而莲熙有健忘症,但她却没忘记这件事情。
这也是导演的一个特殊用意。
一部好的电影细节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镜头,色调丰富主旨 伦影片中镜子出现了两次,女主每次照镜子都会出现年老的样子,这里也运用了主客观镜头,这也是导演的一个重点用意。
主观镜头是女主的内心的视角来看待,而客观镜头则是影片的故事发展。
也就是影片的一个分割线。
除此之外,本片的色调导演也运用的极佳,影片莲熙奔赴平壤去见珉宇时用蓝灰色为主的冷色调,也表明最后结局的悲凉。
而在莲熙的日常生活中则用橙黄色为主的暖色调,这样色调的安排让观众明白现实的痛苦,回忆的美好。
冷暖色调的处理,都彰显出了莲熙对爱情的等待和忠贞不渝。
该影片导演姜帝圭表达出了内心深处最质朴的情感和敏锐深厚的关怀,女主人公莲熙六十年如一日地痴盼却因南北政治的问题分离,但无论是曾经还是现在,老去的将不会是爱情。
剧情人物的感情线也令人“恋慕”,‘恋慕’也深刻地体现了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导演从坎坷的角度为我们展现了一份真挚爱情,角度为何坎坷,因两个硬性的BUG阻碍着这份感情,同时也阻碍着我们每个人的视线。
a.无法逾越38线的伤痛b.一个活在过去并且伴有失忆的老太太短短的28分钟让很多人感动,甚至落泪,因为在爱情这条主线上,导演用完美无瑕的镜头,感人泪下的音乐,早已为每位观众铺垫好了情感,而女主人公莲熙正好把这一切的情感都用在了那份盒饭上,那份盒饭散发着长达60年爱情的喷香,在那一刻,盒饭打了,心就碎了,长达60年的等待,在最后一刻变成了车窗外那模糊的萧条的树枝,绝望的延伸。
直到这时,导演通过几句深刻的旁白,把这埋藏已久的暗线表露出来(之前在朝鲜冷面馆也略微的提到过暗线)“原计划于今日在平壤举行的第十八次离散家属团聚活动,由于南北代表团突发意见分歧而被迫无限期延期,长期以来,在无休止的政治纷争中饱受煎熬的离散亲属们的内心,再一次受到深深的伤害,六十多年前停战前曾经数以千万计的南北离散亲属,而今由于高龄大部分已离开人世,目前,只剩下七万多名健在,以这样的趋势发展,三年后将减少至三万名;五年后,健在者便屈指可数了”伴随这段旁白的则是最苍白无力的镜头,苍白的雪,苍白的头发,路边高高的铁栅栏,每次掠过仿佛在撕裂着莲熙的心,巡逻的军队,网状的铁墙,这些阻力远远超过了刚刚被冲破的那道车门的阻力,而莲熙伴着这刺骨的画面,随着伤感的音乐,还带着她那对珉宇忠贞不渝的爱,离开。
当我们欣赏着悲伤的爱情时,导演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南北微妙的关系进行了反思,从另外一种全新的群体来解读韩朝分裂的悲伤。
《实尾岛》反思了韩朝双方微妙的政治关系,却对一部分特殊群体造成的伤害。
《隐秘而伟大》一部秀贤欧巴主演的喜剧片,也不乏对于朝韩的反思。
可是无论从哪种角度来看待,最后受伤的永远都是两边无辜的百姓。
(大陆台湾亦是如此,我们也有同类型的爱情电影《云水谣》)————————关于空镜头与旁白————————影片开始,中间以及最后,分别通过空镜头与旁白的配合,交代了大量的信息,并且首中尾三者相呼应,完成了“亲情回归,爱情回归”以及“两顶帽子变成一顶帽子”的两个故事。
空镜头(情节及情感的进展)与女儿莎拉合影的镜头分别出现在影片的01:48(片头之前、03:1216:1522:52夫妻合影的镜头分别出现在影片的02:05(片头)03:1516:2022:56 衣服跟帽子的镜头分别出现在影片的03:0916:3623:20 重复镜头的使用是本片推动故事情节以及人物感情的重要标志之一,均匀的出现在前中后的位置,完成了莲熙从无尽的期盼到机会的出现再到最后的升华的全过程。
“亲情回归,爱情回归”这个故事分别是与女儿的合影,与丈夫的合影;在这三次的空镜头中,与女儿关系从冷漠到贴近理解,与丈夫之间的再次见面,也不断的充满希望。
“两顶帽子变成一顶帽子”这个故事,则是空镜头中直接明了交代的,也是最后拉动影片的一个重要的线索,前面两次的出现深刻的展现了对丈夫的思念,埋下伏笔,最后一次交代了丈夫戴着另外一顶帽子出去后,再也没有回来,让之前两次帽子的出现更引人伤感。
两个印象深刻的空镜头1.影片03:26的封闭式构图,想起了《大红灯笼高高挂》,不必多做评析2.影片22:42的“夕阳在落下在满满的铁栅栏下”,夕阳象征着年迈的莲熙,她的生命即将陨落;还象征着她的希望,也微弱不堪,消失殆尽。
而尖锐的铁栅栏如同死神一般,禁锢着莲熙的生命,禁锢着莲熙的希望,同样铁栅栏也是分割了朝韩领土的38线,分割了大陆与台湾的海峡,也是无情隔断了两岸亲人恋人友人的鸿沟。
旁白配合着三段空镜头的旁白,运用巧妙,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首先,首尾两段的旁白都是以铃声开始,有着非常好的代入感,而片尾的铃声则是切入了答录机状态,也是对于片头救护车的照应,交代了莲熙生命已经陨落。
旁白的内容配合着空镜头画面同样也是完成了对亲情,爱情的过度。
在三段内容中分别摘取了几段话:第一段旁白:“莎拉史独身主义者,她常说自己是彼此不想爱的父母所生的怪物”“爱情既悲伤又痛苦,极其自私,毫无责任感,而且是孤独的”“我不要像你那样过一辈子”第二段旁白:“一辈子只想着珉宇先生的妈妈的内心一定是洁白明亮的,而你却把丈夫和女儿的内心变得黯淡无光”“我真的怨恨过他,虽然如此,告诉他我也想见他”“妈妈,这好像是我懂事以来第一次这么叫你”(莲熙也是最后一次听到了)第三段旁白:“我希望他是珉宇先生那样的男人”“我不会无休止的等待,也不会伤心难过;我会幸福得让妈妈嫉妒我的,多多祝福我吧”三段旁白,女儿从记恨母亲到原谅母亲;女儿从不相信爱情变得相信爱情并且结婚。
由此可见,本片的旁白则是另外一个推动故事情节以及人物感情的重要标志。
————————关于盒饭————————关于盒饭,这必须得从《我的父亲母亲》开始聊起不得不说,本片中很多地方让我想起了影片《我的父亲母亲》因为两者讲的都是等待爱情的故事,有许多像“莲熙半夜梦到珉宇出现,招娣幻想着先生回来”这样的情节。
莲熙的盒饭,招娣的饺子。
莲熙的帽子,招娣的青碗。
正如《我的父亲母亲》所说“使碗的人走了,把闺女的心也带走了”帽子走了,莲熙的爱与心也随之去了平壤。
还记得影片开头的那句:“我仍然没能看到你的身影,听见你的声音。
只不过,我听到了你从我家门前走过时轻轻的脚步声。
”这“轻轻的脚步声”不正是《我的父亲母亲》中那朗朗的“识字歌”?
而本片的导演则是把这“识字歌”放在了影片的最开始,不禁让人要把进度条退回去细细的品位。
影片的结尾,无比美好,随着建筑的现代到古朴,把时间流转回莲熙与珉宇在一起的最后一天,给人留下了那如同《百花深处》般的美好,也把他们的爱情延绵到看不见道路尽头的地方。
而招娣同样也是随着那首“识字歌”从悲伤奔跑到了美好,奔跑在那条等待爱情的路上。
最后,感谢导演带来的美丽的画面,美丽的故事。
感谢曼妙的音乐,引领着心灵一次次的感动。
感谢文彩元的用心演出。
PS:下面的内容有请大神指教“我仍然没能看到你的身影,听见你的声音。
只不过,我听到了你从我家门前走过时轻轻的脚步声”这句话出自哪本书?
在影片的1:30左右会有书名,有没有懂韩语的。
在影片十分钟的时候,车上播放的歌曲的歌名是什么,有什么隐含的寓意没?
最后最后最后的最后,祝天下有情人都是失散多年的亲生兄妹!
欢迎关注weibo“电影就该电影”
如果导演想让你大吃一惊,他就不会让莲熙举手投足里透露这么多细节,他就不会在镜子里显现那张脸,也不会设置莎拉这个角色(因为她太露陷啦)。
所以,导演用这一种表现手法,不仅想让我们看出来,还希望我们猜它要表达什么。
因为每个人眼中的哈姆雷特都很相似,却又不一样。
我的理解是这样的:当人开始老糊涂时,一生中的细节和近处的记忆是最先消逝的。
我奶奶曾经给我讲过很多故事,但临走前那几年,翻来覆去的,却只是我父亲和叔叔小时候的几件寻常事。
而这恰恰饱含了她一生中最深刻的情感。
就像当潮水退去,剩下的礁石,往往不是什么大事件,而是日复一日积聚起来的心境。
对于莲熙,甜蜜的最初,离别的不安,撕心的想念,生活的艰辛,时代的变迁...这些本应该沉重的东西却如退去的潮水,剩下的唯有等待,awating,这才是这部作品真正的名字,等待占据了莲熙一生中最漫长的时间,和每天要回想起的那其余五件事一起,变成了礁石。
潮水磨去了悲喜,模糊了光阴。
在等待中,莲熙分不清今天和昨天(请注意,买鱼的镜头出现了两次),当得"生存情况调查"交到她手上的时候,莲熙对于"86岁"无感,对于旁人的兴奋莫名,因为她俨然忘却了自己等待了多久,她只是觉得"他应该回家了"。
如果人陷入那样纯心的境地,难免与世俗所脱离,难怪她女儿说"自我懂事起就不再叫你妈了",我想莲熙的年龄,就定格在了那里,等待嚷她不曾老去。
不去结束这份等待,她还会一直这样活下去。
但当她在朝韩边境,承受"听到他的脚步,却无法相见"的那一刻,她变成了一个老太太,她的等待,也终于到了尽头。
电影是在谴责政治,谴责历史么?
莲熙的女儿说,美国没有南北分裂的问题,我不会像您那样苦命了。
我不知是喜是悲,相信自己是"不相爱的父母生下来的怪物"的这样一个孩子,远赴重洋夹杂在不同文化中抱怨"为什么条件好的不来找我"的莎拉,留在你脑海中的礁石会是什么呢?
该系列微电影其实是受邀于优酷的一个命题:初心。
我觉得,这份答卷,太深沉了。
对你的恋慕可以跨越一切 --评韩国微电影《恋慕》 隔着严肃的铁栅栏,她似乎依稀地看到了你身处的北方。
她虽然在照片中看到了自己已然年老的模样,却依然为此梳了妆,带着像往常一样、你最爱吃的饭菜,用与你分别那时、尚不过20多岁的少女面容,迎接着你的归来。
唯独不忘的是你 姜帝圭导演的镜头下的莲熙的独白大多是在讲自己的日常生活,全篇也用大量篇幅来描绘莲熙的日常生活,在这样的表现形式下,一个平平凡凡的少妇形象就这样被表现出来,但同时,一个又一个的细节,却无声地诉说着她的不平凡—— 莲熙是一个患有阿尔兹海默病的八十六岁的老人,每天靠6片药来维持自己日常的记忆,但心中始终不忘的是自己数十年来一直坚持的无声的付出。
莲熙记得他爱吃鱼,每天不厌其烦地亲自去买,拒绝了路过的朋友帮买菜的请求,朋友的一句,“菜他都能背下了”,昭示了莲熙对这么一件平凡的小事的坚持。
不论是与女儿的对话,还是多处空镜头的表现,导演巧妙地用这么一处处细节,诉说了在这六十年来的故事——莲熙六十年来都没有搬家,并在家中整齐地挂着丈夫的衣服,认真擦着丈夫的皮鞋,平时经常去吃丈夫爱的冷面,做着丈夫最爱的饭菜,不忘记多准备一套碗筷。
日落,伴随的夕阳落下而睡却,连梦中都是关于你的故事;日出,跟从破晓的黎明打扫门前,等候你的到来。
导演从没有想让我们大吃一惊,他早在上面的有意安排的那一切之中,告诉我们,首任丈夫是莲熙心中最爱的人,是她忘却了一切也不会忘记的人,连薰衣草的花语也诉说着自己无休止的等待。
你不回来我不愿老 导演有意将她的容颜留在二十多岁的少女模样,仿佛是在用外表的年少,诉说她心中爱的不老。
本片使用大量的固定镜头和空镜头,还有画外音的配合,向我们讲述了莲熙这个饱经沧桑,却仍然纯洁如少女的内心。
空镜头不空——多次出现的丈夫的衣帽,诉说着莲熙数十年来对丈夫的坚守;片头片尾的隔离网,暗示着他们这两个被相隔的爱人;一盒包装精美的饭菜,容纳了莲熙六十年来对丈夫思念与等待。
几位西装革履的年轻人忽然到访,她得知自己即将见到丈夫,心思缜密的她知道一定是发生了什么意外事故,但她还是如往常一样准备了他爱吃的饭菜,装进充满爱之甜蜜的饭盒…… 可是,数十年的等待,却连给送饭这一件小小的心愿也无法被满足,饭盒被打碎的同时,她的心也碎了。
苍白的雪,苍白了她的头发;高高的铁栅栏,拦住了莲熙对丈夫的思念。
绝望的眼神下,莲熙再不复少女年华;希望的破碎后,最后的坚守也訇然寸断。
铁栅栏隔住的爱 片头片尾的火车呼啸而过,莲熙望向窗外,早已模糊的双眼依稀辨得那是一道很长很长的铁栅栏,她知道正是这条铁栅栏隔住了她与丈夫对彼此的爱,但她可能不知道的是,那条铁栅栏隔开的,是整整一个国家啊!
姜帝圭导演将自己内心最深的情结融入到了莲熙这么一个平平凡凡的小人物身上,他巧妙地用爱情这个永恒的哲学命题表达了自己真正想表达的自己的韩朝情结。
莲熙终究是一个平平凡凡的老太太,被政治风波直接或间接伤害的千千万万的家庭中的一个女人。
莲熙的等候,也代表了不知多少人对隔离网对面的家人的思念。
那一盒饭菜,倾注了莲熙六十年的等待与希望,更装载了莲熙无限的爱恋,可这一份饭菜,终究抵抗不了那道森严的铁栅栏。
巡逻的军队,紧密的岗楼,以及那一重重的铁栅栏所构成的“三八线”,撕裂的可不仅仅是莲熙一个人的心。
影片仿佛从一开始都暗示了这样的结局,但是在结尾的高潮部分,仍然如怒涛一般冲击着我们的内心,让我们不禁为这样的悲剧爱情留下眼泪,同时,更给韩朝两国政府一个深刻的警示!
深爱之人在心不在口。
不曾言说对你的爱,唯愿将六十多年来的思念与等候,化作我至死不渝的坚守。
恋慕 (2014)8.42014 / 中国香港 韩国 / 剧情 短片 / 姜帝圭 / 高洙 文彩元
记忆中可能会有很多东西,很多事情会在逝去的时光中淡去,但有的事情却会永远深深刻印在心里。
《恋慕》讲述的是莲熙女士苦苦等待自己心爱的人60年的感人故事。
影片以朝韩南北分治为背景讲述了一个故事,莲熙与珉宇先生这对爱人,因为战争而被迫分离六十年。
导演用平淡感人的情节、温暖的画面、细腻的感情描绘了这段感人至深的爱情。
有着韩国爱情电影特有的一种浪漫与感动。
影片用几个特写镜头开头,音乐也显得柔和平静,节奏缓缓的让人感到很舒服。
女主人公看着诗集,这一瞬间很平静。
(女主手中的书是印度作家泰戈尔的《吉檀迦利》,读的诗大意是:我仍然没能看到你的身影,听见你的声音。
只不过我听到了你从我家门前走过时轻轻的脚步声。
)直到大巴的后车灯闪烁,远远传来救护车的声音打破了这种平静。
电话铃声响起镜头转到莲熙女士的日常生活,仿佛平淡无奇的生活。
影片从这里开始出现了暗示。
我们开始察觉到故事并不是像前面感受到的那样波澜不惊。
她频繁的提到一个叫珉宇的人,但影片中一直没有出现,从头到尾一直都在提珉宇先生让人实在好奇这位珉宇先生到底是谁。
主人公的记忆力衰退,只好不断记录每件小事,但她最怕把珉宇先生忘了。
事实上,无论她忘了多少每天做的事情,也从未忘记过珉宇先生。
莲熙女士仿佛永远生活在若即若离的幸福和期待之中……影片中有一个片段是莲熙女士为了等珉宇先生回来精心准备着饭菜,她的眼睛里都是爱意,感觉每一帧画面里都充满了幸福,连餐具的摆放都小心翼翼。
认真准备饭菜
小心翼翼地摆放餐具影片中重复蒙太奇和心理蒙太奇的运用令人印象深刻。
影片中不断重复珉宇先生这个人不但让观众感到好奇,而且强调了他在影片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心理蒙太奇则运用在了主人公吃药后回忆每件事时,莲熙女士在回忆时并不能清楚回忆所有的事情,这时镜头晃动,画面模糊,将她的焦虑和不安展现了出来。
影片一直在设下各种疑问,主人公等待的珉宇先生到底是谁,为什么他们的合照是黑白的?手机上和房里摆放的老人和陌生女子的合照是怎么回事?
刷牙时镜子里一闪而过的老妇人是怎么回事?
莎拉每天打电话来陪着莲熙女士聊天,可为什么每当提到结婚的问题,就变得怒气冲冲,言语刻薄?
莲熙女士从面店出来的时候一位老太太为什么用敬语询问她是不是平壤女子高中毕业的?
她之前提到过的不能和莎拉一起生活的理由到底是什么?
所有的一切都直到影片的后面部分中两个访客说要带她去见珉宇先生和她变回头发花白的老太太在女儿的叮嘱声中慢慢揭晓。
直到这时我们才明白了这一切的意义和背后的关系。
她的记忆停留在了多年前他离开的那一刻。
影片也从很多细节表现了他对珉宇先生深深的爱。
家里一直挂着一套男装,最喜欢的地方和最喜欢的食物是珉宇先生说过回来后要和她一起去吃的,珉宇先生离开时的一句“我回来后咱们去吃冷面吧。
”和“我星期六应该就能回来。
”深深留在她的心中。
从细节表现出的爱,也更加感人。
当见面取消时悲伤的音乐响起,汽车上的老人泪流满面,把观众引入一种悲伤的情绪中。
最终女主人公还是没能见到他的心上人,那个从始至终贯穿全片,却从未出现的人。
故事结尾莲熙女士面部特写镜头令人很熟悉,在开头有相同的镜头。
可是,那平静的、带着些许期待的眼神变得浑浊又充满了绝望。
但故事并未结束,尽管渺茫,我们还是期许那样一丝希望……
大半夜的看恋慕纯粹是找虐,还是忍不住哽咽。
这样淡淡的温情的叙述方式让我想起了《遇蛇》,还记得当年看《遇蛇》的时候还有不到100天高考,但还是像今天这样忍不住。
那几日没日没夜的看,也没日没夜的哭,连理综卷子都顾不得,甚至在课堂上也是想尽办法极力忍住眼泪。
一部小说,一部电影。
小说没有四姑娘《幻城》的华丽辞藻,也没有古龙世界的风骨无边;电影既不似陆川《寻枪》的镜头光焰,离王家卫忧郁地不能再惆怅的光圈,更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但正是这样原原本本老老实实地把故事讲给你,才是真正的惊心动魄啊。
用一生等待一个人,在这里的故事里,顺理成章。
顺理成章到你几乎在质疑,这真的是童话吗,这真的不是现实吗。
你还未来,我怎敢老。
究竟是怎样的幸运,让珉宇得以和莲熙相知相爱。
纵不能相守,隔着几百公里却好似天堑的距离,莲熙用一生的时间、热情、耐心倾尽一切,守着这份几近无期的爱情,甚至不敢老去。
不是不肯啊,是不敢啊。
几十年如一日,期待着明日你的归来,期待着你吃上我亲手做的丰盛饭菜,期待着我们一起去吃冷面。
我只想知道你过得好不好,就算不能见到你,哪怕那些士兵把我手中的饭菜转交给你也好。
生命是那样的短暂,我知人力不可及天,可只要我活着一天,我就会等一天;我活着一年,我就会等你一年。
就算我忘记整个世界,我也不会忘记你。
你离去的那天,带走了我的灵魂和我的世界。
本来是想多写点,突然无言。
以上。
今天的第三篇影评,还真是意外。
这部微电影,是上课老师给我们放的,老师每次都让我们注重片子的剪辑,和各种蒙太奇的运用,他说一个好的编导生看电影的时候要脱离剧情,在看懂内容的基础上,以一个拍摄者和剪辑者的角度,才能更好的分析片子。
“跳脱于电影之外”,我本来以为,像我前天去看的《信条》,我硬着头皮把情节看懂就不错了,这种小小的微电影,我一定能“跳”出来,却没想到,情节不复杂的它,情感却久久在心,还是陷进去了。
这部电影时长只有快三十分钟,短短的三十分钟,导演做到了情节涉悬,情感递进,真的太厉害了。
反正看完之后我的眼泪是哗哗的往下掉,很多女生也和我一样,在悄悄地抹眼泪。
影片以女主莲熙为主视角,跟随着她,“日常擦鞋,买菜做饭,记忆衰退”。
还有记忆里那个叫珉宇的男人。
令我最动容的,在通知此次见面取消之后,老人不顾一切,冲下车去,一遍一遍的问“不可以吗?
真的不可以吗?
就连这盒饭都不可以带过去吗?
”老人痛苦的争喊,可是守在警戒上的士兵确是一动不动,算是一个情感迸发的高潮。
这里还有莲熙的容貌,一会儿是年轻,一会是年迈,是讽刺也是感人。
一个人爱一个人,日日相处磨合,尚且经不过时间的考验。
日日分离,心中想念,却坚持了60多年,这种爱情真的真的会存在吗?
或许生命中的确会出现那一个人,值得跨越时间的,让你无怨无悔。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看了这部28分钟的微电影,等待才是最长情的告白。
南北战争一条三八线不仅把一个国家分成了南韩和北韩,也把一对夫妻分隔两地,长达六十多年的等待,记忆慢慢衰退,能记起的事情越来越少,本子能记着六十几年来一直做的事情:丈夫喜欢吃的菜和丈夫的名字,日复一日做好丈夫喜欢吃的菜等待丈夫归来。
战争的残酷,从青丝到白发,中间不知经历了多少次离散家属团聚活动都要被迫延期,最后一次,仍然如此,随着老人饭盒掉地的那一刻,一切尘埃落定,他们在有生之年没能重聚。
《恋慕》是姜帝圭导演的2014年度优酷微电影,讲的是一对恋人韩国南北关系紧张时期,男人去前线后女人思念的故事,全剧贯穿女人的的思念与现实生活,将感动与爱情完美的融合到电影中,是微电影的一大佳作。
电影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开头的大巴与后续的大巴车相互照应,导演将大巴车放在开头,给观影者一种疑问,是一个悬念,同时又毫无痕迹的将故事陈述开来,女主角莲熙坐在探望丈夫的大巴上,脑中回忆起自己在没有丈夫的日子里如何生活。
这个开头是回忆类电影或者抒情类电影比较和谐的开头方式,值得我们借鉴。
全文将回忆与现实交替也是该电影的一大特色。
开头在大巴上,莲熙拿着自己与丈夫的一张黑白色照片;莲熙有一张时间表,用来提醒自己什么时间该做什么;莲熙脖子里挂着一个本子和一支笔,用来记录每天要做的事情以及做过的事情。
这些既是回忆,也是莲熙每天都在做的一件事。
这既是她的回忆,也是她的现实生活。
不知不觉她这么机械性的生活已经持续了60年。
直到有人通知她她的丈夫还活着,并且通知她去参加’第18次离散家属团聚活动‘时,她才“变”成了自己真实的样子:又一个花一样的少女变成了一个风烛残年的老妇人。
导演以这种方式记录她60多年的生活,不会给观影者拖沓、厌烦的感觉,反而让观影者真真切切的感受到莲熙这么多年来生活的艰苦与对丈夫的思念。
在全剧前半部分,莲熙每天都会接到来自萨拉的电话,莲熙说:每天接到萨拉的电话才不会感觉到一天日子的空虚;至于萨拉为什么不能和我生活在一起,只有她最清楚。
最开始的时候我们会以为萨拉是莲熙的好朋友,或者是她的姐妹。
但看到后半部分我们才知道萨拉是莲熙的亲生女儿。
为什么亲生女儿不和自己的母亲住在一起呢?
导演已经在影片中给出了我们答案。
因为莲熙年龄大了会有健忘症,而且莲熙每天都像机器一样的生活,这对于一个年龄还小的人来说,是非常不能接受的。
但这只是一方面,萨拉最后一次给莲熙打电话的时候说道:我曾经恨过他(莲熙的丈夫,萨拉的父亲。
)因为他把他全部的爱都给了你,你霸占了他的爱。
这也是因为萨拉为什么要离开家的原因了,因为在家中萨拉感受不到父亲母亲的爱,他们的眼中只有彼此,这也在侧面的说明了莲熙与丈夫的感情深厚。
即使过了60多年没有任何联系,他们的心中也只有彼此。
任时光荏苒你我不变。
全剧的音乐也非常具有烘托气氛的作用。
全剧基本都以悲伤的音乐贯穿,以此来烘托莲熙寂寞伤心的心情。
可在最后,当莲熙回忆起他与他丈夫最后一次分别时候的场景,温柔的钢琴曲响起。
给观影者们幸福美满的感觉。
尤其是她丈夫说:这次会很快回来,这周六就回来了。
“时,莲熙充满温柔的眼神和幸福感,与背景音乐完美结合。
将莲熙内心的美好表现得淋漓尽致。
虽然这一走时间就过了60年,但莲熙对她丈夫的爱一直没有变。
每天望着她丈夫离开的方向,就像他刚刚才走一样。
任时光荏苒你我不变。
《恋慕》用电影的形式像我们展现了一场跨越时代的爱情。
爱恋与爱慕为恋慕。
不管从体裁还是表现方式,这都是一部非常值得体味的微电影
高修老掉了…
做作就做作呗.反正我喜欢,这女我看这顺眼儿...南北韩的事情冤的就是人民,或许明宇在那也有个家庭的了
片尾有点儿小泪点,但感觉演技和剧情也就那么回事儿
姜帝圭就是女主,那份刻骨铭心的朝韩情结就是男主:在他心里它永远如初恋一样。
差评
南北分裂带来的痛苦在单个家庭里显得太巨大。导演并没有带来这个题材以外的感动。
迷你韩剧。
老套的故事。喂!从位子上站起来要下车的时候,眼泪哗就流下来了,怎么回事啊!那么长久的等待,阿兹海默症啊,记忆永远停留在那个离别的巷子口了,也太难过了吧。
见了面别发呆,把你想说的,想问的问题记到一个本子上,一个也别落下。
原来易小星在《开拍吧!》里面的短片《无时无刻》借鉴的是这部啊~(严格来算不算抄袭 毕竟讲的核心主题不一样~)
亲情分离 被迫嫁第二任丈夫 一生在苦等最爱的人回来 实在悲剧“你不回来 我怎敢变老”
还可以有很多改进的地方。另外,我曾经在东北吃过一次冷面,刚吃两口就实在吃不下去了!
韩剧如果节奏快点还是不错的。
类似于《归来》的故事,看的我想哭~
一段南北朝鲜战争时期的爱情故事,失忆女主等候参军的丈夫长达60年之久,结局的回忆杀凄美而动人。
歲月遲暮 但記憶永遠停在最愛你的那時 吾愛如初
一个微电影都能看出BUG来。。。就不能犯贱信大V的推荐
阿茨海默症的老人怀着颗少女心等待前任丈夫的归来。虽然记忆不断退化,却始终记得关于他的一切。南北韩政治纷争造就悲剧的缩影,被迫分离的亲人恋人,一辈子的等待却不知能否在将死之时再见上一面。你不回来我不敢老。棒子的催泪弹又让我哭成傻逼。(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kzNjIwNjk2.html)
你不回来,我不敢老!俗套的爱情故事,却依然打动了我这颗俗世的心。
哭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