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电影的长度在2小时20分左右,但也没什么好说的,讲述了一个小城镇里发生的一个故事,娱乐性方面比较低,没有平常好莱坞电影里观众喜欢的元素,例如爆炸啊、智谋啊、特效啊什么的,动作方面倒是有,但打起来比较像中国功夫,慢镜头不少但似乎不大熟练,故事也比较平淡,毕竟描述基本围绕着上层社会,能有趣到什么地方呢,一群达官贵人围在一起说说无聊的话题,平常的娱乐活动也就喝酒和讨论下戏剧诸如此类的而已,大概农村的娱乐活动要比贵族们的还要好,说起这个我倒是好奇以前人们白天劳作,晚上做些什么事情来消遣呢?
片中有少量儿童不宜的内容,毕竟法国拍的嘛,尺度总是比米国大很多,以前我老婆要去法国几年时就很担心被拐跑了,当然现在也和我没什么关系了说回电影,布景虽然很多都比较精细,但总觉得简陋了点,不是很能展现出那个时代的风格,尤其是巴黎那里,总觉得很现代化……总体评分:2.8/5.0(评分修正:原2.5)某个官员很像卷福……后面有一幕挺揪心,一个农村姑娘跑去把跑丢的羊羔捉回家,一个踉跄掉到齐腰的污水坑里,稍微稳了稳就慢慢向羊羔走去,慢慢地把羊羔抱在胸前,忽然四周传来危险的嘶叫声,她紧张地往四周望去,手里依然紧紧的抱着羊羔,她越看越害怕,似乎察觉到一点动静后马上放掉羊羔拼命沿着树根往上爬,但是行动敏捷的怪兽依然把她杀掉了。
这一段实在受不了,感受太深刻,后面的剧情都没啥心思看了
剧情不太连贯其实,有点烧脑。
我看完之后恶补了一下背景才大概串起故事的脉络。
开篇是在大雨中赶路的骑士和他的朋友救了被误认为是女巫的医生一家,此处骑士的朋友的眉目令人印象深刻。
后文展开,才知道这个人是个印第安人,曾经是部落巫师,后因被灭族而随骑士浪迹四方。
他神秘的印第安治疗术、身上的印第安花纹以及矫健的身手都使他看起来比主角还要主角。
所以影片在英国背景下写一个印第安人是为了什么,我最初不明白。
后面巫师身死,主角涂着与他相似的部落纹进行复仇我才想明白。
这其实是对强权统治下摧毁其他殖民地区文明发展的一种谴责。
也突然明白了巫师在发现攻击自己的女郎正是自己曾经救过的人时的停顿:自己正在做的,对那个女郎来说不正是在摧毁她的家吗?
人总是要对其他区域的文明心存敬畏的,而不应简单将其归咎于野蛮。
正是因为同为“野蛮人”,巫师才能共情吉普赛女郎的处境吧。
主角的光环一度被配角掩盖,但是他也有自己的闪光点:他从不认为他的巫师朋友野蛮,也不会觉得白人就高人一等,更不会让不公平不公正的事情发生在眼前却视而不见。
正是因为他善良正直,博学幽默,才能吸引玛丽安,吸引那位厉害的弗罗伦萨女子。
故事总是那么老套,英雄也总是风流多情的,不过这样才符合传统对“骑士”这一形象的认识吧!
而且,此处事了拂衣去,带着心爱的人浪迹天涯,从此与世间一切烦恼都不沾边,这是多少人的梦想啊。
都在说配角抢了主角光环的,不太对,至少在这部侯爵的回忆录似的电影里面,他是由衷地羡慕骑士,就算巫师活着,在没有美女配英雄的情况下,他也不值得羡慕啊。
再结合他悲惨的身世,更没啥羡慕的了。
但是到底意难平。
听说每一个印第安部落的花纹都不一样,玛尼是他们部落唯一活下来的人,他的死意味着又有一片神秘的未经探寻的文明的陨落,这如何不令人叹息。
而且地狱空荡荡,恶魔在人间,践踏生命,罔顾人伦,以反抗为名行暴力之事,说到底都是肮脏的野心家。
这个择人而噬的野兽被除尽了,很快又有下一个野兽,电影最后一幕年迈的侯爵走下台阶,道路两旁站满了人,他每路过一个人都要被啐一口。
明明真正的野兽早已死去,却还有看不见的野兽,在挑唆在游荡,将愚昧的、无知的人聚集起来,追寻所谓的公平与正义。
虽然电影的画面很有美感,但我还是很遗憾为啥它不是一本书。
有的背景介绍和人物心理,真的只有看书才有感觉啊
为了避免剧透,我只说题外话。
故事发生在爆发法国大革命的三十多年之前,所以不难理解,此时的背景:罗马教廷,法国皇权以及不断发展壮大的新型贵族和资产阶级这三股势力之间的深刻矛盾。
本片里的主要角色几乎可以作为上述三种势力的agents,唯一显得另类的则是那个宛如小清新一般的印第安勇士,那淳朴的眼神,坚毅的表情,救死扶伤而又被人误解之后不屑于争辩的态度,干净利落的身手,独来独往又充满神秘的行为,他和男主角的关系恐怕不只是朋友那么简单。
其实作为从小被某种意识形态的历史观所灌输的人,我们可能从心底里认为或者说理解并支持着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一定是遭受着地狱般的痛苦的说法,并且有理由去使用暴力的手段推翻这不平等的旧制度。
但是新的制度难道就能体现底层人们的全部意志么?
别做梦了。
作为生活在金字塔的最底层,那些人是麻木的,冷血的,无知的,是最容易被歪理邪说所煽动所迷惑的所利用的。
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每次变革中牺牲最多的是这种人,而分得到的利益最少的还是这种人,毋宁说他们的自身地位在任何暴力革命中都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作为工具的使命一旦完成,等待他们的就像那只剧中“野兽”一样的命运。
剧中反派好像说过,那只“野兽”是长生不死的,这好像也在暗示着什么。
尽量跳出带有自身阶级的深深烙印那种历史观,你是否会像我一样发现,A或B或C之间的矛盾,相似的说法就是利益冲突的时候,往往会寻找其agents,借由某种特定的带有鼓动性质的理由,拉大旗扯虎皮一般的堂而皇之的打击其对手,维护自己的利益。
想起来某人的话,原话记不得但大意是说:自由,有多少人假借汝之名而行而行恶之实。
这里“自由”两个字,我想可以用任何人类美好的欲望去替代。
打着高尚的名号,披着自由的外衣,利用宗教的手段,类似的排比句可以一直延伸。
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但终须一折,言归正传。
一部电影抑或是任何一部文学作品,最能吸引人的不是那些血雨腥风的恐怖情节,而是爱情的力量,让我们看到了光明和希望。
小小的电影装不下太多的内涵,但是爱情这个亘古不变的主题确实不断吸引着人去一探究竟。
否则,你怎么也理解不了剧中人物为什么会死而复生的奇迹(英文字幕中称作神迹)。
用爱情的力量可以战胜一切,虽然显得形而上学,但是至少我还是很饱受鼓舞。
很多人给的评分过低的原因是剧情显得过于拖沓冗长,这个我真心反对,对于速食或快餐主义盛行的今天,还有什么比娓娓道来,丝丝入扣的情节更能让浮躁的心沉静下来的呢。
写到这吧。
光看那海报都已经有那感觉了。
海报都那么 帅 当然电影也不会差到哪啦!
就这样的心理。
看了 Brotherhood of the Wolf !
一开篇营造的氛围真的很不错。
野蛮人,怪物,弱小的,很好的对比。
还有,开篇在雨中小战那一场也是,很棒!
里面也不缺乏法国人的浪漫!
撒迪西第一次见到那为贵族小姐时候帮她解围那段就是极其浪漫搞笑的。
这部电影的 调子控制得很好!
难怪听到有人说,不看字幕只看画面就能明白电影表达的意思了。
整个故事编的也不错。
设计的服装还有涉及到的情节也是值得炫耀一下的...
非常棒的电影!
画面精美!
剪接张弛有度,动作设计相当漂亮。
尤其是印第安人的武士这个角色,给人印象深刻!
商业动作片的典范!
欧洲古装片,还是悬疑片、法语片,当然是不错啦..这样的片子现在真的很少了...莫妮卡贝鲁奇和她老公合演,很喜欢他们主演的《公寓故事》,比之后他们主演的一部现代片好上百倍..莫妮卡贝鲁奇演一号配角女间谍,还是喜欢《公寓故事》里的她..她老公演畸形百态贵族,一般般...太久以前看的VCD,结局读不出,不知道小女孩最后活下来了吗..
法国大片总爱跟邪教 打交道,暗流1,2如此,此片也如此。
翻来覆去的就是强调人性的恶大于野兽的恶。
有点烦,另外也太长了点,好多地方不知所云。
起初看到这部电影的名字的时候以为是讲述狼人的电影,看完了才发现不是。
一个组织让教会承认自己的地位,同时利用猛兽散布谣言迫使政府收缩力量,以发展自己的力量,最后影片仅仅说明了野兽是来自非洲的杂交品种,至于具体是什么已经无人可知。
看到后面才发现,所谓的狼族盟约与这个猛兽和这个组织没有任何关系,它是马尼与法兰沙之间互托生死的盟约。
最后,我还是坐在了这里,像故事的结尾一样,像那墙上黄昏的影子,像叙述人年迈的目光,正环顾着四周,摸索着情绪。
当我问自己,要说什么的时候,我想起了原因。
如今,再不能如同从前,两个人坐在长长的枕木上,谈了这样的话:等我积蓄够了钱,就找个月租便宜的房子,在僻静的地方悄悄地生活。
那是个阳光耀眼的下午,我蹲在公交站牌旁,在水泥的灰尘扑向鼻尖时,仿佛是来自从前的情形,那灰尘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当然,还有那天早晨。
我总觉得不该这样开始,更怕让自己想得更多。
怕自己愧疚。
听到敲门声时,望着远处的身影,我已养成习惯地垂着头。
听自己喃喃低语。
再有一个小时,又到明天了。
而那天早晨回旋在穹顶的光芒仍然为我所记着,像故事里人们聚在餐桌前闲谈哲学和艺术,还是青年的叙述人站了起来,给人们朗读着他刚想起的诗般。
那天早晨的光芒便这样不时从眼前一掠而过。
从我稚拙的言谈里。
也许笨拙和从来不曾灵敏过。
我发现自己就是这样。
有天早上,我花一块钱买了厚厚一叠《北京青年报》的旧报纸用来贴窗户,阳光照在上面时,看到了上面有篇金基德《弓》的影评。
那是二零零六年的春天,北方的寒风尚未过去。
当时,读影评让人感到像在受苦,以致我至今还很排斥那些格式。
所以,我如同自己在黑黢黢的屋子里看电影一样,老听到别人间的指责:你怎么看着看着又睡着了。
2011.8.4
啊,《狼族盟约》……啊,莫妮卡·贝鲁奇……啊,文森特·卡索……一部长达两个半小时的冗长的电影(还不知道有没有剪过),因着他们俩,闪着七彩的礼花^^莫妮卡·贝鲁奇这个性感尤物,作为同性的我都无法抵挡她的魅力……用刀子划破男猪的胸膛然后舔那带血的刀,煽情妖冶到一塌糊涂啊……迅速地展开铁扇杀死那个疯婆子再用极快的速度收回衣服里,真是杀手杀手杀杀手……文森特·卡索……这个变态的阴鸷的脆弱的迷人的超级大反派霹雳大恶人……真是华丽丽地吸引眼球啊……假残疾、训练怪兽杀人、乱伦、强奸……让·弗朗索瓦真真当得上“变态”这个词……最后还以那样的死法向被他杀死的深爱的妹妹玛丽安倾诉爱意……男猪赢了又怎样……亲爱的玛丽安在地狱里陪的可是哥哥让……(好吧这是我的愿望,玛丽安最后被印第安治疗术救活了)死前和男猪的对话:让:玛丽安,看啊!
(然后把刀子拉过来戳到自己肚子上)男猪:玛丽安不在这里!
笨蛋(笨的是你)让:你让我们可以永远在一起了(从这句话知道,其实怪兽不怪兽死不死对让来说都没有意义,他从头到尾都只要玛丽安一个……华丽丽的乱伦啊……)然后死时那没有闭上的眼睛,看那眼神,销魂啊……记住了让·弗朗索瓦的同时也记住了他的扮演者:文森特·卡索……《不可撤销》《公寓》《伊丽莎白》《秘密雇员》《圣女贞德》《仇恨》《太保密码》《暗流》《快感,或小小的麻烦》……还有他让全世界男人仇恨的一点:他是莫妮卡·贝鲁奇的老公!
其实那个印第安人马尼也是个萌点,但他死得太早了ORZ……所以不提了可怜的孩子,你是好样的……啊……现在看电影都没法萌主角了……尽看配角……
喜欢这风格的 政治都很混乱 还喜欢里面的那个私人会所的装潢
莫妮卡一如既往美艳动人,文森特不负野兽之名
极其不喜欢该片女主角以及其他角色,一切都很俗气平庸,只是将一些看似神乎的元素世俗地串联于一起。
刚开场的一路棍法我就确定这片子一定有中国的武术指导,要不要这么明显。我就是不爱看,感觉跟寓言片一样。
超级雷的一部片哈哈 直接被雷死了 不过那个印第安人好帅的
太长了,帅帅的印第安人死完就看不下去了。
动作场面一星,布景服饰两星,莫妮卡贝鲁奇两星,文森特卡索两星,剧情拖沓倒扣三星。。
依稀有法国剑侠电影的影子
大学时候看的,那时候觉得哎呀好精彩。
情节太拖沓,故事太一般,完全没有悬疑感,也就动作戏有看点。
气氛渲染的不错~
从里到外都透着股傻劲,居然好意思剪成近三个小时
总体来说没看懂 但印第安人身材太好了
“东北乱炖” 7
头30分钟很BORING~
哟,还意义深远咧……
法国人拍文艺片太有名导致连拍商业大作都有慢悠悠的文艺味,闲笔太多,节奏感和好莱坞完全没法比。现代味十足的动作戏放到十八世纪背景下又尬又出戏,会东方武术的印第安男二巨雷。整个电影唯一亮点是文森特卡索和华丽的服设。
当时是第一次看法国拍的这种题材~蛮好玩的~虽然情节老套,但是看起来感觉不一样
太浮华了。。。艳丽的要死。不过还不赖
造型很华丽,武打很港味儿,Cassel夫妇很销魂,剧情很狗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