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下午看了这部期待已久的片,价格不说了.个人观影史上最贵的一笔,还好有折扣.为了体验眼镜的技术含量.我不停的在看片的过程中摘下一部分又戴上.观察电影中3D和屏幕的结合.3D减光后,相对比较暗.但层次更饱满且立体切分的效果会带来更强烈的刺激.不过落座比较靠前.所以感觉有些花眼.受千元约束力保护的眼镜在摆弄过程中处处小心.对比较大头的人体验来说戴久了比较吃力,耳朵两侧会觉得比较紧.暗部比较多的场景,看起来光亮度明显稍弱.自然也会让人比较疲乏.不过色域比较饱满,特别在云烟和光影以及动作捕捉细节上有很大的提升.凡尔纳的老版地心游记过去有看.一直是心中的经典.不过记忆略陈旧.而新篇却找来木乃伊的头牌弗雷泽做票房保证,不过感觉倒是演技稍减.演员和过场都有一定折扣.成功翻盘一部实力片.压力是可想而知的.也许,导演看来是醉心于一些特效细节的表达了.不知是不是3D眼镜的视觉域的局限的原因还是咋的.大场景记忆还是少了些,演员去适应节奏的发挥是连贯了,但还不够.特效方面有一定关注点.磁力\口水\光影动效追踪这些看点还是挺劲的.冲着3D这个噱头,掏钱比看碟更妥一些.总片长觉得还不太够.续集如还做地心也可以啊.
其实这只是一个很老套的故事,基本上没有太深刻的意义,看完电影,身心愉悦,happy ending。
但是我觉得比某些所谓意义上的魔幻大片好太多,至少看完不会抱怨:啊,真是浪费时间了!
《地心历险》是小时候看的书,现在已经几乎记不起情节了,可是这部《地心历险》又似乎让我回到了儿时,仿佛心灵也地心旅行了一次,见到了消亡已久的动物、植物,还找到了采也采不完的钻石。
这真是一次美好的梦境旅行,让每日紧张的神经放松了许多,回想回想小时候的梦想,这样子的冒险旅程又何尝不是每一个孩子心中的一个美梦呢?
结尾出现了《失落的亚特兰蒂斯》,这让我小激动了一把,这是我儿时最向往去的地方之一,沉入海底的城市,被神诅咒的人们,我有些期待是不是会拍下一集《Journey to the Atlantis》
和邻居也是儿子的同学一起去看的。
2个小男生特别勇敢,虽然紧张的连爆米花都忘了吃,但是散场的时候依然意犹未尽。
这还是一个推荐凡尔纳小说的好时机,正好这个寒假可以进行了。
作为一个伪科幻迷,我不太计较软科幻硬科幻的区别,《银河系漫游指南》喜欢,《三体》也喜欢,《ET》喜欢,《人工智能》也喜欢。
所以虽然很多人吐槽《地心历险记》的特效太假,happy end也让人没兴致,我的观赏体验还是很愉悦。
在我印象中,美国人的影视剧中不讲家庭亲情的实在少之又少,不管怎么样祸害过家人的浪子,只要肯回头,统统都是金不换。
这部片子里的max,虽然仅仅出现的一次还是在trevor的梦里,但对自己弟弟和儿子的影响却都是无处不在的。
max的读书笔记给了trevor重要指示,而sean的发现也是关键,所以能够去冰岛,就是三个人的通力合作实现的。
max的笔记中记述了对儿子的思念和期许,好吧,这些桥段都太常见了,但还是会打动每一个人,就是因为这些情感是我们所有人共有的。
兄弟情,父子情,以及共同赴险中涌现的爱情,只不过包装上了熔岩,恐龙,还有吃人鱼这些元素。
hannah说自己的父亲和马克斯都是vernian,也就是凡尔纳迷,相信凡尔纳小说中的描写都是真实存在的人们。
这让我想起《生活大爆炸》里面那一群死宅科学家,沉迷于《星际迷航》和《星球大战》,对其中的角色、演员和情节如数家珍,甚至能够用克林贡语对话,也算是一种vernian。
我在好几年前开始看《星际迷航》,却还是在看了《生活大爆炸》以后才努力把11部星际迷航电影看完的,但还是搞不清楚data出现了几集。
我想,做一个vernian挺好,能够如信仰一般去沉迷一样东西,相信在这世俗生活中还有很多不解之谜存在,这样的人会获得更多快乐吧。
三个人在大肆破坏了意大利一户人家的菜地后,终于平安归来了,并且,带了好几磅的地质标本——钻石。
每次看木乃伊系列时都感慨,那么多珍宝都留下了,好可惜啊,而这次终于可以满足地看着肖恩手上blingbling的钻石了。
虽然这部剧评分不高,但是我个人很喜欢,很被吸引。
这类题材的片子看的不多,很新颖。
画面很出彩,很多场景感觉像应用程序里的游戏一般,很惊险刺激。
视觉效果很棒,很遗憾没有去电影院看3D。
宇宙很大,地球只是其中一个小小星球。
大部分人对我们生存的空间毫不感兴趣。
哲学家从来都在为“人从何来而烦恼”。
而困于日常琐事的我们,从来对此提不起兴趣。
现在的我们已然进入了文字浅阅读时代。
眼前要看的资讯太多,伸手可及,我们以为我们懂了,但其实从未真正思考。
在习以为常间,我们变得漠视这个世界。
好奇心在教科书式的教学和惨烈的人生竞技中被扼杀了。
有多久我们没有停下脚步,像个孩子般睁开眼看看这个世界了?
人类文明史,也是一部将人类与大自然不断分离的历史。
人类发明的各种空气净化机,洗涤剂,除污机,就宣告了人类想将大自然“肮脏污秽物”扫除在外的野心。
当我埋首于论文间焦头烂额时,抬头,打开电脑看这部影片,它好像带我抽离了这个现实,前往另一个多彩,充满想象的世界。
前两天看《查理和他的巧克力工厂》也有同样的感觉。
或许随着年岁的增长,越来越觉得活的墨守成规,变得世俗,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
不知道这背后,是否是对青春将逝的恐惧。
所以,最近常常被这类奇幻的题材吸引,拍手叫绝,感叹于人类的想象力。
好莱坞确实擅长造梦,在批判它的同时,我不得不说它也确实给我们这些困于生活的人一丝欣慰一剂新意。
还是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吧,多多观察这个世界。
不仅是社会生活,还有自然这个大世界。
有过了30秒电影终于开始了,起先他们找了一个向导。
结果发生了意外掉进了火山,他们一直往下掉,到了一个废弃的矿区,他们坐着矿车来到了地心,他们看见了巨大的菌类植物,再往前走,走到了一个有恐龙的地方,那人看见恐龙拔腿就跑,可是人怎么跑也跑不过恐龙的,结果被他爸爸看见了引开了恐龙,把恐龙引到了一个大峡谷。
在这时我紧张极了,说:“人你一定要逃出去啊。
”我的话灵验了经过他们父子俩互帮互助摆脱了恐龙的魔爪。
到了最后胜利的逃出了地心。
看了这部电影我知道了,我们只要团结互助一定能取得成功的。
在网络发达,盗版猖獗,正版盘的价格也就是电影院里2杯水价格的今天,什么样的片子非得进电影院看?
答案是象《地心历险记》这样的!
非常感谢某同学请客,不然我都不知道现在在上演《地心历险记》。
特小的时候看过老版本的《地心历险记》,现在已经记不清楚情节了。
看见海报上的3D字样还没觉得啥,一听说可以领眼镜,高兴!
使劲绷了绷,才没有跳起来 有多久没看3D电影啦?
小时候好象看过一次,记得当时的眼镜是个红纸片儿似的东西,现在做的已经很象样了,就是太大,往脸上一挂镜框下沿就压在鼻翼两侧,时间长了影响呼吸 不过瑕不掩瑜,3D的逼真效果果然非常WOW,有一次演到好多小球掉到地上满地乱弹,我甚至忍不住伸手抓了抓,以为能捞个乒乓球啥的 当然恐怖镜头那也是相当的逼真,当海里的大鱼张着大嘴飞到木筏子上要吃人的时候,旁边的朋友忽然说:小声点儿 令我真是十分滴汗啊 三个我很喜欢的演员。
ANITA是个清新独立的个性美女,JOSH我一看就觉得面熟,却怎么也想不起来在哪见过,回来一查才发现他是《Bridge to Terabithia》(寻找梦奇地)里的主人公。
那是另一部不可错失的好片,令人回到青涩的少年时代:相信奇迹的童年行将消逝,残酷乏味的成人世界即将到来,难怪少年的日子反而更显灰暗。
专门说下Brendan Fraser,真没想到这次又是他。
每次在木乃伊里都少不了他,居然这次他又来了一遍。
能文(学者型大学教授),能武(一身肌肉赛过兰博),关键时刻甚至放弃自己逃生的机会也要救侄子。
简直完人啊 就是不知道完人啥时候转型``再八八3D。
看电影的时候我时常把眼镜摘下再戴上,有了眼镜的效果是立体的,没有眼镜的效果是重影的,好玩 今天跟同事说起来,同事说在大连看过一个更逼真的3D电影,演什么就体验什么,比如片子里播坐车颠簸,自己的椅子就跟着震啊震;片子里爬过来大毛毛虫,就有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在自己小腿上抓挠;片子里演过瀑布,脖子后面就真的滋水。。。。
CO0L。。。。
不过这样的片子一般就播20分钟。
不知道没3D电影播的时候他们家怎么开张捏?
我又开始操心这家影院准赔钱 怕坚持不到我去探望它滴时候鸟``八完鸟 诚意推荐大家不忙的时候去看下 认真值得!
第一次看儒勒 凡尔纳的作品是在小学,那时舅舅和表兄都是科幻爱好者,当然,现在他们也是,订阅《奥秘》,不过现在的《奥秘》上的专业插画成为美术考生速写的极好临摹品。
舅舅儒勒 凡尔纳的海洋三部曲,《神秘岛》《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和《海底两万里》,是很古老的版本,上面印着维多利亚时期风格的插画,很有意思。
第一本书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一开始我就被其猎杀鲨鱼的情形吸引住了,遂借下几本,于是蓝色印度洋和南美神奇草原的故事伴我度过一个暑假。
后来大概是高中,看到《地心游记》,那时的知识构成足够让我对此书进行评判,众多的低级科学错误,但是若将自己摆放在作者那个时代的科学发展程度相对落后的历史背景下,不由自主地钦佩起想像。
布里维格和华纳兄弟现在出新的《地心游记》,一个下午的惊喜,绿屏下的科学实验。
实物的出现局限了文字的想像空间,现代的装备使我觉得有些奇怪。
有些东西是影像无法代替的,不是文字,而是你的想像。
原文地址:http://www.huangzhelun.cn/20081211/10.html
这片子是上个星期天去看的跟朋友喝完咖啡 谈完事在西湖电影院看的招商银行可以打对折一张票70在我脑子里3D和环面电影一样- -就是人站在中间 然后四面八方都能看结果进去给你一副黑色的眼镜然后就排排位置 坐好 戴上眼镜就成立体的了就是有几个镜头比较紧张溜溜球那段还有那个很可怕的鱼那段其他也就和平时看的一样除了整个画面离你很近以外对于这部片子也就这样吧没什么太多的感觉有紧张的镜头有搞笑的镜头我很喜欢那只荧光鸟我觉得它就是MAX 还有最后他们出来肖恩他的旅行包里有一袋钻石当初他在逃命的时候身上根本没有背着包travle和导游身上也只是背着他们自己的包而已这里就前后文不对了还有哦在地心的海面上怎么会有云我觉得很奇怪其他目前还没想出来反正这片子消遣消遣还好了和一般片子差不多仅此而已
当影院的灯亮起,有什么能被带入光明世界?
我发现每一个电影都能撕裂我生命中的一个谎言。
——当电影撕裂灵魂的谎地心历险记:反思成功冒险家凤凰腾达的起头永远别抱怨上帝没有给你机会出名。
看完地心历险记之后,我深刻了解到:对冒险家而言,上帝给他们的最好机遇,就是要命的困境。
没有危险就没有成功的冒险家。
我发现冒险家出名,起初只是出于情非得已。
就像电影的主人公那样,一不小心掉入了一个危机重重的无底洞。
逃出来的是英雄,逃不出来连当狗熊机会都没有。
当然,成功逃生也不容易,需要勇气、知识、智慧、毅力,体力……没有勇气,他们仨只能在当初被埋的洞里等死。
若非特雷弗丰富的地质和物理学识,他们无从晓得怎样逃脱——乘着蒸汽上升?!
这可不是灵光一现的广告创意。
若不是智慧的汉娜,总能最需要的时候找到逃生工具,他们无法应付一次又一次的险境。
缺乏毅力,被霸王龙追赶的时候,真的很想说:要不就算了?
没有体力,免谈。
直接变肉串。
我看,人人都有做成功冒险家的机会。
我们不是常常一不小心掉进无底洞吗?
只是咱的洞底没有梦幻离奇的地心世界,倒是爱情,事业,家庭……处处都有坑。
兄弟们成功脱险了没?
我发现许多人,宁愿在起初被困处等死——软弱地逃避问题!
“没事儿,大家不都这样过吗?
” 还有些人因为没知识,找不到脱险的路。
用不得法的脱险方案自掘坟墓。
毅力也很重要,脱险的过程可能也有曲折。
放弃的话,前面的苦就白吃了。
至于体力,身体永远是革命的本钱。
我相信Bill Gates,Steven Jobs的身子骨都挺棒。
我们总觉得,我们应该一帆风顺。
我们不成功,因为我们没有一帆风顺。
事实恰恰相反。
上帝的生命册上没有一帆风顺的命运。
别相信这世界真有那么多“差点撞上的”千载难逢的良机,英雄们的起头只是些情非得已的困境而已。
困境大大小小,每一样都胜过的是神,不是人。
胜过大部分就能算得上是超人了,那时想不出名恐怕很难。
准英雄们,看清自己的无底洞了吗?
勇气、知识、智慧、毅力,体力呢?
快逃啊!
---当影院的灯亮起,有什么能被带入光明世界?
我发现每一个电影都能撕裂我生命中的一个谎言。
——当电影撕裂灵魂的谎
呵呵,还不错,,只是太科幻了。。地下世界太友好了。。
高一在学校后面的那家电影院看的。
第一次在电视上看3D
带上3D眼镜画面变得阴暗很多,3D效果也不是那么突出。中规中矩,历险部份短了点
还不错。
下载看的,没了3D就完蛋了,呵呵。爆米花电影。
CCAV6放的片子保持了一贯的低水准,这么好一剧本愣是拍成了闯关游戏
10.23
磁悬浮的那段儿还挺有意思……
高三班级上放的……
四十岁的人导的二三十岁的人演的给十几岁的人看的青少向科幻片。
凡尔纳?。。。
好无聊
自家电脑虽然不能3D,可这科幻片除了地心平静海水和橙红落日的温馨画面让我觉得俗了点之外,其它都很好,都很好。心得之一是,看来我得学会基础的求生技能,否则,就算好运被送到地心也只能困在里面作恐龙饲料。
但是去看的3D,就凭这有一定纪念价值的经历也得给个不错的评价撒!
相当有意思的3D电影 技术无敌
全班一起看的,大烂片!它使劲的想从原著里面找点创新,然后就找到了父亲和儿子的关系这条线,但是编剧太缺乏想象力导演也太不会创新,搞得本来好好的感情变得煽情得廉价,而且这条侧线严重影响了主线的发展,颇有买椟还珠的感觉。还有,里面的很多情节和对白严重侮辱了观众的智商!!!
还是在电影院里看3D比较爽
感觉一般
3D看应该很很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