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下世界的世界观设定上,这真是一个唯美的“地域”:原来地下世界也有这么明朗的天空,也有这么宽阔的平原,也有这么富庶的文明。
这已经完全背离了人们惯常对于地上、地下世界的认知,这其实只是一个桃花源,一个与现实世界平行的世界。
既然如此,又何谈地上地下呢?
另外,夷族第一次把明日菜掠走的时候,为什么没有吃了她呢?
对于同样是来自地上的森崎老师,它们为什么没有掠走呢?
新海诚讲故事真是太幻灭了 而且这片模仿宫崎骏的痕迹不要太明显 整个就是一风之谷+天空之城+幽灵公主+千与千寻+哈尔的移动城堡+地海传说的综合体 最后再加个钢炼 我去 要不要这么混搭 天门的配乐这次也跟画面情绪不是很搭 女主的人设倒是跟宫崎骏完全相反 这种废了吧唧总拖后腿等人救的女主谁喜欢啊!
而且这女主有辨识障碍 一直把便当男主的弟弟当成男主 跟吃了脑残片似的。
虽然这次故事变长了 也挺曲折 但是新海诚根本没有把握故事节奏的能力 情节点也很突然 一开场看了好些个日常生活片段突然就出现个怪兽 敢不敢有点铺垫啊 男主也是 出现了不到20分钟就突然自行坠崖身亡了 坑爹呢这是再加上是在线看的视频 新海诚唯一的优点——出色的画面和绚丽的色彩根本凸显不出来啊 他的片就是得收蓝光的看才行啊有木有其实《追逐繁星的孩子》这个故事题材挺好 神秘的矿石收音机 未曾相见的父亲的遗物 有着未知文明的地下氏族 等等如果有个好编剧和好导演的话 这片绝对在《银发的阿基德》之上 甚至可以媲美宫崎骏的早期作品。
可惜新海诚连世界观都没交代清楚,搞得我一开始以为下到地下就直接到冥界了,看那老师居然还在抽烟 我擦勒冥界还能抽烟!!
后来才发现地下算是太古时期遗留下来的环境,设定有点像风之谷 天空之城 幽灵公主这类;结果到最后还有个死亡之门 还需要付出代价让死者复活 我去 这不是钢炼么 这跟之前的设定不是一个系统的吧;另外把灵魂设定成粘稠的绿色液体 还有那星空下的一小块绿色草地 以及之前战争的场景 想起了什么?
果断《哈尔的移动城堡》啊 这尼玛是第三种世界观设定吧!
再加上类似《虞美人之坡》的现实世界设定,哥!
都四种世界观设定了,敢不敢统一一下世界观啊 这么混乱谁闹得住啊能把这么好的设定变成这么烂的故事讲出来,新海诚这也是挺不容易的才能啊以前的长篇 《云之彼端,约定之地》《秒速5厘米》 要么是轻SF 要么就是赤果果的现实世界 就比较容易引起共鸣 再加上爱情主题和他美到极致的画面渲染力 更能打动人心。
这次虽然可以看到他挑战自我的决心 整了个奇幻向的将近2个小时的长篇但真是很失败啊 对故事的把握能力完全没有长进 之前从《她和她的猫》开始 就发现他是人设苦手和剧情苦手 人设苦手这个好解决 找个擅长人设的拉入团队就好 《云之彼端,约定之地》时长也就一个小时 《秒速5厘米》根本就是个MV 所以剧情苦手也没关系。
新海诚现在的水平就适合去GHIBLI这样的团队当个背景作画监督 跟好的脚本家和导演合作几年,自己好好学习学习怎么讲故事,然后再自己当编剧和导演。
要么就老老实实地去做短篇和MV CM之类 别再涉足长篇。
话说我倒是很期待吾朗的《虞美人之坡》 上次的《地海传说》故事也讲得足够幻灭,米林宏昌的《阿丽埃蒂》情节也超级平淡,《虞美人之坡》之前看了设定感觉还不错 希望是个不错的期待。
《追逐繁星的孩子》,诚哥向宫崎骏追逐的野心之作,不过事实证明他还是宫崎吾朗的水准哪。
整部作品模仿宫崎骏的刻意感太强烈了——工业文明反思,平和的奇幻世界,连天门的配乐都不再那么的清新小品。
世界观庞大到诚哥自己都把握不住了,节奏十分凌乱。
虽然同为庞大世界观的作品《云彼》用角度切入小和人物较少解决了这个问题,但在这次开阔的背景下,不可避免的场景多线索丰富,于是善于小场面刻画的诚哥终于调度失控了。
顺便对比秒五和本作的人设,诚哥极大的模仿了宫崎老爷子的风格,使得本就不善人物而善于场景的诚哥失去了自己的风格。
甚至在本作中,诚哥的叙事失去了自己的讲述故事的看家本领——单纯的感动和共鸣,用一场大而无当的工业文明批判和偏执的复活情结作为全片的主题。
在这个宏大的叙事下,诚哥的独特场景风格融入不了个人的独特情感,变成了可远观不可亵玩的遥远场景。
于是这就变成一部换成谁都可以执导的正统冒险故事而已女主角对各个角色所持有的情感也十分的模糊不清,而且我认为是叙述失当的模糊不清。
老师想要复活妻子的愿望能够感受但是同样传达不清晰。
顺便一提,本作和星星没发现什么的特别大的内在联系。
甚至主角们最主要的工作都是在追逐太阳来避免阴影的危险。
诚哥你自己的剧本都跑题了。
相比看了几十遍的秒五和十几遍的云彼与星之声,这一部庞大的作品可能只会看上两三遍做一些细节考证研究而不是一遍遍地重复以寻求内心情感的共鸣了。
总的来说,我觉得追逐宫崎骏的诚哥,跌跤了。
①瞬只是为了看星空才来到人世?
那么后来为什么又说是为了遇到女主?
瞬为什么就死了?
很不解!
②老村长的小孙女,她的妈和地上人怎么结合生下这孩子的?
这孩子为什么在她妈死了之后就不会说话了?
③在女主被老师死去妻子的灵魂寄生的时候,女主在老师妻子的房间看到了瞬和咪咪。
那么他们交流了什么?
为什么场景是老师和妻子的故居?
④最终女主回到了人世,老师留下了。
为什么要留下?
不是不接受地上人么?
而且心已经不属于任何地方了。
以上就是我的疑惑。。。
虽说故事看得比较费劲,但依旧打动了我。
因为我一直在想我已死去的奶奶。
因为种种原因直到最近才补完,之前已经略有耳闻这部作品风评不佳,在作为心理准备的情况下看完还是不免有些失望。
可以看得出来这是新海诚追求自我突破的野心之作,努力想要摆脱以前在庞大世界观下故事却只关乎你我两人情爱的世界系小格局叙事风格(如《星之声》和《云之彼端》),想要追求一种大格局的叙事,即在有庞大世界观的设定下,表达与之相符的宏大主题,而这个主题在故事中即是生命的意义和伴之而生的生与死的意义,相遇与离别的意义。
奈何因为是个人动画人出生,因为制作经历尚浅,新海诚还难以驾驭这样一部多线索叙事的作品,在美丽的背景和动听的音乐之下,本片因为其缺乏戏剧张力的剧本而显得尤为平庸。
可以看得出来本作的线索极其混乱,很多地方都交待不清,如矿石的来历,夷族的来历,瞬寻死的背景,少女旅途的意义等等。
在另一些地方还能看得出有电影化语言的滥用,如到达断崖时老师给了女主一把手枪让女主保护自己,大家都知道电影里出现了手枪,必然是会响的,但这把手枪就在女主被夷族抓到时开了无意义的几枪就退下了舞台,而大家都知道女主最终还是会被男主救的;为什么不把枪留在最后一幕,当老师不出意外地黑化,要用女主的身体复活自己的妻子时,女主挣脱束缚向老师开枪,说明要以自己的意志活下去,这样不是显得具有戏剧冲突么。
而关于作品的主题,新海诚选择了一个比较失败的切入点,全片女主对于自己为什么会来到雅戈泰,对剧中各人物的情感,以及自己旅途的意义都是模糊的,而我们作为观众更对标题里的星星云里雾里。
或许是察觉出自己叙事的失败,新海诚不得不在最后选择借男主的口直白地说出本片的主题,是“活着的人才更重要“、”人要拥抱着丧失活下去“,而不是采用电影化的语言让观众自身去思考,这是很令人遗憾的。
而我认为选择以男主心作为切入点会更好吧,对哥哥瞬抱有的想要认同而不愿意认同的独特情感,独自在地下世界里没有栖身之地的孤独,以及对自己未来的无所适从,这些只在片子被轻描淡写地带过,但如果加以描绘,应该比女主作为切入点更有戏剧张力吧。
《秒速五厘米》的成功,或许更大的因素是大家都从这个故事里找到了共鸣,而被自己以前或多或少的类似经历里获得了感动,而其实大家更多的都是被自己感动。
而本片并没有延续这样的感动,苍白的叙事并没有让大家产生类似的共鸣与代入感,从而发起对自己人生的思考,大家至始至终都是作为旁观者,跟随女主一头雾水地直到结束。
当然,新海诚寻求大格局叙事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因为之前的成功,同样的感动是难以复制第二次,第三次的。
希望新海诚能通过这次失败里得到教训,让自己的叙事水平得以提升,为我们带来更好的作品。
画面的确没得说,吉卜力加上新海诚风格的天空,至少在我看来达到了现有2D动画的最高水准。
而且细节做得很到位,从玻璃可以看到反射出来的天空,每一本书都细致的标上了名字等等,然后,没有然后了- -除了画面每个地方都感觉差了点什么。
剧情感觉上完全没有着重描述的地方,也完全没有稍加略过的地方。
新海诚把两个小时的时间平分给每一个片段。
换而言之,需要煽情的时候不到位,无聊乏味完全可以一笔带过的地方他倒乐此不疲的叙述着。
让人觉得他就是想把这个故事讲出来,这是最优先项。
至于渲染,没有,那不重要。
给人的感觉?
那也不重要。
然后是这个故事本身,似乎也谈不上是什么好故事- -,不过还是跟«借物少女》差不多了(那个老实说也不怎么样),但区别在于借物完完整整的把他能做到的,能展现出来的都表达的淋漓尽致,他把原作有限的魅力发挥到了最大。
而这恰恰是监督的工作,而新海诚没办到。
谈到吉卜力了接着要说的就是概视感了,各种吉卜力的元素在这部片子里面重现了,首先设定上感觉就是融合了«天空之城»跟«幽灵公主»的产物。
不过是把天空搬到了地下,幽灵公主变了个性别。
接着是各种场景,人物的类似。
瞬回头的瞬间我当时的感觉就是哈尔穿越了,地下世界那只守门的跟幽灵公主里的森林之神是亲戚等等。
就着说配乐,原本天门的实力是不容置疑的,而里面的音乐不管哪一段单独拿出来都不会让人失望。
可是一放到影片里面就悲催了。
原本配乐就是营造气氛的,与剧情,画面之间相互契合,使得整个场面得到升华,原本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到了这里,就完全变了,音乐再跟这部片子打架......两者的关系完全不是互衬,而是在互相搞破坏。
最让我无法容忍的是老师在回忆妻子的煽情场景,天门煽情的钢琴声一响,居然有嘈杂的机关枪声,这是要闹哪样啊!
于是乎,这个原本应该催人泪下的场景充斥着人物对话声,钢琴声,还有该死的“哒哒哒”的机关枪声。
整部影片让我感觉契合完美的只有结局主题曲响起,到他第一次黑屏的26S。
黑屏?
黑屏。
不知道新海诚是有多等不及宣告片子整完了,在结尾放主题曲搭配场景的让观众回味整部片子的时候迫不及待黑屏插入制作者名单。
当看到这里我整个人石化了,到他再次恢复彩色场景我也完全没有开始的感觉,只有......苦笑。
这是一部就算你骂得再狠,也要抽时间去看看好有资格骂得更狠的片子。
像标题说的,这是一部除了画面几乎一无是处的片子,但就为了感受下那个华丽色彩冲击,还是去看看的好。
PS:主题曲很好听
从最初知道新海诚新作的时候,心里就充满了期待,这大概是每一个看过他之前作品的人的切实感受。
更何况《追逐繁星的孩子》这种片名和《云之彼端 约定的地方》《星之声》《秒速五厘米》一样,透着点轻SF的小文艺,不免让人想像着他一贯给予的世界里,唯美又有点忧伤的风景。
所以从开始的十五分钟,我们就酝酿好了感情,看好像打上新海诚商标印记一样澄净的天空,云彩在空旷的大气中游走,碧绿的叶子羞怯的爬上斜坡,光线柔和的听见什么在唱歌。
我以为不管剧透党如何的发泄不满,豆瓣评分如何的述说低廉,这样延绵的景致总有故事可以触动心底的弦。
可不可逆转的近两个小时后,我们终于绝望的知道了什么叫幻灭,就像优雅的泡了杯红茶喝到的是馊掉的味道,就像记忆中还是学生时代白衬衫的美少年发福成了秃顶腆腹的中年大叔,就像我们念着“执子之手与之携老”,却总是一次又一次决绝的分道扬镳。
2002年看《星之声》,2004年看《云之彼端 约定的地方》,2007年看《秒速五厘米》,之后收集起小说摆在书架上,封面依旧是高远空旷的青空,几朵白云下谁和谁的背影在翘首企盼。
少年和少女的平常故事被他委婉的讲述开来,连教室的玻璃窗都多了几分明亮的闪光。
我们迷恋起他干净到不像话的画面,还有和这画面一样一尘不染的最年少时的纯真情怀。
夏日的蝉鸣,梧桐树下摇动的阴影,和谁一起安静的走过回家的路。
谁不曾少年,谁又能像新海诚这般一个人把隐秘的心事乘上梦想的翅膀昂首仰望遥远的天空,谁又会不相信我们能崩毁通天的高塔亦可以跨越8.6光年的距离坚守一份曾经的约定。
所以共鸣起来的,是我们一路奔跑成长时所丢弃的,不能回首不可触摸的最纯净而执着的梦境。
可四年之后,那个不多说话总爱给天空涂上一抹最蓝的大男孩哪里去了呢?
当年《云之彼端》让所有都屏息惊艳时,有人称他为宫崎骏的接班人,可他既不是宫崎吾朗也不是米林宏昌,吉卜力公司里没有他的位置。
我们不知道从2008年到2011年他经历了怎样的辛苦,心路历程怎么就突然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变。
《追逐繁星的孩子》从主角到配角,从风景到情节,多少似曾相识的名场景被他直接生硬突兀的再现了出来。
我不忍心像无数人那样一一列举纷纷指责,可这一锅大杂烩的汤煮出来的实在是不伦不类的味道。
既学不会空知猩猩的借用恶搞,又失去了自身唯美忧伤的特质,故事支离破碎到不知道到底想要讲什么,除了依旧可以把那云那天空抓下来做桌面壁纸外,你能告诉我又有谁不寂寞呢?
《幽灵公主》里他们说“一起活下去”,说得沉痛坚决斩钉截铁,足够震撼我们十年二十年。
《追逐繁星的孩子》里他们说“活下去”却说得言不由衷莫名其妙,即使少女再回首微笑也掀不起任何的波澜。
表现形式再相近本质上具有根本性的不同。
星星要到银河里去追寻,闭上眼睛的话就什么也看不到。
新海诚你比我们更知道,所以,还有下一个漫长的四年可以让我们一起等待,不是吗?
基于《秒速五厘米》《你的名字》《天气之子》的初印象,《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星之声》《言叶之庭》的补习,我对于新海诚的了解可能并不完全,而《铃芽之旅》和本片则给我发热的大脑一些冷静,我也可以比较清醒的说出新海诚先生的问题所在了。
相较于纯爱情感线这一相对单一的主线和以主线为中心周围的塑造,新海诚实在不擅长于宏大世界观都叙述和多线并举了:不论是本片还是《铃芽之旅》,过于庞大的设定让诚哥无法消受——不同元素的杂烩、不同情感的并进,分别体现在这两部电影中,似乎让他有些兼顾不暇。
本片似乎是诚哥的阶段性总结之作:《云之彼端》的宏大场面、《星之声》的废墟、甚至还看到了《铃芽之旅》中猫咪的鼻祖…众多的要素,也反映了诚哥的良苦用心。
但是,就结果看来,这时的新海诚虽然成为二十世纪后的宫崎骏,但是远未达到宫崎骏的水准。
相比于《千与千寻》形散神聚的铺展,本片还是略显稚嫩。
全面的了解一位导演,或许真的要看完他所有的电影,不管是优点还是缺陷,总归是了解一个人,了解一种心境,了解前前后后的一个必然。
当然,细致入微的作画和对于单线剧情+补充设定的娴熟,还是新海诚扎实功底的体现。
末世之恋的三部曲随着《铃芽之旅》的上映而完结,也希望诚哥继续活力满满的突破自己,期待在电影院看到一部属于新海诚的《千与千寻》,看到他不仅仅纯爱、青春、勇敢,而是更加成熟、稳重和娓娓道来。
这片子是写初恋的。
没有喜欢过一个人很久,你是不会懂的,这片子和你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如果你恋爱三心二意,一两年就换了好几届恋人的,你看得无厘头也是很正常的,毕竟你连真正爱过与否都是个问号。
至于所谓的抄袭,简直就是滚你妈的蛋。
天空之城,哈尔移动城堡,幽灵之谷,千与千寻老子早就看过了。
动画不敢说涉猎无数至少从四岁看舒克贝塔,小学一年级开始迷动漫EVA、秀逗魔导士、足球小将、灌篮高手、七龙珠、圣斗士到大学毕业。
经典的动画不敢说多了也至少看有二三十部。
除了断臂的神明和天空之城里面的机器人比较像,以及最后要用眼球有点钢炼人体炼成的概念,其他的我真的不懂哪里抄袭了。
跳个瀑布都是抄袭,有个小动物就是抄袭,老子真不该说你这群废物什么,照你们那样说,鲁鲁修肯定抄袭高达,以后所有跟机械有关的动画都别拍了。
愚蠢至极!
吐槽画风的,我只能用两个字形容你——肤浅。
预告PV发布一年多了国内才有的看,一年多的时间里你都没有接受新海诚用吉卜力画风,我不知道用白痴来形容合不合适。
仔细想想看看,讲这个故事用城市画风?
你脑子没进水吧。
我真不知道你是来看诚哥的CG,还是来感受故事的。
如果只是重着秒5城市画风的CG,那么你失望是必定的。
只能说,预告PV发布一年了其间你一点都没关注新海诚,你只是盲目跟风知道新海诚和秒5罢了。
整部片子的重点不是故事本身,而是片尾曲。
看看Hello Good-bye & Hello的歌词吧,你就会明白为什么这片子讲的是初恋。
这部片子是讲给喜欢一个人很久的那些人看的。
它本身是一部治愈片,告诉你——『别再抓住不放了,去找寻下一个目标吧,过去的是不会再回来的了』,以及『即便回来,那个人也已经面目全非了』(就像老师所救回来的妻子),告诉你不要再对初恋依依不舍了。
另外就是一些生与死的意义,巨人将小动物融入到自己体内,旧的生命逝去,成为孕育新的生命的成份,代表了生死的轮回,给予了死亡的意义,即便如此,也很让人揪心,毕竟人多数重感情,这里新海诚更多想表达『死亡也可以积极看待』这么一个观点罢了。
结尾心大声吼出的那句『活着才是最重要的!!!
』,是对所有依旧执着于初恋或者长时间迷恋一个人不肯放手的那些人的呐喊,而片尾曲『Hello Good-bye & Hello』则是对所有长时间放不下一段感情的人的救赎。
前面都没怎么抒情,而片尾曲一出来我已经泪流满面,片子讲的,其实就是自己罢了。
其中的歌词是本片真正希望表达的东西的直接呈现,整部片子叙事可以看作一种铺成,而片尾曲一出,我想为之动容的人真的不少。
如果你没注意到片尾曲,那你看完的,只是《追逐繁星的孩子》的一半罢了。
确实新海诚叙事上有点过快,但是本片表达的本来就不是事物本身,而是透过事情所要表达的一些道理罢了。
而且那么多剧情要想一个多小时内说清楚本身就不容易。
那些白痴一样大吼抄袭的,只能显示你没看过几部片子罢了,我只想问,这片子抄袭的痕迹真的那么重吗。
女主就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她太过寂寞,不管遇到谁都像有依恋的倾向,在全剧她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正因为此,在全剧她只是一条线、一个工具人。
然而真正的主角应该是老师,正真推动剧情的发展也是老师的复活妻子的执念,老师拥有着饱满的人物形象与目的。
小女孩就像过家家那样陈述自身经历,却无法让观众带入剧中。
而老师的书籍与行动,后来加上一个回忆,就让我带入到老师的角色中,最后的复活达到全剧的升华,让我们感同身受,让我们自己也在考虑“如果是我,我是否也把灵魂附到小女孩身上”。
小女孩做主角却没有主角的该有的目标,作为叙述者又过多的占有剧中的时间。
如果把老师当主角,从老师的经历作为本剧的主要剧情,这样剧情就会更饱满,代入感也会好很多 。
画面美的很。。情节很无聊
完全就不新海诚啊……整个儿就是宫崎骏嘛~~
……我真是受不了新海个宅男,土气死了好吗敢别那么土吗故事不糟糕都被糟蹋了?视觉风格上借鉴个P除了那万年不变的天空其它所有说不是抄!宫崎老爷子的人你们好意思!?还有那个配乐动不动就壮丽个什么!?…节奏和表演都一团糟,新海你也就只适合走宅男圈子玩玩了以后别出来闹什么大制作了好么亲……
3星给风景=。= over
一个画家如果失去了自己的风格,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真乱。。。一点也不感动
本以为是校园清新,结果成了幻想剧。。新海诚的东西都不怎么看得懂。。。
很一般,有些地方好矫情好无聊。为毛分这么高
所以尼玛是因为寂寞啊..........
开头是哈尔的移动城堡,中间又是天空之城,完全模仿吉普力好不好
少女的觉醒都是从某一个少年开始的。含蓄的说是寂寞,大白话就是少女怀春。这个阶段的少女可以义无反顾为你流浪,但最后还是会过回自己的生活。
最大问题在于,设定的观众是青/少年少女。而主题确是老年人关心的生死。还包括种族歧视、反战、环境保护等沉重话题(赤裸的将希特勒画像的植入等。其中对宫崎骏的照搬模仿也是俯拾皆是。但同様表现“坠落”,也完全没有《天空之城》中独特的运动感和动漫美。
前半段剧情拖沓,画面还是一贯的新海诚式的唯美清新。
这是神话YY的结果吗?我不喜欢……新海诚应该更属于秒速五厘米那样的细腻动画才对。这个动画,星空和地下世界像新海诚但没那么细腻;人物和对白像宫崎骏但没那么打动人心。结果比宣传的差多了……
宫崎骏的色彩实在很重,但故事碎散又无力,情节也不够细致,想要表达什么呢,“为了说再见而开启的旅程”?如果说用明日菜的身躯装载里纱的灵魂太不人道,那菜同学变回来之后大叔的眼睛还是瞎鸟!剧本太怪异鸟。。。诚叔叔还是不要山寨吉卜力了好吗,快把自己找回来吧!!!
活在当下
诚哥你玩脱了吧,看在元首的份上2星加1星
蛋蛋的忧桑。。。片尾曲歌词戳中泪点
新海诚的东西总是相当好~~虽然这次没有流泪,但是依然让我的双眼湿润了~
吉卜力的人物两分,标志性的星空五分,故事三分,世界观五分……比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的世界观好理解,但是故事就远远不如之前的几部作品。过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