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男人
A Different Man,与众不同的男人,非常男人(台)
导演:亚伦·施密伯格
主演:塞巴斯蒂安·斯坦,雷娜特·赖因斯夫,亚当·皮尔森,迈尔斯·G·杰克森,王沛智,尼尔·戴维森,杰德·拉普福格尔,马克·盖勒,小詹姆斯·福斯特,JJ·麦克格隆,塞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4
简介:脸上生了巨瘤的爱德华怀抱着演员梦,却因外貌感到自卑,即使爱慕美丽的邻居英格丽,也只敢暗藏在心内。直到一场实验手术让他脱胎换骨获得俊俏脸庞,爱德华决定改名换姓展开新生。没想到一出以昔日自己为主角的戏剧正在排练,编导竟是英格丽。他戴上面具争取这场非他莫属的演出,好不容易迎来女神一亲芳泽,登台秀却杀出程咬金,原以为的梦..详细 >
有点难评。和《某种物质》不做类比,因为终究不是一类故事。从情绪上来说《某》更癫,这部相对闷骚很多。前半段有点柯南堡的视感,后半段则变成了类似奥斯特伦德的、充满北欧视角的讽刺篇章。细品的话应该能挖掘出不少社会及心理议题。但最近不想再看苦闷片了so
Stan柏林影帝之作,正面全裸+表演突破,但故事本身蛮无聊的。极度I人从畸形变为帅哥,皮囊易容但灵魂不变,他的人生没有任何变化......
表演很做作,就这啊。我对超英片出身的男的信任度就这样越来越低。剧本也太沉闷,很多没必要的话题硬塞,看得我脑袋疼最后20分钟不得不五倍速搪塞过去。
前半段的一点身体恐怖很惊艳,但Edward的真实性格在影片中是一直失位的:他在接受药物之后突然的恐惧是为什么(死亡?)?变化后为什么他的第一反应是向周围所有人撒谎?变化后的性格转变缺乏准确的描绘,哪怕是心理上根深蒂固的自卑无法消抹这一点也没自然呈现。《Edward》、Edward、和Oswald的Edward三者间明显的互文也没有写清楚。Renate演得很好,但她被写成了完全的客体,对于她的选择,我们也无法知悉全貌。结尾也没有落向任何一个有效的论点。于是最后,本片变成了一个单纯的有趣的灵魂打败了好看的皮囊的故事。
Oswald出场以后得部分,写得太胆小了。
低于预期,身体恐怖的部分只存在于前半段,但镜头、剪辑和配乐都是有点想法。在这荒诞的世界中,人们对于畸形面容的包容度大于对不完美性格的包容度。男主就像那台红色老式打字机一样,就算看起来很漂亮,但也无人在意。可怜的男主,陷入了伪善的陷阱,被女编剧、奥斯瓦和这个社会所抛弃与忽略。但是不是很理解,男主为什么会杀保健人员,也不觉得最后是HE。但还是恭喜384影帝到手,期待他之后的作品。
请不要登月碰瓷《某种物质》谢谢。
这不比The Substance有趣多了嘛
容貌焦虑撞上审丑潮流,商业化社会的“审美”之谜。
心理恐怖片,特别对于i人而言。自卑于丑陋的缺陷,即使幸运得到改变的机遇,也逃脱不了堕落更加平庸的深渊。失去存在意义的深刻焦虑,失去认同价值的人格危机。旁观昔日厌弃的同类一步步踏上青云,而自己仍然原地踌躇,没有比这更触动的人生痛处了。
7.0。從扮演的驅動機制、性別的權力配置到真品與贗品的關係全方位反寫了《迷魂記》,並拆解掉純粹以憐憫為核心的單一道德立場,為《象人》等代表過往審醜志怪風潮的影像題材提供了全新的範本。導演以Adam Pearson為中心,利用戲中戲結構搭建起了客觀實體—自我認同—表演角色—社會身份等多重肉身與假面的映射和反轉,並以略帶尖刻的諷刺口吻破除著因身份而作用於個體的宿命論。遺憾的是,前半段頗有柯南伯格風範的肉體變異過程未能得到延續,幾處暴力場面均為顧及單元橋段內的整體節奏而過度簡陋;末尾處以對話附加的自反屬性亦是一種流俗的「找補」。
想变普通 还想不那么普通 也可能只是啥都想要
8分,一部“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现代性寓言,当人想要努力打造完美的自己,殊不知过去的自己竟然是一直以来想要的生活。在带上面具的那一刻,原先应当真实的脸庞变得虚假,oswald的出现,充当了过去的自己,而在这美貌与丑陋、身体与灵魂、爱情与仇恨、虚假与真实,过去与现在的二元对立中,不断产生一种自反性,并且在元电影原本自反性机制的加持下,构建出了一种双重自反性的文本结构,使得片子在演绎中更加有看头起来。更加讽刺的是,当爱华德带上面具(承认过去的自己)殴打oswald(过去的替代品)时,不幸全身瘫痪,只有帅气的脸庞完好无损的那一刻(主观镜头看向三人热情交谈,爱华德似乎成了第四面墙,与三人隔绝),无比讽刺了爱华德于事无补的举措。遗憾不足的便是最后爱德华杀人之后的结尾转向,与整个片子的格调稍微不合。
无聊,想表达的东西也毫无新意。我原还期待探讨相貌的社会性呢,剧本推动方式刻意,人物场景情节设计也太私人太极端,无法共情,毫无说服力。
斯坦演技差到影响片子质量的地步了,我完全读不出来任何的转变与成长。本子是好本子,演技差很影响片子的过渡,导致片子前后分裂成两个人,而不是一个人。前半段不管是窟窿的设计,还是周围看法的设计,都很不错,后半部分转变的时候反倒泄了气。一个想要享受特权的男人,把事业不顺归咎于面部,斯坦完全没演出来。但是整体的视觉效果和分镜还是不错的,风格化做的也很好。
低于预期。第一幕尽管略微乏味但立起了一个让观众同情的主角,第二幕的荒诞幽默却全部围绕着主角的挫败展开,即时不让人感到背叛也膈应,第三幕更是盖棺定论——自始至终都是你Edward内心的问题,你看Oswald多么幸福,且不讨论Ingrid到底有没有fetishize Edward和Oswald,只能感到导演的冷酷与恶意。不过还挺喜欢整个电影梦游般的质感。
本片有个很迷人的概念,堪称畸形人版的《威廉·威尔逊》,有些场景看着也的确有趣(主要是Oswald出场后逐渐把Edward逼出舞台的那些部分,很有爱伦坡式的心理压迫魅力)。但让我困惑的是,影片中几乎所有角色的行为都在我理解能力的边界游荡,时而越界。抛开恋畸变态的女主不提,几乎没有角色对变脸前的Edward(暂不论Oswald)表现出明显的反感或恐惧,但即使不论这种情况的合理性,给Edward制造一个更压抑和不包容的环境难道不是对他寻求治疗手术更好的推动力?在现实中这样一张脸出现在公共场合会引起什么骚动可想而知,影片里居然可以让所有人熟视无睹,什么世界啊。
7/10。用一种显然是极为风格化的视听、却站在中间的立场,讲述了一个很浅显的道理?前半段其实还不错,在Oswald出现后有了明显的滑坡,总体对于我而言属于是不算有害但也没什么必要的电影
2024威尼斯电影节最佳主角。剧情真的太刻意了。
6.5分。可能讲的是心灵美和外观的问题,但看本片的话我肯定还是选外观~~~这女主本身品味就有问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