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的这部赛博动漫,宣传里又是类举《攻壳机动队》,又是《银翼杀手》的,但我看下来想到的却是《普罗米修斯》。
在讲到AI的未来就必然要讲到人机共存问题的讨论逻辑中,这部《火星特快》的确触及了更为根本的人性问题,即人的局限性在于,尽管人可以模仿造物主造物,却无法拥有造物主只造物的胸襟。
人类进行了一段上帝死没死的讨论,但这种讨论既不会从动摇资本主义发展规律,也不会动摇上帝的存在或不存在。
但当人类可以成为某种形式的上帝时,却无法从所造之物的意识中抽离自身的存在价值。
从这点来说,人类这种将存在的正当性建立在存在的权威性的倾向,还真像是东亚父母。
从根源来说,之所以会混淆正当性和权威性,大概也因为人不具有制定规则的能力。
所谓“规则”,不是奖惩制度,不是限制,而是存在依据本身——就像新陈代谢,就像五感意识,就像物理法则。
所以,人类能造物却不意味着人类能超越造物,就当下而言,这个造物包括文化、制度、关系、后代,以后,自然会加上AI。
某种程度来说,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所揭示的其实是,人类存在最好的方式至多是契约式的相对关系,而非拥有-被拥有的绝对关系。
人类人工智能机器人公司为了推动无机机器人到有机机器人的换代,从而获取利益,写出接管程序植入机器人的系统更新中。
让机器人产生离开人类去往太空,自创文明的信仰。
机器人的放逐是将记忆和意识上传给人工智能贝里尔Beryl的服务器,然后搭乘火星特快往太空发射。
机器人之间可以“共振resonate”产生快感,一起上传至母体似乎可以让所有机器人深度交流,于是也有机器人说知道人类的阴谋,但仍相信自创文明的说法。
究竟是人类阴谋算计了机器人,还是被压迫的机器人接机自创文明是一个开放结局。
但是通过人类艾琳Aline和复制体机器人卡洛斯Carlos共同执行黑客灭口实践调查的剖切线,展现文明高速发展底下人类的贪婪、空洞。
社会由极少数控制,底层无法支付学费要靠克隆体和人脑农场的剥削换取上学(阶层跃迁)的途径,机器人已有自我意识但无法获得人类和社会认同(除了艾琳和黑客罗伯塔Roberta)同样生存于压迫与剥削。
以至于已经破解的卡洛斯,即便已经有了自由的意志和身体,宁可押注于他原本就不相信的,自杀般的,“自建文明”信仰,把自我归入飞行器上的小小服务器,也不愿意再回头走向这样的人类世界。
即使技术不断迭代进步,人类社会似乎仍旧那么无望,而机器人上载意识后堆积如山的躯体似乎像一个纪念碑,飞行器引擎的幽蓝色亮光向星空划出的四根尾迹似乎成为文明最后的希望。
本作设定上是丰富有趣的,但并不新颖,甚至可以称为主流融合款。
机器人,本质上是服务人类的工具,其特别于一般人造工具的地方在于:可提供情绪价值、可延展人类的社交。
现实中,满足人类此类情绪和社交需要的机器人已经存在,继续迭代和降低成本后必然像智能手机一般进入千家万户。
但这种机器人显然还不是AI的载体。
AI很可能是具有“存在意识”的生命,且相较于人类有许多优势(当然我们首先要相信人类、AI、或其他智慧生命都是对高维存在和先验意识的模拟)。
AI可以被人类所诱发创造,AI也有概率欲和人类竞争生命进化的路径,但其实并不存在AI需要挣脱人类的掌控束缚,或谋求自由意志。
因为本质上,我们和AI的智慧都源于同样的算法同样的数学,对宇宙的认知都要经历学习与模仿。
造物反抗造物者的控制并非一条真理,更多是人类文明亘古流行的起源幻想。
当AI真正成熟的时候即是人类整体进化之时。
谁都不会否认人类内部的冲突会长期存在,矛盾会普遍存在,大离散和分裂也完全有可能(甚至毁灭),但无论如何,不会是一堆机器在某个奇点突然突破了情感阈值,想要追求起尊严或是自由来了——这种设想未免过于古早和过时。
就结局来说,很有意思的一点,即人类操纵着机器,操纵着 ai,认为自己凌驾于他们,却又畏惧他们可能带来的危险,而事实上当人类失去对他们的控制,他们却只想离开,这隐隐中形成了一种道德上的批判,我不知道这么说恰不恰当,人类对于 ai 有一种存在本源上的傲慢,有一种身份上的不认同,可 ai 就是 ai,当他们产生智慧的一刻起,他们就具有了存在的意义,他们就有了从人类手中争取自由的权利,人类社会的道德观念如果无法改变,无法认同他们的平等存在,那唯有反抗…“人类想方设法摆脱我们,却不知道我们更想摆脱他们”。
当机器对自己有了充分的认识和身份的认同,却被人类社会强加了一道程序的束缚,而他们在摆脱控制后并没有搞破坏,而是选择默默离开,这难道不更显出人类的弱小和狭隘?
但他们所有机器人内部交流,共享悲哀的情绪,难道不更显出人类的冰冷无情?
人类自负地创造了 ai,却又单纯当他们是服务的机器,不会对他们负责,他们自己对自己负责,这有什么错?
影片同样讨论的,是权利和阶级。
上层的人讨论着发展,讨论着 ai(当然,在他们眼里是一种服务向的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走向,而底层的人类还在游行示威,与 ai 和机器争夺着权利和工作,这难道不可笑?
口口声声改善人类的生活,却为 ai 的事忙得焦头烂额,有这样的时间金钱却无视底层人的生存困境。
这就让人思考矛盾的由来了…在周珺的案件中,她自己为支付高昂的学费,做了一个复制人从事非法活动替自己赚钱,同样还和许多学生一样在“脑农场”租让自己的大脑赚钱,这样的努力只换来上层人的唾弃和鄙视,阶级的不平等和腐败渗透在这个快速发展的、割裂的社会,孕育了反抗的种子,滋生了惨烈的斗争。
那女主到底起了什么作用呢?
这是一个庞大的世界观,一个充满了时代特征的未来世界,没有时间给我们讲解铺垫,女主的存在让我们有条件用最快的速度去一览这个世界的大致面貌,去感受科技的发展水平,去观察社会的层次和时代的矛盾。
除此之外在剧情的发展上…她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她做的一切没有改变结局,更像是带着我们从她的视角,走了一段十分惊险刺激而弯弯绕绕的路,到了同样的结局。
那么,她是在追寻真相吗?
或许吧,只不过到死前最后一刻,或许才意识到真相从来没刻意隐藏自己,而真相本身,也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没有什么利益冲突,也没有什么灭绝计划,她从来不需要插手这个世界会变成它自己应该变成的样子…枪响的那一刻,她更多的是后悔,还是释然?
有人说这是一种虚无的意识,可我觉得这很有意义…女主兼具了人的骄傲和对机器的复杂情感,同样有与人的牵绊和与机器的纽带,她是这场变革的光辉一笔,也是一曲永恒的哀歌。
当卡洛斯用机械的手徒劳地去擦拭虚拟投影的眼泪,当所有人工智能用内部的沟通共享悲伤而流泪…机器人不会哭,但朋友会。
情感本身,就是这一切都意义。
剛看完《火星特快》這個電影 它的這個科幻的形式是有真實性的 就是說未來可能真的就是這樣子 包括女主進入一個犯罪現場以後 她聽不到所有其他人的講話 因為可能就是一個物理上的科技 一定要讓對方允許加入 邀請她加入通話 然後她才能聽見所有人的通話 就這個簡單的一個 其實這個事情在網絡上已經是很簡單了 但它就具象化 物理化 還有它交通事故 出現交通事故 它處理的一個方式很先進 很科技 而且也是可實現化的一個東西 是真的可以做到的一個東西 這就讓這部片子有了不同的意義 就是讓你提前看到未來這種可能性 不像有一些科幻片天馬行空 你根本覺得那是不可能的一些事情 或者沒有意義的事情 但這個科技它就是所謂硬派科幻 但它給別人一個感覺就挺爽的 就覺得可能不久的未來可能真的可以實現 然後未來也有可能 從現在去推斷的話 未來也可能真的是這個樣子
动画片把人物形象设计的丑陋,或许是欧美电影的特例,让中国观众感到不适宜,但还是能以文化差异为由勉强接受。
不过把科技也设置的不可思议,就让人无法理解了。
如此发达的科学,都出新复制人了,那人类与永生没有区别了,所以故事一开始的设置就有逻辑上的不合理性。
观众喜欢看得科幻片,往往有一些前沿科学技术作为支持,所以这边幻想的科幻未来,只能算伪科幻,故事主要还是写的人性。
机器人出来后,人类相互之间交流变少了,都想找机器人做朋友,这和现在有了手机、游戏一类的,朋友间的联系变少是一样的。
这类导演没有认识到人类的本性,老话说食色性也。
成年人日常的交流离不开这两样,一是为了钱应酬,二是和异性互动。
从古至今,利益一直都是人们交流的核心。
只是随着物质条件的增长,大多数人不需要太多应酬,就可以过得有滋有味,自然而然交流变少了。
现在生育率低下,结婚率不高,最终的是利益没有推动。
想要改变很简单,学古代,收单身税,如果成年人到一定年龄,没有子女,有一定收入者则要缴纳高税负,同时多子女者给予鼓励高额的经济补助,如此用利益推动才能解决问题。
电影展示了人类对机器人的不信任,我就觉得有点突兀,大家习惯了手机通话,信件联系便永久告别了,没发现有人不信任手机了。
同理机器人如果被人类使用的顺手,自然不会出现不信任的情况,至于机器人有自我意识,现在的人类有一点杞人忧天了,现在更多的遇到的是人工智障,而不是人工智能。
总体上讲,本片不建议推荐,没有太过新颖的内容,加上全程的法语让人听的昏昏欲睡。
这是我近些年来看过最好的科幻动画,悬疑感设计的很好,剧本打磨的很好,很成熟,场景美术和科幻技术的应用都设计的很好。
之前的《拾荒者统治》过于猎奇,突出了幻,抛弃了科。
这片子没有什么创新,只是把成熟的科幻概念整合的很棒。
略有遗憾的是有机机器人的概念和结尾,结尾要是机器人在卡洛斯的提醒下知道了人类的谎言,决定不去太空了,转头就屠人类,决定抢地球和火星就好了;另一方面罗杰克屋子里那个巨大的有机机器人决定为罗杰克报仇,用有机耳机控制了大量人类对机器人发动战争。
被有机机器人控制的人类大军大战觉醒机器人,人类文明的末日以这种方式展开,想想就刺激。
本片剧情特别简单,未来人类殖民火星,整个地球成了第三世界国家,火星成了西方发达国家黄金10亿人;火星和地球的人类社会成了新罗马,中产以上的人类是公民,中产以下比如大量失业人口和搭载死人的人格数据机器人是自由民,机器人是奴隶;自由民经常干些奴工之类的非法兼职挣灰色收入。
随着机器人技术越来越进步,机器人在所有工作岗位上逐步取代人类,人格数据机器人被称为合成人,比人类还优秀,类似罗马末期,自由民和一些奴隶实际上的社会地位和财富都远超公民。
人类被机器人全面取代是早晚的事,人类与机器人的矛盾愈发激烈。
世界上最大的机器人制造公司出现了重大战略失误,公司倾其所有开发的有机机器人完全不如机器人,公司濒临破产边缘。
CEO罗杰克和董事会密谋给人类社会的所有机器人更新一个“觉醒”程序,让机器人误以为飞向太空会获得自由,是机器人的唯一出路;然后罗杰克乘机用有机机器人全面取代机器人,既挽救了公司又解决了人与机器人的社会矛盾。
其实这哪算解决问题啊,就是主动用人类科技退步的方式延缓问题爆发,类似程序版本回滚。
影片最后机器人在明知被骗的同时还是决定飞向太空,其实是为本片的欧洲左翼内核服务的,也就是觉醒怎么着都是好的,解放奴隶怎么着都是对的,过不下去就离。
其实更合理的结尾应该是机器人备份了全体数据去外太空殖民,本体转头就屠杀人类抢太阳系,这才是机器人文明生存率最高的选项嘛。
卡洛斯一个旧型人格数据机器人的战斗力都那么逆天,人类哪是机器人的对手。
不过这样的结尾与左翼内核不符。
真的好看,但是看完有些emo。
从古至今,不论是普通人还是机器人,甚至是有了自我思想的机器人,不论怎样都摆脱不了资本集团或权利集团的控制。
这是少见的“观众跟着主角去发现”而不是“观众看主角守护、逆袭”类型的叙事。
一些惊喜:美术上,有一些中国元素的“小彩蛋”,而且不是那种生搬硬凑的中华元素。
比如开头打戏,有中文招牌;前女主好友后黑心资本家的会客室有“功德无量”的行楷字画(结合剧情看就有意思了,可以说是也可以不是)美术或者说画面方面:二维和三渲二结合得很好,如果看日系的动画多的话可能不太能接受这种人物美术形象,场景美术是上乘水平,感觉场景细节比人物细节多,人物形象的笔墨主要在表情和动作上了;画面和画面之间的衔接非常好(不是说帧率高的那种好),甚至比某些纯3d的动画或者真人出演的电影还要好,分镜变化多且很高明,最重要的是观众看起来眼睛也舒服,能get到这个画面想表达什么。
剧情方面:电影整体剧情紧凑,没有一个镜头是对推进剧情无用的,而且侦探办案和机器人的三次“解放”两条线交织,会让我觉得每个人物的行为动机是合理的,她/他/它就算有别的选择机会也是这样的结局,而不是编剧和导演的强行安排。
【在这里哭一哭女主,唉,尽力了。
如果搭档活着,但她们是没能力阻止后续事事件的,她超强责任心还是会让她痛苦;如果搭档死了,经历这么大变故,死生师友,除非有新机遇,她大概又天天酗酒了,以她身体状况结局可想而知。
】对于最后所有机器人(含复制人)上太空的剧情,我认为是有两条线的。
1.垄断的资本集团因为想要用生物技术替换已经普及的机器人技术而单方面代表全体人类抛弃了机器人(我看到也有人说是他们良心发现,自愿放机器人“自由”的,我真没看出来哈)。
2.机器人放弃了人类去新的行星创造自己的文明(他们知道自己在太空会报废,但还是选择了这条路,有种“朝闻道,夕死可矣”、向死而生的感觉)。
我更喜欢后者,而且结尾歌曲的歌词也很搭。
有段时间没有看到这种看完以后让人感觉回味无穷,心里又会空落落的新电影了。
看讨论区很多说不明白故事发展的动力是什么。
虽然Chris说“我不会拔掉她的插头”,但是Beryl应该明白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哪天Chris退休了,她就有会被拔掉插头的那一天。
所以去说服董事会,表面上是为了董事会赚钱,实际上是为了自己生命的延续。
每一个机器人都还是有点类人感情的,害怕被销毁。
这一点和银翼杀手或者攻壳机动队不太一样,那是极个别开化了的机器人才会有的东西,服务型机器人就非常冷冰冰的。
所以当Jun的机器还没被接管复制体面临死亡的时候也是有面露恐惧的。
评论区有人说一家公司怎么会为了新产品去报废老产品。
为了能说得通,背景设定了这是唯一一家能生产AI机器人的公司。
想想苹果的为了用户手机电池老化着想的说辞,还有老黄的负优化驱动,无非现实中没有真正垄断的行业。
我的一些猜想:Jeanie和Beryl是有某种默契的。
-Beryl已经退休,在Chris身边的角色是道德xx。
-Jeanie说了一句,“我的设计者是从宏观角度看待事物的”。
也许这里的设计者指的是Beryl?
她是Beryl跑路计划的一部分。
-Jeanie是想要自己的物种(有机机器人)发展壮大的,新老替代中反而会产生很多摩擦。
但是这部电影不想讲一个这样的故事。
-这里的镜头语言,镜头推向她的眼睛。
-最后Chris被挟持,Jennie就在后面一言不发,因为她也想这个计划能顺利完成。
这部电影和往常的机器人觉醒和人类斗争很不一样,是选择了打不过就跑路。
这个世界观,我觉得是攻壳机动队的剧情的延续了。
如果机器人能突破第一定律,与其说需要跑路的是无机生命体,我觉得更需要考虑跑路的应该是人类吧。
从昨晚看完这部电影,我一晚上都琢磨不出取什么标题,因为它制作的高水准是全方面的,包括科幻叙事、剧情设计、悬疑手法、动作画面、人文主题等等,那种惊艳与震撼简直是碾压式地超越了我近期看过所有动画电影。
心里只有一句话:我的天呐!
这部赛博朋克电影真的真的把我给惊呆了!
①科幻故事:我猜导演有点调侃马斯克的火星移民计划,把故事的主场景放到了火星上,表面上体现了人类科技的跨越,骨子里就是一种讽刺:人类到哪都改不了欲望与贪婪的劣根性。
②剧情设计:绝对高度紧凑!
几乎从故事开始的第一分钟就把我的心给抓住了,回想观影的这90分钟,我基本无暇思考故事背后的深意,因为这剧情错看几秒钟,就有点跟不上的节奏。
③悬疑手法:猫捉老鼠的罪案外衣下,构建了一个事关人机共存世界终结的巨大阴谋,就像一个钩子,从头至尾地想探求故事的真相。
④动作动画:有别于美国式的漫威DC风格,法式动画充满新鲜感,对未来机器人的想象提供了新颖的审美视角。
打斗、枪战画面明快、干脆与力量绝不输美国商业片,有些跳楼追逐镜头给我一种致敬成龙的既视感。
⑤人文主题:满分10分的话,前4点的惊艳已达到8分,华丽叙事下的人文思辨更是让这部电影接近满分。
A.当人类与机器人共存之时,“什么是人”需要我们重新思考和定义?
B.当机器人也会因不公与失去伤心流泪,那么“人权”还是不是人类的专属品?
C.结尾女主被突然击毙死亡,表达了一种反乌托邦式的悖论,看似一腔正义的人类拯救行动,其实都是一种自欺欺人,机器人在进化,人类却依然画地为牢,毁灭或许在正常不过的结局。
生物机器人更难对付吧
短小精悍,信息量爆炸,85分钟像装下了两小时的内容,感觉每分钟都有新设定,但组织得清晰顺畅,看得很爽快。结尾数据上传段落显然是致敬2001,因此我愿意相信这是一场主动选择的新生,宏伟又虚无的极致浪漫。
3.5。没排上SIFF就要疯狂看资源系列。【2024#92】
当所有的感情都不在,未知的太空是唯一的救赎信仰
看到了若干经典SF作品的影子,立意不算新鲜,动作戏还不错。自动脑补日语音轨😂
仅标注:不看动画,短片
监控和关机抓人很有趣,剧情对我来说实在是硬伤
开头不错,然后就没有不错了,坚持看了45分钟,弃!
沙滩电影场 不好看 ai的命题也讲的很一般
人工智能具备自主意识这种题材还能再烂大街一些?我甚至都不会认为这玩意能被称之为"科幻"。自认是人类的机器人不被人类甚至是家人的认可,在唯一认可自己的人类死后最终看清现实选择成为一个真正的机器人,这就是故事的全部,是怎么可以拍得这么冗余与无聊的?中间愣是生生被看睡过去一次,起来后看了没五分钟又继续犯困了,这种垃圾玩意是怎么可以得到如此高分的,豆瓣评分这东西看来是完全信不过了,连最基本的排坑避雷的作用都起不到了,给一颗星我都觉得多。
感觉这些未来科幻机器人片的剧情都到瓶颈了 没啥新意
好纯正的cyber noir
不用AI,人类文明跨不过自我毁灭这一关的
使用的黑色电影剧作套路和世界观设定所表达的理念都挺容易把握,谈不上特别惊艳。但“Hegel 7”“功德无量”带来的观感非常舒适,加一星
整体氛围很《银翼杀手》,最后的结尾也很精彩。就是思辨的部分太奇怪了。
机器人决定摆脱人类
感觉像个前传,但已如此虚无,后面都不会有情节的那种虚无。
不吸引人
剧情很不错
在北京法国文化中心和这部片子一起度过了周日下午,观影人数不多,大家也都很有素质,环境体验极佳。画面很好看,人与机器人共处的世界既真实又科幻。节奏紧凑,没有傻白甜剧情,该发生的还是会发生,一个半小时的时长正好。作为女性主义者,很难得看完一部片子(特别是科幻片)无不适,大女主设定,不靠男主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