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剧值得推荐!
从拍摄到制作再到播出,每一个人都用心去完成!
真实的故事真实的感动!
如果没有这些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辈和无名英雄们!
我们绝对没有现在的幸福生活!
不能忘记这一段历史,不能忘记这些无名英雄!。
客家人为革命事业做出的贡献也是不可缺少的!。
从觉醒时代过来的,觉醒一刷后欲罢不能,很想看五四运动后的内容,几经寻找也就几部勉强入眼。
党成立百年之际很多精彩的剧,大背景之下这类剧倒都是好剧,不过导演的水平吗就差强人意了。
如果觉醒的导演打9分,理想照耀中国则可以打9.1,不过绝密使命的我就不敢恭维了,客观的讲只能给6分勉强及格,几个原因也只能是因为……。
举个简单例子,本剧中第八集,周成被民团团长抓到一片竹林空地中,此处不提其他群演还有民团长的演技在不在线,也不提周成,咱就说此刻的设定,交通员碰巧看到周成被抓,自己主动承认自己是周成,迷惑敌人,交通员被抓后请大家自己看周成这不到一分钟的浮夸、让人摸不到头脑的表情,还跃跃欲试想上前,还是自己大哥还有弟弟拉着才没有从上去,咋滴?
还想和拿枪的民团拼个你死我活?
交通站不要了?
党交给的任务不执行了?
什么鬼?
此刻作为我党一名优秀隐蔽战线的工作人员,应该被当前的发生的事情控制和影响自己情绪?
提到这里以后不信的小伙伴可以自己回头翻看下第八集交通员冒充周成被捕这一过程的剧情。
说到这里我还想吐槽。
🤮 吐槽虽然要吐、不过咱们和尚大哥的演技还有电影中的设定还是很多的。
👍 纯属单存剧情吐槽,没有针对任何人的想法。
看到叔宝护送党费艰辛,在船上因伤口感染发烧差点被当作感染鼠疫而扔入大海,既使再辛苦也不动用运送的大洋,当他砸开石膏绷带的那一刻,那一块块沾满他鲜血的大洋,那与他的血肉沾在一起需要忍着疼痛硬拽下来,顿感莫名的感动,坚信这是对共产党的忠诚,对党的信仰,才使他有强大的力量,相信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会越来越强盛
好剧!
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红旗是无数先烈的鲜血染红的。
真正看这部剧,一定要了解那段历史:党中央在上海,是大脑,苏区在闽赣,是躯干,交通线是联系大脑与躯干的血脉!
在那个白色恐怖的年代,共产党员们对信仰的忠诚让人感动!
只有起点,不知道有没有终点,但他们前赴后继,抛家舍业。
评论区有人说“交通员们一个个肝阳上亢似的”,这是没有信仰的人的描述。
每个人在入党宣誓时都是热血沸腾,这是不是“肝阳上亢”,每个中国人看到升国旗奏国歌热血沸腾,这是不是“肝阳上亢”!
小人物大格局、小站点大风云、小故事大智慧。
4月14日下午,由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申报立项,中央电视台、浙江华策影视股份有限公司、厦门万胜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广东广播电视台出品,首度揭秘展现中央红色交通线使命与贡献的近代革命历史剧《绝密使命》在京举办了媒体看片会,总监制张晓东、制片人张敏、导演白涛携主演张桐、牟星、寒青、刘梦珂、侯祥玲、文馨出席,并分享了该剧幕后创作故事。
独特的题材、隐秘的故事、实力的班底、精良的制作让《绝密使命》有别于其他建党百年献礼剧,赢得现场媒体一致好评。
该剧将于近期登陆CCTV-1黄金档,腾讯视频全网独播。
《绝密使命》由赵依芳、王胜洪、吕建楚、蔡伏青、曾祥辉担任出品人,袁锦贵担任总策划,张晓东担任总制片人,张敏担任制片人,武林担任执行制片人,钱林森编剧,白涛执导,张桐、应昊茗、牟星领衔主演,贾宏伟、侯煜、施羽、刘梦珂、刘卫华、刘芳毓、王岗等主演,李易祥、郑国霖、侯祥玲、孙洪涛、寒青、文馨、刘惠等特别出演,讲述了红色交通员们忠于职守、前赴后继、勇于献身的感人故事,展现了这条“摧不垮、打不烂的地下航线”上熠熠生辉的忠诚精神。
媒体看片会上,《绝密使命》1小时的片花从中央红色交通线的起源讲起,以潘雨青、邹叔宝为代表的交通员们在刀尖上行走,从情报的传递到重要物资、人物的护送,他们的一次次任务险象环生,惊心动魄。
穿行在中央红色交通线上的交通员们在血与火中不断淬炼,在困难中前行,他们的坚定信仰和牺牲奉献令人感动落泪。
看片会现场,该剧总制片人张晓东表示,唱响“主旋律”,传承红色精神是文艺和宣传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华策影视出品的《绝密使命》既是献礼党的百年诞辰,对党的真诚祝福,同时也生动践行了‘创作党史题材的文艺作品’重要指示,积极响应了‘发挥影视作品在党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这一伟大号召”。
制片人张敏介绍《绝密使命》90%为实地取景,两个组跨省拍摄,整部剧大概用了1500个特效镜头,“面对种种困难,我们都有勇气克服难关,剧组所有人都怀着对交通员们的敬意在工作。
作为一位80后制片人,拍这部剧让我深入了解了中央红色交通线这段历史和这群可爱可敬、充满信仰和忠诚精神的革命英雄,创作这个题材对我来说收获和成长历练非常大”。
该剧导演白涛也分享了拍摄经历,表示这部剧在拍摄前,做了大量的前期调研,准备工作做得非常细致、充分。
演员张桐直言拍《绝密使命》让他切身感受到了齐心协力的力量,“道具、服化、场景、演员表演以及戏剧矛盾的建立,我全程看在眼里,能真切地感受到这部剧的匠心和诚意”。
演员牟星回顾拍摄感慨颇多。
她表示通过实地拍摄,重走了很多当年的交通线。
虽然条件艰苦,但拍这部剧让她切身感受到当年交通员的艰辛和了不起,这些战斗在隐秘战线上的革命英雄值得我们敬仰铭记。
首次揭秘红色交通线 讴歌革命英雄不同于其他宏大叙事,聚焦党史大事件、大人物的建党百年献礼剧,《绝密使命》另辟蹊径,首次聚焦鲜为人知的中央红色交通线,讲述了交通员在长达3000公里的红色交通线上输送物资、传送情报、护送干部的故事,讴歌了潘雨青、邹叔宝等无名英雄,用“忠诚”和“信仰”再现了当年红色交通员们在白色恐怖的环境下遇险不退、遇难不避、遇死不畏、机智勇敢的战斗场景,讴歌了交通员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的赤胆忠心。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中央红色交通线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了加强中共中央机关与湘鄂赣、鄂豫皖和闽粤赣等革命根据地的联络而建立的长江线、北方线和南方线等3条主要秘密交通线。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南方线这条交通线,它是由党中央所在地上海出发,途经香港、汕头、大埔、永定、长汀,最后到达苏维埃临时中央所在地瑞金。
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这条交通线虽经中央苏区多次残酷的反“围剿”战争,但始终保持安全畅通,被誉为“中央红色交通线”,是苏维埃的血脉、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
此外,《绝密使命》也不同于以往谍战剧,而是聚焦另一隐秘战场,填补了“秘密交通线”的荧屏空白。
该剧开篇就以六名青年干部半途牺牲的紧急事件,引出了党中央要建立独立交通网,打通上海经香港、汕头到闽西直达瑞金中央苏区绝密交通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传递情报、输送物资、护送干部的交通线工作,保密重于生命,责任重于泰山。
剧中潘雨青等交通员的生活要社会化、大众化,衣食住行都要有“保护色”。
交通员在复杂环境下以各种隐秘身份与敌人斗智斗勇,忠于职守、前赴后继、勇于献身,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绝密使命》对人物角色做了一些艺术虚构,但这些主要角色都有真实的人物原型,剧中的很多交通员以及护送的领导干部,也都是共产党员。
比如,史实中的中央红色交通线交通员有蔡雨青、邱辉如、孙世阶、余良晋等,中央红色交通线护送的领导干部有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叶剑英等。
制片人张敏表示,“该剧在尊重革命史实、英雄人物个性特征基础上,用心用情用功讲好中央红色交通线这段鲜为人知的故事,践行了‘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党史学习教育讲话精神”。
认真回顾走过的路,不能忘记来时的路,继续走好前行的路,坚决听党话,跟党走,《绝密使命》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激励全国人民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砥砺前行。
“三绝”收官作 小站风云诠释忠诚信仰《绝命后卫师》《绝境铸剑》《绝密使命》聚焦同一地域、同一历史时期,却各有角度,开创了中国电视剧史上的红色剧系列。
不同以“牺牲”为主题的《绝命后卫师》,以“信仰”为主题的《绝境铸剑》,“三绝”收官之作——《绝密使命》的核心主题则是“忠诚”。
剧中的这条交通线连接着上海党中央与中央苏区两大战斗核心,横越沪、港、汕,绵延闽粤赣3省高山密林,蜿蜒长达数千公里,要突破敌人的重重关卡,穿越赤白交界地区的层层封锁线,闯过国民党侦缉队的盘查和暗哨的追踪,避开反动民团的袭击,严防叛徒的出卖和破坏,困难重重。
但剧中以潘雨青为代表的隐姓埋名,乔装身份的我党交通员都是自觉、自愿投身到绝密交通线上的隐秘斗争,默默严格执行各种危险艰巨的任务。
该剧编剧钱林森表示在1300多个日日夜夜里,中央红色交通线护送了200多位中央领导人和党的重要干部安全到达苏区,采购运送了 6000多担物资,为上海党中央与中央苏区之间转运了大量我党我军重要文件和重要情报。
一批批交通员为此历尽千辛,甚至付出宝贵的生命。
他说:“这条秘密交通线上的交通员历经血与火的生死考验,没有一个贪生怕死,想发财,没有一个叛变,更没有一个畏难,放弃任务。
他们用行动诠释了对党的忠诚和坚定信仰,用生命走出了一条路,一条中国共产党走向胜利的路。
”国脉命运,绝处逢生。
披肝沥胆,不辱使命。
该剧片花中,潘雨青(张桐 饰)肩负重要任务,在刀尖上行走;邹叔宝(应昊茗 饰)用打石膏的伤臂运送苏区党委转给党中央的党费,银元与血肉粘连,令人泪目。
革命肯留血,生死寻常事。
这是忠于党,忠于人民的革命信仰。
潘雨青说:“选择这条路再出发,我们只知道出发点,却不知有没有归途。
”邹叔宝坚定地说:“我是个走夜路的人,但是过了这段黑暗,都会面向光明。
”实力团队出新作 张桐连演“绝”剧成看点《绝密使命》是“绝”字系列剧的收官篇。
《绝命后卫师》获得“五个一工程奖”“飞天奖”“金鹰奖”,《绝境铸剑》也斩获“飞天奖”优秀电视剧奖,反响热烈。
值得一提的是,三部“绝”字剧都由袁锦贵担任总策划,钱林森编剧。
此次是袁锦贵、钱林森的第三度合作,并首次携手最擅长拍年代戏的著名导演白涛,强强联手,精心打造的《绝密使命》能否再创辉煌?
值得期待。
演员方面,“飞天奖优秀男演员”张桐再度出演《绝密使命》男一号。
同一个演员连续主演三部“绝”字剧,绝无仅有。
剧中,张桐饰演的大埔青溪中站站长潘雨青,尽显英雄本色,一次次在刀尖上行走,顺利完成了组织交予的艰巨任务,堪称一名头脑冷静,富有杰出组织领导力的优秀交通员。
谈到角色,张桐形容他饰演的潘雨青有三层张力,在三层的矛盾挤压之下,观众可能看到的是多面的潘雨青,既柔情又心细,既睿智又勇猛。
“我希望观众能像剥洋葱一样去分析潘雨青,看看哪一个层面才是真实的他。
”此外,青年演员应昊茗首次主演革命历史剧,在剧中饰演伯公凹交通小站站长邹叔宝,将与潘雨青并肩战斗,用热血和生命守护红色交通线。
实力演员牟星在剧中与应昊茗饰演夫妻,两人的革命情感将是该剧一大看点。
而贾宏伟、李易祥、侯祥玲、郑国霖、侯煜、寒青、施羽、王岗、刘卫华、刘惠等众多实力演员的倾力加盟,更为该剧增添多重看点,令人期待。
这部剧最大的特点就是真实,接地气,斗争的残酷血腥、国民党特务的凶残、交通员们对党的赤胆忠心和对敌斗争的大智大勇,都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人仿佛身临其境触目惊心。
其次,情节设计不落俗套,一波三折,环环相扣,扣人心弦。
再次,张桐等几个主要演员的表演比较贴近角色,有真情实感,不矫揉造作,能抓住观众的心。
不足之处:1.看不出地方党组织的作用,存在两张皮;2.大表哥在汕头时完全没有必要惊动特务站长;3.邹叔宝在被通缉的情况下仍然不听劝阻盲目行动,极不成熟;4.与大表哥一起傻傻的呆在被查封的布店门口,不合情理;5.发现叛徒余友庆时地方党组织未能及时采取措施除掉叛徒,如此严重失误,极不应该。
他们的名字可能无人知晓,他们的事迹却会与世长存正在CCTV-1黄金档、腾讯视频热播的电视剧《绝密使命》,题材新颖,制作精良,剧情紧凑,追剧的过程可谓是惊心动魄却又令人欲罢不能,无疑是这个档期的电视剧佳作。
同时,《绝密使命》也让观众们发现,革命历史题材的主旋律作品,并非是中老年观众的专利,该剧的主创团队始终致力于突破传统的创作的手法,在故事、人物、剪辑等等多个层面,尝试与年轻观众寻找审美交汇点,如今就成品看来,确实颇有成效。
《绝密使命》从故事开篇,就将观众带入到一条鲜为人知的隐秘交通战线之中。
这条交通线,是为突破国民党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而建,它从当年的党中央所在地上海出发,途经香港、汕头、大埔、永定、长汀等地,最后抵达瑞金,是一条长达三千公里的绝密交通线。
在这条交通线上,无数的党员、战士、群众们担当起“交通员”的职责,传送情报、输送物资、护送干部,与敌人斗智斗勇,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却始终保持着这条“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的安全畅通,是真真正正的“隐秘而伟大”的斗争。
说其“隐秘”,是因为这样的地下交通线,不仅在战时是绝密,而且即便在当今,也鲜有文献记载和报道,而奋战在这条战线上的同志,更是在九死一生的险境中,执行着一项项秘密任务。
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死守严防,他们不能表明真实的身份,不能暴露真实的行踪,甚至连生死存亡的信息都不能公开,虽然宛若“隐形人”一般,却为了革命理想抛头颅、洒热血,日夜行走在交通线上。
说其“伟大”,是这样的隐秘战线,更凸显革命者们的智慧与胆量,英勇与无畏。
太多悄无声息又前仆后继的献身背后,是默默无闻而又伟大的牺牲。
剧中,六名支援苏区的学生干部被残忍枪杀,几名往苏区运送食盐的红军战士壮烈牺牲,一名交通员为了救战友自愿冒名“周成”跳下山崖……还有太多无人知晓又可歌可泣的事迹,才换来了今天的胜利与光明。
他们,因为有信念而坚强,因为有信仰而崇高,这也是《绝密使命》这部作品透过剧情所要传递出的精神内核: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而在被“伟大”与“隐秘”所加持之下的《绝密使命》,确实有着更具质感的作品表达:从题材层面看,虽然近些年陆续有优秀的谍战影视作品出现,比如电影《风声》《悬崖之上》,比如电视剧《潜伏》《隐秘而伟大》等,但反映中央红色交通线这条隐秘战线的作品,《绝密使命》却是第一个,该剧也由此填补了谍战题材中“秘密交通线”的荧屏空白。
整个剧情,也由这支交通线所串起,以线上的重要站点伯公凹为原点,连通起白区与苏区,连通起上海与瑞金,无论是情报的传递、物资的输送,可谓艰险重重,意义重大。
由此,《绝密使命》第一次将这些绝密往事呈现在公众面前,得以让我们切身感受到那个风起云涌大时代的艰苦卓绝与波澜壮阔,弥足珍贵。
从故事层面看,该剧是非常“强情节”的作品,一场场惊心动魄的任务让人应接不暇,从开播到如今,简单统计下,剧中已经执行的任务包括:两次重要情报传送,一次食盐传输,一次药品传输,以及一次枪支弹药的运输。
虽然在任务与任务之间,也有我们的众多交通员们日常生活的场景,包括各处联络点的日常,但同时,敌军的各路人马也一刻未曾停歇,使得整个隐秘交通线上的斗争,在环环相扣中险象环生。
这样毫不灌水的强情节快节奏,不仅是全年龄段观众之福,也特别符合当下年轻受众的追剧倾向。
究其原因,是创作团队在创作理念和手法上的与时俱进、精益求情。
从人物层面看,该剧的众位主角也是极具“张力”的。
当然,在创作的过程中,本着“大处不虚,小处不拘”的原则,《绝密使命》对剧中角色进行了艺术创作,虽然并非是对历史的复刻还原,但这些角色大多都有真实的历史原型。
比如在史实中,中央红色交通线交通员有蔡雨青、邱辉如、孙世阶、余良晋等,中央红色交通线护送的领导干部有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叶剑英等,他们的人生经历与战斗历程,也都融入到了《绝密使命》的剧情之中。
由此,被最真实的历史素材所丰盈的角色,显得尤其立体而饱满。
比如既柔情又心细、既睿智又勇猛的潘雨清,还有看似文弱却满腔革命热火的邹叔宝等等。
不仅正面人物,连反派角色也都让人印象深刻,比如阴郁黑暗而又性情乖张的曹瑞瑛,时刻让人不寒而栗,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敌我之争、正邪之战的困难程度与紧张系数。
总体来说,《绝密使命》作为 “理想照耀中国——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电视剧展播重点剧目,有着诚意的创作和过硬的品质,不仅吸引了传统电视观众的关注,而且也被诸多的年轻观众所追随和热议,是一部在观众构成层面的“破圈”之作。
究其原因,除了作品本身的魅力外,《绝密使命》中彰显的革命斗志与青年初心,也与年轻观众产生了诸多的碰撞与共鸣。
如今,《绝密使命》正在央视一套和腾讯视频热播,让我们继续跟随这部剧,来致敬隐秘战线上的无名英雄,并以此激励我们,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更加砥砺前行。
非要借用特务头子的汽车,简直是引火烧身嘛。
还有,编简历要禁得住查,怎么还弄出厦门的事?
万一特务头子一直追到厦门,又如何脱身?
总之,这一次是幸运,否则行动完全失败。
再有,大表哥干嘛非要弄个大老板的身份?
身份越靓越容易引起注意,也越容易被查出破绽。
直接伪装成工人农民小商贩混迹于芸芸大众中,反而更安全
党的百年华诞的主旋律号角已经吹响 文/王珉2021年,时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的百年华诞的主旋律号角已经吹响。
作为厦门本地人,兼厦门的影视发烧友,我对这部福建出品的红色电视剧《绝密使命》感同身受,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也是一部徐徐展开的党史书卷。
以往的谍战剧都是像孙红雷主演的潜伏地下党员的故事,《绝密使命》则把视角放在交通员身上,展现其忠诚勇敢的精神,以及红色交通线——苏维埃的血脉。
4月18日开播的剧情展现送情报的手法,就让人大开眼界,信息量虽大但一点都不混乱。
笔者认为,厦门创作或出品的红色影视作品,可以将厦门重大历史时期和重要的时代变革作为创作背景。
在尊重闽南人文历史的基础上深挖艺术视角,将历史与现实并置,将语境与情怀齐观,更能用鼓浪屿等老建筑影像载体折射出厦门时代的伟大变迁,更能映照出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整顿教育的现实意义。
那些中国共产党在厦门带领人民取得翻天覆地巨变的缩影,将激发厦门乃至全国观众内心对党的情结与热望。
这部剧,总体风格很朴实、很真实、题材独特,值得追看。
故事紧凑,化妆服装很有年代感,是一部讴歌隐蔽战线上“交通员”的历史正剧!
佩服那个时代的人吃苦耐劳勇于担当不怕牺牲的精神。
很好奇,交通员是怎样的在敌人严密封锁下把物资送到苏区,为他们的聪明机智勇敢顽强点赞!
瑕不掩瑜吧,很多觉醒年代里的卡司,最后赖寿章牺牲的时候真的有被感动到,这部戏里有很多大人物,但更多的是隐姓埋名的守护者和默默无名的保卫者们,向这些交通员们致敬,真的很喜欢这个主题曲尤其是钢琴那段
多好的人们啊,意志像钢铁。仅仅怀揣让穷百姓过上好日子的想法就可以抛头颅、洒热血,义无反顾,无怨无悔。我们真是愧对先烈们。
我一看到这电视剧最后一个护送的人物是个苏联人,还是“军事顾问”,还这么难搞,我就想他不会是李德吧?结果今天就是大结局,最后一集结尾有交通线上的地下党员名单和被护送的人员名单,护送名单上最后一个人还真就是李德!我记忆中第一个看过的主旋律电视剧就是《长征》,所以我对李德就没什么好印象。看本剧到这段我心里全是“还不如不送他”的马后炮想法。
还可以。
你能想到我居家追的剧居然是部红剧,一百六十块经费那段震着我了,
向当年的中共交通员们致敬。另外,片尾曲韩磊唱得太好听了。
三星送给张桐,演得确实好,就是剧本有点……感觉遇到的都是好人,太简单了一些
最后送的就是李德,也不知道费劲千辛万苦送进来是不是值得……
不敢黑,但真的不是很好看,反复的口号,不停的洗脑
不怎么样。
挺好看的,演员都演得不错,剧情有点瑕疵,整体还是不错的
为了保证交通线的畅通,革命人付出了代价,由衷敬佩。
紧张,心一直揪着的
2021.4.24距离要看下部革命正剧,还有几天呢…🤨
这都能有6.9分?
很多情节都经不起推敲
说这是电视剧吧,它靠的是大段的对话、话外音和煽情讲故事,台词都是浓浓的鸡血汤,演员脸上都泛着肝阳上亢的红光,喜怒哀乐都是一个莫名其妙的兴奋状,一有机会就表忠心表信仰生怕别人不知道似的。你说这是纪录片吧,它偏偏又是一股浓厚高校爱国主题文艺汇演的表演范儿,经典的空话套话层出不穷,没个十年八年的官僚主义八股写作经验怕是做不到这点的。
可以看看的水平
三毛钱演技
老年人都觉得不好看的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