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男怨女》。
改编自半路出家当编剧的奥斯卡·王尔德的喜剧《温夫人的扇子》,台词句句珠玑,流畅通顺,拜大编剧之福。
“我现在认为不能把人简单地划分为好人和坏人,所谓好女人身上可能有很可怕的东西,有疯狂、固执、嫉妒和罪恶。
所谓坏女人身上可能会有悔过、同情,甚至牺牲。
”
《痴男怨女》改编自王尔德的戏剧《温夫人的扇子》,所探讨的是淑女和D妇的区别。
而在大师眼中,这只是没有将人放在特定场景下的口舌之争。
王尔德说,“要做淑女或D妇,往往取决于一念之差。
未经考验的淑女,也许就是潜在的D妇”。
影片讲述了艾琳夫人是一位有名的交际花,在美国引起许多妻子的众怒后,因为经济大萧条等原因,她离开美国只身来到了意大利。
这朵美丽的花朵在意大利同样引起了震动,其中包括斯嘉丽·约翰逊饰演的良家妇女梅格引以为豪的婚姻。
但是善于学习的人可能会立刻去买一把扇子,艾琳夫人手把手教你如何调戏crush。
当局者很难相信,有的婚姻里没有爱,有的爱里没有婚姻。
在道德枷锁这方面,社会方方面面都对女性更为苛刻,而对男性而言却是一笑了之视为平常。
众人在茶余饭后总要猛嚼舌根,女性对女性、男性对女性的攻击竟然保持惊人一致。
然而情事是要两个人摩擦才能生出火花,而非女性一人异想天开就能凭空收获。
一位年轻富有的绅士,娇妻过门不过仅一年。
一群各怀鬼胎的看客都怀疑梅格丈夫与艾琳夫人有染,当着梅格丈夫的面、在艾琳夫人背后指指点点。
这种“不要苛责男人、应该辱骂小三”的现象,竟然是古今中外统一的分裂手段。
站在道德制高点上道貌岸然的呈口舌之快,使得结局的反转打脸锋利如刀。
借片中一直暗恋梅格的公子哥之口,王尔德调侃了梅格丈夫对清白的辩护,“是非无伤大雅,不必做道德教化”。
也因为如此,被观众钉上耻辱柱的梅格丈夫成了既要又要的伪君子,而他对有夫之妇的讨好追求、反而成了救人于水火的打怪冲关王子。
片中大量台词犀利敏锐又见解独到,你既能感受到上流社会时时追求的体面与气质、又能对“真爱”与“拜金”这些旧词产生新的理解。
毕竟在许多男人的眼里,“真爱”就是女人单方面付出,无怨无悔的奉献自己的生育价值、养育价值和经济价值;而“拜金”则是将有钱人放置在了单纯小白的层次上,仅仅靠着人傻钱多来吸引同样人坏貌美的女人。
好在片中想娶艾琳夫人的富翁独具高见,当所有人都在劝他艾琳夫人只爱钱时,他却金句频出,“有何不妥?
钱是我有过最好的东西,我又老又肥又无脑,只有一大堆金钱。
”当众人以真爱为饵诱之,劝说着“如果你没钱她会爱你么”,人间清醒的富翁立刻反驳道“如果她是丑八怪,我会看她一眼吗”。
无论人前人后,这个富翁始终都在维护他心爱女人的颜面和尊严,让人不得不称赞一句,活该他有钱!
曾经结婚的艾琳夫人宁愿做别人口中的交际花、也要自由的在情天爱海里畅游,她形容婚姻的言辞带着中世纪童话味儿的觉醒,“婚姻,是一间不能开窗的房子,是一间没有窗子的房子,每天起来,房间都比昨天小,最初你不察觉,因为过程缓慢,逐渐逐渐、某个早晨你睁开眼睛,你发现房间已经小的可怜,小的不能转身、不能呼吸。
你只想尽快脱身,脑子里容不下任何事情或任何人。
”
在公子哥对梅格的追求声势日渐浩大起来的时候,梅格也发现了丈夫与艾琳夫人偷摸往来的事情,崩溃之际她逃到了公子哥的游艇上,想要以同样的出轨报复丈夫。
在私人游艇上的会面成为了整部影片的修罗场:艾琳夫人既想和梅格说出真相、又要帮她圆谎;公子哥被当成假小三,又不能辩驳自己是真小三;追求艾琳夫人的富翁被怀疑和愤怒遮蔽双眼;梅格丈夫的出轨形象一跃而起,成为了全片最隐忍克制的绝世爱妻好男人。
有时,未经世故的人会因教条于道德规范,反而苛以待人;而饱经沧桑的人,见过了太多的身不由己世事无常,从而往往宽以相待。
艾琳夫人虽是交际花,但未与人有染却甘当骂名,其实本质与《金陵十三钗》中风尘女子的奉献无二;梅格自诩淑女清高纯洁,但发现丈夫不忠后也要另寻他欢。
其实无论是淑女还是荡妇,都是挟制女性之欲望的羞辱性词语,前者过分压抑、后者过分夸张。
无非是通过两个极端的阐释,将女性摒弃在人性的复杂之外。
淑女会经历道德困境、交际花也会仗义救人。
当欧亨利式的反转结尾出现时,建议所有观众重新看一遍本片,你会发现草灰蛇线早已埋下。
艾琳夫人与富翁、梅格与丈夫婚姻的继续不乏对彼此的隐瞒与欺骗,未经历过对伴侣说谎的人不知是幸还是不幸。
刚结婚的人、或者被谎言罩在钟形罩下的人怎么也想不到,有一天彼此也会同桌吃饭相对无言。
整部影片早已不再是淑女和交际花之差,而是众生浮世绘的讽刺闹剧。
一系列的特写充斥着影片开头,各式各样的珠宝被有序的佩戴上,直到这个太太口中的老女人转头来,从生活奢侈到贫困潦倒,不过几分钟时间。
影片开头的珠宝便直接向我们解释了克琳太太的爱慕钱财和勾引男人为生活的性格及生活状态及剧情走向。
在这里,珠宝作为道具,并开场全片。
我觉得就起到了两个作用,一个是刻画人物性格,其次是引出悬念,推动剧情。
痴男怨女这部电影,改编自英国剧作家知名的《温米尔德夫人的扇子》,要论电影中道具的运用,扇子作为全片的主线索必不可少,扇子的出现,基本就是全片的转折点,比如第一次出现时是温米尔德公爵被克琳太太的吸引,恩爱如蜜的夫妻因为这个女人背后发生了一些变化,当全片高潮因为一把扇子而三个男人紧张兮兮时,克琳太太勇敢为女儿挡在前面出现,避免了温米尔德夫妇的误会加深,本以为在有惊无险与一丝唏嘘中就要完结时,图普再次回到克琳太太身边,这把扇子又帮助了一对有情人解开了误会,整个电影才正式大团圆的结束。
我们能够看到扇子对于整个影片的剧情推向和氛围基调起着重要和基础作用。
当然,还有望远镜,露背裙 等一系列道具的运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如果说电影是造梦的艺术,那么道具就是在为梦境的实现创造一个舞台。
当把道具融入整个影片时,道具就有了生命力,电影就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品。
风流香艳的艾琳夫人离开美国,来到意大利一临海的小镇上,寻找下一位猎物,这是她的生活,无可厚非。
艾琳夫人很快在小镇上引起了大家的注意,特别是她和罗伯特先生的关系,扑朔迷离。
在歌剧院里,图普先生对艾琳一见倾心,他对她说:不要介意她们怎么评价你。
他坦率地承认:我离过两次婚。。。
每种经历都有价值,无论你婚姻怎样,都是一种经历。
艾琳夫人道:人们称之为经历的东西,通常意味着错误。
艾琳感觉到一众人正在肆无忌惮地议论她,她要求图普陪她走出这不透气的歌剧院,图普欣然应允。
夜色中,艾琳的灰色晚礼服和黑色闪亮披肩极为相衬。
优美的路灯后面是海蓝色的夜。
图普高大略胖的身躯倒是护花使者的派头。
两人的背影渐行渐远,俨然像是一对喃喃细语的恋人。
在艾琳夫人的房间,图普端上他亲手烹饪的三文治,并向艾琳表白。
图普道:我有很多兴致所致的浪漫,结果都以失败告终。
而艾琳却道出自己对婚姻的看法:房间太小,不能转身,不能呼吸,不得不逃出去。。。
图普欲吻艾琳,艾琳却推辞道:我讨厌烟草的味道。
图普立刻熄灭烟头,宣布从此刻起开始戒烟。
他将烟盒塞给艾琳,拎着外套离开。
黑暗中,艾琳抽出一支烟,熟练地点着,深深地吸了一口。
她将目光移向图普先生离开的方向,若有所思。
图普不顾罗伯特的劝阻,依然带着艾琳出席梅格(罗伯特的妻子。
艾琳的女儿,但梅格自己并不知情)的生日宴会。
宴会中,图普将戒指戴在了艾琳的手上,一旁图普的老友们打着赌,并不看好这段感情。
图普幽默地对艾琳说:如果下周二我打球意外死亡了,那你就可以继承一大笔遗产。
在约翰先生的游艇上,艾琳对准备出轨的梅格道出了经典的一句话:无怨无悔是需要历练的。
为了保护梅格,艾琳挺身而出,使得大家误会她与约翰有染。
艾琳退回图普的婚戒,图普极度尴尬和难堪,但仍自嘲地对老友说:你赢了五十磅(指老友们为他婚事打赌之事)。
而罗伯特起初以为是自己的妻子与约翰约会,不由分说地给了约翰一记老拳。
艾琳为了保留梅格心目中那个完美母亲的形像,并未与梅格相认。
她坐上飞机,准备离开。
忽然发现了梅格的扇子,而一旁用报纸遮住脸的图普现身,原来梅格告诉了他一切。
图普依然深情道:这架飞机要飞到哪儿,到了你会嫁给我吗?
艾琳说:我不知道,男人应该娶一个配得上他的女人。
图普笑道:我曾经也是个很坏很坏的坏男人。
两人相视而笑,图普伸出手,握住艾琳的手。
飞机飞上蓝天,飞向幸福的彼岸。
看到这里我开心地鼓掌。
年轻时,应该会喜欢富有英俊的罗伯特,他帅气逼人,深爱着妻子,虽偶有犯错,但迷途知返,未铸成大错。
而如今,我却更欣赏豁达宽容的图普,他从不掩饰自己的过去,清楚自己需要什么。
图普坦然率真,爱他所爱,真情流露。
兴致所至的浪漫,虽常犯错,但仍是他幸福的源泉。
宽容理解执着,使得他终抱美人归。
图普认为他曾是个坏男人,但在我眼里,他是位好男人。
前段时间,需要王尔德的睿智让自己轻松一点,但手边没有书,书又太厚了。
后来想看意大利电影,让自己轻松一点。
随便点开的电影竟是这部《a good woman》,以王尔德的名作《温夫人的扇子》改编的电影,场景也有伦敦,搬到了意大利。
天底下哪有这么巧的事?
天底下从来都是这么巧的事。
——————温夫人显然是a good woman,大众眼中的。
她不仅好,还玛丽苏,貌美,丈夫年轻英俊多金。
多少年来都是女性的巅峰代表,物质最高,容貌最高,甚至,大众眼中,道德最高。
和温夫人相对的是温先生,也是个好男人。
年轻英俊多金,对妻子忠诚宠爱,道德也最高。
这一对就是人们可以想象中最理想的cp啊。
与之相对的是厄林夫人。
她是丢下丈夫子女的女人,辗转在男人中的狐狸精,人老色衰,又落魄了。
是男人爱慕不会选做妻子,女人必定恨之入骨的角色。
puppy爵士与之相对,离过两次婚。
浪荡一生。
老的眼皮都耷拉。
————————温夫人的道德多么脆弱。
她的爱情多么脆弱。
闲言碎语就怀疑丈夫的忠诚,几句好话就被花花公子哄到手,戏剧中,这一切都在一天之内发生。
她嫉妒,厄林夫人的魅力,像其他女人一样。
温先生的道德多么脆弱。
他的爱情多么脆弱。
他只在古董店见识到一个魅力女人的一点魅力,在她的挑唆下,就让虚荣占了上风,千金买一笑,;毕竟,在他请自己的丈母娘上车之前是不知道她是丈母娘的,他把她当成了一盘昂贵的开胃菜。
在船上拾到太太的扇子时,也没有想自己的过错,男性威权占上风,直接把好友打倒。
]他们在船上相拥的镜头,肉体和布景都非常美,我却恶心极了。
这两位好人,都让嫉妒,威权,占了上风,他们之所以仍回归道德的土壤护佑,不是多强烈的道德感,而是别人的护佑。
这是道德本身的脆弱吗?
道德一定是违背人性的吗?
有哲学家思考这些议题。
在工程学的学习中,我了解“道德只在道德者本身身上起作用。
”我觉得不是道德脆弱,也不是人性脆弱。
是温氏夫妇的人性薄弱。
他们会随着经历向深处去吗?
这太危险了,离开母亲的指导,温夫人很可能再度堕落,温先生就更有理由堕落,成为普遍的人,不再是道德模范了。
道德需要时时警惕的选择,牺牲自己,成全别人,就像厄林夫人,母亲。
她第一次拒绝tuppy的求爱,我想是出于道德,自己的名声,情感的脆弱,她不愿tuppy承受。
拯救女儿的幸福,牺牲了自己与所爱度过一生的机会,是出于道德,即使她面对的不是自己的女儿,是另一个愚蠢可怜的女人,她也会出手相救。
所以我觉的,片名是两件事,温夫人,真的是a good woman吗?
厄林夫人,不才是真正的a good woman吗?
————————影片的一切美术设计,布景,建筑,服饰,灯光,镜头,无可挑剔。
我想要那样的房子,面朝大海,可看日出日落,室内充满植物,可以随时跳到海中抛掉习俗,可以在房子中开爬梯沙龙用谈话缓解孤独危机。
暖黄的色调让人很舒服,意大利的阳光,比寻常的美景更丰盛一些。
我喜爱厄林夫人villa中与puppy的对手戏,女性的不安,智慧,男性的坚定,智慧,两个聪明的人非常完美,我在观影中,在未知结果的时候总是提心吊胆。
最难忘tuppy携厄林夫人走出party,在绒蓝色的夜空中走近,走向小镇的过程。
爱那件肩部薄如蝉翼的飞袖礼服。
他们的道德来自于人性的温柔坚定。
无论是出轨还是什么,我都站在爱情的一方。
爱情,与双方的人性深度成正比。
————————片中遍布王尔德的金句。
佩服他的才华,这么多人,每个多典型啊,冲突看似平凡其实多么剧烈,结构十分优美,不多不少。
enchanting or tedious?
————————王尔德没去分析背后的原因,我想,这也是个女权故事。
为什么温夫人会妒忌?
为什么温先生会威权?
他和现在的感情纠葛一模一样。
如果女性和男性享有同样的接受教育,参与社会,追逐的权力,她还会有那么强烈的不安和妒忌吗?
如果男性,把剥削的权利交出,他还会威权吗?
也许王尔德没超越时代去想,他的时代还没有女权主义话语,但他一定是想到这个问题了;我觉得人都会想到这个问题,佛陀想到过,苏轼想到过,我觉得托尔斯泰也有,,,,,,所以,感情相通后,那些需要生活填充的东西,随着人心的深度也各式各样。
也许未来,人们看今天的男女不平等就像我们看之前的一夫多妻一样。
一夫多妻,也没灭绝多久,相比人类漫长的文明过程。
我觉得,温氏夫妇也许会因财富,生育问题分道扬镳,我有限阅读了解到的当时的贵族多是这样,现代人也如此。
但是,说着“如果她丑,我会多看她吗?
如果她喜欢我的钱,我有钱”的tuppy,与厄林夫人,是包容下人性空间的爱,我觉得,他们能,for richer ,for poorer,for better ,for worse,的度过每一个考验的当下。
若看第一遍,刚开始会觉得枯燥乏味,有很多对话根本不懂,非得看到最后一段才感到震撼。
而接着看第二遍,于是全懂了,原来前戏中有大量的铺垫,大量的伏笔,其场景其对白意味深长。
一直认为,能让我看两遍的电影才能算是好电影。
是一部好看的电影。
不过,和原著相比,有几处重要改编,对主题表现有很大影响。
“淑女和荡妇只有一线之隔”只是一种最抓眼球的浅薄概述。
其一,温先生的形象和对欧太太的态度。
原著里,温先生由始至终都是道德界线和上流社会规则的维护者。
与此相应的是他强烈的“庇护者”形象:在一开始,他认为欧太太至少坦荡诚实,有心洗心革面,因而愿意资助改变她的物质生活,甚至不顾妻子的反对,坚持将这样一个声名狼藉的女人引入家庭晚会。
他在这一场中表现得极为强硬,几乎完全不顾妻子的感受。
同时,他经常称温夫人为“my child”,也是一个标识。
他对妻子的维护是为了保护她的“纯洁”,以至于在他认为欧太太实在不可救药以后,不能容忍她碰过妻子的扇子。
而电影里,温先生的道德色彩大大削弱。
一处最明显的不同,是他顺应妻子的愿望,拒绝欧太太出现在家庭晚会上。
这和原著态度截然相反。
他在晚会后期隔着门对愤怒的温夫人说出的一番温软挣扎的话,是原著中的温先生不太可能说出的低姿态。
“爱情”成了这个人物的出发点。
但值得玩味的是,影片开头专门讲述了欧太太如何施展魅力和温先生搭上话,坐上他的车,把他引入自己的房间。
温先生没有真的做什么,因为可以推测到,随后欧太太就对他揭示了自己的身份。
但是影片让他能受诱惑到这一步,不免在一开始就暗伏下了对“爱情”的质疑。
与此相关的是温夫人的表现:温夫人在进入达灵顿勋爵的房间以后,思想左奔右突。
王尔德让她挣扎后决定回去(也就用真正的道德本能撤销了用出轨报复出轨丈夫的情绪化决定),才让欧太太出现;而影片则让她走向相反的方向:她以为是达勋爵来了,虽然仍然忐忑,却赶紧摆出一副她理解的放荡不羁的姿势:她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原著借Dumby之口称赞温夫人“sensible”,有“common sense”,虽然Dumby夸的是她“通情达理”地让丈夫的情妇上门,但其实恰好夸中她真正的特点。
这个温夫人是有道德判断、能做道德选择的,翻看丈夫的支票簿也是她明知不应该但仍然决定做出的举动。
影片中这个特点削弱了,温夫人是因为达勋爵的设计才无意中翻到了支票簿;而她在达勋爵房间里的表现,同样像一个没有什么判断力的小姑娘,任由情绪带着走,如果不是欧太太进来,她就真的走上了用出轨报复出轨的路。
这两处可能是最重要的改编,因为它几乎完全改变了批判对象:王尔德批判道德中的好坏界线和与此相连的上流社会道德观。
电影中,道德退为温太太未见世面、人云亦云(听了很多gossip)的粗浅见识;真正主导她的是情绪。
温先生在原著里有如此鲜明的道德形象,在电影里则成为一心爱妻的丈夫,他在一开始经受不住欧夫人引诱的情节则完全把他排在道德讨论之外。
于是电影的主题在温先生身上变成了爱情是不是像他号称的那样坚贞,在温夫人身上……好像没有讨论,只是展现她要么特别爱,要么爱情转为愤恨后完全把自己抛了出去,道德在事实上并没有地位。
于是,原著中达勋爵后来赞美他爱的女人是“见过的唯一真正的好女人”,确实适用于有道德判断和节制力的温夫人,他的爱情似乎也有了几分真诚;而电影中达勋爵看来确实只是引诱美人儿温夫人的international playboy了。
对欧夫人的一处改编,与此有一点关系。
她出于亲情,维护了女儿温夫人的名誉,却牺牲了自己与有钱老头儿奥大人结婚的前程。
王尔德让她刚刚出了温家的门,就编了一个故事哄倒了奥大人,奥大人马上再次决定娶她。
对此,温先生讽刺说,欧太太真是“绝顶聪明”;温夫人则对欧太太做出了“好女人”的道德判断,虽然,欧太太结婚的动机和手段都谈不上道德,简直和她对温太太的高尚举动截然反转。
影片里呢,是温夫人编了一个故事哄骗奥大人,于是欧太太眼里含着感动的泪水,看来从此真的要做个好女人了。
王尔德笔下的是一个“聪明”的女人,出于“一时的心的觉醒”做了道德性的牺牲,又马上凭自己的机灵和魅力给自己争取了在上流社会的大好前程;电影里塑造的是一个经历了一场心灵洗礼后要改过自新的女人,她的前程来自于温太太的回报。
她的道德争议性通过这场“觉醒”“救赎”消解了,与道德对抗的“聪明”也消失了。
这是一个大家喜闻乐见的从良故事。
欧太太的“心的觉醒”,来自于对温太太的命运共鸣。
母爱在里面可能有一些作用,但引发她转变的,是发现温夫人即将走上和她一样的路(虽然温夫人后来自己hold住了),激起了她对这二十年苦痛的感受,感到同样的事相继发生在母亲和女儿身上,才是她“真正的惩罚”(后来还出现了“赎罪”这种词,欧太太实际上是有很强烈的道德判断的)。
温先生认为母爱全然是“devotion, unselfishness, sacrifice”,欧太太感受到的这种母女间更复杂和深刻的命运呼应,深化了母爱的意涵,从而产生了更复杂和深刻的“sacrifice”和命运转折。
基于此,欧太太反复告诫女儿,守住你的孩子,不要让他的一生因你而毁。
这是她的告诫,也是她的忏悔,——但王尔德并没有让她因忏悔而从良。
温夫人在原著里有个孩子,在电影里是没有的。
这个孩子增加了她与欧太太的命运相似,使她出于母亲的身份,像孩子一样向她的母亲伸出手说:take me home, take me home。
王尔德在这里对母亲的歌颂到了相当高的程度。
温夫人一直活在对母亲的纯洁怀念中,生平唯一一次忘记了母亲,就做出“蠢而坏”的决定。
而欧太太一辈子唯一一次有了做母亲的感觉,就做出了自我牺牲。
母亲成为了道德的来源。
而电影里,由于取消了道德的位置,母爱成为纯粹的情感,正如在温氏夫妻之间讨论爱情一样。
取消道德而让情感膨胀,同时轻微地质疑浪漫情感(爱情),这大概确实是一个相当现代的改编(符合1930年美国的设定吗?
)。
只是同时,温夫人独立的道德判断和欧太太独立的“聪明”都消失了,这却让更“现代”的我们感到了轻微的不适。
(看过一遍电影后立刻看了一遍原剧本。
仅一遍,因此很可能有不恰当的地方。
另外,原著里有许多问题可以讨论,王尔德是个严肃的人)
是一朵美艳的交际花,她从容地周旋在各类男人间,享受着女神的尊贵待遇,也被他们的妻子视为洪水猛兽,在真正的名媛淑女中臭名昭著。
受到30年代美国经济萧条的影响,艾琳来到意大利寻找新机遇,她的出现照例如同投入湖面的一块巨石,搅乱了众人原来的平静生活。
王尔德的故事妙语连珠,格言密不透风但不招人烦,服装化妆有功,尽显奥斯卡笔下的上流社会。
真相有时候不那么重要电影中的艾林夫人,是Meg的亲生母亲,跟自己的女婿是否有染?
当艾琳在船上看见那片关于女儿加入豪门的报道时候,旁白说,似乎她发现了新机会。
艾琳是一个交际花,不可知否这是不是她生活的方式,当她被那些所谓的名媛贵族嘲笑的时候。
当她走进当铺当掉自己所有首饰的时候,落雨的城市,迎面驶来的出租车是不是给了她那么一瞬间的安慰。
不知道该不该猜忌,艾琳找到了女婿,勾引了他,然后告诉他艾琳是他妻子20年前所谓“死去”的母亲并以此威胁。
为了,得到温饱,为了,得到陪伴。
为了什么,不可知否。
图普表白的时候,我在心里为艾琳暗自衡量,或许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周转半生,不过是想要给自己寻找一个可以歇脚的地方。
不是每个人都似张国荣,穷其一生竟是做了无脚的鸟儿,飞累了,也真的飞走了。
当艾琳得知自己的女儿要以出轨的方式报复自己丈夫的时候,明知道这个大错终将铸成的时候,艾琳站了出来,真一个挺身而出,是她将要失掉自己经营半生的周旋,她竟是要去哪里,怎么过活下去呢?
她也曾衡量过吧这世间,总有些人,在有些时候让你奋不顾身,让你不再计算衡量,只有有种力量不大不小的将你推了出去。
艾琳走的时候退回了女婿给他的支票,并祝福女婿不要将事情的真相告知女儿,她应该不想破坏女儿心里那个关于母亲的记忆吧。
所以这个保存了20年的秘密,艾琳决定继续保存起来。
因为艾琳退回的支票,因为艾琳在游艇上的挺身而出。
女儿和女婿告知了图普真相,并将那个艾琳帮女婿选送给女儿的生日礼物赠送给了艾琳。
图普说,飞机落地的时候你会嫁给我吗?
艾琳说,好男人通常都会娶好女人。
图普没说,你是好女人,而是说,我曾将也是个很坏很坏的男人。
因为爱你,我不去跟你辩解,而是用陪在你身边告诉你,如果你非要说自己不是好女人,那么为了跟你般配我就不是好男人。
图普,给我很多感动,当他身边的好朋友都在说艾琳不好的时候,他说,圣人都有一段不怎么光彩的历史,而每个混蛋都有资格拥有一个更好的明天。
当他身边的好朋友说昨晚梦见艾琳的时候,图普说,那她真是厉害,不过,过了今晚以后你不要再梦见她了。
在游艇上,两个男人大打出手的时候,图普说,不要让自己太难看。
当艾琳从船舱的卧室里走出来的时候,图普耷拉着脑袋说,出丑的是我,又说朋友关于他和艾琳的赌局。
当图普离开的时候,好想抱抱这个老头。
没有人是伟大的。
艾琳,不!
不论如何20年前她也曾经做了抛弃女儿的事情; 艾琳的女婿,不!
女儿的眉眼和挑逗,他并无力招架;艾琳的女儿,不!
她也曾想用出轨来报复丈夫; 图普么?
不,他又过两个婚姻都是以失败告终的。
勾引艾琳女儿的约翰?
游艇上那场戏开始之前我以为他是以个好备胎,但事实是没有人心甘情愿的当备胎。
生活就是你我他这些小人物构成的,这其中的悲欢离合也不是一瞬间能够促成的,任何的决定和举动在出现之前没有一次不是在心里彩排了N多回的。
世上真的有绝对的对活着错么?
电影的最后,图普放下报纸的那一瞬间,眼泪及目,谢谢王尔德犀利里的温柔,谢谢图普!
还好你在。
典型的王尔德式人物和故事:追求完美至显得笨拙的男女,最终在自己的过失之下才接受不完美但真实的人生;玩世不恭,骨子里却十分真诚的人。
和《理想丈夫》里不同的是,这个故事里的反派Mrs. Erlynne反而是那个更懂得人性之真实的人;Mr. Darlington比Lord Goring更勇敢地介入了故事,结局却有点惨。
但王尔德一贯的风格:人无完人,嘲讽追求完美者可能过于理想、而陷入教条主义。
而智者反而是那个懂得人性的不完美,并在适当的时刻施以温柔一击的人。
(Tuppy是最懂这一点的人。
)P.S.一些精彩的台词"I don't want to tamper with natural ignorance. It's the key to happiness.""Gossip's all right, it's the moralising that's in poor taste.""A marriage takes your whole heart. Selfish people can't pull it off, but you're not that. You can succeed where the rest of us fail.""You shut your eyes to everything that isn't perfect, you're just asking to fall into a hole.""Go ahead. Step over love to pick up pride and guilt. What will that trade be worth in a year? In twenty?""What you did is your mistake, your sack of bricks. You carry it. You don't confess and had it off to someone who loves you."
台词可真不错 亲情面前什么都渺小了~还好是个happy ending
国内上映时叫《好男好女》.......消瘦的Helen Hunt怎么能生出寡姐这般丰韵的女儿呢 = =
海伦亨特简直气质独一无二,约翰逊和她搭戏几乎像个小孩。王尔德的故事妙语连珠,格言密不透风但不招人烦,服装化妆有功,尽显奥斯卡笔下的上流社会。看书是一种风味,看电影是另外一种。PS,痴男怨女这翻译真烂俗。
有钱老头Tuppy 非常值得嫁了
为什么当年没有看过DVD影碟呢?服饰考究,剧情也可以的好电影:愛是一切!!!我们不用评价电影人物的正确和欠缺,也不用批评男人的虚伪,最后电影皆大欢喜也是一种宽慰的地方。*【2021-1-26夜重新U盘收藏截图再看】
中英文片名都令人匪夷所思。。全片非常伍迪艾伦Bee to the moth 也太好笑了哈哈哈斯嘉丽真的好美好美从头发丝到脚趾
似乎是英国小说,很精彩
爲什麽要把英國背景改成米國背景!怎麼對得起王衕學!!!氣憤!
温情作品(良家妇女http://baike.baidu.com/view/514373.htm)WOW.HelenHunt 真是太美太美了。
力赞王尔德的剧本!
Oscar Wilde小说改编
邏輯有問題
那个时候是清纯滴性感~|喜欢都有好结局
王尔德的爱情故事
If not for Helen Hunt, this is a two-star. Most of Wilde's witty lines gone, the cast of Scarlett Johansson is wrong.
exotic and witty
不知道怎么看了这样一部片...像素差。
Scarlett Johansson 贵族们更爱gossip
为什么这么高的分,所有人都像在演舞台剧。情妇王也没有应该有的魅力。简直毫无魅力,太僵硬了。只有两个渣男算是正常。剧情也非常扯淡。非要安排一段莫名其妙的乱伦。唯一称道的就是美丽的风景和别墅了,让我怀念意大利了
90分钟短小精悍,挺让人意外的一部电影,对白睿智风趣,人物养眼,风景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