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昭和64年后篇

64 ロクヨン 後編,64:史上最凶恶绑架撕票事件(台),黑暗之心后编

主演:佐藤浩市,绫野刚,荣仓奈奈,永山瑛太,三浦友和,永濑正敏,吉冈秀隆,仲村亨,椎名桔平,泷藤贤一,奥田瑛二,夏川结衣,绪形直人,洼田正孝,赤井英和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16

《昭和64年后篇》剧照

昭和64年后篇 剧照 NO.1昭和64年后篇 剧照 NO.2昭和64年后篇 剧照 NO.3昭和64年后篇 剧照 NO.4昭和64年后篇 剧照 NO.5昭和64年后篇 剧照 NO.6昭和64年后篇 剧照 NO.13昭和64年后篇 剧照 NO.14昭和64年后篇 剧照 NO.15昭和64年后篇 剧照 NO.16昭和64年后篇 剧照 NO.17昭和64年后篇 剧照 NO.18昭和64年后篇 剧照 NO.19昭和64年后篇 剧照 NO.20

《昭和64年后篇》剧情介绍

昭和64年后篇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由于当年办案人员的失误,导致绑匪关键性的电话没有被录下来。相关人员承担责任,警方高层则将其视为禁区只字不提。三上义信(佐藤浩市 饰)与媒体苦苦周旋的同时,竭尽全力试图打破警方的窠臼,同时针对当年的案件展开深入调查。而就在此时,某体育用品商店老板(绪形直人 饰)的女儿遭到绑架,相关手法居然与“64案件”完全一致!难不成是凶手再翻案?三上和同侪全力奔走,警方也投入大量人力展开追查,结果竟然发现令人难以置信的秘密。昭和天皇退出历史舞台,吸引了无数人的眼光。然而即使被时间的尘埃所掩埋,有些事、有些人终究会被人久久铭记…… 本片根据横山秀夫的同名推理小说改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侦探物语剑王朝之九境长生金田一少年事件簿特别篇魔术列车杀人事件孕妇风波完美的他我们无法一起学习!第二季未知时间的爱英格兰人罪之声聪明小空空黄蜂第三季驭风男孩印度教父3西洋古董洋果子店善恶分界线破坏者椿文具店:镰仓代笔物语请说你想要什么好莱坞式结局神探狄仁杰3龙之战女孩们的周末职场小烈第三季麻木不仁第三季拳霸2垫底俱乐部惩戒营学校2013夺命枪火正义的算法

《昭和64年后篇》长篇影评

 1 ) 建议看过的和没看过的都去看看tv版

佐藤浩市演的不错但是根本不该选他,外形台不合格了。

三上在原作是相貌相对偏丑,女人嫌爹丑自己又像他才离家出走,佐藤浩市这脸哪个女儿会嫌他丑、tv版选皮埃尔泷其实一个原因就是他的昭和颜。

警察官场斗争在原作和tv比重都很重,电影则更偏重64本身的案情,警务刑事不合、地方中央不合基本一笔带过。

泷,存在感很强的二渡也几乎轮为路人。

后篇最后半小时基本是原创了,多加的东西画蛇添足。

原作和tv最后是保护了犯人家属的实名的,电影全改了,甚至加了三上和犯人搏斗的情节,匪夷所思!

其他演员阵容很强大但槽点满满。

椎名桔平县警本部长,刚出现的时候场内几乎爆笑,泷藤贤一警务部长、三浦友和搜一课长、忍城修吾搜一刑事。

你们县警有好人么,都是变态流氓面孔。

总之本片抛开原作和tv的确是良作,和tv放一起不足就很明显

 2 ) 平成的四季变化,昭和的七日轮回

3+2.5=5.5。

平成十三年间的电闪雷鸣,是昭和六十四年的礼拜一,我在电话这头听见无助的母亲恳求孩子归家的哭诉,默不作声;平成十三年间的倾盆大雨,是昭和六十四年的礼拜二,我在电话这头听见一向要强的父亲害怕的不敢说一句重话,默不作声;平成十三年间的阳光普照,是昭和六十四年的礼拜三,我在电话这头听见记者们吵吵闹闹逼问消息,默不作声;平成十三年间的大雪纷飞,是昭和六十四年的礼拜四,我在电话这头听见官僚躲在办公室秘密商讨掩盖真相,默不作声;平成十三年间的秋叶染红,是昭和六十四年的礼拜五,我在电话这头听见自责不已的警察重新着“都是我的错”的喃喃自语,默不作声;平成十三年间的狂风怒号,是昭和六十四年的礼拜六,我在电话这头听见孩子们不被父母理解的烦恼,默不作声;平成十三年间的风和日丽,是昭和六十四年的礼拜日,我在电话这头听见了我重复十三年后终于找到的声音一个熟悉的声音我哭了,掩面而泣平成的十三个年头,不过是昭和最后七天的循环,日本人心中的裕仁天皇驾崩于昭和时代最后一年的昭和六十四年,而我心中的裕仁天皇驾崩于平成十三年凶杀归案的“昭和六十四年”

 3 ) 昭和64年 电影版

不知道为什么要分成前后篇,前篇各种铺垫烧脑,看的云里雾里,为了能够看明白到底讲的什么故事,紧接着看了后篇。

整个电影主题不够集中,既有父爱的冲击,也有警署腐败的揭露,还有警察与记者之间的斗争。

如果能够抓住一个主题深入渲染,或许能给人更大的冲击。

父亲为了查出凶手,打了14年的电话,每天上百个,最终通过凶手的声音终于查出凶手,让人动容。

描述内部警署的腐败过于简单粗暴,哪有那么直白弱智的上司,而二渡等内线人物和工作描述不到位。

而警察和记者之间的斗争跟案情联系不大却吸引了大量的注意力。

64案最终的凶手也让人多少有点儿失望,前篇给出了声势浩荡的铺垫,后篇却没有交代清楚全部的伏笔。

看不懂的地方,可能只能去看原著了。

 4 ) 久违的观影点滴

在看完电视剧版和电影版却还没看原作的情况下,整理一下仅针对影视化的感想。

【整体节奏】尽管做了一定的心里建设,但这部的节奏再次刷新了我的心理预期,毕竟我个人对于影视剧中日本的“警察/公安内部争斗”内容,不管在哪个片哪个版本里,大都是一种想要略过的状态,但之所以在这部片子里没有去略过,是因为忽然发觉,这种“想要略过繁冗直追主线要点”的心情,可能也正是主角的心情——想要略过,但无法逃脱——一种无意识的映射和轻微的重叠。

真相揭示环节所落的位置,常规而言的确太靠后(很久以前看《半自白》,虽然现在记不清具体情节,但也留下有些相似的布局印象)。

如果说是原作者蓄积了大量“意力”,那么在和文字时间感受方式完全不同的影片中如何顺利传递和还原,想想也是蛮大的挑战,毕竟作者本人也参与了编剧,多少有点好奇他在这个改编过程中的想法。

那么说到结尾,电视剧版的结尾对我来说是恰到好处的,电影版的记忆点则是新结尾中被稍微强调的“惩罚”,但那结尾中过多的台词描述一下子减弱了本来就稍弱于电视剧版的“现实感”,或说“纪实感”,也许初衷是想要来一个醍醐灌顶,但却打破了原本慢慢收拢起来的圆融之气。

【剧情细节】也没有必要重新梳理了,只说一个地方。

打无声电话这条线,属于“最简单的东西最难刻画”。

在一个脉络如此层叠的框架里,要把一个很容易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不可能”的做法的内在力量表现出来,在为之添加的“佐料”时,难度不比描绘一个精巧的诡计低,对演员在这一块表现力的考验也更大,因为重要的不仅仅是“看到什么”,更是以“小”见大的“意识到什么”,而最好的佐料就是“时间”。

如果无视这一点,只认为所有其他的佐料“应该”在一开始一下子到达该到达的地方、发挥最“合理”的作用,那便不是这样一部关于“人”的作品。

【选角配置】电影版的卡司配置无疑很强大,只是警察(包括记者)这块重要角色太多“热门主角脸”,于是一种谜之“并驾齐驱”的感觉伴随了我很久。

电视剧版则偏重一种选角的层次感,都是熟脸,却融合度非常高。

主角方面,之前觉得佐藤浩市高层官僚感有些重,看到后篇这种感觉倒是弱了一些,相较剧版的三上而言,这个三上的“苦”可能表现得更外放更适合大银幕吧,大概是“沉重”与“凝重”的区别。

至于坂口健太郎这个戏份……换成别人有差吗?

【音画效果】音画基调各有千秋。

剧版的细节更为犀利,在皮埃尔泷镇住全场的昭和气质下,做一些偏现代的设计、以及加入大友良英的配乐,都是游刃有余别有格调;而影版的色彩更为浓郁复古,在细腻的配乐下不偏不倚地散发着三丁目夕阳的光(吉冈秀隆式微笑)。

【其他】关于“松本清张接班人”这个说法,个人以为,二者性格“情结”不同,这个介绍词可能还是会让初步接触他作品的读者,对这位个人特色非常强烈的作家带有一些错位的期待和笼统的判断。

 5 ) 走不出的昭和六十四年

昭和六十四年只有七天。

在这七天中发生的绑架杀人案相比起天皇去世而显得微不足道,没能博得媒体的关注与报道。

就连案件的命名也显得十分草率——“64案”。

而后便进入了平成年代,这一桩悬案却仿佛是旧时代的遗留物,只停留在有关“昭和”的记忆中。

相关的亲历者也被留在了平成前,没能走出昭和六十四年。

也许“64案”本有顺利侦破的可能,如果调查人员没有因失误错过录下凶手的真实声音;如果“幸田记录”没有成为“秘密”而是被公开;如果主要负责人三上没有被调离刑事部……掌握关键信息——凶手的声音的只有受害女孩的父亲雨宫,他能依靠的追凶力量似乎也只有他自己。

为了找到和记忆重叠的声音,雨宫用公用电话拨通了一个又一个号码,直到听到每家男主人的声音才作排除。

那本电话簿比字典还要厚,那间狭小的电话亭装下了十四个四季轮转。

每一次的拨号、听音都是希望。

无数次落空之后,只要还有没拨到的号码就还有希望。

十四年过去,当年负责的刑警三上早已调任为宣传官,整天与一大帮记者苦苦周旋,在县警内部斗争中也很难置身事外。

焦头烂额的日常工作之外,三上还在找寻女儿的下落。

他同样是一名父亲,一个难与女儿沟通、不能很好地处理父女关系的父亲,一个在女儿离家出走后仿若“失独”的父亲。

三上曾问雨宫在失去女儿后是怎么熬过来的。

毕竟每分每秒都很漫长。

更不论重复光景十四载。

十四年后,终于再一次听到凶手声音,雨宫再难压抑内心积攒多年的情绪。

悲痛的爆发却也没有让他在接触到凶手女儿后选择以同样的方式报仇,只是在面对小女孩时痛哭流涕到不能自已。

最终的“复仇”更像是针对凶手个人的惩罚。

模仿凶手当年的手法,让凶手亲身经历一遍女儿生命受到威胁的焦灼感,听任绑匪“摆布”的无力感,以及钱财仅换来噩耗的结局。

惩罚者指挥凶手烧掉准备好的赎金,如同让他偿还受害者家属当年付之东流的所谓赎金。

可无论如何凶手也无法偿还雨宫女儿的生命和雨宫家庭的支离破碎。

太多人被困在昭和六十四年——受害人家属、案件相关调查人员,还有这些年来时常被噩梦惊醒的凶手。

失误的录音人员自那之后一直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画地为牢,以自责与愧疚为锁。

当在收音机中听到案件新进展后他终于愿意走出来,对妈妈说的“对不起”又何尝不带着对过往的释怀。

知晓事件全貌的幸田,在从雨宫处得知凶手何人后铤而走险策划“模仿案”,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唤起所有人的回忆之外让所有人重历一遭“64案”,但这一次,是从昭和六十四年中真正解脱出来。

落网的凶手终会得到应有的制裁,也算是给十四年来的悔与恨画上句号。

昭和六十四年的旧事尘埃落定,但在那年间失去的却再难找回。

不是所有人都走向了平成的庆典。

 6 ) 努力不剧透的二逼影评--我给满分

不枉用了一次外出放风的额度,四小时无尿点。

强大卡司上有妈妈们喜欢的三浦友和奥田瑛二,我等女饭钟爱的瑛太小刚哥坂口健太郎,学院派热爱的椎名桔平,更不要说主演的佐藤浩市。

用心去看其实全片没有反转,剧情连贯,老酱们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眼神都是戏。

人生到了某一个阶段更能理解受害者14年的煎熬,在看到燃烧的火光时候仿佛解脱又点燃仇恨的受害人,默默隐忍的人生呈现在所有人眼前。

韩国警察片好看,因为总是在紧迫分分钟压着神经让人看完刺激,日本的警察电影总是最后归于人性结于人心,拍好很难拍得不好就变成裹脚布。

虽然本片也有一些多余的信息镜头譬如剧情重翻解释镜头,特别是最后场景重现的春夏秋冬小格子间的场景,有点多余,认真理解他的整个过程其实并没有那么难,但是还是很值得坐下来仔细体会的优秀电影。

为了看小鲜肉们进的电影院却发现戏骨还是老得精湛。

(看着坂口的小酒窝出戏真的是分分钟)表扬下为了能抢到票刷了三小时的亲,和感叹下哦来诺瑛太戏路真广。

 7 ) 昭和64的刑警

今天一个下午一口气看完昭和64年的上部和下部。

只是说的我感受,抛砖引玉。

本人是喜欢横山秀夫的,但是没有看过这本《昭和64》 的原著。

看上部的时候感觉这上部拍的又臭又长,难看到不行,铺垫了半天都是隔靴搔痒,当时都在考虑要是还是这个水平下部我到底看不看了。

但是我最后思考了一下,感觉看剧不能看一半嘛。

但是看了大概一小半的时候,我突然感觉到了看小说时候对横山秀夫笔下刑警的那种硬汉的温柔,搜查一课的那种骄傲和暗底下和二科相互擦屁股的温柔,甚至包括记者们对宣传一课的温柔。

喜欢横山秀夫笔下的刑警一定也会喜欢这部电影里面的人物。

所以,且不说故事如何,人物已经足够还原了,很满意。

然后找到一个很有趣的镜头,可以说是略微穿帮吧。

1:37:15秒左右目崎刚刚落水,第一个特写镜头,他的左手是背在后面的:

1:37:20秒第一个全景镜头,目崎的左手拿到前面了:

1:37:23秒这个视角的镜头也是左手在前面:

1:37:28秒第二次给目崎的这个镜头,他的左手又放到后面了:

然后我自己在床上模拟了一下这个动作,感觉除了手有意识的摩擦摩擦,不然一般不会去做这个动作,会很不自然好鸡肋的发现。

 8 ) 昭和64—沉默的警察

看完前后两篇,感觉导演要传达的信息基本明确。

每一起刑事案件的背后,都是真实而沉重的伤害。

警方掩盖不了,大众忽略不了,时间也遗忘不了。

前篇的主要冲突,是警方与媒体的较量。

围绕公开案件信息与否,具体到案发的地点和嫌疑人的姓名,这对于为了某些黑幕交易企图而遮遮掩掩的警方,和一心挖掘情报公之于众的媒体们,作为广报官的佐藤浩市一度陷于进退维谷的境地中,他最终的选择,是用真实的信息换回媒体人的良知,倒逼警方无法进行交易,尽快破案。

在警方的渎职的背后,是对案件当事人的漠视。

对嫌疑人的维护,和对受害者的伤害。

而一心爆料欲求轰动的媒体们,有着对案件乐此不疲的过度解读,这同样是对当事人的漠视。

会让公众的好恶,代替良心和法律的审判。

而佐藤的一席话,将案件真正地重点拉回到了对法律的审视和良知的关注中来,所以,他赢得了警界的认同和媒体的尊重。

在后篇中,昭和64案件在尘封14年之后,由于相同手法的案件的出现,再次成为故事的焦点。

令人发冷的是,受害人竟然比警方清楚凶手下一步的打算。

当他最终在焚毁的汽油桶下,发现捉弄他的凶手留下的一片纸后,整个案件的走向离奇地揭开了真相。

凶手正是昭和64案件的受害人的父亲,而受害人才是昭和64的凶手。

当年痛失爱女的男子,通过14年上万通电话的找寻,终于发现当年由于警方失误没有录下来的声音的拥有者,他将凶手引向了14年前的现场。

同样失去女儿的佐藤浩市最终将凶手绳之以法。

第二部显然在发掘犯罪真相上下了功夫。

但不可否认的是,警方的渎职同样如同第一部那样成为冲突的焦点。

一代代刑事部长的交接,昭和64案都成为了不能触碰的死案。

除了将录音失败的人和提交报告的人调离开除之外,警方没有任何动力来侦破此案。

如果不是受害人父亲十几年的坚守,如果没有广报官佐藤的追捕,当年的凶手只怕仍然逍遥法外,仅仅活在内心的噩梦中吧。

此片,将一桩被忽视的案件,通过受害人亲属的坚守,和警方有识之士的不懈努力,而最终让真相大白,凶手落网。

饶有趣味的是,昭和64年(1989年)仅仅持续了7天,但7天之短,也不能抹杀这个纪年曾经存在,这非常像这起看似淹没在辞旧迎新中不为人所知的绑架案,在无数重大事件中,一次毫不起眼的死亡和伤害,其实具有不可否认的痛苦和悲伤,对于当事人来说,历史不再是公众所知的演绎方式,历史关乎每个人的切肤之痛。

从影片中,那些演员用力过猛的演技中,我们可以明白导演的想表达的主题。

结尾处,佐藤浩市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警方高层的厌恶。

因为他将一件本可以悄然抹平的假绑架案,变成了终结昭和64这起陈年旧案的大事件。

警方所面对的,不仅是对当年案件涉嫌渎职的指责,还要面对无数知晓真相的媒体们的进攻。

其实,扪心无愧的解脱感才是警察们最终得以自我净化的真实感受,因为他们可以再一次用警察这一刚正的身份从容平静的向媒体们提供一件件案件的情报和真相。

驻笔。

 9 ) 影评,昭和64年 后篇,无奈的改编

时隔两周,《昭和64年》的下篇终于有了资源,姗姗来迟的影评终于可以完美收官,影片也可以最终谢幕。

接续前篇,简要回顾。

最初两个小时的情节,节奏感出色,伏笔好,让人有种继续看下去的冲动,准确的说,是想知道故事的走向与结局,更想看一看正义人士三上的人生轨迹。

带着这些期待,我开始下半场之旅。

照例看一看日本专业影评网的点评,总体来说,与上作比较下降了些,可能4个小时的影片长度让人觉得“观赏无力”yahoo!

映画:3.15(与上篇相比褪色了不少)

映画.com评分:3.5(基本与前作保持一致水平)

进入个人点评说实话,期待太多,失望太大,影片继续唠唠叨叨了2小时,有些情节如裹脚布——又臭又长,无意义的叙述充实了整个下半篇,让人不禁怀疑导演是不是在有意拖延时间或者说黔驴技穷了。

虽然个人十分理解主创人员继续沿用冲突与斗争作为主要卖点,可是如此重复的演示某段固定的桥段就让人感到费解。

如媒体与警视厅,警视厅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矛盾与对立,细细算来,下篇有近二分之一的时间来描写这些内容,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主线完全成了陪衬。

对于这一点,个人表示不解。

猜测有可能是导演想将原作里那些社会性批判的文字内容实体化,这样一来,剧情的冲击力能够使观众更进一步理解作品的深层内涵。

不过,十分可惜,导演的拿捏不够精准(甚至有些偏),纯粹用影片的时间来堆积这些内涵性的文字内容反而适得其反,冗长而又没有实质意义的媒体舆论、暴力监督的重复渲染,让原本风味十足的电影迷失了方向。

下半篇另一败笔——个人英雄主义的抬头。

这又是导演的错误思维,相比原作——依靠三上揭示阴暗面,让众人警醒的主旨,电影版的意图明显歪了。

导演有意无意的将三上这个普通角色塑造成了“日式英雄主义”代言人,有正义感、有执行力、有气魄、为人刚毅,一人孤身探案,满满的英雄气概,正义凛然。

哥们真心醉了,相信原作作者横山秀夫先生看完此片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对于本作的下半场,个人牢骚挺多,不为别的,就为片子的”成色”困扰。

一部这样有深度、有层次的文学作品,竟然被改编成这样,尤其是最后几十分钟,别扭,矫情,自编自导的成分太重,令人感到无趣。

写在最后,4小时的电影,实际卖点就是电影时间,影片本身对于原作的改编处理不够成熟,节奏慢半拍,拖沓无聊,对于原作的精神了解不够,呈现的作品瑕疵较多,尤其是人设,社会阴暗面的记载不够专业,令人失望。

原作★★★★★(横山先生的作品,推理作品中的翘楚)演员★★★★★(演技卓越,感情细腻)导演★★★☆☆(改编过于随意,品质下降)视效★★★☆☆(日系色调,看多了,也就厌倦了)音效★☆☆☆☆(不予评论)推荐人群:所有人详细影评+剧照首发于“floyd与helen的旅途集锦”,谢谢

 10 ) 《昭和64》雨宫真实的可怜

虽是昭和64年发生的案件,但全片的剧情基本发生在平成年间,因为新的直属体制,警察内部冲突逐渐升级,结合即将失去时效的大案,再加上情绪高昂的记者们,相互之间共同推进了剧情的发展,很难说那方面情节占据主导,但剧中的每个人物都能难得的非常丰满当看完前篇紧接着观看后篇时,伴随着片头低沉的音乐配合前篇结尾紧迫的氛围,将我内心的触动与期待给直接推到了一个峰值,在此刻我知道不能完全割裂前后篇的联系来看这部电影,相比社会派推理的注重社会现象,本片所有的闪光点还是在人的救赎上前篇 前篇可谓伏笔众多,无声电话、父亲手指伤痕、公用电话厅、黄页等主要线索都出现了,这里有个细节雨宫推了一下地上的黄页。

但我们很难察觉到背后的逻辑所在。

下篇昭示之时虽匪夷所思,却又很难拒绝,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感受到角色的坚韧与无奈,当警方内部沉迷于权斗、记者热衷于争取新闻自由时,又有谁关注64案快过了时效期,凶手仍逍遥法外

地面上被雨宫有意推动的黄页对于影片中记者协会这个团体,最初还能赞其不惧强权,而后感叹原来也是吃人血馒头的一群人,其找回使命感的过程也算是其中一部分看点。

而片中日吉和雨宫的角色都有点超现实,但都没有偏向魔幻,他们的处境真实的可怜,当日吉最终等到他的救赎,走出来后对母亲说的第一话是:“辛苦了妈妈”,此时他对母亲的愧疚才能被放到首位。

男主三上前篇中一直在各个身份中迷失自己,因为女儿选择服从上司、因为案件和同僚结怨、在匿名权的争执中一直处于摇摆状态,在职责与道德的交锋中渐渐变得坚定,可以说三山在前篇的心理过程是处于脱变状态。

剧情最后的模仿案,攒动的人群和紧张的氛围将观众的心理给直接推到了一个峰值后篇剧情终于回到了案件本身,雨宫这个角色配合演员富有张力的表演,为我们揭示了痛失爱女的父亲背后承受的孤独与隐忍,随着电话厅外季节的变化,内心不变的是需要记住一个不敢遗忘的声音,如果说时间能冲淡痛苦,那雨宫无疑每一天都在重新揭开自己的伤疤。

后篇中雨宫第一次哭是听出了犯人声音后的解脱,第二次车内的哭戏演技直接炸裂,鼻涕也自然而然流了下来,但并没有什么不适感,相反被深深带入了那种自责、伤感的情绪(我相信雨宫当应该是想报复凶手,但不一定是以牙还牙的方式,当被小女孩勾起了雨宫刻意回避的记忆后,为自己的善良而感到自责)

在车内宣泄式的痛哭凶手的犯案动机也是因为家庭,在得知家人安全后,瞬间露出了其狡猾、残酷的一面,最后主角三上和凶手的追逐戏,其实有点不明所以。

另外本片中最有印象的配角,非二科长莫属。

有个细节是头发随着会议进度越来越乱,案件结束后心力交瘁到睡着了,仿佛看到了初入职场的自己上下篇一起看完,除了后半部分有点乏倦, 节奏感还是很紧凑的,很多地方非常考究,例如最后雨宫烧掉达摩娃娃是为了表达辞旧迎新的美好祝愿。

这种告别仪式让他终于有决心开启了自己的新人生

《昭和64年后篇》短评

前半段就达到了剧情的高潮,二次绑架和无声电话的坚持很精彩很动人。然后,就莫名其妙又演了半部,二次抓人那段真是翻白眼。

5分钟前
  • syuu默
  • 还行

批判官僚体制的男性“宫斗戏”,肉食者鄙,小人物活得太难了。能想象原著的宏大感。

10分钟前
  • 桃花岛有腿弟子
  • 推荐

与前篇相比,情绪渲染有些失当,在剧情水落石出的后40分钟原创了剧情,可惜剧力不够,记者在剧情推进上似乎全无作用,最后的抓捕也有些莫名其妙,有些失望的续篇啊

11分钟前
  • Lyons
  • 还行

比上篇还差,真的只能一颗星。不是所有慢节奏的电影都好。实在是乏善可陈。

12分钟前
  • 很差

一个案件背后,有三个女儿的痛苦,以及三个父亲的刻骨铭心。或许“父女”才是核心主题。每一件命案背后都有一个破碎的家庭,受伤的心灵并不会被时间与遗忘所治愈。相比前编,有注水感。本应迎来全篇剧情、情绪的最高点,却将高潮部分拆散到几场戏中,最终将其拖至长达40分钟,削弱了情节的震撼张力。意义不明的咄咄逼人记者会部分也占据了过多时间

15分钟前
  • 汪金卫
  • 还行

看到结局,就知道肯定是优秀小说。然而,被导演拍烂了。庞杂的东西过多,记者与警署的关系,警署没有刑事部长不行,这都是什么鬼???

18分钟前
  • ForeverBen
  • 较差

剧情是前篇好看,解密靠后篇。选角蛮有意思的,电视剧版主演和佐藤浩市好像,会有一丝误认。所有演员总体电视剧版更好。有意思了。

23分钟前
  • 不吃青菜
  • 推荐

后篇消解了前篇的好,伤心

24分钟前
  • 💛
  • 较差

凶手那句“我怎么会知道呢”真的让人绝望,但这句话又何尝不能回答所有问题。后篇果然紧凑精彩许多。

25分钟前
  • 北海道の雪
  • 推荐

上帝噢,前面的六七分钟竟然是前情提要,真当电视剧拍的啊?男主原来是三国的儿子,脸上半部分长得也太像了。跟记者的来来回回拍得又多又重复,确实是国情体制导致的剧情不可或缺,但这么拖实在是很离谱。柄本佑两次从新闻发布会跑走又被架出去最后睡倒的样子真叫人怜惜啊,笑死。目崎这角色好奇怪,你说他知道自己是凶手后面还说会做噩梦但接电话的时候完全没演出来的,观感困惑【关于三上女儿,看短评看过原著的说是因为爹长得丑?为什么完全没拍出来啊,我还以为是姑娘知道爹没破那个案子觉得很丢人?【p.s., 一直重复剪辑关键点真的太蠢了,给我蠢笑了。我竟然同意荒木田部长说的一点就是人的声音不能作为证据,会变的,只能说艺术化处理了

29分钟前
  • julianafrinks
  • 较差

父亲真的契而不舍,通过这样的方式找到了凶手,最后真相泪目了

33分钟前
  • A回收旧家电
  • 力荐

原来剧版改编,怪不得如此拖沓。犯罪破案不主线,细节又做不到精致反而凌乱,4个小浪费

37分钟前
  • 邻舍的老花猫
  • 还行

那个雨宫和男主的演技张力真的很赞,忍不住倒带回去看他们的表情

38分钟前
  • 神秘的二百五
  • 推荐

我本以为后篇会好一点的……结果依旧是垃圾…记者是一群神经病 警察也是一群神经病

40分钟前
  • 冰美式瘾者
  • 很差

20230516 看过原著,不记得情节了。日本电影和小说总能弄出很震撼来

43分钟前
  • 天天读书
  • 推荐

完全冲着追忆电视剧版的余味去的,但是挺失望。电影版实在对不起那么强大的卡司啊。

46分钟前
  • ◆鱼阿白@白◆
  • 还行

今年上影节最后一部。剧情开始快速推进,高潮都在这部里。吵杂的记者会现场,东京大人还真是威风啊,东京的记者一下子把前篇拽得不行的群马县记者气势给压下去了。鉴于有些段落往下掉的很厉害,已经有拖沓感了,和上下两部总计四小时比,我坚信,制作成一部三小时的会更好看

49分钟前
  • 欢喜。
  • 推荐

后篇比前篇好看多了,取景是真的美。

53分钟前
  • Connie_Connie
  • 推荐

推荐观赏。三上这个角色的演员演的是真好。7031人在豆瓣评分。2023年11月26日。

54分钟前
  • zj@99
  • 推荐

下篇重心移到案件上来,记者和警察的冲突变弱,真相简单到让人悻悻,只有背后受害人父亲的锲而不舍让人动容,结尾佐藤浩市的孤军奋战太刻意了些,对于整个案件涉及到警察内部的黑暗包庇没有很好地表现出来,当然最大问题还是太拖拉了。

58分钟前
  • 超cute侠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