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开始就看不太懂,大概和字幕太烂有很大关系,囧...夫妻搞不清为什么不和,母子父子搞不清到底怎么回事...只有一点我看明白了,那孩子迫切的想得到母爱之外的爱,可是又无法摆脱母亲的爱,所以一生痛苦。
那孩子的感情看似很复杂,其实简单的可怕。
他到底爱谁?
海边的那个女生?
他母亲?
还是他的同性恋朋友?
我觉得他自始自终谁都没爱过,不爱那个女生,也不爱那个同性恋,更不爱那个名义上的后爸。
他的爱从来只有一种,就是来自他母亲的爱,他只是从小陷进他母亲给他的包围圈无法脱身,就像挂在墙上的那幅画,孩子永远被母亲抱在怀里无法脱身,永无宁日,以爱的名义...他所有的性行为都来自空虚的内心,他以为经过这些他可以摆脱他的母亲,但是没有用,不管对方是女人还是男人,他摆脱不了的是他内心的阴影。
他想长大,可是永远长不大,所以他一直叫自己的母亲“mami”,叫他的父亲“papa”, 他可能根本搞不清楚爱是什么,他想去尝试,结果得到是只是性,没有爱。
他永远也摆脱不了来自母亲的有些畸形的爱,除了母亲,他不知道怎样和别人相处,怎样获得别人的爱。
也许他认为,得到他人的爱的唯一办法,就是和他人做爱——想得到异性的爱,做爱;想得到同性的爱,做爱;甚至想得到后爸的爱,也是做爱...激情过后,只有空虚,没有爱,所以他痛苦,他不知所措。
他唯一确定的爱来自他母亲,还有他的狗,所以他一直和母亲在一起,所以他一直怀念他的狗。
当母亲也要和他做爱,他的心在那刹那间死了,原来母亲的爱,也是为了做爱,现在他只剩下已经死去的狗了,没有什么值得眷恋的了,唯一的,却令他窒息的母爱也消失了,他一直想摆脱却不得不紧紧抓着的最后一棵救命稻草原来并不能救他的命,那么,就彻底地摆脱她吧...最后为什么把袋子套在头上自尽,我的理解是,没有爱的世界,于他来说完全没有意义,那么就尝试自己爱自己吧,可是十年过去了,他仍得不到令他满意的爱,结果很理所当然,空虚的心,如何幻想也还是空虚,既然得不到外部的爱,那么就在只有自己的世界里死去吧,至少自己对自己的爱,不是为了做爱...
影片观看中真是要噱头没噱头,要深度没深度。
比起乱伦、轼母的其他影片,在视觉上可能希望避免哗众取宠,一直就是点到为止,这方面我倒觉得无所谓好坏,毕竟纯粹的镜头刺激并一定能带来深刻。
可是影片松散的情节,虽然看得出来很想能尊崇原著的段落节奏,但是明显因为电影容量限制而显得粗浅,而且对于母亲倾向性的表现而完全缺失了更广的社会、家庭探讨,最终让人觉得相当片面。
当然朱丽安·摩尔 Julianne Moore的表演还是一如既往的让人有收获,她给我的感觉一直属于不按牌理出的演员,但每次总是给你超出预想的展现。
斯蒂芬·迪兰 Stephen Dillane可惜戏份太少。
2008-05-21
我说的话,跟影片没多大关系,都浸没在我对人物关系的想象里了。
看过影片的人,一定会知道我在“涉及影片内容”,没看过片子的想必也看不懂我在说什么。
这是基于影片而发出的臆想。
废话有很多。
只有太喜欢影片的人才有可能看完。
如此冷漠,却都急迫地需要被爱。
托尼像极了芭芭拉,大概总是跟母亲待在一起。
父亲从最初就觉得母亲是背叛者,她看不起他,他还是忍不住被她吸引。
布鲁克斯明显表现出的控制欲,他认为是她的祖父的遗传。
他认为父亲并不是值得提的人物,而祖父才是强者。
布鲁克斯热衷探险,这也是芭芭拉所欣赏的。
布鲁克斯寻找祖父的踪迹,他背后承受的事贝克兰家族。
而芭芭拉对这个家族的事全然无视,她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要享受,要刺激。
只接受自己认为合适的事。
一点不顺心就要大骂发泄。
终于遇到就算发泄也不能释怀的事情。
布鲁克斯的离开,让她的人生都毁灭了,她跟出租车司机上床,还打算付他钱。
她自杀未遂,勾引他的儿子。
她抓着他的儿子决不放手,与他合为一体,让儿子成为她的陪葬品。
芭芭拉在外人眼中是光彩照人的疯女人,在丈夫眼中是不守妇道的高傲的女人,在儿子眼中是骄纵的不可违抗的母亲,而后来是残破不堪的要把自己吃干抹尽的女人。
托尼一直都是克制和平静的。
他在于时刻都带有点神经质母亲时也很泰然。
他是了解母亲的,正因为了解,擅自决定了要杀死母亲。
不是冲动的选择。
可能说已经很久以前就在考虑了,也决定了,只是没有动手。
母亲的绝望轻易侵入托尼的情感。
托尼一但要作为彻底的知情者站出来,就不得不采取毁灭的行动。
他生在这样的家族里,他有这样的父母,包括他母亲的一切,他都认命并且在其中游刃有余。
托尼是被动的,他是芭芭拉的儿子。
他承受的会比他的父亲,布鲁克斯还要多。
布鲁克斯选择对他的人生会有关注的布兰卡而离开母子俩,他的离开在表面上是对母子俩的背叛,但在托尼的旁白中否认了这件事对自己的伤害,托尼认为母亲受的伤害更重。
芭芭拉不能忍受自己的丈夫跟一个小女孩跑了。
就像很久以前不能忍受托尼是个同性恋一样,但当她意识到自己的能力有限,并不能改变现状的时候,她就破口大骂。
她绝对不会输在嘴上,她会四种语言,是个对年轻人来说是恶魔的女人。
芭芭拉当众咒骂吃嫩草的布鲁克斯,而她却在自家沙发上解了儿子的裤子纽扣。
她从来都一点也不卑贱,高傲凌然的做个冲击者和破坏者。
她的占有不是像布鲁克斯那样简单粗暴的强奸式性爱。
她会在你被她吸引后带你上床,做爱是符合她内心需要的,随性但是却有要有着挣扎的感觉。
我在一瞬间觉得芭芭拉原来出去鬼混是为了维持她与布鲁克斯的扭曲关系,她对布鲁克斯的渴望让她这样做,而布鲁克斯是满足她的欲望和其他一切需求的载体。
芭芭拉是活在自己的世界的,而她又追求这个世界的秩序感,她是中心和秩序。
托尼带回来的女孩,她要让托尼上她,而结果是托尼上了她,布鲁克斯也上了她。
都无所谓,可是布鲁克斯却因为这个女孩离开的自己,这种“毁灭感”或许就是芭芭拉所需要的,她能从中获得快感的。
平庸是不被忍受的。
托尼爬上萨姆的床,这是乱伦关系的开始。
实际上托尼完全可以爬上布鲁克斯的床。
如果这样芭芭拉就用不着自杀了。
接着萨姆爬上芭芭拉的床,托尼很自然的就也爬上去。
尴尬的萨姆早早离开了这母子。
难怪回到巴黎的芭芭拉要自杀了。
扭曲纠结的欲望在狭窄的空间中会越积越多,得不到释放。
如果3P的时间段可以作为快乐的来做参照,那么以后就是不放纵和不快乐。
没有中间人,两人又要面对的道德或者是其他的压力(两人获得性高潮的可能少)。
最后在厨房里的谈话,托尼问芭芭拉,纸条是怎么回事,她为什么要写纸条。
这时候,托尼就已经拿起刀子了。
我不太明确托尼究竟是因为什么才拿起刀子的。
肯定跟愤怒和羞耻是无关的,甚至不是为了谁。
他说:“现在你平静了。
”托尼结束了芭芭拉,但一切都没有结束,他感到饿,他点了外卖。
他被判到精神病院,后来跟外婆回到美国。
相隔差不多十年,他在争执中刺伤了外婆,不久就自杀了。
我担心托尼一直都活在芭芭拉的世界里,甚至连他的性向都是受芭芭拉暗示的。
托尼的精神世界全是关于这个女人。
我认为托尼的死法是塑料袋窒息也算是他人生的佐证。
只是这个男孩他在没有爱的世界里渴望爱,终于在他冷漠的母亲那里获得了存在感。
窒息是没有空气的死法,是把你从来没有离开过的东西与你隔绝的死法,是挣扎和残酷的自杀法。
我想托尼是知道这个的。
他知道的太多就得死。
抱歉我忘记了这是一部涉及乱伦或是同性恋的电影,直说吧,在影片中这两样都排不上禁忌的位置。
真正的禁忌是像“纸条”那样的密语,只要说出来,托尼就要杀人。
就像掉在路边的冰淇淋,会招来蚂蚁一样,是出于本能的。
谋杀是一场意外,过失杀人,自杀是有预谋的,但自杀未遂。
结果摆在那里,其他悬而未决。
我没有看过原著,却听说是编剧了不起的改编让电影成为有剧情有张力作品。
很多人觉得这是部不知所谓的影片,但我却看了两遍。
我觉得除了演技值得认可外,编剧和导演把人物那种荒诞和变态做得很清析。
你说一部电影再好,你再喜欢,过十年你还能想得起来多少。
估计我能会忘了那个骑马镜头,因为很多电影里有,但是吃冰淇淋的会记得。
我会记得芭芭拉数扣子的桥段,也有可能在杀人后点一大份外卖。
第一人称是给孩子的,叫托尼。
然而,他讲述的却是他母亲的故事。
影片很沉闷,不得解。
人物的性感都是一维的,不复杂。
倒是托尼,我并不清楚他为何最后要刺死他的母亲。
感情的宣泄似乎也不足以成为唯一的理由。
朱丽安,倒是可以轻松的说,我只想搞个大派对,邀请所有的朋友,让他们阿谀奉承我,让他们以我为荣,让他们爱我。
我就是这么单纯。
当少年拿起刀子捅向刚刚和自己发生了性关系的母亲之后,他却异常平静,点了外卖,静静的等警察的到来。
这是一个真实的弑母案件,1972年11月17日,在伦敦一幢豪华公寓里,名门贵妇Barbara Baekeland惨遭毙命,凶手竟然是其亲生儿子Antony Baekeland。
电影改编自描写这个案件的小说,这是一个家庭的悲剧,一定程度上也是一个社会的悲剧。
成长于上流社会中畸形扭曲的家庭和关系之中使得本身就敏感细腻的少年,变得扭曲而绝望,从而走上一条不归路。
电影的着眼点在他们的母子关系上,Julianne Moore饰演了一个焦虑、空虚的,将对丈夫的失望转嫁到儿子身上并偏执的独占欲的爱着儿子的母亲;而Eddie Redmayne则是那个孱弱苍白、渴望着父爱与完整家庭的忧郁美少年。
“同性恋”、“乱伦”、“情色”等等是电影很容易被扣上的标签,可是除此之外,在唯美和压抑的镜头下,只是一个简单的具有弗洛伊德式的象征意义的家庭故事。
拥有一份窒息的母爱和缺失了的父爱的Tony,在这样一个抑郁虚伪的豪门家庭里,爱上同性似乎成了他某种内心对现状的反抗,他需要的是一个父亲的影子和挣脱母亲的束缚,但是同时他经历了父亲的冷漠,又放不开对母亲的牵挂,一步一步的走向崩溃与死亡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了。
一个举止轻浮的内心却真的爱着沉闷丈夫的脆弱的母亲,把对丈夫的爱转嫁到了儿子身上之后,发现儿子的不同性向之后,变得焦虑失控,甚至不惜以自己的身体来作为改变儿子性向的工具,这是一个最为癫狂而悲哀的母亲,让人在不解的同时却又不禁扼腕叹息。
还有一个逃避妻子与家庭的懦弱父亲,迷恋着妻子的美貌却又无比厌恶妻子的浮夸做作与控制欲,疏远儿子仿佛他是个小怪物,和儿子的准女友出轨,以冒险为由逃避本该是他要面对的责任,一定程度上他才是该为这场悲剧负责的人。
电影用时间为主线把这三个人的故事零散的表现出来,贯穿其中的是Tony的独白,与其说他是在讲故事,不如说这是一个孩子在诚惶诚恐的诉说他对母亲的不舍,和对父亲的渴望。
这对母子有着共同的执念,儿子执念父亲,母亲执念儿子,这执念让他们爱,让他们恨,更让他们不惜毁灭彼此来完成自己的救赎。
杀死母亲之后的儿子,出入监狱几次之后,仍旧将自己窒息在一个塑料袋里,结束了他短暂而悲哀的生命,一直他的生命就像还在母亲怀里的胎儿一样,和母亲的生命紧紧连在一起,没有办法单独存活下去。
可是电影里那个骑在马上的纤细少年,会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刊于《通俗歌曲·摇滚》2008年8月号。
最早认识她是在Hannibal中 大家都在期待接茱迪大姐的班是何方神圣 那时在海外还不是很知名她其实已经在boogie nights中凭借那个主妇级的色情明星得到了奥斯卡提名 可惜观众好像不是很卖她的帐 频频拿她和茱迪比较 然后是2002叫好不叫座的 the hours 其实她的戏份和nicole及meryl同样重要 但是为了保险(当时她也凭far from heaven得了最佳女主角的提名 难免会分了评审的票数) 她报了最佳女配角 仔细来说 我觉得她在the hours中的表演更加精彩 可是仍然是铩羽而归 这就直接导致了2006年的freedomland惨遭一片恶评 平心而论 剧本包含犯罪 悬疑 种族 政治 也有samuel这种大咖与她一起撑场 无论如何都也得是一部中等之上的电影 最最糟糕的事情却发生了 不知是她多年提名不得奖的怨念 还是大胆改变戏路的尝试 观众和影评家无不被她歇斯底里的神经质表演吓坏了 整部影片除了她顶着一张惨白的脸狂吼狂叫地骚扰着观众的耳朵外什么印象也没有给我们留下幸好此后她痛定思痛 回归到她内敛的演技方式 可惜此后也没有什么出彩的角色出现 唉 好莱坞女版的刘青云
《欲孽迷宫》影评---精神分析的观点来自豆《瓣欲孽迷宫》的剧情简介 • • • • • •芭芭拉•戴利•贝兰克(朱丽安•摩尔 饰)美艳动人,她的丈夫布鲁克林(史蒂芬•迪兰 饰)是一名探险家。
虽然丈夫腰缠万贯,让芭芭拉的生活富足,但她的生活并没有想象中幸福,因为丈夫到处探险的关系,她常常得不到丈夫的陪伴,因而变得让人感觉十分水性杨花。
儿子托尼(艾迪•雷德梅纳 饰)成为了她的一切,并常常牵制儿子做事。
芭芭拉知道托尼是名同性恋,并极力撮合他与西班牙女友的爱情,可是托尼最后并没有跟那名女孩在一起。
布鲁克林却跟儿子的女友私奔了,这样令芭芭拉感到十分伤心。
托尼也十分不舍得父亲的离开,他也目睹了母亲自父亲离开后的痛苦。
之后他们四处为家,一直患病的芭芭拉还曾自杀过。
芭芭拉多年来一直没有放弃要让儿子变回异性恋,她竟然要与儿子发生关系,以让儿子尝试性爱的味道。
终于,托尼再也无法忍受母亲了,一把尖刀刺向了芭芭拉……我不是很喜欢这个简介,因为这个电影似乎如果只是简介的话,根本就表达不出这个故事所要传达出的一些东西。
电影本身设计的就不是很明确的一个故事,更像是一幕幕的剧。
但是电影想要表达的内容,单单是托尼的精神病性的东西就是很破碎的,需要看两遍即以上才明白电影的一些东西。
当看第一遍电影的时候,不知道主演为什么要说一些话,比如他总是提到一只死去的狗,从小的时候一直到他在杀死妈妈之前。
如果我们从前开始分析的话,可能你看不懂为什么这样,托尼一直都是很正常的为什么突然就杀死自己的妈妈,还患了精神病呢?
我们可以通过倒叙的方式,即从结果推论原因。
这样就可以更好、更明白的了解这个故事。
故事的结局是托尼在和妈妈的争执中杀死的她。
但是还没有完,后面提到他被送到精神病医院。
后和尼尼住在美国,但是又在一次争执中拿刀刺中了尼尼。
他被送到一个岛上,在1981年就是35岁的时候,用塑料袋罩在头上,自杀了。
这才是故事的完整结局。
为什么说托尼是精神病患者呢?
如果你剩下故事的最后15分钟不看的话,你很难得出结论说他是如此。
你也不会知道,他为什么先杀死自己的妈妈,然后自杀。
其实最让人明白故事的,反而是这十几分钟内托尼和妈妈的对话,以及托尼写给爸爸的话。
很多人说,我更本就听不懂托尼在讲些什么,他就是在胡言乱语,怎么说这让人明白电影呢?
其实一般的观众看不懂是对的,因为这更本就是精神病患者说的话,你怎么能够明白呢?
托尼最后说的话,丝毫没有逻辑,并且说的也不是现实世界中发生的,比如他认为芭芭拉写了东西放进了一个袋子里,这是现实中没有发生的。
然后说“这里没有安宁,我无法控制自己”。
这时托尼完全活在自己的幻想中,自我已经完全的丧失了。
他不能觉察区分哪些是幻想,那些是现实。
自我的调节功能完全失去了,被潜意思吞噬了。
当他在和妈妈讲话的时候,妈妈听不懂时,激起他强烈地愤怒,强大的死亡驱力推动他杀死和消灭引起他愤怒的客体,这是自我和超我完全丧失了,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要求立即满足需要,就是消灭引起愤怒的客体,就是妈妈。
当她杀死妈妈后,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没有道德超我的谴责,成了很正常的事情。
托尼在最后写给父亲的心中,表达了自己已经破碎的思想和情感。
但是从这些话中,我们可以看到托尼心中的核心冲突。
比如这样的话“很长时间我不知道自己是谁”,在此说明了他意识的丧失。
而其中有这样一句话“我确实希望我们能再在一起”,表达了在托尼潜意识中未实现愿望和未满足的需求。
还有“我不用再活在自己制造的阴影中”,表明在托尼的潜意识中,把父亲离开家,离开妈妈和自己归结为自己的原因。
这在前面的情节中也有表现,比如托尼13岁的时候问妈妈“爸爸是不是讨厌我?
”并且他在精神病状态中给父亲写信,本身就说明他对父亲的渴望。
电影中几次提到一只嘉特狗,也是说明,托尼渴望父亲的很好的例子。
第一次提到这只狗:托尼说,我的嘉特狗死了,他老了。
妈妈说,狗也有寿命,他也会死。
托尼说“我知道,在某个地方”。
第二次:托尼在写给父亲的信中说,你还记得叫乔托的狗吗?
它已经走了,但它还在我们心里。
我不知道你为什么害怕我。
这时,把父亲比喻成这只狗已经十分明显了。
并且表露了,认为是自己的原因父亲才离开妈妈和自己。
第三次在葬礼上:他说,还有件事要你明白,就是乔托的狗圈不见了,而且我也不会在去找它了。
第四次出现在和妈妈最后的交谈中:妈妈问托尼为什么在意发型;托尼说,每个人都有自己在意的事情,包括你,升甚至是我们的那只狗。
我很喜欢那只狗,但是他死了。
我们的狗死了,可是我们还好好活着,但我们还不断的搬家。
然后让妈妈去找那只狗。
到这里狗就是父亲的表征已经很明显了。
并且,托尼自己喜欢父亲,渴望父亲和他们在一起。
并且认为父亲的离开是他自己的原因。
在和卡洛斯的妻子谈话中,托尼说,父亲认为他没有用,也认为自己不是布鲁克斯家族的一员。
现在我们先分析托尼和父亲的关系。
影片中布鲁克斯因为工作的原因常年不在家,在加上他和芭芭拉的感情并不是那么好,经常争吵,甚至是在刚刚4个月左右的小托尼面前。
根据这不多的情节,你就可以想象芭芭拉和布鲁克斯在家庭中是什么样状态。
在前俄狄浦斯期,这种不稳定的环境人类环境,首先带给孩子的是一种“我是不可爱的”想法,认为是自己不可爱所以父母才会争吵,会让孩子形成弱小无能感。
并且这种不稳定的环境会影响健康的自我功能的形成。
在共生期,孩子不能分辨自己和他人,认为我就是别人,别人就是我,特别是和母亲。
这种融合状态下目前时好时坏,就会阻断孩子自我心理功能的形成。
自我不能很好的整合“好妈妈”和“坏妈妈”两种客体表象,也没有办法中和好的自体表象和坏的自体表象。
同时攻击驱力就会浮现出来,并且表现为高水平。
这种不健全的人格结构称为托尼长大后患精神病的基础。
影片中,父亲长时间的不回家,从弗洛伊德俄狄浦斯情节理论看,没有父亲参与,孩子就不能还好的离开母亲,走进父亲,并以父亲作为“中转站”走向社会。
从而为以后的社会生活提供良好的基础。
并且在俄狄浦斯期,没有父亲的男性形象作为榜样,也会影响孩子的性别认同和性别角色的形成。
果然,孩子13岁的时候,人际交往出现了问题,并且长大后成为同性恋。
我们在后面在分析托尼成为同性恋的具体机制。
但是父亲的缺失是其出现这些问题的伏笔,或者说是基础。
22岁的托尼,写信给爸爸,希望他回到妈妈身边,因为她一点也不快乐。
与其说是妈妈需要父亲,不如说这正是托尼内心的呼求。
在葬礼上,他在此说,父亲并没有伤害我,而是伤害了你。
其实这正是托尼内心的需要。
他接着说,他希望有一天爸爸会回来,有一天醒过来,但是他始终没有这么做。
然后说;“还有件事要你明白,就是乔托的狗圈不见了,而且我也不会在去找它了。
”表现了对父亲的失望。
总之,托尼内心一直有对父亲的爱有强烈地渴望,但是又一直得不到满足。
现在我们讨论托尼和母亲的关系。
开始影片中旁白这么描述他的妈妈:几星期前我开始对妈妈感到厌倦。
她冷淡,沉默寡言。
影片中也有几次,现实出妈妈对托尼没有信心,并且强迫他做一些事情。
在母亲的心中一直把托尼当成小孩子或者内心中想把托尼当成小孩子那样。
比如她画的他抱着婴儿的托尼的画,在影片中出现了很多次。
在芭芭拉自身没有成功后,她在洗澡的时候,托尼是在旁白的,可见母亲没有把他当成一个长大的人。
妈妈对托尼是有控制存在的。
并且这个妈妈是很特殊的,妈妈是有心理疾病的,这样的对于托尼来说是有很大的影响的,特别是在托尼还很小的时候。
现在我们看看影片中围绕托尼的性的成分。
首先托尼是同性恋,不但如此,并且他和妈妈有乱伦关系,再者他一次和芭芭拉和萨姆,三人共同发生了性关系。
同性恋稍后讨论。
先说托尼和芭芭拉及萨姆的3P。
其实在这之前,托尼和萨姆发生了关系。
与其说是他在其中性的成分占主导,还不如把它种关系理解成对父亲亲近的渴求。
这时我们在看加上芭芭拉的三者关系,这其中对托尼来说,更多的是对父、母、子关系的强烈地愿望,通过这种方式表现出来。
下面我们谈谈托尼的同性恋倾向。
在儿童4-6左右性别角色的形成过程中,父亲缺失,就没有办法向父亲认同,这时和托尼呆在一起的是妈妈,他转而向妈妈认同,向母亲的特质认同。
由于父亲的缺失,托尼和男性建立关系的渴望的力比多的投注转移到和父亲具有相同特质的人的身上,这就导致托尼渴望与男性建立关系。
就芭芭拉和托尼的母子乱伦关系,就芭芭拉来讲丈夫经常不在家,她是有很强的性欲望的,这些性欲望不能得到及时得到满足就会压抑下去。
作为家里和她呆在一起最长时间的男人--托尼,芭芭拉对其是有力比多投注的。
当然有人说,乱伦的发生是芭芭拉想让托尼体验性爱,进而转别性倾向。
但是仅仅是这个原因,不足以构成发生乱伦的动力,也就是说动力不够强烈。
并且当两个人发生关系的时候,及以后两人均没有感觉的道德超我的谴责,这表明两人的道德超我的建立都是不完善的。
托尼可能是因为芭芭拉表象的是一个“荡妇”,所以性道德很弱。
性,在很多的时候确实是了解一个人人格结构的很好的切入点。
有人说,孩子是家庭心理疾病的承担者和受害者,这个故事就是很好的例证。
(以上只是个人的观点,欢迎指正,谢谢)
中产阶级家庭从内部腐败的故事的故事.看到题材就开始期待,等了半年才看到片子.养家活口的丈夫,心高气傲的母亲.电影从儿子出生开始,夫妻间渐渐有了裂痕.青春期时,儿子选择了同性爱.而后,父亲交了年少的新欢抛弃家庭.儿子,母亲和母亲的情人过了一段纠缠不清的日子,情人离开,母亲自杀未遂,与儿子发生关系后被其刺死.典型到不能再典型的人设与很值得大肆煽情的伦理题材,拍出来却是平淡似水,完全没有知音体"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极度煽情.镜头走得极为漠然,似乎并不急于探索人物的内心,单单记录下表象.中产有中产的矜持和自尊,内心潮流翻滚,外在还是要维持体面.连带着画面也有了一种隐而不发.取景也非常的精妙,充满包含隐喻的泛光与曲线.总之,就是一个在静寂无声中渐渐疯狂的故事,而那种疯狂也是温吞水似的平和.不枉我期待了那么久呀PS:男主是那种瘦瘦的,四肢细长,有些神经质的类型.男人的轮廓,少年的气质,良好的教养从每个毛孔散发出来,然而清冷中搀杂了稚嫩就不那么冷漠拒人,情动时分别有一种清澈的妩媚动人.没有好相貌一样值得萌>"<
不认为小雀斑演的托尼有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节啊!
感觉他很爱父亲但是父亲不太满意他,他父亲伤害了母亲,进而疏远母子两后,托尼在书信中已经把父亲当成了精神寄托了!
一次次的假象父亲和自己通信,承受母亲的压力和欲望,而母亲芭芭拉的家族似乎有精神病史吧?
我觉得这是被忽略的一点,好像托尼做电影旁白时说了母亲的爸爸和爷爷还是姥爷都是自杀的?
还是我理解错了?
反正托尼不正常绝不单单是同性恋者就能概括的,性向不是大问题,问题是托尼精神早出了问题!
芭芭拉的心高气傲和丈夫肯定是背道而驰的,悲剧的开始!
芭芭拉女权主义是肯定的,她毁了托尼也是真的,另外影片结尾处让我觉得是真人事件改编的?
大家觉得呢?
总之,这影片被低估了,没有任何肮脏的片段,没有色情的指向,我倒觉得十分文艺,抑郁,性冷淡风!
我也觉得此片可以深层挖掘人性的凌乱和精神混乱的层次啊!
第二遍看时才发现,Tony患有双重人格.有两条线索,狗的饭碗和写给父亲的信,一明一暗的变化表明身份的更替.一者在照顾母亲,不再去找丢失的饭碗,信的内容也安全是向父亲祈求回到母亲身边;另一个则是渴望父亲离开前一家的生活,他还没有长大,最后也捅死了对自己控制欲过强的母亲.其实最开始有个表露,是小茶杯那句“你在照顾所有人,你在照顾芭芭拉,那谁在照顾Tony.”我还以为这只是调情.他在最后的对话中,芭芭拉不知道他在说什么,以及两件事情的交织,故意使观众混淆,造成也许是母亲撒谎的错觉.还有杀死母亲后,对白:“我说他们可以找到另一个托尼,我整理好行李,很长时间我都不知道我是谁.”最后,那个响了两次下课铃声不是指下课了,上课了,也可以看作是,一者的结束,另一者的开始,另一个的回归.
根本不像介绍的那样。。。
贵圈有点乱,没太看懂……
感觉很奇怪,不知是不是剪辑的原因。有空再看看
小雀斑,为什么你时而很帅,时而又丑得不像地球人T T
7.5 Julianne Moore was AMAZING.
这片子在时光网上居然不存在啊,时光网果然干净。魅力爸爸原来是史蒂芬·迪兰,还发现了Elena Anaya。
美 苍白的美
资产阶级的无聊浮华空虚,真是批判的好教材,建议大学老师拿来放弘扬无产阶级劳动可贵性。他们为什么这么淫乱,片子里小雀斑跟他妈大雀斑说了,因为不用work啊!
摩尔这位老女神怎么越演越变态?
tony et jack 用烟KISS那段绝了
她老了
翻译一塌糊涂。
我都是神马时候看的这种半吊子片儿
变态的家庭关系,变态的母爱。过于强势的女人,多是不幸家庭的根源。她的强势,逼走了丈夫,她的强势,最终造就一个懦弱的儿子。
ER
看看简介系列
这个女人美毙了美毙了美毙了。俺好爱她T T
神马玩意儿
好disturbing。估计有人会很讨厌。
两遍了 散文式的叙事语言 一首永恒之歌 关乎家庭 关乎父母 关乎子女 关乎爱情 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