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什么是Rock,但是不影响我喜欢这样的电影,美国版的“放牛班的春天”。
失意男和一群优等生们都在rock中找到了真正的自己和真正的摇滚精神。
你可以一边看电影一边跟着音乐轻轻摇摆身体。
吉他声响起,贝斯声响起,鼓声响起,歌声响起。
当杜威·费恩带着他那帮摇滚子弟登台演出的时候,当他的理想伴着歌声升腾而起的时候,当那些孩子不再一无所知的时候,当观众们大声喊着School of Rock的时候,我没想到我的眼泪居然顺着眼角流了下来,它像被某种不可知的力量所震撼喷发而出,情不自禁的。
一部略显搞笑和夸张的电影,究竟带给了我们什么。
一部以摇滚乐为主题的电影,究竟告诉了我们什么。
影片结束了,字幕出来了,该吃晚饭了还是该看着黑下来的屏幕默默的思考。
我二十三岁了,还有三个月工作,还有几年结婚,还有几十年可以活,还有数不清的客套话等着我去说,还有数不清的无奈和叹息,还有一场我看不到的葬礼。
“放弃吧认输吧,因为生活就是这样的,你不可能赢。
你可以努力尝试,但结果一定会以一败涂地而告终,因为这世界是‘老大’说了算的……”老大在哪里,我该到哪里去寻找他,老大是我自己么,老大是我这些个无聊的排比句么?
老大,如果有一天我找到你,你可以卖给我一个理想么?
尽管最后我可能会失败会一无所有,但至少我表演过在我心中的School of Rock。
那时候我会是个好学生的。
HBO不止一次在放着這本片子。
喜劇篇卻又兼有搖滾。
故事講一個鬱鬱不得志的搖滾人,冒牌代替朋友進一家小學當代課老師。
在一次音樂課上發現原來自己所教的這幫孩子竟一個個會樂器。
於是,他認爲這是個機會可以讓他再次組織一支“他的”搖滾樂隊去參加搖滾樂隊比賽,贏取獎金。
動機不良,卻給了他一次機會,發掘自己,發掘孩子的潛力。
同樣,孩子們因爲這個冒牌老師,帶來了往常不同的經歷。
一個班級,個個分工分明。
一支成功的樂隊後面還需有一幫優秀的工作人員來支持。
而這幫孩子則各善其能。
此次事件,想必已經對他們的人生開始發生了影響。
記得裏面好些鏡頭讓我感動。
其中如一孩子為鼓手,在參照各成名搖滾樂隊的鼓手的表演,他開始有了自己的理解。
於是,在參選比賽那天,他私自離隊跟一幫成人搖滾樂隊成員去打牌。
冒牌史老師,着急尋找他時,他卻輕鬆說just relax。
這就是他對搖滾的理解。
而史老師則不認爲,他告訴小鼓手,那些人並不是真正代表搖滾精神,不是吸毒,打架,賭博就是一種搖滾精神的體現,那是裝腔作勢,對搖滾精神的理解錯誤。
真正的搖滾精神是通過一場演出來改變世界。
(偉大的理念精神,真如此麽?
)孩子半懂不懂的跟著史老師回去了。
但是,我想,至少史老師的一席話讓他多少領悟一些什麽,而不使他走歪路。
還有如家長們最初聽到原來這位老師是假冒的,並在三個星期裏面只教自己的孩子搖滾,憤怒不已。
而當他們真正在演出台下看到自己的孩子們表演,他們卻理解了孩子,並欣賞了孩子。
我想,這不是每個父母能做的到的。
等等。
細心體會,裏面還是種種小細節真的可以發掘出很多感動的情節來。
雖然這本片子,豆瓣上有人評論他膚淺什麽的。
但是多看幾遍,還是有很多可取之処。
我這裡不一一説明。
等你們自己去挖掘吧。
據説男主角本身自己就是一個狂熱愛好搖滾者,電影也算是他的本色演出。
看到最後,我在想,導演、編劇、演員是否想通過這本片子來告訴大家“搖滾要從小開始”正如現在的“足球要從小開始”一般。
總之,這本片子,不錯的喜劇片。
也是挺開心的搖滾電影。
Chris Martin和Gwyneth Paltrow分开了,我很难过。
《X&Y》那张专辑宣传的时候,“Fix you”作为第二主打被推上了排行榜,噱头是Chris写给Gwyneth的情歌。
那一年,Gwyneth参加奥斯卡,金色的礼服已经遮不住高高隆起的腹部,人们指着这位奥斯卡影后的肚子说,你看,这是酷玩主唱的孩子。
如今再看到Gwyneth的消息,不过是抑郁症或者客串了Glee唱了几首歌,西班牙语说的很好;而Chris那一边,被爆出勾搭上了新晋奥斯卡小影后,被牵连进入好莱坞艳照门里面。
突然想听Fix You, 歌词挺适合现在的Gwyneth,只是能来Fix她人,已经不再是Chris.以上总结只是想说,摇滚是一件很理想的事。
对于大多数和我年纪相仿的人来说,过去的人生里,总有一段时光被摇滚乐深深地吸引。
流行、迷幻、重金属、视觉……总有一种摇滚、几首代表作,让鼓膜的痛觉也变得微妙起来。
看到《School of Rock》简介时,以为这是一部通俗老套的反教育题材喜剧,和很多闹来闹去的校园喜剧一样,永远赶不上《修女也疯狂》和《春风化雨》在电影史上的经典席位。
但看到几个Dewey在几个小孩间组织起乐队时,我去点开了豆瓣主页看这部电影的评分,7.7, 在校园喜剧里已经是很高的分数。
这部戏的每个演员都很投入,就连家长都演的很出彩,导演也让每个小孩发挥到了恰当好处的位置。
在Dewey启发孩子们的音乐天赋时,颇有罗宾威廉姆斯在《春风化雨》里,引导学生们读诗的样子。
我很庆幸在大学英语课上,给全班同学放了《春风化雨》这部我很喜欢的影片,让他们中的很多人记住了罗宾威廉姆斯,也记住了那部片子想要表达的青春热血和现实的无可奈何。
起初,英语老师不太中意这部电影,觉得基调太沉闷,不如动画片和喜剧看起来轻松。
但在影片结尾后,他又讲了很多有关这部电影的故事,比如说学校的名字沃顿,电影里出现的诗人名字、分别都有什么代表作。
之后他把这部电影留在了机房的桌面上,放给后来上课的班级看,我觉得很高兴。
因为我选这部电影的用意,也想要表达对这样以为良师益友的敬意,英语老师风趣幽默的上课风格,和认真的教学态度,也正是我想感谢的。
去翻了好多年前写给《春风化雨》的影评,里面有一段把Keating老师和初中的语文老师做了比较:“看到结尾,我才觉得他有点像我们初中的第一位语文老师,和他一样拥有激情大脑的人,因为突然出了车祸,才临时换了老师。
后面的那个老师,说我们前两年的语文基本上是没学,可是我记得我写过一小篇日记,大概说那个老师是当时教我们的最好的一个,因为他尊重我们的想法。
当时的我们,好像确实有很多想法。
现在看来,到底那位老师给我们的是什么,不好说,他能给我们那段年龄最想要的,但给不了我们更多上重点高中的机会。
”两年前的一天,我刷微博时发现初中同学刚公布语文老师去世的消息,那天晚上,我也很难过。
家长和孩子总是从两个方面定义好老师。
孩子们想要自由,而自由又是家长们的公敌。
而家长也曾经是孩子,或许他们曾经按部就班地成就了自己的事业,或者在年轻时荒废了学习,希望孩子的人生道路上能少走弯路。
这种关心,也造就了所谓的“generation gap”。
蒋方舟在有关台湾“学运”的评论里写道,年轻人最大的敌人,是长大了的年轻人。
成人也是不完美的,他们会有猜疑和偏见,因为社会曾经用各种经验教训,告诉他们怎么保护自己。
曾经我也不是个受大人们喜欢的孩子,我不爱学习,叛逆。
但在一个进步了的社会里,只有听话的孩子才会被宠爱。
于是就会有大人怀疑某些孩子的未来,认为未来社会应该是掌握在影片中所描述的那些孩子手里的,因为他们出身富裕、循规蹈矩;而本来就不讨人喜欢的孩子,未来只会给社会带来麻烦。
有的孩子的价值观早早成熟,而孩子的立场又简单,所以他们能看到成人的缺点。
所以《School of Rock》里的孩子也许应该有个现实的结局,他们也知道老师并不会拉丁文,他们在享受了摇滚带来的自由后,还是会朝着主流的方向发展。
一边维持全A的成绩,一边维护着自己的爱好。
因为我们在还是孩子的时候所看到大人的缺点,通常会提醒着我们不要成为同样的大人。
就像电影主角Dewey说的,你们难道想像我这样一事无成吗?
总有一天,孩子们也会长大,重复家长们的人生和故事,但聪明的孩子,人生中会同时出现“成功”和“爱好”这两件事情。
很早就知道这个电影,一直没看,心想会有什么意思,前段时间下到了,没想到带给我的却是震撼,看似幼稚的剧情,却蕴含着深刻的摇滚思想:摇滚乐不是喝酒吸毒和作混蛋,而是一种宣泄,一种力量,一种精神.我已经看了两遍了,真的是不错
School of Rock摇滚学校是最喜欢的电影之一,看了不少遍了.总结一下喜欢这部电影的一些小小原因.1导演Richard Linklater 此人也导演过另一部我超喜欢的电影Before Sunset,如果两部电影都看过的话应该发现这两部电影太不同了,能都游刃有余应该就是所谓才华的东西吧.2男主角Jack Black 居然有这么让我欣赏的人.一个重金属乐队的吉他手,同时还是一个天才的喜剧演员,生活中他的两个角色都做得完美.3女主角Joan Cusack 好演员,有内涵.她是John Cusack的姐姐,他们姐弟和Jack Black,Catherine Zeta Jones,Tim Robbins一起出演的High Fidelity也是我最喜欢的电影之一.4一群超可爱的小孩.Speechless,只有佩服casting director的过人眼力,每个小孩都那么适合他们演的角色.5编剧 Mike White 他是该片的作者,作为一个有过人才华的著名编剧,同时也是一个著名演员,在这个电影里也演Ned,演得真好,更让我惊讶的是他居然和Jack Black一起创作了影片中许多歌曲,原来他也是个摇滚音乐人.6电影插曲 我佩服导演编剧等人的音乐品位,在电影里,我听到了the Clash的Stay free,Romanes的Do you remember rock'n roll radio,这里面是重金属乐队Kiss翻唱的版本,还有Cream乐队的Sunshine of your love(Eric Clapton在这个乐队时的歌),The doors的touch me,AC/DC的back in black,the Who的Substitute,Metallica的the wait,Romanes的my brain is hanging upside down,还有就不一一举了,我在里面至少还听到了led zeppelin,velvet underground,david bowie等的一些经典歌,呵呵,里面唯一的一个女声的插曲就是我blog的前两篇提到的我最欣赏的三个女声之一的Stevie Nicks,是她的经典歌edge of seventeen.这个电影里的所有插曲,都是很老的歌,它们也唤回了我大学时代听这些音乐的美好回忆.7无数的细节,我无法一一列举,太多了,太多的只有真正热爱摇滚乐的人才能会心一笑的小细节,大多数台词其实都有可以让人笑或感动或思考的力量,整个电影没有一句废话,我觉得这是一部拍给我们看的电影.我们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们在看Jack Black和Mike White的时候,其实就是在看我们自己.8我从头笑到了尾.
好教师养成记,刚好男主也叫杜威真是绝了~这部片子再次说明了,不一定是学了专业考取资格的人才懂得如何当一个老师。
1.一个好老师,最起码的是对自己专业的狂热,那份喜爱是真的是或多或少能够传染给学生的。
学生都感受不到你对音乐的喜爱,你凭什么叫他们喜欢你都不喜欢的东西,根本就没有说服力嘛2.突破等级评分。
这个很难,尤其是在一个等级非常明显的学校文化里,让学生不以这个为标准真的很难,因为就算这一科老师不做,其他老师也会做,他们只会觉得你这个老师很奇怪。
当然杜威很聪明,从来不模棱两可,他真的不喜欢评等级他就把评分表撕掉,对不反抗的学生视为理解战线,对于一直反抗的学生就用等级评分对待他们,当然是悄悄说。
3.总是发现学生的优点。
杜威在里面简直就是变着花样夸学生,这一点真的是太强了!
不自信的、胆怯的、很少表达的学生全部夸个不重样,用自己的经验类比,用夸张的表情和肢体逗乐他们,再表达对他们的肯定,以及对他们鼓起信心去做这些事情的感谢。
4.安排合理的职务。
从观察其它课程中挑选音乐素质较好的学生当乐手和和声,其他人组成小组去完成其他任务,例如舞台灯光、服装化妆、队名口号、安全监督等等。
总之从学生的外表、气质去安排适合的工作,精致带有点女性气息的男孩子做服装化妆,表现普通却漂亮的女孩子想队名口号,总是想着评分拿好成绩爱出风头的班长来当乐团经理,看上去文弱戴眼镜的男孩子做舞台技术。
而且不是只有在台上的人才是最重要的,在杜威眼里所有职位都很重要,一视同仁,并且从一开始就准确表达每个位置的重要性。
对于想换岗的学生,尊重她的想法,并要求表达其换岗的理由和展示胜任的才能,在进行换岗,留意她在岗的表现,给予建议和支持。
5.树立强烈的团队意识。
承接4——合理安排职务的前提以及后续工作,就是一直培养“We're a team”。
团队意识特别强,这也决定了班风。
首先每个人都很重要,他真的是对每个人他都特别上心、负责,听每个人的意见,赞同每个人的贡献。
再到杜威的意识灌输特别强,从一开始学生不了解摇滚🤘🏻,世俗观念认为摇滚不是要学的高雅音乐,到后来所有学生“违抗老大”,非rock不可的状态,可见老师的感染力和带来的知识技能是多么丰富,才让大家进入同一个科目/专业气氛中,这对团队意识更加强烈,每个人都相信摇滚精神,不断从各个方面理解和给予自己的付出。
6.强大的知识技能库。
承接1,既然对此狂热,那一定会去投入吸取这方面所有的一切。
杜威热爱摇滚,音乐是灵魂,他不会出卖灵魂去写破歌,也不会因为商业利益而组队,这是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一点,决定他的教学动机是真的很淳朴——我很爱音乐,希望你们也能感受它、珍爱它。
每个乐手的安排,每个旋律的走向、节奏点、交汇的设计,舞台风格的出位展现,黑板画上摇滚乐史结构图,还有大量的乐器和光盘库存。
(真的是太富有了,物质&精神)除了知识技能,最重要是摇滚的精神是从一而终地表达——违抗老大做自己,表达自己的内心;摇滚不是代表完全的叛逆,至少它不等同无节制的生活恶习、吃喝嫖赌,树立正确的纯爱摇滚的理念,不去从其他渠道靠近摇滚。
这个特别好!
说明三观是正的,同时不让脑袋还简单、没啥鉴别力的孩子误入歧途。
7.教学方法灵活多变。
虽然片子里展现的少,但是例如现场练习合奏、展示结构图、录像带、针对听曲目聆听模仿解决某一个技能表现等。
其实方法是很多种,但全服务教师想教的内容而已。
有些老师到现在还弄不明白,总是去抄课例。
唔,花哨的教学法是表面,一个课不可能总在热闹中进行,到底课堂/科目的魂在哪才是最重要的。
其实这些老师要治也很简单,就是重新找回她对音乐的热爱和理解就好。
8.教学相长。
这个是一直特别有趣的现象,我也有过和总是特别期待这种现象,这意味着你可以从你身边的学生就能学到些东西,更多时候是悟到的,这说明自己在长智慧,而且我会为我的学生骄傲的。
当杜威打算放弃比赛到最后没有评上大奖,孩子们的表现简直太棒,真的违抗老大,还真的不去看重成绩,而是看重在舞台全心全意投入、无所保留的表演。
全部实现了杜威所说的摇滚精神。
有时候大人也很容易在一些关键时刻丢了信念,但孩子并不是,或许在你彻底激发他心底的一刻,他反而会简单又坚定地不走回头路了。
9.专属手势。
我感觉这个点太棒了,就是跟学生有专属的握手游戏。
我觉得教师跟学生有这种趣味性的、简单的、有着鼓励默契等正面涵义的肢体接触,真的是增进师生友好关系的一把可爱钥匙。
10.及时与学生承认错误。
这是一个心胸宽广,并且珍惜彼此关系的人的一个正确做法。
无论位置高低,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这个很简单的,但是就是有人做不到。
11.教师需要的是提供支持的脚手架。
每个人都有学习能力,只要你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
现在科技发达学生在网络都可以学习到所有知识,甚至比书本的多,那么教师的其他方面的作用就突出了。
一方面是提供支持学生学习的脚手架,这涉及到对专业的深度了解以及经验之谈,例如杜威,关于哪个技能突破、哪个风格展现,就听哪个专辑的哪个乐手、看哪个现场录像,这未必是网络技术能够涉及到的,吧。
😂另一方面,就是教师的“育人”功能,这涉及到如何组织团队分组学习、对专业精神的理解表达以及一些长远眼光等。
片子理想化,但是里面的一些关于教学的点是真的很赞,光凭印象就可以列举一些,何况再细看呢。
BTW,里面的音乐是真的赞的没话说!
原来这个片子我之前已经列入了想看的范围,点了才知道嘛,阿。
好吧,回到片子。
恩,,,虽然,虽然,虽然是很扯哦,但是看完了你不觉得过瘾?
你不觉得爽?
你不觉得真TM的现实才更扯吗!
靠!
所以,请允许我赞美一下,不为别的,就因为那种rock n roll的精神;因为那群天真无瑕的孩子;还有美丽的贝司手。
OVER
虽然结局是这样明朗又简单or to be a little critical,太理想化了。。
情节深究起来也很空洞..我们还是被深深感动看到杜威的第一次成功的stage dive他巨大的身躯终于被接住了= =还是觉得很鼓舞地严重推荐结尾曲太可爱撩!!!!
可爱的孩子和摇滚的魅力都很大的it's a long way to the top......if you want to rock&roll
速通版:剧情简单,音乐好听,适合给小朋友们作为对摇滚的启蒙————————很简单甚至可以说是有些没新意的剧情,其实不合理的地方还蛮多的,完全没有任何意外的展开,但这样的故事总会让人觉得热血和感动。
(像安妮海瑟薇早期的小妞电影一样)校园,轻喜剧,不上价值这种电影摩多摩多。
看得很开心,因为很简单,所以可以完全没有任何负担看这部电影,不会担心前方突然高能预警或者冒出一个大泪点,只要轻松地看轻松地笑就好了。
同样都是校园加音乐的设定会让人忍不住联想到放牛班的春天(死亡诗社和爆裂鼓手算吗)也确实有看到将这部影片描述成摇滚版放牛班的春天的评论。
很喜欢最后打破了第四面墙的排练环节,看卡司表变得不是那么无聊的一件事,如果电影可以都采用这个方式做彩蛋就好了。
家长们冲进livehouse的那一幕忍不住会想如果是东亚家长,估计不会有这种被认可的情况,只会冲上台砸了琴吧,很好的理想化作品(我的梦想…)如果我再年轻十岁我会更喜欢这部电影,自命不凡的年纪会幻想自己万一是个天才,万一能够成功,但是二十二只会认清自己是个没有天赋也不够努力的普通人,尤其是其实影片里的学生们十岁就能到达那种程度,虽然知道是虚构的作品,还是会忍不住焦虑:正经学音乐的人谁不是从小就开始的,杜威作为失败的乐队乐手起码也是乐器全通还会写歌,不知道自己要过多少年才能到达那个程度。
我不是很摇滚,明明似乎听了很多摇滚,但是并不是非常了解,甚至不明白摇滚的定义(摇滚的定义是不被定义by周弈),听说过ACDC,但也没有听过他们的歌(趁这个机会去听了,好听,爱听)杜威老师真的不忘初心,热爱摇滚,到处打滚,开头结尾怎么不算一种call back呢(我还是不明白,搞摇滚的人一定要有那些动作吗……),非常喜欢开头杜威跳水跳到地上和结尾跳水被接住的对比,有点感动。
上次课上和老师说,觉得杜威作为角色没有什么改变或者进步的地方,看到最后回想起来,从一开始觉得乐队是自己的一言堂到后面主动承认学生的天赋高于自己说出“乐队不是我一个人的而是大家的”这样的话,其实他们互为老师。
作为三十岁成年人的杜威在和学生相处的短短几周(?)时间内就能够有这么大的改变已经是非常难能可贵了。
仔细想想杜威虽然是个失败的乐手,但说不定是个优秀的统筹?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给所有学生都安排上是和他们的岗位也太牛了吧。
我还是想要有个自己的乐队啊啊啊啊🥺🥺
高中看的我灰常澎湃
俺娘喜欢~==
小学生禁片
嘿嘿 math is a really cool thing``````
All about rock.
这叫摇滚的话,荒村公寓可以算恐怖片了
小孩子还真是不适合学摇滚啊
你知道梦想的味道么?
某2位男同学特别的帅TvT
还行。
激情和音乐的碰撞,enjoy it guys
摇滚无极限,小鬼也疯狂。
好蠢...Coco套路,唱首歌然后家长亲戚就全都从良了...非常迪士尼齁,按现在迪士尼都转型了怕是连迪士尼都不收了...
好笑,看玩你一定会跟着ROCK起来!
肥杰 哈哈
那疯狂的青春啊~~~~~~~~~~~~~~~~
没记错的话,初中美术课放了2节课
草泥马,无聊一逼!追逐摇滚也要看实际情况。我对这部很失望
never have liked Black. 囧
杰克布莱克是全剧的灵魂,长得就很像熊猫阿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