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上说,人们大多数只对有安全度的人发脾气。
因为在那个安全度之内。
你潜意识知道对方不会离开你。
胡闹有时候是一种依赖。
男人通常不喜欢吵架,也不主动吵架,但他们擅长令女人忍无可忍找他们吵架。
其实爱情本身就是一种伤害。
你伤害我,我伤害你,生命不息,折腾不止。
好像不闹出点声音的爱情就够伟大,不够悲壮,不够轰轰烈烈。
吵架打架上吊吃药割自己砍别人什么的,十八般武艺真是样样俱全。
最后呢,爱情还在,可人呢?
大多死在了折腾的路上。
闹不动了,或者懒得闹了。
这样的爱情也没有了。
我不知道为什么,为什么相爱的两个人非要折腾。
我也不知道折腾到最后两个人究竟能得到什么。
大概这种折腾已经成了仪式,成了爱情流程的重要里程碑。
别人折腾我也折腾,或者我不知道为什么折腾只是觉得大概需要折腾。
有折腾着就结婚了的,有折腾散的,有折腾的成了仇人的。
反正折腾着折腾着,谁也不知道最初是为什么要折腾了。
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折腾本身。
分手的时候两个人都依依不舍,却有不约而同等如释重负。
我问他们,什么感觉?
回答,打倒法西斯,自由属于人民。
分手以后,他们也一直记挂着对方,再谈恋爱,总会拿新人去何旧人比,比来比去,觉得新人不如旧人。
只好放弃。
而且那几年的折腾,估计他们伤了元气,对谈恋爱这件事情彻底失去了希望。
觉得付出大于收获,觉得谈恋爱就像蜕变,觉得自己终究可能脱不了这层皮。
几天前收到男孩的电话,说他要结婚了,和那个女孩。
我问他,你不怕再像以前一样折腾吗?
她说,不怕,孙子才怕,我爱她,离不开她,让她折腾我总强过让思念折腾我,让生活折腾我。
明白其实。
那折腾不是找事儿。
或许是恋爱的某种状态和无可奈何。
两个人都不确定于是开始彼此折磨。
看对方头破血流的模样然后知道噢原来是真的爱着呢于是赶紧打一巴掌揉三揉地道歉认错赔不是。。
然后享受短暂的和平你来我往和风细雨。。
然后再由谁来挑起新的争端。。
然后开始新一轮的折腾。。
总有曲解。
总有误会。
总有解释不清。
于是生命不息折腾不止。
虽然大多数折腾的最后结果是我宣称对本次事件负责,那是因为常常我们在对方的火药点的前一瞬间总能找到瓦解敌人坚固堡垒的那一句话。
真的。
我合计了好多次了。
发动折腾的那个在对方快疯了火了的时候总会说句什么,就四两拨千斤大团圆结局了。
那什么玩意儿想必源自想象力,人们总是以为自己看见的美好只是冰山一角。
到最后发现,哪有他妈的冰山啊?
连那一角都是自己一厢情愿的遐想。
以前人们反应迟钝,发现这一点已经时为时太晚,证都领了,效率高的孩子都有了,得!
将就将就,和谁过不是一辈子。
现在,人们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当那什么玩意儿刚给了一点脸色看人们就不答应了,一蹦多高,同林鸟化作分飞燕。
人们总说最好的结局莫过于好聚好散。
但是我这儿却有更加积极地解决办法,激情没有了,使之化为柔情。
爱情没有了,使之化为亲情。
想法总是乌托邦的,但是,不经意抬头看,满目怆然,不免灰心丧气。
蜚短流长,光怪陆离。
没有爱,只有唉声叹气。
与其说我爱你,还不如现实点儿,我,唉!
你
不只我一个人有过一样的经历,很可能勾起更多人无限伤感回忆。
从小说到电影的电影,剧情都不会太差。
吵了闹了,歇斯底里,还是因为那句我爱你。
故事典型化了杜小桔这个角色,这个女人残忍毒辣的性格与其神经兮兮的气质,虚掩着藏在争吵里的细腻和浪漫,野蛮的家庭生活直到让人万分厌恶,招架不住。
可以说,杜小桔堕入了占有欲的泥潭,被浪漫主义冲昏了头脑。
但王毅也没闲着,看似一不小心闹得不可开交,实则不断地淡化自己应有的责任和承诺。
我爱你,吵来吵去都是小桔在爱。
他只是在维护,维护一个空中楼阁似的和谐环境。
很多男人都在维护,或者说忍受,又很容易在商场维护不了忍受不住。
这是个谜,解开了爱的密码,也就可以相濡以沫白头到老了吧。
男人喜欢完成,女人喜欢过程。
男人试图营造着安逸环境,以便释放自己的情感。
而女人需要的是持续地情感互动。
“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不爱我的?
”杜小桔准确地判断,但是她并不愿意相信;最终王毅依然在维护,片刻的宁静也让他舒适:准备释放久违的爱情。
你爱我吗?
那还用说?
真的,那我是你从小到大都想要的那个人吗?
你说呢?
我不知道所以才问你呢。
嗯,嗯,我是你从小到大都想要的那个人吗?
当然是啊。
不然的话,我怎么会和你好啊。
那我也是。
是什么?
是—— 说出来。
是我从小到大都想要的那个人。
真的?
那,咱们结婚吧。
电影的开头,便是这段对白,两个阴影。
十几分钟之后,还是这段对白,依旧两个阴影。
只是,男主角有着不同的侧面。
莫名其妙的被这段话感动。
原来女人要的不是男人,而是爱情。
被一个男人深深爱着的,爱情。
这个男人,可以是王学兵,也可以是佟大为。
现在才明白,那年的我,不是爱上他,而是爱上爱情!
漆黑的夜晚,镜头只有王学兵急促而沉重的步伐跑上跳台。
我知道,他会死!
果然,他跳下的,是干涸的游泳池。
那意味深长的一滩鲜血,同时,印证了佟大为闪烁的眼神。
你爱我吗?
也许每个女人都曾问过同样的问题。
而男人们究竟认真回答过吗?
也许敷衍,也许厌烦,也许不在乎。
究竟有多少女人一生都在寻找那个虚无的答案啊?
妈妈常对我抱怨,说爸爸在家什么事都不做,也没有从前那么关心她。
她说,其实并不是真想让他做什么家务,只是想听他说一句:“放那儿吧,呆会儿我来!
”多么简单的满足啊,爸爸却始终不明白。
徐静蕾不厌其烦的问着“你爱我吗?
”本想撒撒娇,换来的却是伤害。
直到,刀架在脖子上,才听到了那三个无力的字,而那一刻,又有谁会相信那是真话!
是和妈妈一起看这部片的,从头到尾我都流着泪,妈妈没跟我说一句话,我知道,她也在哭。
争吵,无休止的争吵,直到变成一种生活方式。
为一句话,为一个动作,甚至为一个眼神。
看起来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而生活中又有谁敢说没遇到过!
着实为片中那个倔强的小女人心疼。
她像一把刀子,锋利,却又单薄得要命。
吵闹、撒泼、哭泣、出走、委屈、愤怒……爱吃醋、爱找茬儿、爱撒娇、蛮横无理又极度缺乏安全感,时时刻刻感到威胁和恐惧的存在……在她身上,我渐渐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在又一次的争吵后,佟大为说,你在外面不是挺能忍的嘛,在单位上人缘儿那么好,怎么在我这儿就不能忍了呢?
说这句话的男人真的是大笨蛋!
不能在你面前忍,那还不是因为爱你吗?
那还不是你也爱她吗?
那还不是相爱的人之间的特权吗?
张小娴写过——任何人做同一件事,都不会使我受伤,假如是你做,我会受伤的。
所有人都可以对我不好,但你对我不好,我才会失望。
我肯被任何人欺负,但不肯被你欺负。
别人可以冷落我,但你可以吗?
我以为是不用说得一清二楚的。
原来你从未理解,是我一相情愿。
很高兴影片的最后他们还是在一起了,只是她已经神志不清了吧。
你爱我吗?
我想她会一直问下去。
他应该会知道怎么回答了吧!
本文摘自我的BLOG:http://blog.sina.com.cn/u/4ae8d14d010007jk
你爱我吗?
那还用说?
真的,那我是你从小到大都想要的那个人吗?
你说呢?
我不知道所以才问你呢。
嗯,嗯,我是你从小到大都想要的那个人吗?
当然是啊。
不然的话,我怎么会和你好啊。
那我也是。
是什么?
是——说出来。
是我从小到大都想要的那个人。
真的?
咱们结婚吧。
看这个电影都是在电视里看的不过还算完整哭了很多遍莫名其妙就被那个小女人感动了那个耍性子倔强的小妇人她一闹腾我眼泪就刷刷掉台词记不准了好像是说了一句"离婚也行,给我三年.三年后,我就放你走."我在心里抽自己嘴巴大家都说感情是两个人的说两个人互相相爱才能在一起可是分手呢?是不是也应该是两个人都不爱了才分手?可是应该没有那么巧的事情总是一个人先撤了另一个人就伤了谁说的爱情象拔河另一方松手了一方就摔倒了感情路上缺少了那个人的陪伴是否瞬间就空落了很多徐静蕾的眼泪真切而厚重的砸在我心里咸涩的让人难受看电视的时候妈妈和我一起在哭我知道她是想起了我爸他们就象片中的男女主角一直吵一直吵吵来吵去就变成了背景音乐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妈妈也是就是心酸谁都抗不住爱过的就逃不过这个电影逃不过那些细碎无聊的却激烈的争吵
看完《梦想照进现实》后我很八卦地上网去找了老徐和王朔是否恋爱过的新(旧)闻,然后就找到了他们在几年前还有过《我爱你》的合作。
我对诸如《我爱你》、《停不了的爱》、《敢爱就来》这样直白的片名都有莫名的好感,就冲着这么美的一句话,我相信没有哪个导演和编剧会把电影搞得太难看。
上网搜索了一下关于《我爱你》的评论,大多是反面和批评的。
可是相反,我却觉得这是我看过的片子里的,老徐演得最好的一部。
杜小桔(也就是原著里的杜梅)这个角色,不管谁来演都是要人替她捏着一把汗的。
这个女人的性格与行为要写成惊悚片、恐怖片、心理片的主角都绰绰有余,独独爱情缺失得那么厉害,那么残忍。
我想这也是很多人不喜欢这部片子的原因,作为一部爱情片,杜小桔的神经质却能把爱情本身的光华都掩盖了。
如果说能在这部片子里看到所谓藏在争吵里的细腻和浪漫,我不相信。
这野蛮的家庭生活只会让人万分厌倦和厌恶而已,谁招架得住。
杜小桔身上有着温顺和暴躁的双重性格,对外人贤淑谦和,知书识礼,在爱人面前却偏执失控到极致。
“说你爱我”能逼上一千遍,结果是谁都能想象得到的,对这样疯狂缺乏安全感的女人,说爱她她不信,说不爱她她不满。
所以她和王毅(原著里名方言)结婚的日子里,吵架、打架、砸东西、深夜穿着睡袍就出走甚至放火——除了离婚,她什么都做尽了。
她说,“我就喜欢看着你难受”。
故事里最经典的戏当然是杜小桔将睡梦中的王毅五花大绑,并用刀架在他脖子上问他“你爱不爱我”那一段。
实在很有精神病嫌疑的杜小桔终于将婚姻逼上了绝路,王毅以差点丧命为代价,总算,总算成功地与杜小桔离了婚。
王朔看似漫不经心地在杜小桔和王毅离婚之后安排了一个小插曲,是杜小桔带王毅去看自己的父亲。
这个男人在十五年前,杀死了自己的妻子,也就是杜小桔的母亲。
我觉得这才是整个故事最伤人的那把刀。
杜小桔所有的症结都在这里——在父母身上得不到安全感的人要救自己是很难的。
她轻易就爱了一个人,轻易就开始不厌其烦地计算爱的重量,轻易就怀疑了一切,轻易就将自己和对方都逼上了绝路。
“爱”,或者说“爱情”变成一个很难肯定的东西,她不过是用伤害对方来不断地试图确认自己被在乎罢了。
我无法认为这个故事里男女主角无休止的争吵是在暗示家庭和爱情的意义就在于它的平凡和烦琐,如果只是这样,王朔大可不必花那么多笔墨去描写杜小桔所制造的无厘头的麻烦,也不会有那么多的观众抱怨电影的线索不明,结构乱套,所罗列的情节莫名其妙。
杜小桔只是一个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绝望的女人罢了,这也是我觉得老徐演得很出色的地方——你不懂得杜小桔是么?
你觉得这片子又麻烦又无聊,甚至很操蛋是么?
是的,杜小桔本来就是这样一个人。
张元在拍这部电影的时候,结局没有让王毅患上绝症——如果他患了绝症,也许故事更感人和煽情一点,但张元只是让他们离了婚,而后在一次重遇后抱头痛哭和激吻。
我想这也是电影里唯一的,点题的地方,“我爱你”的无奈,直到这里才一点点渗透进来。
而曾经伤痕累累却得不到肯定的爱情,终于在不再伤害彼此的情况下,被确认。
电影没有交代二人是否重修旧好,只是在最后的最后,杜小桔坐在秋千上,脸上有淡淡的温情的笑容。
对于曾经激烈得不可自拔的女人而言,要爱得妥帖那么难,不再用伤害的方式去爱,已经是应了那句“我爱你”。
当男人在游泳池得到女人怀孕的消息,他静静地沉入池底,终于在分手后他有时间好好想一想了。
爱情本来的样子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用接吻的嘴吵架?
你爱我吗?
爱。
你爱我吗?
不知道。
(不耐烦)。
你爱我吗?
不爱了。
(拖长音)。
“你爱我吗?
我是你从小到大都想要的那个人吗?
”女人在追问着男人的答案,男人闭上眼睛深呼吸,给出肯定的答案。
这一刹那,以为爱情就是圆满的。
可是,生活是实际的,不是每天座谈莎士比亚,你侬我侬就可以,我们需要面对彼此尖锐的性格冲突。
爱情就慢慢被生活推到身后躲进阴影。
看着这对爱人们互相指责羞辱对方时,那句“我爱你”显得那么可笑,女人的问话开始变为:你爱过我吗?
爱情的现在时她已经不肯定了,只能问候过去。
“我爱你”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出这三个字时,一定会带着真情实感吧。
看着电影里那个男人被女人的菜刀架在脖子上屈辱地说出这三个字时,我仿佛听到爱情的摔裂声就响在了那个男人的心间。
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当然重要。
很多人说:至少爱过就好。
可是如果有选择,谁不愿意让平淡的生活滋生出更多爱的温情延续到未来的若干年,多希望在某个爬满皱纹的那天,醒来时候面对的还是当初那个黑发成华发的你。
可是很少人有这样的幸运。
我们只能安慰自己:爱过就好。
片尾女人骑着自行车一个人穿行在夜晚的高速公路上,她眼神空洞旁若无人,这时的男人开着车经过那条繁华马路,当女人的身影从车窗前一闪而过时,男人终于读懂了自己的内心——当初以为不能忍受的生活细节其实才是带来回忆温情的。
这些真实相处过的日子才胜过一切。
我喜欢电影里偶尔闪现的一些流光碎影。
就如同徐静蕾用她那素面朝天略显憔悴的容颜对着男人说:“难道你就不能对我好一点吗?
”你爱我吗?
我是你从小到大都想要的那个人吗?
如果是,为什么只在背对时候才旁若无人哭出声来呢?
你说:总是对爱人苛刻,对朋友宽容。
然后又似自言自语地说:如果反过来,那估计就好了。
王学兵出场5分钟就跳水身亡了(确切的说是跳池)。
这个离奇的死法让我觉得:这应该是部我爱看的电影。
——你爱我吗?
——那还用说?
——真的,那我是你从小到大都想要的那个人吗?
——你说呢?
——我不知道所以才问你呢。
——嗯,嗯,我是你从小到大都想要的那个人吗?
——当然是啊。
不然的话,我怎么会和你好啊。
——那我也是。
——是什么?
说出来。
——是我从小到大都想要的那个人。
——真的?
咱们结婚吧。
女人一旦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就决定结婚。
杜小桔是个挺可爱的小女人,我就说她可爱。
什么叫选我所爱爱我所选,就她那样儿!
甭管平时怎么会闹,怎么耍小贱性子,老公给个甜枣儿就缺了心眼儿一样的掏心掏肺敬着爱着。
人杜小桔为什么半夜闹腾,诚心找茬儿?
因为缺爱!
为的不就是老公能疼疼抱抱耐耐撒撒娇么王毅这个臭男人怎么就偏不给人机会,死气白咧硬把人家推开?
因为已经不爱了。
所以嘛,结婚可不能草率,起码得摸清对方好哪口儿,爱出什么牌,想清楚了投不投脾气,同不同路儿。
郭德纲说了,男人忽悠女人那叫调戏,女人忽悠男人那叫勾引,男女互相忽悠那叫——爱情!
一旦结了婚,爱就是两个人的事儿。
自私的人最好别结婚。
故事挺好,讲的是咱们普通小人物,有聚有散。
杜小桔和王毅领了小绿本的那天,对饮,促膝长谈。
王毅说:“我能做你最好的朋友吗?
”杜小桔说:“不能!
”坚决,现实,不错,爱情嘛,分手即陌路。
在豆瓣网上看见一网友评论,觉得不错:大家都说感情是两个人的,互相相爱才能在一起。
可是分手呢? 是不是也应该是两个人都不爱了才分手? 应该没有那么巧的事情。
总是一个人先撤了。
另一个人就伤了。
就像谁说的:爱情象拔河,一方松手了,另一方就摔倒了。
最近总是痴迷于各种有关七年之痒 婚姻的电影。。。
看完六年之痒 你最美的时候遇到谁 听了王菲的我爱你 引起我想看这部电影的念头转而一看 王朔的书。。
过把瘾就死。。。
依稀记得小学看过他的那个空中小姐现实的让我有些受不了 毕竟那个时候还是在做着王子与公主的故事又怎么能接收王子变成长了小肚子的中年男人了呢有些跑题。。
问起姐夫姐姐这部电影他说好看 现实 当初就这么跟姐姐吵架的她说不好看我却觉得现实 似乎适合我这个年龄看的。。。
憧憬着进入围城 却又在探头探脑 心里有些好奇 又有些恐慌。。。
小桔应该 有大部分女生的影子吧我总是喜欢问小白你爱我吗?
他稍微不理我也就开始嚷嚷 你都不爱我了。。。
爱情在女生眼里应该一直浪漫吧至少在我看来是这样害怕太早沾染了那些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味道害怕一不小就没了那个浪漫的味道 而是只有油烟 黄脸婆害怕七年之痒会被我遇到。。。
所以想 晚一些 晚一些 再晚一些吧但是看看其实人家日子也不那么过的吗?
爱情也不过那么一回儿事儿。。。
过到底也是两个人靠着 依着 变成习惯有个人可以关心 有个人可以被关心?
我爱你 不过也就三个字说多了腻说少了慌。。。
不过如此。。。
爱是要通过行动表现的 不是通过整天的海誓山盟如果自己都不确定是爱还是不爱不如不要纠缠。。。
给对方个自由才好。。。
白日梦蓝8.4刺猬 Hedgehog / 2009人类之间的相似性尤其吓人,特定关系中的种种更是令人疑惑。
很早之前在微博上看到了徐静蕾和佟大为争吵不休的片段,觉得“嘿,这吵得还真够意思的”??
杜的第一个男朋友跳下跳板,结果泳池里没有水,这个设计也真的是神奇了。
男友死后杜与前男友的好朋友久别重逢,很快就好了吖。
杜两次都是光秃秃地搂着对方,问他,自己是不是对方一直想要的那个人,一遍一遍的重复,需要一遍一遍的肯定、在乎才可以罢休,不,永远不罢休。
这样的质询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他们的婚后生活中。
甚至婚后第一天,就因为女伴的腰长而争执起来。
大大小小,互相没有了交流的耐心,好像是两个人,彼此忌惮,怕对方离开,但是又不甘如此平淡,所以一直在就各种各样的事情互相找茬,是挺没意思的吖。
“从什么时候开始不爱我的?
”让我崩溃的是,这些争吵我几乎也都发起过,真的是吓人。
我想了想,女人真的都很恐怖啊?????
因为很多小细节就能引起大风暴,也许将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就会更轻松一点吧。
莫名想起了看过的一部日本电影,束缚,女主想捆住男主永远留在身边的那种,也记不清楚了,就是有种莫名的心寒,哎还有个喜欢的桥段是胖子离婚的时候,前妻毫不在乎地回扔了一把钥匙,胖子想接,握拳后却听到钥匙清脆地落地,回过头闷着头恹恹地抽着烟,说句“谢谢啊”。
这部电影名字叫做《我爱你》,但是太残忍了点,难道真的“社会是伤害的比赛”?。
这种近乎畸形的爱,占有,互相伤害,我这辈子都不想要。
要坦坦荡荡地爱着,放过彼此,才会更爱对方吧。
你从什么时候开始不爱我的?
你爱我吗?
我是你从小到大一直想要的那个人吗?
不管你以前有过多少女人,从今以后你心里只能想我一个!
我不知道别人是怎样来看待杜小菊对王毅的爱情的,这个男人甚至并不是她一开始就想要的那个人。
(那个刚一出来就坠入干涸游泳池死去的王学兵,在这里扮演了一个意味深长的角色,这个王朔式的开篇方式也隐隐地为以后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片头王毅闪闪烁烁的目光说明了他是率先走入这场感情的,而王学兵的意外身亡终于造就了这两个人的一段难舍纠缠。
杜小菊也许并不是非王毅不可的,而只是非爱情不可。
至于这个对象,也许是王学兵,也许是佟大为。
就像她在片头和片中对两个男人重复的话,她的执拗的爱情令她将每一个她爱的男人当成了生命的全部。
于是他们很快地结婚了。
然而婚姻生活并没有预想中的幸福,她猜忌、小题大做、无理取闹;她不安、恐惧、急需安慰;她试探、挑衅、又率先妥协。
新婚的甜蜜很快被无止尽的争吵所替代,杜小菊像是故意要试探他忍耐的底线,她不知疲倦地激怒他,以测探自己在他心目中的地位,而王毅终究是无法满足她的。
或许是个性使然,或许是最初的开局太匆忙,以至并没有认真打点自己的心意,这个男人在这场爱情纠葛里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温情,在与杜小菊离婚时流下的那几滴眼泪无法消弭他那些尖刻近乎恶毒的话语和冷漠近乎绝情的态度所刻画的一个狭隘、急噪、小气、寡情的形象。
这个男人是无法理解杜小菊对爱情的渴求和占有欲的,因此,杜小菊的爱情注定是以悲剧收场的。
而最后那坚持隆起的独自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了,总该有什么是她——杜小菊可以决定和拥有的吧?!
电影的改编版本不如电视剧
不如小说好看
不打不叫爱
闹剧,就是闹剧
看过,印象不深,记得两人总是吵架
佟大为和徐静蕾演的不错,剧情战五渣,吵来吵去烦死了,5/10。
还是电视剧好看
爱情的神经质令其面目可憎
鸡毛蒜皮的生活,爱情最终也如此吗?
爱
男女在亲密后女生开始不停地询问男生有多爱她。“我是你从小到大都想要的那个人吗?”“你说呢”“我不知道才问你呢”“那我是你从小到大都想要的那个人吗?”“当然是啦,要不我怎么会和你好啊?”“那我也是”
吵架吵得很好看。我都有想看“过把瘾”电视剧的冲动了。退一步,你好他也好。
老徐这个女人越来越没法要了,不知是太得瑟了还是怎地,总觉散发着女流氓的风格,从当年此片中便可窥得一二,不过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佟大为的死法。。。。好痛,好被。。。
一开始觉得徐静蕾那个角色扭来扭去的,累不累啊,真无聊;看到后来却有种蝴蝶飞不过沧海的叹息,电影算不上好,但还是颇有一种生活的铺盖在眼前铺展开来的感觉…当年江珊和王志文《过把瘾》的剧情我早已模糊,我也不知道是不是每个人的爱情和婚姻都是如此,究竟是男女对待爱情的态度本来就不同,还是只是爱得不够?
事隔一年半。终于把这部电影看完了。
看后会对爱情失望
欣赏不了..
给三颗是因为全片除了吵架猛烈那一段以外并无亮点 看得很累 但又猛烈地突出了爱这一点 爱究竟是什么 人们在爱这个词上套了太多的东西 希望能够以它实现各种需要的满足 可爱这个词 只是人生中一场心动的邂逅而已 你想要的生活 你需要的安全感 你所寄予的美好愿望 不是手段 不是刻意 不是强求 就能得到的
“那我是你从小到大心里一直就想要的那个人吗?”前头那么一点美感都被毁了,负能量10000%。也许生活就是一丁点美感加上没完没了的悲剧,这样的日子真的有必要过下去么。Taylor Swift是不是看完了这个电影才写的We are never ever getting back together><
王朔的小说太好,不容易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