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这部动画片还是比较低水准的,不一定指的是制作,而是在立意上,自我标榜跟得上潮流,90后、甚至00后的世界。
但在我看来,其实无所谓xx后,儿童就是儿童,为恶搞而恶搞,打乱童话,制造混乱,剧情营造得特别勉强,既没有日本动画的温情动人,也没有迪斯尼动画的健全世界观,感觉就是特别low,拍几个网络短片就好了,何必搞部电影出来呢。
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看的这部电影。
1、不是所有的鸡都叫时光鸡。
2、恩公放心,李某练剑多年从未砍到过任何人。
3、人家只是个小职员啦,工作多,没提成。
别人休假我加班。
房贷没还清,保险自己缴,不过好在我不用交停车费,因为我根本买不起车。
4、鳖孙,又忘了关机。
5、我刚才好担心好害怕好恐惧,我以为再也见不到你了。
我才担心我才害怕我才恐惧,我也以为再也见不到你了。
6、sao年郎,我咖喱港,你阿爸我从小在草原长大,渴了喝露水,饿了吃蚂蚱。
7、凡人,不要乱来 要乱来 乱来 来。
8、原来NEW BLASH翻译过来就是鸟不拉屎啊,这名字也太奇葩了9、我海贼王还没看完呢,这个就算是地球没毁灭你也看不完吧10、为什么全宇宙都在说中国话啊?
心情不好,吐槽能量开启,放松心情挺好的,电影形式很多种,只要用心编剧和拍摄的,给人们带来了欢笑的,就能称之为好电影。
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笑,而是缺少去搞它的人。
”“搞笑”一词,如达尔文进化论中的三叶虫,在中国绵延千年博大精深的语言系统中慢慢演化,于诙谐中发迹,再到化身为文字舶来品的“幽默”,随着无厘头在周星驰老去后的不显,吐槽文化在网络弹幕的助攻中,占领了这座“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新阵地。
当年的人民群众质朴,小品里赵本山对穿着马甲的宋丹丹说,“这辈子就指着这个笑话活着呢!
”,靠一个梗,全国观众愣是笑了一年。
现在不同了,笑话再冷,也有保鲜期。
网络文化光速般更迭的步伐,把老赵这批传统艺术家给忽悠瘸了。
没人看春晚,手机党和电脑宅怒吼着“一个怎么够,我要一万个!
”于是,《十万个冷笑话》和哪吒他娘的那个蛋,一起诞生了。
这部很多人都还不知道以至于总是错念成《十万个为什么》的动画电影,其实在民间还是拥有不少粉丝,譬如我。
没有粉丝的支持,《十万个冷笑话》要想制作成为电影只能是个笑话。
从黑白漫画开始追随的冷笑话拥趸们,他们脸上挂着一付老爷爷看着葫芦娃成长的父爱,大娃扑街直到蛇精过上幸福生活的感动,以及陈塘关总兵李靖百分百被空手接白刃的执着,让他们面对大电影启动发出众筹召集令的那一刻,就决定任性一回。
所以有人说,《十万个冷笑话》只要能上映,就是中国原创的胜利。
很多人赶在电影还未上映,就给予这部青年向动漫作品以五星满分的评价。
“愿望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这句马云炮制的心灵鸡汤,让真的实现愿望的《十万个冷笑话》超越鸡汤的营养,升级成为一管高纯度鸡血打在了万千少年的屁股上。
但在屁股和电影院座椅亲密接触了整整一百分钟后,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在热泪之外浇上一盆冷水。
用创作者热血以及粉丝热泪,换回资本输血,本是无可厚非的市场行为。
但本以为延续着草根民众审美情趣的血液,却在“有奶就是娘有钱就是爹”的模式中变成了简单粗暴的换血行为,大量小米、苏宁的植入,让站着挣钱成为笑话和奢望。
我可以欣赏雷军们把握利用草根文化的商业敏锐度,却无法欣赏这种不动脑式的广告媾和。
不加前戏就强行插入的广告,在《变形金刚4》里,在《智取威虎山》中,在《十万个冷笑话》间总是猝不及防戳痛观众身心,让人好想高唱——没有一点点防备,也没有一丝顾虑,你就这样出现。
本着理解万岁,鼓励和期待总是可以原谅创作者这种违背本意的体位。
但和反反复复被特写的广告元素相比,冷笑话的短斤少两成为电影最大硬伤。
反反复复用到烂的“百分百被空手接白刃”是怎么回事,说好的十万个冷笑话,从头到尾恐怕只有十个冷笑话而已。
仅凭脱胎于荤段子的匹诺曹和白雪公主以及童颜巨乳哪吒和他爹,这点料放在几分钟的短片中,叫做恰到好处;而硬要撑满一百分钟的电影,注水之后果然有种康师傅卖红绕牛肉面的味道。
影院里间或传出的笑声,夹带着部分不明真相观众的尴尬。
抱着中国当自强的加油心态去强颜欢笑,用时光鸡的话说——真的很累。
的很累。
很累。
累。。
幽默,搞笑,轻松,观影效果远远超出我的预期。
年底跟老姐和她小孩去电影院看了这场电影,不来十万个不愿意,心里只想着看徐克的威虎山。
结果欣赏了一部优秀的喜剧动画片,各种喜剧元素发挥的淋漓尽致。
配乐是亮点,悬念玩的也极其出色。
背景,视角,影视调色都不能和海外的动画团队比肩。
个人认为调色方面在以后的后续作品里要提高重视,这部作品里的色彩距离优秀还有不小的差距,比较遗憾。
电影海报是零分,差。
没有激发观众的购票欲。
色彩配搭,色彩的饱和度,鲜艳度,各方面都是败笔,完全的败笔。
如果多设计出几款海报,学学海外电影海报的成功经验,只要是及格都好,电影的票房能够多几倍。
无论着么说,这一炮是打响了,期待下一步的作品。
千万要慢工出细活,不要贪图名利,毁了自己的招牌。
剧情中当然有些地方会显得比较薄弱,感觉情节跳跃,很多地方都是靠一句句吐槽来堆积的但是真的很能让人开心啊!!!!!
我是12.31号晚上看的,在每个卫视都被exo霸占的夜晚,能去电影院看一场让人快乐的电影是多么难得。
平常看电影,如果旁边观众一直在讨论剧情是很让人烦躁的吧,但是看《十万个冷笑话》就不会,恨不得大家的讨论再热闹一点,大家再笑得厉害一点。
片头赞助商出来的时候,大家都在说“居然没有bilibili,这不科学。
”瞬间觉得观众都是自己的同类,特别愿意和别人交流。
如果中国的电影院以后也可以像B站一样,给每个进去的观众一个互动吐槽机器(比如可以适时添加弹幕到屏幕上之类的),这个电影绝对适合。
说到可能没有看过前面两季无法看懂电影,我是这么想的,其实这片子也没什么剧情,没看过前两季可能少了一点笑点,但是还是很好笑的。
把2看完了之后就去复习了下前几季剧集,前几天又复习完了1。
看完之后满脑子都是时光鸡的这句话。
第一次看的时候蛮搞笑,很多地方没绷住,但看完之后又觉得这个故事似乎差了点什么,太平淡的样子。
但是再看之后还算是能接受,三星半。
亲情友情爱情都在里面,嗯,就像预告片里说的一样高大上。
回顾了哪吒之死之后果然这对父子之间的一点小感情都很动人。
最激动的是吐槽能量爆发那一刻,不管看几遍都要盯着弹幕仔细认,哈哈。
时光鸡真的是又贱又蠢又萌,整个脑子里都是它的声音,不行不行再说下去要爱上它了。
少年郎,去拯救世界吧~去弥补过错吧~要做一个出色的英雄哦~
《十万个冷笑话》起初是动画剧集,能脱颖而出,最主要在于它是吐槽向动画,迎合了一代人的趣味。
这代人,看《搞笑漫画日和》长大,看A站B站过活,来自不吐槽会死星。
国产动画步步艰辛,难得一部踩准时代G点的《十万个冷笑话》,很难不火。
说起来,《十万个冷笑话》做的无非是恶搞和颠覆,和《巨蟒与圣杯》,和周星驰的无厘头喜剧,是一个路子。
一个哪吒,被安上了史泰龙一样的体格;一个匹诺曹,可伸缩的鼻子成了杀人利器;黄飞鸿和霍元甲,不比功夫,比代数;蛇妖和金刚葫芦娃,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所谓“一切固定的都消散了”,《十万个冷笑话》玩的就是,解构。
只是,《十万个冷笑话》还停留在耍小聪明的层面,评价最好的当然是第一季,每集也就五分多钟,回过头看,这是编导的极限。
到了第二季,每集被抻长了一倍多,变得冗长。
而这回电影版,又放大了剧版的毛病。
对《十万个冷笑话》来说,“说什么”无所谓,“怎么说”才重要,事关成败,一看人设有无惊喜,二看吐槽是否给力。
电影版的故事其实用了个老梗,让剧版里的无名男又玩了一把拯救地球的通关游戏,这样的重复倒也无所谓。
但在吐槽上再玩老梗,这对《十万个冷笑话》来说,就是致命问题。
本来,电视版里就有吃老本之嫌,用哪吒力大无穷这点来搞笑,不知重复过多少回,到了电影版,百分百被空手接白刃这招,岂止是被玩坏了,简直就是被玩坏了,领教过这招的,有哪吒,有匹诺曹,有恶皇后,还有巨齿龙兽,几乎囊括了大部分重要角色。
但显然,百分白被空手接白刃在电影中的层次变化,完全应付不了如此频繁的出场,所以能想到的解释,就是编导想不出更好的梗,或者说这样更省事——起码,电视版拥趸看着亲切。
类似的,无名男无名无姓这个梗,剧版里有,电影版又来。
难道,电影版的意思,就是剧版剪辑篇?
还真是,《十万个冷笑话》电影版的最大问题,说白了,就是过度消费剧版。
也许让大多数人眼前一亮的,就是那只新开发的时光鸡,但当他那段标志性的牢骚第三次响起时,我们对他的全部热情也就彻底耗干了,这不,问题还是——过度重复。
看过剧版的人知道,无名男的结局很悲剧,他死于自己的一句吐槽,看过电影版的人又发现,无名男用实际行动证明,弹幕真的拥有子弹般的穿透力,可以用来维护世界和平。
两个例子,指向的都是《十万个冷笑话》的一个基本点,那就是吐槽有力量,而这,当然也是这部戏的生存之道。
但如今,相信不少观众,已经对这部电影版吐槽无力了。
(by 淹然)原载《贵阳晚报》
我就夸一回国产动画怎么了?
看过十万个冷笑话以后我就是觉得挺不错的,就说广告植入都如此创新大胆,男主角说“机关就只是两千块不到的手机!!??
”反映出了吐槽,又能让广告主轻松买单。
时光鸡反复强调自己是散养鸡,可爱至极。
故事情节中设计时间的扭曲,其中一幅画面像极了萨尔瓦多·达利的记忆的永恒那幅画,正是一种象征。
从题材上讲,是类似美国个人英雄主义的拯救世界类型片,主人公设定是一个普通的人,情节上延续动画版短片的故事,每个出现的角色有完整的性格。
男主角始终没有名字,完成一个巨大的铺垫,在最后呼应了他只是大魔头但是名字却被抹去的典故。
影片配音与嘴型虽不是完全吻合,但也还算自然。
配乐也还算与交响乐接轨。
哪吒和白雪公主在乐园里玩耍时与匹诺曹和李靖在迷宫里躲避攻击时两条线索交叉剪辑那段我最喜欢了,还有那段交叉蒙太奇时的配乐也很到位。
总结起来,就是题材明确,角色特点清晰,广告植入自然清新,台词幽默,有突转,有悬念,有讽刺,符合后现代主义语义的消解,时光ji就是一只鸡,时空之门就是一扇门上面贴了张纸写着时空之门,明明打一个电话就能解决的事却被反复强调成麻烦的事。
所以我觉得电影很不错,以我觉得电影很不错,我觉得电影很不错,觉得电影很不错,得电影很不错,电影很不错,影很不错,很不错,不错,错。
先谈一点观影感受。
这是我第一次在放映国产动画的影院中看到上座率超过90%的情况,这是我第一次看到那么多平时所谓不会看国产动画的青年男女饶有兴致地看一部国产动画电影,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所有观众都等着片尾曲结束后才离场,总之这是我第一次清楚地见识到粉丝电影的样子与效力。
以后别再说年轻人不看国产动画了。
《十万个冷笑话》的制作成本相比如今国产动画市场上各种三维CG大片,可谓相当低了,但是它的内容却有远超其他动画之处。
首先是节奏。
这部影片的节奏相当快,决不会婆婆妈妈在一个场景,能在2秒钟说清楚的事情决不会用5秒钟。
语速也比较快,符合年轻人口味。
高速推进的剧情意味着极大的信息量,也意味着观众自然而然会很高的集中度。
有些低幼动画虽然语速上为了适合小朋友的观看需求不能过快,但在节奏上推进太慢,情节信息量显得非常匮乏,难免让人发困。
其次是智商。
影片在情节设计上有超出观众预期的创意,即所谓的“真没想到”,通过一个个的“真没想到”让观众对影片感到解渴、融入、喜爱甚至钦佩。
美国大片在剧情模式相对固定的情况下多是通过“真没想到”的场景、造型来实现的;日本动画在形象大抵类似的情况下多是通过“真没想到”的世界观来实现的;十冷则是通过“真没想到”的嘈点来实现的。
且不说皮诺曹和白雪公主的结合,就说小金刚的家庭、男主角从黑洞中被救出来的方式,都让人感到意外。
影片智商这个东西真的很重要,导演如果还没有观众的智商高,那还拍什么片子。
说到十冷,很难不提到二次元群体所热衷的吐嘈文化。
其实什么是吐嘈呢?
一是言论自由。
吐嘈无论从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的状态,还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的内容,最终反映的是言论自由这一宗旨。
这点和二次元中另一种文化“恶搞”很像。
只不过在中国,这个吐嘈还有禁区。
西方国家有些动画片吐嘈的是政治,是政治家、各种社会名流和话语权的掌握者,而我们好像还不能这么做。
太乙真人被戏谑成太2真人,充其量也就是拿古人发挥一下。
二是带引号的“牵强附会”。
吐嘈往往把不相干的两个事物硬说到一起,还能迸发出逻辑,它能从一个现象生发出一系列让人意想不到的解释和点评。
《十万个冷笑话》的“冷”其实就体现在这种随意性逻辑的迸发状态上,否则你就没法理解白雪公主和皮诺曹相爱的合理性、没办法解释哪吒的身形。
有时候,这种“牵强附会”是二次元人群对世界的一种理解方式,吐嘈不过是把这种思维逻辑“口吐莲花”出来而已。
所以看十冷,必须要透过二次元人的视角,看到二次元新人类对世界的解构与重建的方式。
为别人打工、加班不加薪、掌管能随意改写历史的时光机器的时光鸡、和那个无名的却能炸掉整个世界的“吐嘈英雄”其实就是这个群体本身。
只有这样,你才明白影片中的“冷笑话”其实不是瞎胡闹,影片中的各种吐嘈其实不是无意义的。
最后提一点建议,就是在解构世界的时候也要注意版权问题。
在看十冷系列片的时候我就提出过质疑,为什么它可以堂而皇之地用葫芦娃的素材,还进行了革命性改编,难道不构成对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这部经典作品的侵权吗?
一方面说,它是经典动画在二次元的解读,另一方面也可以说,它颠覆了传统形象,对美影厂的动画品牌价值形成了冲击。
我们在十冷中也看到了列车上转瞬即逝的“千与千寻”。
千寻和无脸人,这两个形象的版权应该在日本吉卜力工作室吧,它允许你在动画电影里放了吗?
抑或是说,中国的版权法案有明确声明,这种借用不算侵权呢?
我个人觉得,《十万个冷笑话》作为二次元人对世界的一种解构与重建,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当你要用经典的时候,如果它是像白雪公主、哪吒故事那样无版权的内容,你可以随意用,一旦涉及如葫芦娃、千与千寻这样的版权作品,还是要小心谨慎。
毕竟,上面所说的“牵强附会”不是肆意妄为。
看《十万个冷笑话》能让忧郁症患者的脸上也绽放出笑容,只要你不是极端悲观主义,就不可能避开无厘头精神四溢的情节侵入你的笑神经。
不过脱胎自热门网剧的《十冷》大电影,并不止寻常喜剧片那样,让观众咧嘴捧腹一番就完成任务了。
“冷笑话”一词,顾名思义,不是让听者四仰八叉捧腹大笑,而是一种表面引发冷场、其实却隐含了“高级幽默”的草根艺术,需要听者心意相通,才能get到笑点,并作出类似“好冷啊”之类的会心反应。
与之相同,《十冷》中最精华的笑料,乃是恶搞、戏仿、开涮、揶揄、致敬、乱入了无数亚领域的文化,制造出无数虽不会引发爆笑、内里却憋着无数明暗喜恶趣味的情节设置;这一切,需要对流行的二次元作品和网络文化有一定熟悉,才能心领神会,与主创打通灵犀。
凭个人记忆和网络资料总结,难免挂一漏万,希望资深粉查漏补缺。
第一部分:美国漫画身兼编导的卢恒宇和李姝洁在采访中透露,他俩都有超级英雄情结,最初构思《十冷》大电影时,不约而同想到用《复仇者联盟》的结构把诸多角色整合到一起。
因此《十冷》跟《复联》等美国漫画有着割舍不断的渊源。
无名男主,时光鸡,李靖,哪吒和白雪公主的组合,堪称一支高冷版的复仇者联盟,常常外挂大开又最爱吐槽的男主,毫无疑问对应着钢铁侠;身大力不亏、一力降十会的肌肉萌正太哪吒,跟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绿巨人,鼻子伸缩远程攻击的匹诺曹,与射得一手好箭的鹰眼,各自的属性均相当匹配。
反派鸟不拉屎大王藐视众生的态度,夸张到可笑的自恋,甚至喜欢穿戴得金光闪烁,头上顶一对牛角的癖好,哪样不与洛基如出一辙呢。
五名英雄环立在旷野中,头顶是密密麻麻飞临的女巫军团,那情境,那气氛,那构图,跟《复联》决战来临前一模一样。
卢恒宇是这样评价《复联》电影的:“他们几个站在一块儿,镜头围着他们转一圈,绿巨人再吼一声,这就值70块票钱了!
”遗落的神器之一被包裹在魔方漂浮空中,那画面与《雷神2》中洛基释放出宇宙魔方颇为相似。
魔王的飞船由名为“鸟维斯”的人工智能控制,众所周知,钢铁侠的电脑管家名叫“贾维斯”,还跟王学圻通过电话呢。
从组队到升级打怪,整部大电影就像是不正经版的《复联》。
对此卢恒宇和李姝洁说“我们做的是动画版的《复联》……结果冲出来一群逗逼,给整成《银河护卫队》了。
”漫威大法固然好,也不能忘了DC系。
毕竟导演李姝洁说过“超人和蝙蝠侠,(是)我们最爱的两个男人。
在这方面我们确实有点儿脑残粉。
”男主进入暴走状态后换了一身装束,斗篷飞扬飘于空中,那姿态copy的是《钢铁之躯》中超人对敌的pose。
男主除了爆发吐槽能量波,还拥有一种凭空具象化出实物的超能力,这一手跟《绿灯侠》一模一样,不过具象往往不够人性化,比如逃跑时变出一艘烟花火箭,反把自己崩上了天;具象出一个能量罩抵挡攻击,也是绿灯侠的招牌绝技。
第二部分:日本动漫魔王俨然《新世纪福音战士》中EVA操作者,外表高大魁梧,机甲闪亮,真身却只有苍蝇大小,区区一只放养鸡就能把他追得落荒而逃。
男主被逼至绝境后,吐槽能量破表,战斗力倍增,同时失去意识,凭本能作战,这一幕令人想起《福音战士》中初号机的暴走,此时的音乐也恶搞了EVA配曲《来吧,甜蜜的死亡》。
卢恒宇说过:“我特别喜欢《海贼王》,把它当成人生信条一样在看待。
虽然人家说很二,但我要当海贼王,我死了都能行。
”因此男主在冥界报到的时候,有一个路人就以《海贼王》的形象出现,并高呼“我还没看完《海贼王》呢。
”男主在外太空偶遇《千与千寻》的火车,车厢中可以见到千寻和无脸男,太乙金仙的名片印刷不精,被吐槽为太2金仙。
时光鸡脸上的刀疤和《火影忍者》中卡卡西的刀疤位置一致,他变身后的造型也是向卡卡西致敬。
第三部分:集体回忆哪吒、李靖、匹诺曹、白雪公主、毒皇后的颠覆形象都来自网剧,时空大混乱中,在房顶愉快玩耍的黄师傅和霍师傅一现踪影,是原网剧中说两个人是在“搞好武学基础”,简称搞基。
男主、大魔王和哪吒等远程能量波对抗,颇有《七龙珠》中龟派气功等绝学出招和接招的风范。
魔王一度换上动画版《变形金刚》中擎天柱的机甲,无奈柔韧性不佳无法变形,只能放弃。
魔王在合体时高呼“……我来组成扁桃体!
”把80后的童年经典动画《战神金刚》狠狠恶搞了一番。
灾难过后,匹诺曹和白雪公主那一段绕口令似的恋人表白,致敬的是琼瑶阿姨的经典台词模式。
白雪公主重回森林后,西游记的唐僧师徒四人出来打了个酱油。
第四部分:经典电影整部大电影的情节基于网剧第二季第6集,事关世界毁灭和时间拯救,与经典科幻片《回到未来》多有相仿,同时,时光鸡多次提到“蝴蝶效应”以及它的基本原理:一点点小小的改动,都会引发难以预料的后果,男主起初的遭遇就像电影《蝴蝶效应》所描述的一样,想往积极处改变,却不断犯错,引发滚雪球一样的滔天灾难。
大魔王一时失口,好不容易笼络的军心又涣散了,怎么办,只需拿出记忆消除棒轻轻一扫,就把大家洗脑了,这宝物简直从《黑衣人》那儿借来的。
魔王跟机甲同步的那一系列流程,十足仿制自《环太平洋》的人机结合,咔咔哒哒一番组装完毕,连音乐也借用了过来。
多次出现的步行于街头、孤单无助的小女孩,大致是《环太平洋》中年幼麻子的化身。
时光鸡四处追打“苍蝇”的桥段高仿了美剧《绝命毒师》某一集。
时空大混乱时,有一个镜头出现半截埋在地下的自由女神像,这个镜头是老版《人猿星球》经典尾声的复现。
李靖和匹诺曹探险的迷宫,在外观上有《移动迷宫》的影子,两人骑着扫帚冲出迷宫时,一个高喊“过得去”,一个连呼“过不去”,最后在迅速夹拢的壁垒间堪堪窜出,致敬了科幻片《独立日》中逃离飞船母舰的惊险一刻。
魔王那身纯色中亮起几道光纹的紧身制服,与《创:战纪》中电子世界的一模一样。
男主把飞船推入黑洞,利用玉石俱焚的原理拯救了宇宙,从战术到场面都近似于《星际迷航11》,他一心同归于尽,最后死而复生,与《复联》结尾钢铁侠的遭遇不无相似。
(文/方聿南)
1.11 @ 深圳华影信和影院
最强大技能不是百分百空手接白刃吗
几个人一起吐槽着看还有点意思,自己一个人看就会觉得无聊,完全是漫才大集锦,但只有几个梗能响。
真的蛮无聊的
这是一部适合带闺蜜、基友、死党看,不需要任何Q就能顺畅理解,只要简单愉快的笑甚至骂就好了的动画。
百分百空手接白刃升级了哈哈哈~
虽然比市场上大部分国产动画要好很多。。但是。
太勉强了,浪费时间。只适合在电脑上看看那几分钟视频而已。做成内容太空洞了!没有那个金刚钻,就不要榄这个瓷器活啊!负分送上…
笑点不怎么多了 不过最后突然意识到不晓得男主角的名字 瞬间觉得这个伏笔时最好了哈哈哈
总体来说没有失望,笑点相当密集,不过没怎么追过番的人有很多笑点都不会get到,另外有些经典的梗被阉割倒是有些可惜,匹诺曹和白雪公主之间怎么可能会有这么狗血的感情关系呢!!!
还算有点诚意
从台湾腔的时光鸡,想到致敬最多的是《大儒侠史艳文》,而且里面还有同名的小金刚。还有几个主角混搭在一起,真是欢乐多,比网剧好看多了,看来搞笑之余,要注重剧情。总之,不用想太多,开怀笑出声就好。
已经呵呵了!(少年郎笑脸男是故意的吧……低俗段子都变纯爱了)
三星半,不错的动画。只是觉得可以更好的。
互联网的电影作品,后半段节奏有点跳脱
很多时候短片扩展到长片,梗就会硬,创意也匮乏。总体是节奏没有把握好
国产无厘头动画,脑洞大开,还是蛮搞笑的。哪吒的造型老早看过,现在终于知道出处了。
梗密度还是略大的,最大的无名梗很像某本看的国产轻小说。虽然很多画面其实很崩,但不影响气氛。最有趣的是空手接白刃和鼻子的设定,能用到这么淋漓尽致,很拼!另一个比较好的地方是反煽情,在必须煽情的时候插入一些夸张的插科打诨,让人不觉得肉麻,反而变得自然。不过下次作画和投资都再进一步吧!
创造力想象力皆有,视听层面也可看到国产动漫电影工业的进步,笑料虽然没有十万个但也不会冷场,一些带有自嘲性质的幽默也加分不少。问题是作为一部长片,网络形态和屌丝心态太过明显,日和式风格适合短片,长了让人生理不适,广告植入明目张胆,结尾喊话又臭又长,这等弹幕神剧和传统电影存在天然违和
其实跟国产动漫比起来还行,虽然有点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