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如父如子

そして父になる,谁调换了我的父亲(港),我的意外爸爸(台),有其父必有其子,然后变成爸爸,Like Father, Like Son,Tel Père, Tel Fils,Soshite Chichi Ni Naru

主演:福山雅治,尾野真千子,真木阳子,中川雅也,风吹淳,国村隼,树木希林,夏八木勋,井浦新,二宫庆多,黄升炫,足立智充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13

《如父如子》剧照

如父如子 剧照 NO.1如父如子 剧照 NO.2如父如子 剧照 NO.3如父如子 剧照 NO.4如父如子 剧照 NO.5如父如子 剧照 NO.6如父如子 剧照 NO.13如父如子 剧照 NO.14如父如子 剧照 NO.15如父如子 剧照 NO.16如父如子 剧照 NO.17如父如子 剧照 NO.18如父如子 剧照 NO.19如父如子 剧照 NO.20

《如父如子》剧情介绍

如父如子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普通上班族野野宫良多(福山雅治 饰)和妻子野野宫绿(尾野真千子 饰)结婚多年,感情十分要好,两人共同养育着聪明乖巧的儿子野野宫庆多(二宫庆多 饰),生活宁静中处处透露着幸福。令本以为平静生活将一直持续的三人没有想到的是,一通来自庆多出生的医院的电话将这个小家庭卷入了风口浪尖之上。 原来,庆多并非良多和绿的儿子,而是由斋木雄大(利利·弗兰克 饰)和尤加利(真木阳子 饰)的爱情结晶。是朝夕相处的感情珍贵,还是血脉相连的羁绊重要?面对多年前一个小小误会所酿成的后果,良多和绿不知该何去何从。而对于雄大、尤加利和两人亦非亲生的孩子斋木琉晴(黄升炫 饰)来说,他们亦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之前。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双重智脑比比档案鱼和薯条你好,执行者国家利益人间恐怖2一万公里的约定铁拳某个男人十六个夏天尤德拉校园乌托邦学美向前冲!第四片甲骨大耳朵图图之美食狂想曲偷走她的呼吸赌命法则少狼第二季寻龙诡事八月钱潮永不回头游泳先生我们的连队少年侦探不露声色简之谜:致命处方弯刀心灵传输者血腥蜡笔天降横财心惊惊碳化物

《如父如子》长篇影评

 1 ) 《如父如子》

看是枝裕和的电影总是很舒服的,看似徐缓的节奏却基本没有多余的废话,潜移默化的情绪变化都通过淡淡的镜头语言。

其实将人物心态变化做足其实是会影响观众对社会性的思考的,比起声嘶力竭般控诉以及过度煽情效果是更加深入的。

而且影片最终力求传达的是关于父子间微妙关系,从这方面来说,他的重点是表述得很清晰的。

虽然相对以往作品这次涉及到更为倾向社会性的问题,但他还是很轻描淡写的带过,各种既往我们观影模式中的情绪点也被反常规的无害化了,包括施害者、两个都相对幸福的家庭、两个相对没有性格缺陷孩子的设置等等,一切显得有点过于“美化”。

这可能是一种固步自封,但亦可能是作者一向将社会家庭化的表达基础。

其实是枝裕和还可以做得更好,期待他找到一种适用于自己却可以有所拓展的格局观,当然了,他要一辈子拍一种电影也是没问题的。

 2 ) 哥德堡揭示的主题。

0“错换人生28年”事件郭氏夫妇“故意换子”一事,开封警方、河南大学通报新京报 2021-04-21 08:28 发表于北京与此事惊人相似!

1两个家庭完全不同,一个虽然富裕但是却冷清,一个虽然贫穷却很热闹,就像一个是来自于机器人娃娃这部电影,一个是来自于小偷家族。

我们从心理上都能感到这两个家庭的不同。

富家爸爸良多是个非常自恋的金领建筑师。

动不动就会指正孩子,装出高高在上的样子,然后表现出自己的强大。

孩子生活在这样的心理下,很难以突破。

这样的家庭就只能靠电子游戏沟通情感了。

连妈妈都能感受到那样的氛围,总觉得良多把抱错孩子的错误推给他了,自己什么事也没有,因为这是她选择的乡村医院。

而穷家爸爸熊大就不一样了,抱着“能够明天做的事,今天绝对不做”的箴言,活着开心又健康。

和这个演员演过的所有电影一样,他就是那么喜感。

而富家良多的口号是:什么事都要独立完成(变强大的焦虑)。

所以他在说话的时候总是那么咄咄逼人。

所以在电影一半,他提出收养两个孩子的计划时,所有人的脸色都变了。

熊大质问他,一个没有失败过的男人是不会理解别人的。

越看,越让我想念《幻之光》这部电影。

那种独特是不能复制了,简直就是一部纯粹的哑剧。

这部电影只是表现生活而已,你也会觉得非常啰嗦。

59分钟公布了真相,原来是那个小护士因为嫉妒良多,要把焦虑转移,所以就干出了这一出人生的悲剧。

道个歉也就算了。

这里我觉得是一重要的一课,就是说很多烦恼都是我们自己的态度招来的,因为我们过于骄傲和自恋,所以招来了祸事。

老子说:福兮祸之所倚,就是说这个。

2其实我们最喜欢看到的是富家良多自恋受损的脸庞,那种失落濒临死亡。

当孩子告诉他那小红花有一朵是给对方爸爸准备的,良多就不说话了,只会机械地重复自己老爷子说的血种的理论。

特别是伴着哥德堡变奏曲的钢琴声,更有意思的是他用的是古尔德最早期的版本,我们还能听到古尔德的哼唱呢。

主题很搭呀,就是回到初心啊。

细看超强的良多就能发现,他虽然工作能力强,但是其实很容易受别人影响。

比如他的上司和爸爸,他总是在重复他们的话而已。

你能看到他内心是个孩子,还没有长大。

就是受的挫折不够,在自恋受损中没有去感受,没有去站起来。

都是自恋的错。

当然这也衍生成了日本家庭这种模式,因为女的一般在家里面主家,所以外面全靠男的,在经济方面,女的没有什么说话的权利。

所以男的更加自恋了,这是一种传统的日本丈夫模式。

但却因为这种抱错孩子的事件,造成了家庭模式的崩塌。

大家都在接近真相。

特别是良多妻子的怒意,因为很明显良多在和孩子竞争,表现自己的强大。

这都是亲子关系当中要极力避免的东西。

而良多因为自恋,什么也看不见。

80分钟谈到了放风筝的段子是我挺喜欢的,贫家爸爸说那时候的风筝都是拿窗户纸糊的,自己还要从报纸上剪出两条来当尾巴,风筝不像现在,经常放不起来,但是那才有趣啊。

所以87分钟就迎来了新父子之间的尴尬,这里的冷处理,沉默的尴尬,处理得挺好的,那是一种陌生感。

相比而言,对方家长处理的恰当的身体接触,就相形成趣了。

良多处理什么都像是规训,哪怕是领导给他放了假,让他专门陪家人。

领导说的好,生活也不能总是踩油门啊。

这样的领导挺体贴的,也懂人事。

3我在想导演是怎么样表现生活的本味的?

陪孩子,陪爸爸,陪家人和妻子谈心,这就是生活呀。

被邻居吵醒,钢琴声,吵闹,这就是生活呀。

最后结局多好啊,因为一场事故,两个家庭走到了一起,人多有爱啊,人的心量会有多大呀?

最后孩子不愿意见到金领建筑师,您看懂这是因为什么了吗?

其实就是孩子觉得自己被遗弃了。

确实我们一开始也看到金领建筑师,根本就对换过以后的孩子不闻不问了。

直到最后那令人泪奔的一刻。

 3 ) 电影版「错位人生」,8.6分治愈神作埋着1w+泪点

近日,「错位人生」事件引发网友热议。

28年前,河南省开封医专第二附属医院(现在叫河南大学淮河医院)的一间病房内,江西、河南两名孕妇先后诞下两名男婴。

两个陌生家庭不会想到,他们将在28年后迎来人生的第二次交集。

江西的姚策身患肝癌,母亲准备割肝救子,却发现儿子并非亲生,经调查发现这一切源于当年生产医院的失误。

5月13日,河南大学淮河医院就错换人生28年事件公开向双方家属道歉。

比起医院的道歉,我们更关注姚策的生命,以及两个家庭之间的情感羁绊。

此外,错位人生也让我们思考,时间和血缘,哪个更重要?

它们之间又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

电影《如父如子》讲述的,便是因为“错位人生”,让两个家庭在血缘和亲情之间展开博弈和谅解。

一 是枝裕和的血缘启示擅长拍摄家庭治愈的是枝借《如父如子》这部电影,探讨了时间至亲与血缘至亲之间的辩证关系。

该片豆瓣评分8.6,位列豆瓣2014年度评分最高的日本电影榜单第二名。

该片拍摄的缘起,为主演福山雅治的经历。

有一天,福山雅治通过一个朋友联系是枝裕和,他希望成为「作者型导演」电影世界中的一员,结果就促成了这次合作。

在剧本创作过程中,有本书对是枝裕和的刺激很大,书中记录:昭和四十年前后,日本各地发生了多起抱错婴儿事件,很多家庭在面对这个问题时,几乎都会选择「血缘」,而冲绳的两个家庭,做出了与大众相反的抉择,比起血缘,他们选择了时间。

是枝裕和把《如父如子》的故事背景设定到现在。

一如他之前所有作品,该片同样以「虚构」的情节,来达到让人「清醒」的效果。

如果说《美丽人生》在教我们怎么做一位伟大的父亲,那《如父如子》则让我们思考,在成为一名合格父亲的同时,又该怎么去做好儿子这个身份。

是枝不是在拍人,而是在拍关系,情感羁绊下的关系。

二 父子之间的貌合神离影片开始,良多一家,在为孩子庆多进行升学面试,从他们的着装举止来看,这是一个和谐精英家庭。

庆多面对老师的提问,他回答道:夏天和爸爸一起去野营,还放了风筝。

从面试结束后父亲和庆多的对话中我们得知,孩子在撒谎,他之所以这么说,完全是因为补习老师的交代,通过表现亲子关系的和谐,来提高入学的概率。

是枝裕和用这一个小细节来揭示家庭缺爱的矛盾。

良多是一家建筑公司的高管,他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忽略家庭成了一种必然。

孩子庆多才6岁,却有着与实际年龄不符的懂事态度。

父与子在性格上并不像,前者自信强势,后者温吞,即便输了也没有太多不甘心。

随后医院的电话打破了家里的平静,也为父子性格上的差异提供了答案,原来庆多并非良多亲生,6年前由于医院的失误,致使两个家庭互相抱错了孩子。

得知这一消息的良多和妻子绿陷入了情感的困境之中。

三 贫富对照和缺爱本质和良多的精英阶层相比,另一个家庭可以说完全来自底层。

斋木经营着一家电器维修店,妻子是临时工,他们有三个孩子,上面还要照顾一位老人。

这家人和有钱完全搭不上边。

所以当两个家庭相见的时候,良多是很傲慢的,他鄙视一顿饭钱都需要报销的斋木,他看不惯亲生儿子琉晴在那样的环境下养成的种种陋习。

但当他得知琉晴也喜欢吃牛肉火锅的时候,他感慨血缘的强大。

庆多肯定会越来越像斋木,而琉晴一定会越来越像自己,像自己一样优秀。

医院方面给出的建议是选择血缘,一向不和的父亲也同意血缘,良多的上司则建议他将两个孩子全部争取过来。

当良多提出抚养两个孩子的时候,他遭到斋大夫妇的极力反对。

这一家人虽不够富裕,但他们有着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反而在跟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其乐融融,反观良多一家,虽然处在酒店式的环境中,可本质上这个家是缺爱的。

在两个孩子交换留宿的过程中,庆多逐渐对另一个家庭产生好感,他会给斋大送礼物;而琉晴显然没能融入到良多一家。

从来不曾输给任何人的良多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受挫,他开始反思作为一名父亲的失职。

四 傲慢父亲的反思随着情节的发展,抱错婴儿的真相浮出水面。

原来这种不幸是由一名护士所致,这个护士和继子的关系不融洽,嫉妒良多家庭的幸福,故意交换了孩子。

如今的坦白是因为她和继子的关系得到了修补。

当良多向护士兴师问罪的时候,一个孩子无所畏惧地站到母亲面前保护她,良多直言和他没有关系,孩子说了一句,有关系,因为她是我的妈妈。

良多拍了拍少年的肩膀,转身离去。

他被少年的情感触动,他开始思考自己和继母的关系,这么些年过去,他终究无法原谅父亲的再婚,所以一直没给过后妈信子好脸色,但信子对他从来没有埋怨。

在面对孩子的事情上,信子淡淡地说,相比较血缘,感情才是最重要的吧,就像夫妻,没有血缘关系也能生活的很好。

此时的良多开始思考自己作为一个儿子应尽的责任。

两个家庭的聚会一直在进行着,留宿也在照常进行,这一切都是为了最终的血缘交换。

良多一直以为自己是赢家,可斋大告诉他,几个月以来,自己陪伴孩子的时间已经超过了他的六年。

斋大认为:孩子就是时间,做父亲也是无人能取代的工作。

傲慢的良多无法反驳,他感受到了深深的挫败。

五血亲和养育的相互谅解最终两个家庭还是交换了孩子。

良多试着做一名合格的父亲,他教琉晴用正确的方法使用筷子,教他弹琴,抽出时间陪他露宿,让他遵守家庭守则,奇怪的是,在和琉晴相处的过程中,夫妻两人心中所想的竟然是庆多。

而琉晴无法适应良多家的生活,他偷偷跑回了斋大家。

良多在翻看自己相机的时候,意外发现庆多给自己拍了那么照片。

这个懂事的孩子用这种方式表达着他对父亲的爱。

此时的良多情感上无法自持,他驱车前往斋大家。

是枝裕和利用空间的错位来表达父与子情感上的错位。

故事的结尾部分,良多和庆多走在一条分叉的路上,孩子在上,父亲在下,中间是有一条栅栏,代表隔阂。

这条小路是父性觉醒的征程。

分岔路最终走向了统一,父与子相护拥抱,隔阂消失。

故事的结局,两家人聚在一起,导演并没有给出一个标准答案,他在剧本的最后写道,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已经分不清谁是谁的儿子,谁又是谁的父亲。

虽然是一个开放式的结局,但是枝裕和显然更倾向于「时间至亲」。

那是因为生而为人,我们都有着相同的情感诉求。

比起电影的情感表达,现实中的「错位人生」一边让人唏嘘不已,一边也让人感动满满。

现实新闻中,养父母家庭在知晓姚策并非亲生后,没有放弃给他治病,亲生父母也在努力挽救他的生命。

而另一个孩子在采访中谈及经历,他说:没想到这么戏剧性的故事,会发生在自己身上,自己不会离开养育他的家庭,但同时也会常去江西看看。

这应该是最好的结局。

虽然生命给出一副烂牌,但两个家庭用真情制造了太多爱和温暖。

让我们祝福姚策,希望他能扛过病情。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思考自己,不管是为人父母,还是为人子女,我们都可以做得更好,家是谈「爱」的地方,别给「爱」留下太多遗憾。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电影侃不停”更多电影干货,欢迎关注!

 4 ) 如父如子

坦白讲,昨晚看完是枝裕和这部《如父如子》,一向自诩硬心肠的我却哭的一塌糊涂,也许这源自千万个家庭的情感相通,竟深深扎根于人性的痛。

羡慕斋木夫妇愿意用时间和一颗心温柔的陪伴和爱着孩子,但其实对当下不可承受的社会现状,挣扎于生计的国人,也许更显得无奈与悲哀吧。

在这样的现实下,能像斋木堂堂正正说一句“孩子其实就是时间”,或许是一件异常奢侈的事情。

然令我更佩服的是,是枝裕和提出了更为大胆的设想,父子关系可以超越血缘而存在。

即便没有血缘关系,一家人六年的情感羁绊,在爸爸经常不在家的背后,在感动常在的相片上,作为父亲的良多仿佛突然发现了被记录的时光,那些儿子在相机里拍摄的父亲的日常,那是只有父子间才可能有的情感跟视角,它承载着孩子心目中之所爱的父亲的人生。

也许这就好比喜欢在朋友圈晒娃的父母,有一天突然发现,子女也在认真的注视自己。

 5 ) 和解

そして父になる,更喜欢日文片名。

作为一个在打渔和晒网中缓慢学习日语的人,将其理解为,含义之一,变得像父亲,含义之二,成为父亲,这样对影片意涵的概括,似乎更为周全。

抱错孩子,且是被命运捉弄地抱错孩子,发生在两个家境、亲子观念都差异颇大的家庭之间,因其极富戏剧性,并不是影视剧中罕见的题材。

譬如若干年前的电视剧《错爱一生》,基本戏剧冲突亦如此。

在并不新鲜的题材中,是枝裕和仍以独特而细腻的叙事方式,造就了一部精彩影片。

典型的日系温婉叙事,对白总是彬彬有礼(毕竟至少有敬语体加持),面对如此突如其来的巨大生活变故,影片叙事却没有采用drama的方式。

当野野宫良多突兀地提出,要同时抚养两个孩子,斋木雄大与尤加利是愤怒的,但几句交锋后,野野宫绿马上站出打圆场,这一切发生在游乐场边上,发生在打包一份猪排饭的时间里,恍如一个不真实的插曲。

而在全片的节制叙事下,最激烈的情绪爆发反而由一直温婉贤淑的家庭主妇野野宫绿完成。

野野宫绿问出,“知道抱错孩子后,你说了什么?

”,丈夫良多略显敷衍、却又在程序上一丝不苟的回应:“你作为妈妈为什么没有发现。

当时我错了,对不起(并从床上起身颔首道歉)”,乍一出现,并不突兀,算是一个珍视妻子感受的丈夫。

然而,野野宫绿以从未有过的大声哭诉(哪怕是护士坦白故意抱错孩子,她亦只是提高音量,而未曾如此爆发)反驳:你不是,你说的是,やっぱり(果然如此)。

血缘胜过这些年的养育。

野野宫绿的提问与情绪爆发之前,是在埋怨丈夫答应由他处理一切,她觉得丈夫一定有办法留下庆多。

这句やっぱり,她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这一情节,对于野野宫良多来说,如同捅破了一层窗户纸,母亲的控诉点破了前文隐约呈现的良多对儿子素质的失望,于是当养育两个孩子的提议受挫,他没有太多争取也没有太多痛苦地倒向血缘——良多的父亲说,血缘会让骨肉至亲越发相似,继母则主张生恩不如养恩,此时的良多,毫不怀疑地接受了父亲的主张。

而对于野野宫绿,这一情节大大完善了其人物形象。

英俊有礼的高薪丈夫,如同宾馆一样的家庭公寓,做全职主妇多年且出身农村,连自己的妈妈都会在孩子已经出生六年后感叹自己的丈夫是本不该攀得的高枝。

即便她温婉漂亮,即便丈夫使她衣食无忧,在家庭中,她隐然有价值危机——而在获知抱错孩子后,这一价值危机浮出水面,她自责为什么没有发现,亦主动说出了丈夫回避或隐瞒的、旁人对她作为母亲却不知抱错的议论。

然而,这一情节中,在丈夫的反衬下,野野宫绿展现出她所承担的养育职责与parenting角色自觉,从某种角度来说,远超过丈夫。

血脉相连与养育之情的选择,对她来说极为痛苦;同时,前文埋有伏笔——野野宫良多似乎是一位严父:练习钢琴、择校,在呈现良多对儿子的高期待与隐约不满的同时,亦描绘了他对妻子宠爱儿子(面试当天不练钢琴)的异议——然而,第一反应是やっぱり的良多,想要的是一个优秀的与自己相似的儿子,庆多虽然只有6岁,却已经使他失望,发觉抱错孩子或许是一种释然,良多在父亲这一角色中严重缺位(不仅仅是缺乏陪伴时间而已)。

丈夫哪怕在临盆时也无法多抽时间(野野宫绿就此丧失生育能力,可以想到其产后大出血极为凶险,其实大可以问一句,在妈妈昏迷时爸爸去哪儿了?

爸爸如果当时始终陪伴在侧怎么会抱错孩子?

)可以想象,将一个乖巧温顺而没有好胜心的孩子养大,且小小年纪就要面对爸爸的严格要求,野野宫绿在其间投入的心血,然而她的目的并不是求得一个优秀的儿子,她始终是母亲,不能接受一句やっぱり加诸她疼爱六年的儿子。

镜头特写了庆多此时黑暗中清亮的双眸(高级公寓隔音应当不错,但野野宫绿是以平时所未有的高音量哭诉,后文中琉晴与野野宫绿活泼地打闹,书房中的良多可以听到声音,亦可推测此时庆多能听到父母)。

尽管并不符合父亲的所有要求,但庆多其实是个聪明、敏感的孩子。

影片开篇便描绘了一家三口正襟危坐面对私立小学面试,对于一个还不到6岁的孩子,面对这样严肃、有压力的环境,即便受过补习班培训,能不露破绽地说出“爸爸周末带我去野营,陪我放风筝”,也是件有挑战的事。

白天庆多也问过父亲,新家的父母会比爸爸你更爱我吗,良多沉默片刻便回答,会。

离开旧家的庆多,可以说已经受到了爸爸的伤害,后文他似乎比起琉晴更能适应新家庭,但这并不说明他对往日父母没有眷恋,毕竟,他会只因斋木雄大为自己修好机器人而做手工花送给他,何况是昔日父母。

事实上后文中在野野宫绿与琉晴一起吃饭时,野野宫绿还接到了良多的电话,良多所不能释怀的是爸爸。

影片的多处前后细节呼应也很漂亮。

风筝,面试时的谎言“爸爸陪我野营、放风筝”始终没有在良多与庆多间实现,后文风筝几次出现,琉晴离家出走的理由也是想放风筝。

野营却在高级公寓的阳台上以一种自带幽默感的方式实现了。

照片,无论是家境优渥的野野宫一家,还是相对较拮据的斋木雄大一家,都有常常拍照的习惯,良多意外地感受到庆多对自己强烈的爱亦是通过相机里的旧照片,寻常而无处不在。

唾液,野野宫家在餐桌上是分餐制,而斋木雄大一家人口多、生活不充裕,一盘煎饺已是美食,第一次过夜时庆多面对吃煎饺时不小心呛到、唾液飞溅的斋木雄大,有些欲言又止。

而交换家庭后再次一起洗澡,庆多和斋木雄大一起开心地玩着口中喷水游戏。

父子关系中的金钱与时间,良多自己儿时即没有爸爸陪着放风筝的童年,成年后良多的父亲想多见见儿子只能称病,而儿子上门后聊天亦多次提到给父亲金钱;斋木雄大处处表现出贪财、占小便宜,但坚定认为抚养儿女不能以金钱交易,哪怕他有不止一个孩子,哪怕他对野野宫家优渥生活毫不掩饰的羡艳,却始终没有流露出以孩子为筹码要挟良多巨款的心思,反而不断劝说良多花时间陪孩子,在琉晴跑回旧家后,与前文良多的要求相应,反而是斋木雄大夫妇提出可以抚养两个孩子。

倔强,倔强的琉晴的确与血脉相连的良多相类,连离家出走这么不寻常的举动都一样,良多可以理解琉晴。

庆多是乖巧温顺的,总是妈妈陪伴在侧,而倔强的琉晴则只能由爸爸收服。

影片的主旨,突出表现为和解。

良多自己的原生家庭关系便是缺失的,尽管他继承了父亲的意志与优秀,但对抚养自己长大的继母,始终不称呼母亲,这一点竟亦为父亲默许。

而他重视血缘,也被律师老同学点出,是长期心态,其中原因,一半来自对继母的心结和对生母的眷恋,另一半则是父亲的引导了,良多的父亲可以当着陪伴自己多年的继妻教导良多,血缘的强大影响。

如此成长的良多,对家庭关系的理解原本就有些偏狭。

如果说与斋木雄大一家的接触已在潜移默化影响良多,那么当年那个故意抱错孩子的护士与她的继子,则强烈冲击了良多的价值观。

护士自己在法庭上坦言,故意抱错孩子,是因再婚时面对继子的敌意,而说出这一切,是因关系好转想坦诚罪孽(的确过了追诉期她再坦白不必受牢狱之灾,但医院本也不知各种缘由,她本可以不坦白当年的主动恶意),在良多找到护士家后,看着那个未成年的、体格完全不是自己对手的陌生男孩,毫不避让的目光,毫不犹豫地说出“这是我妈妈”,良多沉默了,转身离开,不再额外追究护士。

在车库里,他主动给继母打电话道歉,继母反倒豁达表示早已释怀。

和自身的童年成长和解,和原生家庭和解,良多再次找到庆多,mission结束了,你不需要再去努力完成爸爸一个又一个的要求,说一句迟来的抱歉,无论发生什么,在你生命最初的六年,我是你的爸爸,无可动摇,你对我的爱,从未消散。

 6 ) 拥有一个冷色调的父亲,未必不是最好的命运

首先,坦率地说,一点儿都不喜欢电影的中文译名。

是为了跟着Like Father, Like Son这个英文翻译走吗?

完全抛却了日文片名[そして父になる](字面意思为“然后就成了爸爸”,深一点的意译大约是指由于片中的抱错婴儿事件使得两个家庭,都不得不迎接一些惊愕,痛苦,或许也不乏惊喜)第一时间带给我们的那种仓促与温情交织的静谧的冲击力。

就更不提港台那些什么《我的意外爸爸》《谁调换了我的父亲》之类的小家子气满满的译名了。

整个片子的美术水准,一如大部分日本片,就是一帧帧日式摄影的结合,淡淡的,美哉。

更不要提,我实在非常非常喜欢男主角夫妻俩家里的那种无印良品式的风格,色彩寡淡,线条干净。

其次,虽然主题乍一听足以跻身电影史狗血前五名:两对夫妇多年前在医院抱错孩子,但奈何导演的叙事气质实在从容,非常非常从容,就像一个人对着你张嘴讲故事,他的语速和换气姿态都让你很舒服的话,那么无论故事新鲜与否,都会多多少少得到加分。

总之,就是实在让你实在对每个镜头,每句对白都讨厌不起来呢。

卡司们都做得很不错,两位女主演我不陌生,她们曾一起出演过一部很温暖,我私心很喜欢的清新日剧《最完美的离婚》。

还有除了福山雅治之外的另一个父亲角色,都演得很淡,很恰到好处。

这个电影,本来就不需要那种大家都用力挣扎,激烈互飙的群戏,要说角色心理复杂深刻一些的,就是男主角福山雅治一个人,所以其他几位“绿叶”主演,处理得正是很好的。

男主角代表的这种在善良的人性范畴之内,够聪明冷静,够寡言高效的父亲,现实世界其实很多,比如,我爸爸。

所以我看着看着,就想到了我爸爸。

我概括称呼这种爸爸,叫做冷色调的爸爸。

所谓暖色调的爸爸,就是片中另一位电器店小老板那种的爸爸。

细腻,热络,琐碎,无论多少岁,都是好脾气的温馨老男孩,都和自己的小孩打成一片,洗澡要和小孩一起疯,在游乐场要乐呵呵地和小孩一起翻滚,还比谁都会修小孩的玩具车啦遥控飞机啦。

似乎全世界的小孩都爱这种暖色调的爸爸,除了我。

我偏偏就喜欢福山雅治以及我自己那个冷色调爸爸这一款,怎么着吧。

拿片中我印象特别深刻的一个片段来说吧:小孩参加钢琴比赛,水平一般,回到台下就坐在自己的父母身旁,心态很平和地感叹台上另一个出色的小女孩:“真厉害啊。

”然后呢,好强的爸爸就忍不住问小孩:“庆多,你不会不甘心吗?

你要是不想弹得更好,继续弹下去就没什么意义。

”妈妈护着孩子,反驳爸爸:“不是所有人都能像你那么努力。

”爸爸立马回:“说得好像努力不对似的。

”妈妈就有些伤感地示弱:“有些人,即使想努力也努力不了啊。

”(意指她自己)然后妈妈又说:“我们庆多这一点,肯定像我。

”你看,这么看来,有一个冷色调的,不柔软的父亲,岂不是刚好酸碱中和一下妈妈的过分柔软吗?

对小孩的性格,莫不是好事一件,对吧?

更不要说男主角给孩子提出的一些生活规则,真的都很好:比如,洗澡必须一个人安静地进行。

喝饮料不可以咬吸管。

睡前,只要爸爸在家,就必须到爸爸面前说晚安。

…………或许一时会让年幼的我们体味出严苛和委屈,但放得久了,成了习惯,还是益处多。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想要成为不凡的人,真的不容易,而有一个冷色调的父亲,或许就可以在不真正伤害我们的范围之内,把我们打磨出孤独敏捷的个性。

如果不能特别优秀的话,起码可以特别孤独,也算是有那么一点点不凡了啊。

电影在展示男主角心里那种一望无际的孤单之外,也不忘挖掘探讨一下这种冷色调父亲的成因与源头。

在放风筝的河边空地上那场戏里,男主角这么说:“我小的时候,我爸爸就是不会陪孩子放风筝的那种爸爸。

”言下之意,这就是为什么,现在我成了一个不陪着孩子放风筝的爸爸。

一句话浓缩,就是:“我”成为这样的父亲,是因为当“我”是孩子的时候,我的父亲,就是如我现在这样的一个父亲,有点……万事皆为循环的意思,确实是有道理的。

我唯一不太喜欢的,是电影的结尾。

福山雅治大叔饰演的事事讲求效率的冷色调男主角,最终还是被剧情强行带向了大圆满的轨道上。

在小孩离开自己家之后,他看到了小孩用相机偷偷拍他睡觉的样子,终于知道小孩心底想要和他亲近;他跑着追小孩,告诉小孩:“我或许做的不够好,但我还是你爸爸啊。

”然后呢,他哭了,是的,为了圆满,为了感人,他这么也个冷色调的性格必须哭啊。

为什么总是要这样设置呢?

大家角色不同,各有各的性格不好吗?

为什么总是要遵循一种仪式一样的东西,去苦心制造一种热泪盈眶的氛围呢。

怪人如我,并不喜欢。

要我说,在现实世界,根本就不存在做得好的父亲和做得不够好的父亲,存在的,无非是冷色调的父亲,与暖色调的父亲。

 7 ) 父亲也是无人能取代的工作吧

父亲节,豆瓣电影日历推送了这部电影,很应景。

是枝裕和在一些生活化的场景中,捕捉细节,娓娓道来,很温暖。

在两个父亲之间的交谈中,自视过高的良多,说自己有难以取代的工作要去做,然后被打脸了。

良多确实不是个称职的父亲,但他也是第一次做父亲啊,随着两个家庭的亲密,以及想取得另一个孩子的信任,开始学会做一个其他人都无法胜任的父亲角色。

庆多偷偷用相机给良多拍了很多照片,良多发现后深刻感受到父子二人之间难以忽视的羁绊。

作为一个优秀而严格的父亲,他开始改变态度,和孩子谈心,真诚道歉,给予温暖。

山坡上的这次对话,父子之间解除了隔阂。

任务结束!

雄大见到庆多时,问了一句“你知道蜘蛛侠是蜘蛛吗?

”后来结尾庆多又转问良多“你知道蜘蛛侠是蜘蛛吗?

”太暖了!

维持原样,两个家庭来往密切,亲厚起来,也蛮好的。

 8 ) 你知道Spider Man 是蜘蛛吗

新学期伊始,同级的奥野君一直在发邮件说,呢,要不要一起去看一部刚上映的电影?

应付课业已是艰辛,果然是悠闲懒散的孩子,才能在开学第一周想到这种消遣吧。

比较礼貌地推脱着,然一向话少腼腆的奥野这次却一反常态,再三地邀约。

于是,我问,是什么映画让你如此执着?

他告诉我是是枝监督的作品,我的记忆中模糊飘荡出去年课上看过的《步履不停》,很多年前似乎还有那部看后沉重的《誰も知らない》。

对前者有留下好的印象,加之奥野的恳切,于是我们选择在公开日的最晚场前往观影。

谁知弄错时间,当进入映画馆时,故事已开始了30分钟。

于是,我们连蒙带猜地看完剩下的部分,却仍然在接近尾声那一幕平静又激荡的场景中悄悄湿了眼眶。

日本人从来是如此善于克制自己,黑暗中静的可怕,却还是有隐忍的抽泣时不时响起。

我偷偷侧身打量着奥野的样子,黑框下的他也有流泪么,然而却隐藏的如此好。

我毫不掩饰地擦去眼泪,默默地在黑幕中直到听完最后一个音符。

Like father,like son。

和原名的《そして父になる》比起来,其实可以理解为直接向观众提出它的设问,怎样为父,而又该怎样为子。

作为父亲的良多,也是作为儿子的良多,在亲子关系这个课堂里一开始交的完全可说是一张白卷。

这并不是他的错,小时候老听父亲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直到长大后看着自己偶尔透露出的处事态度,言行举止完全来自潜移默化中对父母的模仿,这时才发现,传承是一件严肃又可怕的事。

良多的很多教育观点,【我们家是希望培养出任何时候都能独立一个人的风气】在斎木指责其不愿拿时间付出给孩子时理直气壮地【有非我不可的工作等待去做】【世界上有很多种的亲子关系吧】妻子愤怒地说着【其实比起与庆多的六年时光你选择了血缘不是么】等等,在与父亲会面的一小片段里对良多父亲的寥寥数语刻画,完全可以隐隐看出传承的影子。

然而,“血缘”的传承即使不可违抗,影片也在娓娓道来的故事发展中说出了更深的,高于血缘的羁绊。

那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相伴,相惜后产生的更深的爱,它可以是良多对继母的歉意,可以是看护师年幼的继子为保护母亲挺身而出的英勇,也可以是斎木一家对所有的孩子一视同仁的疼惜与陪伴。

这样的爱温柔地流淌,也许在漫长的岁月中缓慢产生,增加,甚至不着痕迹直到有一天才会突然惊醒。

但一旦意识到在我们平凡又渺小的生命中,一直存在着这些简单又厚重的爱,短暂的生命也会因此变得温暖而有力量,不会孤单。

电影乍看之下是平淡的叙事,然而很多小细节却刻画的让人心颤。

一些日常生活中小道具的使用也颇为用心,那折在沙发里的手工树枝,坏了又可以被修好的机器人,庆多不擅长却很努力着练习的钢琴曲,斎木家一定会带孩子们去玩的放风筝.....都是我们熟悉,在儿时的陪伴或记忆,这些至今大人眼里(也许良多就是现在忙于生计而投身社会后冷漠又麻木的我们)也许微不足道的东西,在孩子的世界里俨然占据了很大的一部分,甚至会对孩子的成长和观念产生重大的影响。

而有朝一日也要成为,或已经成为人父人母的我们,又是否意识到了呢?

也许有些幸运的人像斎木夫妇一样愿意用时间与一颗心温柔地陪伴与爱着孩子,但更多人其实应是良多这样,在社会上忙于工作忙于应酬忙于所谓的大事业,而忽略了身后那一双稚嫩的眼睛吧。

不可承受的社会现状,挣扎于生计的国人,也许更为无奈与悲哀....对于这样的现实,要能像斎木那样堂堂正正地说一句【孩子其实就是时间】,是一件异常奢侈的事。

奥野君在之后告诉我了一句,「胸にぐいぐい突き刺さる」,原来他也在相机里庆多偷拍的爸爸的照片被翻出那个镜头时心狠狠地刺痛了,从头板着脸冷漠的良多哭了,我们也哭了,那一刻心好像也随着作为父亲的良多一起狂奔,狂奔到了庆多的身边,呼喊着,跟在儿子那小小的身影后一路恳求,说着庆多,说着对不起,说着你真的拍了很多相片呢,说着钢琴很努力,说着我们的mission结束了,说着,六年,这六年都还是你的爸爸呢。

第一次,一直默默地爱着爸爸,努力讨爸爸开心而懂事的良多站在了坡上,一直保持着距离威严又认真的父亲站在坡下,他们的关系第一次有了颠倒。

两条路慢慢汇集到一起,沉默寡言的庆多仍然睁着可爱的大眼睛不说话,但不再向前逃跑。

良多揉了揉庆多的头发,没有血缘关系的两个人,却在俯下身轻轻的拥抱中第一次真正成为了父与子。

这一刻,即使是止不住的哭泣,也是我们心底笑的最开心的泪。

庆多第一次被放到斎木家寄宿,斎木笑眯眯地摆摆手说,【呢,你知道Spider Man其实是蜘蛛吗。

】庆多呆呆地摇了摇头,似懂非懂。

影片的最后,两家人快乐地走进斎木家,镜头飘向天空时,庆多稚嫩清脆的童声响起,他问爸爸,【你知道,Spider Man是蜘蛛吗。

】良多温和地回答着儿子,【不,这是第一次知道了呢。

】第一次,他教会了连他也不知道的东西。

第一次,他教会了他,什么是父子。

——————————————————————————————无聊的后话:由于错失前30分钟的片段而不甘心的两人,于是在心灵的再三挣扎下选择今日上课前跑到映画馆重看了一遍。

结束时走出大门,我对奥野幽幽地说,果然是想要有个孩子啊。

他推了推鼻梁上厚重的镜框,轻轻回答我说,但也许.....我还是想成为良多那样的父亲。

哈哈,结论就是那样帅气高大能干又立派的福山雅治是所有男女老少的梦想!

 9 ) 别傻了,亲情战胜不了血缘

粗鄙如我,不太能欣赏得了那种平淡中洞悉人性的文艺片或者是艺术片。

每当我决定看一部这样的电影之前,就需要充分地调整心情,焚香沐浴,如此这般,才能静下心看进去。

是枝裕和的电影恰好属于这一类,淡出个鸟来,你得细细品味才行。

所以,自诩影迷的我,面对着是枝裕和这么如雷贯耳的导演,《如父如子》仅仅是我看过的他的第二部作品。

之前看过一部《空气人偶》,看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主题是关于充气娃娃这么重口味的,而女主角又是我十分喜爱的韩国影星裴斗娜。

看这部之前,先浏览了一下豆瓣上的评论,是枝裕和的资深影迷们对这部作品很不满意,大概意思是这片子居然有了剧情,有了主题,这是堕落。

按我的理解,他们的潜台词应该是,是枝裕和的电影门槛居然降低了,居然让庸众们都能看懂并且感动了,这让我们这些资深影迷情何以堪?

不过这样的电影对于我这种俗人来讲,正合适。

影片的情节很简单,两个家庭在6年以后被医院告知,抱错孩子了。

这让福山雅治扮演的主人公野野宫良多不得不从百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来处理这个问题,然后在两个家庭的频繁接触中,福山雅治懂得了为父之道。

影片提出了一个选择的问题,亲子和亲情,哪个更重要。

主人公良多一开始听从律师同学的建议,妄图获得两个孩子的抚养权,也就是我的儿子是我的,你的儿子也是我的。

对方家庭显然不会同意这么无耻的主张。

那么接下来怎么选择,就是个考验了。

有人会说,何不退而求其次,选择一个孩子,然后和另外一个孩子保持良好的关系,用最狗血的台词就是:孩子,今后你就拥有两个爸爸,两个妈妈了。

这么和稀泥的选择就没意思了。

实际上主人公良多压根就看不上对方的家庭,始终打着一旦交换了孩子就老死不相往来的主意。

不过故事的发展,渐渐地向着狗血的情况发展了,良多已经阻止不了妻子和对方家庭的交往了。

不过选择仍然是个问题,而良多最后给出的答案是,不换了,亲情比亲子更重要。

我估计很多影迷被最终的选择所感动,尤其是女影迷,眼泪汪汪的。

但我不得不冷酷无情地表达一句,像电影里发生的情况,纯属偶然。

其实连导演自己,对于这个选择也不是很自信。

为了能够在力量上对抗强悍的亲子关系,导演在电影里安排了四组非血缘关系的亲属,抱错孩子的两个家庭,良多和继母,当年换婴的护士和她的继子。

影片安排了一场戏,算是推动良多做出选择的最后一份力量。

当年蓄意换婴的护士给良多送去一笔钱,作为补偿。

良多找到护士家,把钱还给她,然后表示不能原谅,这时候,护士的继子冲了出来,挡在良多面前,良多问少年,这和你有什么关系吗?

少年坚定地说:有关系,她是我妈。

这是影片里最震撼的一句台词,通过情感的力量击溃了血缘的纽带。

然而这毕竟是艺术家的表达,抽象于生活,然后赋予自己的价值观。

其实是枝裕和也清楚,这种选择是极为罕见的,而正因为罕见,才有了表达的价值。

真实的人生是怎样的呢?

导演在影片的一开头借医生之口交代了一句,过去医院里发生抱错孩子的情况,双方家庭百分之百是要换回来的。

这是常态。

如果我们进一步剥离情感的因素,以更冷酷无情的心理学角度审视,对血缘关系的强烈主张,是人类,尤其是男人,刻在基因里的人性需求。

进化心理学对于两性关系,尤其是出轨这个问题,做出了有趣但又令人沮丧的分析。

男人最担心的,是配偶身体出轨,而女人最担心的,是配偶心理出轨。

而这两种担心背后的动机是,财产的传承。

每个人都会把财富留给自己的孩子,而在没有亲子鉴定的年代,男人判断自己孩子的办法只有牢固的婚姻,以及它所守卫的排他的两性关系。

对男人来说,配偶的身体出轨,意味着很可能怀上别人的孩子,继承自己的财产,这个风险让男人抓狂,于是戴绿帽成了男人最不能容忍的事情。

那么女人呢?

女人不存在抚养别人孩子情况(除非抱错了),她所担心的是,男人的情感被其他女人及其后代分享,这意味着财富被分享的可能,这对自己及子女的生存显然是不利的。

这就是进化心理学给我们的关于两性关系的解释。

这些动因起源于远古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动机渐渐固化为心理习惯甚至是文化习俗,即便最初的条件已经不具备,但这种心理却保留了下来,因此即使不存在出轨的问题,血缘仍然是最被看着的纽带。

罗里罗嗦地说这么一大段和电影无关的内容,其实是想探索一下主人公良多的心理动机。

这或许有助于我们理解,良多做出的选择有多么艰难。

那么另一个家庭难道不面临这样的艰难选择吗?

有,但是没有良多来的强烈,因为良多生长的后组家庭带给他的影响是对方不具备的。

更重要的是,良多只有一个孩子,而对方有三个孩子,这多少分散了这件事带来的冲击。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到,是我对影片做了过度解读呢,还是导演是枝裕和的确深谙进化心理学。

又或者导演天生就具备这样的洞察力。

无论如何,他对人物关系做出的设定特别合理,而由此引发的情感冲击就十分可信,也因此极具力量。

关于这部电影,影评人老晃这么评价:“看完想死。

我们拍不出这样的电影。

说能的,都是怀着美好的愿望在吹牛逼。

”这话乍一听有点任性,不过当我看完了电影之后,就跟着老晃一块任性了。

不免又想起了另一句任性的评语,编剧芦苇说,中国没有天才导演,一个都没有。

 10 ) 千萬別和從未徹底失戀過的人談戀愛~~

《如父如子》(《誰調換了我的父親》)和其它優秀電影一樣,情節日常,節奏流暢,又內涵豐富,傳達了很多信息,可以引發人不同角度的思考。

大致情節是講日本一個典型的城市中產家庭和一個城郊的普通家庭,因為醫院事故,抱錯孩子,直到六歲才發現,兩個家庭商討解決方案。

最終通過一系列的比較和衝突,體現兩個家庭兩種教育理念的差異。

最明顯一層,當然是講教育,人生的取捨,怪獸家長。

原來日本也有怪獸家長,強行給孩子上各種興趣班,為了面是進好的學校,專門讀面試輔導班。

但在野宮提出他兩個孩子都想收養時,齋木先是對野宮的想當然耳勃然大怒,接著他獨自喃喃的說了句:沒有失敗過的人,還真是沒有同理心啊。

從我的角度看,這句對白是電影的核心。

片中的野宮是個典型的優等生,從小學習好,考上大學進大企業,一路向前衝,年紀輕輕就做到中層,在CBD有公寓,開凌志,有漂亮的妻子和可愛孩子,過去六年,他早出晚歸,一心撲在事業上(雖然也是打工),甚至妻子分娩都無暇顧及。

他的優越感讓他覺得兒子怎麼這麼笨,不如他,兒子也生活在他巨大的陰影下,時時處處想著取悅父親,在父親面前表演多過於真情流露(在自己父親面前也不能自在的孩子,真是可憐),終於當他知道養育了六年的兒子不是親生時,他條件反射般說了句:果然是這樣啊。

這句話深深傷害了妻子,甚至比那句:做媽媽的怎麼認不出自己的孩子 還要傷人。

這樣的人是沒有失敗過的,沒有失敗過的人是可怕的,認為世界是自己主宰,從不會從別人角度想問題。

只有自己的感受最重要。

因此,和沒有失戀過的人談戀愛(尤其是沒有失戀過的男性),絕對是可怕的經歷。

可以斗膽說一句,沒有真正失敗過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這樣的人不足以做朋友,不足以談人生。

這個角色令我想起《肖申克的救贖》,也許大家都沉浸在安迪.杜弗倫終於逃出監獄,在大雨中舉手望天迎接自由的激情中,但我卻記得他越獄前一天對摩根.弗里曼說過的一段話,他說,雖然我太太不是我殺死的,但我間接害死了她,如果我多點關心她,她就不會出軌,就不會發生後面這些事,這十幾年,我在贖罪。

現在我的債還清了,我贖清了罪過。

我要走了。

可見他對越獄一早就有了完整的計劃,牢獄之災令他的人生一夜之間一敗塗地,失去自由的折磨讓他反思自己志得意滿的前半生--他前半生是個成功的金融人士,過著豪華的生活。

本片中的野宮也是如此,他收到了懲罰--這種懲罰如飛來橫禍,和安迪.杜弗倫的災難差不多。

僅僅因為他的志得意滿,他對周圍人略顯倨傲的態度(試想一下,一個日本人,再倨傲能倨傲到哪兒呢?

點頭哈腰這些理解應該不會少),被一個正在人生低潮的護士妒忌,故意惡作劇般調換了他的孩子。

影片中有很多潛在情節通過人物對話表達出來,由讀者自行補充比如齋木為何結婚晚(至少生育晚),他老年癡呆的父親。

野宮說自己小時候也曾經離家出走,因為太想念母親,加上他那雖已老朽,卻仍然嗜賭嗜酒,滿口血統論的父親,哥哥在路上提醒他你別忘了叫媽媽。

大致可以推測,他父母早年離異,現在身邊照顧父親的是繼母。

雖然他對父親諸多抵觸,但『不管是否願意,男人最終會越來越像父親』的魔咒在他身上漸漸清晰,而另一個父親齋木提醒他:你不必和上一代一樣的。

曾經看報導說日本社會問題之一是在女人做全職家庭婦女而男人一人上班養家的環境下,兒女和母親關係很好而對父親完全陌生,正如影片中齋木對野宮說,這才半年,我陪他的時間已經超過過去六年你陪他的時間。

影片當然是講親情的重要,勝於一切事業,尤其是和孩子相處的時間,父母都要珍惜。

但從另一角度,也能看出這種自覺『全知全能』的從未失敗過的所謂精英人士,有多冷漠,多危險。

最後故事的結局非常溫情,父親終於經歷了徹底的失敗(兩個兒子都不喜歡他)開始重新認識自己的人生。

大家都可以思考一下這個問題,如果自己的孩子『抱錯』,養了很久才發現,會不會換回自己血統。

生育和養育究竟哪個重要?

是枝裕和的這部作品,非常像山田洋次的風格,就是講一些生活中平平無奇的事,然而平地起暗湧,非常的日本。

它折射出日本的問題,也是現代很多人面對的問題,HK怪獸家長已經變成主流。

我常見到週末陪孩子逛街也由菲傭拉著孩子的母親,聽過許多生了孩子就丟給菲傭自己照樣出去旅行做SPA的母親。

還有許許多多號稱賺錢是為了提供好的環境,支付昂貴補習班興趣班費用為孩子未來著想的父母。

這些怪獸家長都該看看這部電影,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從來沒有失敗過,反思一下究竟為何要把一個生命帶到人間。

另:標題並不是羅素悖論,你完全可以開發一個從未失戀過的人,讓ta徹底失戀一次,然後從新開始。

這是造福全人類的偉大事業。

加油。

《如父如子》短评

剧情太过狗血,有的只有导演一贯的摄影,配乐与慢节奏,少了很多灵气与感同身受。

10分钟前
  • Morgan
  • 较差

爸爸的照片未免拍的太好了点吧

13分钟前
  • 小野蛋子
  • 还行

爷爷奶奶们看哭了。。老导演拍到现在大概心是这样平淡了

14分钟前
  • 虎折
  • 还行

别回去 别原谅丢弃过你的大人

18分钟前
  • 三狗大将军
  • 力荐

男神这有点小浮夸的演技还是不如宽哥啊。挑战高难度题材再怎么化狗血为涓流还是吃力,这种社会纪实节目的梗纪录片就可以接受,剧情片就怎么都做作,尤其不同阶层人物设定(白骨精就冷加腹黑,劳动人民就温暖人间),这么老套的戏码还在用?

22分钟前
  • 傻乐的猫
  • 还行

匠气 刻意到了极点

24分钟前
  • 小鸭之友
  • 较差

父亲说了好几年都因工作太忙而不能带子周日去玩?搁到好莱坞俗套榜上都已经是俗套中的俗套,连吐槽它本身都变成了俗套!至此已有不祥预感。然后看到了错领亲生,二度不祥。再然后停车场俯拍,两车品差鲜明对比,三度来袭。等到换子真相曝光后,野野的各种心境失衡为父不适,包括对养子才艺平庸的嫌弃,对亲子多动的不爽以至导致其离家出走,也都是该题材早就讲过八百年的老段子……此片真不像是枝裕和“亲生的”,而这在导演届本属稀松平常,毕竟人有失手马有乱蹄,外加命题作文硬性摊派。可豆评论届好像还不习惯接受“儿子不一定像父亲”,坚持认定“某氏出品必属佳片”?

25分钟前
  • 赱馬觀♣
  • 较差

换子风波

26分钟前
  • 梁威是条狗
  • 还行

之前一直以为是讲亲子关系的片,结果明明就是福山雅治的独角戏嘛。对这样一个有趣的设定,并不是很赞成影片的处理

28分钟前
  • 舌在足矣
  • 还行

187360-4-12

31分钟前
  • 请回答
  • 较差

生不如养,其实事情一开始不至于这么拧,让孩子多一双父母不是挺好么?怎么让福山雅治这个父亲成长起来,是这个电影的核心,可经历了这么一遭,所有的真相都被撕开来了,真的能弥补回去么?真是一代折磨一代,代代都不会有好日子过。两星更多是因为我讨厌这样的生活。

32分钟前
  • 鲁闽
  • 较差

是枝裕和自从有了孩子之后彻底变成了小品大师,一个情节感如此强的家庭剧被他处理的不温不火,尽管透露出对现代社会人际疏离强烈的批判和反感,影片的格局还是太小,不过影片细节处理的确实很棒,整体感觉行云流水,直到最后才如释重负。福山雅治在戏中不需要表情,只需一贯的呆萌就好。

37分钟前
  • 多斤鱼
  • 还行

3.5/5 都市白领精英被开小卖部的教做爹,不过拍的真漂亮,这就叫做日系滤镜吗

39分钟前
  • amanitasoup
  • 还行

相较于导演的前作们,本片的剧情“寡淡”了许多,可惜没能做到对生活的再现,甚至相反,显得刻意和程式化,令人非常失望。虽然设定了一穷一富、一驰一张两类家庭,但视点显然更加偏向于精英,一方面使这种对比失去了平衡,另一方面将穷人置于非常不利的位置,只能不断地被动地对精英的决策做出反应,例如孩子说换就换、说还就还,而以“安贫乐道”来诠释一种相对“松弛”的生活状态也像在云彩上一样轻飘飘。like father, like son依然在呼吁“好父亲”的形象,但“父”与“好”似乎天然地存在某种抵牾,“父”与“子”之间的压迫天然地多于解放——个人更期待no father, no son。

43分钟前
  • Marcovaldo
  • 较差

就算福山雅治是不负责任的爸爸,也是梦里才会出现的老公啊!!!!

47分钟前
  • 喜儿喂鸭正经地
  • 力荐

优秀之处不少 但是枝裕和一贯的老毛病过于巨大 福山雅治尾野真千子和非亲生小孩一家的选角合格(不含不合格的表演指导层面) 另一家就完全是专业演员努力扮演小人物的程度 同样地 是枝裕和在整体文本上准备给你的就一定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嚼烂了满嘴喂给你 适合婴幼儿观看 他始终全面劣于风格类型可对标的阿萨亚斯后半个多小时都不必拍 这片就应该营造出势必要换孩子拖拉未换之时 一同野营作结

51分钟前
  • 海泊河潜艇
  • 很差

再文艺的拍法也跳不出类型片的窠臼;用优雅的镜头讲了一个笨拙的故事。画面永远干干净净,镜头总是在缓慢的平移;隧道,行车,电线杆以及河边的外景确实美。

55分钟前
  • _Esperanza__
  • 还行

是枝裕和永远在处理生育和养育的关系。而我对这种傲慢和突转感到疲倦。

57分钟前
  • 暗风声
  • 较差

到片尾才明白这是巨大的广告片:佳能,感动常在。最后再来个东芝,嗯,卖电器的大叔很亲民关怀每一个人。全程欣赏汤川学教授的颜值。是枝裕和导演很喜欢研究血缘与家庭关系,答案不唯一也没有大道理,不废话但又娓娓道来,能看出来是好电影,但慢节奏不是俺地菜啊~

58分钟前
  • 夜神月的猫
  • 推荐

男主好开心啊,可以用钱和性别霸凌所有人

1小时前
  • 𝟐𝟒𝐅𝐏𝐒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