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恋有多难,经历过的人都知道。
时间与距离把你们折磨得痛不欲生。。。
我从不相信那些鬼话:让你们更加坚定,更加期待将来的美好。。。
爱,就是在一起。
活生生的人,看得见的笑,感受得到的体温。
时间越久,真实就逐渐消逝,你真的无能为力。
你还不能总回忆那些片段,因为你会受不了的,胸口被东西堵住,你尽量张大嘴,想要喘过这口气,然后告诉自己不去想,要不然你会整个崩溃,毕竟生活还要继续。
某一天,某一个时刻,没有别人在,疯狂地想,思念,喊,流泪。。
尽管你们一直试图努力改变这种情况,可还是事与愿违。。。
日子就这样过去了,一些东西也逐渐消逝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另外一个人进入你的生活,他/她知道你的故事,他/她善解人意,最重要的是,他/她是如此真实地活在你的世界里。
在痛苦的思念过去与美好的新恋情之间,在这个转折点,你的选择是什么?
据说人的记忆是有选择性的,痛苦的经理会逐渐淡忘,只留下那些美好的片段。
记得你们第一次见面么?
第一次拥抱么?
第一次接吻,第一次做爱,第一次吵架,第一次旅行。
或许已经记不清时间和地点了,只记得那时候的夕阳照在脸上,深情的眼,纯真的笑。
虽然评论界都认为德雷克·多雷穆斯“创造”出来了一个好剧本,但是前德雷克太太对此却心知肚明,因为早在电影开拍之前,她就对这部电影的每一个细节和每一处情节转换了然于胸,因为《爱疯了》的故事,就是她和德雷克先生的相遇和相恋史。
只不过,时光荏苒,物是人非,这一对原本的生命共同体,已经在2008年离了婚。
影片标题,《爱疯了》(Like Crazy)来自德雷克和女友的通信的结尾。
前德雷克太太说:“那个时候我们在通信的结尾都会写上‘爱你爱疯了’(I love you like crazy)这样的结束语,那个时候的我们真是很疯狂。
”德雷克想拍这么一部电影,他第一个通知的就是自己的前妻,因为他觉得既然她没有参与到影片的制作中来,那么让她第一个知道有这么一部影片、让她第一个看到剪辑完成的影片比什么都重要。
影片制作完之后,德雷克送了一份拷贝给前妻,让她在电影公开上映前就欣赏到了本片。
在欣赏完影片之后,前德雷克太太说:“很明显,他希望我在看过电影之后会开心,当然我很开心,但是他似乎忘记了去讨好那些帮助他拍摄电影的人。
” 德雷克觉得既然影片讲述的是自己的故事,那么就没有必要隐藏起自己过去所经历的人际关系。
他说:“既然这是我的故事,那么我就应该原原本本地将它讲述出来,所以在这部电影里,我几乎把自己年轻时所有的情绪、朋友和亲戚都写了出来。
因为我觉得只有这么做,才能让影片显得真实可信。
而且,这样拍摄,我在心里会对每个角色有一个极为明确的定位,也方便我来塑造人物。
” 写给过去的情书 或许是德雷克情绪和寄托使然,或许现实就是如此,他在影片中,把自己的前妻--安娜塑造得异常美好动人。
扮演安娜的菲丽希缇·琼斯说:“我觉得这部电影里,最核心的人物就是安娜了,她才是整部电影的主导。
而且,我能感受到导演在这个人物身上倾注了绝对不一般的心血,好像就是一封写给安娜的情书一般。
影片的台词写得非常棒,像是诗歌,又像是散文,我和尤金都非常喜欢这种风格的对白。
因为它很优美,不像新拍摄的一般的商业片,有一种历史积淀的感觉。
” 在电影的风格和质感上,德雷克希望能展现出一种别致和独到的模样来,他说:“我希望能用这个故事感动观众,但是又不想在电影提供太多俗套而廉价的情感。
在电影开拍伊始,我就决定,一定要把这个电影拍成一部经典的,有着某种七十年代感受的影片。
我总是觉得以前的那些文艺片,在氛围和质感上比现在的电影更甚一筹。
所以我不想在影片中加入太多当下的、具有极强时代感的内容。
这样的话,影片拍摄出来就会十分独特,让人能够走入其中。
影片讲述的是我这一代人的爱情故事,我想把他拍得真诚、恳切一些。
因为自己的年华已经不再,以往的爱情现如今已经变成了回忆,所以我更想在片中体现出一种我们对往昔的追忆、对爱情的追思的情绪。
我真的很希望现在的年轻人能喜欢这部电影,因为他们认为老旧和传统的上一辈人在年轻的时候才曾不羁和疯狂过。
站在这个角度上说,这部电影是我写给过去的、我这一代年轻时候的情书。
”
爱疯了算是最早接触anton的电影?
那个时候不认识他,甚至(不仅是)略微嫌弃他,因为Felicity的脸庞太美好 镜头太美好 配乐太美好 连台词 也苍白地美好生活感浓烈Jacob和Anna自然的相识 相知 相爱而仅仅因为距离(?
)然后大表姐的介入(似乎你曾经非常不喜欢这个角色)结局又是a blur不过,现实comes in我们知道,那个Jacob和Anna没有在一起这似乎也不再重要了终究他们还是不够相爱?
折腾过那么几次就放弃了对方?
在这种平淡无奇的背景下想要有多么轰轰烈烈的爱情都叫妄想配乐很美很美镜头很美很美女主很美很美台词很美很美安东还是很萌的就酱吧 装下文艺其实还是一个不错的作品 看着也为其微微心痛
Anna和Jacob分开后,Jacob喝了酒从酒吧出来打电话给Anna,两人寒暄了一会儿Anna说要睡觉便挂了电话,一挂完又拨回去,带着哭腔问他来好不好,Jacob说好,一个半小时候见。
你给我几天的时间。
我回想了一下我不记得自己什么时候再有过这样的时候,似乎很久很久很久很久,我都不再把情绪放在脸上了。
我们都被所谓的情感专家驯化了这样,我们不随意表达自己的感情,似乎谁先表示了喜欢和崩溃就是loser。
我们在挣扎,我们戴着面具,我们在被窝里偷偷抹掉眼角所剩不多的泪。
我们追求自己的生活,追求自我的完满,我们不轻易被感动,也不会再付出一切追逐另一个人。
可是我有过那样的时候,我信你也有过。
我想念那个时候的自己。
我真想余生,还有机会这么爱一个人,而这个人不会被吓跑。
剧情很平稳,唯一的冲动或许就是Anna和J短暂的婚姻,你可以说文艺片不现实,但不能否认其真实性,有太多情绪会得到共鸣。
很多纠结无国界。
可能明线上的障碍就是因为Anna任性的违反了签证的期限,而被禁令拒签,不能再踏上美国的土地。
很多人在恋爱的过程中,都是任性的。
很多感情因为这任性修成正果,别人越不看好越要在一起,很多感情也因为这任性而幻灭,作(zuo,一声)着作着感情作没了。
如果那次Anna乖乖的回家度假了,是不是和J的感情就会平顺了。
会吗?
应该不会,爱是天时地利的迷信。
他们彼此痴迷,在思念中纠缠,在纠缠中抉择。
每个人都有妥协和牺牲,但却都不快乐。
得失在心中计算,很多时候与金钱无关。
生活有无数种可能性,却公平的让每个人一次只能做一个选择。
在经历过后,或许能潇洒的说一句无悔,可能不能无视心中的不甘只有自己知道。
怎样去平衡,怎样才能做到情愿做,甘愿受。
这是一个人一生的修行。
可能对一些人不存在纠结,或因有了一个飞蛾扑火的心,或因在物质上已得到满足,或因天分过高早已明了了生命的奥妙,或因在经历了谁主沉浮的得到和失去后懂得了取舍和平衡。
可是在滚滚红尘中的痴男怨女中,这种纠结是常态。
不然怎会有这么多剩男剩女,因为曾经的一次判断失误,就错过了最佳配偶和时间。
像一颗颗风干的种子在雨中飘摇,或有落地的一天,但结出的果子却怎么吃都不甜了。
在J给Anna戴上那条刻上patience的手链时,有一种感动,心里说了一句真好,这个时候我把patience理解为了忍耐。
忍耐国界,忍耐距离,忍耐相思之苦。
在Anna和J分开后,Anna继续戴着这条手链,或许这时可以把patience翻译成耐心。
你对这个人有一种把握,你知道在你想念他的时候,他也在思念你;在你渴望他的时候,他对你也有相同的渴望;在你想要回来的时候,总是有你的位置,就算有人占位也要给你让地儿。
你需要的是耐心的等待和不断的尝试。
可是,在摩擦和芥蒂面前,争吵不断,失落和失望笼罩着两个人,快乐不再。
两个人在彼此的生活中找不到恰当的位置,爱情填补不了生活,活着的意义不仅仅是某个人的爱人。
在电影的最后,Anna终于办下了签证。
备胎Sam这次没有哭,冷冷的抱着纸箱离开,貌似强悍,却让我觉得狼狈。
第一次被甩,哭花了的脸让人心疼。
再次被请出去,不管心里提着多大的劲儿,姿态多么硬朗,也让人感觉不到从容。
Anna 和J 一起洗澡的时候,手链再次出现,在拥抱中过往的画面在闪现,那都是宝贵的记忆,也是靠着这些回忆和感情,他们再次走在一起。
生活好像如最初的计划一样,Anna再次回到了美国,好像只是绕了一条小路,遇到了一两个路人甲,但有些东西却再也不能完好的衔接上。
在这个过程中热情被消耗,争吵在彼此的心中都留下了伤痕,还有现实生活中总也得不到满足的自我认同感。
开始时,Anna曾给J读过一段自己写的文字,看完整个电影后,觉得很有寓意。
“以为自己对其了如指掌,其实不然,所见的仅是表面。
未察觉其内在那份压抑了的强烈的宝贵的欲望在蠢蠢欲动。
未意识到内在欲望有时比整体更重要,‘整体’的概念往往可望而不可及,因为你以为的整体正是被分割出的部分,这中间究竟是什么,过去未曾知,现在亦不明。
唯见一块块血淋淋的你和我。
”在这个开放式的结局里,该怎样解读patience,是否能理解为包容,想要长久在一起的两个人最需要的默契。
很多时候,我们都有选择的魄力,却没有承受的耐力和能力。
第一次的約會,安娜讀自己寫的文章給雅各聽,她說:「完整只是一種奢侈,正是這些一半將我分成兩半……血淋淋的你,血淋淋的我。
」這段文字預示了兩人的結局。
I want you,I need you,I love you,I miss you,LIKE CRAZY.「尋找失落的一角」是許多愛情故事的開始,總有那麼一刻,我們產生了她/他就是令我完整的那個人,彼此彼刻很難去辨明,究竟是荷爾蒙還是心靈本質的驅使。
故事總是殊途同歸,差別只在於過程,雅各與安娜這段異國戀(異地戀)無疑是在空間的隔閡之下一點一滴消磨殆盡,然而比起分隔兩地、文化差異、家庭背景等等,《Like Crazy》這部片更讓我在意的是,如果一個人,能夠與你發生黏膜的接觸、液體的交換,那這個人是不是能與你百分百心靈相通,似乎也不是那麼重要,那些無法相守的日子裡,雅各與安娜都有過肉體上的出軌──也許不能說出軌,兩人畢竟默認暗許此一行為。
諷刺的是,兩人似乎自信著對彼此的愛超過生理的誘惑,其實是個謬誤,早在各自走不同的人生軌道時,所謂的愛早已失去最初的樣子。
雅各有了自己的工作室,安娜為成為雜誌專欄主筆努力著,脫離學生身分後,看到的人、遇到的事,都令他們各自有了變化與成長,如果兩人不能適應這樣的變化、接受對方的成長,漸行漸遠是理所當然的。
可雅各跟安娜卻藕斷絲連了那麼多年,別說是責任感,在他們擅自開啟又結束與第三人的關係時,就沒有責任可言,在我看來,更多是不願意承認不愛了的怯懦,是不願意承認耐不住寂寞的自私在作祟。
即使最後懸宕多時的移民問題解決,安娜重新踏上雅各所在的國土,解決了時差跟距離,橫亙在兩人之間的,已是初心遺落所難以跨越的鴻溝。
爱到最后 只是为了在一起而在一起罢了之前所有美好的感情若都再拿出来消耗 到最后 恐怕什么都没有了 一丝不剩 爱情尸骨遍野 那些来之不易的感情 莫名其妙的就像水汽一样蒸发 并且你还拿不出理由来谴责 你没理由谴责他 一切都没错 你也没错 你连自我安慰的素材都没有 就这样眼睁睁的看着一切石沉海底 一切 灰飞烟灭 如果说这是爱情 那么这绝不是伟大的爱情 哪怕是爱疯了 也不伟大 伟大是什么样子的 至少在日后想起你会觉得那让你成为现在的人 那让你终身想起 都感到幸福 可是这份感情不一样 你只能一味的回避不去想起 你才有可能勉强抓住幸福的尾巴 赶一个末班车 因为太不幸福了 那些用来稀释不幸的幸福也只是通通变成了泡沫幻影 你只能说服自己那一切都不过是注定的经过而已以此来避免你因为你太过在意而引起的胀痛感 这世界上最痛苦的爱情不是我爱你 你不爱我 也不是我爱你你也爱我却无法在一起 而是我爱你 你也爱我 我们也在一起了 但是 当我们在一起时 我们无时不刻 都感到尴尬
身心太累以至于无法写长评,但这部电影只写短评又难以抒发内心的情绪,所以多啰嗦几句。
我曾经和自己很好的朋友在相识第七年的时候恋爱。
我们无话不谈,分享彼此的生活,每一次约会都舍不得结束,一直有话聊。
我常常穿越半个海淀区去接她,陪她从北X回到北X,然后再坐公交回自己的学校。
她打爆过无数张IP卡。
当时我们的距离只是从二环到四环。
距离。
在这个残酷的世界上,无数的爱情都败给了距离。
如果你生病而我却不在身边。
如果我升职不能第一时间跟你庆祝。
如果你的邻居碰巧很帅。
如果我的同事碰巧很性感。
你会失去信心吗?
男主女角在伦敦重聚的那两番对话,恐怕能唤起所有异地恋同学的心事。
第一轮,他们小心翼翼的试探“是不是有别人”。
第二轮,她自以为高明的建议他不如也和其他人发展看看,而他则立刻反问她是不是已经有此打算。
这对话好熟悉。
临近毕业的时候我们短暂同居,有矛盾有磨合有包容。
然后我们一起毕业回家,抓紧最后的时光每天腻在一起。
之后她飞往法国,关机前给我发的最后一条短信是,“你要等我。
”距离当然打败了年轻的爱情。
那时候的我并不知道“适合”是那么难的事情。
我们又再恋爱,不断恋爱。
我们分享我们的恋爱。
几年过去。
直到某一天她跟我说,和其他人始终差一点,而我是不同的,她希望我们能一直保持对方的这种特殊性。
But I am done with that drama. 于是我回答她说,我爱上了别人。
之后几年,我们不再联系。
如果你无法全情投入爱其他人,这对其他人太不公平了。
为什么我们要成为这样awful的人?
如果无法get over each other,那就应该争取到底。
看电影时,这也是我一直在跟自己说的话。
我深深明白他们一再签证被拒无法团圆的那种无力和失望,而人性的可耻之处即在于,她就真的和她的邻居搞在了一起而他则是和他的同事相亲相爱……唔,2011年的大表姐并不怎么吸引我,题外话。
可是,这些“差一点”的恋爱,始终没办法beat“真爱”。
在电影的最后,他不是特别兴奋的在机场接不是特别兴奋的她回家,浴室相拥,各自默默流泪。
他们的身上,到底还是留下了别人的痕迹。
需要用回忆,找回最初相爱的感受。
曾经无数次被问及,人生是否有遗憾,或者如果可以回到过去要做什么这类似的假设性话题。
如果当初的自己有现在这样的能力,我应该毫不犹豫学法语然后追到法国,哪怕(不是哪怕,大概是必然)这段感情归于平淡终于分手。
我不想被距离打败。
我宁愿被自己打倒。
我讨厌一切没有自然死去的爱情。
我恶心“闭起双眼你最挂念谁 眼睛睁开身边竟是谁”的戏码。
我痛恨遗憾。
很久以前我在朋友圈里说,雪中送炭和锦上添花在爱情里都是没有意义的,只有成为氧气才有意义,下一秒的全部意义。
但是,如果不曾拥有这一秒,又谈什么下一秒呢?
就算会分离,还是想要在一起。
I want you I need you I love you I miss you LIKE CRAZY.
很早之前看的片子了,但是最近才想来评价下。
还记得这部片子是深夜和老姐一起看的,起初并不想在深夜看一部小清新爱情片的。
既然看的看了,我也真的没什么好说的了...片子让我昏昏欲睡,不停的翻白眼,在心底抓狂。
你们妹啊!
矫情死我了,虽然知道都是导演的良苦用心。
但是我在心底真的快疯了。
最后那个装文艺的无言结局,让我在精神上,肉体上彻底疯了。
想当年的怦然心动也没让我如此啊!
当年也只是觉得怦然心动太矫情了而已,小清新还是很到位的。
但是这部影片完全超出了我的底线,开头的热恋,中间的飞来横祸,异地恋,分手再复合,不停打扰对方的生活,每次对方手机屏幕一亮,就代表着无止尽纠缠。
到结尾,对方的生活已经面目全非了后,再来的拥抱和无言让我实属目瞪口呆...知道还是有人喜欢这种风格的影片,就不多吐槽了...
我买了DVD看的。
之所以买,是因为那封面上的光影,以及那一行“ I need you, I like you, I love you." 真诚相爱,一朝却被不可抗力分开,除了郁结,遗憾,不可忘,还能做什么呢?
爱意在距离的作用下慢慢转变为执念。
所以到最后那一层不可抗力终于打破时,哪怕两人都各自有恋人了,哪怕都不再清楚对执念方的感觉了,却也一定还是要放弃已有一切,重回到一起。
电影的末尾,Anna终于重新踏入美国,来到Jacob的工作室,两人都言语平淡,没有任何兴奋。
Anna说去洗个澡,他也随行,尝试亲吻,但是感到困难,然后相拥,避开各自的眼神。
画面回到最初,最年轻,最开始,最阳光明媚的日子。
恐怕只到了这一刻,他们两个人才能真正认清,过去的都过去了。
这所有的努力与执着,完全是对于过去两人强烈相爱的感觉的迷恋。
开头那么美 。。。烂尾
标题党!没看出来俩主人公怎么就爱疯了。如果各自以劈腿来消减没人陪的寂寞,并得到世人的接受甚至同情支持,那结婚时候宣誓的那段可以直接省略了,以免浪费大家时间来骗别人,骗自己。当这种状况被普遍接受,见怪不怪了,是该恭喜你终于长大了,还是该痛心你的梦不知不觉中就破灭了?
爱情是永恒的,外表可能改变,但本质永远不变。
干柴烈火的激情褪去,剩下的爱情足以维系脆弱不堪的婚姻吗?Jennifer的打酱油小三,Jones的可爱与聪明,令人难忘的恋爱感觉...浪漫文艺小清新...比One Day多了点现实...
人老了看不了小清新了
年轻时爱的疯狂,成熟时爱的耐心。CRAZY印在椅子下,PATIENCE铭在手链上。他们打败了距离,打败了时间,打败了移民局,成长的路上并没有81处妖魔鬼怪,克服的无非是自己的短处,终于不纠结,于是就打败了结局。2011 年Sundance 选的头牌,有不少卡片电影的段落。
毁三观
异地恋辛苦
一開始女主角不要這麼沒腦就好了。後面明顯兩人對於對方都是雞肋......。
和电影无关,其实当看到Jacob为她的椅子摆上威士忌,在机场不得相见,我心里难过得一塌糊涂。触景生情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f1签证的学生i20到期了一定要去续不然换visa类型,千万不要一失足成千很。至于电影,形势大于内容。异地恋什么的,碰到文有青年就是纠结的小清新电影,遇到工科男,只是世界上多一个光棍罢了。
其实我觉得他们爱的一点都不crazy啊,特别是男方。他只是赢在亲手做了一把刻着like crazy的椅子而已。他们犯的那个愚蠢的错误,才是真正的crazy。更不要提可怜的劳伦斯了。
dead hearts...
“物是人非”就是这个意思,爱情是这样,友情也如此,留不住的,虽然也伤心,但也无力再去挽回了
异国恋考验的不仅仅是感情还有耐性。当感情变成了一场拉锯战,究竟爱的是那个人还是曾经那份感觉?
“-我们毕业之后怎么办?-船到桥头自然直” 异地恋人的保鲜法则:1、每天联系;2、定期见面;3、至少有一方愿意放弃去对方城市;4、异地时间极限为两年;5、任何时候相信彼此⋯⋯分分和和很痛苦,It's hard, but be patient. 一部慵懒舒缓的电影,片尾曲加分。
诗柔同学的纪录片。。。真心挺戳的。。。
忍不住快进了几下
相爱的人都有一样的欢喜,不同的苦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