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第一感觉是,影评很难写,因为电影细节太丰富,涉及主题过于发散。
单谈感受吧。
相比爱奇艺的译名《米洛斯的维纳斯》,我更喜欢《无手的少女》。
简简单单五个字,适当交代故事背景但也没有剧透关键情节;同时兼顾了主题且具力量感。
电影的类型很难用一两个关键词概括。
如果必须概括的话,单从审美视角:水墨动画。
内容视角:成长。
全片可以说每个场景都足以支撑一个特定主题的画展。
可能因为看女性题材的片子比较多,这一部我会觉得导演更倾向于表达的是女性力量的觉醒和探索。
女孩母亲舍命救女相比父亲的苟且偷生要坦荡的多;无手少女由于父亲的贪婪和对父亲的愚孝致使痛失双手;身体残缺虚弱时的冲动使其很快找到男人作为避风港;短暂的幸福却又由于另一个男人的挑唆携子逃离。
跋涉,取食,播种,浇水,哺育,排泄,这一切都在无手的困难下独立完成,艰难生活的同时永远保留内心洁净。
影片最后少女也像常规的童话中生出了真正的双手。
女性在这部电影中是清醒而勇敢的。
相比女性,我们看看主要的三位男性形象。
少女的父亲:被金钱支配缺满嘴借口阴暗虚伪最终陷入无尽孤独的行尸走肉。
恶魔:影片中的恶魔可以幻化成不用的形象。
总体来说,这就是一个不择手段只想得到的偏执狂,最终被迫放弃也只是因为完全没有机会。
王子:忠勇有余但从未让少女可以真正无忧且快乐的世俗眼光中的好好先生。
这个王子,就像公开场合被求婚女生未做好准备时,突然一个熟悉又陌生的人捧着鲜花戒指在面前单漆下跪,所有人都起哄要你say yes但你却并不是很确定的那种求婚对象。
比如婚礼上:他为妻子打造纯金双手作为结婚礼物;出战前交代园丁一定照顾好妻儿;归来后发现妻儿在外,跋涉我千里寻心头之爱。
这一切都是忠贞且值得歌颂的,但这份爱情似乎少了一些童话该有的顺遂。
或许这就是给成人看的童话,王子和公主结婚后的真实就是,王子不会总在身边保护公主,公主也不总是娇贵脆弱。
不过还是要说,婚礼上黄金的再次出现尤其是少女整体造型像极了橱窗模特。
王子似乎尽全力要让少女与自己理想型无限接近。
这双黄金手细思极恐,很容易联想到少女的父亲。
最喜欢的对白如图:
真相
少女觉醒
并没有
永恒的少女
跟我走其实想打满分,但因为这部童话不合适小孩儿观看。
那么,留一点空间给下一部吧。
想守护恶魔的金子,就出卖你纯洁的女儿吧, 玷污她,使她肮脏。
“既然你想有钱,就别想获得平静。
”魔鬼的要求没有止境,砍断树,再砍断双手。
河的神明,圣洁地袒露自己的身体。
迎送少女向王子的梨树梢汲取甘蜜。
爱人最初的模样带着恐怖的外衣,靠近后才是温柔的细雨。
为你打造黄金的双手,为你浸淫每一寸肌肤的亲昵。
完美的新生儿跨越山海在战火中扭曲为妖魔,无手的母亲无法喂养自己的骨肉。
魔鬼接手了远方的来信,将童话的爱情颠覆为自私自利的传宗游戏。
少女带着孩子出逃,沿河而上,追随着神明获得荫庇。
即使失去双手也坚强地维持生命。
战败归来的王子已然形如枯槁,悲伤在城堡蔓延。
一定要找到你,走遍天涯海角也在所不惜。
命运的涡旋,王子来到黄金的磨坊。
身无旁物的父亲孤独悲惨地死去。
贪婪的结局。
沿河而上,沿河而上,终于到达母子的栖息地。
“他们远没有你烦人,再会了,因为你永远不会作恶。
”恶魔的宽恕,归还了少女的双手,归还了真正的善良,与爱。
很小的时候看过原著,记得原著的结局是少女遇到了天使和天使一起生活,然后慢慢长出了双手。
个人而言,更喜欢电影的结局,原著的长出来的那双手只是少女纯洁的再一次体现,而电影的结局则加入了王子的痴情。
电影讨论的东西有很多,金钱与亲情,挚爱与守护,束缚与自由。
女孩之所以纯洁,是因为她有一颗向往自由热爱自然的心,所以她永远不会干坏事。
她更像是自然的作品,裸着身体,用舌头舔舐水源果汁(虽然有点不符常理……),但这样原始的行为才符合电影所追求的那样——金钱乃身外之物。
少女的父亲为了金钱放弃了妻女,最后还是被金绳所吊死。
追逐自然,这是我们永生的话题。
电影运用的手法,色彩的搭配也很到位。
虽然我不是学美术的,但是却能感受到色彩的魅力。
几种反差极大的色彩搭配在一起,却丝毫不显突兀。
像少女是蓝色,王子是红色的,真的是自古红蓝出cp啊🤪个人比较喜欢少女的眼泪那块,荧光蓝在略显黯淡的画面中显得格外耀眼,也象征了少女的纯洁。
在一片鲜血之中,也显得格外突兀,使人叹惋。
不过话说回来,少女和儿子一起拉粑粑真的没话说了🙈
为了财富,磨坊主父亲将女儿出卖给了魔鬼,而由于女儿过于纯洁,得以逃脱却丧失了双手。
这样一个由格林童话《没有手的姑娘》改编而来动画电影全片长76分钟,曾获得26届安锡国际动画节评审特别奖。
众所周知,现在看起来生动可爱的童话,在最初很大一部分都是暗黑的,而这部片子,很显然就是一部暗黑童话,而也正是因为暗黑,最后的童话结局才更显反差。
其实细细讲起来,本片故事很简单,也没有很强大的逻辑,一开始吸引人的大概就是这极简的画风颇具实验风格,大片的色块填充和铺陈,简单的线条勾勒,粗粝的笔触,跳动的形象(得益于空白帧的插入,让人想起了小时候看的连环画),但一切都不能阻挡或者说更加增添了作品的韵味。
尤其作为中国人看来,颇有水墨画的写意韵味,大片的留白,不符合欧洲绘画常理的透视关系,一切的透明似乎都拥有颜色,而这都得由观众自行填补和想象。
虽说,作者说对中国文化,中国传统艺术不曾了解,但这份偶然却显得殊途同归。
这也未尝不是对现在还迟迟找不到方向的中国风的一种启迪。
有的人说,这部片是女性主义电影,未尝不可以这么说,但像大部分动画片一样,成长应该是这部片想要谈到的主题。
所以,可以看成是一名女性的成长。
而不论是女性主义还是成长,似乎都是童话原作中不曾存在的,而这就是电影在主题是成功的地方。
第一步:离家在很多成长类故事中,离家是成长的关键。
家往往意味着安逸但平凡,可是这里家寻常意向不尽相同。
离开家对于少女来说等于和父亲的决裂,而切断的双手颇有哪吒自杀谢父的意味。
而父亲则颇有些魔鬼的意味。
第二步:少妇河神的出现使和王子的邂逅变成命运使然,而穷苦少女和王子的故事似乎也是童话经典。
饥饿的少女由于吃了王子的梨(似乎也可以看做性暗示)而与王子邂逅,王子对她一见钟情。
两人似乎也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王子十分爱她,为他打造了一双金手,(原著中是银手)而金手却恰恰代表了王子对少女的不理解,她之前极力逃避的,或者说使她不得不离家的恰恰是金子。
而出于爱,少女带上了这双手。
日子似乎很美好,然而幸福从来不会轻易来到。
王子和少女欢爱了,在双方颠鸾倒凤的背景音下,镜头给过的是墙壁上一幅幅征伐的挂图。
而这也正预示着作为王子的使命-出征。
果然,王子不得不出征,而怀孕的少女独守空闺,可她却还保留着少女的纯真,从她玩自己的乳房即可看出一二。
而由于魔王作祟,是的,魔王即使没有得到少女,却一直没有死心离去,它时而男时而女时而老时而少,这样的处理颇为有趣,无人知道,魔王到底是什么,而作为其代表的猪和鹰也一直在冷冷监视,说明安逸永远是暂时的,而她始终无法脱离魔王阴影。
第三步:孤儿寡母由于魔王在信件中做了手脚,少女及孩子不得不离开皇宫,而放他们离开的也由王子的母亲变成了园丁,园丁这一形象的刻画似乎也在一定程度上更加体现了少女的吸引力。
这一次的离开代表少女的成长,由扔掉金手开始,她也与过去王宫生活决裂,王宫的生活代表了对王子的倚靠,她自愿由从父变成了从夫,而现在的她已经将两者都抛弃了。
代表了自强的女性的觉醒。
而她和孩子的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像一个桃花源,与世隔绝,但她真正开始依靠起来自己,用嘴耕种显得尤为感人。
而原著中显然一切美好的生活都是神赐,包括一双新的手,而这里明显更带有启迪意味,所谓自力更生,少女是自己找到了 “手”,也就是依靠自己。
第四步:回归归来的王子意识到少女的离去,开始寻找,而一路上的曲折似乎也代表对少女的重新认识。
终于顺着这一双金手,找到了少女的家,看到了吊死的父亲(很俗气的恶有恶报的桥段),看到了少女双手的白骨,而最终懂得如何去爱,并不是自己认为好的对对方就是好的。
逆流而上,最终寻得少女,一家团聚。
而魔王最后也没有发现可乘之机,离开了。
不得不承认,比起原著,本片立意确实更加深远,不论是对于成长还是女性甚至是贪婪终会得到报应等观念。
河流似乎在本片中意义非凡。
一切的情节推动都依赖河水,而这河水及河神也因此成为女性之保护。
而河水由清到浊,再由浊变清,本身却又和两个男性紧密相连。
作者说,自由是他渴望传达的中心,少女由依靠父母,到依靠丈夫,最后无所依,颇有几分逍遥游的意味,而结尾化鸟冲出包围奔向光明更是颇为契合,不可不谓之巧合了。
整部电影故事简单,甚至偶尔不合情合理,但是作者画风了得(因为缺钱,整部电影也确实是导演自己画出来的),虽极简却用色考究,构思奇特,(比如局部代替整体,形变等等),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得清楚,如果感兴趣,不妨一看,毕竟每一帧都充满了巧思,都可以剪出来当壁纸。
最后,感兴趣的也可以搜来童话读读,毕竟百度出来,可是能当作儿童睡前故事的。
少女被父权迫害后逃向男权,被赐予金质双手,囚禁在辉煌的城堡中,看似幸福美满,其实不堪一击(这样的幸福完全依赖于男权)。
恶魔从中作梗,迫使少女逃离男权。
抛弃金手,不依靠任何人,仅凭自己生活。
象征着女性的独立与觉醒。
曾经被砍断的双手也回来了。
恶魔再也无法威胁她。
丈夫也无法控制她。
这才是真正的幸福。
希望女性拥有独立的人格,不依附于任何人,用自己的双手获得幸福。
即便这个过程是艰难的,但要有一往无前的勇气(用断手开垦荒田鲜血淋漓也无所畏惧的勇气)
影片中每个形象都有其寓意,比如:魔鬼象征着命运;母亲是少女的反例,依附丈夫,无力做主和改变事件的走向,如果少女没有成长起来,将会成为第二个母亲;断手意味着心理上的创伤和缺失;苹果树是少女的伊甸园,是她懵懂无知时对家庭的感知——温暖的港湾,而这将被父亲毁去;金色的手是王子为她弥补创伤的产物,在不够深入了解她的时候,仅从浅层判断,给出了能给的最好弥补,尽管于复原以及独立无益,却很好地抚慰了伤口;河神象征着柔软韧性的女性意识,在女性意识第一次觉醒后,她接触了性和爱,第二次觉醒后,她学会了独自带娃生活;吃下骨头象征着王子真正去体会她缺失的存在,未来的相处中,他能够做的不再是为她打造一双金手;……发现读者有疑惑的话再继续补充。
我看到两个字贯穿了电影始终,正是“成长(专指人格和心理层面)”。
人们成长的第一步就是与家庭的割裂,少女也是这样。
在某一刻,突然意识到曾经那个无条件温暖的港湾已然不再,在与某些外界因素的较量过程中,少女在父亲眼中的价值逐渐落到天平低处。
这种情形很常见,那些在家庭里被忽视的女孩皆是如此,并非完全不在意,而是有更重要的东西绊住了父亲的心。
就像片中的金子河流,又像现实生活中的彩礼、面子、儿子……只是在这些因素面前,她们的感受无关重要。
当女孩顺风顺水的一生遭遇了这样的对手,将不得不被迫面临残酷的抉择和舍弃。
她们一开始大概是全心的依赖和眷恋,如同片中少女,尽管已经遭遇树上囚禁等冷冰冰的对待,仍旧对父亲抱有希望,想着毕竟他是父亲呀,血浓于水。
然而当她于无助深渊伸出一双手,等待父亲的支持和力量时,迎来的却是毫不迟疑的板斧。
这一刻,她才会意识到,家庭不会是永远的港湾,在困境面前没有人会永远为她托底,她的自由和生路只在远方。
如果她活下来,没有被命运压服,她将伤痕累累地踏出自己的路,而这条路也不一定走得通。
毕竟魔鬼(在片中指代命运)将众人玩弄掌心,不会轻而易举让人们从泥泞中站起,难的时候好似被千军万马踏过,一个接一个。
少女是幸运的,她遇到一个珍惜她的王子,他看到她心中伤口,以自己能够做到的极限,用自己的爱和关切为她缝补伤口,为她铸造安全的堡垒。
这是女孩都会遇到的第二个温暖港湾,一个懂得珍惜的爱人。
很多人也许就沉溺下去了,在柔软的爱意里停止生长。
她们依赖着这个男人,从衣食住行等现实生活到心理支撑,如同小时候依赖着父亲一样。
如果能够顺遂一生,这样并无不可,然而又有谁敢说这一生不会遭遇困顿挫折呢?
命运守候在旁,等待着给脆弱的人雷霆一击。
于是误会产生了,当命运扭曲两人的交流,误以为王子要杀儿子的少女茫然失措。
依赖再一次坍塌险些摧毁她,但她不再是一个人了,还有一个小生命依赖着她,等待她的拯救。
她不得不坚强起来,带着儿子出逃。
逃亡路上,她撕开强行缝补的伤口,将这些对生存毫无意义的微小体贴抛在脑后,她意识到只能靠自己了。
少女选择了一条正确的路,在离开了所有能依附的树木之后,母亲这个被依赖者的角色让她迅速成长起来,从生活到精神皆可自足自乐。
当那个追根溯源、终于理解了她的王子找到她和儿子,她竟然敢于毫不犹豫地举起板斧反抗,在真相大白后,又手持板斧救了王子和儿子。
在她平等独立甚至于闪闪发光地站在王子面前时,她心底的伤口不药而愈,丢失的那些东西都回来了。
因为一切都已经改变,她不再是一个依附者,而是一个内心强大的独立个体。
她再次给出的依赖不再是仰人鼻息和救命稻草这样的概念,而是两人间的惺惺相惜,互相依托,这才是势均力敌者之间的真正爱情。
她的内心再也不畏惧被抛弃,连命运都被折服。
首先对本片的艺术手法很赞叹,一开始觉得无厘头,也不够精良,但深入观看后,从不断变化的场景中似乎更能结合自身的理解,展开更为丰富的联想。
随着苹果树上懵懂少女的平静,因为父亲的对物质的欲望而被打破,父亲为了逼她就范不让她洗澡,安排了几只猎犬在树下守卫,母亲看不过去,深夜独自前往救助,结果被猎犬撕碎,从这里可以看出女性尤其是母亲,在面对自己孩子的那份感情,是何等的强大。
其次失去手臂的女孩也展现了其异常强大的生命力,翻山越岭,沉入海底,最后被河神引领最终上岸,而片中河神的形象,从她的bra推测她应该是女性角色。
而这里的河神,也好比命运之手的牵引,让她与王子相识,也就是所谓的命中注定。
可以说女孩嫁入了豪门,但确丝毫没有被物质财富蒙蔽了双眼,即使保持本真的生活着,爱着;当被谣言蒙骗,被迫带着孩子远走他乡时,她的果敢与坚强发挥到了极致,她愿意抛弃外面世界的繁华,只安静的养育她的小孩,这样的母爱何其伟大。
在经历过重重困难与爱人重逢时,为了保护自己和爱人,勇敢的拿起斧子砍向恶魔时,手居然长出来了,忽然顿悟,也许手从来就没离开过女孩,手代表自我意志,为了做一个听话的女儿,甘愿失去个人意志,为了爱人,甘愿配合他的生活,按上一副闪闪发光的假手,也仅仅只是一个装饰而已。
当她带着孩子背井离乡时,女孩必须捡回自己的力量,当爱人受到危险时,女孩的力量无穷大。
最感动的是当爱人让她跟他一起回到城堡继续过衣食无忧的生活时,她拒绝了。
即便过去被伤害的体无完肤,伤痕累累,也不放弃,不止步于当下,不满足于现状不断探索生命的广度和宽度。
这就是女性力量。
磨坊主因贫穷,与魔鬼达成交易将女儿卖给了魔鬼。
由于女儿的纯洁,恶魔无法带走她。
磨坊主步步妥协,先是让女儿不许洗澡,最后甚至砍下女儿因擦眼泪而纯洁的双手,但恶魔依旧无法带走少女。
少女出走,遇到河神之后,到了王子的花园,与王子相爱结婚。
后王子上战场,少女怀孕产下一子后,园丁写信给王子,恶魔从中作梗,更换信中内容。
园丁收到让杀死少女母子,并刨下孩子的眼睛作为信物。
园丁不忍,便少女母子出逃。
少女在河神的指引下,在一处隐居,照顾孩子。
王子战败,回到城堡后才得知少女母子已离开,便开始苦苦寻找之旅。
途径少女出生地,才明白少女多经历之事,后找到少女母子隐居之处。
恶魔出现,女主挥起斧头砍向恶魔,女主的双手又出现了。
最后一家三口化作三只鸟,在空中自由飞翔。
电影是通过水墨画来讲述这样的一个故事,简洁的线条与丰富的色彩,特别是有点类似于灵魂出窍的表达情绪的画风,看的时候觉得这样的水墨气息很有韵味。
故事的逻辑性不强,但反应了女性成长的几个阶段。
首先是女儿时期。
在这个阶段,少女本在家庭的庇佑下懵懂成长。
而带来的变化在于,见证父亲的背叛与贪婪,母亲的无力抗争与死亡。
最后少女主动选择在苹果树桩上断手,离开父亲。
之后是妻子时期。
在这个阶段,少女与王子相爱并结婚。
王子送给了少女一双并不实用的金手(不实用电影中多处可以体现,而王子却认为这是最完美的一双手。
对比之前少女父亲也是接受了恶魔的金子出卖了女儿,剧情里还说到这肮脏的金子。
我最开始都怀疑这网子是不是恶魔了👿。
由此也可见二人虽然相爱,但这份爱过于表面)之后,少女离开城堡,并在路上扔掉了这双金手。
之后是母亲时期,在这个阶段,少女播种这一段,充分反应了她的独立勤劳。
最后这个阶段,在真正了解了她的经历的王子出现时,少女用曾经砍下自己双手的斧头砍向了恶魔,很明显象征了女主的勇敢。
最让我震惊的是,这个时候少女选择了不和王子回城堡,也不留在这个世外桃源,而是化作了天上的鸟,一家三口继续自由飞翔。
因为在我看来,与恶魔抗争就像是与命运抗争,最后的少女不依附于任何人,所以也是在此刻她拥有了自己真正的双手。
虽然结尾是光明的尾巴,不过整个动画说是暗黑童话也不为过。
水墨冲淡了故事的血腥和残忍。
否则许多地方都是惊悚片了。
其实童话好多都是很吓人的,比如《灰姑娘》里面为了适合脚当时把脚锯短,比如四十大盗被热油烫死,很是惊到少女时代的我。
开始看,就注意水墨竟然做出了更加强烈的动感,因为处处是不动,只有一处动,便格外突出,人物动作,人物心情,直接就鲜明的呈现了。
水墨增加了象征的意味,让人一看就禁不住不把它当成真实看(和电影的平时拼命营造真实感正好相反),搜寻故事的象征意义。
可惜,故事的象征的东西还是很弱,如果再挖掘挖掘,似乎更不负这么别致的水墨设计。
目前只看出河神和园丁保护了纯洁的女孩和她的孩子,魔鬼拿热爱生活和自然的她也没办法,最后只能放弃,而父亲和王子都未必可靠(对传统童话的一种颠覆),也许是我读不出来啥吧。
【本篇涉及剧透,请看完再来】.这是一部类似于中国水墨画风格的法国奇幻动画,却用极简的笔触勾勒出女性成长的一生。
.一开始的断了双手,让我觉得极其“黑暗”乃至难受,然而纯净的灵魂与眼泪终究是魔鬼夺不走的,女孩离开了父母与家园,开始了属于自己的漫漫成长路。
而那双留在了家乡的断手,像是女孩与原生家庭的告别,成长,终究是要离开安逸的家园,离开父权,成就自我,哪怕道路孤独。
.后来,女孩遇到了王子,没了双手的她成为了妻子,王子送了她一双别扭的金手,但金子这个意象不是代表“肮脏”吗,一开始父亲正是因为金泉而出卖了女儿,出卖了灵魂。
然而女孩接受了,因为他爱着王子,但这双手并不是她真正的手。
好景也不长,王子远征,女孩做了母亲,却因为恶魔的挑拨以为王子要杀死她们母子而不得不再一次离开“家园”,她成为了单亲母亲。
.带着孩子,女孩跨越河流山川,最终找到了一片静谧之地。
女孩扔掉了那双别扭的金手,用残肢和嘴巴开垦与播种,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家园,这一次,不是父母给的,也不是王子给的。
.最后,王子找到了她们,解释清楚了误会,魔鬼却又双叒叕地出现了!
女孩拿起当初砍掉她双手的斧头砍向了魔鬼!
此刻,女孩的手重新长了出了,经过了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女孩终于成为了自己,她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双手(独立的自我人格),并依靠她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家园。
.恶魔离去,它终于放弃了靠近女孩,因为她已经无坚不摧。
.P.S:一开始的苹果树让我想起了夏娃的诱惑,偷吃善恶树上的果实不正是人类的原罪吗?
然而它倒下了,而它也正是女孩成就自我的起点。
.推荐指数:8(满分10)
看不下去
非常形式化的作品,用水墨画的方式去诠释童话故事,在色彩的闪烁间能感受到人物的生命力,最后少女放弃金手去拥抱自然也是其独立意识的觉醒,正好与影片具有探索精神的创作力是一致的。
用写意的水墨画风讲述暗黑的格林童话,气韵流动、风行水上的视觉效果太让人惊艳了。极简主义开出的魔花~
拉屎画面记忆犹新,就喜欢这种不遮遮掩掩的
画风极致简洁却不失流动
风格化很棒,故事欠奉(even他是格林童话)
风格化太强之后,什么美丽与丑恶都没法呈现出来了
好久没有看到这么简单而美好的结局了..真好..
这些粗糙的草稿所营造出的写意画风,反而和故事相得益彰,穷则思变的佳作
法国电影展映看到现在最大的惊喜
做为从小看水墨风格动画成长起来的国人,实在是不能欣赏这部草稿本一样的涂鸦之作,不管已获得多少奖项。
第一次看这种风格的影片,给人一种流动感,这是一个少女成长的故事,也是女性成长的故事。
水墨画含蓄朦胧又不失生动。影在身不在的感觉恐怕只有水墨才能表现出来吧,挺有意思的。“我已忘却过去的你,但很想了解现在的你。”
少女时候被父亲为了换钱,砍去双手。嫁了人丈夫给了金子的手什么也做不了,丈夫还要出门打仗,丧偶育儿。期间没有手也播种和种植,丈夫回来了,路上了解了她少女时候的遭遇,再见到她,给了她真正的手(充分了解的爱),她救了丈夫的性命,俩人重新谈恋爱,周游世界。全剧终。
单画风就已经很新鲜了,故事居然还是个女性主义内核,令人意外。既能善良地对待一切,又能在遭遇背叛时果断离去。两双手,一双还了父母的恩,一双谢了王子的情,以残缺之躯踏踏实实劳动,养活自己和孩子,误会解除之后又为保护家人挺身而出对抗魔鬼,重新长出新的手。从头到尾倔着气性,不靠人、不颓丧、不认输,这才是真正顶天立地的大女主啊。
东方的写意绘画融进西方格林暗黑童话,在画纸上一个少女颠沛的前半生泼墨而出。双手沾染了纯洁的眼泪,连魔鬼都无可奈何。为了财富的金泉,父亲不惜抛弃妻子。千变万化的魔鬼如同人心的贪念,欲壑终难填;千回百转的路途犹如必经的苦难,峭壁开花朵。没有双手便用嘴衔来种子,引来水源,断肢生出勇敢。
原來無手少女也是
节奏非常扎实 实验画风观看体验妙哉
泼墨式大块色调与简洁线条的搭配,人物轮廓的动态有无与呼吸喘息声的对应,人物的心跳呼吸悲喜跃然纸上,画风极其独特而有想象力,有油画与水墨画以及印象派画风的杂糅,至少是之前没见过的,完全被吸引。
朴素的线条,极简的笔触,狂野且超现实!————— 📀 2016【4月【➊】】【2020 ▲ 160】【1小时 16分钟】【原版 ★ 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