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到影片简介,说是讲师生恋的,我对这种恋情并不看好,就找来影片看了一遍。
外表出众,热爱表演专业的女大学生海媛,一开始跟妈妈离别时表达她的雄心壮志和不舍,最后怎么总趴桌子上睡觉?
不上课,也不参加考试?
这孩子明显出现厌学抑郁情绪,让人看着难受。
原来海媛和她的大学教授搞了一年多地下情,分分合合疲惫不堪,教授疑心重,不想被人发现,海媛因为被恋人看轻而疲惫不堪。
师生恋就是这样,社会地位差距大,压力就大。
教授已经成家立业,一切木已成舟,开始面临中年焦虑,衰老的问题,很明显他没做好准备,不愿承认自己青春不再,和学生们在酒馆聚会的时候,勉强自己融入大家,眼底尽是悲凉,学生觉得他没有想象中那种教授的样子,暗讽他没有给自己清晰定位。
这也是他跟海媛纠缠不清的动机。
后来和海媛约在郊外人少的南长城见面,掩人耳目,他得意的跟海媛说,要谈一场不留任何证据的恋爱,海媛显然是不开心的,海媛发现他趴长城腿抖,觉得他老了。
2人在黄昏听古典乐,像一首哀悼乐,海媛说听一首曲子胜过读一百本书,暗示对教育教师的失望和厌弃,教授同意她的说法,她高兴的吻了教授,但教授还是坚持不公开恋情,可以看出其虚伪性。
海媛处境尴尬,同学们觉得她漂亮有钱排挤她,她都没地方住,妈妈去了加拿大谋生,教授为了和衰老搏斗消耗她,现实的压抑让她在图书馆的梦境中,终于爆发,她把这一切告诉了同学和姐姐,明知道会被传开。
一位女同学催她上课,表明她对于回归课堂的渴望,后来她在有草坪的墙角蹲着,挣扎在学业梦想和暧昧不清的恋情之中,这时心理已经有抑郁倾向了。
后来她和姐姐姐夫趴迷雾缭绕的长城,迷雾表明海媛对前途的迷茫,他跟姐姐说了教授向她求爱,姐姐姐夫竟然支持她恭喜她,说明他们的婚假意识强烈,女孩子就是用来嫁人的,不尊重个人的自由意志。
教授来见她,要带她私奔,但他随口否认,只是说说而已,海媛说,她把他们的关系告诉姐姐姐夫了,教授炸了,要分手。
教授被困在社会的刻板印象之中,也是蛮辛苦的。
后来教授坐在长椅上看夕阳听古典乐,哭的像个孩子,他不是哭恋情和恋人的离去,而是他对自己青春不再的哀恸,心疼自己呗。
海媛看到了这一幕,对教授同情起来,教授趁此机会卖可怜,耍无赖要复合,海媛默许。
最后镜头,海媛趴在图书馆睡觉,这个镜头出现了3次,表明海媛将继续她那令人疲惫不堪的恋情,最终梦想和青春都将消耗殆尽。
就如影片开始,海媛和妈妈逛街,妈妈说抽烟的小伙子,抽多了要中毒的,小伙子把烟掐了想给海媛留个好印象,海媛离开之后,他又抽起来了。
镜头多次扑捉海媛踩别人丢到马路上的烟头,一个是尊敬母亲,二是她不喜欢这种自我毒害的行为。
可悲的是,她还是在那个社会环境中,中毒了。
各位大学生们,环境是残酷的,意志是脆弱的,你们的身边险象环生,希望大家早日走出心里的迷雾,勇敢逐梦。
妈妈离开了 爸爸没有用 父母缺位的海媛和老师谈恋爱 老师是懦弱的不会爱的 并没办法满足她对爱的需要 给酒喝的长者是对父亲的投射 会在老师不珍惜她时告诉他你要好好珍惜她 会在她难过时给她酒喝像她求婚的教授是她对理想男朋友的投射 那是个一眼就能看懂她 能和她交流精神世界 并说她就是结婚对象最佳人选从而给了她最大认可的老男人区分梦和现实很简单 不用找时间线 梦不符合事实逻辑 但却反映出人最真实的情绪反应 剩下区分不了的部分也不是很重要 老洪头从来没有要讲过非常深刻的道理 也不像有些导演那样有一个统一的深刻主题 只是用电影说话 把想到的都说出来 所以一般很少有人给9分以上 但是他的电影自然有趣 细小的想法也能带来许多生活上的反思
#ICA 从前有个大家,大家里有个小家,小家里有个孤独的人在写故事,写的是…从前有个城市,城市里有个小镇,小镇里有个失意的人在做梦,梦的是…从前有个“我”,“我”中有三个“我”,三个“我”做了个无数的梦,整部影片在我看来仅有的现实是女主在不同地点的书写,的书写的内容就是在不同“我”下的梦境。
电影中的梦境明显带有弗洛伊德的梦境潜意识理论,一切的来源是悲伤与孤独,而这一切都与母亲的离开有关,本我中包含的压抑和情绪通过梦境展现,电影在我看来完全可以忽略叙事性,只是内心孤独的外化呈现。
书写剧本是自我的迷失,而剧本中的梦境则是本我与超我间的冲突。
电影的空间塑造的太好了,故事反而不重要了,那并不是日记,也不是记忆,更像是一个思考,而她写出的文字变成了稳定的空间,人事物经过这个空间,留下了他们的足迹,这种形式感觉比《塔楼上》的行走更让我感到震撼。
录音机播放出来的音乐质感让我再一次感受到那可能是来自于另一个空间,就像《在水中》那段音乐的质感一般,仿佛来自于“我”(观众)的身边。
看了这部电影的影评,很多都写得很好,我肯定是写不出来的。
就讲讲里面的两个梦吧。
惠媛在图书馆做了两个梦。
第一个梦,是翻英文书遇到那个守不住秘密的男同学。
那个男同学曾经把惠媛对他说的话告诉过别人,而这次,惠媛对他说,你会保密吗?
然后就把自己和教授的事情一股脑都告诉了他,甚至包括上床这种事。
这个梦反应了惠媛内心对地下恋情的压抑。
而看英文书是为了装逼这一段,这种话是心里想想,但是绝对不可能对外人说破的,但是在梦中,惠媛也表明了自己的真实想法:也不是很看得懂,只是觉得看英文书很装逼。
梦醒了,惠媛自己也为梦里的自己羞愧,所以自嘲道:真是疯女人。
第二个梦,在梦中遇到美国教授(对应现实中的教授),教授刚离婚(对应对现实中教授的希望),教授很勇敢,主动向她表明爱意,隐隐有求婚的意思(对应现实中教授的软蛋)。
教授用英文打电话,她都听懂了,用来表明自己的英文好,自得。
教授用潜意识叫车(这当然是纯粹梦里才会出现的事情了)。
然后和姐姐两口子爬山(对应和教授爬山),教授也来爬山,和教授吵架,分手(对应现实中和教授分手),然后碰到老头(对应现实中的老头),遇到教授哭(对应现实中教授爱哭),原谅教授(表明内心深处对教授的留恋,但是梦中充满了悲观的气氛,也对应内心对这段感情的不看好)。
第二个梦做得尤其长,所以刚看完的时候,都不知是真是幻了。
反正就是将现实的生活在梦中改头换面重新演绎了一番,加上自己的主观愿望。
直到最后镜头出现“梦中的老头和现实中见到的真像”这句,观众才从惠媛的梦中跟着醒来。
哦,对了,还有一个梦,是开始在妈妈会面的小餐馆做的。
做梦明星说她长得漂亮,喜欢她,请她来巴黎作客。
表明对自己外表的自得。
这电影挺酷的,女主角也漂亮,有意思。
《不是任何人女儿的海媛》是一部不动声色的电影。
摄影机静静地观察着一个好看的女孩儿——海媛。
观察着她与五年未见面的母亲的见面,及与母亲一道回到旧地的短促游历。
母亲要定居加拿大了。
她一心想要抓住生命的余年,向死而生,尽兴地活。
她像个时时输出正能量的人生导师。
对海媛说要享受生活每一天。
她说她去加拿大后会每天想一次海媛。
这次见面母女间融洽相处。
海媛是个懂事的女孩。
然而这次见面也意味着,母亲要弃她而去了。
五年未见面已是一种抛弃。
而今,抛弃得更彻底。
冷酷命运,被包裹在一片温情脉脉里。
影片始终未提及父亲。
暗示出某种不言而喻的东西。
海媛有着一张混血的脸。
在小餐馆里等待着与母亲见面前,海媛还趴在桌上做了个梦。
梦到在巷子里遇到一位西方来旅游的名女人,向她问路。
然后夸她,说她像自己当演员的女儿。
还亲密地抱了抱她。
欢迎她去法国时到她家做客。
海媛那一刻异常兴奋,开心得像个傻瓜。
这个梦揭示出她对母爱的渴望。
与母亲坐在一个广场椅上,母亲说她漂亮得像个模特。
她听了高兴,起身走起猫步,又突然兴奋地往前冲,绕着一根粗柱子跑了两圈,撒着欢,像条小狗倒在草地上打滚。
那是她在影片的现实中最后一次撒欢,最欢乐的几秒钟。
母亲走后,她拨了旧情人的电话。
为何她这么做呢?
也许这是她被抛下后抓救命稻草的动作。
旧情人来见她。
寒暄着,渐渐兴奋起来,夸她漂亮,猛然吻她。
旧情复燃了一般。
但随后遭遇尴尬。
他们寻思着找个地方喝一杯时,旧情人非常担心撞见熟人。
他是大学老师。
这是一段不伦的师生婚外恋情。
然而偏偏还是被几名学生看到了。
寻思一番,他决定与海媛一起走进餐馆,并为此编了个连自己都难以相信的谎言,巧遇之类。
师生间一阵尬聊,气氛很僵,其中有名学生,还是与海媛交往过一阵的人,他怯懦,不敢说什么,倒是旁边的同学,替他声援,指责老师与他心上人约会。
第二天,海媛与情人再次约见。
这次约在南长城上。
二人沿着台阶爬着,随兴聊天。
海媛心中仍挥之不去对他的爱。
他也爱她。
但这份有损名誉的恋情使他怯懦,退避。
他们站在城墙边,提到海媛与他分开后新交往过的那名男生,他突然火大,质问她为什么交往那么矬的男生?
看中他什么了?
当海媛如实告诉他还上过床时,他更是失声骂道,你是个疯女人吗?
好像这令他蒙羞一般。
海媛愤懑地独自走开了。
他则坐在一把椅子上,独对夕阳,播放着他们一起听过的音乐,掩面哭泣。
现实中故事就这么多。
海媛用两篇日记,分别记载了与母亲见面作别及与旧情人两次见面不欢而散经过。
影片整个内容由海媛的三篇日记构成。
第三篇日记是本片重点。
记了一个梦。
具体来说,是两个梦。
她趴在学校图书馆桌上睡着了。
先是梦到在图书馆与她相好过的男生问她是不是跟老师在谈恋爱。
海媛大方地告诉他是的。
这种大方举动只有在梦里才做得出,它体现出现实里需要隐藏这段恋情所导致的压抑。
它还使得海媛自问,我是不是一个疯女人?
这正是情人骂她的话。
接着她跌入一个更长的梦。
她梦到给情人打电话,情人不接。
随后在街头小书店,她邂逅了一个美籍韩裔教授,跟她友好搭讪,请她喝咖啡。
教授是个温柔的中年男子,告诉她自己刚刚离婚。
当海媛问他想再找个什么样的女人结婚时,他说,就想找你这样的。
突如其来的示好与追求,并许诺,要带她一起去美国,过更好的生活。
在梦中,海媛对此感到欣喜。
现实中她未能得到的,梦中轻易就有了希望。
随后她与称作姐姐和姐夫的一对朋友一起游南长城。
姐夫其实并非真的姐夫,是与姐姐交往七八年的婚外情人。
这是梦里对自己不伦恋情的投射。
他们三人游长城,在石桌上休息,吃泡面(现实中她与情人游历到此时曾羡慕有人围在石桌前吃泡面)。
情人给她打电话,说想来找她。
不久,情人来了。
姐夫其实认识他,但装作不认识的样子。
怕海媛知道了会觉得尴尬。
情人与她到一旁聊天。
他拿出一封信说这是自己给学校写的辞职信。
但又告诉她,只是写着玩儿的。
当然我们知道这是海媛希望的投射,但她又不敢当真。
二人抛开姐姐和姐夫走在一旁,很快也如现实中一样起了口角,情人责怪她将他们之间的隐秘恋情告诉了姐姐。
而她则说自己感到太累了,所以才告诉了她。
二人都感觉到累。
他说,我们分手吧。
她也说,太累了无法继续这段感情了。
她跟姐姐和姐夫说自己走开一会儿,然后独自溜达。
消化着心中情绪。
她看到长椅上坐着一个陌生老头在喝酒,向他讨了杯酒喝,老头告诉她要好好生活。
情人后来经过长椅时也坐了下来,打开播放器播着他们一起听过的音乐,边听边哭泣。
返回找姐姐和姐夫的海媛看到他了。
说你原来还没走啊?
看他哭得伤心,她温柔起来,安抚道,再等等,会变好的……梦醒了。
她思考了一下,那个给她酒喝的好心大叔,就是与情人爬长城时见到过的大叔。
电影到此戛然而止。
当然,直到最后,观众才发现,与姐姐和姐夫这趟南长城游历,原来是一个长梦。
梦向我们揭示了海媛所得不到的爱,实现不了的生活。
无论梦里梦外,与情人终有一次崩溃式吵架,导致关系的难以为继。
孤寂的海媛,甚至从陌生大叔的好心里寻求一丝安慰。
片中的海媛真美呀,应该算得上洪常秀前14部长片中最美女主,没有之一。
家境优渥。
这样的人儿照说有着生活更大特权吧?
然而,她却是内心孤独无依的苦主。
在现实生活中,她性格温婉,唯有梦境揭示她生命真正的缺失。
不知道是洪常秀面对这样一位漂亮女演员产生了如此构思灵感,还是他为着这种灵感,找来这样美的女演员。
制造出强烈反差感。
这种反差,显出更令人唏嘘的悲剧性。
过去洪常秀影片中常常出现梦境构建,此后也会有。
而这部片是将梦做成了与现实并置的结构。
这让我想起毕赣的《路边野餐》。
《路边野餐》后半程的长梦是让现实中无法弥补的东西,借助梦境得以补偿。
毕赣是温柔的。
而洪常秀一如既往地保持着他的冷酷。
梦只是揭示现实中被掩藏的主人公心理困境。
而不是改变的力量。
海媛醒来后想起的梦中大叔,也不足以救赎她。
这部2013年拍摄的第14部长片,没有任何高潮可言,甚至没有完整叙事,它无头无尾,掐出海媛生活中两个前后相连的生命片段:母亲的离去,情人的见面。
并让观众游历一番海媛的梦,得以了解海媛内心缺失。
洪常秀只对揭示某种生活真相感兴趣。
所有多余之物,务求去除。
不给你额外安慰,也不用戏剧性激起你鼓掌的冲动。
我想了半天,为何电影题为“不是任何人女儿的海媛”。
我分析是,母亲与她小聚话别,意味着她成为事实上的孤儿。
2013年,洪常秀53岁。
他还是那么绝。
241130
《不是任何人女儿的海媛》以日记和梦的形式讲述了女主人公海媛与李教授之间的纠缠关系,虚实交织,在现实与梦境之间形成相似与反差。
就从题目入手吧。
「不是任何人的女儿」其表面上自由与独立的象征。
「女儿」不仅仅是对她的母亲而言的,她在现实或梦中遇到的人:简伯金、李教授、美国教授、善良的老头在年龄上都是其长辈式的人物,因此这个题目应该理解为海媛不依附任何人而存在。
但事实上,她依旧需要别人的肯定(不管梦中还是现实中每个人都夸她漂亮),需要李教授(打电话给他,梦中李教授说需要她),因而她并非真正自由与独立。
谈到梦,就不得不谈到虚无与孤独。
明知没有结果的婚外恋,却还总是割不断,因为双方太孤独,都还需要对方。
但见了面还常要吵,吵完了又好,周而复始,没有尽头。
「死亡后我只留下三样东西:我的孩子,我的电影,以及人们对我的记忆。
」两人都看似达观,海媛一直在读的书却是《死亡的孤独( the loneliness of dying)》。
婚外恋个人认为是一种及时行乐的姿态,它对应的恰恰是对未来的恐惧。
从梦中醒来,海媛没有捶胸顿足,而是坦然回味,这似乎反应了洪尚秀作品中一直体现出来的生活态度:活在当下,世界是虚无的(多部作品中出现的事情的发生是没有理由的观点),对于一切不要太纠缠。
最后写点题外话,洪尚秀色彩搭配的品味真心不错,大红配墨绿,土黄配宝蓝,对比很强烈,却又出奇地好看。
他这个时期的作品拍了好多的古建筑。
郑恩彩蛮漂亮的。
看片名以为是讲独立女性的母女关系,结果又是婚外情。
摄影上又是推进去、拉回来,本来担心摄影师锻炼不了技能,离了洪尚秀不好找工作,结果金炯求摄影了好多大导的片子,真是大道至简,啥都会,牛。
不过可能主要是导演的分镜设计。
从送别妈妈开始,老师来,永远的多人小酒馆对话,学生质问老师,对海媛有意见。
坚决反对师生恋!
对学生不公平。
这就跟大家似的,是个人就该找与自己势均力敌的对手开打。
和妈妈在小店门口,男人对海媛目不转睛。
妈妈、小店男、老师、老教授,每个人都夸海媛漂亮。
当每个人都这么说的时候,海媛是否感到厌倦。
和老师的vlog,小酒馆,南长城,听音乐,因为前男友的问题老师发火,同学说老师受伤,海媛遇到老教授,和姐姐、姐姐的有妇之夫情人爬山,老师来,分手,喝酒,两人坐在夕阳里。
没看到老师的爱,只看到失败的油腻中年男,他对孩子的爱可能都不会持续。
说着爱海媛,其实只是爱她的容貌。
当容颜逝去,又接着爱下一个女学生。
也没看到海媛对老师的爱,只看到了海媛的孤独、悲伤、恐惧。
不知该如何生存,又没有交心的朋友。
两个孤寂的人,相互折磨。
海媛不会跟着老教授去美国,因为她还对爱情抱有幻想,还没有认清现实。
人应该谈健康的恋爱,健康就是幸福。
虽说是vlog,靠对话堆起来,但确实能看得下去。
冷眼旁观看两个局中人,希望生活中的人不要受这种折磨。
音乐,老师的哭泣。
哭自己什么都没有。
为什么当大学老师?
为了赚钱。
拿总统奖无所谓,发点奖金最重要。
搞钱要紧。
为什么不离婚呢?
因为妻子要照顾孩子吗?
可能我还没到这个年纪,不懂这些人的心理。
女主的日记旁白,衔接上下场景。
长镜头大多以空镜头结尾。
从进图书馆就进入梦,后半场都是梦吗?
梦里分手,醒来仍旧浑浑噩噩?
羡慕片中人: 大学教授不用备课,不用写论文、做项目、评职称。
大学生不用去学校,要挂科了也不担心。
电影里的人不打工,现实中的我们为钱工作一辈子……小细节:踩灭烟头,什么人会每天抽烟?
风吹旗动,让眼睛看见风,旗的狂动映照人物内心的纷乱。
爬长城的老人,人生短暂,不如享受好天气。
情情爱爱,都是枉然。
片中的是枉然,有好的感情要珍惜。
我觉得很多人都会有那种体验,就是做完一个浑浑噩噩的梦,梦中的一切甚至醒来后仍记忆犹新,然后一边疲惫的回味,一边惊讶于梦中自己的种种反应——并不得不承认那才是自己最真实的一面。
城墙,老头,吃饭,几个元素的重复和堆叠,都让海媛的梦更贴近了现实。
我喜欢这部电影,喜欢它通过几段梦呈现出的,一个女人内心最深处的纠结和忧思。
在片尾处,她看见了痛哭的男人,她原谅了男人,可是一切都是那么苍白无力,交响乐曲的声音单薄而刺耳,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中,一切都没有生机。
然后梦醒了,海媛才会从心底明白这段情感再发展也只是如同嚼蜡。
所以说,最悲哀的事情就是,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感情真实到苦涩。
我们匆匆经过一个书店,平淡的喝完一杯咖啡,枯燥又尴尬的进行一番对话,绝望的结束一段关系。
结果到了梦中,当它们重复上演时,偶然出现了,巧合发生了,一切或悲哀或幸运的,都变得充满戏剧性和仪式感。
再度梦醒,我们才发现,自己的生活是多么无聊和绝望,总是差那么一点点运气,差一个和我们再重走一遍城墙的人,差一个留我们进书店转转的人,差一个更爱我们一点的人。
所以海媛是谁呢?
她是别人口中那个有点装有点神秘的混血美女?
是和老师维持地下情的卑鄙女人?
还是一个总是做着迷幻之梦的孤独者?
还记得那段平凡劣质的交响曲声效吗,当海媛激动得说出“我也爱你”的时候,那音乐声戛然而止了。
海媛,只是一个普通的渴望爱的女人而已。
去年夏日國際電影節,看了洪尚秀導演的【他鄉的女人】(In Another Country/Dareun Naraeseo),覺得挺有趣;於是今年在國際電影場刊見到他的新作【白日夢女兒】(Nobody's Daughter Haewon),就決定要買票進場觀賞。
故事以日記形式敘述。
一開始,女主角 Haewon 的母親要移民加國,令她覺得很寂寞。
之後 Haewon 遇見法國來訪的影星 Jane Birkin,聊起要當女星的夢。
到後來,Haewon 決定要結束跟教授的不倫之戀,可是二人的關係卻是剪不斷、理還亂。
最後,Haewon 遇見一位來自聖地牙哥的教授,更考慮要跟他結婚……自己對洪尚秀導演所知不多,只聽說過他的劇本對白多,故事結構鬆。
若是這樣,【白日夢女兒】便秉承了他一貫的風格。
在九十分鐘的電影裡,栗看見一堆人來來往往,一邊喝燒酒,一邊聊些不著邊際的話;有些場面頗有趣(例如教授要 Haewon 扮在酒館門外與他偶遇),有些卻老土得要命(栗受不了那些夢裡夢外的場景),總的來說,值得回味的地方並不多。
大概栗習慣了看勵志片,覺得每齣電影都應該有其中心思想,所以看【白日夢女兒】看得有點不自在。
再加上珠玉在前,這齣明顯是比【他鄉的女人】遜色。
IMDB:http://www.imdb.com/title/tt2576522/豆瓣: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0535447/
忽略结尾谈这部片子:李善均把一个自私、胆小、懦弱、敏感、无责任感的男性,演得好真实,郑恩彩也是,看似平静温顺的女子,其实很勇敢。
这部片子拍得感觉好真实,好像演员旁边没有摄像机一样。
看到这样的第三者,还真恨不起来。
教授为了孩子、家庭、名声,想爱又不敢,但还老不想撒手。
学生也是这样,孤独、脆弱的时候,还是会想起他。
两个人就这样,不停说分手,但好像从来没有什么手可以分。
影片中现代人的情感,纠结、真实。
教授骂她肮脏,可自己呢?
他可以娶了老婆爱别人,却不可以允许自己的情妇选择别人,还真是自私 说不上来惠媛是天真、勇敢,还是也同教授一样的脆弱,她很容易坠入一段感情之中,或者为了逃避教授,而逼迫自己进入新的恋情。
太感性吗?
不知道。。。
对于结尾,我的理解是,她和教授彻底结束了,她的梦结束了。
回归现实吧。
也许那个韩裔美国教授才是真实的。。。
李善均很棒,很棒很棒,没想到他演得这么好 我感觉稍微有点感性、单纯、文艺范儿的女青年,看到这样的教授,估计都得掉进去吧 虽然很不喜欢这样一个挫挫的教授,但很喜欢李善均这样一个演员。
女演员也好棒,第一次看她演片子,真的就像自己当年的大学同学似的。
全篇长镜头,好考验演员的演技,蛮好,希望都是一气呵成的。
现代人的情感就是这样复杂吧,想爱不敢爱,分不清是爱还是迷恋,是责任还是欲望,更分不清自己和别人的情感,谁的可以信赖。
工作、孩子、家庭、名誉都可以是挡箭牌,唯不愿面对的就是自己最真实的情感。
好真实的电影,喜欢这样的感觉。
以为那个法国女人还会再出现呢。几重梦境和现实的对照很精妙,又被洪尚秀骗到了……学生喝酒那个段落相当精彩,把整个场面的尴尬表现得淋漓尽致,竟然是个一刀不剪的长镜。
这部真的绿茶婊了。
生氣勃勃的廢話⋯⋯
洪尚秀还真是尴尬气氛终极营造者啊,全片都让我看得手足无措。所以终究还是一个梦?
看第一遍的時候因為到了深夜太困後來又再次補了一遍最後一小段。總之這部看完給我的感覺沒有那麼強烈,第二個夢的界點我貌似沒看出來。姐姐和那個男人的關係,就像他們的未來。
755 同样是怯懦、自私、虚伪、心胸狭隘、脆弱的男人内心勇敢强大宽容的女人
可怜,可笑,哈哈哈
再次感叹洪内心强大
实在是看不下去的电影啊,寡淡的没有味道,不像日本闷片,虽寡但是能看。好想喝里面的烧酒。
女主角真好看,教授的大叔氣質也好迷人。
金义城老师的角色出现的时间很短,台词很棒。莫名喜欢他,不过很多造型又很油腻。
厌了 全为了妹子的漂亮而坚持全场
虐恋是个死循环… 看懂了别人也看懂了自己
女主很漂亮
前半部分关于海媛美好的一切都在后半部分聚焦一款whiny man syndrome中失去意义,但如果不取一个这样网感十足的诈骗片名他会失去除了粉丝之外所有的受众
看点有二,一为洪尚秀个人特色“家庭DV”质感推拉镜头,二是集美貌、气质、演技于一身的新人女主郑恩彩,她的存在甚至挽救了这部几乎放弃了剪辑、镜头过渡衔接支离破碎的影片。如此一对比,前两年看的《晚秋》简直美不胜收,当时我自己竟然还给出了极致差评,如今想想真是图样啊。
洪氏镜头推拉术,出戏只在眨眼间.
觉得郑恩彩的演技拉低了投入度 T_T 拿手机播贝多芬意念打的真是笑cry…
导演特色式的拉镜头实在太明显,第一次拉镜头我还吓了一跳,怎么像旅游风光片的拍摄,后来看着也颇有意思。但影片就不好说了,不喜欢这样平淡而且不知道到底想说什么的故事,还是日本文艺片好看
剧情简介和电影一样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