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其实是丧母女孩在失去生活依靠之后不断在找寻和迷茫中失去自我,最后她抓住的是“通灵”这跟稻草,尝试把握与亡母仅存的、但是危险的联系方式,并从此沉入深潭。
除了通灵,故事中也显现其他几种女孩可能把握但是次次痛失的“救命稻草”。
在这个揪心的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到在经历丧母、抑郁两次挫折之后,已经丢了半条灵魂的年轻女孩在遭遇不可靠的生活依托之后不可避免地愈发堕落迷失,影片青春洋溢的氛围、部分恶趣味搞笑的桥段调节以及不够力度的恐怖塑造让我们忘记这是一个非常绝望的故事,《回应我》是一个几近无法逆转的青年自杀故事。
友情在几经抑郁之后,女孩已经在朋友圈子里面无法融入,自带的阴郁气质让这个心事重重的女孩在聚会上难以和人搭话,也在背后被形容“她很粘人”,这样一个闷闷不乐的人在朋友圈里面已经很难带来情绪能量。
也正是在这种融入群体的渴望让女孩第一个尝试通灵——在片中已经很明显地象征毒品——危险刺激、在感受上amazing、具有成瘾性、无法告诉家长的娱乐活动。
女孩希望借助通灵活动来融入群体,但是非常显而易见的,大家很难因为这种临时性的狂欢去真正接纳女孩,派对结束,一切又烟消云散,因此女孩才转而向通灵本身去寻找价值。
爱情对男主的爱情是女主一直深藏压抑心里的,只是可能之前由于变故或其他原因,男主离开了女孩,这里通灵游戏的另一个象征也浮出水面——性爱,两次与男主有关的通灵(与狗接吻,吮吸脚趾)都指向了强烈性欲望的释放,影片用不直白的方式表现青少年借助蓬勃的x行为去释放内心压抑的欲望和生活压抑的情感。
毒品和性爱的隐喻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两者都是暂时失去自我,抽离自我,用不存在的空虚来达到某种快感的方式,正如女主形容通灵“什么都能感受到,但像是站在旁边看一样”,这一形容在女鬼上身女主吮吸男主脚趾得到了具象的表达——女主压抑的情感在通灵之后经过不存在的“他者”(鬼)表达出来,自己则站在旁边观看。
遗憾的是,通灵只是通灵,女主要么是自己,要么只能“站在旁边看”,欲望的释放和个体的存在没有办法同时在场,自己在现实中依然无法追求男主,这一欲望只能不住地压抑,然后借由通灵去虚无地表达。
亲情亲情是三种情感中女主最接近的了,正如女二妈妈所说,女二一家已经把她接纳为家人了,在影片的后半部分,女二一家也展现出了对女主极大的信任和宽容,非常难得,但是也非常合情合理,女主在内心没有认为自己是家里的一员,毕竟依然陷在对母亲的思念之中,没有看到重建的亲情已经在眼前,当然这也是难以解决的,丧母之痛给人的冲击是难以想象的。
在这里通灵游戏的第三种象征和思母之情融合在一起,也相对抽象,是一种难以和过去和解、难以接受既定事实的心理,这一心理通过父亲念给女主母亲的遗书,但女主心中的母亲否认之后,女主也拒绝接受这一情节表达出来,在这里女主心中的母亲已经不是初见时候的深情,也不像初见时候面容清晰,而是在模糊的镜中扭曲着面孔,重影着身躯,暗示这个时候恶鬼的真面目已经逐步现出原形。
这种心理和执念的逐步加重遮蔽了女主看到亲情的可能性,不管是女二的信任,还是父亲的帮助,也押送着她前往死亡的结局,“执念”也和通灵的前两种象征一样,危险、成瘾,我们都很知道生活中一旦人陷入了某种执念,一旦无法和自己和解,那这种心理就像泥潭一样越陷越深,悄无声息改变其思维和情感,拉都拉不回来,他抓住这种心理,仿佛自己必须依赖其才能够生活!
回头看来,女主寻求友情和爱情无果,在无法和解的执念里失去亲情,最终只能寄托于通灵——这一空虚、危险、快感的游戏,并被引向伤害家人和自己。
一个遭遇变故的女孩在求索生活的路上“非常及时地”遭遇了最后一个变故,且由于自身的封闭,和周边人或多或少的远离(女二一家短暂的排斥、父亲的不善言辞),还是难以挽回地驶向了生命的悬崖。
本片的剧作是用心的,青春恐怖片也迎来一个内里极度压抑又绝望的作品。
可惜的是恐怖桥段的塑造以来没有新意,二来也不痛不痒,三来被派对的狂欢和恶趣味冲散殆尽,视作一部奇幻题材来刻画现实的惊悚片更佳。
晚上十一点看完了这部电影,有点引发我的深夜emo。
来豆瓣看影评,想知道女主是自杀还是被救弟弟的闺蜜推到急流的公路上。
看到一个影评说女主在母亲死后倍感孤单,确实,我没有及时的注意到主角时刻处于这种沉浸式的孤单,被抛弃的感受。
毕竟她几次三番和周围的人提起自己alone。
和弟弟和朋友和前男友,她在表达,她在求救。
自救内容包括她去了那次聚会,也是整部剧观众最期待看到的恐怖片设定部分。
到了聚会地点,同龄人并不待见她,为了能融入,她自告奋勇,是啊,青春期的人很容易被耸动,就是为了周围人可以有一点点认可。
我们看到了女主角视角下的恶灵,但是旁人却在欢呼在兴奋在怂恿她继续。
这就是青少年最可怕的部分。
她太孤单了,她太渴望关注与认可。
所以当恶灵伪装成母亲在说为她骄傲的时候,她像抓住了稻草一样,不肯让假妈妈离开。
那只手,就是女主的毒品。
她一次次沦陷,把这只手当成救命稻草。
殊不知已经越陷越深。
这是她最令人感到失智的地方。
母亲的死,成了她的心结,也成了她长久探索的谜。
可是,她永远不会得到真正的答案,哪怕父亲已经告诉她答案,她也不会相信。
母亲自杀和她的不解痛苦一起勾画出这部剧里面人性的深幽。
所以才有了后面的故事。
回应我——我想是女主心底的呼唤。
她需要母亲的回应,她需要在母亲去世后得到一个全方位直抵内心的关怀。
她没有得到,她得到了一双撒旦的手。
她宁愿和撒旦握手,也不要孤单。
吴彦祖在《门徒》的片尾, 躺在灰暗房间的沙发上陷入了沉思,到底是寂寞可怕,还是毒品呢?
这个剧情引发了很多电影结局的讨论。
我想吸与不吸,全靠自己。
而这部分自我的选择,又有太多干扰。
显然女主选择了饮鸩止渴。
当依旧得不到回应,全部灯光暗下,微弱的烛光在黑色中燃起时,我也会选择去一探究竟。
她再次握起了那只手,只不过这一次,她没得选。
昨天半夜趁新鲜看了刚出资源的恐怖片《Talk to me》。
剧情有点儿无聊且不够恐怖,但某些拍摄手法有创新(比如用普通镜头和平常眼光“旁观”拍摄实际上正在暗暗发生的诡变、再用恐怖手法描摹一遍“真实”的恐怖情节,再比如西班牙鬼上身后开始唱西班牙歌曲差点变成歌舞片的“搞笑轻松式恐怖”,都有一种跳脱感、甚至置身事外的戏谑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恐怖情节的亲和力、减轻了虐心情节时压力感),道具的精细程度也值得称道(下图可见女鬼抚摸主角肩膀的时候甚至十个指甲上都做了小小的刺状物,呼应其死亡时挠门挠到指甲里都是木屑的情节)。
查资料时发现A24盛名之下几乎无人关注的导演,居然是youtube拍视频出身的网红,本次是第一次作为专职导演拍摄电影……图2是其九年前的作品——最烂俗的那种化妆变身胡闹搞笑,图3是八年前的作品——已经开始初步掌握正经一点的视频拍摄手法,但依旧看得出来剧情很粗糙(一年进步一点点🤏🏻)。
再挖了一下,发现DC居然也曾经试图接触过他们,可能是想请其执掌DC电影(可见DC是已经缺人到什么地步了),还好最后没谈成。
感受如下:1、我发现的那些比较出挑独特的创新手法,原来是把新媒体网红的跳脱风格和拍摄手法带进电影的结果。
2、不论什么事认真坚持做到足够的年限,就有机会做专做精。
3、西方影视圈还真能做到英雄不论出身,嗯!
4、但是再想一下也可能是“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科班出身的都死哪儿去了?
我看过的第1502部电影,《回应我》我给6.7分。
A24发行的这部《回应我》噱头感很足,但惊悚感一般。
恐怖氛围营造偏弱。
女演员苏菲王尔德对米娅这个角色的塑造非常成功!
音效制作值得称道!
在影院观看的话,感受会很强!
期待续集《回应我2》早日上映!
期待苏菲王尔德能继续出演米娅这个角色!
期待已久的老四严选,本来看到db6.3的评分有点劝退,但看完之后再次感叹老四的眼光是真毒,下一任阿里艾斯特冉冉升起。
青少年作死+通灵附身+PTSD/抑郁症,冷饭炒得别出心裁。
比起《危笑》对于PTSD的天胡设置和潦草收尾,《回应我》在故事和情感逻辑上都处理得更加完善。
看短评里不少人刷“翻版《它在身后”,实属碰瓷。
较同类型影片,它有几个很明显的优点:1、节奏干净利落脆,有细节有留白,90分钟效率拉满;2、主角内心刻画饱满,原生创伤外化精准克制,代入感强;3、演员平均水平过硬且豁的出去,就不剧透怎么豁的了;4、摄影、剪辑、音效配合巧妙,女主做梦那场戏很惊艳;5、难得在jump scare上做了创新,鼓掌;6、主题明确有层次,有一定教育意义。
在“no zuo no die”这个恐怖片细分领域,能兼顾感官娱乐和主题升华的作品少之又少,虎头蛇尾是常态,但导演显然不满足于吓人这么简单,更多的可能是想给抱着“找刺激”来看片的年轻人偷摸上一课,趁机扇他们两巴掌,然后摸摸那些破碎之人的头。
片名talk to me,既是召唤亡灵的“咒语”,亦是长期自我封闭、试图从悲痛中走出、强颜欢笑融入集体的女主,向家人和朋友们发出的呼救信号。
看着看着就感觉似曾相识了,这不就是另一个版本的it follows,那部把性病的恐惧具像化,这部是毒品的恐惧具像化。
为啥这么说呢,因为平时也看过点毒品科普视频,电影中的描述就像 握手(尝试毒品)-》感觉high翻了-〉迫不及待再次尝试-》一群人开吸毒party-〉超过90秒(od)-》陷入幻觉(毒品带来的偏执,多疑等反应)-〉手刃生父自己自杀收场(毒品导致家破人亡) 很多暗示,比如Mi在描述握手的感觉;比如对Rylie这种青少年接触内心也认为不妥;比如对于手的来源描述(朋友给了朋友给了朋友,像不像很多瘾君子接触毒品的过程);等 所以,挺好的,当个毒品警示片看吧
在B站看到的分析,觉得是最靠谱的,转来收藏,侵删。
这电影有2个设定:1.如果在附身的时候死掉,身体会永远变成鬼的 2.随着时间流逝,人类的身体会逐渐把鬼排斥出去。
所以鬼的最终目的就是在附身一个人的时候把自己杀死。
女主第一次玩过头,超过90秒,导致溺水鬼留在了身体内,然后溺水鬼探到了女主的记忆,知道女主妈妈是她的弱点,于是告诉对小男孩感兴趣的鬼(满身疙瘩的糟老头),让他变化成女主妈妈的样子,这样在小男孩通灵时就开始了溺水鬼的计划,即扮成女主妈妈的鬼通过诱惑女主,导致小男孩附身超时,于是附身小男孩的鬼通灵结束后也残留在了身体内,这就导致小男孩不断想自杀以完全被鬼占据身体,结果因为小男孩家里人救助的原因,自杀未遂,所以扮成女主妈妈的鬼(溺水鬼假扮可能性更大)只能蛊惑女主去杀死小男孩,因为女主被溺水鬼附身,可以被幻想影响,所以不断被蛊惑欺骗,最后可能溺水鬼心想我帮你杀了小男孩,谁帮我杀了女主让我永久占据女主身体,于是想出妙招,骗女主推着轮椅和小男孩一起自杀。
最后败于话多,一句完全是我们的了让女主醒悟,选择自杀来救男孩。
随后小男孩体内的鬼随着时间流逝被身体逐渐排出,小男孩恢复健康。
女主就是个问题了,因为女主是在被附身时自杀的,这样溺水鬼就永久拥有了女主的身体,而女主的灵魂又被别的通灵的玩家召唤附身他人。
估计第二部应该会去找占据自己的身体的溺水鬼复仇。
再补充一下:溺水鬼应该是只出现过两次,后面的妈妈鬼、爸爸鬼应该都是糟老头变的或是使米亚产生的幻觉,推测依据:真爸爸闯入房间发现米亚在仰面挣扎,如果是附身状态(溺水鬼附身米亚)米亚此时的位置应该是附身掐脖子姿势,所以可以看出这一场景是鬼使米亚产生的幻觉。
我会详细分析结尾的细节,以及为什么你们都讨厌女主觉得她智商不在线,而我不这么认为的原因。
剧透警告:最后两个细节:轮椅的轮胎是被马路边缘卡住了的没有外力作用不会滑下去。
然后Mia最后也松开了推轮椅的手,说明没有推Riley下去,而且不然在医院已经动手了。
姐姐最后追上他们了,慢放可以看到Mia是面对着姐姐的,她已经松手转身了姐姐也没有必要为了保护弟弟推她下去,所以Mia是推开姐姐自己跳下去的,用自杀拯救了Riley。
因为自杀属于基督教中不能赦免的五大罪恶之一,把自己的灵魂交给恶魔,拯救了Riley的灵魂,所以最后Mia灵魂弥留之际看到了Riley恢复正常了。
之所以选择公路上自杀,也是为了弥补自己之前没有在公路上拯救那只袋鼠和给它一个痛快的救赎。
因为前面也和姐姐说了自己没有帮助受伤的袋鼠需要安慰,但是姐姐忙于和男友电话调情,并没有安慰她还反问为什么不给动物协会打电话,可以说又在她脆弱的心灵上撒了一把盐。
袋鼠和Mia也算是首尾呼应了。
其实Mia挺可怜的,亲眼目睹母亲自杀之后的样子,而且死前还在抓门求救,父亲不善言辞,没人可以沟通,孤零零一个人。
唯一的朋友还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了。
派对上不停的和人打招呼,想找个说话的人,想融入大家,但是无人理会,最后只能通过自告奋勇玩通灵游戏,得到大家的认可,明明看到恶灵之后害怕到浑身颤抖不想继续了,但是当所有人目光都在她身上的时候,起哄让她继续玩,她果断就同意了,因为她太孤独了第一次被这么多人注意到,不想这种被人关注的感觉因为自己的怯懦而消失掉。
当Riley害怕想和姐姐睡被姐姐赶走找到Mia的时候,她毫不犹豫就同意了,因为她太懂那种没人依靠的感觉了。
而且一直等到Riley睡着了自己才安心睡去,还很暖心的把他的手机关掉耳机取下来,宠溺的摸了下头才睡去,虽然最后出现了死灵的手,但是这些动作都是Mia做出来的。
和Riley聊天的时候还说自己每天都会做同一个噩梦,梦中的自己看不到镜子中的自己,像自己不存在一样。
这也和现实中一样,没人在意到她。
Riley问握那只手什么感觉,她回答感觉自己在发光,可以感觉到周围的一切不过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
对啊,那一刻她是所有人目光的焦点,但是并不是因为自己而是因为被附身了才成为焦点。
这种感觉虚幻而不真实。
Riley说听说自从你母亲去世之后你就抑郁了,Mia回答不是,只是感觉很孤独。
Riley说以后你不会孤独,因为你永远有我们。
可能也就从那一刻,Mia终于不在觉得孤独,把他们当成了自己真正的家人,把Riley当成了自己的亲弟弟一样。
所以姐姐拒绝Riley玩通灵的时候,Riley转头求助Mia,她虽然也知道不适合小孩子玩不想让他参与,但还是出于对弟弟那种真是拿你没办法的宠溺的爱同意了。
最后Riley被附身开始自残,所有人都吓傻的时候她也是第一个冲上去的。
但是因为自己的过错导致弟弟变成这样,那种愧疚直接击溃了她,反应过来的人都乱作一团,只有她如行尸走肉一般不知道该干嘛,只能颤抖着去洗掉手上的血迹。
当Riley住院之后自己去看他,看到他伤的那么严重,昏迷在床。
而姐姐和母亲因为愤怒而责备她甚至都不让她进去看上一眼就赶她走。
才刚刚感觉到世间的温暖又立刻失去一切,那一刻她的精神再度崩溃,脆弱的灵魂又给了恶灵可乘之机,之后便不停的看到异象。
最后一个细节,当她在医院被附身,恶魔让她看到病床上并不是Riley而是一个满身脓疮令人作呕的老人,想引诱她下手杀了Riley。
但是举起剪刀的那一刻,她对这个没有血缘关系弟弟的爱战胜了魔鬼,透过满眼的泪水,她终于看清躺在病床上的是Riley。
于是她抬头看向窗外,看到那条高速公路又看到那个自己没有救下来的袋鼠,终于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她推着Riley走出医院来到公路旁,用自己的死完成了对Riley的救赎,也完成了对自己的救赎。
结束了自己悲惨短暂的一生。
剧情就是围绕女主丧母,青春期少年少女找刺激通灵然后主角想通她妈的灵,结果把后母家的弟弟差点通死这个背景展开,有点家庭温情和teenager恋情成分但是不多,没有太多jumpscare,惊吓程度也一般。
各方面就算都还行吧,中规中矩的5-6分片。
就是这个女主真的是让人忍无可忍,自己破坏规则让弟弟打加时,之后还觉得自己没错,装无辜还带点淡淡的茶艺,全程主打一个脑瘫嘴硬没脑自以为是,瞎逼害人害己还害全家。
也许这就是白左澳洲青少年吧,真的是作业太少了。
这要是青少年教育片倒也行。
电影我是看了解说之后才去看的故事是很吸引我的鬼手上身90秒也是很符合设定的但是很多地方不恐怖了首先就是这货的好不容易让我看进去了米亚被上身后应该就是可以一些列恐怖下去的 比如弄多一点鬼跳导演的心很大想说很多东西,但是没有啥用 这个故事本来就很单薄米亚脱离了鬼手后,也是能看到米亚被附身的还有就是厕所这段,直接将恐怖氛围拉满呀 就简简单单就没有了米亚还是舔脚趾,那这个是啥恶灵介绍了吗 并没有铺垫气氛非常好,结尾很拉总结就是浪费铺垫,只能给60/100。
恐怖片能不能偶尔搞点高智商主角😓
烂的太纯粹了,过了这几年A24还是没甩掉土澳~
人物生动,构思有新意,最精彩的段落已经达到了It Follows。把通灵板变成伸出的手一下子动感就释放了,但真正胜在对青少年不安全感的刻画,尤其是在经历大悲剧后那种近在咫尺却阴阳相隔的被遗弃感。PS. 少撞几下头就好了,总有更自然有效的方式展示血腥暴力嘛。
没有来龙去脉,没头没尾,比较简单的通灵恐怖片。优点是故事简单,单刀直入,90分钟非常简短。缺点是女主很婊,作自己作别人,还加入了烂俗的家庭情感线。算不上多恐怖,就是一短小的惊悚小片儿。
想给mia一万个大逼斗
很久没有让人惊喜的恐怖片了,片子的创意不算新,但是设计得很巧妙,灵体与肉身视角的交互很有意思。迫不及待想看第二部。
女主的愚蠢程度比电影本身更恐怖
这还不好看吗?很新颖。我已经看遍恐怖片了。这部拍的挺可怕的。
扑面而来的全方位政治正确已经让我想吐了,原生家庭、童年阴影、好奇心杀死猫。然后惊吓三板斧就是恶心血腥的特效化妆、突然抽疯、神秘力量,大尺寸纯黑美瞳是跟昆池岩学的吗?从头眼熟到尾,从内核眼熟到妆造,为什么TNND一堆人大呼好片?是没看过电影吗?
首先这部电影只是A24北美发行,不是A24制作的。其次这种笔仙故事也太俗套了吧,无非是有一些视觉冲击的body horror,比起亚洲鬼片差远了,欧美观众吃点好的吧。
概念一换,the hand=dope, 后面的迷幻和OD很好解释。恐怖行活真没什么惊喜,后面某一时刻感觉要变《潜伏》了
继承了阿里艾斯特一邪到底的衣钵,也与《遗传厄运》同为一种出自学院派的商业恐怖片。在不断对“解脱”这一概念进行换喻的同时,恐怖类型片的节奏也不失精准。虽然很多桥段各种《潜伏3》既视感,但执行上比后者不知高到哪里去了,
要命了,大半夜墙角爬出来个昆汀
西方“笔仙”,邪祟附身的故事,比起只有一惊一乍的片子,是更有意思。女主角的性格,确实不算讨喜,如果说其他角色身上是一种青少年的愚蠢,那么她的身上,还多出了一些成年人的愚蠢——这不尽是抑郁症能解释的。
青少年们作死体验鬼手通灵游戏,虚实之间恶灵上身,弥漫血腥味的死亡杀戮降临。乍一看设定新鲜,其实就是把笔仙这类游戏的主体物给换了,然后又是老掉牙的女主角面对原生家庭的悲剧心魔这类东西拼命往里塞,整体情节依旧相当乏善可陈。营销号们对于炒作A24的恐怖片着实有点丧心病狂了,如果不是在这样的过度营销之下本片其实倒还算是有几处可圈可点的描写,尤其是结尾最后一分钟的反转说是拯救了全片都不为过。其次恶灵会幻化成人心中的脆弱写照来骗取信任,这种弗洛伊德式的心理剖析虽然也算不上太新鲜但放在本片里也已经算是足够增色的亮点了。作为一部低成本的恐怖片内容和体量倒也恰如其分,降低营销号口中一半的期待值还是能用于闲暇时的消遣。
最近终于可以看到能够顺着人物的心理去惊吓人物,而不是总是揣测观众接收到惊吓的阈值去制造陈词滥调的Jump Scare,使得到后来连人物的恐慌都像是装出来的。所以,就算只是简简单单地完成一个人物心理活动的逻辑,能让人物恐慌的状态真实地表现出来,就可以给观众相当程度的代入。然后就去认同人物的情感,自然能够进入情境,接收到惊吓信号。
目前为止2023年我最喜欢的horror movie,very effective
抑郁、毒品和新时代手机摄像头背后的麻木
太难看了……好像给每个人十八个大逼斗,精神污染
真的特无聊和让人心理不适的一部电影,感觉跟哭悲走一个路子的,很多镜头就纯粹为了恶心人。女主的人设糟糕的不行,又作死又自私。看了一半实在看不下去了,6.3分都是它高攀了我真的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