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宵后,回到家放下东西 吃了顿早餐还坚持着跑了出去一个人坐在影厅里看完了这部电影。
(想说排片真的好少。。
唉算了想象之中T T 电影一开始 仿佛就像进入了梦境,像是梦与现实的来回切换 一个被生活压迫的喘不过气有轻生念头 却又相信虾相信了神 想带着去明洞灯塔的她 中途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 好像有的能理解他 有的却只执己见 到最后遇到了说根本没有灯塔的老人 。
其实看到4/2之二的时候我就开始怀疑另一个人真的是朋友吗 。
越往下看越怀疑 应该是另一个人格吧 两个人格在互相的撕扯 甚至脑袋里想法也在互相努力试图说服对方 其实后来也还是没弄清楚 这个(外表男性?
)的人格存在 是只是在表达理念 想法的冲撞 还是说了点别的 性别障碍?
跨性别?
我这个脑子还不足以两个小时让我弄清楚哈哈哈,还准备接下来再二刷三刷几回吧 说完这个跟剧情有关的,作为童童的粉丝我就要开始抒发彩虹屁了!!!
一个人得好处就是可以放肆的花痴尖叫 哈哈哈哈 当1:1的童童面对镜头看着观众时 简直就是女友视角啊!!!
哈哈哈在电影里面的一些小动作 还有被吓到的一些反应真的都又可爱又搞笑 童童真的有一种自带氛围感的气质 所以请求余生多多拍电影吧!!
顺便还能多为电影写很多歌了:)
窦靖童扮演自己,问,你什么都不缺,为什么活得沮丧。
一人去西藏,住总统套房。
孤独得令人发指。
环顾四周,孤独得理所当然,孤独得与生俱来,孤独得生死与共。
如果衣食无缺,超拔于平常生活,会活得十分梦幻。
眼前景象,如中阴般不讲道理。
当然,超不超拔都一样。
一个假装树立的目标,一个百无聊赖的过程,一个大失所望又本该如此的结局。
每人只得眼前一块屏幕。
一帧一帧,毫无逻辑。
遇到的都是过客,有时格格不入,有时情投意合。
只是同路一小段罢。
所以人那样,或者我这样,也只是一样。
当失去你的心,回来。
当你回来,你在此刻。
当你在此刻,你无处不在。
这是修心的方法。
双眼额头上的那抹明黄。
出现半秒的双身佛像。
要在转世中阴时才会明白这些画面的意义。
当然一定有很多人,生生死死也总是不明白。
不要紧,在妄念的大海里流浪,直至醒悟。
没有情节和故事性。
生死不也如此。
人人都困在自我的监牢,有些人情况稍微复杂些,但人人都一样。
你乖,我懂。
就是想,如果连你,也活得那么郁郁寡欢,那么我也不必因为没有这样那样的事情而希忧。
那么也不必因为觉得如果那样就会快乐的妄念而追逐永无乡。
那么也不必再去经营一个桃花岛。
那么就保持清醒。
那么就继续。
写字时听《乐园》,听着这声音有些恍惚。
前几天去朋友家,她说最近有一个好电影,要不要一起看看?
《只是一次偶然的旅行》,我问她好在哪里,她说宗萨仁波切唱了主题曲。
对于一个佛教徒来说,宗萨都能参加的电影,一定是不同凡响的。
我找来预告片看了一下,凌乱的片段里反复出现一句话“然后呢?
”“然后呢?
”“然后呢?
”……我想这大概就是那种非常不当下的感觉,我很多时候就会这样,做事情总是很功利,然后呢?
接下来究竟有什么值得我此刻的投入呢,感觉都是在算计中,所以很难全然投入到当下。
于是我去看了电影,据说票房特别惨淡,导演自己预计只有五万,听起来也挺心酸。
排片少的可怜,我总算赶上了一场,偌大的电影院里只有一个人,倒是很不错的经历。
就电影本身的各种表现手法来看,我觉得拍的还是很好的,镜头的运用,角度的切换,都让你觉得一切都很不真实,却又总觉得人生不过就这样一种幻象。
没去看之前,我特别不能理解为什么要送龙虾回家,这事儿不是太扯淡了吗?
看了电影我突然明白,其实就是要用这种荒诞来告诉我们,只要去做事,哪怕是再荒诞的事儿,大概也是可以入道的。
这一路,有点像西天取经,也许开始的时候只是觉得反正也是个要死的人了,救救这个跟自己一样的龙虾吧,让她不用每天都被关在玻璃缸里供人参观,让她可以在大海里自由的翱翔。
路途到了一半,她突然发现所谓的神虾,是被人刷了颜色,其实她不过就是最普通的龙虾。
到了明岛灯塔,当地人告诉她,那是骗旅游者的,其实并没有所谓的灯塔。
一路上支持她走下来的一切都是假的,神虾,灯塔……然而,她却得到了救赎。
我想这就是人生的路,我们总觉得前边有什么,所以不断地问,然后呢,然后呢,然后呢,最后才会发现没有什么然后,路途就是一切。
特别喜欢她发现神虾是假的那一瞬间,整个天空五色斑斓,就是神虾的颜色,也许就是告诉我们,其实一切都值得被珍惜,即便它只是一直普通的虾!
世间的一切都是美好的,根本不需要这个所谓“神”的光环,一切都是奇迹。
我想起那首诗,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而今尘尽光生,照破青山万朵。
宗萨在片中卖假发,然而自己却并没有戴,他说因为我秃头我不需要啊。
我想这就是一种全然接纳自己的状态,我可以戴假发,也可以不戴,both ok。
这一路上,她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情景,每个人仿佛都是带着信息来了。
比如,那个孩子告诉他,人生就是住旅馆,先check in,然后check out,就是这么简单。
再比如她遇到的外国人,带着大家练习舞蹈,然后嘴里一直在唱,“如果你的心迷失了,回来,当你回来,你在此刻,当你在此刻,你无处不在”。
然后她遇到的巫师告诉她,人生下来不是为了投奔父母的,而是为了更大的目的。
片子的最后,她顺路捎了一个女孩去姨妈家生孩子,然后很自然地说出这句话,这一路上的每一个人,每一句话,大概都已经被她接收到了。
据说窦靖童解读这部影片说,每个人都是一个信号接收器,你只有敞开自己,才能不断接收到宇宙发来的信息。
说的真好。
片子是黑白的,只有两次出现了色彩,一次是龙虾失去了光环,还有一次最片尾她游向大海,大海变成了温柔的粉色。
我想每一次,大概都是她内心的一种反映吧,她终于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世界,那个一直在水中挣扎的自己,那个无数的念头包裹的自己,光怪陆离的碎片里错乱的自己,此刻终于被她接纳。
她看到泳池里从来只有一个人,她看到割腕自杀的其实是自己,无数的碎片瞬间合体,成了此刻的她。
如果你的心迷失了,回来,如果你回来,你在此刻,如果你在此刻,你无处不在。
我想人生的每一个选择,其实都是一次偶然的旅行,你不知道你会遇到谁,会经历什么事,会走向哪里。
但是只要一颗开放的心,只要你能够安住在每一个当下,那么人生就是一次确定的旅行,注定走向美好和永恒的旅程。
王菲说童童是来报恩的。
窦靖童说她从小就学着放手。
因为超级喜欢她的父母,在纷纷扰扰里看着她谦逊的在餐厅打工,看着她为妹妹纹在下颚的细线,看着她跟迅哥做朋友,看着她出专辑拍MV,看着她被宗萨蒋杨仁波切落发……她的礼貌与个性的装扮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她眼神里的纯净与与娱乐圈的和谐圆融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于是有了英文名为Bipolar(两极)的这部影片,我揣摩正在经历第二个本命年的她用《只是一次偶然的旅行》,为这段人生节点。
电影是一个富二代对一只被奉为五彩神虾的救赎之旅。
模糊的电话亭和不被接听的电话铃声是女孩躁郁情绪的初始,烦恼无由而来又无处告解,但它就在那里,越想被治愈就越强烈;愤然出离,向外寻求解脱,开启西藏之旅。
水中的映像却如影随形,一次次以世俗观点自我诘责,一次次渴望一跃而出的升腾,都不能摆脱情绪的牢笼。
窦靖童参加幻乐之城的作品《幻月》,也以打电话为首尾,充分体现了人在迷茫时首先想到的是向外求助,而其实,谁也不可能真正的理解别人或真正被读懂。
《旅行》中这种被“卡住”似乎被突破——解释不清自己是不是离家出走后,她把手机埋了。
在11月窦靖童发行第三张录音室专辑《GSG MIXTAPE》的采访中:“在这个世界上,你有A组问题,我有B组,我们可能没有办法做到完全的相互理解,如果你不接受你自己,就很难接受世界。
”这是她的世界观,自己与世界不是二,而是一。
梦境与现实也不必明确切割,“梦中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谁能说此生不是一场大梦,此梦不是另一场人生呢?
在西藏的酒店用餐,遇见五彩神虾,卡在珠珠光宝气的水缸中被奉若神明,一同用餐的客人想吃了神虾。
她似乎感到了同命相怜,决定带神虾出逃,踏上寻找明岛灯塔的回家之路。
何以为家?
明眸清澈的沙弥说,老师说每个人都以为自己有个家,其实,不过是一个旅馆。
都是暂住居所——龙虾褪色的五彩躯壳也是,那些假发是,这副皮囊是——场景一换,所谓的身份顷刻消失——但凡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不丹活佛回答自己不戴假发的原因:我不想欺骗自己。
那个破旧工厂的厂长劝她尽早回家,自己却随遇而安:哪里的黄土不埋人。
上海腔调的厂长30年前误入桃花源,两人对话时,背景人物如如不动,仿佛过去之心不可得,龙虾已无药可救,现在心不可得,那么,未来心也不必可得了。
哪里的黄土不埋人呢?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不丹活佛问:你相信我吗?
她不假思索的回答:相信。
活佛问:你确定么?
她想了想回答:我想是的。
“我想是的”与“是的”有本质不同:你想了,那就是怀疑的。
比如你感受到风,就是感受到风,你想你感受到风,那就出离了那个风,那就是不是你感受到风,你对风加了自己的知见——所有不经过怀疑的信任都是耍流氓。
“怀疑之后才会有信心,信心之后再升起怀疑,而后者的力量经常强过前者,终究,我们会将两者抛弃。
”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你想看到真相么,苦苦追寻之后,真相或许是万箭锥心,你真的准备好了么?
于是奔驰换成了破吉普,龙虾褪色、生病,与片头想吃龙虾的俗汉遥相印证——对卡住的龙虾来说,被吃掉或许就是解脱。
吉美林巴大师对圣者进行定义:“你可能会遇见不为世间八法所动的人,这种人绝对是在成为圣者的道路上迈进,你也可能遇见完全牵扯于世间八法的人;这种人绝对就是圣者”。
学生准备好,老师就会出现;学生没有准备好,老师在了,你能认出么?
这个25岁的少年,有股无所住的气质,淡淡的柔和和倔强,“一面笑得无邪,一面看破一切,”似乎随时准备接受一切,也随时捣毁一切。
旅行最是无常,所以不必追求逻辑,刹那里八万四千念头,理不清缘起,意难平却一桩桩倾盖,走过大半行程,龙虾命将不久,目睹人生八苦,又遇大雪封尘,歇斯底里不知道比卡在电话亭哪个更糟糕。
波西格在《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中提到,“让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衡量被卡住的情形。
其实它可能不是最糟糕的而是最好的状况……不论你被卡得多严重,这种现象终将消失。
你的心灵终究会很自然地找到解决的办法,除非你非常容易被卡住。
其实怕被卡住是不必要的,因为被卡住得愈久,你就愈看得清楚让你脱困的良质。
所以不应该逃避被卡住的情形,它是达到真正了解之前的心灵状态。
要想了解良质,不论是在技术工作上或是其他方面,无私地接纳这种被卡住的现象是个关键。
”套用南怀瑾先生的话说,要想虾不死,必要死只虾。
修车、修龙虾、修心是一样的;龙虾本无色;明岛灯塔本无塔;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都是虚妄;她与老虎去对视,如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里少年与虎同行,心有猛虎,闲看落花,在bipolar里一步步挣脱心魔的镣铐;放开的是大象,那一刻又何尝不是放了自己;她也带着龙虾去看天葬,死去如果是自由的归宿,那些为了挽留的哭哭啼啼,又是安抚了谁的贪著呢?
窦仙唱“常要说的是乐生于苦 可乐极生悲道理又自古 别让我不安 是非难辨 沧桑千年 不再有遗憾”;童童唱“人人迷路快乐园 制造幻象的乐园 忘了快乐只是另一种悲伤”,那轻盈劲儿像极了王菲。
《旅行》里央吉说孩子不是为了追随父母的,可因果业力,相似相吸,人又如何能挣脱这次偶然的人生呢?
When you lose your heart Come backWhen you backYou are hereWhen you are hereYou out there 明岛胡须上沾满牡蛎的沧桑老汉,火把递给她,终于回家的龙虾视角里,悠悠的吟唱和与老师相认的喜极而泣,无所从来也无所去,是可以好好说再见的圆满。
然后呢,然后呢,然后呢,面对媒体的追问,导演李孟桥回答:我真的不知道,因为我不知道我是怎么开始拍电影的,也不知道我是否会再拍一部电影。
然后就是太阳升起,乌鸦鸣叫,农夫耕田,我还活着;然后是山羊牦牛乌泱泱围着你的车,它才不管你是不是要救赎龙虾还是见天见地见众生;然后是云在青天水在瓶。
图片均来源网络
(都是我个人理解,这也是这一艺术形式的意义,每个观者的理解是有可能不同于主创的动机的)这是一部绝佳的电影,两位绝不算年长的演员在这部故事里通过表演诠释了对若干生命中重大问题的理解,而且是相当准确的。
这部影片中有很多隐喻和明喻,叙述技术是极好的。
影片开始,女孩前往西藏,实际上是为了寻找人死后的归宿,但可惜寻而不得;借着“神虾”(实际上指代男孩),女孩去寻找它的家乡,实际上是为了寻找“重生”的方法。
这是影片众多主题中一个非常鲜明、又着重彩的中心——探讨生死。
男孩对女孩说,“你别骗自己了”。
是啊,不要再幻想自己多伟大,更不要幻想着肉身成道这种夸大自我修行的谎言。
人不过是充满局限性的人,每个人都一样,如果不是借着向罪“死”,向“义”生,哪来的重生?!
影片的又一个主题是借着女孩在路上遇到的装扮“神明”的那个女人的话表达出来的,“人出生,不是为了追随父母”,女孩后来是理解了的,“为了更重要的事情”。
这段情节很关键,当人认清了生死问题以后,最关键的就是寻找真理。
若是没有真理的启示,家庭、爱情、肉体就全都是我们的桎梏。
而我们该做的就是挣脱那些束缚,寻找超越生死、具有超验性的真理。
这是我们生命的意义。
并在寻找的过程中,不断更新我们自己。
我相信这是这部影片想表达的,或者至少是想表达的一部分,我也相信窦靖童、贺开朗是为了这样的缘故才如此感恩这部影片。
贺开朗感谢这部影片,给了他发现自我正在迷失的机会。
我们都是寻道的羔羊,常常迷失。
可对于好牧人而言,他愿意为了那一只走失的羊搁下九十九只羊。
我们为此寻找真理,因为真理使人自由,因为从真理而来的平安使我们得安慰。
#只是一次偶然的旅行#(9.0/10.0)
晃着晃着就晃出了一个魔幻旅途。
首先声明:我不是窦靖童的粉丝,也不是水军瞎吹。
实打实的自己花了钱买了票认认真真看完了一小时四十多分钟的电影(甚至还取消了一个中途的事情)如果说这个片子有一个可以挑毛病的地方,就是男主角的戏份好像真没必要。
难免有点为了给大家一点前情提要非要串起来故事主人公行为动机的意思。
已然这么魔幻了,为何还需要一个拯救男友自我放逐的故事?
不如啥也不交代,就是这么一个“偶然旅途”,遇到了酒店的彩色龙虾,偷走去放生,一路人遇到了各式各样的人,修车厂老板,寺庙的小僧侣,半只乌鸦翅膀念诗的娃,还有龙虾瑜伽俱乐部,怀了孩子要搭车的姑娘,老厂子里(莫非是兽医?
)的工人,还有海边独自住船坞的老渔人...... 这条线好歹也是清晰的,就是一路在路上的经历,古怪极了,看完之后,好像讲了很多,其实啥也不记得。
那么多的有故事有中心能说出个一二三四五六的电影了,为什么就不能有个啥也讲不明白,“就是太闲“的存在?
*说是最开始取材一本书《hastings express》,发生在温哥华,在BC省看了很多地方,觉得加拿大很多地方很荒芜,最后为了接近中国观众,还有朝圣的考量,最后选了西藏啊啊啊,要是来hastings st就好了,步行一条街去看lol
记录:电影《只是一次偶然的旅行》一部好的电影,我的观念是能够让人思考的,我的分是十分。
不说电影好坏,就如海报所言,见仁见智,不多问,只言我的感受。
观看前需先问自己一个问题,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我的观影体验是,抑郁症患者的自我救赎,和世界和解,和自己和解。
抛出的观点很多,先理性的描述生死,生死的本质都是黑暗,母胎孕育,合眼死亡都是在无光状态。
由生到死的这段时间,就如之前所说:黑白之间都是深深浅浅的灰,人性最真实的灰。
这是人性最隐晦的东西。
无法摆在桌面谈。
影片很多隐喻,鱼,困在缸里,猛兽,困在铁笼里,人,困在虚妄里,情,被困在的执念里。
而这一切,就好比提起过的,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它的意义于我而言无非两层,生存和寻找,一个是物质,生活琐碎。
一个是精神,探索活真正的意义,这种意义,并没有答案,是内心对虚妄的向往。
动物被困,因为人的欲望,人被困,皆因起念,起念便有烦恼,自然落入这个角斗场。
电影台词:什么是家呢!
出生的地方,房子,还是父母住的地方。
发现到了一定年纪,人对家的概念愈发炙热,对落叶归根越加认同,到也不是我接受不来这样的属性,而是觉得,正如所说,哪儿的黄土不埋人呢?
去过的每一处,见过的每个人,都是一次偶然,由生到死,皆是过程。
再一个,影片两次提到的,你生下来,不是跟随你的父母。
或许有违很多人的伦理观,事实是它确实如此,每个人都有自己需要去完成的事。
再有,就是去面对接受内心,认识内心的本质。
整个影片强调的都是,去接受内心的本质,接受才能救赎。
为什么说,两眼相对能够治愈,因为此刻你内心躲闪的东西就是最真实的。
生活的方式,只是一种选择,没有对错,没有丑恶,成长的过程,或许就是不停发现自身的问题,然后去改正它。
好比水火,如果两者融合,火的燃烧必有介质,水吞噬火的过程必也要受其灼热。
两两相抵,自是融得。
你觉得有意义的事,纵然无趣,也便是有意义,做就好。
一生之中,不要太计较,留有遗憾,或许才是完美,凡事尽善尽美,皮筋绷太紧,稻草和雪花,瞬间之事。
放下执念,和所有事情和解,那就是自我救赎。
假作真时真亦假,自古如此,佛学总是强调天机不可泄露,看透事物的本质不去拆穿,确是周全。
难分真真假假有多少,不想迷迷糊糊活到老。
人活着真正的意义就在路上。
太阳升起,农夫耕田,乌鸦鸣叫,我还活着。
前几天看了童童姐主演的这部《只是一次偶然的旅行》(Bipolar)🎬🎬🎬对于导演李梦桥长片处女作的画面表现惊喜之余,这部实验性影片优点缺点都还蛮明显。
优点当然是画面很美,摄影不错,毕竟一部公路片必不可少的一定就是沿途景色,尤其是这样一部在路上获取治愈的影片,@Leah童Dou 窦靖童镜头表现力进步蛮大的,那股灵动可爱劲儿给整部影片增色不少!
❤️❤️❤️她为影片创作的几支音乐同样展现出强大的创作能力。
缺点在于故事情节不够清晰,对女孩的治愈甚至“自我救赎”表现不够强烈。
尤其在于她的“囚笼”究竟是什么,看得人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而影片英文名Bipolar译为躁郁的、双极的,或双向情感障碍。
这才是影片最想表现的吧?
当然作为李梦桥@CremationGuarder 的长片处女作,依旧可圈可点,期待更多更精彩的作品!
窦靖童:“从大家听到推广曲,这部电影就已经开始了。
”它偶然闯入我们生命之中,顺理成章成为奇妙的部分。
本来想二刷后再写感触,但这边的电影院封停了影片的英文名是“Bipolar”,双级的,躁郁症(双相情感障碍)。
BD简单来说是一面天使一面地狱,情绪波动幅度极大,上一秒你还开心的要死,下一秒莫名其妙难受的要死。
(but 仔细来说狂躁时也并不好受)说是心灵的旅程嘛,看完之后感觉躁的方面不明显 郁倒是挺郁,更多展现的是处于这种心灵困境下的状态,就像有人说的 这部电影是次心理测试,投射不同人的心灵困境。
细节,修车时相互撕扯的马,暗示两个极端 她说她不喝酒 但她一直在喝酒 当她出现在瀑布 一群拍电影的人驱赶她 不停喊“快消失 快消失 快消失” 死亡般盘旋的魔咒 这般回荡在心头 她拿起小刀伤害自己时 自杀与大海时 也有个声音在她脑中喊着一遍又一遍的“快消失”吧 “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事外。
”这句台词可以说是很bipolar了,很阐释心境,BD带来了敏感、观察力、各种各样的灵感与能量,带来了一个无比色彩斑斓的美好世界,也带来了那个毫无意义、痛苦着整日向死的自己。
也无法自我掌控她使劲敲打的任何一下,都像重重敲打在玻璃,用尽全力却无力,她就是那只虾,在敲打困住它的缸。
观众也是虾,那样多的主观视角,让荧幕外的我也分不清自我。
送虾回灯塔的途中(也是旅行中)虾死了却又复生,BD人群也是这般生了死死了生。
“你可不能死” 她一直自我安慰 就像那个不存在的男朋友 一幕幕再次浮现时 剩下的只有她自己 “当你失去你的心 回来 当你回来 你在此刻 当你在此刻 你无处不在 ”在卖假发的光头那时,光头被问为什么不戴一顶,光头说自己本来就是个光头,没必要戴。
就像那只五彩神虾,它除去颜料也只是一只普普通通的虾。
(荒诞的吊头卖假发场景啊~后来她剪了短发)“当学生准备好 老师就会出现”这句话也很奇妙 还有各种扎气球 对家的描述 佛写的诗 恐惧死亡最后七天什么也没做的女人 飞蛾扑水等等等等 其实还有蛮多笑点!
窦靖童超可爱,对着虾装模作样念经太可爱了抽帧的鹿 很多叠化 斜角(一个倾斜的角度代表一个倾斜的灵魂!
)一些中心构图 以级画面横幅宽度的切换 有正方形的镜头 平蒙 插叙 “旅行就像做梦 谁也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视听都很棒 画面超级美 !
炫酷的租车场景 涂鸦线条 拿表炼出金 95%的黑白 更体现情绪 那一点彩格外令人珍惜(龙虾第一视角也可nice)喜欢的一段采访:摄影指导柯昱名在首映礼现场分享了影片视觉呈现的种种设计:“用黑白影调去展现影片,本身就是一种挑战。
除了严谨的拍摄,影片的镜头更注重一种即兴的感受,是跟窦靖童一同把内心打开的过程。
在贺开朗出现的段落,他更像是一种能量,摄影机与之相应的运动就更为疯狂。
而当如田壮壮老师一般的智者出现,电影的镜头就松弛下来。
”又是骗人去拉萨 西藏系列 竟然还有尼泊尔取景 对了对了配乐!
童童首部主演还是音乐总监子
那冒出的一段又一段迷幻的音乐我太爱了 最近都在听《乐园》“人人向往快乐园 人人迷路快乐园” 却忘了 快乐也是一种悲伤窦靖童太有才辣!
看完就喜欢上她了,上一次被她惊到是《第十一回》。
她酷死了!
电影市场可以容纳多元,才是我们应该看见的,还是有许多人喜欢这种风格的,各取所爱便好!
感兴趣的就去看看吧!
我当时一个人独占巨幕开心死了哈哈哈哈
音乐、摄影其实都审美高级的,sorry,找不到其他恰如其分的词了。
更不用谈所有的宗教隐喻。
最初,因为对宗萨的好奇,找了来看的,竟然陪我走过了一段旅程。
太阳升起,乌鸦鸣叫,我还活着呢!
当我失去我的心,回来,当我回来,我在此刻,当我在此刻,我无处不在。
评分只有4.9,想看郝岩冰怎么评价这个片子。
烂归烂,但至少无害且自恰,英文片名"Bipolar"(双向情感障碍)不如被字面拆解译为“两极”——富足的物质、贫瘠的心灵。
画面引起舒适 配乐也是(但真的睡着一会
烦恼和痛苦没有贵贱之分,“富二代”的烦恼也是烦恼。
昨天去看的,接近二个小时的电影。一般般吧,不是很好。打一星的主要原因是,私心观感,这部电影看完感觉故弄玄虚,而且太消极。电影的背景环境还可以,但有点太黑白效果了,私心观感黑白效果看着挺烦感。另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最近一个月,看了很多的海鲜自助小视频,所以观影中在想的是,这龙虾产地是哪地的?回想起UP主的“小青龙自由”,“帝王蟹自由”。 人的想法千奇百怪,虽然可以短暂的回忆电影中的行程中,一些人和主角的对话,私心观感,太类同。电影的整体观感,就是一种看了的状态,下次再遇到这类电影,私心观感,肯定是要回避的。
真正梦境又见中阴作为状态隐喻的疾病(当然也可以说是一支大型MV啦……不过我还蛮喜欢的)
乱乱乱,但是我觉得好多对话很有道理😂
挺有意思的,像古龙的小说,有些不知身世的人,遇到另一拨古怪的人,说着有头无尾的话,散发着莫名其妙的幽默。连了起来回想,原来如此。
挺意识流的,贺开朗和窦靖童都是气质取胜
后补!童童这部处女作电影演得真不错,不过真要说哪里不好!结局非要突显一个老师的出现有点多余,现实生活中根本没有一个人跑出来说,我是你的老师!(讲完)
#IFFR2021#要是MV再拍长点可能能忍住不打一星…中国的年轻导演们,你们什么时候能学会让手下的角色说人话啊?就算做不到,可不可以不抄坂元裕二台词啊?很难吗?隐喻和摄影手法应该为搭建骨架服务,而不是指挥角色像无头苍蝇一样行动。就算是片子里最核心的inner struggle也是以一种极不真诚、流于表面的方式处理,拍这么一部架空藏地题材跟《摆渡人》有什么区别??ps映后谈看得也很火大,感觉导演真的不明白自己在干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仿佛回到论文答辩现场,这么拍片真的不行,我很讨厌。
包场独享让我的观影体验平静且舒适,奇幻之旅未必完全理解,但我愿意相信。
先标记一下 空了再来详细地骂
电影院睡着过两次,这次和地球最后的夜晚,假文艺式自我意淫- -|||文字很傻
就,喜欢窦靖童,壮壮老师,志文大哥。 至于剧情,像剧照上的本片slogan陈述:见人(仁)见智
面对扰乱观影环境的人,你们是如何做到不生气的啊?啊?我想学学。我寻思这片子观影过程中也没啥好讨论的吧,为什么会有人花钱来电影院聊天啊气死我了,我是倒霉蛋。诅咒最后排的狗男女
窦本色出演富二代,影片没有太过刻意,反而有些小片段有惊喜,比如其中穿插的 看到五彩神虾后 一段类似INS STORY的我方型片段,让我看到大荧幕电影未来更多的可能性
人生只是一次偶然的旅行~摄影首先博取好感~童童的分裂体竟然是男生?倒觉得男生像是一个得抑郁的朋友,毕竟童童太阳光了
黑白佳片,深得我心。窦靖童真是才华横溢。希望可以有机会去西藏朝圣。
百年孤独的炼金术
大家说的MV感,大概是一点点费里尼加上一点点大卫林/芬奇(林还是芬这不好说,人宣传语就是见人见智,我感觉主要还是芬,林是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芬还是都能看懂的,所以格局是林内容是芬)并点题伍尔夫的《到灯塔去》而拍出的陶喆那首《找自己》吧。横向比较,四星拉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