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故事讲了米国最大的飙车帮派唐门的崛起。
故事的开头,一头金发、丰神俊朗的飙车少年布莱恩勾搭便利店小妹,跟当地帮派起了冲突,唐老大出来解围,两人眼神交汇,暧昧开始萌芽。
布莱恩听从心的指引,半夜又跑去跟唐老大赛车,输了比赛,赢了信任,不仅上位帮派三把手,还抱走了唐老大的妹妹米雅。
本来这是个古惑仔励志故事,不过不对,他怎么往警察局跑了?
哦,原来是古老的无间道游戏,布莱恩你这个扮猪吃老虎的小妖精。
随后上班时间到了,唐老大们整装待发,开始一天的抢劫工作,但这次准备不足,吃了大亏,还好布莱恩及时赶到,救了二把手的命,也把枪口对准了唐老大。
但他突然意识到,唐是风儿他是沙,能有个一起飙车的好基友多么不易,于是情感战胜理智,放唐老大缠缠绵绵走天涯去了。
布莱恩跟唐的炽热基情上了《感动米国》节目,但正值米国严打,布莱恩撞上枪口,只能认倒霉。
公务员是当不成了,不如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穷游到迈阿密看沙滩美女。
但这里也不安生,FBI找到布莱恩,要他卧底打击一名贩毒大亨。
为了领到迈阿密暂住证,布莱恩接下任务,找到同是飙车高手的童年好友罗曼。
多年来罗曼一直误会布莱恩从他电脑里拷A片用的是剪切,两人一见面就上演相爱相杀的肉搏大战,不过当布莱恩亮出两辆改装跑车之后,喜欢玩车震的罗曼立刻眼睛发直,说亲我原谅你了,咱们快进去试试。
黑白好基友旧情复燃,跟卧底女警莫妮卡里应外合,把大亨的游艇砸了个稀巴烂,爱艇如命的大亨被当场气到羊癫疯,案子告破。
故事说到这里,先跳过第三集,理由我们之后会说。
总之潜逃出境的唐老大来到多米尼加,在这里遇到了亚洲人韩,还有一路从墨西哥尾随而来的情人莱蒂,以及两个打酱油的开车高手,他们冒着被压成肉干的危险,干了一票抢劫汽油的大买卖。
在一个夜晚,唐老大给莱蒂QQ留言:找个老实人嫁了吧。
然后拉黑了她,把地理坐标改成了巴拿马。
不久后米雅传来消息,莱蒂被人删号了,痛不欲生的唐老大火速潜回美国复仇。
此时布莱恩已经当上了FBI的捕快,追捕一名掌握秘密通道的大毒枭布拉加,而唐老大也查出杀莱蒂的凶手菲尼克斯,正是布拉加手下。
于是一警一贼一拍即合,再度联手混到帮派里当押运人,配合警方,设下一个抓捕大局。
没想到布拉加老奸巨猾,加上米国司法制度到处是洞洞,行动失败,两人只能眼睁睁看着布拉加扬长而去。
不甘罢休的唐用约炮得到的消息,与布莱恩追踪到墨西哥小镇,亲自把布拉加押送回国,他们从街道飙到沙漠,从沙漠飙进隧道,再从隧道飚到沙漠,最后唐老大用duang的一撞,为莱蒂报了仇。
但是那duang的一撞,完全没能让法官回心转意,大锤一敲判了25年。
一想到白白壮壮有六块腹肌和人鱼线的唐老大在监狱里可能受到的遭遇,布莱恩菊花一紧,带上米雅等人,开着飞车搞翻了押运的囚车。
当然,好不容易当回的公务员,铁饭碗又砸了。
布莱恩学着唐老大下海做生意,在里约热内卢找了一份很有前途的偷窃非法赛车的工作,活干到一半与唐不期而遇,两人还发现被当了枪使,于是最佳拍档又是爆炸又是跳车,顺便揪出了这单生意的幕后主使,腐败商人雷耶斯。
雷耶斯在巴西绰号洗钱大王,但他嫌干洗店门面太小,索性买通了一大票警察,拿警察局当私人银行。
唐当机立断要偷他一票,招兵买马,把现任前度一通召集,组成经营赛车、改装、偷盗、抢劫、卖零件等综合业务的跨国犯罪家族集团——唐门,策划了一个惊天劫案。
这计划非常高智商,一两句话说不清,反正需要开着肌肉车撞到警局去,把保险箱拉出来。
不过中途遇到了一点麻烦,从美国来了个肌肉块头比唐还大的赏金猎手,要跟他搞对象。
唐跟他肌肤相亲一阵后说,算了吧,光头何苦为难光头,肌肉男一想有道理,于是化干戈为玉帛,行动继续。
开头很顺利,车子拖着保险箱一通乱飙,稀里哗啦碾烂很多车子房子,竟然没有伤到一个市民,看那有惊无险的架势,我们不禁怀疑,他们有没有考虑过无辜者的安危。
好了想这些是多余的,因为警车越来越多了,唐老大咬咬牙说布莱恩你退下,我是单身狗我要打十个,然后握紧方向盘,单枪匹马扫荡了一大堆警车,肌肉男及时赶到击毙了雷耶斯,也没收了保险箱。
谁知道,机智的唐门上演了一次偷天换日,并且买上了科尔维特、雷克萨斯和柯尼塞克等等豪车,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可是没过多久,肌肉大块头再次找上门来,唐以为是要跟他切磋健美心得,谁知是邀请他们对付国际恐怖分子欧文•肖。
同时唐也得知,莱蒂的账号虽然注销了,但肖帮她克隆了一个。
肖是个很牛叉的人物,牛叉到可以入侵国际刑警总部,也可以在街头飙车把唐门打得落花流水。
当然,很大程度上是他那辆翻转赛车的功劳。
我们也不晓得之后为什么没有再用,也许是技能点有限,只够用一次吧。
总之他后来开出来的坦克和运输机,虽然个头大,但完全不是唐门的对手。
肖能跟唐门过招三百回,主要还是靠手段卑劣,比如洗脑莱蒂,绑架米雅,派女卧底色诱肌肉男什么的。
他喜欢在高速公路上压车子玩,这样品行的家伙当然没有好下场,生命最后一刻,创造了银幕上腾空翻次数最多的吉尼斯纪录。
经过这一次的翻滚,唐门集体洗白了身份,重新在米国大陆办理了落户,有的还摇到了号买车。
这时候,情节终于进入第三集,退休的韩到了东京,本意是由于在飞机大战失去了恋人,寻找新的妹子。
但却跟正太高中生擦撞出基情。
因为基情,虽然学费很贵,高中生还是愿意跟他学习漂移;因为基情,虽然知道高中生学车的目的是把妹,韩还是大义凛然地在追杀中掩护他,被一辆奔驰车撞到车毁人亡。
车上走下另一个光头,原先大家以为他是《非常人贩》第四集没有拍成很恼火,后来才得知此人是欧文•肖的哥哥戴克•肖。
唐门闻知韩的死讯,十分悲伤,正在烧菜的米雅还失手酿成了一场大火。
在韩的葬礼上,有工作人员来收取20年的墓地管理费,唐没带现金,只能跟他去办公室刷卡。
对方脱下伪装,竟然是戴克,要跟唐来一场街头battle。
一个穿西装的高个男人打跑了肖,接着出现一个戴眼镜的教授模样的老头,解释了原委:他在鄂尔多斯自驾游时,被一个女人“根”偷走了笔记本,里面装载有叫“机器”的程式,可以监控全球,只要唐把笔记本带回来,就能帮他对付肖。
老头非常慷慨地包下了航班,供唐门神兵天降,接近押运笔记本的霸天虎车队。
他们击败了丧钟领导的自杀小队,救出了根——居然是个女的。
根说笔记本已经被中东恐怖分子抢走,改装成撒玛利亚人芯片,藏在一座大厦里。
唐门乔装打扮,大闹海天盛筵,开走了富二代的超跑,在南孚电池用完之前抢救出了芯片,顺利定位到肖。
谁知戴克已经跟丧钟结盟,混战中老头挨了死亡射手一枪,众人不得不狼狈撤离。
唐门决心殊死一战,开着跑车载着根姐逛全城的香水店,丧钟果然上钩,调用国防部的鹰眼系统四处追杀。
根开始激活撒玛利亚人的后门,谁知百密一疏,赶上微信约炮高峰时段,网络拥堵,需要布莱恩潜入移动公司,手动把2G升级成4G。
在度假的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帮助下,行动顺利告成,死射等爪牙被一并消灭。
与此同时,唐和肖正在展开街头风格的终极battle,肖:我参加过奥运会。
唐:我脑门比你亮。
肖:我功夫比你帅。
唐:我脑门比你亮。
肖:我……我演过敢死队。
唐:我脑门比你亮。
深知光头的防御属性加成,肖连吐鲜血三斗,上推特发了条“我去死一死,你们随意”,跳下了高楼。
丧钟见大势已去,开着红蜘蛛要与唐同归于尽。
唐想起看过的一部中国电视剧,急中生智将手雷扔上天,把飞机炸成了渣。
第七季故事的结局,唐门终于可以在马尔代夫的海滩边愉快的玩耍,并和已经首付了学区房的布莱恩道了别。
没有死成的肖被关进了铁狱,他坚信,不久的将来,有两个人——分别能控制金属和移动速度超快——将帮助他越狱。
唐门的传奇,还远远没有完结。
(文/方聿南)
迫不及待的买了首映IMAX电影票,然后兴冲冲的守到零点观看电影。
然而看罢此片,颇有失望之感,实则败兴而归。
本片是最不像【速度与激情】的《速度与激情》系列电影。
天网系统在电影中的登场亮相以及决战中的使用,很有一种《疑犯追踪》的感觉。
由于天网是片中最重要最核心最关键的一个情节道具,全片大部分情节都是围绕天网系统展开。
站在这一角度,称本片为《疑犯追踪剧场版》一点也不为过。
另一方面,隐秘间谍组织的登场,身份设定为前黑色行动成员的反派,还有同其它组织的对抗,有没有人同笔者一样,感觉像是在看一部间谍片。
尤其是主角一行人在阿塞拜疆和阿布扎比抢夺天网系统这几场戏,完全是《碟中谍》的既视感。
笔者在想,要是今年的《碟中谍5》拍出来效果还不如本片,那就真叫丢人了。
全片最精彩的两场戏全都集中在这前半部分抢夺天网的情节里。
第一便是大家在预告中都能看到的空降飞车。
这一场在笔者看来是全片最有意思的地方,经历过飞车抢银行,飞车打坦克,飞车打飞机,还有什么创意能够搞出来呢?
《极品飞车》都把汽车飞上天的戏码给用了,剩下的,除了飞车拦截导弹,飞车打火箭,飞车上太空这些不现实的把戏,只剩下飞车空降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天龙特攻队》里面坦克空降和本片中的汽车空降本质上有什么区别呢。
创意的缺失,是本片一大败笔。
全片第二个精彩戏份则是开着全世界仅有七辆的跑车飞跃大楼,还一飞就仨,不过这一段也不是什么稀奇玩意儿。
《名侦探柯南:通往天国的倒计时》结尾,就有一场开着跑车飞跃大楼的戏,本片这场戏同柯南中的戏也没多少不同,只是多飞了一栋楼,连屁股后面的爆炸都没太大区别。
除了这两场之外,还有诸如保罗悬崖跳车的戏,也能看得人手心捏把汗。
没有超越,没有突破,这是电影的一个失败之处,也是导致笔者相当失望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最大的问题还是剧本。
说到这里,笔者想问,《速度与激情7》同《变形金刚4》有什么分别,都是轰轰轰,突突突,肉搏对肉搏,为了打而打,剧本糟糕,情节简单,直来直去,搞了一堆令人疲劳的视觉轰炸。
前面都说到,本片有如《疑犯追踪》和《碟中谍》一般的桥段和谍战元素,在剧情上,却没有配以相称的构造,哪怕是间谍类型片中俗套的情节反转和角色设定,失掉了只会令剧本显得不够饱满。
温子仁是位很有才华的导演,片中各种角度镜头旋转的使用,增强了电影的视觉效果和观影体验。
如果不是保罗的意外离去,我相信最初的剧本一定会更加精彩。
保罗,相信是很多观众观看此片的最大动机。
他的离去,也成为本片最大的卖点与宣传噱头。
为了缅怀保罗,电影最后三分钟的MV,为我们回顾了他在之前六部电影中的镜头。
当看见保罗和托雷多、罗曼、米娅、泰吉在速度与激情最初两部电影中那青涩的面庞,真令人唏嘘不已。
15年,就这样过去,岁月在众人脸上刻下了无法磨灭的痕迹。
角色如此,演员如此。
影片结尾,托雷多和保罗分道扬镳,这绝对不是永别,不是结束,他们必将再次相遇。
天堂再见,保罗。
从12号开始,朋友圈被刷屏,豆瓣评分8.7,时光评分8.5.首日票房近4亿,排片量过60%,打破7个大陆影史记录。
这是《速度与激情7》。
如果我是苦苦思索该如何组稿的电影从业者,我会被这样的数据鼓舞,因为总算能言之有物。
如果我是数据爱好者,也会对这样的数据而激动。
我也喜欢保罗·沃克,《速度与激情》前面几部除了东京漂移一部没拉,但到了今天,看到一些东西,心里倒是有些感慨。
朋友圈、QQ空间里,很多人发《速度与激情7》的评论,并不是用一张海报,而是要用切切实实的电影镜头,好像非得证明自己看过这个片子一样。
在电影院里,最后几分钟,播放那首MV,的确,哪怕对于我这样并非铁杆保罗迷,只是喜欢这个系列的人来说,都有些感动。
而我同时看到的是,在那个时候至少有70%以上的观众在掏出手机拍照。
就是为了证明自己看过吗?
就是为了自己在怀念保罗?
正如四月一日一年一度一哭荣,有时候,或者怀念一个人已成一种必要谈资,哪怕你之前根本不知道他是谁。
《速度与激情7》在动作场面上延续了一贯的粗暴刺激,尤其是高空降落一段,更让人看得热血澎湃,几个主演,也成为真人版变形金刚,无论如何就是死不掉。
有点遗憾的是,每次看到保罗·沃克总有些无奈,毕竟心里知道他去世了,在最后一个MV响起的时候,也为之动容。
只不过,除去怀念之外,这部电影还有什么?
凌乱而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故事,主次不分的交代,还有一些几次三番铺垫却高高抬起轻轻落下的段落……的确可以用因为保罗的去世而影响电影故事来作为解释,但好莱坞的技术已经在电影里证明,替换一个头像天衣无缝,他们做得轻车熟路。
我甚至觉得,除了电影工业的硬差距之外,这个片子实在找不到比《天将雄狮》、《战狼》更好的地方。
这样的片子,真的能值8.7分?
至于说,片子那么多的票房纪录,我想很大一个原因是保罗·沃克,但哪怕算上这些,也没太多可以得意的。
毕竟中国电影大盘一直在增长,电影单片的票房增长也是常事,很有可能《速度与激情7》的票房很快被《复仇者联盟》刷下来。
而等到几十年后,大家记得的应该会是《肖申克的救赎》,而不是哪一年哪一年的票房冠军。
Paul离世那天正在刷屏,所以第一时间看到了新闻。
看素鸡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想看看当时大家缅怀的那个人在最后的影片中是什么样。
速度与激情,感觉速度好像还不够。
从几个人驾车从飞机上落地开始,心跳就开始加速,全程节奏感很强所以精神一直紧绷着。
穿过两栋大楼的画面感很强,被队友吐槽不断的那小子太搞笑,片尾曲
可能是因为提前看到太多看了最后泪奔的言论,对友情、亲情这种完全低泪点的我竟然没哭。
“无论走到哪里,你永远是我的兄弟--For Paul",电影里主角再无敌,现实中却不是,珍惜、尊重生命是每个人都应该做的。
PS:素鸡能在内地票房遥占冠军位,还是和整部片子以致敬Paul为主题有关。
内地观众对这一类还是比较买单的,动作有了、视觉效果有了、煽情也有了、片子也还算过关,票房想不高都不行。
如果素鸡是最后一部,那么这个系列也算完美收官了。
如果还有速8,我肯定不会再去看。
当岔路口出现在银幕上的那瞬间,我知道我再也回不去了。
我也再也不会见到一些人。
往事,只会留在彼此的记忆里,沉淀。
FF系列是为数不多的能让我满怀期望走近电影院看第七部续集的电影。
当然,能把续集拍到第七部的电影也屈指可数。
除了星际迷航,大概也只有哈利波特了。
当然,星球大战有望在年底平了这个纪录,并且在不远的将来顺利反超。
但这些都不要紧。
不管FF会不会有下一部。
保罗都成为了我记忆里的一部分。
会伴随我走下去。
我还是记得在大学宿舍点开播放器就着炒饭看1234的心情。
那时的我永远都不会想到未来的一天,我会坐在诺大的荧幕前陪着保罗走完最后一程。
那时的我还没有学会驾驶。
但这并不妨碍我坐在电脑前幻想。
后来我也在路上开车了。
城市,山巅,森林,田间。
一骑绝尘。
我总在想,如果能有机会把油门踩到底该多好。
那是我对速度的梦想。
我已经很久没有开车了。
骑车对我来说是欣赏这个陌生城市的最好方法。
我也继续在小山上走着,不经意就能看见这个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我知道里面有些属于我,有些我不曾经历,还有一部分将来会埋藏在我的记忆里。
我就这样的走着。
当Brian抱起儿子的时候,我就知道故事已经结束了。
属于我和保罗的青春已经结束了。
我不会再在路上看见他。
但我知道他会一直和我在一起。
因为他一直在路上,从来不曾离去。
还记得House的结尾也是这样,我们在路上,从来不曾停息。
Tu seras toujours avec moi, seras toujours mon frère. Paul, 一路走好,将来再见!
包含所有一切的生命可敬 温情的感动超出对现实的渴望 家庭为重是一直所表达的重要信息 向往般的生活越来越近只是心里都有说不出的激情 娓娓道出本身故事中带给你的惊喜 很反转一一讲述未知的小细节 重型暴力闪亮登场 一拨接一拨的恶势力全部浮出水面很有连锁效应 把每个环节接续的非常到位 每一次的重逢都像是最后的战场 而这一次是马路英雄 没有人比他(她)们更权威 这就是速度一半激情一半 合在一起就是一个整体.速度与激情系列再次给影迷带来惊叹,本部驾车跳伞、莱肯超跑高空穿越两栋大楼,视效上的震撼。
故事推进速度快,全程无拖沓。
结尾See you again的旋律一起,致敬保罗沃克,让影迷满怀感动,不仅在多米尼克心中,在所有速激迷中,保罗永远是飞车家族的一员。
“想要预知未来,就要先回到过去。
”杰森•斯坦森所饰演的伊恩•肖在开场对着窗外自言自语。
2013年11月,保罗•沃克的意外去世,无疑让《速激》剧组雪上加霜。
正是由于毛头小子布莱恩在14年前的早晨闯入了托雷多开的三明治店,才串联起所有的故事。
没有布莱恩的托雷多无法一次又一次地完成任务,而一部根植于多元化、多种族文化背景的好莱坞商业系列电影,更不能缺少白人角色的牵头。
这样均衡的肤色设置,一下就是6部。
即便从第4部起,系列采用了双雄模式,甚至在后来的5、6渐渐将情节发展的推力转移至范•迪塞尔。
但是对于面部僵硬的范,显然无法一人承担起主角的重量。
如果说范•迪塞尔作为耍酷的因子而存在,那么保罗•沃克,则无疑让系列充满了真实的人情味质感。
于是,不单单是环球舍不得先期砸下的2亿投资,或者更多的是看到了保罗生前死后的话题所带来的票房潜质。
《速激》剧组宣布停工,对剧本做出调整,追加投资至2.5亿,并允诺给保罗一个合适的告别。
这种多方皆赢的初衷,现在看来,在品质上并未达到最好的结果。
前期拍摄素材的不足,导致涉及布莱恩的戏份上存在大量镜头语法上的问题:该给特写的时候不给特写,该给正脸的时候给个侧面。
大部分的时候布莱恩一句话不说,沦为站尸和打手一般的存在,偶尔兼职陪笑,或者干脆通过托雷多和妹妹米亚之间的谈话进行侧面描写。
这种欲舍还留的状态下,所呈现出的是一种力不从心的分裂。
黑人配角皮尔斯、泰吉被安排了更多的戏份,甚至还插入了库尔特•拉塞尔所饰演的另一个白人角色,而托雷多自然成了当仁不让的主角,一人负责起两条情感主线。
结果,它既没有处理好多米尼克和拉蒂这条关于追忆的线,也没有处理好布莱恩对于家庭的回归。
只在开头和结尾处留下一段又一段关于角色情感状态的生硬对白。
拉蒂的记忆不用找,自己就能回来;布莱恩的告别,直接插入6部集锦配上主题歌曲See You Again,三俗得仿佛泡沫肥皂剧。
林诣彬的退出是正确的。
有5、6的珠玉在前,原定1年不到的档期根本无法制作出一部优秀的作品。
无论后来实际的制作周期耗费了多少,但不可否认,在大场面的设计和把控上,恐怖片出身的温子仁完全不如林诣彬那般的天马行空。
虽然片子里不乏车辆跳伞、飞车跨大楼这样瞠目结舌的动作场面,却少了系列该有的速度感,和建基于这种速度感之上的对抗性。
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枪火、爆炸与肉搏。
杰森•斯坦森——作为少数懂得演戏的动作演员——的加盟,并没有为片子的智商和情感提升多少层次。
这个角色以复仇者的形象炫酷登场,虽然很多台词经过仔细打磨,却在开场后展现出一个只知开车对撞、卖肉互殴的0智商特种兵,气势有余策略不足,直来直往,远不及6中的弟弟欧文•肖来得聪明。
而情节框架基本照抄速激6:你要找我,我要找你,咱摸个线索,定个策略直接开打。
只是这一次的线索摸得大费周章,又是天眼,又是黑客,又是秘密部队,又是阿布扎比。
完全一副先有动作构思,后用情节串场的草率应付,全然没有了第5部追逐的紧张,第6部斗智的曲折。
唯一可取的优点,大约就是第一次在速激系列的高潮动作段落中引入了双线的交叉剪辑。
我们不能否认这是一个跟谁都自来熟的情怀年代。
说不清有多少虚情假意的缅怀,又有多少游手好闲的同情心泛滥。
对于一个感情被量化为金钱的时代,占有了道德的制高点就等同于占有了获取现实利益的途径。
很多人连直面街头的乞丐,都不愿意掏出一毛钱的时代,是什么样正当的理由让人们如此积极地非要抢着午夜首映、或是IMAX场次第一排也要蜂拥而入地缅怀一个大洋彼岸的演员(速激你们到底看过几部,他的其他片子呢?
)。
或许正如坐在我边上的那一对情侣,在整个观影过程中,非常夸张地五分钟一小“哇”,十分钟一大“奥”,结尾一通“哎”一般,其实与商品的本身无关。
它的附加意义——消费所带来的道德虚荣与优越感——才是真正的醉翁之意。
逝者如斯。
而我们还在红尘的真假与虚妄中飘荡,面目全非。
四月,逝者的节日,却是愚人的狂欢。
Furious 71.由于男主角Paul Walker于2013年11月30日因车祸突然离世,影片在第二天(12月1日)停止拍摄。
当时拍摄地点在亚特兰大,并计划于2014年7月11日上映。
导演James Wan 和环球公司的高管们通过电话会议决定了用什么样的方式来纪念Paul Walker并完成拍摄。
在Walker去世前影片已经拍摄近半,尽管对剧情的完整性有所影响,电影最终还是通过修改剧本给Walker所饰演的角色安排了一个合适的告别方式。
2.为了完成Walker的剩余戏份,剧组动用了形体替身,特技替身,以及CGI(电脑动画),Walker的两个弟弟Caleb Walker 和Cody Walker也作为形体替身参与了拍摄,并且为哥哥所饰演的角色配音。
3.Denzel Washington拒绝了片中的一个角色。
4.片中有三位男演员参演了卖座电影《银河护卫队》,他们是Vin Diesel,John Brotherton,Djimon Hounsou。
5.影片中有一辆红色跑车属于W Motors,这个超跑品牌来自黎巴嫩。
Paul Walker,我们永远怀念你!
更多电影幕后故事请关注本人新浪同名微博。
很感动,或者说是感慨。
不会说是痛哭流涕那种,但就是淡淡的但总是缠在心里面,比如正片放完现字幕之后就像坐在那儿再看一会,就是不愿意那么快就离开,就是想无论怎么样再送他们一会儿。
第一次看速度与激情还是4年前看的Fast 5。
当时只觉得是一部制作精良的时令电影,一帮混迹街头的飙车党在里约替天行道。
爽是爽,但是很清楚他们离我挺远的。
飙车,逆行,闯红灯,抢警察局。
他们打完坏人开着车度假数钞票,我看完拎包坐地铁回家。
从没想过这个系列的片子或者那帮人能和自己扯得上什么关系,但是最后给Paul闪回镜头,一直到最后那个岔路口的时候,真的觉得他们就像family一样。
“You are always my bother",然后各自开向不同的路。
回来的时候在出租上,在街口等红灯的时候还在想,要是在洛杉矶,说不定还能在这个点碰上那帮人。
下午看书的时候看到一句卡尔维诺的话,说狄更斯的作品在意大利只有一小撮精英群体在崇拜,每当他们聚会的时候总会相互谈起作品里面的人物,就像那些人真的存在在他们生活中一样。
在速度与激情之后,我相信有Dom,有Brian,有所有的人。
他们市井街头,他们低俗缺乏品味,他们很少和我们一样坐地铁去看电影再安安静静地回家,他们打架他们追求速度他们充满激情和爱,但他们真实,他们存在。
及时未曾谋面,但是似乎认识很久了,快15年了。
他们让我想起Midnight Paris里Hemingway的一段话。
“I believe that love that is true and real, creates a respite from death. All cowardice comes from not loving or not loving well, which is the same thing. And then the man who is brave and true looks death squarely in the face, like some rhino-hunters I know or Belmonte, who is truly brave... It is because they make love with sufficient passion, to push death out of their minds... until it returns, as it does, to all men... and then you must make really good love again.They love, love sufficiently, and do it with passion, and they die.最后剧组给的挺温情的,没有死亡,这帮人回到了Dominica的海滩,看着Paul最后的欢乐。
结尾处Dom和Brian的飙车那段,Paul应该的是合成的(眼睛对焦有问题),也可以理解成Dom自己想象出来的吧。
最后再以熟悉的方式,再和你跑一段。
然后,然后你就要回去了,我们也就此不干了。
R.I.P
这篇文章我大部分时候都在抒发感慨,大家可能并不能看到一篇严格意义上的影评。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我没有带【票吧文联】的前缀。
(不喜看主观感受的小伙伴们可以就此点叉了。
)《速度与激情》系列从2001年开始,至今已拍了7部。
除了第三部不知所云,以及第二部质量一般外,其余几部的质量在爆米花电影中也算是可圈可点。
并且越往后期,质量越有走高的趋势,这是系列电影中整体质量水平和影片风格特色延续得较为不错的系列片之一。
这也是速激系列能一直拍到七部的原因所在。
不需要剧情的慢慢铺开,不需要过多的篇幅介绍人物背景、塑造人物性格,主角们只要往镜头前一站,观众就能立刻联想到他们过去的故事、他们的厚重、他们的沧桑、他们曾经的惊心动魄。
人物的每个动作、每句台词、每处表情,以及每一次亲密无间的配合,无需多言,就能让观众心领神会、欣然接受。
然后以最短时间融入到电影中,跟着主角们展开一段惊心动魄的冒险之旅。
这就是系列电影的魅力。
速激系列至今一共7部,它并不是部部都质量上乘,它也走过弯路,但很庆幸能看到它一直在成长,到如今已经形成了自己稳定的风格特色。
速激第一部中那个咧嘴憨笑的傻小子布莱恩奥康纳,以及那时候还能经常扯开轻松笑容的“老大”多米尼克,到速激6、7中,已变得无比稳重、坚定,双双迸发出成熟男人的迷人魅力。
这种魅力是致命的,无论对象是男还是女。
从2001年到2015年,15年时间里,速激系列陪伴了无数观众从少不更事步入而立之年。
电影在成长,影片中的主角们在成长,而观影的我们也在成长。
观众在一部一部的追看当中,除了观影时的视听享受,同时也对影片中的主角产生了无法言喻的深厚感情,跟着他们上天入地、翻江倒海一般地冒险,以他们的喜而喜,以他们的悲而悲,看着他们一步步走向成熟的同时,蓦然发现自己不知何时也已经拥有了一张成熟的面庞。
这样的代入感和认同感是强烈的,以致观众偶尔会觉得影片中的人物并非虚构,而是活生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的人,甚至会在不经意间产生自己便是故事中人的错觉。
而这种奇妙的观影体验,是其他非系列电影所无法带来的。
不过,速激系列好似更特殊那么一点点。
饰演片中最重要主角之一的保罗沃克,他的人生,在繁花正盛之时戛然而止了。
成名于车,又结束于车。
他的人生,正正就如一部《速度与激情》,只不过他却远没有片中主角那般幸运。
对于不甚了解他的大部分中国影迷来说,从此他便永远活在了速激系列中:布莱恩奥康纳永远是他,再无可替代。
而速激系列也必将深深烙上保罗沃克的印记。
看到很多人对于网友们怀念保罗沃克的现象感到不满并且进行了言辞尖锐的批判,甚至还牵扯进国内另一位著名演员。
大可不必如此。
虽说中国大多数影迷对保罗沃克其实并不了解,除了速激系列以及《暴力街区》或许根本没看过他的其他电影作品。
我也不排除这其中的确存在不少跟风的观众。
但我相信大多数人的初衷,都是对于这样一条年轻的生命、在风华正茂时的无端终止所感到的惋惜和遗憾。
人皆有恻隐之心。
这种“怀念”现象所体现的,是一部分心地柔软的普通人,对于生命的本能的敬畏和珍视。
当有一天,大多数人对于生命的消亡无动无衷的时候,那才是人类即将走向灭亡的时候。
说回电影。
速激系列从最开始的定位都只是一部纯粹的爆米花电影。
一部部走来,它也不贪心太多,不追求深刻的思想内涵以及高大上的艺术成就,它从来只安安分分地为观众打造一场爽快震撼的视听盛宴。
速激系列,除人之外,最重要也最不可或缺的便是车子。
大量飙车的场面,关于车子的全方位特写,大量换挡、踩离合、踩油门、撞车的镜头,还要填充进爆炸、打斗、枪战等等商业元素,除了这些之外,也就没有太多篇幅来构架起一个逻辑严密、内涵深刻的故事,更没有时间去细细揭示社会阴暗面、讴歌人间真情。
男女情爱,兄弟友谊,全都只能点到即止。
但是,并非是点到即止,便不能打动人心。
速激系列中的人物感情并不会像泰坦尼克号一般深厚隽永、波澜壮阔,而是在适时的时候给你“会心一击”,让你蓦然间“怦然心动”。
多米尼克和莱蒂的感情是这样,布莱恩和米娅的感情是这样,多米尼克和米娅的兄妹情是这样,整个队伍成员间的友谊也是这样。
纵观七部速激,除去第三部不表,第一二部更像是在打基础,影片中还带着旧式好莱坞警匪片的味道。
这时候的速激,就像是稚气未脱的小孩,仍带着尝试和探索。
第四、五部则开始树立自身强烈的独特风格,完成从警匪片到冒险动作大片的转变。
到第六、七部,则已经完全形成了稳定的拍摄风格和叙事方式,而温情的元素也被更加重视地添加到影片中。
此时的速激,更像是事业有成的男人,浑身散发着强烈的男性荷尔蒙,举手投足间尽显成熟男人的迷人风范。
不仅叫人敬重仰望,亦叫人安心温暖。
接下来从1开始,简短点评一下7部速激。
《速度与激情1》:看到豆瓣上有人把速激1比作一粒不起眼的种子。
没错。
薄弱的剧情,算不得新颖的人物性格设置,除了飙车,没有任何能吸引人眼球的大场面。
这部电影有的:是两个青涩的小子,一个是初生牛犊的勇敢探员,一个是热衷飙车的街头混混;是那些多数普通观众叫不出名字的豪华跑车;是穿着超短裙、身材火辣的汽车女郎;是轰鸣的发动机声音以及动感的音乐。
但是谁能想到,就是这样一部在众多好莱坞大片中毫不起眼的片子,竟能在往后的十多年里保持生命的活力,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
感谢速激1,没有它便没有之后的速激系列。
《速度与激情2》:本片相比于第一部,精彩程度逊色了不少。
逻辑和剧情几乎不能细看,有时候拖沓得想快进,还好,影片中有不少布莱恩招牌式的傻笑,每每都能击中我的心房。
《速度与激情3》:不知是导演技术问题还是我拖着看完的原因,完全不知所云。
总之看完这部我明白了,并不是只要飙车,就能叫做《速度与激情》,有了速度,却没有激情,仍旧很难让人支撑着看下去。
《速度与激情4》:不得不说范迪塞尔和保罗沃克才是速激系列的魂,没了他们,速激怎么看怎么怪异和提不起劲(比如第三部)。
虽说两人已从第一部的青涩渐渐走向成熟,但是从布莱恩的笑容中还是能寻到从前的憨态。
我喜欢布莱恩咧嘴的傻笑,喜欢多米尼克缓慢却沉稳的语速。
一个让人感到温暖,一个让人感到安心。
Ride or die(赛车,或是死亡……)这是多米尼克的人生信条,也是速激系列所需要坚持的唯一创作原则。
《速度与激情5》:速激小分队在本集真正形成。
亲人以及亲情的概念也在本集中得到加强。
小分队中的每个人,对于“老大”多米尼克来说,不是队友,亦非朋友,而是如同家人一般的存在。
香车、美女、飙车、爆炸,这些速激系列中的标配一个都不会少。
本集加入了另一个肌肉发达的大块头,多米尼克由此显得不再寂寞,两人的对打简直男性荷尔蒙炸裂。
《速度与激情6》:莱蒂的出现令速激小分队再次集结。
从车与车的对撞,到车与坦克的较量,再到车与飞机的对抗。
导演简直想尽办法在刺激观众的感官。
多米尼克为爱重出江湖,而已经身为人父的布莱恩也仍旧有着一颗躁动、向往刺激冒险的心。
七部速激系列,若论戏份的话布莱恩远比多米尼克要多,但他们俩就像是《天龙八部》中的段誉和乔峰,都是灵魂人物,但是多米尼克却是顶梁柱一般的存在。
是该到了他大放异彩的时候了。
《速度与激情7》:与前几部不同,本集可能是喜欢速激系列的影迷们倾注感情最多的一部。
这一切都只因为一个人——保罗沃克。
他的离世让速激系列的影迷们可能再无法以绝对客观的立场来欣赏和评价本片。
除了惯有的飙车之外,汽车跳伞,丛林追击,飞车跳崖,以及开着汽车连穿三栋高楼,导演在挑战观众想象力、以及营造视听震撼方面简直无所不用其极。
有人会说,除了这些震撼场面之外,本片剧情仍旧漏洞百出、乏善可陈。
但是我知道,本片对于速激系列的影迷来说,仍旧会是最为特殊,也最为触动心房的一部。
多米尼克和布莱恩,两人携手闯过了许多难关,一起上天入地、出生入死。
在惊险的山路飙车、两人再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之后,多米尼克问布莱恩:“还惦记出生入死吗?
”布莱恩没有回答。
多米尼克用着无比平静的语气告诉他,布莱恩,只有亲人才是最重要的。
只有家庭,才是最好的归宿。
人不可能永远冒险下去。
只有亲人才能给你最长情的陪伴,只有家庭,能治愈你在外面所遭受的所有创伤。
这就是我所说的,速激系列,越往后,越温情,也越来越强调亲人和亲情的重要性。
当布莱恩在电话中跟米娅说:这辈子最幸运的,是走进她家的咖啡馆,叫了第一片三明治……瞬间戳中泪点。
影片从此开始,就变得酸涩异常了起来。
当多米尼克看着幸福嬉戏的布莱恩一家说出那句“怎么说得出再见”的时候,我几乎分不清,这句话到底是对布莱恩、还是对保罗沃克所说。
导演犯了规,而我的头皮也开始发麻,就连咽喉也开始哽出不正常的酸痛。
影片结尾,多米尼克和布莱恩并行而驶,最后却分道扬镳、各自远扬。
过去种种的闪回,曾经的回忆纷至沓来,那个咧嘴笑得傻气的小子,如今已经与速激中的众人天人永隔。
澎湃的酸痛情绪,热泪奔涌而出,观众再分不清是为布莱恩,还是为保罗沃克……永远的《速度与激情》,永远的布莱恩奥康纳……(完)
看看场面就好了。保罗沃克是谁?不好意思,我不认识他。
开场没多久就困了
温子仁倒是很擅长制造视觉奇观,直接把这个系列变成了槽点遍地的超级英雄大片,放进类型片模板的故事,所有人都把一家人的概念挂到嘴上,因为这就是所有打打杀杀正义化的动机。可以理解投资这么大的片子为什么会这么拍,明知道是槽点也要拍,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全世界都看到“白痴专供”的标签。
剧情越来越科幻了,小温也是从良了,无论怎么轰砸,愣是一个人都没拍死。场面硬得没话说,但这集拖戏也相当严重,到第一幕高潮拖了40分钟,第二幕到第三幕之间也是尿点,节奏感还不如6。托尼贾挺亮眼,杰森为反派而反派,谁演都行,最后抡铁棍单挑有够傻的。片尾音乐响起,影片本身似乎已不再重要
片尾的画面很美
这一部车速感觉好慢,给人感觉就六七八十码的样子。没了速度,激情也没了。另外情节设计好弱智啊,救人那段,救到了也不停车还一直开。司机就是工具人,要不是最后中弹了我都以为大巴车是自动驾驶。布莱恩上车时1v5帅气秒杀对方,准备下车和对方1v1居然输了。后面一些离谱剧情也懒得吐槽了。成功晋级狗血科幻片
致敬保罗,别逗了,这片之前,提起保罗只会想到章鱼好吗;致敬保罗,结尾剪出一个MTV煽情太low了吧。混蛋逻辑
最后一幕,两辆车驶向不通的方向很赞
速度继续走肾,激情不必走心。感谢身旁G罩杯大胸妹的陪伴,连续多日的阴霾一扫而光。
从前几部的过目即忘,到5、6的惊艳亮点,再到速7的怀念和致敬,对我而言,速度系列已经让我成为了一个死忠粉。8
只有感动与汽车极速狂奔的声音,其它并无。
paul T T 太催泪!不会再看这部连续剧了。
这么好看的电影我居然是在家里的小电视上看完的!当初跟爸妈在IMAX影厅看《战狼》的时候,我居然不觉得隔壁IMAX影厅放的《速度与激情7》会有多好看!现在看来,我错过的太多了!
车开的不错,比赛车游戏里面还精彩。for paul. 演员都是本色出演,演员们本身的生活好像都不太像生活。
冲着炸楼炸车撞日本兵马俑给两颗星。剧情真是惨不忍睹。投资都用来做特技毁楼毁车了,自然没钱给编剧了。
为怀念保罗沃克又看了一遍,最后see you again响起的时候眼泪止不住的流,这么多年已经是一种情怀了吧
被迫去看的,也不知道看了啥,睡着了几次
see you again
有基情版速激吗。
无比震撼的一次视听享受。汽车跳伞,公路飙车,丛林追击,悬崖跳车以及飞车穿越三栋摩天大楼!上天入地,导演简直无所不用其极地运用一切办法来给观众营造一场视觉以及想象力的盛宴。除了震撼的场面,导演更加入了温情的元素。布莱恩跟妻子的对话戳人泪点。结尾过去一切的闪回,回忆纷至沓来,瞬间泪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