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马亲王的书粉,等待这部剧很久了。
目前看了6集,因为非会员目前只能看6集,而且我觉得没有充会员急着往下追的必要。
说一下我的最大观感吧——拖沓。
首先还要明确一下我的一点想法,对于文学作品改编影视作品,我从来不觉得改编要忠实于原著,这个问题根本没有讨论的必要。
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载体,各有各的创作规律。
我在大学里,学的是比较文学,这门专业让我锻炼出一种思维,学会了不只是看到不同作家、作品的差异,而是从异同中探求后面的美学趣味、思想的嬗变,等等。
一、扯回正题。
电视剧我最不满意的一点,及时剧情的拖沓。
人物台词、镜头节奏都慢这固然是原因,但最主要的是,电视剧改编后插入了大量无关痛痒的枝节,拉抻了故事线,稀释了故事冲突。
举个例子。
以“寻找付贵”这一节来说吧。
在小说第三章,木户加奈交代,她祖父留下的笔记中有“付贵缴”三个字,付贵正是当年抓捕许一城的探长,找到付贵是破解佛头案的关键一环。
根据这个线索,许愿、药不然一行立马奔赴天津寻找付贵。
从发现线索到找出付贵,这一段故事在小说里用了不到两个章节,情节很紧凑,中间横生波澜,因为马亲王当然不会让找付贵这么顺利,在中间设置了很多设计了很多巧妙的“局”,或者说情节冲突,让整个过程趣味十足。
具体来说,许愿一行到了天津沈阳道,却发现付贵出大事了,他作为一个古董行里拉纤的中间人,贪下了买主的大笔订金和卖主的“钧瓷笔洗”,消失了,不知是死是活。
许愿他们发现这应该是付贵和某古董商做的局,于是接下来药不然放出烟幕弹,声称现在已发现造假钧瓷,凭现在的鉴定手段已经靠不住了,并在一堆前来讨教的古董商中锁定了嫌疑人孙掌柜,然后顺藤摸瓜让他供出来卖主孙老太太,最后在孙老太太家找到了躲藏的付贵。
从付贵这里依然没有解开佛头疑案,但他供了新的线索,于是一行人又赶赴安阳。
可以看出,仅仅在寻找付贵这一节中,马亲王就设定了大大小小的一连串“局”,包括:付贵和孙掌柜的骗局、药不然的烟雾局、付贵对孙掌柜的局中局、付贵和孙老太太的障眼局,还留下了一个海兽葡萄镜的迷局,作为下一章的引子,让人应接不暇,眼花缭乱,吸引读者一直读下去对照电视剧,显然改编得很不够精彩。
在剧里,以上的基本的故事线没变,但中间插入了其他情节。
寻找付贵的人被分成了两队,各表一枝,又合二为一(这是影视剧的优势,两条线平行叙述,镜头来回切即可;但小说是第一人称叙事,展现两条线会麻烦一些,也显得杂乱):1.药不然、黄烟烟一组:两人先来到夜总会,找一个线人。
剧中用大量镜头来展现舞厅里疯狂起舞的妖魔鬼怪,意思是这里十分凶险。
两人顺利找到线人红发女,红发女很神秘地告诉他们,付贵是被大狗抓去了,但我不能跟你们一起去,意思是大狗那里十分凶险。
两人按线索来到大狗所在的大院,到处是狂吠的大狗和抽烟的大汉,意思是这里非常凶险。
光头大狗哥把两人放进楼里,楼里都是些打麻将的,意思是这楼里十分凶险。
大狗哥说,要想知道付贵在哪里,黄烟烟得跟我打麻将、喝酒。
黄烟烟不出意外地很厉害,一杯一杯地喝,不停地杠杠杠,顺利赢了大狗拿到线索。
2.许愿、加奈一组:两人换了个地方聊天,又换了个地吃饭继续聊天,突然许愿想起来去找一个叫陈默的神人。
这位神人究竟有多神呢?
比姚明还高10厘米。
神人出场的地方也很神,是破工厂的旧澡堂子里。
于是两人等着神人慢慢冲澡,慢慢换衣服。
神人当然不只神在这些地方,当观众都觉得神人要开始叫人来按摩踩背的时候,神人突然在澡堂子里挂出一幅黄宾虹的画,来小许,考考你。
小许凝视画良久,嫣然一笑,赝品!
真品你能挂澡堂子里吗?
神人很欣慰地说,恭喜你小许,通过了考验!
要找付贵,你先去找一个叫大狗的人。
于是两人来到都是大狗和大汉的院子,在那儿遇到了药不然和黄烟烟。
从这集开始,后面我都没再认真看,只记得从第4集发现付贵的线索,直到第9集,四人历尽九九八十一难终于找到了扎小辫的付贵大爷。
相信各位应该能明白我想表达的意思了。
二、我看了下,小说原著是10章,电视剧一共36集。
按照这个比例,寻找付贵在小说里2个章节的内容改编为6集的剧,其实算合理。
但为什么我感到这样拖沓和无聊呢?
问题不在于改编插入了大量小说中没有的情节,而在于插入的内容出了问题。
《水浒》里武松的篇幅不是很大,但把武松单摘出来说的《武十回》就有120万字,整体上还是很好看。
马伯庸的小说,我看不出有现代小说叙事技巧的痕迹,基本是受中国古代话本、章回小说的影响。
在《古董局中局》小说里,他很懂得如何运用这些传统叙事手法,多久一个小扣,多久一个大扣,什么时候低谷,什么时候高潮,都经过了很巧妙的计算布置。
这篇小说的叙事结构十分传统和简单:破解佛头案,是小说设定的最终目标。
从主人公被牵扯进五脉到实现最终目标,作者设置了很多迷局,大的像天津寻找付贵、安阳寻找郑国渠、岐山寻找海螺山(这其中当然又是大局套小局,比如前面所说的),一步一步,最后发现应该找的是幕后主使老朝奉。
所以这部小说就是主人公一路打怪、解密的过程。
作者要通过情节的延宕,来延缓破解的这个过程,产生一种叙述的张力。
所有这些叙事都是围绕“古董”来推进的,作者通过插入如何鉴宝、如何造假等大量情节,一方面展示了自己的才学,一方面利用这些智识上的比拼不断制造戏剧性冲突。
所以,其实改编这本小说的话也简单,只要围绕“古董”和“局”就可以了,“古董”是内容,“局”是叙事,这是马亲王的拿手好戏,也是小说吸引读者的两大法宝。
电视剧可以往故事里塞进新东西,但必须尽可能不脱离“古董”和“局”。
以此标准看电视剧里寻找付贵增加的那些情节,找红头舞女、找高人陈默、找光头大狗,单纯地就是拉长剧情,都毫无吸引力。
缺少吸引力的延宕,就是拖沓。
至于剧里那些冗长无味的双人对话,更是毫无必要、毫无章法,只是让剧情变得更水,让人心生厌烦。
三、照上面的原则,剧里还有其他改编的不好的地方。
比如,许愿初次与四脉的长辈相见,本是个重头戏。
饭局上,四脉的长辈为了考验许愿的鉴宝本事,是否有资格重回五脉,给他出了难题,与此同时翻出了他爷爷许一城当年的佛头案。
在剧里,几位老戏骨的表演固然十分精彩,但把考验许愿的鉴宝情节删掉了(其中青字门沈云琛考验“戒子椅”真假这一段,被挪移到安阳郑国渠家祠里去了,那一集整段改编的都十分蹩脚俗套,鉴宝变成了识别机关)。
于是饭局变成只剩下讲出当年的佛头案,大段的讲述让故事张力小了很多,也没办法让各位老戏骨尽情诠释不同的人物性格。
一顿饭吃的平平淡淡。
同样,刘局为了考验许愿也给他出了难题,在剧里也淡化了。
鉴别古印这个情节挪到了故事后面,变成帮助一对父子免于被古董商讹诈。
这一改动很成功,展现了许愿更深层次的性格,表面上看只是个充满市侩气、胸无大志的古董贩子,其实是精于鉴宝、很有正义感的人,也很有心机,故意扮猪吃老虎。
但电视剧没有把挪掉的情节再补回来,导致许愿初识刘局这一段很平淡,基本上两人在对话。
电视剧改编得好的地方,我记住的有一处,就是许愿与加奈初次见面,故意设置了个假的加奈先出场,被许愿识破,展现了许愿不仅好学,而且观察细致,有过目不忘的本领。
虽然改的很简单,但还算不错。
四、刚写的时候只看了6集,现在看到12集了,证明我之前的判断是对的,这部剧继续各种拖沓、各种注水,完全浪费了好本子,好演员,后面不必抱什么期待,随意看看就好。
如果能“挽救”这部剧的话,我认为:1.最好是压缩剧集,参考当前的流行韩剧,设定为16集,甚至更短都可以。
2.如果不压缩,必须请马亲王操刀,把情节都集中在鉴宝斗宝上,不要像现在一样改成了刑侦剧。
3.如果不压缩,可以增加感情线,这个就不必请马亲王了,他不擅长写爱情,不擅长写细腻的感情活动。
小说里写得就很一般。
电视剧看到目前感情戏好多了,但也一般。
4.如果不压缩,可以多展现不同地方风土人情,这一点电视剧做得也不好。
寻找付贵这几集,背景是在天津,这是多么有市民味的地方啊,却几乎没有几个镜头,人物也没有天津口音,你说是发生在哪里都可以;很多情节发生在潘家园,却完全感受不到那种鱼龙混杂的气息。
整部剧没有贴地感,仿佛都是在仿古街和影棚里拍的。
新年第一炮,献给《古董局中局》吧
不算正式成文,简单记录一些观剧心情:1、许愿这个人物跟原著发生了很大改变,不过倒是与剧的气质不违和,药不然这个角色也同样如此。
剧中的这两个人物都更加贴近演员本身的气质。
夏雨自然不用多说,在《寻龙诀》中就见识到了他演绎这类人物的能耐,乔振宇反倒让我惊喜,看多了他穿古装,他扮演药家少爷,身上气质也确实很搭。
如果不是非以原著来评判的话,他们两个人这次扮演我觉得都挺成功的。
2、田中千绘的造型一开始让我觉得一言难尽,心中只有两个字:很丑。
后来看久了,竟然也觉得顺眼了起来。
尤其夸一下田中千绘开头那场戏,那场动静偷佛头的戏,其实说起来并不算太重要,哪怕不拍出来都没有太大关系,可是剧组却认认真真地拍了一段,而且拍得还那么认真,酒会,服装,群演,我对《古董局中局》布景的信任就是从这一场戏开始的。
(只所以把群演单列出来,就是因为现在有的戏粗制滥造,连群演都不好好找,拍一个大场面的戏,零零散散几个群演,看着就寒碜)3、一众老演员演得真好,角色也找得真准。
最让我惊喜的不是扮演药来的王刚老师,而是扮演老太太的吕中老师。
在书中后期,这可是一个非常有存在感的角色。
前期慈祥温柔,后期黑化,柔中透出几分刚硬与狠毒。
从最初的几个亮相,吕中老师一颦一笑再喝杯酒,我就觉得感觉真对了。
罗局和刘会长找吕中老师扮演的沈老去东京那场戏,哎哟喂,那节奏感、眼神、笑的幅度,就像是在看投壶一样过瘾,真是走钢丝线一般的精准与精彩。
4、相比起其他的原著改编,《古董局中局》很难得地保留了原著中大部分剧情,这才对了——我一向觉得,冲着名气去买一本IP,然后把IP改得面目全非,那真的还不如自己原创,毕竟原创不会招书粉骂。
《古董局中局》是一个非常好看的故事,越到后面越精彩。
电视剧的前几集就已经很精彩了,用戏剧的手法去推动情节的节奏,会斩去看书时的意淫想象,这是劣势,但视觉和听觉的感官刺激,是优势。
5、拍这种需要大量文物的戏份,我一直很担心文物道具太劣质,根本入不了戏。
现在来看,剧组在道具、打光等设计上是用了心的,不像《沙海》,那道具做得让我怨念丛生。
尤其夸一下第11集,许愿和药不然到郑家造假村找线索,这一集中如介绍会一般大特写了好几个造假文物,道具做得是真精细。
我看到现在30集,原著没看过,简单发表一下我的看法,刚开始几集我倒是看进去了,可是越看到后面越觉得这部片子拍的很差劲,许愿开头卖假古董不说,越到后面越觉得他根本没脑子被老朝奉反复抓反复伤,还要装的好像什么都料事如神,已经知道了老朝奉准备要怎么下手了一样,夏雨的表演自带活泼机智但是剧中表现确是恰恰相反导演一直在想办法烘托紧张的气氛和悬疑难断的故事气氛,可惜什么也做不好,像是刚从大学导演专业毕业的新人一样,毫无头绪,故事里出现的小偷、老朝奉职业杀手、记者以及木户佳奈都表演的很业余,演技有就是要么表演的太用力了要么毫无表情,那个年代一个记者顶着一头银色短发去做卧底记者,是个人都会把目光集中在她身上,小偷当着主人的面(虽然是睡着了)在床旁边的保险箱里偷东西,老朝奉的杀手更像是干练的刑警队长,木户佳奈全剧表现的扭扭捏捏像是有人要逼她干什么一样还装神秘,岐山本地的秦二爷一上来一口的台湾腔很跳戏啊!
我到现在也不知道这颗玉佛头之前跟许愿家有什么大的关系,东京那颗是真是假有什么重要值得许愿木户佳奈要冒险去岐山探访,死这么多人。
交代的一点都不清楚,就这样这部剧还要分两条线走,黄家➕女记者这一条线弄的神秘兮兮的,半天也查不到什么,出去查被保安盘问时慌张的眼神和思考半天后的回答也是尴尬的一笔,白痴也知道你们俩有问题了,我都是快进跳过的,许愿鉴定宝物时要么就是随手一摸5秒就鉴别真伪了,要么就是把古董在天上抛来抛去装逼十分钟后再说真伪,许愿在火车上逃避追杀那一段,真的很侮辱观众智商,真的用心去拍一部电视剧了么?
现在要求都这么低了么?
之前看过一遍小说,记忆最深的就是药不然的出场,一身花T恤还带着墨镜,还带着带着京腔,给人的感觉就是痞帅痞帅的小青年。
之后看到剧中,第一集,许愿正在吃饭的时候,药不然出场了,化身为归国的英国绅士,来到许愿的店里,开始了试探,然后两人开始了交锋,药不然一脸不屑地并且很快看出来许愿拿出的古董都是仿制的,之后就走出了四悔斋。
之后就是许愿和五脉的碰面,药不然是一脸带着深意的笑容看着许愿,两人不经意间也是在交锋。
在他眼里,许愿就是一个二道贩子,没有什么真本事,徒有虚名,但是殊不知之后的事情让他大吃一惊。
果然,药不然和黄烟烟就在暗处看到了许愿在集市上发生的事情,果然是扮猪吃老虎,药不然对许愿的第一印象就此改变,之后两人的故事就开始了。
时而绅士,时而痞帅,时而凌厉,就是喜欢如此多面,亦正亦邪的药二爷
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南斗六班”,查看更多剧集感想与评析第一集【许一城】潘粤明客串的是许愿的爷爷许一城,不过开头就打出了GG,毕竟是友情出演,后边不知道还有没有他的戏份。
开头这一段,观看行刑的群众中出现两个人物,其中黑衣服的男子从手上戒指判断,应该就是传闻中与许一城勾结的日本人木户有三。
而另一个人物,暂时还未点明,有可能是后期出现的原警局探长付贵。
只是这个大光头上的图案,让人摸不着头脑。
原著似乎没涉及到这个图案吧,也可能笔者看小说时与现在时隔时间太长,小说后边的情节记不住了。
【许愿】马伯庸曾说,许愿这个人物,当时参考的就是演员夏雨,所以夏雨来演自然十分合适。
在鬼吹灯的电影《寻龙诀》里,夏雨出演的是在潘家园倒卖古董的大金牙,也算与古董一行有些缘分。
不过吧,怎么说呢,至少从第一集看,这个角色似乎有些错位。
在小说中,许愿对所有背景和事件一无所知,要么靠小聪明,要么靠之前的经验去应对和解决眼前问题。
在读者眼里,许愿应该是个不卑不亢、从容有度的形象,读者跟着许愿一起去了解背景、知识和真相。
而夏雨的许愿,略有些轻浮,面对五脉时又有点怂,跟书中的人物不尽相同。
至少书中许愿有一个四悔斋的铁则,就是既不造假,也不贩假。
但剧中,许愿用赝品忽悠前来试探的药不然,然后被打脸。
这改动有些莫名其妙,希望后边剧情会有解释。
而且,见义勇为验定真假那一段,那可是95年的首都啊!
当街敲诈勒索?
打妖妖灵报警啊!
跟他废什么话?
真当那时候不是法治社会啊?
所谓的“悬丝诊脉、隔空断金”,也没有剧中那么夸张像武侠片一样,不过就是靠重力测重心而已。
在书中,曾有过不止一处许愿十分谨慎的描写,古董行当里,有着众多规矩,这种当着不明真相群众的面点出同行古董的真伪,不怕被潘家园群殴吗?
【药不然】在B站网友当年自制的伪预告里,形象就用的是乔振宇,所以邀请乔振宇出演也算主要角色的药不然,网上是有不少叫好之声的。
至少在第一部的书里,药不然虽然看似是个纨绔子弟,但真性情,讲义气,有不少情节都是药不然这个角色帮助和带领许愿去深入了解。
不过,在电视剧版中,药不然在开头就装成华侨来试探许愿,明知是赝品,却给了许愿3000英镑,95年这可是三四万的巨款,几乎能买套房了,要知道书中药不然连大哥大都买不起。
【木户加奈】说实话,东北亚研究所的布景有点扯,看着就像民国时期的建筑,毕竟是日本的九十年代,对于这一段的原创情节,实在有点太过玄幻,不明白导演和编剧的用意。
一个考古研究所,为什么像黑社会总部一样那么多保安?
本来应该报警解决的事件,居然胆大包天杀人?
这又是什么设定?
【初见五脉】在原作中,五脉的各位老前辈出场要更晚,不过第一集罗局(原作里是刘局,同样不懂这个改动)就已经张罗许愿与五脉的人见面。
本来这是第一集最应出彩的章节,曾江、王刚、吕中和刘长生,这都是老戏骨,几个人各怀心思在一个饭桌上,虽然不要求像《让子弹飞》里张麻子、黄四郎和老汤对戏那么经典,至少也可以拍得更暗流涌动。
可在这场戏里,节奏真的太差了,支离破碎,白开水一般。
总之,整部戏虽然演员选角不错,镜头和色调也很棒,但剪辑和情节似乎跟原作还有些偏差,再看几集吧。
第二集【许和平】在原著里,许愿的父母是在某次运动中不堪受辱投了未名湖,剧中,或许是为了避免敏感,改成了被冤枉成小偷,被人故意拍了一板砖。
在黄克武和药来的聊天中也透露,许和平之死目前还是悬案,而他之所以被杀,是因为想要调查许一城死亡真相。
那么,果然是五脉之中有人暗中下手?
【小偷】这个小偷,在原著中是个很高明的人物,来无影去无踪,这次《素鼎录》失窃,也引出了五脉之间的明争暗斗。
但剧中这个,你看他破解保险箱密码时,倒像个高手,但真正逃跑时,又变成了纯粹的小毛贼。
最重要的是,原著中的《素鼎录》,是黄家偷的,现在黄烟烟已经出面,自然不是他们,暗线被引导何处?
是谁安排他冒充司机又来偷书?
暂时不清楚。
【木户加奈】木户加奈这个绿袜子,时尚是时尚,却跳戏跳的厉害。
原书中,刘局(也就是罗局)的原意是民间对民间,由许愿出场与木户接触可以省去很多麻烦,而剧中还没怎么样,罗局和木户就接上头了。
怎么着,是不是也出现个故宫博物院或者考古研究所的同志啊?
1995年,时任日本首相的是村山富市,当年8月访华,不但去卢沟桥凭吊,还发布了著名的村山谈话,承认日本二战时对被侵略国犯下的罪行,并诚恳道歉。
这种态度,是我们很希望见到的,可以说,当时,日本与我们正是一段蜜月期。
而剧中,木户和罗局的见面,却像战争时期的谍战片一样勾心斗角,可以理解导演和编剧希望增加悬念的心情,不过,至少你也得尊重历史吧,就算不考虑时局,也多少考虑考虑影响,一个领导跟一个普通民间学者斗智斗勇,有点跌份。
【研究所】药家的大别墅,那叫一个阔!
北京真的有这种地方吗?
再看药不然的研究所,各种高精尖设备,还有个X光眼镜?
喂喂!
这是《碟中谍》吗还是《名侦探柯南》?
一下跳成了科幻片?
还是说药不然经常用这只透视眼镜打麻将赚了不少钱?
书中这段斗法,药不然和许愿来到潘家园,每人2000块限时买古董,看谁赚得多,在给读者普及古董知识同时,让药不然对许愿心服口服。
而剧中,郑教授借来的古董居然不知道真正值多少钱,令人不得不怀疑当时官方和民间的掌眼能力,而且,不带手套直接用手接十几万的古董,教授你未免也太不专业。
第三集 【品味】为什么中日妇女的审美都有些奇怪呢?
日本年轻女性就喜欢小帽子。
而我们则喜欢中华立领。
【五脉】现在看,编剧并没有完全按原著来,就像亲王在微博说的,做了不小的改动。
黄克武和药来更加亲密,二人本集透露的信息就是五脉间并不是铁板一块,哪里有利,哪里就有人逐利。
黄克武似乎确实不知道自己管辖下店铺有赝品出售,那么,这是有反派角色渗入黄家蓄意破坏?
药来在学校对许愿的一番话,包括找记者去找麻烦,可以说成是锻炼,也可以说成是试探。
刘一鸣和罗局显然关系更好,而且在罗局面前,反而是刘一鸣话语权更强。
在研究佛头新进展时,其他家的长辈压根没露面。
沈家更是像销声匿迹了一样。
【豪宅】这一集里,出现了黄家的住处,也是个难得一见的豪宅。
95年有这么间宅子……好吧,接下来的不说了。
【木户加奈的目的】首先,木户在与中方见面前,就没什么诚意可言,派个秘书冒充自己与三人见面。
而在谈话中在抛出疑问后也语焉不详,感觉这部剧在往谍战剧上发展。
木户似乎在天津还有其他安排?
找付贵?
一个外国普通学者何来如此大的势力?
细川这个人物,在原作中应该没有吧,似乎是电视剧的原创。
第一集里,木户加奈说他是内阁大臣的儿子,但上一集的评析里已说,1994年1996年的内阁总理大臣是村山富市。
那么,剧中指的是细川和熙?
可细川和熙在位的日子是1993年8月1994年4月,与剧中的时间又不一致。
就看看下一集这位细川少爷能搞出什么幺蛾子吧。
这个剧实力诠释了什么叫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我没看过原著,看了很多原著党与剧党的反应,统一的“糟透了”反馈,那说明问题不一定在原著那里。
在这个没演技没艺德的“明星”横行的时代,以前的那些优质演员已经全是老戏骨了,我们似乎在马伯庸原著和老戏骨挺力的情况下,自动的认为,这个剧应该不会差,至少不是个烂剧吧。
话说,谁还不是看着优质国产港产国际产的剧集长大的啊。。。
故事讲的烂,谁来演我也不会买单。
请大家回忆一下好听的故事是什么样的?
你还记得的,好听的故事,是什么样的?
你能复述一次吗?
就现在。
你如果可以,复述出来的是什么?
人物,时间,地点,接着是,发生了什么,也就是事件,引出的就是最重要的,人物的成长变化,也就是所谓的人物性格轨迹。
听故事的人,能够跟着事件和人物因此的成长变化而体会到这个故事的全貌,而好的故事,或者一个好的讲故事的人,会将这些点都讲清楚,确保他的听众、观众是明白他在讲什么,至于听众、观众怎么去理解,那是另外一回事,那首先都得明白那故事是什么吧?
这个剧的bug有多少我都无法。。。
我都不知道要从什么地方开始讲。。。
一帮好演员,是怎么被导演和剪辑毁掉,当然还有一些娱乐圈七七八八我们就先放一边吧,单说那么多大咖在一起演了个妈卖皮肤的毛线球,我是真心觉得可惜。
(关于剧情的,我觉得在那么多莫名其妙球的bug下,什么都有可能。
罗局一上场就一副“我是隐藏的坏人”的鬼样子,有人说,国产剧的尿性,他不会是坏人,是,但在这里对他的背景交代几乎没有,甚至在剧里都没有正面说过他到底是哪个部门的人,可以调动公安,可以参与文物文化事务,甚至可以安排国家级文物交接。。。
他可以是个“贪官”角色,也可以是个冒牌货,真的罗局在哪儿谁也不知道,反正都没有交代;剩下那些没交代清楚的角色,和刻意花了时间描述的场景,全都是坑。。
)都不说这个剧能不能拍第二部了,就现在这样,作为一个独立的剧,这个乱七八糟的程度,我真的是服气了。。。
很久前就读过亲王这部小说,觉得很熟了,没想到拍出剧来还是看到了新意。
木户家的后代一直疑心佛头有假,自己却苦于不能判定更无法找到真品。
利用友好归还为名,用为家族雪耻为激励,引出并诱使白门后人为其找出真相。
这深意这心机着实是有趣。
亲王写的高明,一众明星演技精彩,牛B的,好不容易有部直男能看的剧,值得推荐!
“叔叔,这是真的么”“你喜欢么”“喜欢”“你喜欢,就是真的”看完第一集,纵然戏骨云集,但最打动我的是结尾的地方小女孩与许愿的短短两句话,也是我觉得这集最“古董”的地方。
何为真?
何为假?
肉眼凡胎即没有五脉的绝学,也没有高精尖的设备,我们喜欢古董,好奇古董,是因为它经历了时间长河漫长而残酷的锤炼,将不同的美凝结在这器物中。
就像我前一阵去荷兰梵高博物馆,看到了杏花真迹随手又买了一张几欧元的纪念画,在我眼里,二者是一样的。
都是对生命的赞歌,都是梵高热烈和孤独的生命的最好写照。
“鉴古易,鉴人难”我喜欢古董这个故事,其实跟原著、演员没什么关系,只是喜欢以古会友,以古鉴人这样的故事。
自带一种中国文化独有的雅致清高。
就像前两天朋友说,看马克西姆NEW SILK ROAD的现场看哭了,我听完跟她说,换我我也哭。
那是一种何等的大气恢弘。
我第一次去台北故宫的时候,背了一本很厚的关于瓷器的书。
不知道为什么,看到“哥官汝定钧”几个字,就是有种莫名的隐动,就像我看到许愿药不然斗口的时候,听着一大串不能十分明白但依旧很想听下去的专业名词,我想去远远的傻傻的去追溯去理解这份美。
“小人物的地气,大人物的风骨”很庆幸,人物没有让这个故事的格局变小。
按理说,药不然的角色更讨喜,但我偏偏喜欢许愿,他比药不然更适合承载这个剧。
如果是药不然是放在故宫博物院的毛公鼎,那许愿就像是四合院门前的石狮子,走过路过想去呼噜下狮子脑袋。
如果所有历史文物都只能被锁在层层安保的玻璃柜中,那该多无趣。
“君子世无双,陌上人如玉”第一次见这句话,是形容欧阳明日的,看到药不然第一眼,还是想到了这句话,身处名门,受过极好的教育,最重要的是有自己的判断标准。
喜欢他俩斗口的那场戏,有种旗鼓相当的快意,一个是有着祖传秘籍的扫地僧,一个是领域金字塔顶端的接班人,二人各有本领,同求真。
“快意恩仇,青梅竹马”虽然明知官配是许愿X黄烟烟,但就是忍不住的想站药不然X黄烟烟啊,都说竹马敌不过天降,但我就是偏偏喜欢竹马。
二人有着不言自明的默契,有着不自觉不自知的关心与信任。
终于有一个剧的女主不再是病病殃殃,苦大仇深,没妈死爹了。
我就是喜欢黄烟烟身上的飞扬和笃定,我认为对的就一定要去做,我相信我所坚持的。
其实不光是黄烟烟,这里面每个人都是如此。
看了两集,抛开故事(现在下定论有点为时尚早)我喜欢古董世界的传奇,这个世界何尝不是一个平行世界呢?
在这个世界里,延承了千百年的规矩道义,有着一股久违的江湖侠气。
如果金庸老先生还在世,真想看他写一本关于古董的武侠小说,那一定非常的好看。
一口气看完了古董的好几集,趁停下来歇一会脑子的时候来谈一下自己的观剧感受。
古董这剧是近几年少有的好剧。
色调很美,给人一种观影的感受。
老戏骨们纷纷现身,看他们演戏很过瘾,一举手一投足一抬眼都是戏,需要细细品味。
夏雨作为影帝就不用说了,演技棒棒的。
乔振宇演的药不然表面上看去好像很正经,其实细看他的眼神,其中蕴含的城府隐约可见。
他的腹黑、计谋都藏在了他的眉梢眼角,又是一抬眼感觉这个人好正派,可转瞬细思却发现他每一举动都有深意。
他的城府都隐藏在了那个温和的面具下了。
看到后面又发现了他混不吝的一面,让人不禁想问,药不然,到底哪一个是你的真面目呢。
加一句:这个紫西装真的好帅
高期待就是高失望先声明我不是原著粉也不是演员粉这个故事本来是写上个世纪80年代末的事情,结果全剧服化道各种混乱,各种穿越。
很多都是这两年的东西,却冷不丁来个古董一般的电话来凸显年代。
这个框架乱了,直接导致故事就嵌不进去,怎么看怎么浮在空中,不能把人带到故事中去演员是好演员,但是不搭。
盗墓的时候陈坤,黄渤和夏雨各种搭; 这个戏夏雨和另外两位队友各种气场不搭,严重怀疑他们一块拍的时候不别扭么。
这个戏上一辈都是北京古董行的老人儿,可是曾江老爷子往那一坐就是香港大佬的气场啊,五脉的气场也不对,本来是若即若离错综复杂。
现在感觉就是尴尬,没联系非要凑一块80年代末的北京那个年纪的男同志,看看顽主里面那仨。
夏雨练的那身腱子肉也带入不到角色中; 乔振宇打玻尿酸了么,怎么那么僵。
本来等着一众好演员演活了一个网文水平的原著,可惜啊栽了
玄门黄门三代掌眼工作也交给了许愿,那白门自己撑起明眼梅花多好。
剧情是看过最松散囧的没有之一!虽然鉴宝的ip很吸引人,画面质感也很高级,演员也很给力,但是,也弥补不了剧本的缺陷!
当初看原著就非常好看,内容很丰富,所以开拍开始一直期待古董局中局电视剧,终于播出,第一时间去围观,不得不说画面做的非常精良,戏骨云集,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都很有味道。夏雨不要说真不愧是影帝,分分钟带你入戏。乔振宇也让人眼前一亮,出场非常惊艳,不得不感叹时光没在他身上留下痕迹。整体效果不错,节奏把握的也好,打戏干净利落。还有王刚老师是真的很可爱啊,看着就和蔼可亲,吕中老师真的演出了我心中的沈老太太,好评。
夏雨的表演和台词功力真的好,可是剧情实在太拖沓了,以至于把人物的性格都拖成了何弃疗,千人一面,实在是看不下去,拉到了18集,只看前面4集还不错,从第5集到第8集消耗了你所有的好感与耐心,后面到18集纯粹靠拉进度条
老书粉来追剧。不知为什么一水儿演技好评中我只觉得演技尴尬。看看那台词"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编剧刚高考完?这么不走心?乔振宇一说"操蛋"我内心就比较操蛋。昨晚一激动买了个腾讯会员,现在有点后悔…好吧好吧,就支持下马亲王吧。
没看过原著,感觉拍的挺好看
一般吧 节奏有点问题
弧光联盟第四部网剧,一部比一部精致,五星好评!
故弄玄虚,夏雨演技还是可以的
看了三集还可以,夏雨演这种北京小青年还是挺合适的,但就是没突破。
太不走心了
很失败的改编。第一把八十年代的氛围改没了,第二把北京故事的气质改没了,第三人物也写得毫无魅力。
杂技鉴宝,也是服,随便路边拉个人也比女二号演得好吧!
开场有点震撼,画面和镜头不错啊。摄影真的棒,灯光也太好了吧。节奏目前把控也很好,打麻将的戏的光影也太棒了,配乐也还可以。夏雨的戏也太他妈舒服了吧,我真的太喜欢听京腔了。一个地图一个地图展开,每个地图都有新的故事线在推动情节,好喜欢。后面剧情越来越拖啊,节奏也有点乱了。
失望呀。电视剧的好看与否剧本很重要。
是我喜欢的题材
好看好看。一口气看了12集
期待已久,从现在看的四集来说完全值得期待,渐入佳境。场面宏大精美,全员演技在线,各位演技派同场竟演,气氛之好,简直感动,情节基本符合原著,虽然有改编,相信后来会给予合理的解释,没有明显的短板,5分预定。
看了两集,实在看不下去。无聊拖沓的剧情,浮夸的配乐。
故事进展时快时慢,乔振宇又演双面人。E7鉴宝动作略浮夸。E20姬家鬼市让剧有些起色。E25方队怎么显得如此意图不对。E26秒入探墓题材。E30刘会长动机不纯。E32沈君终露脸。E33药不然这一上场破绽这么多,暴露的设计显得赶进度。E36玄妙佛中佛,周深BGM耐听,老朝奉成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