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朗代克
Клондайк,Klondike
导演:玛丽娜·埃尔·戈尔巴赫
主演:Oksana Cherkashyna,Sergey Shadrin,Oleg Shcherbina,Oleg Shevchuk,Artur Aramyan,Evgeniy Efremov,Nadir Samedov,Anatolij Ohorodnyk,Amdrii Iaroshevskii,Danylo Savchenko,Oleksiy Konovalenkov,Tetiana Misik,S
类型:电影地区:乌克兰,土耳其语言:乌克兰语,俄语,荷兰语年份:2022
简介:2014年7月,准父母Irka和Tolik住在乌克兰东部靠近俄罗斯边境的顿涅茨克地区,这是顿巴斯战争早期有争议的地区。随着MH17航班附近的坠机事件加剧了笼罩他们村庄的令人生畏的紧张气氛,他们对第一个孩子出生的紧张预期被突如其来的事件猛烈地打断了。迫在眉睫的失事客机残骸和即将到来的哀悼者队伍强调了当时超现实的创伤..详细 >
战争中的平民,生育,第一次看那么特别的电影 #WORLD FILM FESTIVAL OF BANGKOK 2022
随着一声巨响和被击落的MH17展开,构图镜头真的太棒了,这是影片最大的亮点!可惜缓慢长镜头式的节奏,几度觉得过分冗长了,剧情和场景也非常单一。最后的戏剧冲突倒是点中了我的喜好,起码有揪心难受之感,起码我是没有看过徒手生娃的场景,献给伟大的女人们!
35届东京电影节观影。摄影很适合在银幕上观赏。内外因素交织构成的战争悲剧,好战的人永远都不会理解战争对每个个体的毁灭性打击。意料之中又在评论里看到了“白左电影”之类的俄罗斯精神狗儿子言论,很好奇这些“人”在看南京大屠杀纪录片时是否也保持同样的“理性”。
谁把磁力链接发给京子啊
极为之美丽的电影
平平淡淡,对我来说没有吸引力。
大量的长镜头让我们感受到俄乌边境的战乱给当地百姓带来的痛苦和灾难是多么的触目惊心和难以想象!
四星半。女导演玛丽娜·埃尔·戈尔巴赫在影片中对MH17航班坠毁事件有着很明确的立场,但影片的优秀之处并非是对事件的刨根问题,而是对俄乌交界地区居住群体生活的刻画,精神层面的分析。孕期女性身处于战争之中,却更为果敢、坚守自我,与男性彼此间的立场争执,挞伐与反抗,形成鲜明对比。大量固定镜头和平移、旋转拍摄方式的运用,在克制中渗透着恫吓之感。同一画面中近景和远景的交叉叙事,展现了强有力的作者性。叙事节奏在中后段有些放缓,但瑕不掩瑜。尤其是全片最后一场戏,堪称年度电影瞬间的强劲候选者。
14年的顿涅茨克,如今的乌克兰全境
只能说,战争是必然的结果了。
说实话没看出啥特别有问题的意识形态,难道该指望乌克兰片子支持俄罗斯?只能说更多是表达对兵燹的痛恨吧,结尾弟弟和丈夫的对峙与“和解”已经足够说明问题。而对女性命运的叙写,甚至好于《正发生》。具有纵深感的场面调度是一大特点,也许也能成就一种美学,不过现在言之过早。
女性导演的「思维架构」聚焦,果然「俄乌关系」的第一线还是要看顿涅茨克,各种匪夷所思的立场与意识形态交融的神奇地带。画面构图出奇的好,故事线流畅洒脱写意,各种隐喻与战争控诉毫不掩饰的一气呵成,男性的隐忍与女性的无奈都刻画的恰到好处,当下看来的确有够讽刺。最后部分的处理很不错,生命的终结与诞生亦不过交替往复中前行,只是终点在哪,依旧迷茫罢了。(没入15部小名单略有可惜)
弱者无助的坚守。
#38sundance#冷静克制,有很明显的幕的区分,从一开始的一声声的恐怖巨响,到中间各种固定和慢移推的镜头表达边界人民的精神状态,再到后来对于政治立场的爆发。一切都在一个场景下完成的游刃有余,远景近景的切换也恰到好处,总让我感觉到无依之地的影子诶。女性在这炼狱中显出了比男性更坚强的品质…
寓意,隐喻,然后就直白表态,贴上标签了...
电影背景是14年乌克兰政变,开始东西内战,其实和俄罗斯还没多大关系,只是东部大部分人说俄语支持俄罗斯,要求独立,只是受苦受难的都是老百姓,何必带着这么强烈的政治题材来拍给西方人看?
这配乐,往悬疑那边走了
62/100 #Sundance2022导演奖+柏林全景人道主义精神奖/观众奖第二名。
倾巢之下、安有完卵……女人当家、墙倒屋塌第一时间撤离战前地
最後一幕太讓人心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