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拋開一切只談愛的話。
所有人離開之後空空蕩蕩的客廳里,下午的陽光透過落地窗照射進來。
誰也不在,只有兩個相愛的人。
他們看著對方然後脫下自己的外套,T恤,褲子,內褲,最終到坦誠相對。
他們彼此走近,卻沒有接吻,只是注視著對方。
月光闖入的夜晚,只屬於兩個人的柔軟的白色床單,說著“我愛你是因為你是我的,我愛你是因為你需要愛,我愛你是因為你可以選擇愛其他人,但是你卻愛我——只有我”這樣的話語耳鬢廝磨。
週末的下午,帶著洗衣間味道的家居服,然後在突然的乾杯之後,為對方戴上戒指,卻沒說“marry me“之類的話語,彼此已在心中認定,除了他之外再也沒有其他人。
還有比這更好的事情么。
我已經很久沒有看同性類的影片,但是沒有改變的癖性是對兄弟的迷戀,沒什麼比血緣關係更加奇妙的事情了,即便一年又一年過去了,那些曾經多麼熱烈相愛的人都能夠擦肩而過彼此可以冷臉不說任何話語的時候,我們還是有著某種牽絆,就是因為如此,我從來不害怕我們分離。
我們彼此信任,從最開始就能夠為彼此無條件的付出,我的不安和恐懼你都能無條件接受,我在和其他人吃飯或者跳舞,可是我腦中想的卻全是你,你佔據我的身體和靈魂,我的一切,我們從最初就不曾分離,你是活生生的,是海水淹沒過頭頂時的絕望感,是凌晨空氣裏面傳來的霧的味道,是一切我覺得活在我身體裏面的東西。
我愛你,我愛你勝過任何人,甚至是你接吻時候變形的臉,都是我心中獨一無二的寶藏,如果你也一樣——”我愛你是因為我撫摸你的時候讓我覺得自己比男人還男人“——”那麼我愛你是因為我撫摸你的時候讓你覺得自己比男人還男人“這樣的話語不斷的回放在腦中,就算是我這樣的人,偶爾也想就這樣毫無掩飾的,把心裡所有的說出口啊。
我在害怕什麽呢。
我在害怕把一切都掏出來之後,最後卻又只剩我一個人。
沒有任何阻礙的相愛著,小時候聞到苗頭卻如此寬容的媽媽——死了,父親偶爾在下午和我吃個飯說了和當年媽媽一樣的話,去俄國3年實在是太煎熬不過,只是接吻之後才發現不是你不行。
再也不想讓你有任何的不安和嫉妒,所以我可以跨越一切去找你,直到看到你的臉我才知道,一切都沒有改變。
一生都不會變。
當然,如果只談愛的話。
如果拋開這個不談,這個片子的一筆順暢就成了他最大的缺陷。
可是我現在只想談愛。
病态的爱,但又是与周围无关的双方都接受的爱。
与其说爱,其实本质上并不是,这就是为什么与其说这是一部同志爱情片不如说是对于人的存在,人的完整性所探讨的一部片子。
重点不在于同志,换成是兄妹也是一样的,只不过放在同性之间可以让其中淫的成分少一些而保留其欲的部分。
对柏拉图不了解,只是《会饮篇》中的一个论述是,人最初的形态是一个圆,被劈成了两半,有的是男女,有的是男男。
所以人是不完整的,一直有种寻找感,迷茫的感觉(可能是部分敏感或者意识到的人会为这种不完整感所困)。
就像电影中,弟弟走了之后,哥哥说一下子迷茫了。
兄弟俩之间的感情说是爱情其实不确切。
第一次床戏醒来后,弟弟问哥哥你为什么爱我,哥哥回答,因为你是我的,你需要爱。
哥哥问弟弟为什么爱我,弟弟说因为你爱我。
两个人更像是,弟弟是完整的属于哥哥,而哥哥完整的爱着弟弟。
当然,这种关系不是单线的,在明暗线上,是双线的,只不过哥哥的完整的占有和弟弟的全部的接受是明线,而暗线是哥哥的全部的爱和弟弟的占有。
是完整度给予了两个人这样一段关系而并不是单一的同志情,这是区别于其他同志电影的一点。
这一点在call me by your name 里有提到,其实也就是为什么Oliver让Elio用自己的名字来呼唤他,因为这时候对于Oliver来说,Elio就是他自己了。
这也是隐喻了柏拉图的人的完整性的一点。
而在本电影中,后面再次强调了这个观点,弟弟在床上睡觉,哥哥坐在椅子中看着他,旁白说,说只有当两个人全部的给予和信任对方是时,才是最完美的状态。
其实哥哥是对两人的状态有更加清醒的认识,也是这段关系的主导者,但是这种完全属有的状态两个人必定是完整契合的,在这点上,其实这句话又是不对的。
但电影也同时强调了,这种关系,或乱伦之所以有情可原的背景是,关系的高度纯洁性。
这也是电影柏拉图的一面。
一方面,表现在两个人关系的完整契合,整部电影中,除了分开所导致的地理上的不确定,两个人的感情是非常超乎现实的纯粹的,互相之间没有嫉妒,憎恨,无聊,厌烦,冷漠这些情绪,是全然的依恋与爱,这种关系本身在现实中几乎是不可存在的。
这也是为什么弟弟走后哥哥的表现,如果说弟弟是体证在前,那哥哥是既认识到又体证的那个。
所以,弟弟走后,哥哥感到极度空虚,到酒吧去,还叫了小姑娘回家,都是哥哥痛苦的体现。
而酒吧中的人对哥哥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没有一人是属于他的,就像走到大街上,看起来不错的人有很多但对于自己来说都是陌生人,没有意义的NPC一样(当然这也是电影的柏拉图设定,现实中不是)。
另一方面,两个人的成长环境,弟弟见到的第一个人是哥哥。
一般来说生命开始于父母,但在这部电影的设定里,弟弟的生命就开始于哥哥。
这在后面,哥哥和妈妈,爸爸的冲突中有体现。
而妈妈作为母亲,作为给予弟弟生命的人,妈妈对于弟弟的第一所有权是被争夺的,因此女性的或者母亲的感觉让她最先有所预警。
同样的,反映在哥哥的父亲身上。
而弟弟被爸爸呵斥,则是将哥哥与父母争夺弟弟第一所有权的事实明面化了。
同时,电影中两人的成长环境极其柏拉图,家人的不干预,不施压,社会眼光的缺失(其实有但不造成伤害,比如游泳教练),社会道德环境的完全缺失,这些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
因此,也给电影立下了一个大的前提,即乱伦在什么程度是可接受的,是在感情和环境极其帕拉图的情况之下。
因此,这是一个柏拉图的,乌托邦式的,探讨的是灵(下有肉)而非灵与肉的故事,是一部哲学层面的片子而非单纯的情爱片。
同时,看似影片最大特征的乱伦其实是并不存在的,因为影片在根本上其实是否定了现实中乱伦的正义性的。
这个片子更像是导演自己做的一个实验,在实验中表现一些东西,讨论一些东西,实验条件下成立的结果,如果要用非实验的条件去评判,本身就是一种枉然。
之所以打5分,和我自己的审美有很大关系。
同时,并不是所有导演都有能力去建造一个实验场所的。
如何恰当的不生涩不尴尬的搭建场景,如何在设定中保持故事的完整性和(内在)逻辑性(外在逻辑是电影的设定,观众接受就好,在此设定下导演和观众可展开讨论,就像你高考,起码是个命题作文吧)如何平衡影片的节奏的美学,如何用一个故事做一个哲学探讨,都是很考验导演对全局和细节的把控的,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对巴西电影,有一种意料之外的赞叹。
哈哈,这电影细节真的很多了,感觉编剧导演打磨了很久吧。
有一个有细节是,哥哥和弟弟的理想互相调转了。
小时候哥哥游泳,弟弟想当医生,长大后两人是相反的。
这也是两人同一性完整性的证据之一。
剧透,慎入。
“出生时我双目紧闭,当然所有人出生时都闭着双眼。
但我眼睛闭得太紧,以至于都皱在一起。
出生后两个多礼拜里,我就一直保持这个样子。
出人意料的,我妈妈没有为此过多担心。
她总说,当我准备好,我愿意的时候,我自己将会睁开眼。
就这样,在我生命之初的第1天,我就明白了自由意志的含义。
”那一天,当他(Francisco)盯着我,透过厚厚的育婴隔音玻璃,我才不由自主地睁开眼和他四目相对。
”─Thomas爱上你,从不由自主为你睁开双眼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
最终你的自由意志,也在那一刻奠定了影片的基调,尊重和包容。
“如果有一天你愿意告诉我……如果有任何所不能理解的,你不必感到羞愧。
”妈妈感觉两个儿子之间的互动过于亲密的时候,不是把自己的担心外放,训诫孩子,而是表达关爱。
不禁让我思考,我们常说得“爱孩子”究竟是在谁的立场上去“爱他们”,究竟在用什么样的方式去“爱他们”。
当Francisco的爸爸Pedro(妈妈的前夫)看到两个孩子过于亲密的举动,找妈妈讨论这件事,“难道你不担心他们发展成有性关系的状况?
”妈妈的回应是:“我不知道他们在做些什么,但他们还年幼,这个年纪经常会发生这样事。
我也不知道他们将会做些什么,但我们不能就这样告诉他们,这样做是不对的。
”Pedro:“你就一点也不担心?
”妈妈:“担心。
”这是一个母亲的温柔与强大,涵容自己的担心。
我喜欢那句“我们不能就这样告诉他们这样是不对的。
”其实并不能完全理解这句话,也并不能完全理解当妈妈在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她到底抱着怎样的心情?
给我的感觉是,我们不能因为一些莫须有没有发生的事情,就去责怪于他们之间的亲密跟喜欢。
哪怕这种喜欢将来可能变成乱伦变成禁忌。
这会让我感受到里面的尊重,对自由意志的尊重。
焦虑会让我们把一切控制在可控的范围之内,而真正的安全感是哪怕预知了不好的事将会发生,也不惧怕坦然面对。
在这位妈妈身上我看到了足够的安全感。
我爱你,因为理解我们的爱需要颠覆整个世界。
爱,是否需要理由?
Francisco说:“我爱你,因为你是我的;我爱你,因为你需要爱;我爱你,因为当你注视我时,我觉得自己像个英雄;我爱你,因为在触摸你时,我感觉比其他男人更男人。
”Thomas:“我也爱你。
”Francisco:“那你为何也爱我?
”Thomas:“我爱你,因为当我抚摸你时,我让你感觉比其他男人更男人;我爱你,因为没人能指责我们的爱;我爱你,因为理解我们的爱需要颠覆整个世界;我爱你,因为你可以爱其他人,但你还是爱我,唯有我。
”Francisco:“唯有你。
”我们的爱,需要颠覆整个世界。
整个影片当中看不到世俗的枷锁,颠覆世界的冲击被淡化,爱被突出,这种自由表达的方式本身也是一种颠覆。
想到一个有趣的探讨,近亲可以结婚吗?
不行呀,结婚生的小孩会有问题。
如果没有问题,你觉得可以吗?
不行啊,这是乱伦啊,社会不允许。
假设我们排除了一切的理由,你问问自己可以吗?
可能你的答案依旧是不可以。
我只想说,可能只是因为我们先有了“态度”,才有了之后的理由。
而态度背后藏着无意识,藏着集体潜意识。
“你们从未分开过,是吗?
”当Thomas因参加奥运会需要去国外训练3年的时候,当两人第一次这么长时间的分开的时候,挑战也随着而来。
Francisco依旧深爱Thomas,也因为太爱太过思念所以太过痛苦,在Thomas离开后丰富了夜生活,借此排忧解难。
看到这里是揪心的,在我看来如果Francisco真的和别人发生了关系那就是一种背叛,好在那“只是一个吻”而已。
不由想问,距离,真得会给爱情带来毁灭性打击吗?
Thomas的生父:“我能理解。
”Francisco:“你也很想妈妈是吗?
”Thomas的生父:“是的。
”Francisco的Thomas还在,而他的妻子却再也见不到了,同样是深爱的人不在身边,同样的痛却有一丝丝不一样的味道。
是安慰吗?
或许有吧。
有这样的父母,是幸福。
成为这样的父母,需要修炼。
小文艺电影一枚,挺温馨浪漫的,但是实在是太乌托邦了观看整个电影的过程中,我感觉音乐唯美,画面精致,氛围温馨,两位主演的表现也颇为认真,但是我完全没有投入到导演设置的情境中去。
导演意在创新,希图用一种童话的方式去表现兄弟相恋这个残酷的主题,但是首先,你得保证它是个成人童话,不是儿童读物。
同性恋确实为社会的主流所排斥,但这并不代表它与社会脱节,它与所谓的“正常社会”一直以来相生相克,这种羁绊可以追溯到非常久远的时代(古希腊啊,罗马啊,包括中国的古代),有着深厚的社会根源。
同性恋的社会性,是它立足的基本前提。
任何一位导演想要大手笔地动刀子,都不能碰这个大动脉。
《断背山》《莫里斯的情人》也是追求情感表达的纯粹,但都没离开家庭和社会,而是将这种压力化为烘托情感的一种动力,这也成为大多数同志片的做法;《王尔德的情人》《少许灰烬》这样的片子,将同性恋情作为刻画主角面貌和社会轮廓的一种工具,也是常见的做法。
最近看的很有新意的片子,一部《迷情站台》,一部《缺席》。
《迷情站台》的现实针对性极强,不再仅仅纠结于“是否出柜”的问题,而是探讨在homosexual不再新鲜、即使作为猎奇炒作的卖点也毫无新意的今天,这些人又该何去何从,他们是否就真的站在了阳光底下。
复杂而有条不紊的结构,十足的故事张力,英国演员的精湛演技,具有冲击性的主题,让人品味沉思良久。
《缺席》则是在手法上下了功夫。
“全片以简单情境辅以师生复杂的暧昧,细腻展现欲望的主被动之间微妙的关系。
上半场学生偷窥追逐,下半场悄然转化为老师的千头万绪,展现了导演不凡的场面调度与摄影功力。
”——摘自百度贴吧的一位网友。
也给观者一种全新的惊喜。
这一部,却让我有点无话可说。
母亲,父亲,教练,邻居们的圣人情怀教我们这些观众多少有些不知所措,而占了影片很大比重的少年回忆似乎也没有起多大作用,两个人互脱衣服那段真是把我吓了一大跳。
是想体现兄弟俩的成长吗?
但也没有完整地诠释出来,而且说到关于青春成长的同性影片,《暹罗之恋》《蓝色大门》都要来得亲和、鲜明得多。
这部电影理论上满足了一部好看的电影的条件,但是却并没有我预期中那么好。
导演要追求理想境界,只是你制造的幻境,总得有点现实依托。
鲁迅也说过,人们想象中可怕的鬼,也不过是比人多了几条腿几只眼睛罢了。
啊啊,镜子是给你们这样用的吗原来?
你们是都没有看到镜子流的满哪儿都是的鼻血是么?
整个就是唯美甜蜜幸福,没有什么冲突起伏。
但是很喜欢啊,就是这样日常的小人物的小幸福。
导演一定有很好的父母。
在片尾写致我的父母。
里面的母亲大人好强大。
是幸福的模板啊模板。
可以说所有的甜蜜都起源于母亲大人的宠溺,不,是成全吧。
自由意志。
这个是自由意志产生的幸福呀。
“托马斯刚出生时,好几个星期双眼仍旧紧闭,身为医护人员的母亲认为,只要孩子准备好,便会自己睁开眼。
”这句话的下一句,重点不在于他一睁眼就看到了自己的哥哥,而是,母亲在他出生伊始,最先教会的就是尊重自由的意志。
妈妈不是不知道,也不是不苦恼。
那样伤心的看着两个孩子两小无猜的样子。
妈妈很敏感,但是也足够坚强,坚强到可以担负起为两个生命选择他们今后走的路。
如果妈妈阻止,肯定会改变命运。
但是,正如小帅哥对童年的感悟,幸福的从来不是那些与命运抗争的伟大的人物。
嗯,正个故事是很甜,甜到完全没有现实。
这个故事意外的没有表述同性恋,或者说错乱的爱情与社会意识、宗教、民族习惯和国家法律之间的冲突矛盾和融合。
可以说完全是没有现实意义的小清新小文艺。
并不是说这样的爱情不会遇到困难遇到矛盾,啊说恋爱立刻就蜜里调油,镜头一换两只正太就变帅哥了,幸福甜蜜的惹人艳羡。
只是像妈妈说的,世界上的事情一般都有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只是看人们注重了什么。
然后这个故事刚好想要看到美好的一面,如此而已。
话说,真是让人看到以后就想谈恋爱的甜美小故事啊其实这样的故事才是真正对待同性爱情的正确态度吧。
嗯,有些像是《春光乍泄》那样。
类似于,哪怕是同性爱,也和平常的恋爱一样,会彷徨失措,会患得患失,会欣喜若狂。
无关大环境,无关一切,爱情的话就都会这样的感觉。
就像“女士优先”其实才是性别歧视的表现。
这样自然而然的态度,反倒觉得要舒服些。
也喜欢故事不纠结在分辨亲情还是爱情。
当然,在应用心理学方面来讲的话,判断是否是爱情的话还是挺简单的,看有没有ml和幻想就ok了。
但是,其实事实上可能问题会更简单。
甚至跟血缘完全没有关系。
就只是对待彼此的感觉和态度。
闭着眼睛跟着感觉走,不用急着下定义贴标签也没关系。
突然有一天就可以确认了。
这样小人物的小幸福真是一马平川的安稳啊。
多好阿不过,话说,原来奥运会集训要训三年吗??
真的假的,那岂非寻到最后都无聊死了。
考高考都没那么狠。
难道真的有人从高一开始冲刺?
两地分居有这么痛苦吗?
惊吓到了。
想我跑去外地读大学都还好啊。
额,每天平均一小时以上的电话,除了寒暑假以外每学期团聚至少一个月的话,其实日子还是熬得过去的。
但是摄像头就算不那个什么,也是有必要的。
啊啊,难道出国的话不一样?
惨了,好像我之后也要出去待三四年的样子。
是说,不要动摇我啊啊
-我爱你。
-你为什么爱我-我爱你,因为你需要爱;我爱你,因为当你注视我时,我觉得自己像一个英雄,总是有那样的感觉;我爱你,因为当我触碰你时,比起其他男人我感觉到更多作为男人的感觉。
-我也爱你。
-那你为何也爱我?
-我爱你,因为当我抚摸你时,比起其他人我让你感受到更多作为男人的感觉;我爱你,因为没人能指责我们的爱;我爱你,因为理解我们的爱,需要颠覆整个世界;我爱你,因为你可以爱其他人,但你还是爱我,唯有我。
-唯有你,唯有你……
这部电影我等了一年,终于等到了。
实在没有耐心再等中文字幕,便就着英文字幕先睹为快。
这个题材,很多人大概还是会略感不适。
讲的是兄弟之间的爱情。
这让我想起一年前,我同事接到一个热线电话,对方倾诉着爱上了自己表弟的苦恼。
同事当即义正词严的表示:同性恋是可以的,但乱伦是不行的。
我对此颇为不解,这是与非的界限是如何划定的呢?
在主流的异性恋的道德价值观里,乱伦固然不能接受,同性恋也是不能的。
其实,我们大多数人,包括我那位同事,并不真正理解乱伦是什么,仅仅因为这个禁忌的词汇就本能的产生了抵触。
这不正像普通大众对同性恋的态度吗?
而人的态度,往往是在接触、了解之后,才发生改变的。
在不了解的时候,我宁愿保持自己中立和不评判的态度。
乱伦是个被严重污名化了的词汇,但它并不是原罪,也不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禁忌,而是人类社会的产物。
对乱伦的禁止无非是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人口素质,即遗传学方面,二是维护社会结构的稳定,即避免以婚姻为基础的家庭关系的紊乱。
同性之间,首先并不会繁衍后代,所以第一点考虑也就失去了意义。
而在背弃社会结构上,乱伦并不比同性恋走得更远。
每个人对爱情都有自己的定义,但总不外乎间于两个极端。
1)就像小说和漫画里常看到的那样,浪漫主义的爱情,即我爱的是你这个人,这个个体,与你的身份、年龄、种族、性别无关,那既然如此,这个人又为何不可能或不可以是你的亲人呢?
2)爱情是可以选择的。
就像社会学家说的,“只有当某些条件满足以后,爱情才可能发生”。
比如当你确定这个对象不是你的亲人或者不是同性之后,你才会爱上他。
那这样的“爱情”,也就失去了它的唯一性。
争议这些话题总不怎么愉快,但看这部电影却是一次愉快而享受的经历,前提是抛开那些固有的成见。
弟弟叫Thomas,但家人都叫他Tom Tom,很有趣的小名。
在出生的一周里他都没有睁开他的眼睛。
妈妈说,不用担心,当他准备好的时候,他就会睁开的。
于是,当他准备好的时候,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他6岁的哥哥,Francisco。
兄弟俩从小就很有爱,哥哥甚至会在父亲训斥弟弟的时候挺身而出,说出“从今天起,我会负责照顾他,直到永远”这种话。
随着年龄渐长,母亲敏锐的从他们过于亲密的关系中隐约察觉到了什么,但却无法告诉尚且年幼的孩子。
母亲有一段长长的特写:透过百叶窗看着病房里打闹的孩子,眼神中变幻着惊讶、疼爱和不舍。
我不禁想:正如这部情调十足的影片中其他细节一样,妈妈如此的聪明,竟然这么早就看出了端倪。
还有母亲和哥哥在沙发上那段似懂非懂的谈话,弟弟安静的趴着哥哥的腿上睡着,母亲说:“你有什么想对我说的吗?
”哥哥茫然的摇摇头,问:“学校的事?
”母亲有些迷茫的说“你和你弟弟……关于生活……”透过镜头可以直直的看进哥哥睁着的大眼睛,有一瞬间我甚至觉得他听懂了。
母亲最后说:“如果有一天你想和我聊……如果有一天你觉得困惑……不用觉得羞耻”。
哥哥当时或许还听不懂,但这句话却深深的感动了我。
母亲是担心的,但更强大的是她对儿子们的爱。
两场葬礼连接了他们的成长,母亲去世了。
导演滤掉了整整15年时间,现在,他们彼此相爱的生活,并且得到了父亲和朋友,也是弟弟游泳教练的认可。
在他们的成长和获得认可的努力中,母亲的这番话和她的爱给了他们多大的支持,不得而知。
导演要滤掉的不仅仅是时间,还有其他杂乱的不美好。
将如此争议的题材展现得如此美好而轻松,确实大大出乎意料。
影片中很有几段耳鬓厮磨的温馨,比如在终于两人独处的房间,一件一件缓缓的褪下衣服,一步一步的接近;比如剃须时的打闹和温情;比如相拥起舞时流淌的柔光。
但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床第间带着睡意的对话:为何爱我。
记得众多或轻松或沉重的理由中,弟弟说“因为你本可以爱上别人,但你还是爱我”。
从开始到结束,可能是随着死亡而结束,也可能是在生命中的某一天结束。
朝夕不离的两人也必须要分开三年,哥哥在辗转反侧的难眠夜里,也尝试过新的生活,即使仅仅是因为寂寞,因为太想念。
但当他终于在寒冷的莫斯科敲开弟弟房门的那一刻,我们都知道了,只要活着,就不会结束。
最后那个长长的拥抱必定能够触动你的内心,他们不同反应中泛滥着同样的思念和爱,还有弟弟最后灿烂的笑,一定会让你随着他的幸福而微笑的。
最近在“研究”同性爱情片,从《战场上的快乐圣诞》,《莫里斯的情人》到《兄弟情人》,这三部电影无论时代背景或剧情发展都非常不同,而让最感到温馨的可能就是《兄弟情人》了。
直白地说,我能接受同性恋,但是对于乱伦,可能还有些难以接受(个人观点与立场),但导演却用浪漫和情调去淡化了乱伦的问题,运用得更多是兄弟间彼此包容与相爱,让我对乱伦有了新的看法。
本片运用了阿根廷探戈的元素去吸引眼球,最受不了的是他们赤身相拥跳起了探戈,对于我来说可是浪漫致死了。
有什么幸福得过与相爱得人跳一段赤裸的探戈,没有任何衣服的遮掩,裸身赤体地坦诚相对,又有多少人做得到。
其实在两兄弟两小无猜的时候,聪明的妈妈和前夫早就看出了端倪,但母亲的做法或多或少令两兄弟的感情有了促进,也还记得弟弟所说他们的爱需要颠覆整个世界。
而导演用了跳进的手法,一跳就就跳过了十五年,把他们成长中的一些苦恼和痛苦给省略了,也许是电影重心在他们之间的爱,而非他们所受到的外界的干扰。
同时剧情也失去了紧凑性,但令人看着很舒坦。
在我看来,哥哥应该作主导的角色,他的温柔、敏感和热烈,可以说是女性与男性的结合,他的多愁善感令这段感情有了些起伏。
看见戏里头哥哥那些紧紧地拥抱与那些热切的吻便可以看出,他对弟弟的感情不至是爱,甚至是精神的寄托和一种对爱人的依赖,这便解释了,为何弟弟到俄罗斯后,他三番四次地去酒吧。
他没有想过出轨,只是他只是失去了精神寄托。
同时又解释了,为何弟弟的离开造成了他的迷茫。
在酒吧看到了那个DJ,我心就凉了,那DJ的发型与弟弟相像,不知道哥哥又会否对他产生“幻觉”。
但情况并没有这么糟糕,那位女性朋友到他家里时,在发生些不该发生之前,哥哥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实属肉体出轨,而女性朋友在看到他的戒指后也及时收了手,可见两位都实属理性的,在这段片子中,我还是为哥哥捏了把冷汗。
弟弟,从白白胖胖的小可爱长成了茁壮的小伙子。
他一样像小时候那样爱搞怪,他悉心地呵护着这个敏感的哥哥,享受着哥哥的爱,同时他也是热切地,在视频对话一段中可以看出,他也是很想得到哥哥的,无论是肉体上或精神上。
令我觉得惊奇是,兄弟两长大后的职业交换,大家在干得是对方喜欢的职业,也许这就是爱。
直到片子的结局,之所以我没给影片五颗星在于结局。
可能我是个较纠结的人,其实到后来哥哥到俄罗斯找弟弟时,就是个团圆大结局,但我终觉得事情还有要发展的,也许是我还不想它完结,我认为还不够。
所以这样开门相拥的结局让我伤心了一下,不过这段惊奇美妙浪漫的乱伦同性恋给我还是一次不错的体验。
爱,是逾越了性别与血缘将他们带到对方身边的一条红线。
老实说,我不反对禁忌恋,只能尽量去理解。
伴随着这种心理,我有点强忍着看下去了,中间还吃了个饭。
尺度有点让我惊讶,颜值也有些正(有点颜控) 。
虽然影片很努力塑造一对紧密的兄弟形象,影片前半部分做到了,这是无疑的,但我怀疑后半段是否显得太仓促(虽然前面也有让我不满的一些点)。
我试着去理解他们在亲人相继离去后的感受,但是你们就直接开干 without saying a word?
还有就是故事中哥哥也得是接近三十了,grow up好不好。
爸爸说什么我不听我不听,看见你我好高兴好高兴,我不管我不管我就要很在一起这种有点迷的剧情发生在两个成年人身上我还是保持怀疑。
影片里人物表演总觉得有点尴尬,也不是死鱼脸,就是老是差不多的表情。
总的来说这部影片奔着标题和颜值去看的话还是能看看。
不过话说回来,我大唐貌似也是盛产这种雷人剧情。。
真诚心灵的结合一成不染。
如果爱需要雕琢和剪裁,甚或趋炎附势,矫揉造作,那么爱也不在那么甘甜。
哦不!
爱是永恒的北斗,俯视狂风巨澜而不为所憾,像星星一样引导着每一只漂泊的客船。
身价几何,惟爱高入云端。
红唇粉黛必将随风消颓,但是,爱,绝不听命于时间。
爱,不随流光而瞬息万变。
假如这是谬论且有人提供证言,就当我不曾写作,而爱神也从未光顾人间。
——莎士比亚
从DNA开始爱你。美好又不真实的爱情》
拍成MV都比拍长片顺眼。
太惹火了。。。
我最喜欢这样的电影了 甜蜜的 让人回味的 我好喜欢那个哥哥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剧中苦逼妈妈绝对是亮点
编剧很糟糕,导演不咋地,演员面皮不错,表演很糟糕,题材很不错,我在想如果这个题材的整体框架拿给一个不错的编剧写写,找个不错的导演,主角换个专业的演员的话,这就是部nb电影了~
配乐和拍摄手法真美好啊真美好~
前半段孩童时代的比较有爱
情节缺乏逻辑,电影没有意义
1 配乐很棒2 很美很文艺3 弟弟很帅 游泳运动员果然很帅
谁说兄弟爱就得是bad ending啊
补档 不知为何看到表白处一阵恶寒……咱能爷们儿点不?
莫名其妙
好不容易看到个兄弟年上攻还这么没劲!
好看真好看,虽然有时候情节过渡有些突兀,但还是挺美的。尤其是哥哥,很美。有时候两个人真的就是整个世界。
胡渣哥和卷毛弟的不伦之恋。脸蛋胜于任何内涵剧情。弟弟长的超像米帅,还有弟弟貌似是攻。
就这片还能到7分????啊啊啊我都看了些什么啊!!!该有的没有不该有的一堆!!!
情节发展很模糊啊,纯情调,主人公超级美型,音乐+一星。
同志+乱伦,题材的确够给力。但是全篇剧情基本无!编剧兼导演硬是想拍出一部美轮美奂的乱伦片!只是事与愿违!纯属无病呻吟型的片子!想找这么烂的片子还真难IMDB6.0马上快成真个钙片了!
根本没什么剧情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