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说这个片子三观有问题,但我想说的是等你在现实社会中生活过,你就明白人生并非黑与白那么简单了,所以说,从三观角度完全否定此片,有点儿以偏概全吧。
因为此片从以下三个角度分析,并不见得一无是处。
1.现代人爱情婚姻现状的折射。
蓝一爱的女人不在他身边,爱他的女人留住他的人留不住他的心,蓝一很大程度和施雨琴(江疏影饰演)结婚,源于岳父是教他做生意的人,他娶施雨琴,有商业联姻的考虑,也有知恩图报的因素在里头。
茉莉爱的男人只能给她钱资助他不懂的艺术事业,不能陪伴她,两个人的时差永远差着白天和黑夜,蓝一已经是已婚男人,自己实际是个蓝一养在美国的情妇而已;能陪伴她的男人她又不爱。
2.蓝宇番外。
看这片的时候,可以把它当成是蓝宇番外吧,看过蓝宇的人,可能都有些印象,就是蓝宇对美国有很深的执念。
所以这部片子里,蓝宇终于去了心心念之的美利坚,美国里住着他日日思念的爱人。
最后的车祸,也算是呼应蓝宇的结局吧,是蓝宇的车祸,蓝宇总是无法躲过去的。
看到这儿,你可能会说,蓝宇番外这个角度,是不是台清奇了,其实还好吧,大家可以1.25倍速看这部电影,志玲姐姐说蓝一时,特别像蓝宇的发音。
3.现实映射。
(这个更高能,仅仅是一种猜测,大家也不要过于较真)据说在编剧创作剧本时,刘烨贡献出了好多点子。
因此,这片或多或少可能也有现实的映射。
那就是蓝一(指代胡军)、施雨琴(指代卢芳)、茉莉(指代刘烨)、乔(指代安娜),这个现实映射的设想是不是很高能?!
a.蓝一和施雨琴同床异梦的婚姻。
胡军常年在外拍戏,卢芳留守北京,在人艺演话剧+照顾孩子,实则两人的婚姻状态更多地是分居两地、聚少离多。
胡军本人在2018年参加鲁豫的节目时,也是亲口对自己儿子胡皓康说,咱俩也抱抱吧,咱俩才是真正好久没见面了。
b.蓝一和茉莉深爱着彼此,但却分居两地。
两人虽然在公众面前很久没有同台出席活动、节目了,但在《爸爸去哪儿3》里,两人确实默契十足,调侃、尤其是刘烨说话,胡军总是能接住或是给圆回来,可见俩人感情基础很牢固、很了解对方,才能做到默契十足。
c.乔是摄影师,爱着茉莉,茉莉并不爱他,但因为害怕孤独,不想一个人,而选择和乔暧昧。
这个就更好理解了,安娜做过摄影师,刘烨甚至在节目里说安娜是新闻摄影师;安娜开过个人影展。
至于二人结婚的理由,刘烨面对鲁豫的提问,刘烨说可能是因为爱情吧!
还有两个人交流的问题,虽然百度百科声称安娜“精通汉语”,但是刘烨曾明确表示,安娜在说中文时,有明显的语序、用词错误,比如“我爱你大”(应该是“我很爱你”的意思吧)、说从事体育锻炼的运动员,喜欢用运动人来指代。
这样水平的中文,不知道能不能满足刘烨这个会要求自己当年还不满5岁儿子理解自己故地重游、回到自己第一部影片拍摄地心情的交流需要。
说是军烨关系映射,不仅源于以上人物之间的关系,还有就是一些场景,比如刘烨戏中抽烟那一段,被网友发现和胡军在《蓝宇》中在别墅里和蓝宇分手时、抽烟姿势几乎是一模一样的。
题外话,众所周知,刘烨胡军这对cp,堪称是国内第一让人真假难辨、欲说还休的男男组合,俩人但凡有互动,还是挺能挑起大家的好奇之心,比如《爸爸去哪儿3》、《演员的诞生》等。
是兄弟情,还是什么,或许只有他们自己清楚了。
有时候,梦想是个挺坑爹的事,茉莉是个不光有颜值还有气质的姑娘,从小拉小提琴,最大的梦想是成为一名闻名世界的小提琴演奏家。
成年后在纽约漂泊多年,在一个黑暗偏僻、鼠猫横行的角落里蜗居、身兼数职的为了活着,还要骗家人自己在乐团里工作。
这种漂泊在外的姑娘最让人心疼、也最让人敬佩,她是酒吧里东方面孔的驻唱歌手、中餐厅里的服务员、导游,她永远奔波在最底层的工作中切换角色。
梦想早已被现实碾压成了饺子馅,为什么不回去?
因为,回不去。
疏远是保护自己的唯一方式蓝一算是茉莉的青梅竹马,辍学后闯荡多年,早已成为华人圈里最年轻的CEO,他去纽约只是为了在结婚前见她一面。
同学聚会上大家喝着茅台忆童年,只有她没来。
喝的烂醉的老同学说:“茉莉这些年和我们疏远了,我只知道她住的地方不怎么好,真不知道她怎么忍得了。
”同学聚会有时候就是一次别开生面的商业应酬,真正的好哥们不用组这么正式的局,而真的会去的大部分是为了交换人脉资源。
如果过得不好,远离老朋友应该是唯一一种保护自己的方式。
唱完歌的茉莉一席华美的白色礼群,站在烟花下独自落泪。
一个陌生人请他喝酒,他说:“我奶奶说虔诚的看着烟花,每一个闪亮的火片代表一个即将成真的梦想。
”茉莉回:“可它们终会消失。
”陌生人,我的理智坏了你的好兴致吧?
一成不变的只有生活,无关梦想一年后送外卖的时候那个陌生人认出了她。
乔,一个刚刚离开金融行业正在筹备自己第一次摄影展的文艺青年。
他对烟花下的茉莉无法忘怀,邀请她当模特。
其实我很不解,茉莉这样的姑娘拉的一手好琴为什么不去咖啡厅、不接商演而是做和音乐无半分关系的工作?
乔的天赋加上东方美人的气质,第一次画展很成功。
乔火了,而茉莉依然是那个碌碌无为的小人物。
漂泊在纽约时间久了,你会忘记自己到底属于那里,或许不是忘记,是你不甘心这辈子就这样了。
一年后蓝一在茉莉驻唱的酒吧找到了她,和多年前一样美,只有她才配得起Jasmine的名字。
蓝一说:“一年前我来纽约想见你,可是没有勇气。
”一句话让她的内心五味杂陈。
晚风中的茉莉披着一件风衣,右手随意的拎着包,靠着墙淡淡的说:“一年前,我一样也在这里,一样的工作、一样的生活,一沉不变,好像时间停止了。
”你有多久没过生日了?
百忙之中的蓝一频繁的往返于纽约只是为了见她,那种从儿时的喜欢就像是种子在他的心里生根发芽。
迫于责任娶了自己不爱的妻子,都是因为想报岳父的恩情。
蓝一借口需要茉莉当翻译一起参加一个庆功宴,一席简单的黑色吊带长裙,额前的碎发,优雅中透着藏不住的气质。
当服务生端上蛋糕,所有人一起唱生日歌的时候,我不信这个姑娘心里没有半点感动。
可是蓝一,你不该招惹她呀,如果真的喜欢,难道不是应该希望他找到对的人吗?
岳父的离世蓝一不得不回北京,他买了一套房子想留给茉莉,理由是——我想帮你,这是我欠你的。
青春是场一晃而过的电影喝的烂醉的茉莉大雨中奔跑了很久去找乔,酒后失态的她哭的像个孩子:“你凭什么说来就来,说走就走?
”如果没有你,我这么多年的坚强足够我用很久,可是你的突然出现让我放下了盔甲,哪想你又要走,曝我的软肋于不顾,又一次留下我独自疗伤。
最悲哀的莫过于我想恨你,可是却恨不起来。
哭过闹过的小女孩最终没能狠得下心,住进了那套开窗就能看到中央公园的公寓。
圈里盛传茉莉和富商在一起了。
好姑娘,你醒醒茉莉这样的姑娘什么都好,可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在事业上她没有闯出一片天地。
她开始默默接受蓝一的“帮助”,把自己活成了“小三”的样子,不敢给蓝一打电话,最难过的时候还是对影成三人,除了那些物质她一无所有。
乔是喜欢茉莉的,在华灯初上的河边像茉莉表白、带她去自己长大的城堡、给她看小时候的照片、和她讲自己的过往。
茉莉试着放下蓝一,开始接纳乔,我替她开心,觉得这个好姑娘就该被懂自己的人好好呵护。
可是乔知道,这个谜一样的姑娘心里是有爱人的,自己始终没能走进她的心。
茉莉的生日,蓝一坚持要见那个男人,乔自然是知道对面坐着的是谁。
蓝一这个已婚的男人,霸占着茉莉这个傻姑娘,他总是说:“姥姥走后我不想让亲人在离开我。
”失无所失,多好的借口!
在饭店门口的短暂争执后蓝一转身离去,乔追问:“这就是你爱的人吧?
”蓝一出车祸的瞬间茉莉真的醒了,她抱着蓝一痛哭。
蓝一说:“当你找到了一个一辈子要找的人,发现你还是深深的爱着她,那种爱,即是亲情、友情也是爱情。
最欣慰的是,这种感情是一辈子的,最可怕的是,这种感情远远超越一切。
”影片的结尾茉莉在深秋时节回到了北京,回到了小时候和蓝一一起描述梦想的地方。
乔的画展结束后决定来找茉莉。
爱情之所以为爱情蓝一对茉莉最多称得上喜欢,爱不该是占有;茉莉对乔我不知道是什么,这个男人懂她、和她一起在新的领域开疆拓土,她是他的缪斯;乔,这个看上去不太靠谱的艺术家,应该是最适合茉莉的吧,他们俩会在一起吗?
爱情之所以为爱情就是因为猜不透结局吧。
《北京 纽约》与片名一样,这部电影几乎可以剪成两部片子。
北京的部分和纽约的部分,情节、时间、价值观都无法衔接,因此造成了片中许多无缘无故的爱与无缘无故的恨。
好吧,硬要掰的话,这个故事是这样的:一个长得像林志玲一样的女人,怀揣着梦想,来到了纽约,却过着凤姐一样的生活:打几份工,生活朝不保夕,住在狭窄破旧的公寓里。
虽然也会穿Burberry风衣,但全当纽约奢侈品便宜,凤姐还背MK呢。
就管女主角叫林凤姐吧。
后来,小学时代把林凤姐奉为女神的男吊丝,刘烨,靠着岳父的关系,居然成了天朝土豪,好像刘强东一样,坐着加长limo进曼哈顿,这就要谈IPO了。
自然被花街犹太大佬们奉为上宾。
就叫刘土豪吧。
刘土豪终于屌丝逆袭,第一次来到美帝国主义的花花世界,自然而然就想到了他心目中的白莲花,林凤姐。
几经周折,都没有见上一面。
与此同时,林凤姐在酒吧驻唱完之后,偶遇一花街白领,白男,flirt了一阵,也就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此花街白领似乎对腐朽罪恶的banker这一职业充满了怀疑。
我觉的他长得像克里斯蒂贝尔,就称他为蝙蝠侠吧。
2008年,正是北京扬眉吐气,纽约跌到谷底的一年。
彼时,投行大幅裁员,蝙蝠侠心灰意冷决定当artist,并与在中餐馆送外卖的林凤姐再次偶遇,请她做他的摄影模特。
而刘土豪的IPO已谈妥,就差来纽约签字了。
这次纽约行,刘土豪总算在夜总会遇到了林凤姐。
林凤姐依旧风姿卓越,两人在纽约进行了一日游,在游览了自由女神等景点之后依然你侬我侬,最后刘土豪依依不舍的送林凤姐回到她破旧的公寓。
(此时风月俏佳人各种乱入)各种小清新之后,刘土豪大笔一挥,给林凤姐在上东区置办了房产,并打算用自己的能(jin)力(qian),帮助林凤姐实现梦想。
林凤姐又幸福又痛苦又纠结又挣扎的答应了下来。
就在包养的前夜,居然找了蝙蝠侠一夜情。
包养开始之后,林凤姐一下就过上了名媛的生活了。
她住着上东区的公寓,开着保时捷,坐前排看秀,还投资了一个画廊,捧红了已经改行当artist的蝙蝠侠。
(刘土豪的钱!
)林凤姐一边跟刘土豪各种哀怨,各种小三桥段,请大家自己脑补,一边和蝙蝠侠在纽约看星星看月亮谈诗词歌赋人生理想。
(蒂凡尼的早餐各种乱入)但是刘土豪对林凤姐绝对是真爱,总算熬到了岳父去世,也获得了妻子的谅解顺利离婚,立刻就飞赴纽约,打算和林凤姐从此幸福的生活下去。
而在纽约,蝙蝠侠骑着摩托正带着林凤姐郊游,开着开着开到一座巨大的城堡,然后蝙蝠侠说,这就是我家。
(蝙蝠侠这名字不是乱取的)原来蝙蝠侠家里可是old money,他只不过不愿靠家里,才假装自己是一个人在曼哈顿奋斗的小白领。
刘土豪亲身到纽约捉奸,发现自己英语也不会,也不适应纽约的生活,就眼睁睁看着林凤姐和蝙蝠侠各种调情各种亲昵,也发现了林凤姐拿他的钱投资的画廊原来捧的居然是自己的情敌。
刘土豪觉得万念俱灰,走上街头,被一辆车子撞死。
刘土豪死了以后,林凤姐也回到了中国,而蝙蝠侠也追随着林凤姐的脚步而来...我是志玲姐姐铁粉,但是这人设实在太离谱,这林凤姐到底是有自尊还是没自尊?
她一边跟刘土豪各种爱,但转眼又跟蝙蝠侠各种爱。
而且她之后之所以能和蝙蝠侠平等地谈恋爱,是建立在她被刘土豪保养的基础上。
正当我以为这是一个关于是选择贫穷的真爱还是富有的包养的故事的时候,蝙蝠侠居然也是出身豪门。
这样林凤姐还需要选么?
当然从外表上看,还是跟蝙蝠侠更配。
刘烨怎么看怎么像青年毛泽东。
从爱情的角度上来看,这个电影狗屁不通,但是如果是考虑到中美关系,确实处处有玄机。
中国呢就是一个土大款,你对女神魂牵梦萦掏心掏肺,一旦逆袭了就倾其所有讨女神欢心,但是女神呢?
很容易就跟美帝这种old money跑了。
这种old money呢,自己家里有一座城堡,却跟你谈自由谈平等谈理想谈美,经济好的时候呢做banker,经济不好的时候呢当artist。
而且要当artist,还就用你土豪的钱捧。
捧完了人家照样抢你的女神。
土豪如果太执着,只有被车撞死的下场。
所以这片子叫北京,纽约,真真是没错的。
另,明明叫北京纽约,重庆却频频出镜,到底是要闹那样?
志玲姐姐只要美美美就好了!
想写简单点儿,但是人家说得写104字的影评,那我这影评挺简单的,那我就说说我为什么会看这部电影吧,我是SARS封校那年看的蓝宇,那年张国荣跳楼了,我们被封在学校里哪也去不了,我就特别无聊,于是就看了很多之前没看过的小说体裁,于是我看到了北京故事,那年封校一个月解封后,我也看了很多电影,像春光乍泄,像蓝宇...,还有蝴蝶君。
刘烨演的蓝宇是好,我承认我一开始只是带着点情色的想法去看的蓝宇,后来发现刘烨可以让我忽略掉这些情色的东西,可以让我全身心的投入到去只关注蓝宇和悍东之间的爱情故事,从此以后我挺迷刘烨的,后来他转型之后我没有特别去关注他,但是我打心里是欣赏他的,直到望道要上映了,这个低调的男演员的消息才被放出来,我见封左转去补了蓝宇和北京纽约。
本来不想写刘烨,毕竟欣赏只是一件挺单纯的事,没啥必要说,但是连着看了两部戏,想到八八三那档综艺节目,我就挺想写点儿什么了,我看了这两部电影,我感觉刘烨是一个勇敢的人,他勇于把自己呈现出来,是他太太的功劳,他敢于坦然面对他师哥,也是他太太改变了他,让他能够正视这段经历,我觉得挺好,坦然面对就好。
上个美照吧
情节很跳恸。
片子本身很好,但有明显的衔接问题,不知道是不是片长受限剪辑使然。
茉莉太纠结了,正是因为她的摇摆不定,两位男主角才更辛苦。
蓝一妻子的放手,终究和他爸爸一样没能成全另一半的幸福。
蓝一最后很冤,内心的独白却没有人知道。
男二,那个外国人,就好像小时候的蓝一不停的追逐在茉莉的身后,也许会是一生,不同的是,他永远住不进她心里,最多只是一直的陪伴。
距离,时差,两个人的两个世界,于是虽然有那么多的过去,那么美的从前,也还是渐行渐远。
社长的眉眼间、气质里,太像某个人了,以至于莫名其妙就被圈粉了。
和有些人,活在同一个时代,人生经历却不知怎么就有了巨大的时差。
比如一个工作一个上学,一个上学一个留学,去他两年前去过的地方,做他两年前做过的事情,似乎永远也赶不上他的步伐了。
连对不起也被理解成别的,其实是在悔恨在对的时候没有能力和觉悟呈现一个更好的自己,一错千年的怨恨。
人生很短暂,错过了有你的列车,下一班已换了陌生的乘客,总也还是要向前走,如果又在什么地方相遇了,还想与你同行,如果就这么再也遇不到了,就祝你一路顺风,那些时间带走的爱恨已不再重要,感谢你曾给我时间带不走的美好。
电影是为了拧巴而拧巴吧,剧情就不多吐槽了,怀疑跟《一生一世》是同一个编剧。。。。。。
想在一起回个国离个婚有那么难嘛。
另外社长真不太适合演商界精英这种角色,感觉随时会讲出段子来。
那句“高端大气上档次”才是真正的刘烨,怀疑是他自己加的台词……
我的评价是力荐。
刚看看电影的时候,我的第一感受是这部电影拍的太好了,我没想到会有人拍这么一个题材的电影,而且还可以在电影中如此准确真实的把握住人物内心的情感,如此真实的再现处在这种感情漩涡中的生活与行为。
然后我就满心激动的来到网上,想看看大家对影片的评论,因为我以为这里会有一片的喝彩声。
但当我刚刚将片名输入搜索引擎,出现的影评分数就是3.7分,这么一个很低的分数,我还觉得很奇怪,为什么会这样,这么低的评分。
但当我进来看过影评之后我顿时明白了,原来大多数的人理解不了这种感情状态,无法理解在这种情感状态下所引发的各类行为。
原来这样的感情离大家的生活太远了。
大家理解这种情感只能依靠想象,而想象都会加入大家的主观意志,觉得这种感情应该这怎样的,男女主人公应该怎么做,而这种缺乏经历的想象却是不切实际的。
他们理解不了林志玲在爱情理想与自己小三处境的错位压力下的行为,他们不懂一个人在承担着巨大的道德压力下的自我否定与努力坚持下的徘徊,他们不懂刘烨为什么必须得死,他们不懂当两个人的幸福是建立在另一个女人的痛苦基础上时,这种幸福就永远不是完美的,这些无奈还有很多很多,电影中连许多细节都能捕捉到,只是这种生活大部分人没有经历过,所以大部分人都无法理解,无法发现,所以引来了众多嘲讽。
对于这些嘲讽我本来很想为电影鸣不平,但刚刚在短评中看到这样一句话,说这部电影投资方只想回收1500万的票房,并没有想要太多,当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也释然了,原来导演也许根本就不在乎大家的不解,他想要做的只是讲述一个故事,描述一段感情,他只想拍给那些能看懂的人,讲给那些能听懂得人。
这种感情很美好,纯粹真诚,就像林和刘看自由女神像时林眼中的那抹明亮一般美好,但这种感情又是痛苦的,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得不到家人的祝福,甚至在自己的内心深处都纯在这分量不小的自我否定,就像林在片中说的那句,“我不是你的情妇”,这般无奈,我相信大部分的人根根本本就不会注意到这句台词,因为他们不懂这句话中所包含着的深深的自我否定和努力坚持的纠结,矛盾和彷徨,但这句话的确应该是这部电影中最值得人心疼的一句话。
相信该懂得人也应该是很懂得吧。
也许我的这些话也像电影本身一样不易被人接受,但我也只讲给那些能看懂得人。
最后有句话,有这么多人不懂这样的感情,这么多人没经历过这种感情,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婚外情发生的比例并不是很多,这样的话是不是反而该感到庆幸了呢?
不过从现实角度来讲这种想法不免又有些乐观了,因为在这里发表评论的大部分人都还是年轻人,他们的人生经历注定还达不到可以理解和经历中感情的程度,而正在或者已经经历过这种感情的人的年龄注定都比较大了,已经不在是网络话语的主导声音了,他们要么像我一样只看不说(今天第一次评论,只是因为感触有些大),要么本身就很少会来这些地方,所以说这些事虽然小众,但并没有这里表现出的这么少。
《北京、纽约》是一部很简单的爱情电影,或许只有经历过真爱的人,才能从过于简洁的甚至感觉有点单调的细节处感受到那些感人的爱情。
里面的每一个片段,都是那么的恰到好处的表达出主人公的情感,一个转身离去的背影,或则仅仅只是黑暗中的一个哀伤的轮廓,都让影片充盈着那种唯美的情感,甚至溢出到屏幕之处,触动人心底最柔软的悲伤,这是一场最远最唯美异地恋。
纽约的繁华无法掩饰茉莉内心的灰暗,屋顶的微风吹扬起缕缕发丝,放飞着对遥远彼岸的思念和回忆。
当林志玲带着一种落漠站在屋顶时,我便被她打动了。
优雅,这一词一般多用在上了年纪的女性身上,但是林志玲却总会让人感觉到一种不带岁月的娴雅与静好,和《王牌》中的角色不同,这部片中,林志玲扮演的茉莉,一直是压抑的承受着所有悲伤。
即便是在雨夜狂奔到乔处,和他一夜情,即便是在豪华公寓里指责蓝一时哭诉“我的城市一天的开始,却是你的城市一天的结束”,都是那样静静的,象春天的雨,虽然淋湿了所有人的身,却总是细密的让人喜爱,模特出身的林志玲磨砺多年之后,在《北京·纽约》中第一次摆脱花瓶形象,表现出了一个专业演员的卓越演技,满满的内心戏,更添加了属于她个人的魅力。
那精致的面容,无论何时都笔直的背脊,诉说着异地恋的悲伤与坚忍。
除了她,想来,没有哪一个角色参更适合演绎茉莉这一角色。
前阵子看过《一生一世》里的高圆圆,只有美,却没有美好的感觉,是那种经历过爱与放弃后的云淡风轻,是那种虽然遍体凌伤却依然高傲的尊严。
所以,茉莉最终选择了乔,因为她是一种成熟的蜕变。
爱情,没有对和错,更没有先来后到,坚守与背叛,有的只是时间和命运的捉弄。
茉莉和蓝一,是真爱,也许,是她爱的最深的一次,但是,当经受着时间与空间的双重考验时,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境遇交织、不同的人际关系,爱便显得那么的无助和弱小。
并不是其中一个变了,只是其中一个在不停的走,而另一个却止了步,距离便越来越远。
在前行的途中,茉莉便遇上了乔,与其往后不停的回头等待,不如重新结伴同行。
茉莉并没有给自己找任何借口,她只是告诉蓝一,她们不合适了。
就象林志玲一直就坚持以优雅的身影出现在大众的眼底一样,不去刻意改变自己嗲嗲的嗓音,偶尔走一走性感路线,却很努力的提升着自我,从她一部比一部好的戏中,可以看到她的用心和努力。
茉莉也是这样,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便坚持,不去欺骗自己的内心。
即使从小一直追求的艺术之梦沦为酒吧里卖唱,即使旧时的青梅竹马送她豪华洋房,都无法磨灭她内心的自我。
虽然她也会自卑,但她依然会高贵的陪同蓝一参加酒会充当他的翻译,她不逃避,当她思念蓝一时,当她爱上乔时,她都会选择勇敢面对。
生难久居,爱可永留,结局,蓝一出了车祸,电影就此落幕。
但在此前,茉莉便向蓝一说出了分开的话。
无论是违心还是心甘情愿,两个人就真的从此分开了。
蓝一和乔相比,前者因为心中一直有爱,便不能长大,而后者,却失去过爱,从此懂得包容。
只是很不满意,乔在酒馆外质问茉莉不应该把他当做替代品。
这个时候,他应该是去抱住茉莉,给她依靠和温暖。
淡然却不沧桑,美丽却不稚嫩,铅华洗净慧然独悟,这便是茉莉,虽然俗着却又清雅着,就象荷花,只让人记得住那一抹红白相间,唯有林志玲能演出这种感觉,多一分青春则显幼稚,长一分成熟则显苍老,只有这样的美,才恰到好处,象悬崖上的花,凌越在众花之上。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情感是被鄙夷的,想来能亲身有这类似经历的个更是少之又少。
所以对这样的情感能感同身受的就更少,能支持和理解的又少了。
以至于会有那么喷子,很多人也带着有色眼镜看待。
在我看来,刘烨最后说,一个人你找了很多年,找到后还是爱她,这种情感,是亲情,是友情,是爱情。
也许每一段刻入到骨髓里的爱都是那么天长地久。
可是终归要回到现实。
这是在美国和中国,两种文化下的产物,没有谁的爱情可以只是两个独立个体的,你的生活环境,你身边出现的诱惑,你遇到的困境,单有嘴上和心里说的爱,是不够的。
爱也不是停留的,她是进行时,谁能说茉莉对那位摄影师的不是爱呢?
如果茉莉和蓝一冰释前嫌,在一起了。
她们的生活呢,她们的梦想追求就能和谐吗?
这些都被导演所淡化了,可脑补。
在我看来,那种儿时的,曾经的爱,当人长大了,经历了,形成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后,那样美好的感情只适合回忆和祭奠了。
刘烨说,你知道的,我不怎么懂艺术。
蓝一和茉莉,聊得牛头不对马嘴。
在我心里,我更希望茉莉能做出选择题,并解放另外两个人,也解放自己。
而不是最后的一败涂地。
问问自己的内心,如果下一刻就是世界末日,你会想和携手走过最后的时光。
心里蹦出的第一个人就是答案。
乍一听名字,不由地想起20年前由郑晓龙,冯小刚导演,姜文,王姬主演的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
乍一看剧情,同样的两座城,同样的两男一女,同样的文化情感冲突,同样的纠结着,同样的抉择着,从熟悉到陌生,从陌生到熟悉。
由此难免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但是似曾相识并不等于重复。
细想也是,一个新锐女导演,极具个性与独立的思想,有着强烈的自我表达的欲望,更没有打着电影版的旗号,怎么可能去重复别人的东西。
既然不重复,那一定是崭新的。
北京,纽约,两座城,一部电影,犹抱琵琶半遮面,期待着拨动心弦。
做作到极致
画面舒服值得一提,无奈叙事与剪接逻辑实在雷得太惊人,总体还是只比《冲上云霄 》高级半星的意识流MV渣混搭水平。摊上婊到如此糟烂的一个角色,林志玲不念台词的时候表演都还算合格;刘烨实在太糟糕。
记得当时看完发了个状态 片名应改为《火华社长的玩儿命自拍》……能看出来志玲姐演技下功夫了 达标与否仁者见仁
很多新人導演特別喜歡把自己的故事搬到大熒幕上去緬懷 結果企圖用電影來還原某段現實生活中的關係的時候 往往是在自說自話. 感動了自個兒膈應了觀眾. 藍一是個結合了三個人物于一身的角色 劉燁懂 但是作為反應型演員 碰上一個不會導戲也不會寫戲的導演和一個不會演戲的對手 怕是再多層次也演繹不出來.
觉得还行阿,怎么那么多人打1星。
整体还行吧,但是剧情发展让人纠结,不仅仅是缓慢与拖拉,更是人物设定有问题。
屎级难看 有人说刘烨表演跪了看看这个剧本给男主什么设定吧?不懂英文的企业家?只会赚钱乱花钱的大款?似乎想拍意识流但是所有人物都比小学生作文还空洞无语 想起了蓝宇 车祸也有轻于鸿毛重于泰山啊???
装文艺啊
值得再看一遍 感情很细腻画面很美 但是···脑残粉也没有办法违心打5颗星
15影159。和老婆看的。当中国土豪PK美国贵族,台湾美女咋个选?一开始,俺以为是爱情片,到结尾俺算是明白了,这是个寓言片。
我看出了中美之间台的意义~两边取利,一个朴实的暴发户、一个“走偏”的富三代~
竟然被盗号就是为了给这电影打5星啊。。。丧心病狂啊。。为了报复打个1星,反正有林志玲的电影大家懂的。
女主角的原型是男主演,懂的都懂。工伤十几年,我们都身在其中。
感情真挚,景色唯美
导演在想什么?没看懂
跟〈一生一世〉情节很像。为爱情放手,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爱上一个人,多年后发现自己仍然深爱着ta,是多么痛苦的事情。
年轻时不喜欢的电影,老了可能会喜欢。曾经以为爱情是全部,但活着、活着连爱情都没有了。
其实里面从摄影来说真的很不错,就是剧情层次单薄了一些,女主角不好好说话而已
如果人生就是往复那么我们的命运永远无法改变
奇怪,林志玲的声线用在英文上就变得超好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