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剧 双男主 悬密探案剧情:前期剧情平缓,线索给的很少,一直在给男主营造悬疑感,很难吸引人慢慢看进去,但是第八集开始进入状态,其实案子并不复杂,只不过每个人都有秘密,都不想秘密被发现。
后期就是一点点解开周围人的秘密。
感情线:纯纯的双男主,没有女主,只有女配,所以看的很过瘾,我真的不想看到脑残降职的恋爱线。
男一男二感觉就是现实版罗密欧与朱丽叶,男二的爸爸害死了男主东植的妹妹,男主为了找到害死妹妹的凶手,男二则是为了隐藏自己工作的过失,两个人在相处的过程中慢慢改变对彼此的看法,最终破解谜案。
他俩虽然没有任何感情线,但是相互救赎真的太带感了,处在一种完全不涉及爱情是单纯的友谊和救赎,但是会让人觉得即使是爱情也不过如此的状态。
不足:男一开始的人设铺垫的很好,但是后期男主感觉变弱了。
男二从头到尾都非常棒,成长型。
还有就是但凡法医和警察厉害点,案子都能破。
男主没的说:褶子也能演戏,这就是。
男二小鲜肉,也算不出戏。
几个配角也不错,每个人好像都有罪,又都无罪。
是个好剧,剧本过硬。
音乐也不错,有《真探》的味儿。
悬疑情节配上乡村小调也有些不一样的诡异美。
韩剧拍的越来越出色了,韩国刑侦剧甚至比美剧刑侦还要好。
很棒很棒很棒很棒很棒很棒很棒很棒很棒很棒很棒很棒很棒很棒很棒很棒很棒很棒
看到这么多高评分,简直把我给整笑了。
我只看到第七集,就快看吐了,特别看到这么多的高分评价,我一边笑一边吐。
算我是个小白,没看懂吧,随便嘲弄我,无所谓。
反正我给四分算是往高了给了。
这片悬疑不算悬疑,侦探不算侦探,亲情不算亲情。
整一个做作的大杂绘。
各种不合理,然后影评里还各种夸赞,无语。
也许是我没看完,找不到合理的解释。
但至少前期让人看得一头雾水,如果悬疑要这么拍,太tm无聊了。
对,就是无聊,让人看下去的兴趣都没有。
各种杀人细节完全不是由主角推断,是导演说给就给。
而且连警察自己都知道真相,故说一些似是而非的话。
就说一点,一个亲妹妹被杀的人,却帮凶手隐瞒真相,底层逻辑就不能自洽。
另外时间线都是导演一点一点的给的,里面的警察太tm无能了,连死者死前见过什么人,做过什么事情都一点不知道,无语了。
随便一个证人出来,做个在一起的不在场证明,就把一个悬案给终结了。
韩国的警察这么无能真是不可想象,笑死。
不说了,这评分,无语。
这部剧集特别多的倒叙插叙callback,第一次放给观众看的时候并不把来龙去脉都放出来。
比如第一集的烫头阿姨们第九集又出现,同样都是在韩洙元来警局报道的时候。
比如李东植妹妹被撞的时候,我们第一次只看到朴正济的车与躺在地上的妹妹。
犯罪过程中几处场景的人和事被切割成碎片,随着更多信息的揭露而逐步放给观众,像拼图一样把时间线捋顺,把谁在哪里做了什么弄清楚。
这样的分解让观众不断被导演编剧迷惑,怀疑每一个出现在现场的人。
不过我很快就锁定了杂货店店主,他实在是go out of his way来帮李东植照顾他妈妈了。
案件的侦破过程其实只是剧集出彩的一部分,更多的是感情与关系的推进,以及人性的描述。
李东植从开始就已经很惨了,妹妹被连环杀手剁手指,爸爸在路口等回不来的妹妹被冻死,妈妈因为爸爸疯掉不晓人事,搭档死了,做了二十年几乎全镇人心目中的嫌疑人,现搭档怀疑他是连环杀人犯。
在第六七集好不容易抓到凶手,尸体一具具找到,却唯独找不到自己双胞胎妹妹的。
原来妹妹一直在自己地下室的水泥墙里,他用手去抠水泥墙满手鲜血的时候,我以为情绪堆积已经到达顶点了,后来尸检报告揭示妹妹死于车祸,如同父亲一般的南所长被杀,原来李东植还可以更惨。
剧中老少警察在第十集李东植和韩洙元的关系完全对调,很多对也完全对调,韩洙元从被李东植牵着鼻子走的状态到开始运用李东植的方式反击让案件推进。
11集两人开始联手追查真相。
虽然仍然不断对峙,却开始相知相惜。
这个剧的英文名字叫《Beyond Evil》,我个人感觉是里面大部分人都因为个人欲望亲情友情爱情,做了一些不算犯罪但会造成连环杀人案子二十年无法侦破的事儿,他们向亲朋好友隐瞒一些事情,有些是恶人与恶人间互相制约的隐瞒,但很多时候甚至是善意的,比如南所长对李东植,比如朴正济妈妈对朴。
所以并非本性的恶,却比恶更难以应对。
而这些各式各样的人隐藏的秘密,恰好给导演制造了剪辑上的交叉口,让观众一点一点了解案情的时候感叹人性的复杂。
总之是一部好剧。
剧里有一个相对来说非常正面几乎愿意大义灭亲的韩洙元,让观众对一切怀着希望。
虽然很早就锁定了几个有问题的人,但我还是饶有兴趣地追完全剧,悬疑剧能做到这点太不容易了。
说起来韩国刑侦剧可真爱一老一少的搭配啊,Netflix另一部《模范刑警》也是这样(只看了开头,还无法给出全剧的评价)。
看韩剧的时候有时候会觉得不适。
很多演员会选择十分夸张的表演方式,咆哮歇斯底里,比如朴正济妈妈。
前几集每个人都奇奇怪怪,李东植好友朴正济也会露出令人毛骨悚然的笑容。
虽然理解导演的意图,让行为诡异的人都成为嫌疑对象,还是觉得现实生活中人不会这样行动。
男主的变态笑容加通红眼睛特写也太多了,能感受到男主演技好也能被他带动情绪,但是我觉得导演可以选择稍微克制一点儿不那么刻意的表现方式。
11集看完回来了,哈哈3、4集更新后 案情分析基础信息前面的分析写了,这里不赘述。
看图第三四集出现了一个新人物,JL建设的李昌镇,是吴智华的前夫,同时与韩父,议员相互合作,为了开发小镇。
其是凶手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对于20年前宥研失踪案快速结案,给出了答案,就是为了不影响开发。
第二,出现了目击证人—吴志勋。
他目击了姜闵静和凶手见面,并且没有去警局讲清楚,却暗自将李东植被捕的信息泄露给媒体,给警局施压,大概率是怕李东植被逼供。
不报警可能的原因有二:凶手可能是有背景的人,他不敢说;或者他想包庇凶手,也不想李东植被冤枉。
20年前吴志勋年纪太小,除非是模仿犯罪,不然是凶手的概率非常小。
我更倾向于他是包庇。
那么有一个人的嫌疑变大了-南所长,吴志勋所尊敬的人。
当然姜振墨和朴正济依然也是有可能的。
从吴志勋的胆小懦弱纠结的性格来看,不敢或者不想确认他目击了犯罪嫌疑人也是可能的。
未知名女性死者身份曝光,确实是非法移民的人员,在做按摩生意,名字叫李金花,从其与韩洙元对话里看出,她不认识李东植,最后求助信息以及111111的暗号只有她知道,信息是本人发的,但是这个1,不是指李东植,因为最后韩洙元给他的照片是张合照(第三集26分)里面4个人能看到脸,分别是南所长(脸被挡住一半,嫌疑小)、李东植(C位)、朴正济(侧脸,基本认得出)、姜振墨(正脸,清晰),所以说这个1,可能代表这几个人中的任何一个。
4集看下来,李东植基本已经不可能是凶手了,我还是更倾向于朴正济和姜振墨两个人,从目前线索来看,朴正济两次给李东植做莫须有的不在场证明,也是为自己做不在场证明,嫌疑加重。
韩洙元说李东植在包庇凶手,如果是真的,姜振墨,朴正济和南所长都有可能。
特别是前两个。
我还是觉得有可能两个人都是凶手。
继续等剧情猜测有两个凶手,基本分析:
现在已知信息不多 毕竟只更新2集。
但是可以看出,4个死者或者说失踪者都和李东植有些许关系。
先说妹妹李宥研,收到短信“我不想回家,你能出来吗?
” 这条短信是凶手发的,但是不是李东植发的。
注意看妹妹收到短信时的表情和上一条短信发给哥哥的完全不同,而且有些许羞涩和开心,还去特意撩一下头发。
可以看出是认识的人,正在约会或者暗恋的对象。
年纪应该和她差不多,并且关系应该很亲近。
排除哥哥的嫌疑,有利的怀疑对象是:被家里收养青梅竹马的哥哥姜振墨(现超市老板);哥哥的小学及初中同学,家世很好的朴正济。
然后是房珠善,当天房珠善拿了两张票,可能是演唱会或者电影票,并表示有好事情,大概率也是出去约会的,正常来说应该晚上会被送回家,结果当天却被杀死抛尸芦苇荡,约会对象是凶手的概率非常高。
同样年纪应该不会很大,除了姜振墨和朴正济之外,时任警察的南所长也有嫌疑。
毕竟是第一个发现证据(吉他片)的人。
戴戒指的未明身份女性,曾指认李东植等的照片,韩父也说该女子的死亡与他和韩洙元有关,可以推断这个女性也是被认识的人杀害。
韩洙元说这个女人是诱饵,具体可能会牵扯到其他的案件,暂时不去分析,等后续剧情。
最后的姜闵静,现在是生死不明,手指被切,可以看到她见到凶手时表情特别的开心,是认识的人,且应该非常喜欢对方。
从见到警察局众位的表情来看,都是熟悉的人,但是基本很嫌弃,排除南所长嫌疑,同时不可能是父亲,不回家很心虚,又弄了指甲,见到父亲第一眼一定会心虚。
东植、已经没表现出来两人见面场景的朴正济都很有可能。
当然肉店老板刘才怡作为比较熟的姐姐,也是有嫌疑的。
做个复盘,我认为失踪案和死亡案本来就是两起案件,失踪案是被切掉手指的两个人:李宥研和姜闵静;死亡案是房珠善和未知名女性。
所以应该有两个凶手,失踪案的凶手执迷于手指,特别是染过指甲的手指,两个被害人都非常的漂亮,且没有找到尸体,根据上面的线索,暂时锁定朴正济,未发现尸体的原因是为了不让市里有杀人案,不给作为议员的母亲添乱,藏尸可能母亲也有帮忙。
死亡案的凶手可能是姜振墨,姜振墨老婆离他而去,让他对漂亮女性产生恶念,将他们杀死之后,将脚绑起来防止她们逃走。
如果以此来倒推,未知名女性是否有可能是姜闵静的生母,姜振墨的前妻,当年离家出走后非法移民,后被警察抓到,被韩洙元利用了解李东根等人,后被姜振墨找到而被杀害。
脑洞停止,坐等更新!
(*ΦωΦ*) 观后感:【10分钟内速写】犹豫了很久还是四星,因为全部看完之后的确有种雷声大雨点小的的感觉。
而且与其说是逻辑漏洞不如说有些地方明显是双方过失造成的结果,但最后却有一方占据了绝对的道德制高点这种设计自我感觉有点微妙。
短期内或者说以后应该不会二刷的,不过很佩服整个制作团队,作品很有韵味,画面,剧本,细节,音乐,想要学习的话是好素材。
第一集末的笑容和最后一集的笑容真的给人一种褶子会演戏的感觉,反观自己的国家的一些戏剧,有点无奈,希望会越变越好。
本来以为有cp可以浅磕一下,但说实话,这两个角色想要二创的话你还是需要点思考能力的,尤其结局很开放,这既是希望也是绝望啊。
编剧最初以及最后的落点中有很重要的一点放在了失踪无尸体不立案上,这是不是对全世界的每个国家来说都是很严重的问题呢?
尤其最近章莹颖的一些后续问题上了热搜,真的觉得很心酸。
本人是连着看了编剧的两部作品,窃听的使用都是很重要的破案手段这点也有点微妙,总觉得既是一种偷懒,也是一种无力。
期待编剧以后的作品,她在对剧情结构的抽丝剥茧和小范围群像塑造方面真的很值得学习。
忘了写一点,这个作者用了几句中文词汇【成语、谚语类】,是个人看过的韩剧中比较少会使用中文词汇的人,很想知道她的年龄啊 (*ΦωΦ*)
向着虚妄刺出愤怒的长矛的唐吉诃德式人物,韩洙元。
骄傲,执拗,聪颖,尖锐,刻薄,温室中长大的少爷,父亲权力游戏的棋子,完美成长的优等生,带着巨大的失败和不甘,一头撞进了万阳这个人心迷雾笼罩的破落小镇。
在这个小社区,所有人都有立场、关系、偏见、利益,有感情牵扯,有过往纠结。
种种牵扯下,不同人物做出不同的选择,把真相撕成了无数碎片,然后或扭曲或掩埋,在整整二十年间不断滋养出虚妄的罪恶。
很多时候,历史就是这样成为了一个个无法自圆其说的悖论。
片头有一个非常明显的隐喻:东植掩上门,同时,洙元推开门。
“掩藏—揭露”的对立如此强烈,拉起了全剧主线。
东植是想掩盖的,尽管他需要揭露妹妹的死亡真相,但他又同时想保护万阳社区的温情关系。
他的内心实在过于温柔,“关系”束缚了他,以至于他一刻未敢怀疑身边的兄弟朋友,也不允许这种温情被打破。
二十多年灯下黑,是他亲手掩上了通往外界的门。
片中很多镜头,肉店的玻璃门关着,店内的人密切交流。
店外的“我们”和韩洙元一起,远远地冷冷地看过去,只是一道透明的门,却关着另一个世界。
李东植被困在悖论的中心,韩洙元在虚妄之外,向着真实发起突刺。
韩洙元一无所有,他不要关系,没有立场,没有偏见、感情或利益诉求,只有一腔片刻不得平静的愤怒。
他风平浪静地度过27年人生,这一场错误和愤怒,像是迟来的青春期躁动。
“看似理性,其实比谁都要感性和盲目。
”韩父如此评价他。
正因为他一无所有,所以前几集,他查案也没有很多技巧可言,抓到一个线索便去疯狂怀疑、质问,去怒吼,去揪李警查的衣领,不断冲撞那扇门。
这就是韩洙元和其他破案剧那些智商高达一百八十的男主角,完全不同的地方。
在万阳这里,小心算计大胆布局,顺藤摸瓜步步为营,都是没用的,因为韩洙元面对的不是罪案,而是相互包庇的、扭曲的人心,那是一张密不透风的网。
一旦你开始运用关系、立场、技巧,这张网就会把你吞噬。
不能信任,不做选择——因为会被利用。
所以,纯洁者无敌。
一无所有的人,才能破开这道人心的障。
东植明白自己做不到,所以借了洙元的手,撕开了一道口子。
编剧描写这样的人物是需要勇气,韩洙元的形象不仅不高大全,甚至是极度片面的。
强硬的片面形象,既激不起观众的崇拜,也得不到怜爱。
可是要破这个局,还真就非他不可。
这是前六集的故事,显然,他还是被利用了。
编剧非常清楚,也非常克制:愤怒是巨大的力量,但还不够,这个人物需要进一步撕裂,逼出扫清二十年阴霾的能量来。
就好像到第八集,观众以为“该结局了,这还能写下去吗”,然后编剧把剧情一波波推向更高潮一样,韩洙元的成长节奏,暗合全剧的结构,来了一次“重生”。
第十集,在釜山,权检察官对韩洙元其人来了一次结案陈词。
即使是认小伏低的权检察官,也和观众一样,是看不上这个天真幼稚的富二代的:你折腾了那么久根本毫无意义,前六集你就是在白送!
“唐吉诃德”不过是一个刺杀假想敌的小丑。
编剧大人非常清楚这个角色“讨人厌”的地方,而且毫不避讳地主动揭露,这种坦率、自信,就像韩洙元其人一样值得激赏。
“温室的花朵,被东植这个疯子缠上你就完蛋了,会被连骨头都不剩一口吃掉。
”权检察尖锐的断言,穿插着回顾的洙元和东植关键交锋的剧情,你看,洙元的理性判断被利用,刚萌芽的若有若无的信赖,也成了要害,被东植掐住反咬一口。
一尘不染的你,就该坐在玻璃展示柜里,做一颗漂亮而无用的宝石。
泥里打滚是我们的特权,永远别想真正进入这个世界,除非你“重生”。
于是韩洙元再次毫不犹豫的抓住唯一的答案:那我就重生给你看。
他总是那么决绝,令人心碎。
结合十三四集的剧情来看,韩洙元的“重生”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性情作风的转变,第二层,对家庭的彻底反叛。
当然,他当时完全未意识到第二层的际遇。
首先是性情作风的转变,开启了这个人物的成长篇章:透彻的怀疑精神、和东植学来的侦查手段、对“法律与正义”的透彻思考,促使他一步步抓住主动权,推进后期破案进程。
因为后期破案的牵涉面已经突破万阳,扩大到了文州、首尔,东植不能再做主导者了,两人的换位是必然的。
除了能力的成长,也有感情的成长。
洙元在和东植新一轮试探和对抗中,萌生微弱的信赖关心,终于使得这个人物有了那么一点温度。
东植有一颗滚烫的心,以南所长之死为契机,两个男主抱在一起哭泣,好像这种热意也得以传递给了洙元。
到这里,已经是相当喜闻乐见的成长剧本了。
尽管人心叵测,至少东植是值得交付信任的,后面总该顺利携手并肩了吧。
正常的编剧都该这样安排?
唯有摒弃感情,才能深入真相的中心,这在《秘密森林1》黄始木这个角色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正因如此,最后他染上的那一丝人性的色彩,才令人无比动容。
人与人之间最龌龊的可能是信任,但最宝贵也是信任啊,也让韩洙元尝点甜头如何?
可是《怪物》的编剧说:不!
所以洙元咬牙切齿、满腔悲愤:信任在真相面前不堪一击,你放走了朴正济,我不相信你,我不相信韩基焕,我也不相信我自己。
只有透彻的怀疑,仍然能支撑起他不再那么挺拔的脊背。
十四集,东植千叮万嘱不要认罪,转眼韩洙元又把害死李金花的罪揽回来了,同时激烈责备东植的“失信”——原来他是那样的耿耿于怀,那样失望难过,一刻也未曾忘记。
这部剧里,所有人都有伤口或造成伤口,他们会小心地掩盖起来,等待伤口暗地里结疤或溃烂。
只有韩洙元会一次次地撕开自己的伤口,暴露在阳光下,等待长出新的皮肤。
一切企图以温情的名义蒙混过关的不正确、不妥当、不理想,都是编织虚妄牢笼的开头。
即使不得不用违法取证实现结果的正义,他也要接受过程错误带来的惩罚。
韩洙元用倔强、骄傲的双眼,直视一切虚假的东西,他不逃避不妥协不退让,即使撞得头破血流也在所不惜。
自始自终,他都是那个“愚蠢”得只会向前突刺的骑士。
他不可能妥协,韩洙元一旦妥协,就是编剧对于大流的妥协,对于人心这一“怪物”的妥协,是全剧主题的崩溃。
编剧用韩洙元对李东植的最后一场反叛,完整了全剧主题建设——它是破灭的、冰冷的、伤感的,痛苦且真实的。
最后的几集,剧情在拼起碎片的同时,也在推动韩洙元的第二重撕裂。
以洙元家庭背景的揭露作结尾,和开头东植家庭背景的引入,又形成了呼应关系。
编剧的对称叙事运用之纯熟巧妙,确实令人叫绝。
家庭对于韩洙元来说,到底是什么呢?
他对父亲并无感情,又何至于那么崩溃?
父亲漠视他,母亲放弃他,富贵权势他从来不屑于倚赖,他的成长没有情感介入,他拒绝关联,他两手空空。
可是这个家庭,就像属于他而不被他取用的财产一样,它就在那儿,是韩洙元生命的一部分。
父亲的完美、家世的清白,是韩洙元自我主义的根源,就算他“重生”,也一定会带着这份清白,干干净净地重生。
有一集,李东植对智华说:那些脏活(违法查案)就交给我们来做吧,你只要做个干干净净的好警察就行了。
大约总要寄望着有那么一个未受侵染的地方,韩洙元想必也同样如此。
编剧把韩洙元最后的清白也打碎了,对洁癖者韩洙元来说,就像生命出现了无法抹除的污秽。
即使撕裂暴晒,这个伤口也无法愈合了。
所以十四集的结尾,他在大雨中前行,看起来马上就要破碎了。
他还能是什么样呢?
对抗着虚妄的他,终究也成了一个符号。
他不相信别人,不相信自己,他靠一股意气捏成人形,连这股意气也要被抽走。
对家庭的反叛,是只关乎韩洙元本人的、具有象征性的悲剧英雄的完成式。
韩洙元曾经对权检察说,那我就重生给你看。
但是如果连出生点都没有,他应该重生到哪里?
他说“我已经不能再回到原来的地方了”。
置之死地而不能生,就只能支离破碎,成为风,成为传言,成为英雄或笑柄,就是不能再为人。
人都有缺陷、不完整,所以需要关系,需要纽带,需要可能性。
去对抗,就要抛却所有可能性,最终把自己也拖入虚无。
东植在文州署的后门淡淡地问:“那么韩警卫,之后我可以为你做些什么呢?
”他已经无法驾驭这个搭档了,但他仍然要去牵挂担忧对方。
李东植就是这样温柔多情,所以才会被困在2000年无法前进。
韩洙元在他眼里,不是一个对抗的符号,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他无论如何都不能放手不管的人。
“我父亲和你妹妹的死有关联,为什么你不担心自己,反而要担心我呢?
”对东植的关心,韩洙元近乎委屈地、可怜巴巴地质问着。
这个人物无法拥抱真正的感情,并不代表他不懂得,所以才那么矛盾,那么令人难过。
李东植永远都是守候者,他说:让我为你做些什么。
如果不能让韩洙元抛下愤怒的长矛,无法执起他的手,至少可以去他身边,告诉他:我在。
或者要一个约定:我会等你,永远给你从那片虚无之地返回的机会。
就算无法建立起纽带,至少也能同行,让你不那么孤单。
贯穿始终的赤诚求真之心,两次重生式探索,一次面向事件真相,一次面向自我真相。
韩洙元的结局未到最后一刻都不能明确:是彻底破碎,还是被拉回人间?
无论如何,这个人物已经完整了。
(首发于公众号【霧風誌】,欢迎关注)《怪物》中没有一个十恶不赦的绝对反派,姜镇墨、韩基焕、李昌镇、都海媛与朴正济,他们都犯了不可饶恕的罪行,但也展现出其背后的犯罪心理,有的来源于家庭关系,有的源于自身欲望的恣意生长。
有人会问类似的话:“干嘛要去了解这些罪犯的内心世界,天大的原因也不是杀人的借口,不值得同情与原谅。
”但如果对犯罪心理有概念的话,便可以了解剧中为何细致地刻画他们的形象与性格、展现他们的心理。
犯罪心理研究犯人的思想、行为模式,尤其“是什么导致人犯罪”?
例如美剧《犯罪心理》通过对连环杀手的行为模式分析,发布侧写帮警察抓到犯人。
《心灵猎人》改编自真实案例,讲述侧写师的诞生,一开始是去监狱里倾听连环杀人魔的心声。
研究犯罪心理可以有效地破案,也有防微杜渐的效果。
一号怪物:姜镇墨真正的连坏杀人魔,有作案“标志”(切手指)与固定模式,如埋尸、留纪念品。
姜镇墨是万阳超市老板,独自抚养一个女儿(无血缘),他装傻、结巴,在万阳人面前制造善良、可怜的弱者形象。
有观众第一集姜镇墨走进猪肉店的瞬间,就怀疑他了,这是因为我们是上帝视角,看到行为异常的人就会警觉。
但作为剧中的万阳人,姜镇墨几十年如一日伪装,尤其他一直照料东植病母,这点是东植把他当哥一样信赖的直接原因。
直到女儿“失踪”。
敏静遇害当晚,与正济在家门口分开,被姜看到了,回家后敏静说出“怪让人毛骨悚然的”,激怒了姜镇墨,让他杀人的点不是女儿嫌他,而是他觉得女儿会和她妈妈一样离开,跟别的男人跑掉。
敏静爱玩不回家,还做美甲,在姜看来,和妻子是一种人,甚至在他眼中,根本是同一个人。
姜镇墨杀害无辜女性甚至女儿,因她们在他心里都是跑掉妻子的替代品,他杀人实际上是一次一次在内心杀死自己的妻子!
妻子的离开对姜来说是无法忍受的巨大创伤,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
找不到逃跑的妻子,他的愤怒不能直接发泄到那个人身上,因此产生无辜受害者。
最终击垮他内心,是东植骗他逃走的妻子根本没死,让他的内心终极目标幻灭,而李昌镇给的他妻子死亡诊断书,才让姜了无遗憾地自杀。
洞悉这一深层动机,就可以解他的犯罪行为,他把对逃跑妻子的恨意,施加于别的女性,他埋尸并不是因为悔意与罪责,而是让她们永远没有逃跑的机会!
甚至他把自己的模式嫁接给别人,把才伊妈妈埋在才伊猪肉店地下,把东植妹妹埋进东植家墙里,变相地把人“还给”家属,符合他把女儿埋在自家院子里的一贯变态行为。
在旁边看着才伊十年多年找妈妈、东植二十年找妹妹,姜镇墨一定觉得非常有趣味,还会暗自得意“明明都还给你们了”。
纪念品则可以帮助他回味当时的“快感”。
最后他拿出才伊妈妈的头饰,“归还”才伊,也成为了直接证据。
第一个受害者房珠善算是例外,她对姜恶意指指点点、激活了姜对妻子的恨意,演变为杀人行为。
她直接被弃尸的原因,可能是初次犯案、没有缜密计划外,也或许因东植妹妹遇害发生在同一晚,姜忙不过来。
可能性更大的是,姜觉得她根本不重要。
至于美甲,在悬疑犯罪剧中,通常犯人会选择一些有标志性的受害者,比如穿红色高跟鞋、短裙、涂指甲等,在犯人的变态思维中,他们自以为那是受害者不检点的表现,姜杀的是心中与妻子类似的人。
所以姜也对曾是风尘女子的李金花下手,而不会对智华、才伊下手。
叙事上,美甲可以帮助主角和观众快速辨认受害者身份、加强紧张心理,当敏静美甲的特写镜头多次出现,观众就知道她快遭遇不测。
从性格、犯罪动机、行为模式,剧中对姜镇墨这一形象都刻画得完整精准、符合逻辑,加上演员精湛的“变态演技”,成就了一号怪物。
立意上,为什么要设计姜镇墨案?
除了直接呼应剧名“怪物”,更从深层揭示了韩国法律不完善的主题。
姜表现为反社会人格,却并非高智商完美犯罪,竟20年没能破案?
别说指纹、监控,根本就无法立案才是关键,因失踪者会被单纯处理为离家出走。
姜案正是残忍地点明:无力的人们只能干等、苦等,直到失踪者变为一具尸体回家!
二号怪物:韩基焕、李昌镇一组对照,他们瞒着都海媛有很多小秘密,相互勾结得更紧密,最终两人合二为一。
他们的犯罪心理都是源于“名利欲望”的疯狂。
讽刺官商勾结的黑暗面。
韩基焕,想成为厅长不留一丝污点,掩盖逃逸罪行,与李昌镇勾结。
评论中对韩基焕不解的,集中在两点,一是20年前撞人逃逸,为何找李昌镇善后,留下后患?
二是结局当上了厅长,那么容易就完蛋?
20年前,韩是所长,第一次与李昌镇、都海源喝酒,开始他拒绝喝酒,一副不想跟这些人混在一起的模样,在李的劝酒下喝了,后醉驾撞人,显然乱了阵脚,肯定不如平时缜密。
为什么找李?
首先,他们刚见面完,刚开始利益关系,其次,韩的清高本性让他没有与其他坏人拉帮结伙,更不可能找下属来见证自己罪行,那样很丢脸!
韩并不是相信李,只是不想自己“清白”的手上沾血,而李给他的印象,恐怕是手上沾了很多血的那类人。
上篇文中,详细分析了洙元的性格与转变,认为洙元的精神洁癖内因在他爸。
其实,儿子的精神洁癖有点遗传爸。
韩清高、不可一世的威严形象,并不是装出来的,他并不老谋深算,只是不能容忍有阻碍仕途的污点,20年来如履薄冰,努力爬上厅长职位,不与其他坏人勾结,因此没有什么势力,所谓站在他那边的人,都如权检察官那样,只是依附于权力并不知道他犯罪,树倒猢狲散。
洙元是唯一能打败他的人,是他的隐藏弱点,他一定没有想到自以为软弱的儿子,实际远远比他还强大百倍。
对儿子轻敌,才是韩基焕倒塌的关键。
被捕时韩要求警察用衣服盖住头,也是非常符合韩性格的小细节。
李昌镇比韩更有趣,虽然他俩的欲望都是名利,但韩多少还是有些反派脸谱化,而李昌镇的反派形象更新颖、更丰满。
李的目标是文州市开发案,演员许成泰的理解:“不管怎样,昌镇在度过不富裕的童年时期时,明确地标记快乐想要成功的欲望和梦想。
并不是单纯地拥有一间公寓,而是要建立一个村庄的梦想。
在不富裕的环境中,梦想似乎成为了他的突破口。
”
大家公认的演反派更需要演技,面无表情耍狠根本不够,能细腻地琢磨人物的内在动机、演出人性复杂的细微分别与多面向,才是一个反派深入人心的关键。
就像智华说当时看上他因为野心很单纯,可以帮她逃离万阳。
离婚是觉得他野心太可怕,智华也没那么想离开了。
虽然他一直玩笑式念叨着“wuli智华”,不过他听到智华最后是这样概括他们的婚姻,从他的反应看是真的伤心了。
一个反派的柔情就完成了。
另外被东植精准吐槽长得像蟾蜍、“那么好的脑袋都用在哪了啊,头也那么大一个”,还有狂拽俄文的习惯,虽然是演员本身的特质与能力,却完美地体现了李昌镇的形象,让人物变得更真实、更有记忆点了。
怪物三号:都海媛、朴正济一对相生相克的悲情母子。
都海媛的母爱是极致病态的溺爱,妈妈眼中正济是40岁的大宝宝,她可以为了儿子做一切事,但不知道什么方式才是对的。
把儿子关进精神病院,根本上是对正济个人独立意识的监禁,是一种无能的控制欲。
如果20年前正济在现实面前直接面对,或许可以回想起真相,早日赎罪。
自以为的母爱,只会带来反效果,强烈的窒息感。
正济不仅被“鹿”折磨得喘不过气,更被妈妈的病态母爱弄到快断气。
正济从来没有活得像一个独立的人,他被妈妈弄成了怪物,这点让人很难恨。
在我看来,朴正济是整部剧中最悲剧的角色,因为他其实没办法像东植那样寻找真相,为妹妹的死讨个说法,他找到的真相是自己就是凶手之一。
也无法像洙元一样坚守正义,迟来了20年的“自首”算什么良知的发现?
他宁可被逮捕。
更不像洙元强势地拿着枪逼韩基焕伏法,最后正济是通过别人“传话”的方式,非常软弱又坚定地告诉妈妈:如果你不认罪,我就死。
洙元的父子关系、正济的母子关系,也互为对照。
洙元在爸爸不闻不问时一个人变得更强大了,正济在妈妈“无微不至”中变得更软弱了。
当洙元手握武器,身边还有东植这个伙伴时,他赢了;而正济后知后觉地意识到,除了把自己当成武器,别无他法。
他跟东植也不可能回到从前了。
演员崔代勋在采访中说东植对于正济的意义:“变得无法喜欢东植之外的事物,连他人的眼睛都无法直视,东植也会教训欺负正济的人。
与世界对话、交流的方法,是因为东植,正济才有了解这些的机会。
”东植洙元的“感情线”中,正济看起来真的很像“三角恋”中的悲剧男二!
因此结局设计一年后东植归来,大家团聚。
而非等三年后的正济回归,也许因为他是个彻底的悲剧角色,只能在遗憾中结束。
惊叹于编剧,演员演技,拍摄手法,各种生活流镜头爽到血脉喷张,演员演技意识流表现手法,表情神态赞到毛骨悚然。
令人回味无穷沉浸式体验的原因之一就是台词的优秀。
勾心斗角明着来那是脑x宫廷剧,在台词下功夫才是能展现水准的高端玩法。
好的编剧能拯救整个团队于绝境之中,更是在各方面蓬勃发展中能锦上添花的灵魂人物。
这部剧还有一个值得称颂且不可多得的点,就是不惜砸重金花费各种镜头成本去塑造每一个人物,剧情之外的其他之支撑有血有肉的程度个人认为到了极致。
剧情冷血的唏嘘不已与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传递在观众体内冰火两重天。
申河均个人魅力与能力叹为观止。
逃离枯燥乏味生活短暂移民另一个世界,我的推荐就是“怪物”的世界
韩剧 双男主 悬密探案剧情:前期剧情平缓,线索给的很少,一直在给男主营造悬疑感,很难吸引人慢慢看进去,但是第八集开始进入状态,其实案子并不复杂,只不过每个人都有秘密,都不想秘密被发现。
后期就是一点点解开周围人的秘密。
感情线:纯纯的双男主,没有女主,只有女配,所以看的很过瘾,我真的不想看到脑残降职的恋爱线。
男一男二感觉就是现实版罗密欧与朱丽叶,男二的爸爸害死了男主东植的妹妹,男主为了找到害死妹妹的凶手,男二则是为了隐藏自己工作的过失,两个人在相处的过程中慢慢改变对彼此的看法,最终破解谜案。
他俩虽然没有任何感情线,但是相互救赎真的太带感了,处在一种完全不涉及爱情是单纯的友谊和救赎,但是会让人觉得即使是爱情也不过如此的状态。
不足:男一开始的人设铺垫的很好,但是后期男主感觉变弱了。
男二从头到尾都非常棒,成长型。
还有就是但凡法医和警察厉害点,案子都能破。
开篇还可以,但是不停反转故弄玄虚, 看到快一半已经不在乎谁是凶手了,爱谁谁吧。时间切换来切换去风一样抓不住头脑,为了反转而反转设置的技巧真的很快就腻了。难看,不想看完,看下剧透吧。
片名是怪物,不代表必须把人个个拍成怪物,整整16集,没完没了滥用巨大的人脸特写镜头,是为了让观众看清人物表情吗?给摄影减1大分。不停地闪回、慢慢悠悠的重现,配上那一张张巨大的脸,看得我作呕。具体到剧情,6-13集比较吸引人,6集以前和14集(含+快进)以后我都是忍耐下来的,再减一大分。另外,里面表演最好的,是饰演权赫的朴智勋,他一举一动、每一个表情都将人物刻画得活灵活现,给这位演员大大的赞+关注,其他人流俗,我知道很多人认为申河均演技炸裂,自已也认为他是个好演员,但要知道的是,夸张的表演对演员并不是考验,表演,既要做到让观众看到表演,又不能露出表演痕迹,非常难,但这就叫功力,从这一点上,申河均在此剧的表演就不如朴智勋入流,这也是导演的错。最后,希望不要再看到许成泰的脸,心脏难受。
看了两集感觉并不是喜欢的氛围和节奏 剧荒时刻 😑
强忍着打人的冲动,看到了第12集结束,就再也看不下去了。电视剧的节奏太拖沓,太磨叽,我实在不能想象能把这种玩意看下去的人,脾气是有多好啊?这么多年,唯一快节奏、追剧追到欲罢不能的电视剧就是《真探》,集集精彩 ,绝不拖沓,绝不墨迹,破案就是破案,整这么多政治斗争,老百姓爱看这个?
万阳村里的每个人都有个秘密,都有个刚好帮忙cover的人,但又无法得知最想知道的那个……互相连结又互相牵制,像个连环套,也像个共生系统。对外护短却又彼此怀疑,但不知谁才是凶手,各自知道的秘密未必是凶手的秘密,但可能都握有其中一块拼图,一起拚凑才会发现真凶吧...
看完了,这部剧真的可以提前预定今年悬疑最佳之一了,我也成功的把双男主的父子档嗑成了夫妻档,这部剧不管是选角,演技,剧情,对白,配乐都很有水平,可能大家更喜欢快节奏剧情的话这部剧显得有点前摇过长,但是这部剧的剧情能感受到编剧的用心打磨,所以在娱乐化快餐化剧集成为常态的今日,用《怪物》这样一部剧中和一下,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
剧版杀人回忆?
看了5集,磨磨唧唧,磨磨唧唧……
真的欣赏不来申河均的演技
越看越失望。
就真的很一般,越往后越难看,甚至还有迹象试图搞基??故弄玄虚
烦死姓韩的了 这个演员演的也不行 臭屁的样子想让人给他一榔头 前几集的节奏可真够慢的
不行不行 我实在接受不了这样的设定 真是服了这编剧的脑洞……村子里的人感觉快杀没了,好好的朋友也一不开心就动手,又加入政治的博弈,反正就是一不开心就干掉,谁拦路干掉谁😑警察厅长都这副德行,这国家搞不好了…勉强看了4集,之后的看文字结束。
为了珍九弟弟,整体节奏不错。电影质感,剪辑很赞,配乐OK,有点《杀人回忆》那味。假象其实不完全是为了误导,更多地也在说明舆论与怀疑让一个正常人变成“怪物”的影响。全员嫌疑,且全员都不是正角,我觉得挺好,就像《杀人回忆》,凶手就是很普通的人。就是在告诉我们这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一看就是恶人的绝对恶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怪物,而最终走向了救赎,即便是自我牺牲式的。再痛苦也别忘了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拉屎,尽量不伤害别人地过一生。
东植真的很喜欢背成语啊哈哈哈
头尾实属写崩,十分劝退。虽然中间也在不断地塞烟雾弹,但这种非psychopath,普通人犯下的恶、痛苦、悔恨写得可真好看。“双雄”搞基的设定也自然地被接受了。
设定有点常规 剧情有点套路 但是第一集开头和结尾的部分太炸了 配乐好有sense 申河均的演技也好绝 吕珍九也不逊色
友情提示勿必看小玩剧字幕组!!押今年百想最佳电视剧以及最佳导演(《恶之花》拿最佳导演也能接受)。四星半。所以说合适的编剧配上合适的导演再加上全员在线的演员有多赞(对比《秘密森林》1和2更是深有体会)。故事并无新意,设置悬念的手法也是这几年烂大街的,但整个叙述过程扔掉传统的起承转合以及全程去高潮化的处理(配乐很高明),后劲儿十足——换成隔壁《窥探》那种,才叫故弄玄虚;连环杀人犯ep8就伏法(并不难猜),余下8集却依然不断高走,人物刻画之细腻功不可没。申河均虽然提名百想,但吕珍九的韩洙元才是全剧刻画得最好最反套路的角色(近乎完美的理想主义者)P.S.「我来下地狱」CP组赛高。
拖沓,老套路
前五集莫名其妙 第六集突然发现不用推理了直接闯进犯罪现场…算是蛮有趣的剧本 总是会联想到东城梦魇。硬要比较的话 还是窥探完成度好一些。好喜欢智花和在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