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度看哭了. 虽然这种肥皂剧情节 比比皆是,剧本和小说都非常一般. 但cate还是把一个神经质一般的失意建筑师演的惟妙惟肖. 她得意的领域遭受了打击所以她逃离了 她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孩子身上. 女儿这么对爸爸说的,妈妈可以这么叫我,你不可以,妈妈是我最好的朋友. 在看被邻居辱骂时,女儿的一句 fuck you 实在让我太感动了. 所以她逃了20年 但我觉得她create出一个更好的作品就是她的女儿,聪明,善良,勇于冒险. 然而爸爸呢?
爸爸在看到过妻子曾经辉煌的时候,却一直不理解为什么妻子现在变成这样?
在发生一些变故时,甚至想和别人一起吧她送进“精神病院”. 哇 太垃圾了. 男人真的不行. 永远都只有自己 20年了. 最后貌似在女儿的沟通下洗白,但早20年你干嘛去了. 只有自己的事业. 你妻子拥有你都没有的天赋!
垃圾
伯纳黛特本是一个设计鬼才,却因为在婚后成了一个家庭主妇。
近二十年的时光,她跟邻居的关系处不好,她时常焦虑到睡不好觉,她把境外的犯罪团伙当私人助理……还好,她是一个成功的母亲!
在同是行业天才的丈夫和他请的大夫要把她送进精神病院时,她逃了!
她的女儿觉得,母亲失踪了,父亲就应该全力以赴去寻找母亲,父亲却觉得,他们应该继续正常的生活。
但女儿没有放弃去找她的母亲。
第一次,听说母亲去了机场,她拔腿就决定要跟父亲一起去找伯纳黛特。
第二次,当听说母亲在南极再一次失踪时,她坚决反对父亲,认为母亲可能过得比他猜到的要快乐得多!
想起了《母语》里的血缘母亲。
她为了自己的事业,只是贡献了自己的基因,却没有参与孩子的每一步成长。
当然,她自己本身也有生理原因。
即便这个可以成为为她辩解的理由,但抵不过孩子在代孕育后对她的疏离。
再一次相信,每一步都做数。
影片的开头借由女儿之口讲述了折扣机制,事物价值随着时间推移大幅衰减。
机制核心是为了人类的生存,警示新事物中潜在的危险。
妻子过于关注新出现的危险信号,而忽视了珍宝最初的绚丽,而丈夫对妻子的喜爱在被时间淘洗后,也像折旧的项链不再闪光。
被失败击碎的一瞬,像雪花纷扬,再凝聚成冰凌刺穿。
拖拽无用躯壳囿于过往,如同侵蚀社会的杂碎,被好友规劝直截了当的解决方案就是去创造,将四散的灵感碰撞出火花,虚构出真实。
女主像是呆在透明容器中,摇曳于绿色景观的一尾。
看似葱郁生机却内壁斑驳,肆意滋长的藤曼郁积侵入之势。
铲除吧,连根拔起,然后由暴雨催生泥石流浩浩荡荡覆盖一切。
周而复始的日常将人逼仄如困兽,无法享受安之如素的幸福,才能就着雨点歌声哽咽平庸日常的艰难。
但艺术家特有敏感的触角,张扬渗透入至微层面,被可可爱爱击中红心。
受人欢迎的品质被过誉,但在被影像视频刻录的新星时刻,也以为人生能永远意气风发生猛下去。
然后呢,被踩着软肋狠踹一脚,就趁着表面盘观感尚可,仓皇消失来让辉煌定格在不朽。
漫溢的才华精力总需要宣泄口,坊间传言孩子是父母最伟大的作品,那求仁得仁,多次流产后终于将剩下神迹赌在心脏有缺陷的女儿身上。
女儿被打磨抛光得甚是漂亮,聪慧善良又不从众谄媚,难能可贵将妈妈视为最好的朋友彼此相依,笃定对方不会无缘抛弃与自己的关联,不应理解他人复杂处境的高难度而放弃。
女主对昔日挚友絮叨愤懑时,镜头对切到丈夫对医生细数妻子不当。
二十年前的佳话是由姣好容颜出众天赋幽默活力堆砌的,而岁月蹉跎沙砾埋金,女方无法对枕边人坦承无法释怀的创伤,失败在难以入眠的夜晚倾泻如利齿啃噬不得安宁,精力枯竭也灌不满内心黑洞。
而男方充斥着对爱人的失实感,夸张类比妻子是被外星人置换的复制品,借口家庭和工作的责任,无法无从不可不能被妻子拖进深渊。
再被好事者鼓吹,便将剑矛对准伴侣,好像从源头处将妻子关押隔离便可横扫残局。
心意相通的理解真是奢侈,多数人摆摆手说着人与人就是无法理解的,强行共情一波便是矫情和傲慢。
经历如流水缓慢而坚定地冲刷出沟壑,来往人群只瞟一眼便绕行,但不代表没有人可以筑建通衢,至少不会轻描淡写未经尝试就摊手放弃。
但更唏嘘的是共源而下,破除险阻弯绕无数关卡,却无法同归。
若是双方耗尽爱意结算婚姻,还可道声无常只愿初见。
但男方满口仁义谎言为你好呀,女主不可置信节节败退,还寻求信任抱有幻想可以内部解决。
最终只能狼狈逃离,反其道行之,求助于过往结怨的邻居。
惊叹女主应变能力又深感婚姻的讽刺,身侧人的利刃精准难防又见血啊。
丈夫对妻子的失踪轻描淡写道,当她准备好了后便会回来的,她又一次在面对事实时选择了逃避,而我们还要继续自己的生活。
看似深明大义进退忍让,实则是以表面无为敷衍探究深层原因。
当她逃离个人责任,拒绝融入社群,对房屋庭院周遭一切无感时,丈夫也只会气急败坏抓住适应性障碍来遮羞。
共同抚养先天有缺陷的女儿,并未黏合或直接分裂他们的关系,彼此仍旧像大陆板块缓慢漂移。
在寻找妻子的过程中,丈夫看到邮轮上大额酒水账单便假定其借酒消愁,而女儿却认为可能是欢度今宵的狂欢。
丈夫终于在找寻过程中领悟,他不该让身为艺术家的妻子停止创作的,终是辜负了。
影片结尾妻子的热情被重建南极科考站点燃,难以抑制的心跳加速,欢欣雀跃从眼神中满溢出来。
难以保证的睡眠、洗澡、锻炼和长时间单独工作,却都与女主过往二十年处境相契合。
基于南极站严苛的运输条件,女主也将贯彻之前20英里房屋的设计理念,向前开创新生活。
就像女儿说不要像妈妈抱怨生活的无趣,越早意识到乐趣只能由自身带来,生活就愈能充满滋味吧。
无法比较,因为不会看另一部片子吧……希望母亲都能照顾好自己……………………………………………………………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
影片到这儿停的话我给四星看到伯纳黛特在车间里天才闪光当然非常动人,布兰切特的演技把这个桥段硬是刷到了影片的高潮,她作为艺术家的怪、执着、热情、性感皆在这个时刻绽放,但很遗憾这基本上是不可能发生的。
再精彩也没用啊。
二十年对艺术天赋的埋葬太致命,绝对毁灭性打击。
人们当然更喜欢化腐朽为神奇的故事,别的领域不很了解,但艺术很难作如是观,更不要说涉及大量技术的建筑设计。
二十年?
二十年?
二十年?
影片常常提起,带着抱怨、遗憾、玩笑的语气,回想起来都削弱了漫长时间的那种腐化一切的强度。
伯纳黛特一家子在西雅图住在女校的旧址里,规训的意味一览无余。
看看他们一家三口住的空间,这是一个建筑师能容忍的地方吗?
烂路、破地毯、发霉的墙纸(《女性瘾者》的“审讯室”也有这种破墙纸)、莫名其妙的告解室(这显然也是有意的安排了,告解、封闭、洞开、摔倒、不修理)。
第一次看到伯纳黛特在类似仓库的房间里和曼祖拉对话的时候我还以为她在一个什么废址上做工。
地毯被切开,被伯纳黛特切得像一朵厚重的花瓣,露出来里面淘气的绿植。
后来影片也交待了:如果这个房间是伯纳黛特枯萎的隐喻,那这明显后期超级多的鲜绿色就是最隐秘的那个扭转的支点。
通读弗兰克·盖里的传记,我知道这个老家伙虽然手稿画得一团乱麻似的,但他的建筑师事务所掌握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建模设计软件,大量的运算让盖里式的金属曲面成为可能。
重点在于,这个东西是与时俱进的。
还记得在上海看布尔乔亚的纪录片,老太太在工作室捏雕塑,全凭手在泥巴上游走,套用纳博科夫的句子,布尔乔亚手里的泥纯然是她的傀儡,大艺术家对质感和形象的操控让人根本只能目不转睛目瞪口呆目不斜视。
我只看过两个和捏雕塑有关的录像,另外一个是深圳ocat看到的年轻艺术家作品。
两个带记录性质的录像放在一块,第一感觉是两位女艺术家在手感上的差距。
我相信这和时间有关——布尔乔亚比后者的实践多了不止二十年。
伯纳黛特的西雅图生活在极端的封闭中。
从洛杉矶到西雅图,这是她的自我流放。
所以对她来说,这二十年还不只是失去了而已,是凌迟般的损耗,疼痛和陨灭发生在每一刻的时间里。
怎么可能插电即刻复活?
倒觉得泥石流的桥段有一种奇特的讽刺性在里面。
大雨倾盆而下,是冲堤毁田,还是浇灌圣灵取决于这块土壤的准备。
纵使强如伯纳黛特(最年轻的麦克阿瑟天才奖得主,肯定让人想到《婚姻故事》),也难敌过二十年不间断的水土流失吧。
伯纳黛特丈夫的顿悟看起来也太假,这又和二十年这个时间有关。
一段浪漫的情话就能让他意识到自己对妻子的错付?
我们不能忽视长时间的生活惯性能让一个人变得多么硬邦邦和被顿感支配的现实。
从不理解如何到理解?
有个捷径是给予或者是共同协商出更多的自由,伯丈夫显然意识到自己和妻子不是一类人,于是影片让他选择了这个捷径。
哈,太天真了。
Bernadette你去了哪里?
我要去找自己。
本片的女主,是个非常有才气的年轻建筑家,有过不少出名的设计。
然而却早早嫁做人妇。
本来,老公是个也很出名的动画设计师,后来做微软,很有钱。
看着也是幸福。
但是,女主花了很多心思耗时三年才建造的一座房子,被一个什么名人拖经纪人买了下来,结果却推倒用来当停车场?
女主备受打击,离开了当时的城市,搬去了西雅图。
后来她还经历了四次流产,幸好还是顺利生下一个女儿。
但女儿天生心脏不好,做了很多手术。
这些在片中一带而过,其中的劳苦心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
女主都自己扛过来了,内心真的强大无比。
后面,女主的老公跟一个心理医生说,一个家庭出现了有疾病的孩子,夫妻要么更互相扶持要么离婚。
而他们之间则是悄无声息地你向左走我向右走。
事实是,男主花了更多时间在工作上,而女主则给了女儿很多很多的爱和陪伴。
母女之间有种特殊的联系,心心相印,才有了后面的千里寻母,寻到南极冰大陆。
而这个老公……我真的是要被他气死!
先说他第一次犯浑,初级版的。
女主到药房去拿药,因为是用的手机上一个智能助理开的晕车药,药房说这种药副作用大,给换别的药,女主可能在等待的时候就在药房的沙发上睡着了。
这时,她老公正和办公室女助理还有一个同事还是客户路过药房发现了正呼呼大睡的女主。
换了我是老公,那肯定第一时间冲过去看看老婆是不是不舒服啊,亲切地关怀她。
而这个极品老公,他的表情却是一副:噢天啊!
老婆真让我丢尽了脸面啊!
然后忍着怒火,轻轻叫起女主。
简短的对话过后,说要两个人一起吃晚饭。
我真是信了他的鬼话,以为要好好补偿一下老婆呢。
谁知晚餐时竟然一厢情愿以为老婆去药房是因为失眠,还有去看了精神科医生!
在他眼里,不爱和人打交道的老婆就是心理有毛病的!
女主是有点社交恐惧症,不善长和邻里打交道。
这也没什么啊!
(我也是这种类型)其中有个邻居,可能也是嫉妒女主吧所以本来也就不是很友善的样子,她嫌女主家花园里的黑莓藤蔓侵犯到自己家了,强烈要求女主进行清除。
后面女主通过手机上的一个智能助理处理了这个事,结果导致下雨的时候山坡给冲垮了,雨水加泥土涌进了邻居家,正好还在举办聚会。
邻居非常恼怒,冲着开车的女主一阵大骂。
女主开头都一直认错,直到邻居指责女主连累女儿都不能正常和小区的人交往,女主这下怒了,下车怼回去。
女主的女儿当然帮着自家妈咪也怼回去。
这才是一家人啊!
好,我们看看2.0版的犯浑老公。
当晚,女主带着女儿和一个女孩一块去酒店顶楼旋转餐厅庆生(我不知道谁过生日),老公来了,说自己准备出差去机场顺路过来。
我还惊喜呢😓结果,还是来问责的!
怪女主把黑莓清理了导致滑坡事件。
女主根本来不及解释,还是女儿过来力挺妈咪!
把老爸也怼回去。
被这老公气到我内伤!
然而别急,还有犯浑3.0版的!
有个网络FBI找到了老公,说女主手机上的智能助理其实是俄罗斯黑帮!
专门盗用身份窃取财产的!
这下,老公带着FBI和心理医生还有全剧最计咋的八婆女助理浩浩荡荡地去家里找女主算账!
女主很委屈,也认错了,就提议说一家三口照计划去南极度假当做散心。
老公不批!
还叫女主自己去精神病院住!
我真是痛心啊!
然后女主就借口上厕所溜出了家。
自己踏上了去南极的旅途。
犯浑老公在乖女儿的带领下,出发去往南极找女主。
然而快到结尾时还有个终极版的犯浑。
当老公和女儿追到了南极,却听闻女主从船上失踪,而且还发现前一晚在酒吧有巨额消费。
这老公认为女主是抑郁已经自杀了!
根本思想上都没有一点挣扎!
当然还是女儿坚持找下去。
最后故事给了个圆满的结局。
他们找到了正在兴奋打电话的女主。
一家人团圆了,也和解了。
老公明白了是自己辜负了女主。
女主也终于恍悟自己缺的是工作!
她想去南极点,设计新的南极科考站。
Bernadette找回了羽衣,又做回了仙女。
差点忘了,其中有个镜头,女主开车,女儿坐在副驾驶,车上正放着《Time After Time》,两母女忘情地跟着唱。
多么熟悉啊!
女主在《完美盗贼》里也是这样不过这回有个伴一起。
戏剧就是把普通人的生活加以传奇的色彩展示出来。
虽然说我们这些普通的家庭主妇不是个个都有做天才建筑家的本事,但在成长的过程中,谁不是把自己当个小仙女看待,精心呵护着长大的呢?
小时候的我们爱古诗词,爱其中的山川河湖,盼望有一日仗剑走天涯。
我们爱音乐,勾勒着在蓝天白云映照下的草海或是碧海银沙边上缓缓起舞的画面。
我们爱绘画、爱养花草、爱文学、爱影视,可能还有的爱科研、爱天文、爱冒险……谁知结了婚,仙女衣被老公藏了起来,只好一头扎进了没完没了的家务里。
除了上班还要带娃,一个娃再接着一个娃。
除了喂奶喂饭陪玩还要再经历一遍九年义务教育,哦不,是两遍。
女主也是在等女儿长到足够大了,才重拾旧梦。
所以,我们也还是有机会的,要有耐心。
守得云开见月明。
总之,记住:不要被犯浑老公打倒,不要被好事邻居打倒,不要被家务打倒,不要被时间打倒!
虽然我还没有特定的梦想,但是也不能自暴自弃,相信只要心中有光,一定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事!
为自己而投入。
片中,有一种情感只有生女儿的妈妈才懂。
世上谁最爱你?
我生下来的女儿。
当每一个人甚至丈夫,都排挤你,怀疑你的时候,谁在一直信任你,支持你?
我生下来的女儿。
当你离家出走的时候,你的丈夫还打算正常上班,是谁坚持寻找你,追逐你的脚步,坚信你不会真的遗弃最爱的女儿,最后在地球的最南端寻获了你,最真实的你,最原本的你,热爱创作的你?
我亲生的女儿。
看完片子,再来看标题,我想编剧大概想讲一个中年妇女寻找自我的故事。
但看完全篇的我,很想说题目应该改改,叫做男人你去了哪。
妻子职业低谷,进入家庭逃避事业,曾经相恋的男人却因为老婆风光不再,疏远责备,还要在妻子情绪失控离家出走的时候,不管不顾继续生活。
扣着互相尊重帽子的自私才是活成路人的归因,没有不花时间和精力的感情,没有不共历低谷的相濡以沫。
男人你到底去了哪。
在这世上没有任何人There's just no way one person can ever know能了解另一个人的全部everything about another person.这当然不简单Of course it's complicated.但即使这很复杂Just because it's complicated,即使你永远无法了解另一个人的全部just because you think you can't ever know everything你也要去尝试啊about another person, it doesn't mean you can't try.我也要尽力尝试lt doesn't mean I can't try.
晚上莫名其妙点开了糕糕的扑街新片,说实话,片子真的很扑,烂番茄开局50多,票房也扑街,据我所知,这大概是AnnaPurna发行的最后一部片子了(Anna本来想靠这部片子回点血,结果继续扑,导致Hustle的发行也卖出去了)之后唯一的新闻就是律师开始规划公司资产。
以至于对于片子没有什么期待,开头的不知所云让我以为只是一部揭示中产家庭矛盾的片子,想吐槽糕糕怎么又演这种贵妇,中段的油管视频才揭示Bernadette的艺术家身份,于是开头的一切,无论是焦虑还是社交恐惧症都Make Sense—一个作品被毁而一怒之下退出艺术圈义无反顾走进家庭生活的艺术家。
她可是艺术家,她想遗世独立就可以遗世独立,她想不交朋友就可以不交朋友,对她而言,受欢迎好像并没有那么重要,可是她忘记了社区生活不是艺术圈,西雅图的社区没有人会懂她,她太孤独了,把一切情绪一切思考寄托于千里之外的德里,可是她还是孤独,于是选择药物来让自己逃避(不觉得她会自杀)。
电影中段丈夫和心理医生与Bernadette和老友两场谈话的来回穿插更是加深了艺术生活和家庭生活间的隔阂,就连丈夫也不懂Bernadette了,她真的只剩女儿了,片中说的没错的事情是,Buzz就是她剩下的16个奇迹。
(后半段崩坏了,唯一的记忆点是,艺术家真的需要“泄秀”来让自己充满旺盛的精力来面对生活的日复一日,切糕在得知可以去南极洲之后眼里真的充满光芒,谢谢切糕演这个电影。
影片给我最大的感触是关于伯纳黛特的焦虑(精神病吗)。
首先,人永远只会按照自己的意愿来理解别人,纵使有时候那个人确实有不对的地方。
伯纳黛特的丈夫想要帮助她,但他是想要改变伯纳黛特的意愿,迫使她接受精神病治疗。
心理医生也只凭一面之词就妄下定论,告诉患者既定的事实,这当然会遭到抵触。
最后伯纳黛特重新专注于自己热爱的事业,丈夫感受到她的存在价值,一家人重归于好。
其次,陷入抑郁或焦虑的人感受不到自己的病态,特别是自处的时候。
他们需要转移注意力,花更多时间在工作或者社交当中,而不是无休止的内耗。
同时,焦虑和抑郁本身不应该被认为是不正常的,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负面消极的情绪,问题在于如何去处理它。
没有办法很好解决这些问题的人们更值得背理解与关怀,而不是判给他(她)一个病症并且逐渐孤立这个人。
最后,电影开篇所展现的观点我特别喜欢。
让我觉得,这至少是很有哲学思考的影片🌱—Have you ever heard that the brain is like a discounting mechanism? Say someone gives you a present and it's a diamond necklace. And you open it and you love it. You're all happy at first and then the next day it still makes you happy but a little bit less so. A year later, you see the necklace and you think, "Oh, that old thing." And do you know why your brain discouts things? It's for survival. You need to prepared for new experiences because they could signal danger. Wouldn't it be great if we could reset that since there aren't a lot of saber-toothed tigers jumping out of us? Seems like a design flaw that our brains default settings signal danger and survival instead of something like joy or appreciation. I think that's what happened to my mom. "She got so focused on picking up danger signals that her discounting mechanism forgot to see all the good stuff in her life." 🤗希望每个人都能看见生活中美好的一面。
还是头一次没有看完布兰切特的电影,说实话,有点乏味,也许我比较浮躁。
女人最好的闺蜜是独处,烟火里谋生,月光下谋爱,文字里谋心,音乐里谋魂。电影是幸福的结局,但是大部分的人生婚姻故事都以一个是谎言的承诺开始,让女人做更大的牺牲,结尾也很难有伴侣和孩子的理解。。。希望女人如果走进婚姻,之前就对自己做出更爱自己的承诺,不要退那一步,不然就会有不断的妥协和让步,你值得更好的!
美国中产精英阶级能活得这么矫情?竟然能被某些人当成清新童话故事围观,这得有多不接地气?
你以为删掉了出轨使人怀孕男主就是好丈夫了吗,男主真的怎么看怎么出戏啊。
7/10南极最后的庇护所
我很喜欢,只是默默有些遗憾,如果和《白日梦想家》一样,是在旅途之中看的就更好了。因为我完全能够共情那种颇为神经质的不安和紧张,也就格外能够理解,开阔宁静的南极带来的兴奋和豁然开朗。家庭线处理得也很得当,从始至终女儿都是比丈夫更加贴心的,全心全意支持她的人。
好故事,没拍好,纯靠大魔王的演技来撑。前面无聊的部分铺垫太久了,刚精彩起来就结束了,好想继续看她开挂的人生,南极工作站的设计简直太棒了!
最开始的南极洲真美啊。采用妈妈女儿的口吻讲述故事,让这个包装好了的女性主义/中产阶级中年危机故事变得流畅简单,大团圆结局也是,仿佛青少年片。但是也因此熟悉易看,就加一分。
我觉得故事刚要开始的时候就乍然而止了。
中年危机版暖暖内含光的升级,片子中满满都是Linklater之前作品的影子,Bernadette的荧幕角色骄傲而又脆弱,可望而不可及的真实女神形象也就是如此,而去南极的创意堪比当代的Seattle needle科幻风,但实际建筑师的角色,难免感触更多是Chihuly的代入;另关于Bernadette身份的视频介绍,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点子去讲述一小段“专业”的背景知识或剧本内容;
前面还可以,越往后看越感觉离谱,就看不下去了,俄罗斯特工怎么回事?太乱了,离奇那种乱
直到结尾南极旅游时,可能被优化的微软合伙人男主才终于意识到女主二十年不再建筑创造,设计有点无语。前面互联网中产阶级女主的崩塌小品在布兰切特的表演光环下还算能看。#sfm
Popularity is overrated.全部感动都集中在母女间互相的理解和爱。
本质上和金智英讲的是一件事,都是事业女性被主妇身份束缚、变得泯然众人的故事,只是布兰切特的经历更加个体化。可惜林克莱特完全不在状态,拍得毫无神采不说,这南极的CG特效做得也太假了...
用热点和网络语:江一燕出来挨打~
一个风头正劲的建筑行业从业者如何被资本摧毁变成一个cynical中年妇女的小品故事…… @2020-01-21 20:31:55
建筑艺术家奇葩家庭物语,节奏还是比较明快的。
拍人物之间的情感,导演还是有一套的。Kate是我看这部独立电影的理由,完全有说服力、让人入戏的表演。
女人一定不要忘记自己,一定要努力寻找自己,守住自己。
Linklater里很差的一部,难以理解共情的角色,莫名其妙的性格发展,虚弱无力的结尾。小说怕是不能完全背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