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集我看了很多遍。
其实每一次看完这集,我都会感到心里很难受,过一段时间却又想重温一遍。
因为在别的战争片里,我还没有见到像这样大篇幅地去讲一个词——绝望。
也许是绝望这种东西并不适合被拍在战争片里。
它的来袭缓慢而漫长,没有那种浓烈的英雄主义,也不够扣人心弦。
但是在有些时候,谈到战争,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词语,尤其是在像巴斯通这样的战役里,对于一个性格沉稳、忧郁、内向的医务兵。
把镜头对准战场上的医务兵的片子不少,像《父辈的旗帜》的主角就是一位医务兵,《大兵瑞恩》里那位也令人印象深刻。
作为战场上特殊的一群人,他们见到的死亡最多,几乎每个战友的逝去都要经过他们的手;他们的责任最重,也许仅次于指挥官,这就是为什么太平洋战场上以及东线上医务兵会像指挥官一样被敌军给予特殊照顾。
尤金的外貌并不一看就是沉稳果断角色,就像那个传说哥也并不是一脸杀气。
这样的选角其实不可谓不成功,因为正是这个瘦瘦小小的演员演出了军医的沉着气质,更加令人信服。
有人说尤金并不果断。
大体是看了巴斯通后半段他的表现。
其实那不能代表他的真实性格,因为那时他已经挣扎在崩溃的边缘。
从第一集登机尤金给大家发药开始,到后来每场战役吗冒着枪林弹雨去给别人处理伤口,军医的表现都是沉着果敢的,而那次对Winters发脾气,也能看出来他的非同一般。
甚至巴斯通这集的前半部分,仍然能看到他穿梭在炮火之中,没有一丝恐惧。
他蹲在雪地里,紧皱眉头,听着前线传来的枪炮声,为战友紧张、担心,听到有人受伤立即起身跑过去。
可是到后来,他听着战友喊他,却只是坐在那里发呆,或者缩在战壕里无动于衷。
这和Blithe不一样,这不是恐惧。
这是绝望。
绝望比一切都可怕。
战地记者卡帕随第一批在奥马哈登陆的士兵一起冲上海滩,换来那几张珍贵的照片;而在意大利的潘塔诺山上,军队陷在泥泞中寸步难行,卡帕看着那些尸体,已经干了的血迹,尸体旁边字迹淡去的家书,并没有把照片发回杂志社,逃离了那里。
因为那种绝望的末世感是再勇猛的人也无法逃脱的。
冰天雪地里,战线拉长,胜利或者撤退都是遥遥无期。
作为医务兵,只剩下一支吗啡,连一把剪刀都没有。
惨烈的战斗并不多,可士兵的脚被冻的甚至面临截肢的危险。
所有这些,他是一个医务兵,全都看在眼里。
也是本身性格原因,他在大家苦中作乐的时候总是在一旁聆听。
有时他也忍不住笑出来,可是更多的时候,周围的一切在他眼前呈现出来的是一种末世感。
在一旁听着战友和长官讨论着严峻的形势,他感到恍惚了。
不知道这样还要多久,是不是最后大家都要葬身这冰天雪地之中。
瘦小的尤金缩在那件单薄的军装里,在一片苍茫中独行,眉头紧锁,目光游离着,那种无助让我不禁打了寒战。
然后原本沉着冷静的他在竭尽全力也没能抢救过来一个人之后愤怒了,然后曾穿梭在最危险的枪林弹雨中的他在一场小小的轰炸时缩在战壕里不肯出去救治战友。
至于那位美丽的比利时护士,不知道她对他意味着什么,不知道他是不是爱上了她,但是也许只有在那里,看着她天使般的笑容,看着她用那双最美的双手吃着巧克力,他才能得到一丝安慰。
被WInters发现状态不对,他暂时离开前线,却发现医院被轰炸,留下的只有她的一方头巾。
他没有落泪。
他不会落泪。
只是默默地把她的遗物揣在了自己的怀里,然后回头走向战场。
一切还是要继续。
因为战争还没有结束。
他还必须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回到战场,跳进战壕。
尤金还是那个沉稳果断的军医。
他取出那仅剩的一条头巾,刷的一声撕成两半,包在战友受伤的手上。
看着BABE的笑容,他也露出了不易察觉的微笑,然后再板起面孔,让BABE认真看着前线。
镜头一扫,战壕的前方便是无尽的冰雪和雪地上的鲜血。
战争不会停止,绝望不会离去,等待尤金的是被炸毁的医院,更少的补给,被这冰天雪地不断消耗的身体。
但是看到这里,我们都有理由相信,他仍然会战斗到最后一秒,直到希望到来的那一刻。
而事实上,他也确实那样做了。
不是剧评,是与《兄弟连》相关的地点记录,to remember前段时间看剧的时候得知E连到过荷兰的埃因霍温和阿纳姆,作为一个去过而且很喜欢埃因霍温、住在阿纳姆附近的村子、并且很喜欢搜谷歌地图的人,立马在地图上搜了起来,然后发现第五集里Crossroads的地点就在距离我20km以内的地方,上上周末有空就出去骑行了一圈并且拍了几张照片,想着应该把行程记录下来,可以成为剧里影像和实际现状的对比,就有了这样一篇地点记录。
荷兰确实很村,这些地点虽然不算难找,但想着如果也有人(并没有)和我一样想来看看这些地点(欧美有旅行团专门走E连路线的),这或许能成为一篇有用的攻略吧。
2020年10月5日发布,主要介绍了Overbetuwe地区与第五集Crossroads相关的地点。
2021年12月1日,更新Opheusden,继续扩大与Crossroads相关版图;介绍了Ede、阿纳姆地区与Operation Market Garden相关的地点。
Overbetuwe地区1. Crossroads Monument Heteren 地址: Renkumse Veerweg, 6668 LM Heteren
剧照
Crossroads Monument Heteren
Dike
历史照片 https://betuwsoorlogsmuseum.nl/omgeving-en/虽然在BoB里的第五集就叫做“Crossroads”,但这里现在只有一个星星形状的纪念碑来纪念这场E连以少胜多(35人VS德军150人左右)规模也不算很大的战斗,星星下的铁牌有一些详细介绍。
后面去的小型博物馆主人Marcel介绍了上面的这张历史照片,说到当时的路牌不知道为啥并没有被德军转变方向(后来美军就这样做了),所以美军去阿纳姆就没有走错路;另外在历史照片中这种样式的路牌在战后的荷兰被废除了(好像只剩下两个城市的某地有保存),而现在的Crossroads也没有树立任何路牌了。
2. 101st Airborne Division Memorial地址: Drielse Rijndijk, 6666 LL Heteren
101st Airborne Division Memorial Monument
101st Airborne Division Memorial Bench
“NEVER FORGET THEM”高架桥下一处纪念美军第101空降兵的一块空地,有一个老鹰徽章纪念碑、两张板凳和一处说明(啊原谅我这渣渣的拍照技术),图中的简略地图可以看到Overbetwuwe地区的前线布置,101空降兵在11月27日撤出该地,后来德军在12月2日炸毁了Dike,此地地势低洼,而且正好位于下莱茵河和瓦尔和的中间,被炸后被洪水淹过一段时间。
该纪念碑在1982年建立。
我觉得“NEVER FORGET THEM”是最振聋发聩的缅怀了。
3. Betuws War Museum "The Island" 1944-1945地址:Onze Lieve Vrouwestraat 36, 6666 AL Heteren;网站:http://www.betuwsoorlogsmuseum.nl/
Betuws War Museum "The Island" 1944-1945前面提到的博物馆,主人Marcel是个七十多岁的荷兰人,他自己也说这个应该是荷兰最小的博物馆了。
其实这个博物馆是他在自己家的车库摆了很多有趣的历史物件和收藏,有不同国家军人的制服、徽章,更多展品的照片就不放出来了,参观其实不是最主要的目的,最重要的还是和他进行交流。
(他说有从牛津大学来的中国人在这里参观过,嗯是我拖后腿了。
)他给我们几个不怎么了解二战历史的人讲了很多有趣的细节,比如他怎么还原Crossroads那张历史照片里被左边的人头挡住的路牌上的字,和因为长久以来的种族歧视,美国的黑人在二战时不允许volunteer成为空降兵,所以没有黑人空降兵(但有一个混血的印第安人是例外,估计是剧里面的Frank J. Perconte的原型人物了),他还有一整套完整的没使用过的(忘了是英军还是比利时的)降落伞装备。
能从他那里听到在战争中更加个体化的经历,所以很推荐给本身就比较了解这段历史但希望听到不同角度的故事的人(疫情期间要先上官网预订位置)。
很不容易的是Marcel就算手指和脚都有些麻痹,每周还得去医院做检查,也依然在坚持讲述这些故事,“历史需要被人们记住”。
4. Estate Schoonderlogt地址:Logtsestraat 6, 6661 NM Elst;网站:http://www.schoonderlogt.nl/
Estate Schoonderlogt
The Two Winters under the gate of Estate Schoonderlogt http://www.schoonderlogt.nl/
Respect其实这个地点算是这段骑行小旅程的起点,如果没能在谷歌上搜温连头顶建筑物的文字就直接搜到这个地点,发现这里虽然已经变成了家具公司租用的店铺但还能提供给大家拍照,而且离我在骑行可达的范围内,我也就不会继续搜索上面的其他地点了。
这栋建筑在1900年被Gaymans家族买下,在当时配备了供水系统;二战时成为美军第506降落伞步兵团第二营的总部;后来被多为农场主(非常荷兰了)的继任者拥有,到现在因为主人已经不住在这里了,有一半的区域出租给了家具公司。
网站上虽然写着这里是私人区域,不对公众开放,但如果希望拍照,可以发邮件预约,不过我并没有在网站上面找到邮箱。
我去的当天是星期日,估计是休息日,所以并没有看到屋内有人。
如果大家去到发现有人在,友善的询问能否拍照就可以了,大多数荷兰人还是比较nice的。
2020-10-5目前到此为止,等我下次去了阿纳姆再更新 2021-12-01去年接下来其实又去了不少地方,只不过人太懒没有更新,最近比较闲,继续更新之先介绍E连相关的地点,接下来的也会加上一些与空降兵相关的、在荷兰发生的二战战役地点。
Opheusden地区5. Monument 101st Airborne Division地址:Smachtkamp 89, 4043 LM Opheusden这里有一块小小的纪念碑,与1999年9月15日设立,纪念此地是1944年9月101空降师建立的急救营,另外有6名士兵和1位17岁的荷兰志愿者在这里牺牲。
Monument 101st Airborne Division 6. Air War Memorial地点:Opheusden的火车站附近(未有Google地标);网站:www.airwar-nederbetuwe.com在Opheusden的火车站附近,有一个空战纪念碑,纪念1940年到1945年有16架盟军飞机在Neder-Betuwe的边界上因战斗而坠毁,这些飞机来自荷兰、英国、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有些飞行员因此而丧生,有些则因为受到了当地人的帮助得以活下来。
2019年5月4&5日荷兰抗战纪念日设立,感兴趣的话也不妨来看看。
Air War MemorialEde地区7. Ginkel Heath地址:直接Google Map搜此地名这里是一个自然保护区,实际上是二战市场花园行动中由空降兵主导的市场行动(为了抢夺阿纳姆的大桥)在靠近阿纳姆市郊的降落点。
该降落点是市场行动中降落人数最多的地方,主要是英国的空降兵(应该是英军第一空降师),在电影《遥远的桥》中有更多的展现(也很推荐这部电影,对市场花园行动做了很全面的介绍,1977年的电影把战争场面拍的非常真实。
这个保护区现在也是荷兰军队的训练场地,不进行演练的时候开放给市民做休闲活动。
此地是一大片平地(典型的荷兰地貌),集合了石楠花丛、沙地和森林的景观,非常适合来散步、骑马、遛狗和放风筝,上次去的时候还看到有人来放羊,还挺惬意。
夏天石楠花开的时候此地的景色应该会比较不错,去年10月份去的时候已经差不多光秃秃的,地上的草也黄黄的,加上荷兰阴郁的天气和狂野的大风,只能拍出下面这张照片的景色。
荷兰的妖风,被吹歪的树
有人在放羊 靠近公路的一边有一个空降兵降落点纪念碑,用铁质材料展现当时空降兵们降落时的景象,想象一下差不多80年前这个平地上有上千名士兵降落(如下图剧照),还是挺震撼的。
虽然市场花园行动总体以盟军失败为结局,荷兰能把这个地方保存下来而不是开发成为房地产项目(因为真的很大一片),看得出来还是深受二战历史的影响,历史在这块地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留。
《遥远的桥》剧照,降落场景
空降兵降落点纪念碑,Landmark Ede: "Vensters op het verleden"
Air Landing, 17-18 Sept. 19448. Eder Heide地址:直接Google Map搜此地名这里也是一个自然保护区,与Ginkel Heath(上一个地点)隔着一条马路相望,地貌差不多。
此地有一个一战时比利时人纪念碑,是为了纪念一战时期逃来荷兰的比利时人在这里建立了一个难民营,生活基本自己自主,甚至还有学校、医院和教堂。
如今也是一片空地,和Ginkel Heath一样是荷兰军队的演习场所。
几乎在同一片土地上,在一战二战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这个地方还是蛮值得来走一走的。
曾经难民营的地图,标注了居住区、医院、学校、教堂等地点的位置
和Ginkel Heath差不多的景色,一月份的时候有比较大的雾气Oosterbeek地区9. Airborne Museum at Hartenstein地址:Utrechtseweg 232, 6862 AZ Oosterbeek;网站:http://www.airbornemuseum.nl/强烈推荐的一个博物馆!
说到市场花园行动,在英军第一空降师的降落点Ede和Arnhem中间的Ooosterbeek,有一个空降兵博物馆。
这个博物馆的前身是当时英军降落后的指挥部,在电影《遥远的桥》中也有出现(如下)。
《遥远的桥》剧照,豆瓣条目上只找到这张被烧了的指挥部了
现在成为了Airborne Museum 虽然其实和E连的关系不大(没办法因为他们确实没来这个地区),但该博物馆对市场花园行动做了非常充分的回顾,也展现了不同空降兵的装备,很值得来了解一下这段历史。
最有意思的是博物馆底层有一个Airborne Experience体验,以互动的方式展现从降落到穿越战地徒步至阿纳姆的过程,非常有趣!
底层的空降兵体验,很值得来看一次!
Arnhem阿纳姆地区10. 约翰弗罗斯特大桥地址:直接Google Map搜此地名A Bridge Too Far约翰弗罗斯特大桥是市场花园行动中的阿纳姆战役主要发生地,也是电影《遥远的桥》表现的主要事件(下图)。
英军为夺取该桥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虽然第一批军力未被德军发现而得以靠近此桥,但由于降落点与实际战斗地点距离过远、后续兵力被德军包围无法抵达前线、补给不足等等问题,在坚持了一周多之后,英军终于投降,也导致市场花园行动的最终失败。
John Frost Bridge
《遥远的桥》剧照,战况惨烈
和电影中稍微相似的角度 在这座桥的旁边,也有一个小型的博物馆,是上面那个Airborne Museum的分馆Airborne at the Bridge,较为简略的介绍了阿纳姆战役的时间线,如果来了这里,不妨顺便参观(免费),做一下背景补充。
当时参观的时候和工作人员聊了会儿天,了解到荷兰本地人对二战的看法,结论:国家层面或许有输赢,但对于每个个体来说,不会有赢的一方。
Airborne at the Bridge 2021年12月1日更新完毕,E连在埃因霍温地区的行动点,等我之后去了再更新吧
过年前看完了美剧《血战太平洋》,拍得确实不错,真实、震撼。
但感觉战役场面比较零碎,战场外的表现比较多,可能这部剧更想表达反思战争对人的影响而不是战争本身。
这让我不禁想起了多年前《兄弟连》带给我的震撼。
这两天又从头到尾看了一遍,感觉许多地方又给我新的感觉和启示。
个人认为这是我最喜欢的电视剧。
以前看时最喜欢温斯特上尉,他不抽烟,不喝酒,不说脏话,关心同志,服从领导且勇敢冷静,深受部下爱戴。
现在依然喜欢这个角色,但对另外两个人有了许多认识,军医尤金和d连连长斯皮尔斯。
尤金是一名好军医,在每一集,他几乎没有多余的话,有人喊救护兵时,他就冒着枪林弹雨跑来急救,在寒冷的阿登森林,他只穿着一身单衣穿梭于各个战壕,询问病情和搜集医用品。
战友们尊敬他,但每当战友们一起喝酒说笑,尤金只是坐在一边静静地听着,偶尔淡淡地笑一下。
也许他在救助战友的过程中已经承受了太多,无法和战友放声大笑,谈天说地,他需要和战友保持距离,以免承受太大的痛苦。
他已变得冷淡而且忧郁,只是一个人想着自己还有几个绷带,几瓶吗啡,哪个战友的伤势需要注意。
他就是这样而且必须是这样的一名好军医。
斯皮尔斯虽然出现的镜头不多,但他是一名真正的战士。
他沉着刚毅,坚韧不拔,对敌人冷酷无情,战场上勇敢无畏。
他也能让战友们鼓起勇气,保持昂扬斗志。
当一名战士在战壕里发抖时,斯皮尔斯告诉他:你害怕是因为你还心存希望,你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把自己当成已死之人,只有了解这一点你才能在战场发挥战士的作用,不要怜悯,不要悔恨,所有战争都靠它。
斯皮尔斯在一次临危受命的进攻中,在战友的目瞪口呆甚至德军的错愕的表情下在敌军阵地跑了个来回,最终取得战役胜利。
他是e连最后的连长,很少说话,但爱憎分明,非常聪明,是个非常能干的基层指挥官。
一个人如何在生活中成为强者,从老兵们身上可以看到,不抱怨,不存幻想,准备并努力干好自己的工作,时刻了解自己和自己所处的环境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也许机遇和希望就在前方。
再高贵冷艳的影视作品都是在阐释自己的观点,以期让受众接受。
只能说,很多欧美剧做的很聪明,就像兄弟连,观众们很买账。
就像泡妞。
比如,男生A,每日在你面前神侃,自己家里多么富有;自己人缘多么多么好,所有的小伙伴都喜欢跟他玩;自己多么高大全,有着多么崇高的目标与理想。
他压根就不知道女生喜好什么,只能招致女生的反感。
男生B就不一样了。
他对朋友永远两肋插刀,愿意为朋友们的事忙前忙后;他总是默默的努力学习工作,却不显摆炫耀;他对女友百般呵护,永远记得女友喜欢什么讨厌什么,然后投其所好,很难想象这样的男生会不受欢迎。
A就像有些抗日神剧。
里面的人永远在喊着那些光辉无比的口号,什么什么万岁之类,哪怕自己已经被子弹打中了,或许那些口号有止痛的作用;里面的战士们都有金钟罩铁布衫,一个人杀个七八十人没问题,更有一个战士挥舞大刀砍死好些端着步枪的日本军的镜头,让人感觉穿越到武侠小说的时空里;里面的领导总是紧皱着眉头,然后大笔一挥,就又攻占了一座城池。
神剧就是神剧,不是人类的逻辑可以理解的。
而B就像兄弟连。
里面的士兵平时会因为抢巧克力糖果而争个不休,到了战场上却愿意冒着生命危险挽救战友的生命;在战场上会因为恐惧躲在战壕里不敢出来;被打中后也会哭喊,嚷嚷着“我不想死”;会因为战友的死去心理崩溃无法继续战斗;会把自己的零食分给妇女和孩子;会厌倦无休止的战争,向往忙里偷闲的生活。
里面的人感觉就像自己身边的人,或者自己置身战场时的样子。
会疼,会怕,会想家。
终于剧中居然有点解脱的感觉,再也不会有阿兵哥死在我的面前了。
脸盲的我到剧终了都没把人认全,可是还是会在他们受伤死去的时候哭的稀里哗啦,还是着实喜欢上了这群美国大兵。
《兄弟连》是个人第五部美剧,2012年冬二刷后没再重复看,HBO这二十多来年的成就离不开《兄弟连》《火线》《黑道家族》三部剧。
三部曲之《空战群英》等了8年终于开拍。
注册豆瓣较晚,前几日发现豆瓣没有关于人物原型档案,作为骨灰级剧迷,对原型人物感兴趣,为了大西洋帝国也收集五大家族历届掌门人之间资料。
早期从贴吧将档案整理至QQ空间,所以现今转移至豆瓣。
如今可能很少人会去贴吧,原贴也沉底没找到,新剧粉能在豆瓣了解剧中人物原型。
1.威廉埃文斯。
E连的第一任军士长。
除了知道他从乔治亚州塔可亚军营至诺曼底登陆前他一直是军士长外,我们对他的了解知之甚少。
1944年6月6日他和米汉中尉乘坐的C47运输机被德国的高射炮击中,同日在法国诺曼底逝世。
在原著中作者也提到了威廉.埃文斯是公认的军士领袖。
詹姆斯代尔2.詹姆斯.代尔,E连的第二任军士长。
1922年3月3日在伊利诺伊州出生,他是家里的长子。
1936年的秋天,他的父母把家里的农场租了出去在牛顿买了一套房子。
他在牛顿高中学习了4年,并于1940年毕业。
1939年和1940年他参加了在密苏里州圣路易斯杰斐逊军营持续6周的军事训练。
入伍, 他经受住了严格的基本训练,并被晋升为中士。
进入E连后,他和E连的兄弟们开始了跳伞训练。
1944年6月5日晚在诺曼底他从C47飞机上跳出,这次行动中许多士兵丧生。
此后他接替威廉埃文斯担任军士长。
1944年6月12日返回英国,获得了更好的学习机会之后他获得了中尉军衔。
并被安排到A连。
1944年9月19日在荷兰市场花园行动中牺牲。
李普3李普,第三任军士长。
乔治鲁兹4.乔治鲁兹,1921年6月17日在马萨诸塞州福尔里弗出生1998年10月15日在罗得岛州西沃威克逝世(享年77岁),埋葬地: 罗德岛州退伍军人公墓。
1942.年至1945年服役于第101空降师506伞兵团2营E连退伍军衔:四级技术军士(通讯兵)鲁兹出生在马萨诸塞州福尔里弗,父母是葡萄牙后裔。
他有9个兄弟姐妹。
他在高中一年级时辍学。
1942年8月25日在罗得岛州普罗维登斯鲁兹入伍。
乔治.鲁兹幽默感十足他可以模仿任何人的声音。
在英国的训练期间,他模仿霍顿少校,戏弄了索伯.上尉。
1944年6月6日 鲁兹和E连空降诺曼底。
他认为自己将不会跳出飞机(当时他在第五位跳),他和罗伊卡伯交换座位。
跳伞开始后在他前面的罗伊卡伯被密集的高射炮火击中(没有死)。
落地后他的一个人无法找到其他战友。
鲁兹回到E连的第二天,连队接到命令攻取卡灵顿。
几个月后,跳伞到荷兰参加市场花园行动。
1944年圣诞节 ,鲁兹和E连参加了阿登战役。
在那里鲁兹亲眼看到好朋友穆克和潘卡拉被德国炮弹炸死。
鲁兹保持着他的幽默直到可怕的战争结束(外表坚强, 内心已经被炮火击得粉碎)。
回国后,鲁兹和妻子丹尔维娜定居在罗得岛州西沃威克。
在史蒂芬安布罗斯的书中被错误地指出战争结束后乔治成为一个勤杂工,他的儿子透露,他曾担任维修顾问,他在一次工业事故中丧生。
一个重7200磅的工业烘干机在工作中脱落,砸在他的身上。
医生说,他当场死亡。
在鲁兹的追悼会.上,由于他极佳的人缘,1998年他的葬礼有1600人参加。
在他胸前挂着的奖章,他的家人根本不知道他获得过奖章。
鲁兹被安葬在罗德岛州退伍军人公墓...
鲍尔斯西福第1
鲍尔斯西福第25.鲍尔斯西福第,1923年3月13日在弗吉尼亚州克林奇科出生2009年6月17日在弗吉尼亚州克林奇科逝世(享年86岁)。
1942年至1945年服役于第101空降师506伞兵团2营E连退伍军衔:上士。
在入伍前,他花了很多时间学习户外狩猎。
后来证明作为一个战士这么做是有益的。
高中毕业后,1942年8月14日弗吉尼亚州里士满,与他刚认识的好朋友罗伯特温一起加入了伞兵。
西福第在诺曼底跳伞时,错过了他的降落区。
最终他和弗洛依德.塔尔伯特一起找到了E连。
他参加了之后E连所有的战斗,在佛伊德国狙击手枪杀三名E连士兵,他帮助李普将狙击手击毙。
E连的士兵说西福第在那天挽救了许多生命。
他被大家认为是E连的神枪手。
在史蒂芬安布罗斯的书中提到。
在巴斯通时,西福第提醒指挥官注意森林中的树木。
“树”最终 被发现是一个伪装的德国炮。
如果没有他敏锐观察和户外经验,许多人可能会失去生命。
因为很 多人没有达到回家的点数,在举行的抽奖中他获得了回家的机会。
在去机场的路上发生车祸,他受了重伤。
为此他在医院治疗了几个月。
恢复后在Clinchfield煤炭总公司他成为一名机械师。
2009年6月17日因癌症在弗吉尼亚州克林奇科逝世享年86岁。
唐纳德马拉其6.唐纳德马拉其。
1921年7月31日在俄勒冈州阿斯托里亚出生。
1942年至1945年服役于第101空降师506伞兵团2营E连退伍军衔:技术军士。
阿斯托利亚的天主教学校,在那里他作为一名运动员,最擅长篮球队后卫。
1939年毕业于阿斯托利亚高中。
作为一个年轻人,他曾在哥伦比亚河围网渔船做船员。
他也是一个志愿消防员。
1941 年秋天在他在俄勒冈大学的第一个学期日军偷袭了珍珠港。
在珍珠港事件后,他试图参加海军陆战队,但因为牙齿问题被拒绝。
然后他试图参加陆军航空部队,但缺乏必要的数学背景。
正因为这样,1942年7月他自告奋勇加入了美国陆军空降兵。
在1944年6月6日 空降诺曼底,在雷库尔庄园战役后获得了铜星勋章。
此后他参与了E连几乎所有的战斗,却没有受过重伤。
唐纳德马拉其1946年马拉其其回到俄勒冈大学。
在读大学时,他遇到了艾琳摩尔。
1948年6月19日他们结婚。
1949年毕业获得商学学士学位。
这对夫妇在俄勒冈州阿斯托里亚,马拉其成为洛弗尔汽车公司销售经理。
1954年这家人搬到了俄勒冈州波特兰市,在那里担任保险和房地产代理人。
他们有四个孩子。
艾琳在2006年4月死于乳腺癌。
现在他依然在那里生活。
尤金罗.库伯7.尤金罗库伯,1921年10月17日在路易斯安那州河恩出生。
1998年12月30日在路易斯安那州巴吞鲁日逝世(享年77岁) 1942年至1945年服役于第101空降师506伞兵团2营E连退伍军衔:四级技术军士(医官)。
尤金于1942年12月12日在路易斯安那拉斐特入伍。
尤金是E连的医官,1944年9月17日他在荷兰被打伤。
他参与了E连之后所有的战斗。
他是一个非常勇敢和英雄的军医。
他拯救过无数兄弟的性命。
他1945年11月17日出院(应该是又一次受伤),11天后抵达美国。
战后成为了一名建筑承包商,1998年因癌症在路易斯安那去世。
丹佛兰道曼8.丹佛兰道曼,1920年11月20日在阿肯色州雷克托出生2003年6月26日在阿肯色州特克萨卡纳逝世(享年82岁)。
1942年至1945年服役于第101空降师506伞兵团2营E连退伍军衔:上士。
高中三年级的他辍学回家,他离开雷克托找工作,大萧条结束了他在密歇根铸造厂的工作。
1942年8月19日在卡拉马祖入伍后不久美国加入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他是著名的第101空降师506伞兵团2营E连的成员。
1944年6月6日兰道曼所在的101空降师和82空降师、英国第6空降师空降至法国诺曼底。
与自己所在连队失散是当晚许多人遇到的情况。
在1944年9月的市场花园行动中,兰道曼的肩膀受伤并脱离了他的连队。
无法返回的他躲到了附近的一个谷仓。
他们的兄弟想把他救出来。
温特斯曾评价说:公牛是他曾经有过的最好的士兵之一。
战争结束后, 兰德曼参加贸易学校,并最终成为卡特彼勒设备经销商的服务经理。
后来,他娶了薇拉他们有两个孩子。
在路易斯安那他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建筑承包商)。
阿肯色州特克萨卡纳度过了他余下的日子。
2003年6月26日死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法兰克派康提9.法兰克派康提,1917年3月10日在伊利诺伊州乔利埃特出生,1942年至1945年服役于第101空降师506伞兵团2营E连退伍军衔:四级技术军士(通讯兵)。
因为他是天主教徒,所以他参加了教会学校。
1935年毕业于,乔利埃特中央高中。
高中毕业后的大萧条期间,他和他的一些朋友搬到印第安纳州加里,在钢铁厂工作。
1942年8月17日在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入伍,是第一批被分配到E连的士兵之一。
派康提是第一排的士官,在托科阿训练时他与伊夫林结婚,并有一个名叫理查德的儿子。
他参加了E连D日以来的所有战斗。
1945年1月13日在佛伊被德国狙击手集中臀部。
在法国哈根努重新回到E连。
1945年4月后期, 他随兰道曼、鲁兹、殴基夫等人在E连总部外围巡逻时,他们发现了考弗林集中营。
派康提在战争中幸存下来,并回到家乡成为一名邮差。
直到2012年他仍然住在伊利诺伊州的乔利埃特。
乔托伊10.乔托伊,1919年3月14日在宾夕法尼亚州出生。
1995年9月3日在宾夕法尼亚州雷丁逝世(享年76岁),1942年至1945年服役于第101空降师506伞兵团2营E连,退伍军衔: 上士。
他是宾夕法尼亚州的矿工的儿子。
托伊高中三年级辍学。
偷袭珍珠港之后,在1941年宾夕法尼亚威尔克斯巴里入伍。
驻扎在华盛顿特区完成了基本训练。
在1942年初,托伊自愿加入伞兵。
乔托伊是E连最受人尊敬的士兵之一。
托伊在战争期间多次受伤,获得4枚紫心勋章。
像许多E连的士兵,托伊也会去医院,他不想离开他的朋友。
1945年1月3日乔托伊在巴斯通被炮弹击中失去了右腿。
他最亲密的朋友之一,比尔葛莱瑞在试图把托伊带到安全的地方时也被击中失去了右腿。
在新泽西大西洋城军队医院,托伊花了9个月才恢复出院。
在战争之前,他是一个矿工,铸造厂工人,现在一-条腿很多工作都不能做。
他在宾夕法尼亚州雷丁伯利恒钢铁公司退休。
他是1945年12月15日 结的婚。
他有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皮特,史蒂芬,乔纳森和Anita), 7个孙子孙女。
1946年2月 8日从陆军退役。
乔托伊1995年死于癌症,他和妻子贝蒂一起安葬在客西马尼园劳雷尔代尔公墓。
大卫韦伯斯特11.大卫韦伯斯特,1922年6月2日在纽约出生,1961年9月9日加利福尼亚州圣莫尼卡失踪在海上(年仅39岁)。
1942 年至1945年服役于第101空降师506伞兵团2营E连退伍军衔一等兵。
1943年之前他自愿加入伞兵,他本来有机会完成他在哈佛大学英语文学专业的学业。
最初韦伯斯特是在F连完成的新兵训练,在D日之前他被要求加入到E连。
直到1945年战争结束。
在D日登陆,他和其他人一样没有在预定地点降落。
他也参加了荷兰市场花园行动,在行动中被机枪打中腿部受伤。
回到英国治疗,因此韦伯斯特错过了巴斯通之役。
1945年2月他被允许回到自己的连队。
当他重新回到E连,他发现兄弟们一点不像刚打完胜仗的英雄,他们充满疲惫,他失去了很多兄弟。
大家对他产生了隔阂。
在参加一次巡逻任务后,重新获得了兄弟们的信任。
在这不久,E连发现了考弗林集中营和梅明根集中营。
对这场战争有了新的理解。
战争结束后,他成为华尔街日报和洛杉矶每日新闻的记者,并开始研究海洋学和海洋生物。
他整理了他的战时回忆录,并偶尔在杂志上发表了一些文章。
1951年他于芭芭拉结婚,并有三个孩子。
他对海洋和鲨鱼特别感兴趣,这也最终可能导致他的死亡。
1961年9月9日加利福尼亚州圣莫尼卡的海上失踪,很多人认为韦伯斯特可能已经被淹死。
至此韦伯斯特的战时日记和想法仍然未发表。
直到1994年根据回忆录和日记出版的伞兵:一个美国伞兵的回忆录"D-日和第三帝国的秋季发表。
后言:有资料说韦伯斯特的家庭富裕,并且他的父母也帮他在美国本土谋得了一名军官。
如果真是这样,韦伯斯特作为富家子弟参加战争惧怕战争。
罗伊科布12.罗伊科布,1914年6月18日在纽约出生1933年至1942年服役于第一装甲师 (不明确) 1942年至 1945年服役于第101空降师506伞兵团2营E连退伍军衔:二等兵。
在参加空降兵的前9年他在非洲突击登陆的第一装甲师。
1944年6月6日在诺曼底,乔治鲁兹和他换了座位,他被打伤在飞机上,无法跳。
在英国恢复后重新回到连队,参加了市场花园行动。
和以后的大部分战斗。
亚历克斯潘卡拉13.亚历克斯潘卡拉,1924年在印第安纳南本德出生1945年1月10日比利时佛伊阵亡(年仅21岁) 。
1942年至1945年服役于第101空降师506伞兵团2营E连军衔:一等兵。
他有12个兄弟姐妹。
他高中辍学。
1942年2月27日在俄亥俄州的托莱多入伍,在军队服役期间他也成为一名厨师。
1942年8月后在训练营托科阿。
1944年6月6日参与诺曼底跳伞。
1944年9月 他参与荷兰市场花园行动最终失败。
返回法国在那里他们被送往比利时巴斯通参加突出部战役。
在小镇佛伊外面亚历克斯潘卡拉被德国炮弹击中身亡,和他在同一散兵坑的朋友沃伦穆克也被杀害。
潘卡拉埋葬在卢森堡美军公墓。
沃伦穆克14.沃伦穆克,1922年1月31日在纽约出生1945年1月10在比利时佛伊阵亡(年仅22岁)。
1942年至 1945年服役于第101空降师506伞兵团2营E连军衔:中士。
1942年在托纳旺达高中毕业。
在雷明顿:兰德公司短暂工作后,1942年8月17日在纽约州布法罗市应征入伍。
1942年8月后在训练营托科阿。
1944年6月 6日参与诺曼底跳伞。
1944年9月他参与荷兰市场花园行动最终失败。
返回法国在那里他们被送往比利时巴斯通参加突出部战役。
穆克和他的朋友亚历克斯潘卡拉被德军炮弹杀害在他们的散兵坑中。
穆克埋葬在卢森堡美军公墓。
约瑟夫李斯纽斯基15.约瑟夫李斯纽斯基,1920年8月29日在宾夕法尼亚州伊利出生2012年5月23日在宾夕法尼亚州伊利逝世(享年91岁)。
1942年至1945年服役于第101空降师506伞兵团2营E连退伍军衔:二等兵。
1938年在伊利技术高中毕业。
他是一个平民保护军团的成员。
在通用电气公司工作。
1942年10月28日加入陆军航空部队成为一名飞行员。
1943年8月李斯纽斯基自愿加入空降部队。
李斯纽斯基在乔治亚州本宁堡完成空降步兵训练。
随后,他被运到北爱尔兰。
因为他会流利的波兰语,他被送往战略服务办公室工作。
他的使命是跳进被纳粹占领的华沙。
俄国人占领了该地区跳伞被取消了。
约瑟夫被赋予了选择住在他的单位或转移到其他任何单位。
1944年3月加入E连。
同样他也参与了诺曼底战役,市场花园行动,突出部战役的战斗。
战后回到美国,在美国邮政局的工作成为一名邮递员。
2012年5月23日在宾夕法尼亚州伊利逝世。
沃尔特戈登16.沃尔特戈登。
1920年4月15日在密西西比州杰克逊出生1997年4月19日在密西西比比洛克西逝世(享年77岁)。
1942年至1945年服役于第101空降师506伞兵团2营E连退伍军衔:下士1940年左右他就读于米尔萨普斯学院在那里呆了2年。
由于色盲海军陆战队和海军已经拒绝了他,让他加入了军队。
直到1942年8月10日戈登才在宾夕法尼亚州费城入伍。
戈登曾担任E连的机枪手。
1944年6月6日在诺曼底跳伞。
一个星期后于6月13日在进攻卡兰坦时手臂和肩膀受伤。
戈登在比利时巴斯通圣诞节前夕,背部中弹瘫痪了。
12月27日他从前线撤离。
他在医院住了半年才恢复。
戈登在1945年春天,被送回美国劳森总医院。
他后来被转移到路易斯安那州拉斐特。
复原后他成为一个独立的石油和天然气租赁经纪人。
1946年, 迈克兰尼、鲍勃雷德和他开始组织E连聚会。
1951年,他娶了伊丽莎白,他们夫妇有五个孩子。
唐纳德胡伯勒17.唐纳德胡伯勒。
1923年在俄亥俄曼彻斯特出生1945年1月3日在比利时佛伊逝世(年仅21-22岁) 1942年至1945年服役于第101空降师506伞兵团2营E连军衔:下士。
他有一个姐姐和弟弟。
胡伯勒1940年在曼彻斯特高中毕业,1940年10月15日在俄亥俄州国家卫队。
由于父亲去世1941年11月被送往在位于密西西比州的训练营谢尔比。
1942年7月22日在肯塔基州的托马斯他再入伍美国军队成为E连的成员。
他参与了诺曼底、市场花园行动、突出部战役。
他的死是一次意外。
1945年1月3日 巴斯通,胡伯勒被自己缴获的格鲁枪击中他的大腿,切断了主动脉,他死于失血过多。
据韦伯斯特说胡伯勒喜欢战争。
胡伯勒被埋葬在曼彻斯特公墓。
艾伯特.布莱思18.艾伯特.布莱思。
1923年6月25日在宾夕法尼亚费城出生1967年12月17日在德国威斯巴登逝世(年仅44岁)。
1942年至1944年服役于第101空降师506伞兵团2营E连,1954年至1967年服役于第82空降师第187空降团军衔:军士长。
在高中毕业后,1942年8月18日在他的家乡他入伍伞兵。
在诺曼底在他落地的时候,他发现自己迷路了。
他加入其他的伞兵。
他们一起合作,找到了E连的其余部分。
在卡兰坦由于紧张害怕他短暂的失明了。
他恢复了几天后,巡逻调查户农家的时候,被德国狙击手射中了他的右肩膀。
1944年6月25日他21岁生日时,获得一枚紫心勋章。
1944年9月在荷兰重新加入E连。
但由于伤口复发,1944年10月1日,他被送回家,再也没有回到欧洲战区。
1945年10月8日布莱思收到了二战结束的消息。
他参加了第一届1年1度的101空降师协会。
他返回宾夕法尼亚费城,并在西屋电气公司工作。
他在1954年3月24日 再次延长服役。
1954年5月13日,收到他的伞兵徽章。
1958年他被任命到第82空降师第187空降团战斗队。
在1967年他突然死亡之前他获得了军士长的军衔。
1967年12月17日在西德威斯巴登空军医院死亡。
在一个星期之前,他参加周末举行的纪念比利时巴斯通阿登战役时,他感觉不适返回。
12月11日他被送往急诊室判断为溃疡穿孔1967年12月12日紧急手术。
12月16日 恶化发展为腹膜炎。
12月17日肾功能衰竭死亡。
艾伯特.布莱思埋在弗吉尼亚州阿灵顿国家公墓。
早期死亡的重大错报。
比尔瓜奈若19.比尔瓜奈若。
1923年4月28日在宾夕法尼亚州费城出生现年89岁1942年至1945年服役于第101空降师506伞兵团2营E连退伍军衔:上士。
在1941年得到他的高中文凭,由于他的工作,他获得免服兵役,但没有使用它。
1942年8月31日在他的家乡,瓜奈若入伍空降兵,并开始在训练营托科阿训练。
因为他的姓氏,他有个绰号叫“淋病”。
在空降诺曼底前他得知他的哥哥亨利在意大利蒙特卡西诺阵亡。
在登陆后的一次战斗中显示了他对德国的强烈仇恨(他违背了温特斯的命令)。
1944年6月6日.上午在温特斯的带领下,他参与了雷库尔庄园战役。
他在1944年10月中旬在荷兰,开车时被狙击手击中右腿,摩托车失控翻倒他的右胫骨骨折。
10月17日他被送回英国治疗。
虽然从伤病中恢复,他不希望被分配到另一个单位。
他在逃离医院时被捕,这是擅离职守会被送上军事法庭。
医院告诉他让他在待一个星期,然后送他回荷兰。
1945年1月3日瓜奈若在巴斯通为解救朋友乔:托伊失去了他的右腿。
由于这次受伤,对与瓜奈若来说他的战争已经结束。
比尔瓜奈若获得过一枚银星勋章、两枚铜星勋章和两枚紫心勋章。
1945年3月回到美国,当过印刷工,推销员,木匠,并且结了婚。
1967年当被确定为“百分比丧失劳动力”后,退休在家颐养天年。
他有5个孩子,老大也参加伞兵并在越南服役。
他是E连各类聚会的积极发起者。
小威廉杜克曼20.小威廉杜克曼。
1921年9月3日在科罗拉多州斯特拉斯堡出生1944年10月5日逝世1942年至1944年服役于第101空降师506伞兵团2营E连军衔:下士。
他有3个兄弟和一个妹妹。
1942年秋他和好友埃弗雷特在加利福尼亚州入伍空降兵。
并在伞兵营托科阿接受训练。
和其他E连的兄弟们一样他参加了诺曼底跳伞。
1944年10月5日成为"十字路口”之战中唯一阵亡的美军士兵。
约瑟夫.李高特21.约瑟夫.李高特。
1915年5月17日在密歇根州兰辛出生1992年6月28日在加利福尼亚州圣贝纳迪诺逝世(享年77岁)。
1942年至1945年服役于第101空降师506伞兵团2营E连退伍军衔:五级技术军士(翻译)。
李高特的父母是从奥地利来到美国的。
他的全家搬到了加利福尼亚州的旧金山,在战争之前。
他的工作主要是作为一个理发师。
李高特的战友们一般根据他的名字和外表认为他是犹太人,因为他特别仇恨纳粹德国。
他还会说奥地利德语方言。
李高特一般不驳斥这样的认为,他发现有时很有趣,有时也是他的优势。
当他们准备跳伞到诺曼底时,李高特和福雷斯特古给101师的人理发。
每人0.15美元。
许多男人剃光头或者莫霍克发型。
李高特参加了E连的全部战斗。
在进攻卡灵顿时照顾安慰受伤的提波让人感动。
1944年10月5日 在荷兰,莱茵河的南侧巡逻时遇到德国人,他的脖子轻微创伤。
温特斯注意到他是一个非常好的战士和忠诚的朋友。
但是,李高特对待德国战俘的态度粗暴。
十字路口战斗结束后,温特斯要李高特把11名俘虏的送到营部。
为了俘虏的安全温特斯命令他退出子弹只留一发(他很容易冲动,是个有个性的小子)。
在他们发现了考弗林集中营时,看到自己的同胞遭受的折磨,李高特哭泣了他觉得这场战争自己付出的牺牲不值一提(柔弱的一面)。
在奥地利得知有个德国军官参与过迫害犹太人,李高特审问了约30分钟确认是他们想要的人。
李高特枪杀了他两次没打中,最后西斯克杀死了德国人。
战后回到旧金山开他的出租车。
1992年6月28日在加利福尼亚州圣贝纳迪诺逝世。
查尔斯葛兰特22.查尔斯葛兰特。
1922年出生1984年在加里福利亚旧金山逝世(享年62岁)。
1942年至 1945年服役于第101空降师506伞兵团2营E连退伍军衔:上士。
葛兰特出生于1922年。
大学毕业后在在制造金属产品的公司工作。
1942年8月18日在他的家乡加入伞兵。
和E连许多 兄弟一样,他在托科阿训练营接受了严格的训练。
在D日空降诺曼底。
1944年9月19日在荷兰,在摧毁一个88毫米枪时受了伤。
在奥地利,葛兰特被任命为二排上士。
1945年7月,葛兰特带领二名士兵去检查哨换防时,见到一个士兵打死了两个德国军人,葛兰特想问清缘由,却被新兵开枪击中了头部。
在被送往急救站后,医生告诉斯皮尔斯他们,他活不了了。
斯皮尔斯不愿失去葛兰特,把他装在一辆吉普车上找到了一名德国脑外科医生,才保住了葛兰特。
葛兰特渐渐从枪伤中恢复,虽然保住了性命,但是他的左手臂部分瘫痪了。
他住在旧金山,拥有一个小烟草店。
他参加了几次E连的聚会,并成为101空降师协会506伞兵团的代表。
他在1984年去世。
作为一部注定要轰动的电视剧,改编自战争回忆小说的《兄弟连》带观众回到了一个近乎真实的战争环境,强大的剧组阵容也为其增添了关注的价值,如果说之前战争电视剧多出于爱国主义宣传和反战思考的话,那么《兄弟连》近乎是一部完美的供军事迷和准军事迷和普通观众的历史教科书似的作品。
好几年前的作品了,最近开始重看,写点小评论,希望能对看过和想看的人一点参考标准。
在第一集中,开篇采用了几个老兵的回忆和论述,纵观全剧来看,这个片段中呈现的极度真实的人性心理为全剧定下了基调--虽然是站在美方来讲述历史,但绝对不抱有任何主观色彩,力求用最真实的大环境和人物心理来还原那段历史。
在开篇叙述中,有位老兵很直接地说:当大家听到伞兵是怎么回事后,都说这是去送死,但当他们说,伞兵的津贴比普通士兵多50美元时,我就举手了。
第一集主要交代了全剧的前期事件,从新兵入伍训练一直讲述到了伞兵们在英国登上C47前往诺曼底开始战争的征程。
在热播情景剧《老友记》中有出色表演的David Schwimmer出演了第一集中比较重要的一个角色,连队的长官索柏,这是个苛刻严格毫不怜惜士兵并且实战中极度愚蠢的家伙,他的严格在我们在原著中看也许就是一个所有美国类型电影中军队的教官一样挑剔自以为是,那些近乎折磨的训练作息和要求放在电影中却突然成为一种活生生的残酷,不过同类型电影实在太多,而且本剧中的表现手法有很多向《全金属外壳》致敬的味道,无奈实在难以超越,精彩但由于电视剧本身各个特征的限制,不能说太出彩。
令人讨厌的索柏是个很值得玩味的形象,一开始会给人感觉,David Schwimmer的天生的善良语气和那双无人能及的可爱的大眼睛饰演如此变态的教官有些不妥,但当剧情进行下去以后,在索柏作风和人性上的弱点暴露出来以后,这个人物的矛盾就形成了--他只是一个严格要求部下目的是为了让他们更加能吃苦更加坚强,他所能做的就是用自己的权力强迫他们做到这些,虽然士兵们不领情最后还把他弹劾走,但日后的战事中,没有人可以忽略他在训练中给士兵形成的适合于战争环境的生理和心理承受能力。
David Schwimmer在被告知自己将被调离连队时候的表演简直回归了《老友记》中的那个讨人喜欢可怜巴巴的Ross,闪着泪光的小动物似的眼睛瞬间把这个一直让人厌恶的角色演出了生命,让这个角色开始丰满完整。
这一集中,故事主人公群开始形成,E连中的主要角色从连长到士兵,一个个鲜活的个性人物第一次展现了自己的性格,只是由于所处训练营,每个人只是在有限的抱怨和反抗情节中说出和做出符合人物性格的戏份,而后面几集到了战场上,在没有人性可言,任何事都会发生的地狱中,人们的善良邪恶坚强懦弱团结自私的心理都会不断出现和变化,第一集中这方面只是点到为止。
毕竟是大场面商业片导演和资深演员出任制片,Tom Hanks和Spierburg当然不会让这部电视剧延续美剧战争片的慢节奏,删去了很多可有可无的事件尤其是习惯性抒情的环节,整一集叙事节奏紧凑又涉及面广,在这个框架下,人物的动作和冲突填满了空隙,而大战来临前的心理又时刻抓着观众的心,加上恰到好处的几个幽默点,一个把电视剧当电影来拍的作品,在一群实力雄厚一丝不苟的人手下,开始慢慢呈现出其精彩。
甚至,单是一集来看,都是一个完整的情节,既独立又能引出之后的故事。
场面上看,导演很有意地用电影的“胸怀”意识来拍摄,整个一集中经常用大全景小人物出现,电视剧中常用的中景却并不是主角,在电影中,这样的拍摄手法无可厚非,放在电视剧当中,这样的手法同样充实了其内涵,说创新算不上,但可以说是一种相当成功的意识和应用。
色彩上,军绿色也许一直给人向往,但如果整个一个小时都盯着同样的军服看实在是有些枯燥,事实上,整个第一集中士兵们的服装按时间顺序应该是普通训练制服-训练汗衫短裤-野战训练制服-伞兵常服-伞兵野战制服(唉,脱离专业军事杂志太久了,已经没以前那样倒背如流的顺了),虽然内行人知道这些制服不同环境不同场合下已经更换了好几套,但对于普通观众来说他们并不了解这么多军事知识,导演就运用了强烈的对比调色来弥补这一软肋,避免了很多军事题材影视作品中色彩暗淡审美长时间疲劳的诟病,顺便提一句,咱们的《亮剑》之所以好看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它甚至采用了各种色调的滤镜来区别各个阵营--八路军的加入暖色的蓝,国民党的普通蓝,日军的加入冷色的黄,首先是为了区分各自派别,其次是在这个大环境在场景转换中让观众从色彩基调上迅速做出角色转换,最后也解决了审美疲劳这个问题,不信你去看,八路军的天都是蓝色的天,日本鬼子的天都是土黄色的。
扯远了,《兄弟连》的办法并没有《亮剑》那么明显,只是在同一镜头上调高对比度和合理利用光,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漂亮的光晕出现在镜头中,这可以算是一种很具美感的战争片手法。
总的来说,第一集中为之后情节的展开做了良好的铺垫,结尾处也做了传统的悬念噱头,只是这个悬念存在于后9集中,而并不是普通电视剧的后一两集,在未进入战斗环境时卖足关子,让所有孰知历史和试图去了解这段历史的人充满期待。
之后剧评会不断跟上,谢谢阅读!
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同时也到了战况最为惨烈的时节。
德国纳粹节节败退,同盟国决定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而法国北部的诺曼底则成为新局开端的要冲所在。
1944年6月6日,美国101空降师506团E连奉命空降这个枪火密集的海滩。
E连有一群热血贲张、爱国向上的青年组成,严酷的训练让他们成为美军中的精英和骨干。
在温斯特中尉的指挥下,战士们克服了各种不利因素,出色完成了登陆之战。
在此之后,高密集度的战斗拉开了序幕,直到他们攻克了希特勒的最后一座堡垒——位于贝希特斯加登的大本营。
兄弟连,正是一支属于平凡战士的颂歌和安魂曲。
片中,E连战士间的友情从未被激情四溢的言语表白过,却明白无误地随着故事的展开而渗透在他们言行的点点滴滴中。
刚进训练营时,由于教官索伯尔的压迫,激发他们团结一致形成对抗。
年轻的小兵恐惧登高,拒绝参加登山训练被索伯尔罚独自登山。
艰难地走到半路时,他发现队友渐渐围拢在自己身边。
而当索伯尔挤压深受士兵爱戴的温特斯时,他们竟冒着军法处置的危险,进行了集体抗议。
烽火硝烟中间,生死与共的友情才真正经历了人间最严厉残酷的考验。
在上战场前,中士葛奈瑞对同伴说:“在战场上,你什么都不能相信,除了你自己和离你最近的战友。
”
看了快三年了,总是舍不得看完但是又不忍不住连着看。
偶然打开弹幕,本来想看科一下有没有军迷科普下装备,结果全是撕逼和一些垃圾弹幕。
不是什么军迷,我只是想找一些耐看而又打动我的剧,无论英剧美剧日剧或是为很多人不屑地国产剧,《大秦帝国》《大明王朝1566》照样是很好看。
而《兄弟连》,早些年小的时候就看,里面那种含蓄而又热烈,带有那么些忧郁的感觉正是吸引我的,不是让人看了里面脑充血但是会让我思考,念念不忘,也许突然看到某一画面或是听到某句话就使人红了眼眶。
而且,渐渐浸入后什么仿佛我就是那个视觉,而他们不是演的就是当年在战场的那些人,然后突然一想,真的只是一部电视剧么。
至于某些撕政治,撕什么的,好好看剧吧。
都是些年轻的生命,有的还只是孩子。
如《西线无战事》里所说“他们有的人尽管躲过了炮弹,依旧被战争毁掉了”,那迎着炮火的这些,更是让人伤心。
笑了,真好看
忧郁气质的小医生尤金,护士给他巧克力说“尤金,给你”,他回过头来笑了笑的时候,我很开心,真好看
传说哥,好吧这个颜确实任性。
关于他杀了几十个战俘的传说,那集里面我就有印象,这个人有种冷峻的帅,在我脸盲严重的时候都过目不忘。
温特斯,是一个看见他就给人一种安稳感的领袖,和冷峻的传说哥两种气质
刚清醒还没来得及看清情况就被击毙的少年,他的脸在温特斯脑海里挥之不去,在我脑子里也是。
《敦刻尔克》里面老船长义无反顾奔赴敦刻尔克,他说战争是他这一辈的人发起的,却要这些年轻的生命去牺牲。
每一次巨大的战争都会牺牲很多年轻人,而结束之后到处是孤儿寡妇老人残疾人,恢复起来也是要很长时间。
而我少年时整天幻想这穿越或是遇上战争,成为超级英雄拯救世界的剧情,在长大后知道了很多事情不是想的那个样子,很多玩笑是开不得的,比如随意调侃某些事物
看了N遍了 诺曼底有个旅行社专门组织一个半天的兄弟连之旅 导游非常非常专业 在那个炮兵阵地他会告诉你李普在那棵树上,康普顿在哪里甩手雷。
我去报名参加的时候 你必须看过才能参加 我骄傲的回答我看了6遍了导游临了说了句话二战事实上目前为止唯一可以分得清正义方和邪恶方的战争。
仔细想了想,有道理,你觉着呢?
我们总是在鄙视自己的敌人,不停地自欺欺人着——明知自己其实也在扮演着“敌人”的角色。
我们总是否定敌人之“为人”的性质,把他们视为野兽、畜生——明知自己在做着同样的事情。
战争带给每个人的东西都是一样,伤痛、血泪、家破人亡。
也许战争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但具体到每一个战争中的个人,也许他们的邪恶意志,是那么的微不足道。
大多时候,战士们只是在履行职责,执行领袖的命令;每个个体都微不足道,但千万万个人便背负起了国家的使命;也许他们被什么东西蒙蔽了双眼,但被蒙蔽这样的事情,不是发生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吗?
既然如此,你又会有什么样的道德优越感呢?
终究——我们没有权力夺走任何一个生命!
我们在战争中却身负“正义与解放”之名!
每个士兵,都是这样一个“魔鬼与天使”的综合体。
只有明白这一点,才会明白战争的真正含义——那是没有彼此之分的人类之间的自相残杀;那是无数无差别生命凋零的酷冷寒冬;那是灵魂下地狱同时上天堂的拐点,在这里,每个灵魂被撕裂两半。
我们每个人都被教育,去热爱战争中的英雄,热爱那些“正义”的战争;但英雄应该被崇拜,而他们所从事的事业,却应该被永远封印,不再重生。
战争英雄,值得热爱的地方,不是杀了多少敌人,不是立下多少战功,而应该是他们在战争中,多么地珍惜生命,多么地诚实善良,多么地为这个世界增添美好,而不是冤魂。
一部《兄弟连》,无数个英雄。
没有一个是高呼正义口号的宣传机器,没有一个是开枪不眨眼的杀人机器,没有一个是视生命为无物的异化者。
他们知道,自己面对的是活生生的生命,所以,他们也被从英雄还原为活生生的生命,而这些活生生的生命,才是那个战争年代,最值得我们珍惜的真正的英雄。
对战争有所反思,才是避免战争的最好方式。
对“敌人”有所尊重,才是对待生命的最好方式。
《兄弟连》借助一名“邪恶”的德国将军之口,说出本应由“正义”英雄说出的影片内涵——兄弟之谊、使命之路。
它告诉我们,战争到最后,再没有对与错,再没有正与反,忘掉一切,珍藏起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感情。
实在看不进去
故事拍的好不一定就是个好故事,看完这部电视剧后有种看张艺谋电影的感觉,画面音乐什么都完美地无可挑剔,但偏偏就情节相当无感。
比较喜欢前面的一部分
巷战中的卧室钢琴;德国废墟里的小提琴四重奏;犹太人集中营;罗医生的罗曼史;在炮火中从容为亡者祈祷的随军牧师。
男生的我不爱
不是不喜欢战争类 而是这并非我喜欢的战争类 果然我不太好斯导
和更注重表现战争中的人性以及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创伤,总体气氛更为压抑的《太平洋战争》不同,《兄弟连》重点刻画战争场面及兄弟情,故事性和观赏性更强,相当直男,绝对是一部即使第N次重刷,也不会快进的片子
再也不要看战争剧
看的晕晕乎乎的,什么汤姆汉克斯、汤姆哈迪(没认出来是他)……统统都没看到。只注意到有僵尸肖恩。
看不下去啊。。。。。。。。
“We are paratroop lieutenant, we are supposed to be surrended."“有天我孙子问我,您是英雄吗?”“我回答不是,但是我与英雄们一起服役。”“这是一场漫长的战争 也是一场艰苦的战争 你们英勇骄傲的为祖国作战 你们是不平凡的一群 彼此紧密相连 这样的友谊只存在在战友中 在兄弟之间 共同使用散兵坑 在最需要的时刻彼此扶持 你们看过死亡 一起接受磨难 我很骄傲能与你们每个人共同服役 你们有权享受永远快乐的和平生活”
有一种读小说的感觉,最喜欢“突破点”那一章。但更多的没有感到什么。似乎对我而言有些平淡。
逆光下钢盔军衣的身影。战火硝烟弥漫只要看到对方的脸便得到了生命的保障。岁月包围着他们在他们脸上刻下年轮,团队的意义远非单纯的依靠,有的时候甚至包含了牺牲。摄影很有胶片感,Tom Hanks导的Part 5是电视剧的亮点。
艺术性是有的,政治正确太严重,太魔幻
毕竟不是电影,有点水,要是10集压缩在三个小时我想会是一部非常出色的电影。
电视剧
在二战后期参战的美国少爷兵,拍的最好最引人深思的是战争结束后的部分。
分虚高 原因:1、它涉及了很多内容 却浅尝辄止 不想深入2、整个剧的进程是伴随着西线战争进展的 越到后面乐观情绪越弥漫 越松散 到结尾完全无紧张感了3、任务式的拍法 有一种游戏感 闯关感 4、演员外形都太好了 视角 观点也太主流了5、战争在这部剧中太“有序”了 它是一种可控物 像一台机器沿着设置好的轨道不疾不缓地前进 血战太平洋也拍得差 但血战太平洋拍出了战争的混乱与无序 一个更真实的人间地狱
多次尝试看不进去
感觉是比较平淡的,人物都没有完全展开,有点流水账。喜欢大牛和约翰·马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