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心与KK和文贵,就像茶叶从采摘到烘焙到成品,最后品味的是入口后那么层次叠进的回味。
在经历无数个过程之后,是不是一杯好茶,你也不知道在哪里这颗茶叶发生了如此的变化。
这两个人不是薏心非此即彼的选择,在很多次的交织里,薏心的感情也如茶叶烘焙萃取一样,自在心中千变万化。
而人也不是茶,茶可以最终选出那杯好茶,而人不是。
—KK是什么时候慢慢沁入了薏心的眼里心里的呢。
一次又一次的交集里,薏心从开始用眼神打招呼,到眼里自开始找到他。
他坚定了薏心可以飞向更大的地方的稚嫩的心,也让薏心第一次肯定自己终于说出不想被安排结婚,她自主走出的那第一步有他在。
他好像一颗永远在那里的树。
薏心决心一心扑到日光里的时候,会抬眼就看到在工作间里的他。
而他也许自己都没察觉到,那一美元不仅仅是鼓励,也是如此相信一个人的最大底气。
他对薏心的每一次的细心和耐心照顾,是旁人看了都会觉得,你可没真把她当小女孩。
最后留着的那一美元也是证明。
薏心的心思会被最爱她最疼她的吉桑看出来,但她小心翼翼地只能靠工作和事业不断接近他,也一直生不出勇气问关于孟小姐的一切,直到KK对她回答文贵是不错的选择。
就好像还没完全走进一个人,可是这条线就断了,薏心坐在车里第一次为还没开始就结束的感情留下眼泪。
对啊,KK的全部薏心还没有完全看到,她还只知道她觉得忧伤的描述来自他已经全部离去的家人。
KK对家的定义得平凡朴素,因为那就可以让他生活下去,他只要生活下去的“爱情”,在他的过去,失踪的女儿是他的心病,他无数次知道活下去的重量。
他尊重敬佩薏心,他却也不能再多往前一步,他太清楚在无数次经历生与死之间之后,不是惧怕生与死,是理想这样的重量,他背不动,他已全身习惯背负着“活下去”。
他对薏心生出的爱心与呵护,却远不及看到“女儿”的心防轰然倒塌。
薏心注定是要不断挑战“新的”“理想的”那样的人的。
可是那两碗绿豆汤,那一美元,写的薏心的名字,却又是他们彼此心意依靠,心意相通抹不去的时刻。
他们都只能为彼此迈到那一步了,最终却只能擦肩。
—文贵的出场很顺情节。
一个什么都不懂还略带憨憨自卑的准赘婿,却站在院子里听着薏心在房间里流出的钢琴声。
这场婚配失败得理所当然。
薏心不是只会听父命的人,甚至她还没仔细瞧过他几眼,这场婚事就草草夭折了。
但对文贵来说,也许是那些钢琴声,也许是那套西服,薏心在他心里刻下了印子。
他灰头土脸的时候还记着想挽回一点吉桑和薏心的面子,就是回去还西服。
之后摇身一变,他成了贸易公司的得力干将。
他可以在日光无数的危机时刻提供恰到好处的出现,这时候他可以带着一点光环站在那里了,可是在薏心那里却还没改变,他依旧习惯性“低头”。
薏心好像无论何时对他而言都是在上的“女神”,他总是自卑的。
等到薏心真的平视他的时候,终于看到了他的能力和野心,此时才真的握手合作。
他们也有着一同一鼓作气的携手,说服了政府走出大门两人真实紧张消失的巨大愉悦,是真的。
薏心也说他是一匹孤狼。
而他的愿望也从头到尾都没改变,希望跟她结婚。
薏心又怎么会不知道,所以在破产边缘想拿这个当筹码。
最后日光决心走向破产的时候,这个筹码失效了,他们的最后一通电话,薏心却说你先挂我再挂,薏心最终做了决定,是生意也是他们之间的缘分。
第一次他们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们都被支配。
而这一次她为他们之间再次下决定,他们此时是同桌对座的伙伴,她给了他平等的尊重。
他们可以因为生意事业而达成默契,一同前进。
薏心却也明白他们本质上有着一些不同,就像她对他最后的嘱咐是希望他好好对待所有的茶农。
—也许可以用薏心值得更好的来做结语,但无论是KK还是文贵,他们没有谁更好,是更好的人还是更好的时机,好像很难说。
薏心跟他们交织着,慢慢焙炼成了今天的薏心,而他们最终都只是跟她交集过后留下背影。
故事的开头,娓娓道来;故事的结尾,意犹未尽。
有无奈,悲悯,政治洪流中的无力,男女主人公的克制,隐忍。
昏暗的色彩,冗杂多国的语言,是那个多变的时代。
[“东方美人茶是被虫咬过的茶,它天生就是受过伤的茶”“这不是完美的茶么?
”“不是,但正因为这个伤口,让它变成独特口味的茶”茶跟人一样,伤口,可以让人脆弱,也可以使人坚强,正是伤口,让你变得跟别人不同。
]女主薏心是台湾茶商首富的独女,在那个年代,她需要做的事招赘一个男人来继承家族事业。
她却在一次被退亲,一次自己退亲中,脱离了那个时代。
温暖之处在于,父亲会在爷爷面前回护她,会尊重她的心意,会支持她的梦想。
男主KK是出生在日据时代的台湾,为日本上战场,却又被美国俘虏去印度开化肥厂。
男主多舛的命运决定了他的向往,当他作为美国公司的职员回到日本,父母妻小在战争中通通去世,他对女主的呵护,像是对另一个想要挣脱时代桎梏的自己的呵护,又在不经意间随手写的一个“心”字里,泄露了自己对薏心的感情不仅仅是对一个小女生的教导而已。
他选择了那个跟他说,“我们需要你”的夏老板。
我私以为,男主想要跟夏老板在一起,有一半原因是因为月婷,那个夏老板在黄浦江边捡到的女儿。
那个女孩跟他的女儿一样的年纪,会缠着他问东问西,给他家的温暖。
而女主更多的是商业的角逐,她想要做那个时代新的女性。
他支持她的梦想,也有自己的期望。
这个故事,没有一丝俗套的感情纠纷。
全是普通人,商人,政客,在政治面前的无力,卑微。
女主爱男主,男主的神秘,谦逊,为农民谋福利的仁义,为她一次次出谋划策中渐渐被他吸引,为他做了一次又一次的绿豆汤,他告诉她 ,要自己学会游泳,告诉她有机会去世界看看,他用一张华盛顿换走了她的心。
男女主却从未捅破窗户纸,隐忍克制,女主无数次在试探,男主无数次在逃离。
最终女主也没有选择,从卑躬屈膝的在父亲身边讨生活,到趋炎附势在政治中谋利益的男二范文贵。
她尊重了父亲的选择,散尽家财,也不愿丧失本心。
女主独自带着红茶去英国参加茶博会让世界尝到了东方的茶叶,不负众望的拿到了冠军,回来后也偏安于一隅,带着月婷和父亲一起生活。
男主与夏老板双双没有再回来。
茶师傅山妹做出了最好的日光茶却没有选择嫁人安度余生,选择去日本深造。
故事的每一个人,都有独特的个性,有自己的血肉。
编剧的文字功底细腻,深入人心。
但是,全剧最大的问题在于,对商业的描述毫无逻辑。
全台最大的茶商对茶叶的行情不了解,不知道当日的市场茶价,对欠债利息不做纸上约定。
女主竟然自己去偷底价,女主开始做茶叶生意以后竟然不知道红茶和绿茶用的茶叶品种不同。
但是瑕不掩瑜,一部优秀的作品的缺陷不影响它本身的优秀。
像是片头一样,金色的茶水流淌,茶金,它是黄金,亦是茶水,回味无穷。
“它永远陪着你环游世界,打开眼界,直到你找到自己为止。
我们都在等待,自己能散发出独特的味道。
”
《茶金》的真人藍本,原來是廖運潘回憶錄《茶金歲月:北埔姜阿新洋樓的故事》。
他寫作才華驚人,精細具體呈現民間適應政府掠奪的策略。
廖運潘是桃園觀音雜貨店之子。
因為日治臺灣總督府打壓中醫,中藥店牌照不准傳世,他阿公過世便斷絕;他父親只好把雜貨店生意擴張到石油、南北貨、棺材,甚至賣豬肉。
是說,這已經不是雜貨店,是百貨商城了吧?
十年間,就把家產由十三甲地增為三十甲。
廖運潘讀台大經濟系,寄居母親好友阿姨家。
阿姨說,她的女婿是北埔富商姜阿新,良田百餘甲,千甲林場與製材所,開了茶廠、糖廠,有新竹客運六分之一股份,想招他入贅繼承事業。
廖運潘見過待嫁美少女姜麗芝,但連話也沒說過半句,而且入贅置姜家養子於何地呢?
他推說大學畢業再說,只想去美國闖天下。
可是高三的姜麗芝不問兩個舅舅,卻問他,《罪與罰》是不是托爾斯泰寫的?
廖運潘受寵若驚,照實說不知道。
內心捶胸頓足,不顧課業繁重,以後一年半讀完圖書館日本托爾斯泰全集、杜斯妥也夫斯基全集、大仲馬全集、雨果全集。
因為麗芝彈鋼琴、愛古典音樂,他又苦讀貝多芬、莫札特、舒伯特等傳記,每季去中山堂聽省交公演活受罪,忍耐到中場休息就逃跑,但仍不斷到親友家借聽唱片學習。
固定算準麗芝上學時間趕到台北車站,在雨季大排長龍中,等著好幾班車過去,只為三次能有一次遇到麗芝。
完全是個深情的韓劇歐巴。
廖運潘畢業考上臺灣銀行左營分行,本來不必入贅,而他個性剛毅木訥也不適合,但為了娶麗芝只好入贅。
可是這家長輩擁有絕對的權威,岳父少時到東京讀大學,放假回臺灣,離別時祖母抱著他大哭,於是他就輟學不回去念了。
這時麗芝生下長女,岳母、外婆因為抱嬰不想放手,也直接要他辭職回北埔繼承家業。
廖運潘原本立志要當上臺銀總經理,看岳父寫信來催,也只好辭職回岳家了。
●岳父誇耀自家永光茶臺灣第一,臺灣茶七成是低級貨,所以外商買臺灣茶就得買永光茶摻入來提高等級。
戰前日本三井農林株式會社包下永光全部產量,戰後是英國怡和洋行現金預購,可見永光有多威。
但岳父卻不讓女婿上班,只帶他每天日夜巡視糖廠。
兩個巨漢走在街上引人注目,誰也不知道是因為岳父怕鬼,夜間要他作伴壯膽。
等怡和洋行訂單只要岳父一半產量,女婿才發現,其實怡和洋行視永光為可有可無。
臺灣茶在戰前內銷日本,戰後日本政策保護本國茶業自給自足,限制進口。
因為戰後歐洲恢復消費茶葉,但印度等地受戰爭破壞,來不及供應,臺灣趁虛而入。
北非戰前向中國買綠茶,戰後因為中美冷戰,抵制中國,所以轉向台灣採購。
「茶金」代表臺灣茶暢銷如黃金的短暫榮景。
但一九五○年印度茶業恢復後,大吉嶺紅茶產量大、品質高,臺灣品質、價格競爭不過印度,國際地位很快就被遠遠超越。
為此岳家已秘密負債兩百五十萬,等於現今二十億,已經無力償還。
公司庫存大量赤糖,看似盆滿缽滿;結果是替蔗農代工寄放,六成都是蔗農的財產。
外人以為嫁入豪門麻雀變鳳凰,誰知女婿從此扛起千斤重擔。
岳父年輕時養賽馬就玩掉三萬圓,廖家父親財產六萬圓,已經是觀音上位人家。
臺灣有外匯管制,攔截廠商出口所得貨款;岳父的適應就是低報貨款,然後去日本旅遊一個月,用於家族私人消費,花光買家三井在日本交付的差額一百萬圓,行前就興致勃勃計畫買名犬玩賞。
讀者為之愕然,覺得公私不分,像是黨庫通國庫的微型翻版。
茶業一年工作七個月,小廠可以放無薪假,永光茶廠、運輸、管理卻要全年發薪。
台北分公司編制九人全是親友,沒任何業績,還有廚房廚師煮飯,每逢岳父來台北,就千客萬來蹭免費飯。
女婿知道其實公司是搞不起這些排場了。
●廖運潘以父親失去中藥店時雜貨店連石油、棺材、豬肉也要賣的意志,身為學習王苦讀經典小說、音樂家傳記與唱片的洪荒之力,靠著苦讀資料、問人就能學會技術知識,不斷開發異業。
應用閒置的人力設備,利用烘茶機器烘蔬菜乾,盛產蒜頭就研發蒜粉外銷,賣茶粉給人煉咖啡因,將茶梗分裝小包內銷等。
但都難敵惡性競爭。
因為日治時期限制茶廠執照,戰後日本也依產量限制設廠數量。
但在臺灣,戰後國民政府濫發執照,結果榮景時茶園沒增加、一百家茶廠變成三百家,紅茶偷加黃土加米漿以增加重量,或自家人不領薪賠錢做工,或高價收茶葉被迫賤賣,各種殺雞取卵,劣幣驅逐良幣,茶廠十之八九都在掙扎度日。
不管廖運潘如何創新產品,再賺錢都只有一年,就會被海量對手削價競爭淹沒。
他也面對管理人的怠惰、員工的偷竊。
岳父視林場為金礦,但竹南木行主持人在任多年都沒去過林班現場,伐木包給原住民,以鋸多少樹計算工資。
結果工人輕鬆站著鋸,留下值錢的根株。
太遠的不鋸,滾下山谷的不撿。
別人出錢包下殘株,光是鋸殘株、砍偏僻樹木、撿回滾落山谷的原木,以其收入就買下岳父四分之一經營權。
岳父賣掉四分之三股分,換人經營,三年內盈餘馬上超過六百萬。
組織全聽董事長的個人意志領導,榮景時是老闆英明,衰退時老闆凡事不置可否,群龍無首。
茶農賣茶葉原料,左派岳父要公司抬價收購,但右派女婿堅持降價收購,保住公司。
《茶金》讚美岳父對茶農的仁慈,而這種仁慈在公司治理上,卻是高層拒絕授權經理人管理,對員工生計不負責任。
農產出口,應該是美金一元換台幣四十元,銀行匯率卻是台幣十五.五元,糖稅更課到十五%。
政府對永光等製造商重稅盤剝,永光要生存,就將成本轉嫁給茶農。
農會「肥料換穀」賤價購米,配給軍人、公務員,代價都是農民承受。
怡和洋行的交易條件太差,岳父無法屈尊接受。
於是派女婿到怡和洋行乞恩般簽下訂單,終於張羅到五萬元預付款,只因若不還債就無法開工。
不夠還積欠薪資,只能分期付款。
這時岳父居然吩咐匯出鉅款,資助朋友競選省議員。
女婿爭論之後仍然服從,把錢匯出,認定岳父「在如此逆境中為保住無謂的虛榮而不惜糟蹋寶貴的資金,害得無米之炊的出納先生焦頭爛額」。
我沒有作者心胸光明磊落,既然中小企業普遍無法從銀行取得貸款,只能用高利息向私人借貸,全書就是賺錢連利息都來不及還,好公司被債壓垮的遺恨紀錄;那麼中小企業主當然會透過地方派系去爭奪政府工程、採購標案、新竹客運等特許事業,尤其是掌握農會金庫、批准信用合作社貸款的主導權。
上有黨國暴力,下有地方派系分贓。
如果你是顏清標,那借錢就不用還。
我願相信岳父姜阿新得到特權沒使用,公司倒閉證明他清白。
但他會追逐權力,是因為上層頭人普遍這樣做,而他們沒有姜阿新手腳乾淨。
《茶金》視呆帳為劫富濟貧的英雄壯舉,對此我悲觀視之。
●廖運潘精采的茶業冒險史,描繪出暴政下階級相殘的食物鏈,造成腐敗投機、惡性競爭的文化。
政策、法規與制度長期的破壞,不是招商免稅、低租金、低廉水電就能恢復。
而需要如小說《茶金》這樣野心宏偉的溝通,向大眾揭露歷史沉痾,討論我們需要什麼樣的企業治理,實現轉型正義。
《茶金歲月》呈現臺灣企業奠基於原本的社會、家庭型態,大不同於西方。
鄉人嘲笑岳父企業利潤微薄,不賺錢就賺個玩。
女婿說岳父是為了救失業,亦即實為社會企業。
岳父經營家族企業公私不分,既是繼承家族長輩權威,也因為志在救濟鄉里、贍養親友。
所以不接受任何人監督制衡,別人只能尊重,使他的成長就到為安慰祖母而輟學東京為止。
國際貿易競爭,高度依賴資訊、研究,但連學習王廖運潘也是到日本出差參觀靜岡三井的茶園、試驗所,才解答為何日本茶單位面積產量超過臺灣四倍以上。
因為臺灣平地、有水源一定種稻,陡坡才種茶,不重肥效管理、水土保持,所以瘦小難以茂盛。
日本茶園在平原、緩坡,專業茶農耕耘施肥,剪枝除草,所以發育成枝粗稍旺的蓊鬱大茶叢。
茶廠產能既符合茶園產量,沒有惡性搶購原料,也沒有偷工減料。
臺灣農商達不到的天花板,是日本農商的起跑點。
臺灣政府、企業對國際商戰的研究意識低落,受到政策鎖國等極大限制。
一張台日來回頭等機票七千八是公務員一年多薪水、普通票也要五千元以上時,就過濾了極少數的人才有出國進修學習的機會。
但有錢出國的人,可能志在觀光購物。
而在國際貿易市場,哪個國家能學,就決定了誰能贏。
女婿決心扶翼岳父的鴻鵠之志,但成為公司唯一敢於阻擋岳父暴走的異議者。
因為他人品高潔,相信水鳥起飛不攪濁溪水,企業也要對員工負責,倒閉也要對債主負責。
破產一貧如洗後,女婿請債主朋友來登記債權,這位朋友不但拋棄債權,反而給他五千,囑咐願意再幫他,此事說明了雙方的品格。
他且關心每位舊員工的去處,對後來遭逢厄運者時時自咎。
他們之間的信賴,今人恐怕無以想像。
寫到破產多年後,猝發的岳母喪禮,逢銀行不營業,女婿不知道去哪籌錢。
幸好岳父早有準備,給女婿兩萬元發落。
女婿在舊職員人群中看到鍾秀枝,就把兩萬元交給他保管支付。
書裡好像沒寫到鍾秀枝很多事跡,我也不知道為何女婿這麼信得過鍾秀枝。
但我想女婿不是知道這個人會不會辦事,而是知道這個人的全部。
所以他信賴這個人。
這種信賴關係,是多年信用互相累積的。
●破產後,廖運潘離開岳家到台北上班,要妻子結束賣瓦斯、新娘化妝、縫製電視蓋布代工,帶六個孩子北上團聚。
結束了祖母叫岳父從東京大學回家、岳父叫女婿從左營辭職回北埔的歷史循環,逆向展開小家庭獨立的一頁。
當中五個孩子,成家後也分別旅居世界各地。
他筆下生動,栩栩如生。
兒子顯文五歲,女兒三歲,妻子在舅舅開的小學福利社上班,兒子就站在櫃台內看學生買零食,也會賣冰棒一枝兩角。
作者的母親從觀音來探望媳婦,聽到孫兒女齊聲叫阿婆,廖母就哭了。
「我下班時,顯文問我阿婆為什麼哭,我答不出來。
」女兒廖惠慶寫道,北埔洋樓被拍賣,她鬱鬱寡歡,覺得前途未知,只要假期便回北埔住在橫屋老家臥薪嘗膽,想考便宜的公立學校。
一次遇到一群台大學生在北埔洋樓外張望,她告訴一位和善的大哥哥「這是我的老家,但因為已經成為銀行資產,所以無法進去」。
「他的臉上出現了替我悲傷的表情」。
廖運潘只要寫到與兒女相處,從出生到養育,無不使人動容。
他說二十八歲赴日時,在淺草看電影。
看到女主角帶兩個幼兒雪中逃難,幼兒剛好和他的兩個女兒同年紀,他立刻淚如泉湧,逃離戲院。
第二次赴日一個月,「我心窩裡時時在想家人,恨不得第二天就飛回家」。
離開北埔後,一家在台北廈門街租房,省下六個孩子車票錢,也分租給三妹一家人減輕房租重擔,克勤克儉,針頭削鐵。
他回憶麵攤米粉湯一碗五角,無味無香,但六個孩子正是很會吃飯的年紀,最愛這味。
還有騎樓下的水餃攤,二十元一百個,他捨不得吃。
看六個孩子瞬間把堆積如山的餃子納入肚中一臉滿足,父親就心曠神怡。
如果臺灣能從困境中有所突破,能擺脫過去政府不把人當人看、所以政商強豪權貴也毫不在意踐踏弱勢的局面,使政府、企業負起責任,我認為支持像廖運潘這樣的人實踐信念的力量,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依戀與羈絆。
小說《茶金》創造一個英俊憂鬱浪子與千金的羅曼史來吸引觀眾的目光,在沉痛歷史傷口敷上個人英雄發揮過人才能一一解鎖難關的歡樂,來安慰讀者。
《茶金歲月》則更為挫敗與深沉,因此也更為堅定、溫暖,其力量在讀者心中久久不散。
第一次看这个时代背景的剧也是第一次看茶叶家族的故事,很新颖,了解了很多那个时代的故事以及茶叶制作的知识。
可能我们幸福的太容易,会忘记曾经战争、政乱给老百姓生活可以带来多么大的影响,我们都是浮萍在时代大背景下拼尽全力,也许也很难如愿。
但特别感动吉桑的选择,他在最后心里还记挂着北埔人,他没法护住自己没法护住自己的家,但他守护了很多人的家!
还有KK和夏老板,他们向往平凡,却又冒险着为百姓发声,他们明明可以安逸一世却为别人送掉了自己。
人可能就是因为这样的傻气和不理智,让我们区别于AI,心中牵挂甚多不是可以计算出来的。
小姐是女性独立的代表,她开始是顺从父亲对婚姻的安排,但因为KK的出现,因为中间的变故,她独自撑起半边天,某种程度上说第一次危机时如果不是小姐,当时的吉桑也可能就此沉沦,再无后面的高光时刻。
小姐没有父亲,也不可能在生意中有原则有坚持有信仰。
人,无论年龄都需要旗鼓相当相互救赎,才能一起向前。
感情方面,小姐和KK之间太美好了,属于那个年代的含蓄深情,何须多余,一切尽在不言中。
【看到第十集的即时吐槽,文字混乱,未经深思熟虑,短评放不下才写长评】还有2集半结束,我快被编剧气亖了,不想看了。
虽然这剧7.3分里很多是恶意一星,但我觉得这个平均分很公允!
这剧质感好,女主和父亲的线也很动人,但是为什么让kk当男主??
男主线也太差了吧!
我不在乎台剧的zz立场,我也能接受ww人当日本兵后被美国俘虏给美国人当狗的设定,但!
第一人物应当符合逻辑,第二我真受不了这剧本骨子里那种媚洋的奴性。
首先我看不懂kk的立场:民国政府持有一座化肥厂是垄断,你联手大资本家把持着唯一化肥厂就不是垄断了?
你又想往北收复大陆,又嫌政府自筹军粮是搜刮民脂民膏?
编剧您为啥这么恨国民党啊hhh,kk作为一个因为战争失去家人的人,我也没看出来他反战。
其次kk太绿茶:乌面就是因为你kk管理不善才死的啊!
你不反省自己,第一时间只想着publicity?
公司领导替你擦干净屁股,你却怪公司没把厂给你留下??
第三,我看不懂kk与女主的感情线:他可主动干过一件为女主本人好的事??
既然是大女主爱情剧,你俩倒是谈恋爱啊!
编剧想写女主单恋也可以,但kk除了长得还行,到底有什么魅力值得大小姐的爱??
女主爸爸与kk在狱中的谈话,足见kk软弱。
第四,kk的事业线本身也毫无看点,懒得赘述。
我不理解为什么不把文贵设成男主角?
文贵的身世、性格、立场也很独特,叙事的可延展性比kk好太多。
不愿凑这种凤凰男和大小姐的cp,就单纯写文贵和薏心相知相杀搞商战也可以啊!
我不愿揣度编剧的用意,但或许,主创也只是想用男主追求另一种“zz正确”罢了,作为国人,我真的天然反感这种当洋狗当出优越感的人设。
我这三颗星是给美丽的连连,和精致的画面质感。
偶然看到这部台湾地区的年代剧,小记下感想。
许是受到亲友影响,我也喝茶,红茶、绿茶、乌龙茶(铁观音)、黑茶(熟普洱茶)、白茶、花茶(茉莉花茶)都喝,红茶喝的较多,个人最喜欢的是祁门红茶。
一提起台湾茶,很多人可能会想到“冻顶乌龙”或“东方美人茶”(清朝年间,就有大陆沿海居民将福建武夷山的茶种和制茶技术带到台湾岛上),这就是讲述“茶虎”家族里的故事,原型是台湾新竹的茶叶大王姜阿新和后人。
背景是二战后,日本战败投降,国民党当局从日本殖民者手中接管了台湾地区,台湾光复对于民众是可喜的事。
可惜接下来的一段日子,也风雨飘摇。
中国幅员辽阔,人口和民族众多,如今要使得两岸三地不断发展,人民过上安宁和乐的生活,既需要凝聚力,吸取过往的经验教训,脚踏实地、继往开来,也离不开所有人(包括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的付出,这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家园和未来,美好的未来共同建设。
电视剧是一种创作加工的作品,台湾地区的创作视角和拍摄风格,也带着地区和主创团队自己的特点,剧中关于马歇尔计划、当时国民党币值政策/通货膨胀时给民生和商人带来的冲击,通过日光茶工厂和张家人的视角,演绎了其中一个故事版本。
细节很多,制作挺用心的,多加了一星给制作和配乐。
以私人观感,女主爸爸张福吉的演绎是给我印象最深的,人物从他这里首先就立住了(这个剧是年代故事,非要分男女主的话,福吉更像是第一男主角,演员的表演也是最好的一位)。
看到有观众说这是一个大女主的戏,我个人倒是不这么认为,虽然女主角色的故事线也确实好看。
(若要论起女性成长的主题,山妹的部分更合适,但限于篇幅和取舍,并不是作为主线刻画的)KK-刘坤凯这个虚构的人物设计也满有代表性的,先是居住的地方被日本殖民者抢占,家人同胞被欺压,自己被日本人逼迫征兵去缅甸打仗,在战场上被美国人俘虏投入战俘营(KK被俘后“美国人让干什么就干什么”,他熬过战场和战俘营)后续被派到印度去做事,能够支撑着KK度过战火磨难的力量来自于想要活着回去再见到亲人的渴望, 可死里逃生再回到台湾时他的家人已经都在空袭(美军空袭台北)中亡故,唯一的女儿下落不明,连家里至亲的墓碑都是好心的学生帮着立的(之前音讯全无以为KK也战死了时甚至把他的名字也一同刻上去了)。
时局动荡,身为热血男儿,他又何尝不想守护家园和孩子,却被迫加入日本军队,去打非正义的战争,有时还不得不跟自己的同胞作战,失去亲人......梦魇般的经历。
假如可以自主选择,我相信KK很想跟他的亲人在一起,过简单太平的日子,教书为生,一家团圆。
KK等角色的个体命运是大时代中的缩影。
战争给普通民众带来的深重苦难,殖民者/法西斯侵略者/战争狂魔对我国内陆、台湾岛、港澳地区的人民,对所有华人同胞和所有热爱和平的人所犯下的累累罪行,对受害者和亲属造成的伤痛,充满着血与泪的历史应当铭记,绝不敢忘。
KK的人设好像是台湾本省人,会讲闽南语/客家话/普通话和英语/日语,他家人都不在了,女儿失踪了,心里是很空的。
美国人是他的雇主,他曾经是美国人的俘虏,日本人抓的壮丁,美国人跟当时台湾地区的国民党方面有一些合作,那么帮美国人做事的KK也算是公家方面的联络人,美国人要求他只管听吩咐干活就好别做多余的事,剧里那个国民党官员有点忌讳他为美国人打工维护美方利益且过往在缅甸战场上属敌方阵营的士兵(当时是太平洋战争中盟军和前来支援的中国远征军与日本侵略军交战),在那些台湾土生土长的人看来此时的他大概也不算是本省人,孤身一人的kk,他的身份、处境甚至立场有些尴尬和微妙,他到底是谁,台湾这里还有他的家吗?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
此何人哉?
"幸好,KK心里明白,自己是中国人-倘若连这个根也被阻断他就真成浮萍了-根系连接不好的人,心力和能量也很难充足,无法安稳。
他女儿在这里不见,只要他还活着,就还有希望见到女儿与之团聚。
他真诚地想要帮助岛上的当地农民,在骨子里,他也想做个正直善良的好人。
关于女主爷爷盛文公在去世前写下”风神“两个字,私以为这个爷爷写的“风神”,就代表着福吉,盛文公不是常常会说儿子“风神”(客家话),嫌他爱炫耀,比较张扬,也包含着疼爱和提点之意,既是提醒他为人处世不要处处太出风头,凡事也要懂得多留余地,多给别人面子,可又深知福吉的个性使然(福吉就是不肯认命、不服输的个性,也确实爱面子,譬如每次给工人发薪水都要放鞭炮),很难真的改变,就是一个长辈和父亲的心声。
临终时他讲的话,令人动容,原来抽了一辈子鸦片烟的老爷子,只是为了听他养父的话(所谓“抽鸦片的人不嫖不赌不贪吃”,竟然是为了这种理由如此选择,其实很悲哀),想做个他认为的好养子才如此度过了一生,盛文公最在乎的就是这个家和后人,唉。
(当然,这只是一个特定故事背景中设置的旧时代老人的个人选择,吸鸦片让人身体和精神颓废,人就废了,此做法绝不可取)举个例子,好比一个从小爱哭鼻子的小女孩,大人喜欢逗她叫她“小金豆”(吐槽她的眼泪好像不值钱,也是怜惜哄她别伤心),长大了以后,哪怕“小金豆”已经不爱哭了,这个绰号仍然是家里人会叫的,带有亲近、疼爱、习惯和打趣等等综合的意味,谁让她就是家里人独一无二的“小金豆”呐。
我猜想福吉和他父亲之间,也有类似的感觉,福吉就是老人家眼中的“风神”,即便老人去世了,看到他写的这两个字,或者想到他时,福吉的耳旁仿佛仍然能够听到他在对自己说,“你啊, 风神!" 既是关爱,也是提醒和祝福。
故事一开场,就是张家祭祖,他们是客家人,祖上大概是清河(河洛地区,河北省清河县一带)人氏。
如果没记错,客家人最初就是从中原辗转到南方居住的汉族中的分支。
剧里采用最多的海陆腔客家话和闽南语,海陆腔客家话也就是广东省陆丰市和海丰县等地讲的客家话,台湾地区的新竹、桃源等地有很多移居的先民后代常用的语言之一,跟南方像广东、福建、江西一带会讲的当地话比较像。
东南亚的华人好多都是同时会讲几种常用语的。
山妹、范文义(文贵爸爸)和文贵、大伯公(他们都是客家人)等角色的演绎都挺生动形象的。
包括张家帮忙做事的人在厨房里八卦的细节,HH,不管谁做了张家的女婿,都得经受他们众人的审视,大多数人是帮着小姐的,新姑爷若是敢待小姐不好,都不必说福吉了,有许多双眼睛会盯着他。
之前负责照顾盛文公的小伙子,似乎是大伯公安插在身边的眼线,福吉也看在眼里的。
关于女主小吉(福吉的女儿张薏心)、KK(刘坤凯)、文贵、夏老板(夏慕雪)、靳将军等角色之间的情感纠葛,令人唏嘘, 表演也很自然。
当福吉顺着女儿的视线看向KK,问她 “薏心,你觉得KK有对象吗?
”,忽然有一点想笑,哎呀,吉桑您总算发现远在天边近在咫尺的这位潜在女婿人选了-KK不仅眼界和能力出众,重点是您自家宝贝女儿喜欢他。
(过后我也理解,福吉之所以没有一开始就留意到这层,因为对他来说,KK不像文贵那样比较知根底,同是客家人,KK年纪较长,又经历复杂,他对KK需要一个熟悉、了解到认可的过程)特别理解(包括我在内的)观众大概都会乐于见到小吉和KK之间能够发展出感情,他们的同框相处,流露着古典、浪漫的味道。
可渐渐的,我觉得KK对于小吉是有好感和欣赏之情的,感性上也被她吸引,会在力所能及的地方去帮助和支持她的成长,但是理智的一面又不会做出主动追求的行动,因为他自己没有这个心力,他们初次相遇的时候,KK就已经是个精神情感都受创颇深的人,虽然外表看起来还正常,温厚友善、成熟稳重,心里却是寂寥而忧伤的,他自己都是勉强地过日子。
即便他其实看得出小吉喜欢他,(福吉欣赏他)也并不觉得自己就是那个适合她,能够给她带来幸福和未来的伴侣,他又比小吉至少年长十岁(所以初期他看她就像个孩子),出于责任感也好,现实情境(相对于做张家的女婿不辜负小吉与福吉的信任与情意,跟她们一起去担负一个家族的荣耀和传承,他有自己当下想要做的事情)也好,都很难让他向前再迈进一步。
既然如此,那保持距离,默默地支持和祝福小吉就是KK的选择。
联想起《上海滩》里,冯程程几乎一眼就爱上了许文强,许文强也喜欢冯程程,但是他们相遇的时机和彼此之间的差异,令他们后来虽然互有情意,却很难成就美好的姻缘和相守。
生逢乱世的人们,爱情是奢侈品,很多时候也是身不由己的。
KK用1美元来给小吉打气和教她如何跟美国人做生意(“美国人做事首要就是保障他们自己的利益”,在这一点上KK看的很通透)所谓“美元是所有人的好朋友”,而中国人讲究的是情义无价,做人要讲诚信,推己及人,情比金坚,剧中歌词里唱的也是“情比缘更长”。
无意间随手写出的“心”(小吉的名字),月婷的滴滴(哒哒),约等于I love you.小吉讲到文贵再次向她提亲,问KK怎么看的时候,其实也是在做争取和表达——你呢,请问在你的心里,我是怎样的位置,有没有属于我的位置?
而KK给出了他当时的回应(“文贵他真的适合你”),小吉会意,于是缓缓拿出那1美元(原来随时带在身边,时不时就会想要看看它,对于小吉来说,这是自己心仪的人送的礼物远远超出实物价值分外珍惜,唉)还给他,并且也给出了心声和祝福-“我会幸福的,你一定也要过的幸福”。
此时小吉伤心自然是免不了的,但她仍然表现得落落大方。
在这一幕里,两人就算是各自表达了告别和祝福之意。
爱有很多种,就算不能常伴左右,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即使不是世俗意义上的狭义爱情(或者说,还没有真正开始,就停在某处的爱),也可以是一种含蓄而真挚的爱。
至于KK与夏老板,KK也许并不是刻意在小吉或夏老板之间做选择,而是他不知不觉走到了这一步,其中也跟一些豆友们提到过的因素有关,在下看起来: 1)月婷, KK对于自己女儿怀有强烈的思念之情,不知她的生死和下落,很自然移情到了月婷身上,他太想要保护这个小女孩了(私以为哪怕仅凭这一点,动力已经足够了)。
剧里月婷最开始出场时,我还以为暗示月婷就是KK失踪的女儿; 2)夏老板对KK确有情意,客观上他们也互相扶持,有所陪伴和慰藉; 3)月婷和夏老板,从现实层面,要在台湾地区生活下去,月婷要上户籍,准备上学事宜,月婷需要父亲,夏老板作为那个时代一个外省人,靠唱戏谋生,也需要有个贴心靠谱的伴侣,而KK最终愿意来做这个角色,跟她们一起生活,尽力撑起这个小家庭,这样他自己也有了一个家。
剧中有些语焉不详和存疑的情节,比如阿土师父的那场大火到底是怎么烧起来的?
(是有人纵火么?
)看到阿土师父抱着那罐得过奖的茶叶倒在地上,是我的一个泪点——其一,阿土师父发现着火,首先去找那罐茶叶,因为他知道那是福吉最引以为豪的,要不然他可能有机会跑出来的,而福吉只能眼看着他最好的朋友辞世,我看到这儿也悲从中来,当然可以明白也理解那是他们两人都很珍惜的一罐茶和时代背景,但是,在福吉和众人的心里,阿土师父的生命一定是更加宝贵的;其二,并没有怪剧中他们做法的意思,只不过我私心也认为,不管是什么天皇还是女王认可过的荣誉,都比不上身边的亲友和真实的人来得重要,茶没有了,还可以再做,房子工厂烧了,日后还能再想办法重建。
(后来看到有豆友分享大概是由于工厂年久失修,线路的缘故造成的失火)。
石头中毒的假酒是谁掺的工业酒精?
(刚做出了一批好茶,石头与其他工友高兴极了,结果却喝到了有问题的酒,令他失明殒命)乌面的化肥中毒去世另有隐情?
(恰好看过另外一部剧里也有饰演乌面的这位演员,他诠释的女主好朋友当时他们的表演很贴切,一看到乌面出场我就认出来了。
在这个故事里以乌面和儿子代表的茶农,想方设法也很难获得化肥,结果好不容易等日光的化肥厂生产出来了,有化肥用了,他却中毒了——后来有豆友帮我补充了信息,说他中毒主要是使用不当)都没有详细交代和追究含混而过或者是我没留意到。
小吉和文贵仅靠那番说辞就能拿到绿茶的区域定价权?
(私以为有点不太现实,恐怕没有这么简单和轻易)美军当时实际上还是以咖啡、可乐为主的……一些历史背景的还原和呈现是不是与实情相符,有没有重大偏差?
等等。
剧中设定大概有些是偏戏剧性或理想化的杜撰/虚的部分,电视剧本来就存有虚构设计的空间和成分,取决于主创的想法,且将故事和史实分开看。
12月19日补:开始看第11集,演到夏老板唱《六月雪》,印象中唯一一场拍摄有连续唱词的京戏段落,仿佛暗示着她(和KK)怕是凶多吉少了。
(稍微歪个楼,相对于演员在剧中模仿的上海话,“夏老板”的京剧亮相、眼神、唱腔和台风似乎不太像京剧。
据说原型有参考当年的著名旦角顾正秋女士,曾跟程砚秋、张君秋先生学过艺,是梅兰芳先生的弟子,看过真实照片和影像资料顾本人气质是很端庄的。
剧中人设就有点微妙,试图将不少别的成分杂糅进这个角色,演员或许也是按人设而不是原型在演,在不唱戏的时候还好。
不过我也不懂京剧,只是个人观感。
)“靳将军”想去营救她时说起的“孙将军的案子”,若有原型,可能是孙立人将军,孙将军是安徽庐江人,抗日名将,后在台湾受迫害被软禁了三十多年。
再到日光快要倒了,福吉说,真要破产,宁可他一个人破产也不能欠乡邻茶农和工人的钱,小户人家3、5万就过不去了。
12集,为了避免家里破产,小吉去求文贵,情急之下,说只要文贵能帮忙度过难关,就嫁给他。
福吉抵押变卖了大楼、祖产,工厂也只得关闭。
小吉跟文贵通话不用他帮忙了,文贵仿佛微不可查地松了一口气(这位饰演文贵的演员他的表演很稳),小吉在电话里说“你先挂,我再挂”,亦是划上了个句号,从此就只是朋友和同乡了。
福吉和大伯公的对话(福吉有情有义,大伯公也并不是坏人,他只是与福吉观念有不同,加上一心想要守住家族祖产)和与如家人般的工人、帮佣、茶农一一告别的场景,朴素动人。
山妹与大钦堂哥这一对还是有望携手共度人生的,替他们开心。
KK把月婷托付给小吉,薏心将月婷接来跟福吉一起生活,小月婷不是孤儿不是外乡人更不会孤苦无依(月婷在战乱中不管是被掳走还是走失了,夏老板收养她视作亲人,KK很爱护她,后续小吉和福吉也会给她家的温暖,如KK的父母家人在他被征兵后每天等着盼他回来吃晚饭,KK始终思念天各一方的女儿,月婷/夏老板在大陆的亲人也在想念她,盼望她和她的家人可以平安归来的),有亲情在,家就在。
上海和台湾是她的家乡,中国更是她的家。
鸟儿会归巢,剧里背着小书包名叫“南八万”(“No. 1”谐音)的小鸽子,也记住了回家的路。
小吉曾心心念念的,遇见一个人,共饮一碗汤,过一辈子,在见到KK精心收藏的那1美元和草稿纸时,先莞尔一笑,紧接着无尽的眼泪奔涌而出。
(小吉:——原来,在你的心里,也是有我的存在。
To 小吉:他跟你一样,喜欢做剪报呢,你们一同看过的夕阳,喝过的绿豆汤,亦收藏于心)事实上,东方美人茶的香气,也是一种茶树的防御反应,它被小绿叶蝉咬伤了(青心大冇的嫩芽被小绿叶蝉吸食汁液-遍体鳞伤-奄奄一息),故而释放出一种似蜜果的甜蜜味道(以茉莉酸为基础的一系列香味物质)来吸引小绿叶蝉的天敌,想要靠此来保护自己。
自然界里,除了小绿叶蝉这种虫,还有许多其他的虫类,不管是哪种虫咬伤了茶叶,叶子可能会枯萎,茶树会受伤,甚至挺不过去。
如果茶树的根系扎的足够深,相系相连,加以农人的帮助,盼望它不用继续/非得以受伤作为代价才能存活下去,依然可以散发出自己的香气。
大地母亲给予茶树养分和力量,各种植物动物矿物获得大地母亲的滋养,也回馈她,唱着生命之歌。
一切生命相互依存,世界上最古老的茶树老祖母,生活在彩云之南的澜沧江流域,迄今已经有3000多岁了,仍枝繁叶茂。
亲爱的茶树,你并不孤单,也不用害怕,不必着急,想哭就哭吧,这眼泪,滴入大地,再变成水气、云朵,化作雨,春天到了,茶树长出嫩芽。
我们大家喝的茶里,有阳光、雨水的味道,也有来自大地母亲、血缘祖先、心灵祖先、国族同胞、家族成员、良师益友、乡邻亲故、社会体系、文化传承、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和大自然里的……绵延至今的许多的爱和给予。
每个人,每杯茶,都是独特的。
握在手中的每一杯茶,一起喝茶的人,都很珍贵。
喫茶去:(Ps:观后感和私人理解仅供参考,若有谬误或记忆疏漏之处,欢迎指正交流。
)分隔线————————————————————————————————————————看舞台剧《宝岛一村》的时候,前面许多观众都不时悄悄的擦眼睛,坐在我斜后方的一位女生哭的好伤心,先是低声哽咽,接着抑制不住的抽泣声。
默默的听见一会儿,曾想要不要递给她纸巾 ,后来还是没去打扰她。
舞台上还在演着,我们的心里都在落泪,现场和不在现场的人与她同在。
(曾写下一篇小文https://www.douban.com/location/drama/review/9512499/ )愿每个人的悲伤,祖祖辈辈的旧日伤口都有机会被看见、允许阳光和空气进来避免厌氧菌感染、轻柔地抚慰陪伴、清洁伤口、适时滴上灵药直至愈合,这伤口已经太深太久了。
愿每位漂泊的游子,可以随时回到故土家园,喝到熟悉的那杯茶,吃到想念的食物,见到所爱的人的脸庞,向小孩子讲述我们祖先、家族里和周遭的故事。
海岛的根系,在祖国大陆。
最后,盼望人们可以早日穿越疫情,全世界所有的人,在想要回家的时候,都能够平安顺利地抵达。
看完第十集KK劝薏心选择文贵,自己在3年后选择了给夏老板和月婷一个家。
在看7-8集的时候,吉桑在监狱里问KK愿意娶薏心吗?
KK说自己配不上,我就纳闷了,KK对薏心又是出力又是出主意,到头来竟然拒绝了,这不是喜欢?!
逗我吗?!
是喜欢啊,但不是占有欲的喜欢,而是希望对方做自己的喜欢。
“同类”之间的心心相惜。
KK是一个在当时的“异类”,他是出生成长在日据时期的台湾人,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他是日本人,甚至去当了日本兵在缅甸打了国民党的军队,做了美国的战俘帮美国人做事,而他的家人却死在了美军的台北大空袭中。
战争结束后,他回到台湾是个本省人,却又帮美国人做事,台湾主流社会不接受他,美国也只是利用他,他是个不被主流社会接受的“异类”,而他真正想做的,只是帮台湾的农民而已。
薏心是性转的“KK”,一个女人在50年代做生意,而不是嫁人。
就算她把茶厂做成了台湾第一,在别人眼中依然是个丢脸的被退货嫁不出去的女人。
她也是个不被主流社会接受的“异类”。
当KK看到这样一个年轻努力不服输的同类,当然会想帮一把,会想她过得容易一些,但他更多把她当成一个需要人照顾的小姑娘,而不是女人。
所以,他对她好,是出于一个成熟男人的温柔与宽厚。
但KK经历过战争、家破人亡、身不由己,他太清楚自己想要的只是“下班回家有盏灯,吃饭有人陪”的有妻小的现实温暖,这些夏老板和月婷能够给他,他也可以给她们乱世里一个安稳的家。
在剧里,每个人对KK都是有所求的,薏心求他指点,总编求他写文,美国人求他办事,农民求他化肥。
只有夏老板主动地无私地帮助他,动用关系去监狱里救他出来,会默默地说我们需要你,会让月婷去找他给他温暖,会带着大家给他家增人气,给他想要的家。
也会理解他的不容易与安静地陪伴,两个身不由己又互相理解的苦命人在这乱世里,给彼此一个依靠,给月婷一个家,理所当然。
KK知道,薏心需要的伴侣是一个生活和生意上的伙伴,全心全意爱着薏心的文贵是最佳人选。
每一次薏心对KK的挽留与表白都是和生意有关,我以后有生意的问题来找你?
你要不要来茶场,缺了一个翻译,薪水更高。
薏心害怕被拒绝,她不敢像夏老板一样说我们需要你,只敢默默用着生意靠近。
而KK需要一个能够给他家的人,夏老板和月婷才是最适合他的人。
文贵才是最适合薏心的人,他能给她尊重和理解,以及生意上的帮助。
https://talk2selena.com/movies/goldleaf-3/❝找一個人,喝一輩子的茶。
看起來簡單,其實很難。
遇到了,就不要輕易放過。
❞《茶金》第十一集裡,薏心曾這樣對山妹幽幽淡淡地說。
看似回應山妹聊起與張醫師的感情,更多的卻是說給自己聽,帶著惆悵與遺憾地。
人的一生中,會有無數遇見。
在這些遇見當中,多數是錯身而過、不留下太多軌跡;但總有珍稀的那麼幾次,在最不會被遺忘的場景,一次交會、只憑一眼,就知道,這是不一樣的人。
感情是多麼不可理喻的事。
妳知道妳想要他。
是一起在小徑散步的閒聊、或是共飲一杯茶的親密;不管是撒嬌或倔強,他都懂得用一個溫溫的微笑撫平妳的彆扭。
前路迢迢,如果能有這樣一個人攜手同行,未來再難也不會孤單的吧。
如果可以,該有多好。
只是,人世間充滿了不由自主的無奈。
想要而不可得。
我們漸漸學會止步,在冷靜自持間留住自己的自尊,眼淚藏在別人看不見的心底,臉上總是掛著笑容,說祝福的話、做大方的人。
然後用餘下的一生,長長久久地懷念這段,有緣無份。
________用筆在稿紙上順墨水的KK,無意識寫出來的那個字,是「心」。
很多事情,沒有說出口,其實已經悄悄紮根在心底。
從在育幼院的初見開始、到因緣際會各種工作上的交集互動,薏心固執卻堅毅的形象已成為KK艱困日常中,最美好的一道風景。
那些沒有說出口的情愫,眼神流轉中傳達的好感,都化在薏心遞來的那碗綠豆湯裏了。
KK怎麼會不懂得呢。
但身而為人,從不是自由的存在。
作為美軍戰俘被派回台灣執行工作的KK,永遠放不下的是被日本政府派到南洋打仗時,失散至今生死未卜的女兒。
一場戰爭、家破人亡,曾經好好的家只餘下一張黑白照片,成為永遠無法癒合的傷口。
某種層面來說,KK的心早已隨著家人死去。
為改善台灣農民而奮戰、為找尋女兒而堅持,是破碎的他活下去的唯一信仰。
但他並不是沒有感受的人。
那些與薏心相處的日子,投緣得奇妙的默契、相視而笑的瞬間,遇見與自己一樣在困局中拚命,也不曾想過要放棄的另一個靈魂。
以為早已死透的心,如何能不被撼動?
而照顧小女孩月婷,卻能讓他產生贖罪般的安慰感。
想像自己的親生女兒或許也被好心人收留、好好對待;想起自己在前線打仗時錯失的家庭時光,每一次與月婷孩子氣的對話、一起分享的糕餅,都像在彌補往日傷痛,彷彿一切重新來過。
KK不是不愛,而是不敢再愛。
沒有勇氣開啟另一段感情路,迴避薏心充滿期盼的眼神,埋藏心底真實的悸動。
牽起夏老闆的手,一家三口拍了全家福。
小女孩仰頭對爸爸瞇著眼睛笑的這一刻,KK彷彿獲得一個還魂的家。
________另一個愛而不能得的人,是文貴。
作為第五子,他是不被家族注意的沈默者。
沈默不是因為沒有想法,而是不曾獲得機會訴說。
他認份地做好所有他能做的事情:認真唸書、上大學,依照父親的安排入贅,試著用認真做好每一件事的乖巧,獲得長輩的認可。
一直默默無聲的他,注視著大膽衝撞的薏心;心底的仰慕之情,或許也源自於羨慕吧?
總是遠遠地遙望著,就連說話也小心翼翼。
薏心,像是他心底的月亮,皎潔而懸得那樣高,他是自卑的;祈願自己能配得上她。
而世事轉換得太快,快得讓他的聽話變成笑話。
當父親逼著他退婚、將他攆出家門,灰頭土臉跌坐在自家門口的他,憤怒而窘迫。
在最沒有準備好的時刻,他必須選擇退回寶山富記范家么子的身份,或是就此叛逆,做不聽話的孩子,走自己的人生。
選擇了後者的他,闖出一番風景。
吃了好多苦、習得商場狡詐爭鬥的技巧後,與薏心的初次見面,就是高姿態兜售溢價茶葉、還能讓張家不得不買單的勝利場景。
當初狼狽離開張家的他,此刻得意洋洋、意氣風發。
但這是愛嗎?
或許有人不能理解。
如果真是愛薏心,怎麼這時不是善意幫忙、卻是狠狠賺張家一筆差價呢?
但,這真的是愛。
是從最卑微的心情出發,努力讓自己成為足以與薏心比肩的強者後,再華麗登場的示威。
自此,文貴不再是矮人一截的書呆子、而是厲害的生意人;他看似強勢威逼的行為,其實都是最幼稚的示愛:厲害的我,已經是配得上妳的那個人喲。
一生的奮起向上,只為追上心底那輪月亮。
________愛很偉大,那些刻骨銘心的流淚或歡笑,都是心底永遠抹不去的記號。
愛很脆弱,即使知道自己深深愛著,卻也往往難敵現實環境中的無情與考量。
能跟對的人喝一輩子的茶,有多難啊。
那些曾在我們心中留下痕跡的人,又有多少能陪我們走到最後呢?
遇見了、感動了、愛上了。
我但願自己有這份福氣,能與你長長久久地走;但若不能,我情願記得你最美好的模樣,記得我們曾經有說不完的話與停不下來的擁抱。
就算不能擁有,也要做你生命中最美的一段。
就像看見KK在稿紙上寫下她名字的薏心,牽起月婷的手,將她戀慕KK的情意,化作一生守護小女孩的氣力。
真正的愛,是理解、是祝福。
是即使有緣無份,也願微笑無悔,為他付出的真心真意。
不喜欢“追”剧,特别是这种周更的,但因为对《一把青》太喜欢了,对公视的剧质量还是有把握的,所以就忍不住,点开啦!
挺好的质感,看到炒茶的机器,感觉都能闻到满屏的粗茶的味道,小时候在一些茶厂见过炒茶的场面,真的是飘香十里,哈哈哈哈,夸张了,反正整个屋子都是好闻的味道就是啦!
在第二集开头看到了采茶的场面,但是我个人觉得这样摘茶整个胳膊都得累死吧,而且效率好低啊,每摘一次都要完成一个摘、回、扔的连贯动作。。。。
我记得小时候摘茶,是用一个小竹篓(可单手持),而且每次手里也是积蓄一些茶叶的时候再一次性放回竹篓里,这样减少了回放的动作,效率才高呀。
当然,哈哈哈,如果有不同的方法可以指教哈。
最后说一下哈,虽然每个人都有打分的权利,但希望大家宽容一些,每个时代都是有大背景的,多看一点就多了解一些,而且本身也是一个需要慢慢品的剧。
茶是要细品的,没必要呼朋唤友,扯大旗扣帽子。
#茶金《茶金》一部屬於70年前的故事,不需要跟日劇、韓劇、陸劇比較,也無法比較,因為它屬於這塊土地的故事……“戲劇”源於生活卻高於生活的,即便是千百台如紀錄片般的攝影機紀錄著當下,卻也因為不同的觀點,不同的層次而有了不同的說法,至今都是如此……我生長的土地上那個年代的祖輩們,原來曾經是那樣的相互支持團結,《茶金》讓我再次燃起想伸手幫助身邊我能幫助的人……“受過傷的茶才好喝,受過傷的人才堅強”,先前那些噁心的人、噁心的事都將成為化作春泥更護花的養分……
挺失望的,奔着女主来的,带着一把青的滤镜。这剧本和镜头都是满满的好莱坞即视感,无非就是西洋人眼里的东洋故事,西洋人眼里的东洋女性崛起。角色都很扁平,情节是一眼到头的套路
美化殖民历史,台🐸可真够恶心人的
拍得很细腻,很不错。
上头的一纸令,就可以让精心经营的私人二十多年的茶企业走向倒闭;就可以让辛苦建立的民营(化肥厂)充公;就可以让为民说话的纸媒人消失(三个民对公矛盾体),原来对岸也是一样的。三个矛盾体穿插了薏心和kk内敛,克制的爱,夏老板的身不由己。讲述了最好的故事,制作精良,每一帧都是电影。如果因为开头两集就打一分的人,请你放过好剧,回家喂猪去。
道具布景服饰质感是真的不错,很多人吐槽演员客家话和台语不标准,然而我听不懂也不会说,就没法挑剔啦。中间剧情一些些注水,女主成长感觉还是在靠运气?更喜欢山妹哈哈哈…个人不是很喜欢连俞涵演戏…郭子乾和薛40真的很不错。结果所有CP都BE的好彻底🤣文贵剧里还是入赘失败了哈哈哈哈哈哈真就大小姐的工具人,不过戏外原型俩人是在一起的。KK和夏老板应该有参考任显群和顾正秋,从不露脸的少爷就是那个XXX。那个年代,被抓走的人没回来真的就彻底消失了🙃月婷好可怜(看到有吐槽说这是“温升豪婚姻破裂宇宙”)唯一看起来还有点儿希望的就是医生堂哥和山妹,但是中间难说有变数。而KK和薏心,打从一开始就不般配啊…
所以一个小小的所谓的台湾是如何一而再再而三的拍出这样子短小精悍的好剧? 仅仅十二集,就可以把一个浮沉的时代都描述给观众。为什么我们现在看的剧都是架空历史和时代,还有几十集…以及我们还有不能提及的时代,而台湾已经在历史上自揭其短了,真佩服。 台湾的白色恐怖、国民党的对民间资源的各种掠夺… 政府的出尔反尔,在这部剧里你都可以看到。 你也可以看到被日本统治下残留的文化观念,以及各种人口汇聚所说的不同语言的台湾。 台湾,其实是一个一直被统治被掠夺却顽强的保留生命力的地方。
追了两集感觉很舒服呢,人物智商在线,从茶叶大亨的视角带出一段台湾往事,色调和服化道也都很用心。叙事节奏不慌不乱,属于那代人的记忆。
看两集兴致缺缺,看了四集,快更新!服化道场景做的真好、空镜真好看
垃圾台独
台灣企業都以保守經營為主特別是早期,哪會搞成經常性的現金流不足,低價搶單,把茶葉大廠搞到險象環生阿!!根本就是為戲劇效果而亂編,其中更醜化了在台灣的國民黨政府,變成了只會與民爭利以及造成茶廠經營困難的亂源,如果當初國民黨政府這麼不堪,哪還會有亞洲四小龍的經濟奇蹟以及以半導體領先全球的今日台灣啊!再者,那個時代正是國共對峙與大陸無產階級專政的年代,大陸企業都以國營為主,哪會有以私產為主的大陸國際貿易商人,甚至還能來台灣做生意,我說編劇,你不要笑死人了,好嗎!!!騙一般人不懂歷史,就扭曲事實,胡扯一通說說真實案例吧,王永慶如何成了台灣首富的,是當初老美找王永慶合作在台生產PVC,國民黨政府怎麼不見去搶這股份啊!!!如今起家的米店早已不復存在,而台塑三寶,成了金雞母,讓王永慶成了台灣首富呢!!
1450就这么点?
台独滚
女主最后没有跟KK也没有跟文贵在一起真是太好了!
台巴滚粗
举手投足间一来一往的细微情绪和关系变化都令人动容。
有点拖沓
最近温升豪的含量太高了,每一部里都有他
为小朱青而来。
多的那一星是给郭子乾周周在乡民大会宣传的辛苦费,演员都很不错,剧里的方言很有亮点。自从蔡蝇蚊上台后,公视也越来越绿,还有脸说自己不受郑福钳制,客观公正,呸,恶心,连新闻评论里的台湾人都开始不信了。居然还有说对烤馒头够客气,不提二二八,你觉得这帮侧翼也有脸提,日本撤台前疯狂印殖民地版的钱买台湾物资运回日本,造成台湾通货膨胀,除了以物换物的乡下,城市居民苦不堪言,当时烤馒头有什么办法,只能一元换四万,二二八悲剧的发生有一半原因都是这些日本殖民者疯狂抢物资造成的。如果说斯卡罗是明显的绿(我不知道是什么台湾东西能给李仙得洗白,别人屠杀你,你还感恩戴德,连原住民立委高金素梅都骂这剧屁股歪的离奇),那这个就是暗藏的绿,配合这次四个公投,让台湾人更爱绿色。优秀的剧(一把青)自然会好评,但这个不配。
很多人很痛心kk和女主的结局,但是男主都结婚了,不知道还有弄些爱而不得的镜头干啥,婚姻是自己选的。男主已经走出去了,女主还在这怀念以前他喜欢过她,无语死了。虽然标注是大女主剧。却有点玛丽苏和金手指了,男配就是工具人。制茶学问真多,里面有句话挺感慨的,英国没有一片茶叶却有世界上最大的茶叶品牌立顿。原料甚至加工大都是中国印度的。除了茶叶外,还有咖啡 中药 泡菜 等等,大头都让品牌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