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子我很喜欢,我觉得剧本写得很好。
最有意思的一点在于,剧本的写作思路完全不同于平常,它没有按照三幕剧的方式来写,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片可以说只有一幕,也就是从电影半程开始,从孕妇发出声音后的那一幕最终对决。
你可以回头想一下前半部分的具体内容,然后你会发现,前半部分【几乎没有情节推动】当然,你也可以说,幼子的死,父子打鱼,父女矛盾什么的,这些不都是情节吗?
但是其实,这都是些与主线情节,也就是最终大决战毫无影响的次要戏份。
缺了哪一个会导致最后一幕,也就是怪兽袭家不发生吗?
都不会,最后一幕的导火索只需一个非常简单的事件:发出声音。
所以其实前半部分所有的内容,都可以通过一两句主角的台词加镜头来完成,比如幼子的死,直接摆一张照片,父母来一句“我们不能再承受第二个孩子的死”,观众不就明白了?
这种“叙述前情”的手法在其他电影里屡见不鲜。
但我并不是在批评电影,相反其实是赞美,为什么它要把这些可以精简的内容详细化,因为这一切都只是为了将最后一幕的高潮决战拥有最精彩的效果。
通常类型片第三幕只占电影30%的篇幅,而《寂静之地》的第三幕占了一半,之所以这么长,一来前面不存在实质性情节推动,即便加了几个怪物出现的场面提高娱乐度,也难以长久维持观众对故事的专注(已经有很多评论表示前面沉闷)二来,这最终高潮,才是电影核心的东西,它的根本目的就是搭建好一个舞台,让你欣赏这一家人上演一出极致的“求生”戏码。
设定本身的优越性不需我再赘述,再加上前半段塑造的细枝末节后,《寂静之地》呈现了电影史中最具张力的类型片第三幕之一,没错,在我看来就是放在整个电影史里都排得上号的程度,至于你认不认同那我不在乎。
片子在国内的风评其实被以“恐怖”为关键词的宣传带歪了。
只论恐怖程度《寂静之地》很一般(太吓人国内也不可能上)。
更准确的关键词,是“张力”,最终高潮真正做到了无尿点,让人全神贯注在银幕之上,更为强烈的是代入感和丝丝入扣的紧张感。
当然这也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你已经被前面的内容引入这个无声世界了。
如果没有,那么这个高潮场景会瞬间在你面前丧失掉一半吸引力,因为如我所说,前半段的努力都是为了这后半段。
有的电影是很“割裂”的,幕与幕,场景与场景之间的呈现非常独立,你少看了这段,也不会对你因为那段大笑大哭有什么影响。
《寂静之地》不是这种电影。
片子也有一些遗憾的地方,比如因导演功力不够强,几个亲人角色间的关系塑造与最后煽情的手法处理,都过于简单直白,效果不差,但显然能有更好的表现形式,让质量再上一个档次。
但总的来说,电影没有只是消费设定概念,而是利用了概念本身,创造了一场氛围极佳的浸入式体验,那它已经十分难得。
把感官张力做到极致,并不比编出一个没有BUG,情节圆满的故事简单。
7.9分。
①这是货真价实的恐怖片,百分百的美式horror film,不是任何打擦边球的所谓惊悚片。
在国内大银幕看了这一部,估计短时间内很难再有。
个人认为,只要你不是对恐怖片完全膈应,物以稀为贵,不去体验一次挺可惜。
②看电影开小差有大把事情可以做,但看《寂静之地》你会发现,不让出声的话,其实几乎什么都干不了,逼得你聚精会神,一边对着这部“无声电影”心脏砰砰跳,一边不由自主学习90分钟的手语……额,什么?
③当代电影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对话被几乎抛弃,导演充分显示他了用画面来讲故事的优势,其实举凡怪兽恐怖片,都有“小心翼翼不敢出声”的桥段,但当桥段被放大成一种设定,截然不同的游戏规则让人耳目一新。
④被吓到的时候不能尖叫,就好比挨教鞭的时候不许喊疼,是一种带有虐待倾向的纪律性仪式,再加上这个法则是银幕上下一致遵守的,更像是把大家的行为模式调到一致,共同参与了一场行为游戏。
按心理学的说法,同场看这部片的观众比较容易交上朋友。
⑤这是一部形式远远强于内容的电影,说它带有实验性也不为过。
对于别的类型片,那些因果不畅的地方可能让人出戏,但鉴于恐怖片本身就是一种超现实、形式挂帅的类型,我很容易忽略它的不解释,就好像很多超刺激的射击游戏不需要换弹一样。
⑥当然,如果你对故事情节比较看重,可能需要一点自我说服才能进入这个世界观。
有人说入不了戏就不看呗看电影何必搞那么累,但很多有意思的电影都有自己的小门槛,跨过去才能享受它的妙趣,对于《寂静之地》,你会发现这是完全值得的。
⑦同时也有点好奇,续集是会像《生化危机》系列逐渐把世界观补充周至,还是像《死亡录像》系列换个地方另玩一场小格局游戏?
目前看来后者的可能比较大,但个人还是希望看到更多城市被毁、文明衰落的大图景。
⑧其实我很同情那群怪兽,它们多半是流落地球的可怜鬼,眼神特别不好使,勉强靠听力填饱肚子,活物很快吃得七七八八,天天竖起耳朵惊弓之鸟似的哪里有动静就奔向哪里,声声入耳多么动听都是开饭的号角啊,单纯如它们,哪想到有镰刀和猎枪等在那里呢。
⑨怪兽应该庆幸,电影里的人类胆子不大,也没心思玩恶作剧,否则就以我那两个邻座的脑洞,都在散场路上想出了不下20种整蛊这群瞎子的玩法。
如果《寂静之地》是一款角色扮演游戏,我绝对会选人类而不是怪兽,它们太惨了没有胜算的。
看了这个电影,总的来说,感觉还好,戏剧张力还是挺强的,看了不少评论,感觉一部分人觉得bug比较多,谈谈个人脑补感想和解读:0. 我觉得真的是很刻意、人为设置的几处不能算bug但是显得很虚假的段落:小儿子的死。
我很难理解,为什么一家人走路,会让最小的儿子走在最后面,尤其是周围有怪物的情况下,再怎么样大人也应该是殿后的。
这是常识吧,这里的设置很反人类、不真实。
为了死而死。
其次就是那个钉子,真的是出现在一百万部恐怖片里的常用道具,一定会弹出来,一定会插到人脚,而且永远也没人管它。
1. 为啥怪物这么容易打死,还拖了一年,还没搞定?
因看的也没特别专注,但感觉电影只是讲述了一个大的世界观下的一个偏远村落的事情,有报纸一闪而过军队还是整个国家已经被怪物击溃,但那些已经是一年前的新闻,接下来这一家人基本和外界隔绝了,没有新的消息来源,父亲也联系不到别人。
可以看得出,他们住的这个区域,人员比较少,老弱病残偏多(丧偶老头之类的),好像科技也不算发达,应该是逃难、或者是当地很少的人居住。
而怪物的设定,应该是攻击力惊人,且十分敏捷,难以瞄准射击,防子弹,且其他人一发出声响就会被秒。
属于高敏捷、高机动性战士属性。
就这个区域的人,确实比较难快速消灭怪物。
一年内被这三个怪物统治,不算bug。
至于整个国家如何,情况我们不得而知,电影只说这个区域有三个怪物,全国状态不明。
最坏的情况,也许全国已被怪物支配,也可能,人类正在与之搏斗,这我们不得而知。
电影只截取了一个很小的点,大环境没有交代。
但逻辑上来说,这些应该不算bug,只能说电影没有交代。
2. 为啥非要生孩子?
个人感觉主要还是父母对死去小孩子的愧疚想再生个,以及某种奇怪的生殖冲动?
感觉电影想要表现的应该是前者居多。
我个人人为,如果非要让女主生孩子,可以写成,在怪物来临前女主刚好怀孕,而电影可以拍怪物来临九个月后,女主要生孩子了。
这样显得比较没那么刻意。
3.为啥不搬到瀑布边上?
这个问题就比较奇怪了,搬家太麻烦,比如一整套的监视警戒、电力、农作物,可能不好携带。
明显弊大于利。
而且水声也是会吸引怪物的,虽然会掩盖主人公的声音,但怪物来的概率却明显大很多。
但我觉得可以在生孩子期间去瀑布边上度假。
4 描述老头有啥意义?
一方面突出怪物恐怖,激励孩子成长,一方面和父亲大吼牺牲自己做呼应。
有人说这里莫名其妙,我倒不觉得,这不是很正常的一种编剧形式么,拍个路人npc的惨状,来烘托恐怖氛围,很难理解么。
5.为什么大家会觉得很多bug?
其实前面的所有问题,归根结底就是,个人感觉,这个电影的编剧方式,是因果倒置、概念先行、人物逻辑随后自行补充的。
这个电影一切的吓人手段、激发戏剧冲突的手段,都是强行的、人为的,这种人为的设置,比如为了激发冲突,搞个钉子,让女主当天生产,漏水,使得一切显得刻意、虚假,短时间内观众无法信服,便会产生很多电影并没有完全说明的对人物逻辑、剧情结构的质疑。
这种质疑一旦产生,其实观众的信任程度和投入程度就已经降低了。
比如说,我看过一个作家说,一个电梯失事,里面的情侣患难见真情,这是感人的。
可如果情侣明明可以走出来,却还在里面生离死别,这样的强行抒情就显得很无厘头了。
当然啦,换句话说,可能看这种概念在前,各方面水准都挺不错(比如配乐、结构、戏剧张力、演员表演、视听效果啥的)的恐怖怪兽片,或许我们首先需要催眠自己,不理会各种bug,真的相信,主人公就不肯搬家,怪物就是一直无法消灭,女主就要生孩子,钉子就要弹出来一定要扎人家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会发现,这个电影还是挺好看的。
-----------------------最近国内上映了,这篇文章下面很多观众留言,增添选答环节: GnBenjamin : 第一个明显就是理解错了,看报纸还有男主人公收听无线电的情况,明显不是这个小山村受灾而是世界性的毁灭。
- 对,这肯定是世界性的灾难,但很明显这个家庭在这个村落被隔绝了,取得不到外界的信息,所以这一年里外界发生了什么,我们好像也是不得而知的,也许很多地方都已经有人发现怪物弱点并且取得胜利了吧。
秦时明月 : 你有资源吗?
有的话分享给我,谢谢!
- 没有。
grehan: 关于钉子,我觉得拔它肯定会发出声音吧...... 王俊杰 : 你要敲钉子?
- 有人对钉子有质疑。
那么我们来看,这种木质的楼梯,为什么会在制作过程中,把钉子从下往上,钉在楼梯中间呢。
一般情况下,无非就是两边加固吧?
这个钉子出现的位置首先就是不合理的吧。
其次,不一定要拔或者敲,还是可以提醒一下的吧。
不过当时母亲就要临盆,应该无暇顾及,这里说得过去。
zenzenzen: 女主生孩子的时候,孩子刚出来的哭声到底为什么没有引来怪物,糊弄过去了就 -我也没注意看,好像是刚生下来的时候孩子没哭,后来就送地下室了?
我爱大懒人: 为什么要集中在逻辑讨论方面,难道不应该更关注表演形式以及这个题材新颖吗?
那种会让人不由掩耳盗铃的代入感会让人觉得这真是相当的不错,非常的震撼,太关注逻辑推理的观众根本就不应该来看恐怖片啊!
-一部分人的观点,认为看恐怖片不能注重逻辑。
其实,如果让剧情更通顺,逻辑稍微自然一点,观众就不容易出戏,应该会更投入吧,这么说来,恐怖片更需要好的自然的逻辑吧?
比如我喜欢的温子仁的潜伏前两部,有很多有意思的时空循环,比如恐怖游轮,也在轮回、循环上有详尽的设定,比如贞子、咒怨这些鬼片,其实对鬼的特异功能的设定也是有用心设计的。
哪怕是前一阵子的昆池岩,虽然没有明着揭露精神病院的秘密,但是不少细节上的铺垫,其实是告诉了观众比如精神病人、女院长的故事的。
前面说了,我认为这个片子的形式、题材都很好看,但是就是有几个地方,明显是编剧为了制造效果,而简单粗暴地选择了最容易制造drama的那种剧情,多多少少显得让人有些出戏吧。
💤 你如果玩过最后生还者 就不会提这些问题了-没玩过。
江湖骗子: 说为什么小儿子会走在最后面的一定是没看过小鬼当家...感觉外国父母生那么多孩子 未必有那么紧张小孩...而且怪物不是一天两天了 不可能总是24小时都盯着小孩的 -从小光在cctv6就看过十遍小鬼当家,我觉得这两部电影无法类比。
小鬼当家的父母有一堆孩子,当时赶车,特别匆忙,才忘了小儿子还在家里,这和这部电影里父母明知有怪物,有生命危险(这可不是赶车,他们走得可悠闲了),还把最小的儿子落在后面,还一路上都没有注意他偷拿了玩具,这样的奇怪剧情完全不可类比。
我觉得,哪怕写成,父母一直保护着儿子,但就在另一个儿子哮喘发作无暇顾及小儿子的时候,他弄响了玩具,都比现在这个剧情要合理一点点吧?
外国父母不紧张儿子,这个是主观臆断,不讨论了。
是不可能24小时顶着孩子的,后来他们也让女儿自己出去了。
但那个最小的孩子只有三四岁吧,而且当时是全家谨慎的出去搜寻物资,这里依然大大咧咧不注意小儿子,依然属于编剧不用心,粗暴设计让小儿子死去。
总体感觉这部影片也就一般般。
说句实话,故事讲得有很多地方逻辑不通,显得有意而为之,为讲故事而编造的感觉,不明白为什么会热映。
如果从惊悚的角度上讲,倒是挺吓人的。
我能说它成功地吓退了我吗?
我突然想起有一首英文歌曲叫《寂静之声》,和这部影片相比,歌曲可是要好听多了。
同样的孤独,同样的不知道何去何从。
刚看完电影,看到下面那么多对于情节和BUG的吐槽,实在是忍不住说两句自己的想法。
1.明知道生孩子那么的危险,为什么还要生孩子:从这个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最小的孩子死去之后,他们一家人都长时间处于对失去孩子的哀悼和对自己深深的责怪中。
特别是母亲,怪自己的为什么没有抱着孩子走。
在那种极度悲痛的气氛之下,真的很需要一个新生的生命来缓解心中的痛苦。
为了安全地迎接这个新生命,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个家庭做了多大的努力:氧气罐、密室、生产时可燃放的火箭,甚至可以在预产期到来的前两天搬去瀑布生产。
还有人说为什么父亲一定要在预产期出去。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电影里第一次出现的日历上,预产期还有两个星期左右,而在这两个星期里一家人吃什么呢?
肯定是需要父亲出去觅食的,而在正常情况下,父亲带着儿子出去,还有女儿在家照顾母亲(不过电影里十分不巧,女儿赌气去看望小弟弟了)如果我们把这次怀孕理解为意外事故也完全可以。
在一片荒凉的世界,想要得到足够的避孕措施是很困难的,安全套可能已经用完,没有新的补充,不小心怀孕之后更不可能去医院流产,因为医院肯定早已不复存在。
但我还是更愿意相信主动怀孕的解释。
2. 为什么一家人不搬到瀑布去住:搬到瀑布旁边住不需要造房子吗?
造房子要伐木,要动很大的工程,如此大的动静即使在瀑布旁边也会引来怪物吧。
我发现很多的吐槽都是想当然,似乎一切都那么地简单,但要是站在电影主角的视角来看,如果你已经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房子,在周围地区可能到处都有怪物的威胁下,是希望留在自己的家里,还是冒险花费一两年的时间重新造一个新的房子?
3. 大家最纠结的,为什么人类会被打败:这也是大多数人吐槽最厉害的地方。
但我觉得这完全有可能。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怪物是通过一次陨石撞击来到地球的,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
在灾难来临之时,人类并不清楚这个怪物的一切特性。
这是一个典型的生物学上的外来物种入侵,没有天敌,食物资源丰富,这些怪物可以大量地繁殖。
从力量上来说,人类和怪物完全不是一个量级,一个城市可能在几个小时之内就会被这些怪物洗劫一空,并迅速地利用声音扩散到附近另一座有大量人口定居的城市。
我觉得这部电影对于声音的设定是十分巧妙的。
我们这个世界实在是太吵了,汽车、电视、各种仪器运行、工厂、哭笑怒骂……即使是一个人口只有几万的小县城,也在源源不断地制造大量的噪声,而我们人类早已习惯。
如果把人放到一个完全安静的地方,他会被自己身体的心跳声、血液流动声、各种器官工作的声音逼疯。
回到问题来,即使人类立即组织武装力量反击,正常拿着冲锋枪的士兵在那些怪物的面前几乎是不堪一击的。
这是一个正常的世界,没有美队,没有钢铁侠,人类一切的武装力量都只是为了对付人类,而已。
好吧,即使有大规模杀伤武器可以杀死这些怪物,但之前也提到,这些怪物一定是聚集在人口众多的大城市,如果你要消灭他们,那就把所有大城市都摧毁吧。
还有人会说怪物张开的口是弱点,但如果我没有记错,怪物只有在离目标特别近即将进攻,以及听到某一频段的超声波的时候才会张开嘴巴。
电影最后母亲可以一枪崩了怪物是因为它在经受超声波这么之后行动已经明显变得缓慢的情况下。
然而在正常的战役里,人类首先还不知道怪物的听觉如此灵敏,也不知道它们的弱点是在某一个声音频段,需要牺牲多少的士兵,才能在抓住怪物进攻的一瞬间干掉它?
还有人提到捉住一只怪物拿回去研究的问题。
活捉的话,怪物本身会发出巨大的嘶吼声,会吸引来更多的同伴围攻,而只要有研究,就一定有很多仪器,那些仪器本身便会发出对怪物来说巨大的声音,说不定在人类想到要捉怪物回去且成功之前,地球上大多数科研机构就已经被摧毁了。
让我们一起来想想这个问题:人类到底要到什么时候,才会发现怪物如此灵敏的听觉,并能有效地关闭身边所有声音来自卫?
一定是要到这个世界已经没有多少属于人类声音的时候。
一定是要到这个世界没有密集的人类聚集点的时候。
在100个人聚集地里,例如住在我们正常的小区里,即使每个人都能一句话不说,但那些细微的脚步声、呼吸声、心跳声,汇聚到一起,就足以引来怪物的探索。
而一个人没有控制住的尖叫、咳嗽、睡着后说的梦话打的呼噜、婴儿的啼哭就能使一个人类聚集点变成人间地狱。
所以,当人类被屠杀得只能完全分散为一个个小的聚集点时,才是电影的开端。
FB上N多友邻跟我推荐寂静之地,所以今天屁颠屁颠的去杜比影院看了。
杜比影院除了椅子比较好,可以架起来半躺着看之外,最厉害的是,电影里声音会在椅子上产生震动效果,真是特别适合看这个电影。
但是,看过之后还是觉得很失望。
电影本身的剧情还是挺不错的,很简单一家四口人在怪物横行的美国乡下艰难谋生的故事。
怪物的设定也很新颖,只能靠声音定位,而且会被声音吸引。
故事里面很多为了避免日常声音而做出的设定,比如路上撒沙子,地板上画上“足迹”避免产生嘎吱嘎吱的声音,大家都用手势语交流,做饭只能用烤(煎炸都会出声),吃饭只能用手和木头/树叶做餐具(刀叉碰到盘子会响),婴儿床做隔音。。。
这些都是非常新颖出彩的设计。
电影前半段还是很让人耳目一新的。
尤其是最开始的熊孩子居然被怪物吃掉了!
打破了“小孩和狗绝对不会死”的电影惯例,真是大快人心。
的确,这是我看到小朋友被怪物杀掉的心情:大快人心啊!
电影里自作聪明毁爹妈的熊孩子真是不计其数,但是每次都是大人死死伤伤。
我顿时对这部电影充满了期待。
可惜。。。
电影很快就回到了“熊孩子毁爹妈”的套路。
Emily和他老公演荧屏夫妻还是很耐看的,这种毫无特色的角色对他们俩的演技可以说毫无挑战,轻松应对。
这里毁爹妈的主要是大女儿。
首先,大女儿长得太丑。
我一般不评价演员长相,只要演得好就行。
但是,Emily是大美女,她老公是大帅哥,俩人怎么就生出这么个女儿?
顿时韩国整容广告的即视感有没有!
怎么看怎么都是各种违和,你是不是领养的啊?
这小眯缝眼,这大饼脸,跟你荧屏爹妈也差太远了吧!
当然也并不要求说演子女一定要长得像荧屏爹妈,但是这也不能差这么多啊!
大女儿你长得丑,没关系,我看习惯了就可以勉强选择性失明。
但是你说你也是个大姑娘了,你妈挺着个大肚子,还有2个星期就到了预产期,你居然还让你妈爬上爬下拎着那么沉的两袋湿衣服去凉衣服?
你自己没事吃饱了撑的赌气跑出去瞎溜达。
如果你在家帮帮你妈,做做家务,别他妈一天到晚摆出一脸拉不出屎的臭脾气,觉得全世界的人都欠你的,这整个剧情后半截其实都可以避免的。
大女儿为什么会生气呢?
因为她爹不带她出去玩。
嗯。。。
你自己耳聋你不知道吗?
我说?
你自己弄出点声音你自己都听不见,出去了只能是给人添麻烦,你不知道吗?
你没点自知之明吗?
当然,我也觉得她爹是应该跟她明说“不带你出去是为你好,万一你弄出声音,咱俩都是死路一条“。
但是,大女儿看上去也是起码念初中的年纪,应该心里明白吧?
至于因为这点事儿就赌气出走吗?
当然,最后当爹的很俗套了为了熊孩子牺牲自己,死前很俗套的跟女儿说”我一直都爱你“。。。
女儿很俗套的看着她爹死了,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
我擦!
你真的是要人以死明志心里才舒坦吗?
你中二也要有个限度好吗!
说实话,这个故事有些地方设计的挺好,但是世界观设定上我觉得是有很多漏洞的。
比如说,爹带着儿子去瀑布的时候说到,如果周围有比较大的环境声音(水声之类),怪物就不会被相对较小的人为声音所吸引。
那。。。
为什么这一家子不搬到瀑布旁边去住呢?
因为无法在瀑布旁边盖房子吗?
这俩人看上去还是很有能力的啊,把谷仓改造成生活区而放弃原本的房子,这也是需要一定改造工程量的啊,两个人能够安安静静的完成这么大的工程,就不能在瀑布旁边营造一个小型的生活区域吗?
好吧,瀑布旁边没有通电没有上下水。
那是不是可以在谷仓旁边制造一些自然声音来掩盖人为声音呢?
再比如说,他们明显是自己种地自给自足的,电影里也显示有大片玉米地。
电影大部分发生在怪物出现之后的400多天,那明显是已经一年过去了,这片玉米是怪物出现之后种的。
那他们种地不出声吗?
而且那么一大片玉米地啊!
不能用农耕机械,就靠公婆俩?
其实我觉得最大的问题,是大女儿发现特殊频率的声音会对怪物造成影响这个桥段。
如果一个农民自己改造的助听器能产生这样的效果,我就不信美国军方就没发现?
怎么可能!
开玩笑吗?
美国军方和美国人民吃屎的吗?
其实非常简单明了啊,通过声音定位的生物很自然而然的就能想到是不是可以通过声音来控制或者来抵御吧?
我们又不是说没见过蝙蝠,没有发明雷达声纳。
最后我是想说,那根钉子,从头到尾就一直那么竖在那里。。。
我真是耿耿于怀。
怪物跑上抛下好几次了,就算是论概率也应该踩到了吧!
踩到之后呢?
是不是把钉子压弯了?
总之,这个片看下来就是觉得各种违和各种别扭各种问题。
大女儿长那么丑还那么中二害她爹枉死,最后居然她成了打怪小英雄!
刚刚推特上说斯蒂芬金强推了这个电影。。。
自从斯蒂芬金说他是HP粉之后,我就强烈怀疑他的品位(其实他的恐怖小说我也一直没有觉得有多恐怖。。。
)
《寂静之地》说是恐怖片,但其实恐怖元素并不多。
没有神秘没有未知,大boss预告片里就剧透给你,就是一种靠声音捕猎的怪物。
长得不怎么恐怖,这长相在怪物当中也就路人水平。
总体战斗力也算弱鸡,虽然身手敏捷,但居然能被枪打死。
并且电影一开篇就用小弟弟的死把它怎么吃人的都详细告诉观众了,连血腥画面都屈指可数。
再加上台词都没几句,恐怖氛围的塑造90%都依赖于出彩的配乐了。
虽然在近两年突然泛滥鱼龙混杂的恐怖片市场中,《寂静之地》设定很新颖,但是对于我这种能拿恐怖片下饭的人来说,观影时的紧张感不是恐惧,而是来自老妈子一般的瞎操心。
看着满地的落叶,我脑子里都是踩到叶子“咔嚓咔嚓”的声音。
在小超市扫货时候,看他们踮着脚尖走路走得摇摇晃晃的,就担心他们摔跤。
唉,你们一直踮着脚尖走不稳,那就整只脚放下来再走下一步啊!
回家的时候,做父母的居然不等小朋友出来就自个儿先走了?
路上还让小朋友走在最后?
这明摆着就是要出事的节奏啊!
两个大人不应该一个开路一个垫后吗?
你们非要排成这人类进化的队列,中途也常回头看看啊!
就算是在没有怪物的世界,让小朋友离开大人的视线也是很危险的好吗!
小男孩死了之后,转眼我们看到妈妈又怀孕了。
这真不能怪我不纯洁,真的很担心他两是如何安静地做羞羞的事情,不发出鼓掌的声音,也没有呻吟的。
一直慢慢慢慢进去又慢慢慢慢出来?
有没有老司机来讲讲可行不可行啊(好奇脸)?
而且都这种情况了,还生啥孩子?
你们真觉得想补心里的空缺,稍微等几年等怪物被解决了再要不行吗?
怪物解决了,你们想要多少都行;解决不了,这生下来也是死啊。
看到他们家之后,我的心都要操碎了呀。
你们家怎么可以塞得怎么满?
这哪还有地方动啊?
你们能安安稳稳过了400多天才出事真是奇迹了,我要在你们家大概一天要死100次。
塞这么多东西,你们找东西不觉得困难吗?
我房间理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都会为了找某样东西翻箱倒柜。
你们这一年多居然都能顺顺利利地从这堆积如山的物品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你们真的厉害。
更揪心的是怕他们碰到东西发出声音啊!
你看两孩子在还算空的地毯上玩个大富翁都能碰倒灯。
这桌上满满当当的,我多担心你们要拿点什么放点什么的时候,碰到或者带倒桌上的东西啊。
毕竟日常生活中,空荡荡的桌上都很容易碰倒一杯水什么的,更别说这边缘都满了的桌子了。
除了桌子,柜子上居然也放满了东西。
这一不小心撞一下碰一下全家都死光了喂!
镜头还给了一片装坚果干果还是啥玩意儿的玻璃罐特写,摆起来确实很好看,但你们在避难啊避难!
用玻璃罐不怕碎啊!
还摆这么满!
我看柜子上还挂了好多袋子,这万一重心不稳或者走路带到了,可就是多米诺骨牌一样倒下了啊!
还有这墙上也挂满了乱七八糟的。
比如死掉的小儿子房间外面的墙上,就挂满了一墙的照片。
哎呦喂,你真要挂照片你别挂相框,你用胶水糊墙上行不行?
挂墙上的东西最不安全了。
这摇摇欲坠的,看得我那个心惊胆战的啊。
要是钉子松子,胶带不牢了,砸下来就是死啊!
你说你们知道在客厅里铺地毯,为什么非得在楼梯上撒沙子呢?
不能剪几块毯子或者剪几块布粘在楼梯上吗?
又稳又安静,还不扎脚。
非得等到钉子插脚心还不能叫是吧。
这老爸脑子也不太灵光。
你回家救老婆的时候知道拿枪,你出去找两孩子的时候怎么不记得带枪啊?
真愁死我了。
你是打算跟怪物赤手空拳地搏斗还是铁了心了要英勇就义啊?
唉你说你要是带着枪,你可能就不用死了,毕竟这怪物用枪就杀得死的呀。
讲真,看完这电影,我这心操得都要长皱纹了。
总而言之,《寂静之地》就是一部High Concept的爆米花电影,只是你可能不太忍心嚼爆米花嚼得太大声。
年度恐怖片《寂静之地》具有十足的“高概念”,如何“高概念”呢?
它与大多数现代主流电影不同,是一部靠声音、视觉为主,很少依赖对话的电影,它的许多特点成就了其“高概念”。
我们的观众很少能有机会在电影院欣赏一部真正的恐怖惊悚片,今年赞誉极高的美恐《寂静之地》在国内上映了。
与多数主流恐怖片不同,这是一部靠声音取胜,擅用镜头语言的电影,很少依赖对白,属于“高概念”恐怖片。
这几年见识过很多演员改行做导演,但是约翰·卡拉辛斯基这次的执导水准的确令我刮目相看。
他在美版的电视剧集《办公室》里也导过三集,《寂静之地》是他导演的第三部电影。
他在《办公室》里十多年的苦练,终于可以大派用场了这片的设定算“高概念”了,用安静的方式来表现紧张。
电影的背景是一片末世,因为一种拥有超灵敏听觉的杀人怪物的出现,人类已经所剩无几。
用电影的宣传语就是“一旦它们听见你,就会开始追捕你。
”电影对于这个世界观的铺陈直入主题,一开始就发生在人类面临神秘生物袭击的第89天,主角一家作为少数幸存者已经迅速适应了这个刻意沉默的世界。
开头用了很多纸媒的新闻线索拼凑出故事背景,纸媒替代广播、电视等有声媒介,也符合故事的设定。
至于怪物来自哪里、为何入侵并没有过多交代,正如希区柯克电影《群鸟》一样,特意在开局布下神秘氛围,加快进入正题。
如果把前因后果都交代清楚,则会无聊很多,也可以让观众带有自己的解读。
怪物的设计也很有趣,它们的视力是盲的,听觉是敏锐的,哪怕最轻微的声音都会吸引它们,就像“盲侠”座头市一样,通过声音和回声定位。
这样的设置很容易产生紧迫感,加上怪物一开始总是突然出现又迅速消失,更多是用人类的行为和恐惧,间接衬托出怪物的轮廓,始终对它们的面貌保持悬念。
这就利用了人类对于未知领域的恐惧心理,与《大白鲨》《异形》《迷雾》那样的经典怪物片是相同的策略。
历史上经典的怪物电影,都是关于人的,而不是怪物。
怪物往往神出鬼没,人是能够触碰和相互扶持的。
电影以人类角色为切入点,为故事注入更多的情感元素,它探索了父母与孩子之间复杂的关系,尤其是父亲和女儿的关系。
电影最感人的一个方面是,在恐惧的笼罩中,父女一直渴望和解(爱在你心口难开)。
家庭的情感有效支撑起人物相互之间的关系,彰显了人性主义的光辉。
一部听觉为主的电影,声音的设计至关重要。
当观众看惯了那些商业大片中各式各样的爆炸声,高分贝的声音早就吞没了观众。
《寂静之地》就让声音变得更加敏感了,用声音的细节来制造紧张与不安。
正如布莱恩·德·帕尔玛在惊悚片《凶线》中对声音的敏感程度,专注于用声音揭示悬念。
在声音策略上,建立起一种可怕的前提。
电影的高明之处并不是要吓观众,而是要让观众绷紧神经,保持高度紧张。
不能发声的设定,让这个前提变得紧张起来,为整部电影定下基调。
一旦用这种手法来吸引观众,紧张感就会爬升当然,这也为加强了几次“jump scare”的惊吓程度。
虽然是用声音揭示故事,影片更多的是不怎么说话和只有环境音的“伪默片”手段。
据悉,影片的两位编剧早在大学时就想拍一部无声恐怖片,《寂静之地》最早也曾想拍成一部只有一两句对白的电影。
贝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他们看过很多默片,包括卓别林和基顿的喜剧。
他们最喜欢的却是雅克·塔蒂的喜剧——没有多少对白的有声喜剧。
所以,《寂静之地》拥有近乎默片式的拍法,用视觉语言讲故事——镜头的移动、空间和走位都是有技巧的。
比如最早交代妈妈怀有身孕,就没有用一句对白,只用了一个妈妈穿着孕妇装,站在椅子上的肚子特写便一目了然了。
好莱坞早就拍过非传统默片的“伪默片”,如1952年的《贼》(The Theif),全片一句对白没有,只有配乐和环境音,全靠场面调度和演员表演展现戏剧张力。
甚至电话铃响了,主角都因为情节设置,不敢去接。
《寂静之地》的一家人还经常使用美国手语交流,这也是因为女儿的角色原本就是一位听障人士,所以家人之间可以熟练沟通。
《寂静之地》也有真正的听障演员——女儿的扮演者米利森特·西蒙兹在婴儿时期就因为服药过量失聪聋了,这是她的第二部电影,她第一部电影是去年托德·海因斯执导的半默片《寂静中的惊奇》。
影片还擅长利用道具建构悬念,比如被孩子拿走的电池、楼梯上的钉子,以及悬在空中嘎吱作响的门。
这是希区柯克很喜欢的一招,他在《阴谋破坏》中的定时炸弹是最有名的例子,观众预先知道炸弹会爆炸,只是不知何时爆炸,观众也比角色知道的多,会替角色担忧。
钉子还不止一次,让观众替角色担忧。
影片还埋藏着很多小细节,电影刚开始,商店货架大部分都空了,除了一架子薯片,因为它们吃起来声太响了。
这种设计简直太用心了,根本不考虑观众是否会留意到。
影片还特别注重视角的改变,观众会不由自主跟随声音的设计进入某个人物视角,这是极强的代入感造成的。
有一场戏,是妈妈把耳中的耳机递给爸爸,耳机中的音乐由弱渐强,最终观众进入爸爸的视角。
还有人工耳蜗的几次运用,观众也会进入女儿的视角。
就好像我们戴上了耳机和人工耳蜗。
场景的选择也很重要,我最喜欢的一场戏是两个孩子落入玉米仓。
这是一个封闭的环境,本身就充满了危险,孩子会不断下陷,只能通过一块跌进来的门板平衡。
去年的《电锯惊魂8:竖锯》也利用了类似场景制造危险,显然《寂静之地》更会利用场景的限制制造悬念。
上一秒,两个孩子还因为父亲会不会来、会救谁而心存隔阂。
现在,他们相互协作,既不能发出声响,又要避免陷落下去。
另一扇未掉落又嘎吱作响的门,成为另一颗“定时炸弹”,悬念和张力全都体现在这个场景中了。
这场戏就如同《侏罗纪公园》姐弟俩在厨房躲避暴龙,差点碰到砰砰作响的厨具一样。
有观众会质疑妈妈怀孕的情节,认为妈妈选择在这个时候备孕、怀孕是不科学的。
毕竟分娩势必要喊叫,孩子出生势必会哭,这是一个需要“声音”的场面。
为何在这种环境下,她为何要把孩子生下?
作为极少数的幸存者,这个家庭有人类繁衍的使命。
当然这也与开头最小的孩子的命运有很大关系,生育是这个家庭活下去的信念的象征,影片自始至终都在强调“家庭”的概念,孩子代表的就是未来。
最后,我想说的是《寂静之地》的“互动效应”,它的默不作声和低音量,有效地让影院外的观众参与其中,形成一种心理互动。
观众成为被动的参与者,与角色一起充当躲避怪物的一份子。
这是这部影片的创新之处,有的观众甚至会不由捂住嘴。
看下面这支观影礼仪的病毒营销短片,便可一窥这种互动体验:影院礼仪病毒营销片要我说,《寂静之地》就是听觉上的互动体验,银幕上的相对安静使观众的责任放大了,甚至连嚼爆米花都会感到声大,观众比以往更安静,这就是互动电影的魅力所在。
不知道这部影片是否能让我们的观影礼仪有那么一点进步呢?
结合片尾杀掉怪物的方法来看,影片中的背景设定就很不严谨了,bug挺多的。
但也不可否认这种设定非常有意思,容易让人浮想联翩。
其实这么安静的一部片子,能让人全程随剧情而动,并不会觉得无聊就已经很成功了,配乐音效做得不错。
父亲母亲这两个角色塑造得非常好,母亲温柔又坚韧,父亲很强大也很伟大。
并没有过于美化,也没有刻意去贬低四个小朋友,我觉得处理得很好,里面每一个角色做的每一件事都很真实,并没有因为环境恶劣而放弃享乐,天性如此并没有压抑。
如何规避、选择是观众需要做的事。
影片的恐怖系数极低,尤其是对喜欢恐怖片的朋友来讲简直像白开水。
更多的还是讲述亲情、责任与爱,以这种角度来看,这电影就很不错啦。
听说这部悬疑恐怖片《寂静之地》(a quiet place)不错,特地选了下午场。
$15虽然不便宜,但在澳洲也ok了。
拿着打印的电影票感觉以后可以自己制票了, 进影院居然没有检票的。
影院真小,坐第三排感觉好像在北京家里看电视。
差5分钟开始广告,我们果断挪到第一排。
广告竟然持续了20多分钟,正困惑,突然银幕往前推进,画面放大许多,电影开始了。
(这下第一排有点近了)影院不大,最终只有几个女子包场。
听说无尿点,所以没敢多喝水;听说吓得哆嗦,所以多带了一件;听说不敢出声,所以选择下午场……然而整个电影既不悬疑,也不惊悚,更不恐怖。
无因无果,除了用声响吓人,根本不紧张不刺激。
完全没有去年看的《看不见的客人》《天才枪手》的快意过瘾。
散场去吃麻辣香锅,要了大辣,然而不辣,这倒跟电影有异曲同工之处:名不副实。
很吓人很吓人很吓人,很棒很棒很棒吓死!
夫妻的第四個孩子是不是野……嗯,你們懂,是在瀑布那邊好上的?
一惊一乍,故弄玄虚
背景设定很好 孩子们的演技很赞 女武神临盆生产戏码群戏、剪辑、音效配合无间 完成度很高 但设定上有个难以弥合的漏洞 就是为了制造末世状态而刻意削弱群体力量 显得缺乏逻辑根基 另外收尾时母女默契那一幕 小成本片调性太重
好恐怖的——那……根……钉……子……
熊孩子推进剧情的典型电影。
一部可以精准帮你区分“惊悚片”与“恐怖片”的电影,这部只是惊悚片但并非恐怖。虽然这海报长得非常“恐怖片”了。电影院观感很棒很紧张缩成一坨,音效加分,但是剧情BUG横出智商硬伤。三星半。singpost那个mall有点酷,饭挺好吃的。与神交一年半的豆瓣网友面基之作233
气氛营造的好 剧情实在太无聊
非常,非常,非常屌!《屏住呼吸》之后氛围最佳的惊悚片,女主表演更是奥斯卡级别,如果你在这种强假定性的电影里面挑bug,那就真的是没救了。
建议把配音也去了~
视听效果极佳的电影,这种声效的应用有点像《银翼杀手2049》,安静的时候特别安静,但嘈杂的时候让人感到心慌,加上演员优秀的演技和本身设定的巧妙,可以说超出同类型的恐怖片一大截,相比起来剧情还是比较弱的,不过依旧感人。电影在中国上映后估计又有一大堆睿智吐槽那些所谓的“BUG”了,拭目以待
花样作死的一家人,老婆生孩子还集体外出打野,这样都不被团灭可见这外星怪物的智商真是low爆
这个怪物一定能听到大脑运转的声音所以大家是怕一动脑子就会死,结尾was like:你们之前四百多天到底在干嘛????
保持安静是唯一生存法则,它们无法听到你,就无法追捕你。2022.4
好设定,好表演,逻辑性和BUG不应该成为关注重点
很棒,就算你觉得电影不好看,去电影院看观众的反应也是种非常棒的体验啊!可以说是一部不招人喜欢的声画互动装置艺术了!我旁边坐了个不停吃爆米花的姑娘,开场20分钟后她就完全没碰过那个桶了……然后不停的骂姐姐,骂妈妈……完全被导演操控了……然后那个开放式结局也弄得她和朋友很懵逼。特别欢乐
感觉这片电影院看效果会更好,有些情节挺傻逼的
氛围营造得真是好,一点动静都是如此牵动人心,观影过程也难得安静。演得也好,尤其是生产那段戏,但真是很想拔钉子。细节却不能多想,毕竟相对而言,这种怪物也是忒弱鸡了,连我都能在观影过程想到好几种绞杀的方式。而且他们一定没看过《火星人玩转地球》。假如观影厅能养一只这怪物,多好。三星半。
光是生孩子这剧情就忍不了 ,明明知道婴儿就是只会发出声音的生物 、还非要生孩子 、搭上一家人的命 。
3.5……有史以来第一次在电影院看到一半吓到崩溃戴起耳机给自己放disco的BG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