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读奇人王怜花的《江湖外史》,看他嬉笑怒骂臧否武林,最是酣畅淋漓。
印象深的有他谈莫大先生,一言“才高于志,土木形骸”以蔽之,想起来心里一直十分向往。
须知这世上的人心不足,深究起来,背后多有志大才疏的阴影;所谓眼高手低,若幸运便仅限于年少争胜,悲剧了就会变成一生的怨念;等年纪大了,连幻想咸鱼翻身的勇气都消逝,“怀才不遇”就成了死前咽不下的那口恶气,身后徒留毒氛在人世而已。
相形之下,“才高于志”的透彻既避免了“千秋万载一统江湖”的生理风险,又保证了种豆南山赏雨茅屋的心理健康。
更何况现今有才无市是常态,众生皆苦,“志向”都得压在房子户口上,若连点滴的天赋和努力也都注入暴利与不公的储蓄罐中,恐怕有识时务而作伥的嫌疑。
要说央视版《赵氏孤儿》里的程婴为啥这么讨人喜欢,我觉着也还是因为这角色足够“才高于志”。
他总是先甩出一句“程婴区区一个医匠”,然后低眉顺眼地祭出洋洋洒洒奇谈高论,逗得对面的赵朔/屠岸贾/晋灵公/庄姬/路人甲乙丙大张了嘴,赞叹先生大贤经天纬地不意隐于市井。
程婴那条舌头未必真能与苏秦张仪相较,可爱的无非是他安守本分的智慧和态度。
这个才华横溢的历史小人物,所求的不是纵横中原身显六国,而是无愧于心地安身立命——上有明君良相好年景,下有老婆孩子热炕头,每天坐在自家的小摊里把把脉开开方子,日暮西山时一边听自家黄脸婆抱着熊孩子絮絮叨叨一边慢慢数今天多挣了几个铜板,心里还得掂量着老板公子又感冒了柴胡还开不开得出,这才算生活。
要说他真与有几分小聪明的升斗小民有什么不同之处,恐怕也是他时运所致,卷入时代风云之中,而能先天下之人的小日子,后自家的小日子。
他断言赵朔必死,又千里奔袭劝其自保; 他时而慷慨激昂,过后又没心没肺(15集程婴误以为赵氏孤儿已被沉井,指天大吼一通后,竟然回家笑嘻嘻地给自家儿子取名字去了......),其实都不过是“土木形骸”,看得透了却又要尽全力挽回之的缘故。
如此一枚帅大叔,知天命尽人事,不招人喜欢才有怪了。
若说老公是“才高于志”,那老婆就算是“无才无志”吧。
从《左传》到《史记》到元杂剧到京剧到电影到电视剧,这次程妻终于有了个名字叫宋香。
姿色谈不上,见识又短浅,不懂事又爱钱,对丈夫也谈不上理解,但看程婴跟她过日子,却是有滋有味的柴米油盐。
看她不顾军国大事,一哭二闹三上吊地逼着赵朔用卑南把程婴换回来,看她口口声声骂程婴是个疯子,满心憧憬着屠岸贾和赵朔同来出席自家小诊所的剪彩式,就知道她不过是个下得了厨房上不了厅堂的小女人。
小女人简单粗糙,不文艺不忧郁,是毫无意外的平凡所在,但也是岁月静好的真实所在。
这么一个家庭主妇,上能高山危途挺着肚子独驾马车跑路,下能周旋于晋国两大第二夫人之间左右逢源,不知天下之势而能行天下之道,倒也算一代奇女子。
也正因为本是这么一个俗气而奇异的女人,本是那么一点俗气而平凡的小家小户梦,却都葬送在无情天地之间,才能见得无论看得透看不透,都是乱世中不能独善的一点凄凉;而程婴的那一腔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热情,也才有了切身的血泪做底色。
有才高于志者,有无才无志者,那也必须得志高于才者、才志兼备者做对句,君使臣佐,才顯得出枘方凿正,相得益彰。
要说晋国两位第二号人物,恰好是现成的这么两个对句。
屠岸贾有野心,谁也怪不得他,按剧中的格局,实在无一人可与他才智时运相论,天道若不以晋国酬之,只怕他的谋士到满也要如程婴一般指天痛呼:“苍天,你焉能熟视无睹!
”这个人物是照着《三国演义》的曹操写的,观其独力奋进、决断狠毒、心思深沉,如此种种活脱脱一个春秋阿瞒。
只是还加上了一腔深情对发妻的梗,未免透着形式化的刻意。
对比起来,看看赵朔,与其说是志大才疏,不如说是天将降大箭于斯膝盖也,才不管你是有志没志有才没才,旁人都急着劳你心智饿你体肤,运势太好了还会泰极否来,堪称白莲花界的大悲剧。
细究起来,赵朔与屠岸贾之间的矛盾根源,绝没有“正邪不两立”那么义正词严,根本动机不过是上层结构中无可选择的资源争夺。
现实一点看,他俩的争斗与如今演艺圈两个冰冰的团队互黑没什么本质区别。
嗯,就说到这儿吧,新两集又出来啦,快去看快去看。
1,赵氏 父子这么弱智的。。
从小的时候 不可能生存下去赵朔 为了医生 放弃 整天要搞倒他的屠岸贾,这个不科学。
弱智都知道 什么 重要 事,什么不重要 。
后边跟秦国联手进攻楚国 还为了挽救 民众 居然将自己的军粮 都捐出来。
这个智商 做小卒都生存不了。
赵武 长大之后 。。
知道 自己养父 然后就反目。。
这个智商 真的生存下来吗 ; 后边有杀父仇人 虽然养他们 这么多年。
但 灭族之仇 这么大。。
你这么‘正义’居然 不想报复?
这个智商。。
2,屠岸贾 这么奸,还有英雄梦。。
不科学做大事者 哪有这么公平 的玩法, 所谓的坏事已经搞到一半。。
临尾一脚 居然干 不出来?
早早干 悼程婴。。
知道他不忠 ,可以早早干 悼。。
然后 后边 晋主 知道 身边 太监也被收买的时候 。。
整个大局没关紧要。。
屠 早就把握整个大权。
3,医生这么高智商感觉有太假, 他的智商 最多就是葛优版,最多有些演技, 但做到料事如神,没什么 迫求 ,就屈当一个普通医生,如果他对学医有迫求至少可以达到神医水平。。
不太科学,
演技再好,故事太假又有何用?
既然一心想害死你为什么又会一次又一次跟你透露秘密,或者一次又一次给予你方便。
可笑的是给了你方便自己又来制造一个不方便,比如挖地道,明明允许他们两在府内走动去让他放弃挖地道,然后自己又来挖被填的地道,脑残么?
比如明明要除掉那个追歌姬的大将,但又要告诉你结果让自己功亏一篑,等等等等,这是什么逻辑,能说通么?
这剧情也能八分?
我擦,给新三国舔屁胡去吧
一看本剧的标题就知道是部大戏,《赵氏孤儿案》,撇开那个案字不说这是一个国人耳熟能详的故事,位列中国古典四大悲剧之一,还曾被伏尔泰拿去改编贩卖至欧洲。
以致后人若是要翻拍也一定要拿出气力魄力实力顶得住压力才行,编导用了一种我觉得很学院派很戏剧的方法来表现这部家喻户晓的大剧。
在如今这个雷剧当道的时代要不接地气的玩艺术也是活不快乐的。
本剧目前看到目前第23集,我要称赞主创们的用心演员们的卖力,你们都是实力派的!
仔细品味角色间的对话,很有一种舞台剧的即视感,充满着各种戏剧元素。
戏剧腔的对白,充满戏剧矛盾冲突的情节,主角由开篇至结尾几乎没有时间休息不断在一波又一波的冲突中或艰辛或笑泪交替的前行。
看到这里我相信这是几乎所有演员都愿意演的戏,一部很标准的戏剧。
但还是有令我不能理解的地方,就是屠岸贾为何要非救程婴?
即便是救又怎的要如此不管不顾的去救?
此时的赵氏一族以被铲除程婴对屠岸贾已无使用价值,一个权倾朝野的司寇对一个路边摆摊的江湖郎中如此青睐,这在剧情上多少显得有些不太合理。
我思考了很久,总结了几个原因:1)、屠爱惜人才,觉得程是个人才想收为己用,以便日后图谋晋国,而不救程担心日后有才之士不肯投他门下。
(但这条其实也有一些疑问,屠知道程是大忠大义之人,这样的忠义之人怎么会为了屠这样一直标榜自己是小人的人去图谋晋国江山?
且屠若是爱惜人才,又为何毫不在意到满的离去?
到满也是人才好么!
气走到满就可以不用担心有人议论他对旧人苛刻无情?
)2)、屠目中无人,小看了程,认为自己完全有把握可以控制得了程,并能感化程为己所用。
(程曾对屠说“大人你有一个弱点,就是目中无人”这话大约就应征了这条理由,由赵朔死前程屠二人的交手记录来看,程一直处于下风,那么铲除了赵朔后,屠很有可能得意忘形,更是认为自己能控制的了一个小小的江湖郎中)3)、屠岸夫人生前信赖程婴,而屠岸贾深爱夫人,事后在对程的问题上念及故人的情谊可是很有可能的。
4)、敌人的敌人是朋友,赵朔死后庄姬韩厥甚至国君都想杀了程婴,他们已从挚友转变为敌人,而屠岸贾认为敌人的敌人是可以联手的朋友,哪怕这个朋友此时还是很恨自己的,但迫于形势一定不会拒绝与自己的联手。
以上几条是剧情内的原因,很隐含的原因,需要观众反复思考分析才能想到的原因。
但即便是如此很多观众还是会觉得这样没有直接原因的理由缺乏说服力,那么有没有什么能令屠岸贾在突然之间产生了想救程婴的直接原因呢?
我想是有的,但这个原因不在剧情内而是剧情之外的,那就是:这是一部标准的戏剧。
我们常说一部好的戏剧就是可以令观众们随着主角经历一波又一波的矛盾冲突直至全剧结束。
除了主题立意外,矛盾冲突构成了支持整部戏剧的骨架。
本剧最大的矛盾是赵氏一族与屠岸贾之间的矛盾,下面还包含了其他诸多的支线矛盾,仔细看连角色配置都暗含了矛盾及对立。
主角程婴在剧中智慧而远见知礼而晓大义还很低调,程夫人宋香刚好相反,是个市井庸俗的村妇,政治智慧更是从来没有的事。
屠岸贾冷酷无情不折手段是个真小人,但他的夫人孟姜却温柔体贴知书达理言而有信,这不得不说一种互补的矛盾,令角色形象更为丰富。
在形式各样的矛盾中赵朔之死则是所有矛盾冲突的分水岭。
赵朔死前的矛盾冲突集中在赵朔与屠岸贾之间,而赵朔死后这个矛盾冲突消失,如果没有新的矛盾冲突点剧情就将进入缓和期,于是为了制造一个新的剧情冲突点,编导们想到了赵朔的余留势力,于是就形成了庄姬夫人韩厥对程婴的矛盾,而将矛盾升华的方法就是让原本处于对立面的屠岸贾拯救程婴。
于是才有了屠岸贾在众人齐心协力追杀程婴的时候站出来不遗余力的拯救程婴的桥段,根据故事的走向我觉得程婴大约还得被拯救个几集的,因为随着到满的回府,矛盾冲突点转为了屠岸府内部的明争暗斗(战斗真是一刻都不停歇哇- -!
那哪都有想迫害他的人)。
总体说截止目前都还是一部几乎没有什么尿点的电视剧,因为在来势汹汹一波又一波的戏剧矛盾冲突面前观众们不忍离开电视机或者电脑屏幕。
不管这个戏剧上的对抗冲突是人为营造还是靠剧情推导所致,观众们看得入戏陶醉,演员们演的也卖力尽兴,这很棒。
这剧期待很久了,原因就是孙淳!
我承认自己是很喜欢孙淳的表演,第一次印象应该是在《好想谈恋爱》,印象中只是觉得这个演员很脸熟,很儒雅!
演技也不错,那个镜头是他借讨论男人好色向谭艾琳表明心迹吧!
真正欣赏他的表演是在《人间正道是沧桑》了,那句“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确实很深的震撼了我!
感觉这个演员可柔情,可阳刚,戏路还挺宽!
那时还不知道他名字,只是感觉孙红雷被这个男人抢尽了风头!
后来无意间在央视看到了《当幸福来敲门》的预告片,看到了蒋雯丽和孙淳,这是两人第二次合作了吧,画面很温馨,就决定追着看!
里面蒋雯丽的表演自不必说,而孙淳则更加细腻,自然,也顺道将中年大叔的性感表现出来了!
虽然结局有些突兀,但演员的表演确实满分!
也给我留下个心里暗示,这个男人演的电视剧确实很棒!
是个实力派!
印象深刻的几场戏有1.蒋雯丽在孙淳妈妈面前发表爱的宣言,我确实镇住了!
2.孙淳跟他妈说部要找蒋雯丽的麻烦,说:“我真的很喜欢她”那种深入骨髓的表情和语气,我真的被感染到了!
3.就是结尾了,孙淳敲开了蒋雯丽的门,颔首说道:“你好”很深沉,但感情饱满,千言万语!
之后便开始知道他叫孙淳,在网上找了其他的影片看,发现《走向共和》里的袁世凯演的太棒了!
我竟然看完很喜欢袁世凯这个人,甚至意犹未尽看了袁世凯专题片,和一些历史资料!!!
但我就不明白演这么好,竟然没红的街知巷闻!!!
奇怪!
奇怪啊!!!
后来看了《辛亥革命》,他再演袁世凯,说真的,他真是甩其他大腕们几条街啊!!!
几条街啊!!!
这部电影真不咋样,但最出彩的就是孙淳和陈冲了!
孙淳为最!!
后来也看了一些其他的作品,比较好的就是吴秀波主演的《相思树》了,孙淳第二男主,自然沦为第一男主的吴秀波的嫁衣了,但孙淳还是抢足了人气和风头!
至今《相思树》给我的感觉还是,女主太丑,男主太墨迹,孙淳太伟大!!!
说起吴秀波,不得不说《黎明之前》,此剧一出,秀波一夜成名,起码我是这么认为的!
哈哈,当时我觉得就是昙花一现,感觉就那样!
《相思树》也没感觉他有什么突出的!
其实我真正觉得秀波是个演技派是在《天涯咫尺》中,他客串,演黑帮老二!是的,这剧,孙淳主演!!
,我发现这俩相互捧场中都能抢对方的戏啊!
相思树是孙淳看上吴的女人,各种风头抢戏啊!
那个耀眼啊!
天涯咫尺中,吴喜欢了孙的老婆,吴在场的戏,就显得孙相对懦弱,霸气不足!
这吴秀波的成名,也合情合理,跟孙淳对手戏,也让我倍感期待!
这次没有谁抢谁的女人!
气场谁强呢?!!!!
看了三集了,孙淳反常了奸诈霸气起来,却也游刃有余,吴秀波很低调,有种隐忍的感觉!
刚开始感觉孙完败吴啊!
可是我错了!
第三集,两人正面交锋了!
吴的隐和忍马上爆发出光彩!
两人交锋不分伯仲,你来我往,不亦乐乎!!!
感觉演员真要有对手才会有迸发!
不写了,看第四集去!
强烈推荐啊!!!
演技啥的不说,都是老戏骨。
不过新生代的演员就差了一圈。。。
诟病最大的是剪辑。
好多个场景切换,时间轴错乱。
我举其中一个例子。
1,公主收买宫内一个侍卫去杀男主。
侍卫圣母大发,放过男主。
(场景切换 公主住所)2,"什么,(侍卫)跑了?
"。
(场景切换 男主住所)3,男主劫后余生,讨论刚刚的事情。
场景一,夜10点。
场景二,夜11点。
场景三,夜10点半。
1和3时间轴是连续的,而场景2的时间比场景3时间还要晚。
却要放在前面播放。
这个搞错时间轴的剪辑太多了。
太出戏了。
然后吐槽点就是剧情了,有些人物立的太正,比如赵将军。
然后草儿这个人物非常奇怪,为了帮助男主,自己做出牺牲太大了吧,这难以理解。
草儿说书这段非常奇怪。。
官府抓不到,听客听了还给她掩护。。。。
之前看电视剧的时候,基本看到1/3就开始忍不住要看剧情了,但这部电视剧却老老实实的忍着一集集的看完。
不得不说,精彩,非常精彩。
1、这是一部看了名字就知道结局的电视剧,所以它看的是过程而不是结局。
但这个过程确实有点隐晦、有点生涩,不像其它历史剧哪样的忠奸分明、针尖对麦芒,金戈铁马,驰骋战场,让人热血澎湃。
而是一点一滴的通过人物的生活,微妙的表情慢慢渗透着。
渗透出君道、臣道、民道、尔虞我诈、大忠大义、人性。
所以对于没有耐性的人,说实话看起来是挺累的。
屠岸贾灭赵朔,又是声东击西(除掉韩厥),又是借刀杀人(借国君之手),没有一次是正面交锋。
即使两人见面也都是和和气气,从表面看就如朋友一样,这样的交锋如何让人热血澎湃呢?
程婴为赵家报仇,一忍就是19年。
19年来对屠岸贾是大人长大人短的哪点看到怨气、看到仇恨,如果不是最后一集,程婴拦截屠岸贾时候的大爆发,估计我也以为当赵武报完仇后,他已经原谅屠岸贾了,看来不为人父母,是不能理解丧子女之痛的。
2、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
隐于市的程婴,隐于朝的屠岸贾。
3、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屠岸贾老谋深算,为了自己的一代霸业,用尽心机,无所不为,可是即使这样的一个大人物,对于自己的妻子,儿子也是无可奈何。
程婴说他最大的弱点是他妻儿,其实不然,他最大的弱点是他自己,而具体到现实是程婴。
程婴一而再再而三的威胁着屠岸贾,但是屠岸贾一而再再而三的容忍着程婴,即使最后知道程婴的孩子是赵武也放了程婴。
其实在19年前他没有杀程婴时他就注定要输,不是输给别人,而是输给自己。
程婴、屠岸贾在对方心里,何尝不是另一个反面的自己呀,对于自己又有谁可以下的了手。
程婴做到了,所以我觉得在这部电视剧里面程婴描绘的有点太过了,我看到的是一个圣人而不是一个凡人。
4、相濡以沫,爱的真谛。
有时我恍惚间,反而觉得这不会是部爱情剧吧。
其实爱情有时做到此也别无他求。
屠岸贾对孟姜的一片真情,公主对赵朔的一片痴情。
不过最令我感动的是,程婴和宋香,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一牵就是十几年直到相拥而去。
虽然不是轰轰烈烈,死去活来,但最难得的是这份一成不变。
相爱易,相守难。
宋香:“我老了,满脸的皱纹,有什么好看的。
”。
程婴:“娘子再老,在我程婴眼里也是最美的,再香的花也没有宋香这朵花香。
”。
5、成者为王败者为寇。
历史是人写的,所以谁对谁错也是人来指定的。
国君是明君么?
如心无猜忌,何会杀错忠臣;如忠奸分明,何会逃宋。
屠岸贾大恶么?
到满何要舍身救主?
其又何立朝十几年而不倒?
故而在历史面前,并无所为的大忠大恶,只有成者为王败者为寇。
其实对于这样的国君,赵朔也罢,韩厥也罢,只不过是愚忠而已,不如自立门户。
6、演技。
其实刚开始看这部剧是冲着吴秀波看的,但最后却被男二号折服了。
孙淳把屠岸贾这个角色描绘神了,特别是每次内心变化时,嘴角微微上抽、撇小胡子的动作,真是刻画的是入木三分。
至于其它的,丧妻痛哭孟姜和屠岸无姜打仗回来后先面不改色,后屁颠屁颠跑到孟姜床头诉说都是非常精彩的。
不过本人最喜欢撇小胡子的动作,这个微妙的演绎,可说才是把人物的精气神都完美表现的精湛演技呀。
7、至于其它的太多了,数不胜数。
在这只写出独白,看官自己甄别。
到满和屠岸贾针对赵朔的:“他看过的书我都看过,他写的奏章我每篇至少看3、4遍。
”。
程婴和公孙忤臼针对屠岸贾的:“我去过他的书房,到处都是书,屠岸贾每天没事都会在这里看书,有时甚至研读到深夜。
”。
程婴和宋香针对识破计谋:“我在这想想看还有什么漏洞没有”。。
。
。
。
。
末,整体来说这部电视剧是非常隐晦的,是一个需要看了过程才能了解的电视剧。
导演、编剧、演员都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告诉各位看官,它描述的不是历史、不是大忠大义,它其实描述的是生活,一个真实的生活。
屠岸贾为成大业几十年的步步设计努力,程婴为报仇19年的苦心经营,这些没有一丝惊艳,都是平平淡淡,一步一步重复着走出来的。
所以生活永远都是平平淡淡的,即使有再大的仇恨、再大的抱负,都是这样平平淡淡的过出来的,只有在到达终点的一瞬间才是精彩激荡的,之后又会归于平淡和重复。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到走向终点。
写到这里才明白了程婴和 宋香相拥而去的结局,真是画龙点睛之笔为此特献5分。
(不好意思,太隐晦,写不出来这部分感受,只可领会不可言传。
嘿嘿)
最近一直在追看《赵氏孤儿案》,在忍受前面十集拖沓的剧情后,终于迎来了摔孤的高潮戏,也见证了程婴的扮演者--吴秀波演技的大爆发。
除了刚进剧组拍的几场戏,我还能看到秀波本人的一些习惯表情,如嗤嗤笑和下巴来回侧两下, 从十三、四集起,感觉演员越来越入戏,吴秀波不见了,程婴上身了。
扳指数来,让人印象深刻,愿意一看再看的精彩戏很多,城门楼的摔婴戏,与石言将军的多段对手戏,在城门口对屠岸贾拒挽留、拒护送、拒金、拒酒的片段,戏弄韩厥吃御面,进宫请罪剪刀逼喉等等,不一而足。
其中最见功力的就是独白戏了,比如大家津津乐道的七、八分钟的求子别子戏,我就不在此赘述。
我就试着还原一下,程婴向公孙夫妻(灵魂)告别那段戏: 笛子吹出优美的主题音乐,古朴悠扬,哀而不伤,伴随程婴留恋的脚步,每一步都踏在观众的心上。
镜头转向门外,程婴的正面,他已跨出大门,又忍不住回头,端正身形,郑重地说道“大哥留步”,深深地作揖。
两次看都同样在这个点,我迸泪了。
程婴开始语气平静,娓娓道来,提到送孩子的约定,情绪还稳得住。
琴声伴奏,烘托得情绪更加饱满。
程婴说到将自己儿子换了万千孩子的性命时,先是语气中有个停顿,嘴唇颤抖,强行自抑后说出台词,有一个向后仰头的动作,阻止眼泪流下。
说完“现在我们只剩下这个儿子”时再也难抑,两行清泪流下。
在强抑的哽咽声中,程婴突然加重语气:“求大哥大嫂",一个吸气收住眼泪,“在天之灵”再一个更长的吸气,颤抖着说完最后一句“保佑程婴和这个孩子”,停顿“平安回来”,一个长躬。
这段表演情绪无一处不准确,台词无一处不直指人心,锥心泣血的程婴就活生生地立在我面前。
在反复观看这些精彩片段时,我突然发现吴秀波演戏的节奏非常强,比如面对屠岸,拒挽留拒护送时平常的语速,表面恭敬骨子里决绝,拒金时一个长长的停顿,趋前一字一顿地反问着说,拒酒时抢着说,既不激怒屠也明其志不改其衷。
精准的台词节奏让人难以忘怀的,还有跟石言的对话"我才是个疯子""恨得好""如果回不来,不是程婴的末日,而是程婴的节日”,还有对着庄姬说的“可怜天下父母心”等等。
不夸张地说,吴秀波在此剧奉献了堪称教科书般的表演!
程婴真是个无耻之徒啊,给一群卖国贼舔屁股。
韩厥,因为想复仇,损失10万晋国将士,却在这里大放厥词,说什么卖国,叛国,他是最没资格讲这句话的人。
公主,因为想复仇,可以将晋国军事机密泄露给秦国,却在说为国除害。
屠岸无姜,放着国君的位置不做也算了,告发他爹也算了,到最后还要维护他爹,叛国肯定是要处死的,难道他会不知道这个?
结果最后要跑路。
程大业最后也以赵武自居,要复兴赵氏,对程婴倒是不屑一顾。
程婴就是为这样一群人,一群卖国贼的主子,养一个小孩,还自以为很伟大,我靠,这个世界天理何在。
这个狗血剧。
无力吐槽。
从31集无姜回来的时候,在家里看起了《赵氏孤儿案》,一下子就被里面冲突的矛盾吸引了,没看前面的剧情就接着看下去。
程婴说,只有一个人可以阻止屠岸贾,他花了大大超过赵武的精力去把无姜培养成一个正直的人,这样他碰上了他爸就不会动摇,即使是他爸爸。
这里我虽然觉得有些卑鄙,因为无姜以为可以用忠君来换父亲一命,可是最后的结果还是他父亲的死。
他利用的就是无姜的正直和屠岸贾对无姜无条件的爱,还有他的自负。
说到底,还是程婴最懂他们父子俩。
他一直说,人性,屠岸贾,人性是会变化的。
一直非常喜欢无姜,喜欢无姜那种至情至性,天真正义。
相较起赵武,他没有那么多顾忌,没有那么多的沉重的负担与仇恨。
除了他爹,他兄弟,他爱的女人。
当然还有所谓的忠义。
当赵武,不知道如何处理屠岸贾的案子时,一边是母亲的以死相逼,杀父之仇,一边是19年的兄弟之情。
程婴说:”忠义是本,仁善是源”.于是,他放了无姜和屠岸贾。
全了友情。
他说最大的敌人就是他自己,这十九年在屠岸贾家中,每天早上醒来,就想到一个画面,他深吸一口气,是儿子的体香,向下看一眼,是儿子的笑脸。
他恨屠岸贾恨得深入骨髓。
最后他说,我程婴这十九年没有一天当你是友!
也是一个至情之人,所谓忠义不过是受赵朔之恩太重。
他没有假惺惺的宽容屠岸贾,而是说,你回去,回去才是你的尊严。
当然是以无姜的活着为担保,让他宽心,才能回去受死,当然,屠岸贾一定得死,不仅是那三百条人命,那些个婴儿,那些个婴儿的父母,还有他程婴的儿子!
只有承受这一切的惩罚才是有尊严的死。
最后程婴和宋香坐在院子里,才突然想起,程婴这一生中最对不起的人,是宋香。
他做了一切正确的事情,却独独对宋香欠了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的把儿子从她的身边送走。
他叫宋香娘子,娘子。
就连暴露了赵武的身世那一次,他也没有怪她,只是说,我的傻娘子啊。
雪落尽,一家人终于可以在一起了,永远。
但似乎这个片子的主题不是讲的是忠义而是正义。
程婴忠的不是赵朔,而是一个人理,天理,是他心中的那个正义。
这是一部古装剧,透着的却是现代人的理。
这也是为什么程婴教导赵武,秉公执法,按法律的程序走,坚决不动私刑,否则那跟屠岸贾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经典
没看完,
如果这剧bug少点,主演除外的人物不那么脑残,可成经典。
节奏感把握的国产剧集里数一数二!
看到第三集,实在看不下去了……
编的太长了
硬伤也很多 2013.4.16
每天都被这狗血片洗脑。忍无可忍。
孙淳演得精彩!
虽然不雷,但也很是普通
逻辑上很多地方说不通……改编的很多……
正反对抗展开的不错,但是节奏太慢,人物脸谱化,关键的换婴儿段落更是写崩了,可惜。18集弃
唉分明是部男男日常 就喜欢程婴你的聪明劲儿 屠岸贾泥垢!
因为在姥姥家住了一段时间,她家的电视台很少,所以就跟着央视追剧,然后···看着看着就觉得很好看
剧情……
为了衬托男主的机智把其他的正派人物都演成了傻子,看了六集实在看不下去了。除了屠岸贾和程婴其他角色又笨又傻。
看到第七集,剧情还行,台词太烂,弃!!!
大学时候宣传的剧,其实不是我喜欢的类型,但是不可否认拍的还不错。
等到了十九岁,他就知道什么是爱了……屠案谷哟,自己不也是败在这句话了嘛!让你家熊孩子也十九岁!冒牌水货怎么能比真货好使呢~
忍住看到了第六集,实在是看不下去了。既然是斗智斗勇,感觉只有屠岸贾有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