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远方来到浪漫的巴黎寻找姑妈,和巴黎铁塔合影掉到湖里,丢掉行囊被流浪汉捡到,又意外在餐厅相遇,分别后流浪汉偶遇姑妈,三人一起攀爬铁塔🗼,一句我和你可以学法语吗幸福的在一起,一个又一个美丽的意外与偶然,这也正是我最爱法式浪漫的一点,不管你是谁,过去或现在怎样,只在这一刻与你相爱 我最难忘的一个情节之一是奥菲娜再次和流浪汉相遇,穿着白色纱裙,害羞着脸,闭着眼说我从来…那种羞涩,那种脸红心跳的感觉就是爱情最美好的一部分;另一个难忘的就是姑妈的那段舞蹈,在她身上看到年轻的心,可爱的老人不曾因年岁增长而老去。
我想无论我们处在什么样的生活环境,用最简单的眼光去看待爱情和生活,一切都是美好的
巴黎是一个处处是风景的地方,当你在欣赏风景的时候,你也成为了别人眼中的风景,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与巴黎融为一体了。
塞纳河畔散步的人们,河上游船里开舞会的男女,街角咖啡店写作的新人作家,优雅赶路的上班族,在城市公园看书散步的青年人,在湖边休憩的老夫妇。
不管是国旗放错,名字念错,旗帜倒挂,在这个地方都会被从上到下一并问责,其实这有什么关系,大家开心就好咯。
在夜晚的塞纳河上骑马奔驰的骑手,银色的金属盔甲在波光粼粼的河面闪耀着,她可以是带领法兰西人民走向胜利的贞德,也可以是法国历史上所有女性,也可以是人类世界出现过的每一个普通女性,又或者是塞纳本身。
连梦里都不常出现的巴黎,从未到过那里的人们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她的美丽,流动的盛筵。
断了头的旧贵族聆听摇滚的怒吼,血色从宫殿流淌进河道,通往自由与革命的大船在血色中驶过。
喜欢北欧的性冷淡风,在电影的开头,每个人默默地在图书馆工作着,一种独特的幽默在这里延续,菲奥娜收到姑妈的来信没能让这寒冷地带热络起来。
因为女主当时穿戴,并没看清长相,其实欧美文艺片看多了,从最初南韩的可爱甜美,到本国的各种少女气质,已经变得有点不相信自己的审美了,唯一没变的就是可爱,玛莎老奶奶跳脚舞的可爱菲奥娜拍照,说话,擦鼻涕,走路时的可爱,即使弹幕评论她很丑,但是却让人有想要跟这种人恋爱的欲望,虽然我是女的.
在说说东,在一些地方,对于居无定所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不好的看法,但男主真的很自我,虽然偶有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时候,他有他的生活方式,从不觉得自己与别人有异,你嫌弃你的,我追求我的,那种自信让人讨厌不起来,因为他做到了尊重别人,看,最后不是有女主愿意跟她共舞嘛.
很喜欢这种法式幽默的电影,虽然笑的时候很多,但菲奥娜在塔顶找到姑妈并抱住她的时候,有点想哭一下,随着年龄增大,明白有太多的无奈,有时候只是想跟亲近的人抱一下,所有的委屈都会瞬间不重要了
电影的结尾不好也不坏,姑妈没有去疗养所,菲奥娜和东也开始了新的故事,图书馆的人还是那样幽默,但已经变得不那么北欧性冷淡风了.
心形宝石耳环别在胸前捡来的黄色女士毛衣门卫给的被棺材夹掉一截的香槟色领带毛绒袜子套上捡到的自己侄女的凉鞋稀疏的红色的头发盘成两个小揪在餐厅突如其来的跳一支舞相比之下在埃菲尔铁塔栏杆上等待日出变得都没那么令人惊讶了巴黎永远是 这个世界最美的城市wow🥰🥰🥰🥰🥰🥰🥰🥰🥰🥰🥰🥰🥰🥰🥰🥰🥰🥰🥰🥰🥰🥰🥰🥰🥰🥰🥰🥰🥰🥰🥰🥰🥰🥰🥰🥰🥰🥰🥰🥰🥰🥰🥰🥰🥰🥰🥰🥰🥰🥰🥰🥰🥰🥰🥰🥰🥰🥰🥰🥰🥰🥰🥰🥰🥰🥰🥰🥰🥰🥰🥰🥰🥰🥰
原文链接: 《流浪巴黎》:这是诙谐的电影,更是严谨的艺术【欢迎关注个人公众号:非正式文艺杂记】有些电影会让人产生一见钟情的感觉,这部就是。
影片一开始,是朦胧的白雪纷纷的镜头。
一个穿着红色棉衣的小女孩和一个穿着蓝色棉衣的大人,遥望着远方的村庄,大人对小女孩说,她要离开这里,去巴黎。
女孩说,她也要去巴黎。
然后在大概两分钟的片头里,都是白雪纷纷的村庄远景,伴着呼啸的风声。
村庄里的彩色房子越来越多,像拼图一样,画面渐渐丰满起来,似乎把人带入一个童话世界。
镜头由远景转入室内。
一个看上去年纪略大,但隐藏不住内心的“天真“与”童趣“的女人坐在书桌前。
女人穿着一件深绿色的针织外套,里面是浅一些的绿色打底,背景则是一面由绿色往黄色过渡的瓦楞墙面。
这样的渐进色搭配,已经奠定了影片的明快色调,让人欢喜。
通过导演的镜头提示,我们知道,这个女人叫Fiona(菲奥娜)。
后面要讲的,也是关于她的故事。
这个房子是刚才远景中若干彩色房子中的一栋。
画面外一个人开门进来,大风直吹得屋里的人摇摇晃晃。
夸张的肢体语言让人明白,这不是一部普通的电影。
它一定是“缓慢”的、“模式”化的,有点话剧和默剧感觉的电影。
真是让人充满期待。
Fiona收到一封巴黎的来信,她要去巴黎寻找已经分别几十年的姑妈(就是片头的那个大人)了。
于是她告别好友,来到了巴黎。
实在是太喜欢女主的这个造型了。
翠绿色的上衣搭配橄榄绿的一步裙,加上一双乳白色的运动鞋。
很好地凸显了她那轻妙的身材,有一丝优雅,又很随意。
枫叶红的方形行李包还要加一个同色系瑜伽垫,再插上一个加拿大的枫叶旗,看上去就像女版的玄奘去西行。
很是怀疑导演是不是受到了玄奘的造型启发。
Fiona来到巴黎后的种种迹象都表明她是一个不太“正常“的人。
拍着照片,都能从桥边掉下去呢。
落水后的她丢了行李,护照和钱包都没了。
如果影片到这里只是让我们看到了轻松和幽默,那男主的出场,则引入了荒诞的节奏。
一个路边的流浪汉Dom捡到了Fiona的行李包,他惊喜地发现里面竟然有钱,还有漂亮的衣服,于是就美美哒穿起女主的毛衣,背上女主的包包,去了游轮上的餐厅吃饭。
男主进餐的这段很有意思。
餐厅专门为他在厕所门口放了张小桌子,当有人进出厕所的时候,厕所的门必然会碰到这张桌子。
干活的工人根本无视他的存在,肆无忌惮地将电线在他身上绕来绕去。
他对这些并不以为意,周围的客人也没有对他表示出歧视。
只是旁边的一个小女孩默默地看着这一切。
但是这些人真的就将他视为平等了吗?
当音乐响起,他邀请在座的女客人跳舞,所有人都拒绝了他。
此时就会知道,其实别人也只是在无视他。
然而,到了Fiona这里,她还没反应过来呢,就被Dom拉起来跳起了舞。
这段舞依然是默剧般的节奏,缓缓的,又有点暧昧。
从他们和谐的舞步看,这里肯定是有爱情发生的。
结束后,Fiona才发现Dom穿了自己的衣服,拿了自己的钱包。
Dom即刻逃走,后来又把行李包还给了Fiona。
此后,Fiona继续寻找姑妈。
Dom显然是爱上了Fiona,一直偷偷“尾随”着她。
在经历了一场被误解为姑妈葬礼的陌生人葬礼后,本来很“嫌弃”Dom的Fiona终于也爱上了Dom。
在表达二人都强烈地爱上了对方时,导演用了两个分镜头的再合成。
二人分别在不同的地方睡觉,但同时深深地思念着对方,在心中燃起熊熊的欲望之火。
其实这里有一段让人不太好理解的插曲。
Dom很早就遇到了Fiona的姑妈,但他一直不知道这个老人就是他和Fiona一直要找的姑妈。
姑妈甚至还与他睡到了一起。
但他和姑妈的“一夜情”似乎并没有影响他和Fiona的发展。
////Fiona终于千辛万苦地找到了姑妈,在埃菲尔铁塔上面。
三个人坐在铁塔上,姑妈说,她一直很想爬艾尔菲铁塔,不知道为什么一直都没有爬过。
在实现了这个心愿之后,姑妈就离开了人世。
影片的最后,Fiona和Dom给姑妈举行了一个简短的葬礼。
Fiona也决定在巴黎多待一些日子。
////这是一部完全称得上艺术作品的电影。
无论是色彩、构图、音乐还是表演,都完全与流水线的商业电影不同。
可是,它又与总喜欢探讨人性的“独立”电影不同。
如果想要在这部电影中寻找“深度”和“思想性”,那可能就要失望了。
夸张的表演和荒诞的剧情也离生活很远,甚至不太好让人找到“共鸣”。
但它会给你一种美好,一种跳脱了生活琐事的轻松与诙谐之美。
电影算是法式幽默小品吧,不是那种看了会哈哈大笑的,而会因为尴尬而可爱的情节嘴角忍不住微微上扬。
饱和度极高的画面配色和长椅上的一段踢踏舞让人难免想起《爱乐之城》,整部电影轻松愉快的节奏和荒诞的情节设置又会联想到《布达佩斯大饭店》,个人对这种风格几乎毫无抵抗力。
两位导演多米尼克和菲奥娜既在电影中饰演男女主角,现实生活中也是一对。
据说其他的作品也都是这一挂的,以后有时间也要出来看!
这部电影成了Mattha姨妈扮演者Emmanuelle Riva的临终遗作,九十几岁高龄装疯卖傻,却不失优雅。
公园长椅上的一段踢踏,简直是全篇可以说是全片最佳!
以前一直很好奇什么是法式浪漫,直到看了迷失巴黎。
从加拿大寒冷小镇来的姑娘到浪漫的巴黎寻找姑妈,却与桥头流浪汉发生了一段奇妙的缘分。
听上去不免落俗,但这部影片却展现了独有的法式浪漫。
从每个个看似毫无相关却颇为生动、牵动整个剧情发展的路人,到流浪汉滑稽却又可爱的种种举动,让加拿大女孩菲奥娜的旅程变得奇妙无比。
至此,终于明白为什么要叫法国为浪漫之国了,毕竟这段缘分即使毫无逻辑可言却又感性的要死,让人难忘不已。
第一次看带有舞台剧特点的喜剧默片,笑出屎屁。
巴黎本地流浪汉Dom被餐厅里的每个巴黎女人拒绝共舞请求;费欧娜热情亲切地和来巴黎多年的加拿大人打招呼,数次偶遇的缘分也无法改变他冷漠的态度。
那些生活在体面里的巴黎人,冷冰冰地擦肩而过。
而城市边缘的流浪汉Dom会给漂亮的哈士奇买一份晚餐;负责焚烧炉的工人会邀请Dom喝一杯,分别时,拥抱说声:你是我最好的朋友;88岁的独居玛莎会跟得老年痴呆的诺曼跳上一曲足舞;盲人会带路痴费欧娜找警局…
仿佛回到年轻的足尖舞千里迢迢来巴黎找阿姨玛莎的费欧娜遇到了Dom,三人阴差阳错,笨拙又可爱地展示真诚与善良:费欧娜和Dom共舞的身姿,两个陌生人像有心灵感应一般粘合在一起、Dom与玛莎隔代莫名其妙做爱…
专业舞蹈演员吗?
最终,三人终于登上了埃菲尔铁塔,如愿看着车流不息的巴黎街道。
BGM:The Magic Room Version如果你最近不大开心,就看看流浪巴黎吧。
流浪巴黎的笑料,是你喝苦咖啡时一定要加的那块方糖。
比较幽默,格局也比较不错。
思路新颖。
唯一让人不喜欢的地方也是众多法国电影中,让我觉得很无法苟同的开放文化,比如一个88岁老奶奶和男主角在帐篷里xx了,这个男主角还即将和睡过老奶奶的侄女xx… 伦常没有问题吗??
也许是我比较保守。
大多数人还是很难接受这种文化的,所以中文字幕翻译老爷爷说他年轻时在船上和老奶奶""恋爱""而不是原法语是""做x"". ps 我是学法语的。
个人一点拙见。
没有批评,只是自己不太喜欢。
如果没有帐篷里那一段,我会给满分。
巴黎是什么呢?
是什么构成了这一席流动的盛宴?
是埃菲尔铁塔照亮一切的城市之光?
还是夕阳下塞纳河畔恋人的絮絮低语?
亦或是圣母院古老钟声里传来的奥斯曼旧梦?
其实我也不知道。
在我心里,巴黎或许是一种文化、一种浪漫、它是一种虚无缥缈的梦幻载体,承载着一些人的意志,电影中的三人皆是如此,他们的境遇就像法国的三色旗所蕴含的意义一般,自由之蓝、平等之白、博爱之红。
在费欧娜眼中,巴黎或许是博爱的。
她来到巴黎,短短三天就二度落水、物品全失,还面临着露宿街头的窘境,但她遇到的每一个人都是温柔的。
路过的市民愿意帮她拍照、店铺里的店员愿意以最全面的方式为她讲解,甚至连盲人都愿意为她引路。
她见证了这座城市温柔的一面。
博爱之爱体现在她的旅行包上。
在汤姆眼中,巴黎或许是平等的。
他住在巴黎的天鹅岛,以一顶帐篷为家,脏兮兮的外表下,是一颗浪漫的心。
他毫不犹豫的走进高级餐厅,和西装革履、珠光宝气的人们同坐一席,旁若无人的和费欧娜共舞。
在“玛莎”的葬礼上,他可以振臂高呼,为一个根本不认识的人念诵悼词。
甚至连火化工人,都能和他平等的对饮。
平等之白体现在他的白西装上。
而在玛莎眼中,巴黎一定是自由的。
她年近九旬,对养老院嗤之以鼻,为了不被限制自由而举起哑铃锻炼身体,甚至外出流浪,就像她四十八年前为了自己心中所想,为了做一个舞者而舍弃一切来到巴黎。
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不被陈规杂音限制,不受他人眼光左右。
憧憬自由、向往爱情。
就像电影中她走到的两个地方,天鹅岛的自由女神像与埃菲尔铁塔一般,她活出自己的风采,八十八年的人生她始终为自己而活,在人生的最终时刻,她来到埃菲尔铁塔,那是她来到巴黎后从未来过的地方,也是她选定的场所,她在此离世,在此超脱,最终抵达心中自由的场所。
自由之蓝体现在她的围巾和披肩上。
在握住两人的手后,玛莎静静的闭上了双眼,她完成了、满足了所有的心愿。
在她的脚下,是那屹立的巨塔。
目光所见,那些被路灯点亮的暧昧与昏黄,只有在夜色掩盖了那些工业化带来的辉煌与整齐之后,在昏黄的夜灯和黎明微灿的照耀下,巴黎骨子里的那些浪漫色彩才慢慢地浮出水面,那是巴黎真正的姿态,是不加任何掩饰的梦寐。
电影的剧情其实很简单,法国式的荒诞喜剧,浪漫而温柔,电影的笑点和镜头调度给我的感觉很像韦斯安德森的作品。
电影中有两次舞蹈,但论浪漫,还是第一次在船上餐厅的舞蹈更吸引我,两个互不相识,素昧平生的人伴随着音乐跳起伦巴,慵懒、舒适,明明是电子乐却衍生古典韵味,浪漫感充斥期间。
那用形体表达的艺术美感简直无与伦比,一边听着《Chunga’s Revenge》一边观看他们僵硬却又暧昧的舞蹈,简直不能自拔。
3.5 好笑的喜剧小品。舞台剧式的摄影与置景,夸张又法式喜剧的表演。 R.I.P Emmanuelle Riva
演员太踏马丑了
于洛先生的影子
一切都轻飘飘的,微微笑真好
什么鬼?
不管怎样,我不喜欢这种电影。不是不喜欢天马行空,但是这种碎片化的无理取闹我目前还是理解不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天哪,我现在是有多喜欢这种尴尬的无厘头喜剧,全程笑到崩溃,有回忆起自己爬埃菲尔铁塔的辛苦,还有我也被地铁闸门卡过背包哈哈哈,超级尴尬别扭。
这个故事和拍法在巴黎,你就会觉得成立。电影里的巴黎像个无重力城市,浪漫,轻飘飘,充满想象力。
怎么能有这么抽象的东西…… 不是我的笑点。
无厘头喜剧。 法式幽默。
赤足流浪,赤诚相爱。终有归宿,始于归人。2.5
法式脱力系 太可爱!
7分吧,故事有点简单了,但是喜欢这部电影的气质,脚尖舞蹈好浪漫啊。
猴猴看
哦是“La fée-2011”那两位
美感啊
就长椅上跳舞那段有点意思。
住在宁波的宾馆里无意间看了这部电影 小小的法式幽默 夸张的表演和剧情 不同于平时看到的 有点小小的温馨
怪诞大于浪漫
颜色很好 这俩导演拍着玩呢 自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