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警示】各位家长,真的真的不推荐带小朋友看,哪怕再便宜。
片头的污,片中的灰暗血腥,片尾的沉重暴力。
和我同厅居然有家长带三个小孩子来看!!!
520瞅着便宜来看了这部片子。
不得不说有些惊喜。
前半剧坐不住的朋友们,一定要坚持坐稳了,看到后面你会懂我的!!
首先步惊云和果郡王突破,走出了我心中那个固定形象。
片中的形象不得不说塑造的很成功,果郡王好几个眼神都看得我心发颤😂步惊云演的匪气也是找不到一点不满意。
其次影片的手法,据说是仿别的片子《罪恶之城》,原谅我没看过。
但是不得不说,唯有这种灰黑背景,半舞台剧的表现模式才能给我这种震撼。
影片一开始看得我莫名其妙,这到底是要讲哪个朝代的故事?
可后来连长陈骑在哥哥身上,那狠狠挥下的一拳又一拳,却震撼到整个影厅鸦雀无声。
片中哥哥一共劝了弟弟三次,三次的倒数,却换来弟弟捅在哥哥身上的三刀,一刀比一刀狠,一刀比一刀要命。
哥哥在狱中呆了十年,在左肩一笔笔刻下无数个凌乱的正字,说自己变成了疯狗。
弟弟说一个都不能少。
战场上无兄弟,只有战士。
哥哥说一个都没有了,跟哥走吧。
弟弟说,你杀了我的兄弟,你是我的敌人片尾两人不死不休的战斗,真的令人震撼,让我整个人都绷直了僵坐着,一口气堵在胸口,吐也不是不吐也不是。
看过各种战争题材剧,但没有一部令人反思,当我们拿起大刀端起长枪冲向同胞,狠命的砍、杀,这到底是为什么?
你一刀刀砍下去的所谓敌人也许就是昨日蹲在村口弹弹珠的二狗子。
战争,改变的不仅仅是兄弟情义。
兄弟,也不仅仅是相爱相守。
世界本来不公平,而人们却在追寻公平。
每个人预设了立场,在这个立场下是否做什么都是对的? 战争充满荒谬和残酷,扭曲人性,兄弟父子也要被迫反目,对战争的反思,直面战争的残酷是为了更长久的和平。
镜头快慢节奏的变换,忽而雄壮有力,炮火横飞,忽而舒缓悲情,火光中玫瑰色的血漫延,好像一部恢宏华丽史诗的局部特写,伴着优美纯净旋律的血色浪漫,奏响一曲悲歌,也许是整部剧唯一一抹柔性的色彩。
陈铁金他为了很多个兄弟,为了信仰,不能认这一个兄弟,而哥哥对弟弟是真心的好,他可以宁可我负天下人,却绝对对得起这个弟弟,好揪心,看得我一直很纠结。
我喜欢钢刀,因为它能让我思考,这部电影的深度在于对人性的探讨,买了票打算再带父母去看。
亲情亦或信仰,很多问题都没有答案,不身在其中,不到最后一刻也许并不知道心底的答案。
陈铁金是真正的硬汉,李东学演技爆发,雄性荷尔蒙爆棚,肌肉圆寸硬汉一身正气彻底颠覆以往温文尔雅的形象。
何润东也演技精彩,一身的匪气演绎得入木三分,混合着深情,两种特质奇怪地混合在一起,表现了这个人物的复杂性。
整部片子对战争的残酷性表现得很彻底,一点点希望都被粉碎了,伴随着人性的纠葛。
染血的菩萨,滚落一地的胶卷,冲出来救主被杀死的狗。
滚落战场的锅,被毁的彻彻底底……影片风格很独特,视听效果非常震撼。
3D电影特殊的风格,影院里才能感受到这种效果。
要说遗憾,有一点我觉得是整个大的历史背景交待得比较模糊,可能因为被剪了不少。
那段西路军真实的历史,一些战役因指挥失误全军覆没,那些战士牺牲的悲壮,历史上的真实战役不能被清楚地表现。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最揪心的仍然是这兄弟情。
情到深处,只能刀刃相见,刀刀见血。
第一个戳中我的泪点的是,哥哥走出牢房后与弟弟在饭店吃饭,喝别人的酒,说给哥弹个曲子,弟弟在弹着钢琴,哥哥回忆起当初怎么代替弟弟去坐牢,十年怎样度过的?眼眶湿润了,我眼眶也湿润了。
因为一顿饭就被抓去做壮丁,那是个怎样的世界。
哥哥做了再多的坏事,对这个弟弟是真心好的,几次救他,不惜杀了自己的兵,可他只是对这一个人好。
那一句,弟弟,数到三,跟哥回家,真是让我泪奔。
如果不是对这个弟弟有感情……坏人还不如坏得彻底点,这么让人揪心恨不起来。
可是抛开信仰不谈,对一个人好,难道就可以惘顾所有他在意的人的性命吗。
毁掉所有他想保护的人,把他变成一个孤魂野鬼是真的对他好吗。
不知道那五年发生了什么,把一个小萌哥变成了硬汉。
相比之下弟弟对哥哥就显得冷酷得多,可是如果想到十六,鲁班,炊事员,还有那些女人,女钢琴家,一个个消逝的生命,就会难以原谅哥哥。
哥哥只有这一个兄弟想要保护,可弟弟却有那么多个兄弟,生死之交,还有他要保护的女人。
结束一条生命仅需一颗子弹,那个鲜活的有共同信仰有欢笑泪水的生命就戛然而止了。
她们为什么一定要去高城送死?谁是指挥员,出来谈谈。
战火中的女艺术家,炮声中的音乐是这个残酷世界里最美丽的风景,打仗就是摧残美的。
李东学的硬汉眼神冷咧如冰,凌厉如刀,坚硬如钢。
好演员才能塑造得这么彻底,完全不记得他以前演过的角色。
兄弟对决那场,像何润东所说,我也是真的觉得他要杀了哥哥。
最后那场戏也是最精彩的,红的血,黑的尘烟,白刃相见,刀光,肌肉,意志,冷笑,炮灰,死亡,渗透着爱如泪水,生命的对决。
弟弟的每一拳都是一个消逝的生命,打在哥哥身上,偿还着他的痛与恨,那些人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与他同甘共苦过,为他两肋插刀过,还有让他心存憧憬情窦初开的女钢琴家。
哥哥就把他们像草芥一样无情剥夺了,也许他有他的立场,就是为了要赢,何必管那么多,但这个弟弟仍是他不肯牺牲的,听哥的话,别去高城,心酸。
可是生死对决,想起哥哥为他坐牢,不惜变疯狗,为了他落下满身伤疤,他带着他吃饱饭,让他弹琴,让他拥有他不曾拥有过的音乐拥有过的美好,是什么样的世道要让兄弟反目,他为了他活,把他踢下车,让他逃跑,他说跟着哥回家,最后铁金的那一声哥真是叫的撕心裂肺,眼泪止不住地流下。
不停的自问,如果是我,该怎样抉择?后记:为了做个对比,特地又去看了罪恶之城,个人的观点,形似而神不似。
罪恶之城的主题英雄救美,个人英雄主义,反抗权威,男人的情结,性与暴力。
与钢刀在内容,题材,情感的类型上很不同,没有钢刀那种虽悲情但理想主义的诗意浪漫。
也许这个时代相信理想信仰的人很少了,看似很可笑,但在那个国仇家恨,山河破碎的年代,有些人性是闪烁着理想的光芒的,虽然那一支红军与军阀战役最终牺牲的惨烈,真实的历史而不是故事被淹没在时间里无人记得无人提起,不过理想是内心的东西,也许本就不需要被人认同。
而那些悲壮凄美仍是感人至深的……
罪恶之城、炮火连天、自毁形象、手足相残……面对这些词你肯定一头雾水?
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其实,这是笔者对一部影片最直观的感受,观影后笔者默默打开《新华字典》脑补起来,现有的词汇形容这片有些牵强附会,它就是《钢刀》。
《钢刀》的故事简单明了,兄弟俩相依为命,无奈造化弄人,两人天各一方,弟弟加入红军,哥哥投身国民党,多年后兄弟俩在战场上重逢,亲情烟消云散,你死我亡的搏杀就此展开……
全片都是黑、白、红三种对比强烈的色彩,《罪恶之城》!
没错!
明显是《罪恶之城》。
说时迟那时快,开战了,成千上万名战士在月色和迷雾的掩护下,乘小舟驶向江对岸,随着信号弹升空,江面亮如白昼,枪炮声此起彼伏,颇有游戏抢滩登陆的味道。
登陆后真正的战争才刚开始,“炮弹事件”、“子弹时间”轮番上演,处处血流成河、尸横遍野、仿佛人间炼狱一般,如同将《拯救大兵瑞恩》和《最长的一日》中的“诺曼底登陆”再重现。
其实,《钢刀》的制作周期长达5年,光特效镜头就超过1800个,全片都在影棚内拍摄,就连千军万马的画面也是在绿幕前完成。
这种全绿幕的表演,对演员的演技是最大的考验。
由于工作原因,笔者在观影后和阿甘导演见了一面,本想促膝长谈无奈时间不作美,聊了个把钟头。
阿甘导演给人的感觉是和蔼、温文尔雅、有见地,很难想像这部荷尔蒙爆棚的《钢刀》,出自他这样一个弱不禁风的人。
翻开他的履历,毕业于无线电专业的他算得上是半路出家,95年进军影视业,编剧、导演、监制都干过。
就导演来说,最早是以惊悚片起家,近年来转行喜剧,《钢刀》是首次涉足战争题材,利用五年的时间,打造出国产战争版“罪恶之城”加“杀死比尔”,和寺山修司的实验作品集有一拼。
本片的主演是何润东、李东学。
本是两位标准的暖男,被阿甘导演改造为形象全毁的“二次元禁欲系直男”。
何润东光头造型出场,嘴里粗口不断、脸上刀疤横行、纹身布满脖子肩膀;而李东学也没能幸免,变身为“神州第一刀+肌肉男附体”。
本是同属于雅典娜阵容的一辉和瞬的兄弟俩,不得不在战场上兵戎相见。
兄弟俩从武器到冷兵器,从冷兵器到肉搏,就连木板和板砖都时不时出来抢镜,不经意间成为制胜法宝,颇有种《蝙蝠侠大战超人》续集提前上映的感觉。
抛开风格、色彩和实验风格等因素,影片揭示的是一段鲜为人知的“西路军”历史。
“西路军”曾是党史和军史研究的“禁区”,此次阿甘导演深度挖掘“西路军”这一冷门题材,将镜头对准这段尘封多年的历史,通过兄弟情的内核、强烈的CULT片风格,带领观众重温那段被遗忘的时光。
说起来,阿甘导演早已靠《大闹天宫》和《三打白骨精》两部贺岁大片证明了自己的硬实力,却偏向虎山行剑指“西路军”,还身兼导演、编剧和美术指导多个职务,不得不承认“阿甘”这个导演真任性!
是这样的,我今天看了一部个人认为此生最烂的电影。
要不是我想搞清楚前面的情侣到底在电影院干什么,我绝对不会把这个电影熬 完的。
一句话,我今天是尼玛吃了狗粮也吃了狗屎。
单身狗们,拜托对自己好一点。
不要像我一样因为票价便宜而委屈自己。
答应我,能走多远走多远好吗?
如果真的想看,可以等网络上有了再看好吗?
我发誓,我真的不知道这tm是部抗战片,我完全就是冲着便宜去的。
话说回来,个人感觉是以抗战为背景,但是打来打去不知道打了个啥。
背景太抽象了。
另外,导演啊,1800个特效镜头报假了吧。
完全就是加了后期的舞台剧啊!!!
就像是没做好的动画啊!!!
走点心好不好啊!!!
强行煽情的音乐是个什么鬼啊!!!
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一种演戏叫演戏啊!!!
在看到最后的时候,如我短评所言。
这要是部GV评价绝对比现在好啊!!!
打不死是个什么鬼啊抽插完了还能玩弄坚硬的砖头是个什么鬼啊!!!
最后那小鬼开枪我还以为是那群女的又复活了啊!!!
最后,吓到我了。
赔钱好吗。
文/陈令孤战火硝烟的散去只意味着一段时光的消逝,而不代表人们就此可以忘记。
很长一段时间来,军事题材影片一直是国产电影的主流类型,但是在如今大众娱乐占据一号高地的文化氛围中,它却日益失去了曾经的辉煌风采。
人们对这类作品的印象也往往停留在高大全的英雄和直白的说教层面。
这时候,如果有一部影片能够在经典题材上打造出新的风格,无疑就显得脱俗,而《钢刀》便勇敢地做了尝试。
影片的导演阿甘本身就喜欢追求多变风格,在他的创作履历表上,既有恐怖片《天黑请闭眼》,也有爱情片《非常浪漫》,还有改编自贾平凹小说的喜剧片《高兴》。
这一次,他又瞄上了战争故事,拍摄了既虐身又虐心的《钢刀》。
影片以兄弟两人的较量来折射两支队伍的对抗,以写实的动作戏来替代写意的硝烟战场,以凝重的版画风格来彰显人物内心的厚谊,可谓完全突破此类影片的惯式。
刚看这钢刀在电影院给我气的,肩膀头子刺挠的,这讲的都是丫的什么鬼,这你丫是正常人的三观,要不怎么说这社会越来越没人情味了呢,天天都是这种电影,这种新闻给你洗脑,让你六亲不认的,六神无主,六六大顺的。
我先给你们讲下电影情节啊,故事就是讲一个白眼狼怎么从一个小白眼狼一步步成为一个白眼狼团长的,他哥小时候为他坐牢,长大了被抓去当兵的。
还救他无数次,放过他呗无数次。
结果这白眼狼一次一次的要把他哥整死,最后终于成功的故事,导演翻拍的农夫与蛇?
你丫的都是什么三观啊,随便来一个正常人,告诉我,大声告诉我你觉得这正常吗!
你哥对你这么好,你丫还真能下去手啊,你是不是脑袋叫傻啦梆子踹了,虎啊。
shit!
连最基本的人性都没有了,还讲什么玩意呢。
你这是还想表达什么玩意啊,是革命理想还是兄弟情啊。
拍摄技巧啥的我也不懂,剧情我也不懂,我也不瞎说,但这种扭曲的变态电影都能上映我也不知道啊评审都是干啥吃的。
广电不是说不许成精,不许小三,不许坏人赢么!
还记得有一部叫做《天黑请闭眼》的电影吗?
没错,奠定了中国惊悚片类型化的行业标准,在获得成功之后,导演阿甘却没有沿着自己开创的路子走下去,等我再次听到消息的时候就是这部风格化鲜明,具备多元化尝试和表达的《钢刀》,电影讲述的是上世纪战火纷飞时代里,一对相依为命的的兄弟因为兵荒马乱的残酷现实分隔多年,再见重逢时已是身不由己被卷入那段隐秘敏感的河西走廊战争漩涡,十年,让亲密无间的亲情和手足,被撕裂、对立、相爱想杀的故事。
导演阿甘的耐心打磨,让整部电影凌厉的视觉和独特的黑白主色调,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燃点。
很多人一定会看到这部电影里洋溢着诸多的元素,全3D制作、美式漫画风格、解构主义、暴力美学等等,对于历时五年拍摄完成的这部动作电影,阿甘自己说:拍电影就像是用针缝水,是件不可能的事情,但很多电影人都在为此作战,电影是有魔法和造梦功能的,大家都爱说梦,有时说不出口自己喜欢电影,因为这是我的职业本来就该喜欢,但我用特殊的方法完成了梦想,告诉观众和平多么重要”。
《钢刀》经历了五年的雕琢磨砺,1800多个特效镜头,500 多名数字艺术家的拟景创作让《钢刀》经过层层淬炼,在高对比的色彩渲染和实验性极强的3D制作中,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仿佛置身于名符其实的西北战场中,再加上配乐和表演,你甚至能闻到这些画面色彩的味道,它能够持续吸引住观众的注意力,代入感很强烈,给观众制造了一场非常独特的视觉体验,女观众可能会被本片“暴力过度”这点吓得不敢看,其实大可不必,因为暴力的包装纸之下,仍然是颗糖果,虽然花了大力气去表达暴力和战争,但暴力和战争也同样是作者谴责的对象。
“刀是兵器中的狂客,粗犷、暴力、直接”,而战士的同义词是坚决直接勇敢毫无感情,这样的显著特征让《钢刀》成为国内近年来非常少见独特存在,这样一部充斥着兄弟反目互相诉诸暴力手段,满眼是硬朗直接的战争动作场面的电影里,阿甘用遍了能够动用的所有技术手段实验性的视觉呈现,却在其中包裹着反暴力的诉求以及厌倦战争渴望和平的内核,黑白色调的凌冽背景下,青春美丽的艺术团在漫天黄沙风声鹤唳的西北荒漠中,鲜艳的让人心碎,在越来越紧张和激烈的战争中,代表着美好希望的音乐和青春娇艳的女性符号不断的面临被摧毁的危机,而这场危机的荒谬在于势不两立冰火不容的交战双方其实和片中主角一样,是一奶同生,同一方水土养育的华夏儿女同胞,导演阿甘借用一段真实的历史基调,用充满张力的暴力美学语言讲述着战争的荒谬和对人性及美好生活的摧毁,在硝烟早已散去的和平年代下,用新概念的3D动作片以及年轻人热衷的语境来表达自己对于战争与和平的态度,毫不避讳的说:钢刀带来的故事充满着极致的暴力,但暴力的背后是极致的温暖。
在国内电影市场的追风同化趋势严重的情况下,以暴力美学来反暴力的《钢刀》理应位列年度必看影片之一。
由阿甘导演五年磨一剑的心血之作《钢刀》,即将于5月20日登录全国院线,对于这部电影而言,至少在两个方面,将成为中国影史的永恒记忆,其一是技术层面,除演员的表演之外,完全的棚拍和电脑制作,显示了内地电影科技化的国际水准,其二是在影像层面,每一帧都如艺术画风格的黑白图,以及为烘托剧情而个别出现的红色渲染,将成为近年中国电影界最绚烂的一抹亮色。
《钢刀》的故事,毋庸置疑闪烁着迷人的金属光芒,不仅仅是由于影片的黑白红三色当道,犹如出鞘之后的鲜血四溅,更是因为影片的故事,也是讲述了一个散发着金属光芒的两兄弟的生死交战,何润东饰演的王炳生,李东学饰演的陈铁金,从童年的伙伴,到成年的难友,再到战场的仇敌,已经分属于交战双方的一对豪杰,上演了你死我活的浴血厮杀,每个人都对自己宣誓的部队恪尽职守,谁都没有错 ,只是这冷若钢刀的战争太残酷太冰硬,逐渐吞噬着人性,就如那句台词所说:战场上没有兄弟,只有战士!。
没错,生而为战士,必定为组织出生入死,但在这个有关战斗的故事之上,是一对备受人性煎熬的兄弟——何润东、李东学这对“双东”组合这一次虐心到极致,何润东的孔武有力,李东学的意志坚强,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演员棱角分明的五官轮廓,肌肉强健的身体线条,无不勃发着沸腾的荷尔蒙,给这个小鲜肉和傲娇受当道的柔弱影视圈,带来了最血性的男人风采。
很难说《钢刀》中的这对兄弟情在影射什么,毕竟有关兄弟“反目成仇”的故事,自古以来并不在少数,而影视剧中也是常见,但这一次的对决,却格外惨烈,因为除了两人的肉搏火拼,还有一队文工团女演员,成为了兄弟间的导火索和缠斗砝码,战地的一簇簇鲜花,更是见证和参与了这场生死之战。
正如常说:“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来自于不同阵营的两兄弟完全不同的战斗理念,也让彼此上演了红与黑般背道而驰的戏份,在茫茫的戈壁滩,失去了往日的情谊,所催生的内心的荒芜,更是孤独的可怕。
在黑白影像中加入色彩,特别是加入红色元素,更好的为剧情服务,并非《钢刀》的首创,九十年前拍摄的影史经典《战舰波将金号》,就早于彩色电影出现的十年之前,便让观众领略了那面犹如号角般飘扬的红旗,用逐格涂色的方式,呈现了这一伟大而令人激动的奇观。
而在二十多年前的《辛德勒的名单》中,完全黑白的影像里,一个红衣小女孩的身影,又一次牵动了亿万观众的心。
当然,不能不提的还有近年的《斯巴达300勇士》和《罪恶之城》,两部影片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类似影像的风格化进程。
而在《钢刀》中,有着一脉相承的匠心,黑白影像中,被红色渲染的鲜血四溅,钢刀上飘扬的红绸布,文工团女演员身上的红旗袍,还有战场上熊熊的烈火,都给人以灵魂的震撼,那里有求生,也有赴死,生死之间,唯有一抹绯红,四溅着,流淌着,消逝着……伴随着影像中两兄弟经历了太多的生离死别后,战台烽也渐渐爱上了这诱人的红色之魅,因为那是血淬钢刀的激情与力量。
看到豆瓣影评很差,但冲着何润东看的,场景有点假,但可能我是大姐,我感受到大哥对小弟那种爱与牺牲,很感动啊。
还有何润东在我心中一直是王子,现在扮演这种枭雄也很到位啊。
他的眼神声线邪笑等等都很好。
还有这部戏让我最感悟的是音乐,你会觉得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好人还是坏人,有钱人还是穷人,都需要音乐,音乐可以带给人力量带给人净化,这部片有点了这个点,但渲染得太弱,音乐会场面太短,没有感化人的详写。
但战地记者那段我还是挺感动的,一个用生命报道的记者,最后拿起枪支战斗,最后胶卷洒落一地的镜头让我很感动。
继续提就是场景太假了,这个真心不喜欢。
(文/陶老师) 好来坞的大片绝大多数,内含平平却梃卖座,期中原因之一就是技术确实超前,让人觉得花钱花得值。
然由阿甘导演的影片:《钢刀》,不但有故事,有内容,有场面,有思想,还有高超的技术,跟美国片绝对有一拼,好看。
影片用的是3D拍摄,看似黑白,又略加几抹红,构成全片一种极度风格化的高反差,同时又有着非常酷的影调。
所以当一开场,片头上出现既有丰富层次,又完完全全是立体的,剪影式的战争场面,立刻让所有的观众深感震惊。
片中另有一段战马厮杀的桥段,由于充分发挥了影像高强度的酷感,将战争中的将士们奋勇杀敌那股狠劲儿,渲染到了可以说叹为观止的地步。
何润东塑造的王炳生,脸上一条明显的刀疤,,造型极其鲜明,。
这个人物亦痞,亦匪,亦义。
李东学扮演的陈铁金一脸的正气,他忠于信仰,遵守承诺,还极其珍惜自己的兄弟情。
这二人,炳生年长为哥,为铁金顶过罪,过过命乃生死之交。
现如今成了敌我双方,当中还夹着,一个学音乐,弹钢琴的美女(由夏梓桐饰葛兰),你能不能一刀毙我的命,我能不能一枪崩了你的头?
生死,命运,兄弟,仗义,男人与女人全都糾结到了一起。
有戏,有戏,太有戏了过去凡是讲述战争的影片,小说,以及各种文艺作品几乎都是二元的,即非黑即白,非好人就是坏人。
胜利的一定是英雄。
而《钢刀》一片却另辟蹊径,从完全是以往没有过的新视角,对战争究竟应该怎样评述进行了反思。
最后炳生和铁金都死了。
他们谁也不是英雄,他们俩只能是一条敢作敢为,敢仗义的汉子,他们都只能是一块黑,或者是一块白。
而那个在战争中死得极为无辜的学音乐能弹钢琴的美女又该是一块什么样的颜色呢?
她应当正是那一抹红,一抹非常刺眼,非常血腥的红。
笔者以为《钢刀》是一部用大写意手法表述的艺术片,它讲述了一场多少有些模糊的时代,谁跟谁打又不怎么明白的战争。
其编剧,导演,表演,技术,美工……红花配绿叶,还是绿叶衬红花都做得极为上乘,绝对不次于好莱坞。
本片无论是影像的酷逼,打斗的凶狠,故事的跌宕都能始终使观众一边欣赏着故事情节发展的暴力美的同时,又一直在捉摸着,享受着一种更高境界的美——思索美。
思索着何谓战争?
战争究竟为了什么?
值吗?当然值。
莫名其妙的电影
黑与白的背景,也许在那个年代,那所谓的信仰,压抑着人们本该拥有的美好感情。。。ps:为什么评分那么低
有点差啊,也就4分这样。不过很奇怪,和罪恶之城2一样的差,为什么罪恶之城2的分还不错?
导演你的思想很危险啊,温馨提示:小心送快递,收水电费,社区送温暖的。
模仿罪恶之城,架空历史,情节有硬伤,后半剧情太拖沓。本来可以更好,两星电影,但是也算开先河,多送一星
经典系列就应该这样,让人神往
嗯。个人不是太喜欢
其实本是奔着宣传片中何润东的造型和主题曲来的,没想到都演得这么棒。
这是……什么鬼?影片借鉴了《罪恶之城》的漫画风格,有着一种暗黑风,但这种风格与整部电影的剧情完全无关,就是一个噱头,最多只用有色和黑白代表有情和无情。故事也让人莫名其妙,原本是在讲兄弟羁绊,什么感情都没铺垫出来,下一秒就因为战乱让二人强制分离,两个人再次相遇完全没有多年未见的喜悦,而是直接反目成仇,完全不能理解,这种缺乏过程和铺垫的剧情,要如何让观众带入其中呢?弟弟护送一帮女艺人的剧情,真的不是在搞笑吗?那个时期真的会有这么尴尬的事吗?而且一直强调钢琴,是因为黑白键和影片风格很搭吗?导演完全没能拍出有关是非黑白的剧情,因为哥哥恶的没有理由,弟弟忠于革命也没有理由,同时最后让两兄弟拿钢刀裸身互砍的意义又是什么呢?只是为了卖个肉,以及不让角色快速下线吗?整体就是大写的尴尬,太莫名其妙了。
补遗2016影单
剧情场景都还可以的!
我觉得这是一部政治不正确的抗战片,去你妈的艺术家。模仿《罪恶之城》的画面,看的让人觉得恶心到家了。
不错
因为那一点事儿亲兄弟就反目成仇了?
预告片挺唬人,实际是个大烂片
男主角是我男神!!
什么鬼
看起来好厉害的样子啊,可惜剧情太刚猛了,最后的对决更是让人很崩溃,没必要打那么久好不好。很敬佩导演的还是,勇气可嘉。
黑白装逼
比我预期的好看,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