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大概是,唯一一部不闹心的青春电影。
一开始的时候,都很好奇,为什么周迅选了这部电影《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以下简称《陪安》)作为监制首秀?
后来,更加好奇,为什么选了刘畅作为男主角?
虽然周迅在采访中说过,因为看到书名里面有个陪,觉得好像很温暖的样子,而且也喜欢坐在公交车最后一排最左边的位置上,就选了!
至于选刘师傅演安东尼是因为他腿长。
呃,是不是听起来太任性了?
看过原著的都知道,里面碎碎念般的心情独白是没有故事性可言的,那么,拍什么呢?
纵观国产青春片,可以打架,可以打胎,可以卖腐,可以撕逼,男女主角来场车祸得个绝症啦,反正得见血光,活生生把青春的故事变成一场事故。
那么,《陪安》呢?
有几个渺小却也昂首挺胸走路的年轻人,有衣服给你编好号袜子给你多一双的家人,有心里永远记得老地方的朋友,有后知后觉却也不离不弃的爱情,有傻里傻气想坚持下去的梦想,有不期而遇的甜蜜邂逅,有刻骨铭心如影随形的思念,有不需要想起一直都在身边的陪伴,有不撕心裂肺也万般不舍的告别,有与所爱之人永远也不同步的孤独,还有什么?
还有大连墨尔本东京唯美的城市风光,有毒性很大的特色美食,有各种各样平时听不到的尘世音波,有晴空、樱花和飞鸟,也有大海、暴雨和Alice,还有萌萌哒不二,你还要什么?
说说刘畅的表现吧,其实可能一开始大家都是拒绝的,一个没有演艺经历的新人,也没有庞大的粉丝基础,看采访觉得他羞涩,不会讲话,甚至颜值也不算小鲜肉中最出众的,只有腿长,这样的一个人来担当周迅监制电影的男主角,靠谱吗?
看完电影,这个大高个男生不会扮酷耍帅,也没有豪情壮志,他懵懵懂懂在人群里穿梭来去,目光时而迷离时而清亮,笑起来特别让人舒服,真诚的、傻气的、悲伤的、温暖的,特别治愈。
他的表演还算自然,没有一般青春片为人诟病的那种因为强烈的表现欲望而用力过猛,是日常生活的样子,是隔壁邻居家的大哥哥,是万千众生中的一个,是你我他。
终于知道周监制不是找他来扮演男主角的,是找他来做安东尼的。
其他地方也很多亮点,比如电视画面中宣布告别歌坛的王菲,导演截取的那一段特别走心,王菲的脸简直好看极了!
比如唐艺昕饰演的小萱在告白之后的表情,真是爱一个人低到了尘埃,然而笑中带着泪光,好看又令人心疼,像是尘埃里面开出的花朵。
再说白举纲饰演的家明在大雨中淋湿回来后,喜欢的女孩半带着怒气让他赶紧去冲个澡,他美滋滋又羞答答的回一句好,两个人,一份感情,不需要再多的话语了。
还有插曲啊,周迅的审美和品味完全投射在了音乐上,王菲陈奕迅范晓萱和最爱的《后来》一锅炖,闭着眼睛去听都能感受到这部电影的好。
高圣远作为不要钱的客串在这部电影里面饰演房东太太年轻时的丈夫,戏份很少,却也为这部创可贴式的电影加温不少。
白百何在今年的暑期档大放异彩之后,继续在《陪安》里面奉献了出色的表演。
几个老戏骨自然不必再说,潘虹于荣光卢燕的出演都显出这部戏在选角方面多么走心。
我有两次流泪,一次是看着安东尼的父母很正式的穿着西装坐在电脑前和他视频,另一次是日语版的《后来》响起的时候,一次是为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人,另一次是惯性,没办法,思念的时候,什么事都无能为力。
《陪安》作为一部青春电影是完全合格的,虽然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辅助,但用清新温暖的画面记录了一个留学生成长的故事,像日记一样,走进电影院,翻开它,你会看到自己,也会温暖自己。
“<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对于你来说意义是什么?
” 我有朋友这么问我 我犹豫了很久 我说不出很久很久以前(这一般都是故事的开头) 我曾经偶然看到一篇文章 里面是一个很跳tone的人 在和一个叫不二的兔子说话 就是这么“偶然”的一次看见 就造就了 这么多年的 “必然” 我“必然”很骄傲 能成为你的粉丝那个时候好像还没有微博 只有豆瓣 还是初中生的我 用的手机还不能上网 并且每周一班主任会没收手机 周六要回家了再还 每周末回家 都要上网看看豆瓣上面你又发了啥 有新日志 没有抢到前几页都很懊恼 后来 我换了新手机 能登陆网页 突然新浪微博也流行起来了 于是 那个时候就跟着你注册了微博 我记得 你第一次回复我 你发微博说 要征集笑话 我发了一个笑话给你 你回复了我一串 哈哈哈哈哈哈 那个时候 我抱着手机 居然笑了很久后来 我中考了 因为你认识的人 给我发了很多祝福 我中考查成绩的时候 不敢查 给80打了电话 听到了80声音之后 我去查了成绩 还挺让人满意的 (所以高考查成绩的时候 他们就把我踢出群 给我查了成绩 再把我拉进群 = = )从那之后 我的生活 就开始有了你的陪伴 和 因为你而认识的朋友的陪伴星期五去看首映的前几个小时 我坐在电影院门口的subway 一直在紧张 就算看了预告 很让人动心 我还是紧张 我不知道陪1 这样日记体的电影 能被怎么拍出来 我有点担心 但是 担心是多余的 编剧改编的非常好 你的每一句书里的原句 都用的恰到好处 对 就是 恰到好处 电影开始的时候 和朋友告别的麦当劳 就像我以前 每次都要和朋友一起去麦当劳写作业 没钱 就点一杯可乐 一份小薯 好几个人 一起吃 能坐一个下午 现在每次去其他的城市 不知道吃啥的时候 我都会说 那不然肯德基麦当劳好啦 说不清为什么 但是看到电影里安东尼在墨尔本的麦当劳的时候 在想朋友们的时候 我才幡然醒悟 这原来是一种 思念的寄托9月底的时候 去了大连 电影里 那些大连的画面 突然在脑海里 生动起来了 坐区间201有轨电车到星海广场 “一转弯 就闻到了海的味道” 想到 你走过的路 这么多年后 我也来走了一遍 隔了很多年 终于 同步 。
嗯 同步。
刘畅走路的姿势 皱眉的样子 好几次 我都在内心尖叫“是你是你 真的是你 ”下午和室友一起二刷的时候 我问她们 你会喜欢小萱还是小樱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 我说不清最喜欢谁 小樱因为方杰的明信片 提早去了日本 面对安东尼的着急的询问 因为开心 她骄傲的冷静的告诉安东尼:我迫不及待明天就去开始我的新生活=(等于)我迫不及待明天就去和我喜欢的人呼吸同样的空气 感受同一片土地的温度。
她骑着自行车走了 安东尼呆呆的留在原地。
这个时候 我都要哭崩了 。
“你喜欢的人不喜欢你 即使全世界的人都喜欢你 还是会觉得孤独吧” 去日本找小樱的安东尼 失恋了 那个时候的他 就是Alice吧 电影在 未来 这首歌响起的时候 让我哭崩到极点 黄太太给他们画画像的时候 画笔一点 他们就变成了绘本里面的角色 曾经让我无数次翻看的书 幻想着他们会是怎样的个体的 突然就这样生动的出现在我的面前 那一刻 我的回忆 好像也生动了起来 电影快上映前 我给我好多朋友发了消息 我说 这部电影 你一定能在里面找到一个自己 有好几个朋友(男的女的都有)给我留言说:我真的有找到一个自己 / 我以为会是很无聊的文艺片 其实温暖而又平淡 这就是我也想要的生活 电影的结尾 安东尼他终于找到了Alice 我们每个人都是Alice 都曾经孤独 迷茫 冷漠 徘徊 惴惴不安 “那些我们曾经惴惴不安的未来 在心里隐隐约约觉得是明亮的”那天看到你离开的背影 还是很跳tone 走路还是颠着颠着的 我心里想:真好啊.....你都没有变谢谢你 陪我们一起 长大(朋友们!
快去看啊 该哭就哭 别省着!
该哭!
(下午刚二刷完的我 心里只有:我要哭死了/ 啊 我哭的头好痛
八年前,阔别相处了十来年的好友,拖着皮制的拉杆箱,从江北机场出发,飞到千里之外的湖南,不知道会遇见什么人,有怎样的未来,不明白前路漫漫,自己到底会走到什么地方,因为高考的不理想,并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目标,错失之中,进入了难熬的理工科专业学习,时常在微积分纵横的高数与方程式错杂的化学中从生。
四年下来,拉杆箱上贴满了扫码标签,是任性地在每次可以回家的时候选择远行,在每一个城市停留的痕迹,最后拉杆箱坏了,大学毕业了,兜兜转转的生活看起来就要结束了,结果机缘巧合让我不得不前往上海工作。
前往上海工作的前两天,妈妈陪我去商场,说,这一次买个好点的,去上海,得显得体面些,于是新的拉杆箱又陪了我四年。
这是我到上海的第四年,离开家的第八年。
曾经有一个腼腆的大男生,从大连到墨尔本,在异国他乡孤独一人,写一些没有标点的文字,偶尔一些话可以击中人心,或许一开始他只是想写给自己看看,后来发现,那些漂泊在外,即将漂泊在外,和渴望漂泊在外的人,都为之所动。
这个人是安东尼。
第一次读他的《亲爱的不二》是在我高一。
2006年,到2015年,十年的时间。
十年之前,我不认识你,你不认识我。
这是陈奕迅歌里最经典的歌词。
十年往往无意间促成了我们一代人青春的沧海桑田,我们曾经喜欢过的偶像,爱过的明星,珍藏过的文字,见过的人,说过的话,爱过的岁月,都变成了无法撼动的过往。
去年这个时候看见光线第二年上映的电影名单时,惊讶于《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也能够得以改编,一直想象着这样零碎的散文要怎样变成一部在院线上映的电影,今年又是这个时候,坐在荧幕前,认认真真看完这部电影,或许太过于认真,竟然在结尾想要说句话的时候,哽咽在喉咙里。
这不是什么大灾大难大哭大闹大悲大喜的电影,整部电影可以说只是简单讲诉一个腼腆的大男孩从大连到墨尔本留学再去日本看望喜欢的人的故事,里面写到了安东尼在原著中的一些情节,也动用了原著中的一些情绪,画面柔和,人物生动,剧情娓娓道来,最难得的是,干净的感觉从一而终,刘畅扮演的安东尼非常符合安东尼的气质,呆滞中带着憧憬,憧憬中带着执着。
如果希望看一场惊心动魄的剧情片,或者荡气回肠的爱情片,这部电影或许并不适合你,但是如果你想在繁忙中安静下来,细细品味一段平凡人的人生,这部电影或许是你不错的选择。
我们当年离开,有人是为了梦想,有人是为了爱情,有人是为了遗忘,但不管哪一种理由,我们都任性地离开了原本属于我们的温床,在陌生而寂寞的角落独自成长。
可能我们总有遇到可以回家的机会,但我们还是固执地想要维护当年的决定,就像电影里的安东尼一样。
因为,所谓的对,是你执着当初任性的勇气,一辈子也没提过后悔这事。
电影里,相爱的人一定要去坐一次摩天轮,独身一人一定要坐一次公交,许愿的时候一定要看一次盛开地烟花,中国人喜欢花开,日本人喜欢花落,寻找叫Alice的鲸鱼,做一顿美味的餐饮,为爱的人去搜集一段树袋熊的叫声,和喜欢的朋友聚在一起吃一顿大餐过一次节,这些零零碎碎的情节,都是再平常不过的,或许在电影里平淡无奇,但却不免回头想起自己这些年在外的日子。
看到安东尼父母第一次和安东尼视频的时候,突然忍不住湿了眼,想起大一那年,我妈第一次学会用qq视频聊天,在电脑那头笨拙地挥动鼠标,问我能不能看到她时,我也是这样忍不住湿了眼。
小樱鼓励安东尼,去追求自己喜欢的事,即使别人觉得你很蠢也没关系。
或许我们就是很蠢的,但是,却蠢得很开心。
想起我的好朋友松松,一个女孩子,决定要去东南亚,好好地为自己闯出一片天,大家都觉得她蠢,我却为她鼓掌。
记得有一年在北京,安东尼的读者见面会,所有的读者都准备了兔子耳朵,安东尼害羞地站在台上,说不出几句话,一颦一笑,读者都会尖叫。
后来关注安东尼,发现他也会在豆瓣上写东西,还会分享喜欢的书和电影,一开始不明白安东尼为什么可以那么火,后来也渐渐被他那安静的气质所吸引。
年少时候,我们都任性地以为自己大了,是该展翅高飞,有时候也不明目的,只是一味向前,有时候难免碰壁,回头看看,爱的人还在原处,随时期待你的回来,而自己不觉已经山河千里。
“十二岁时候的我 万万想不到 二十一岁的时候自己会变成这个样子”“最喜欢坐公交 在最后一排左边的位置 坐着坐着就睡着了 好像一眨眼就走过半个城市”“我在每一个地方想你 人多的时候想你 自己一个人的时候 你更是成了思想的主角 这样的你 让我羡慕”我想,喜欢这部电影的人,或许也是远离过家乡的人,在背井离乡的另一个世界坚强地生活过的人,我们渐渐知道,遇见了让自己开心的朋友,是幸运,失去了自己期盼的美好,是命运。
我们每当想要为自己做决定的时候,又忍不住要问一问爱的人,但是他们总是微微皱眉,或者低声叹气,他们不是气我们的决定,而是真的不能把握我们的决定,但我们还是会乐观地让他们相信,我们会越来越好,在他们不在的日子里。
“天气转凉了,注意加衣。
”“好的。
”“要是太忙了,也不用总是打电话回来。
”“恩。
”“如果,一个人不开心,不要憋着,不要怕我们担心。
”“好。
”“今年过年什么时候回来?
”“争取早一些。
”“好,提前打电话,我好去买只鸡,炖好肉,等你。
”有时候,我们感动,只是因为它简单地走进了我们心,没有故意的套路去打开流泪的开关,而是我们自然而然地,明白了有人也和自己一样,活在世界的某一个角落。
那些我们看到的,会哭的,不是因为别人,而是,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这不说一篇专业的影评,只是一篇流水回忆录】思来想去,还是用了这本书,这个故事最常提到的一句话:有生之年,欣喜相逢。
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这本书,这部电影,这个名字,从遇到它的那一刻起,对我就意义非凡。
第一眼见到它是在高中,课堂上同桌在桌洞偷偷翻阅,我只瞟了几眼便被封面和内容吸引。
借着翻完后,总有一种把它占为己有的心情= =。
那时候高中放月假,一个月才能出校门一次,也就是说我一个月之后才能去书店,威逼利诱下,同桌那本书在我的课桌上躺了一个月直到我买到它。
后来高中毕业,打暑假工的时候我带着它,第一次出门远行的时候我带着它,上大学的时候我也带着它,然后在豆瓣认识了一群同样热爱这本书的小伙伴,现在大家都时不时在群里蹦跶。
现在我已工作一年,从17岁到23岁,我有幸提前坐到电影院里看我爱的这本书拍成了电影。
听说10月3号湘潭有点映的时候有一种大奖砸到头上的感觉,不止是欣喜,几乎是狂喜。
三线城市好像从来都很少有这种活动。
而且电影院刚好在表哥上班的对面,所以几乎是立马催动他去买了票,第一排,安心了。
电影是和表妹一起去看的,她从小擅长偷看我的课外书从而几乎培养了一致的兴趣爱好和及其雷同的品味--||整场见面会她和我一起尖叫挥手,看电影时一起低声耳语谈论那些书里出现的章节和句子。
最后看完电影约好下次一起去大连。
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进电影院的时候厅里已经排满了人,几乎都是年轻小姑娘,当然我也是年轻小姑娘。
那时候安东尼的扮演者刘畅在二楼的厅候场,透过玻璃墙看到他站起来的时候,白衬衣,黑裤子,瘦瘦高高,全场尖叫。
我突然感到前所未有的满足。
一直到进场都有点恍惚。
然后穿过长廊到放映厅,一抬头看见白色的一团,不二在前面笨拙的走着,有一种流泪的冲动。
青春岁月里,惦念了那么久的,陪伴你我那么久的不二,就在前面呐。
见面会,刘师傅青春年少,美少年,又高又帅,就是书里面说的,安东尼做的那个梦,梦到无数穿着白衬衣的美少年在奔跑,对,刘畅就是那种美少年,一点也看不出他快三十岁[正经脸]终于说到电影了,恩,满满的诚意之作。
一部电影要从哪些方面谈起呢?
配乐?
剧里的配乐麻烦给我打个包!
摄影?
色彩明亮画面清新镜头过渡自然衔接流畅作为小清新文艺片足矣。
台词?
当年中二迷茫的时候在书里找到无数共鸣,现在仍然敲得响。
创意?
不二出现的那一刻简直惊喜!
演员?
喜出望外!
真的。
或者是.....完整的剧情?
不,这部电影不需要那些剧情,它从一开始就说了,这是一个小男生成长的故事。
那些从一开始便利贴上日记本上记载下来的语句和段落,拼凑成一本书,然后变成一部电影。
剧里的安东尼也爱穿着里面配衬衫蓝色或黄色的毛衣,寡言少语但善良可爱勤奋,诚心待人,傻里傻气却也有着自己想做的事和内心的坚持。
经历了许许多多的事,好的坏的,喜悦的伤心的难过的,努力过拼搏过也感动过。
然后特别幸运的是,亲爱的不二 你喜欢我 陪了我这么久 即使我骄傲 自私 做作的时候 你都在。
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点空,像书里说的,是贪婪的人 渴望被爱 被拥抱 被理解被接受 又是自私的人 拒绝去爱 去尝试 去解释去接纳。
没有人能永远陪伴另一个人,分分秒秒。
好在,我们有不二一直陪在身边。
————来自一个脑袋断片还十分啰嗦的书迷最后,预祝电影票房大卖。
这部电影是自己一个人坐了6站公交去一个陌生的影院看的。
独乐和众乐其实各有各的好:大片比较容易组团,大伙凑在一起热闹有氛围;可某些带有个人记忆的影片还是独自看更舒服——去看电影,其实是想借个地方和自己说话,叙叙旧,聊聊未来。
《陪》就是一部适合一个人看的电影。
那些关于单恋、关于澳洲的梗,除了自己谁又能懂呢。
这也正是近几年所谓的“青春怀旧”电影大热的原因吧,你会有更多的代入感。
(观点老旧TAT)影片完整度、流畅度还是不错的,作为一本随笔性质、从没有标点就能看出也没啥逻辑的书改编的作品,故事的成功注入是关键。
其实在读原著时,的确能感受到安东尼在思念一个人——动不动就会提到“你”。
我们都知道兔子不二也只是“你”的替代品罢了,“我”希望“你”可以陪着我。
为了把这种“一个人思念一个人”的感觉强化,编剧讲了一个四角恋的故事,triple了这种心绪。
来说说这三段暗恋中我感兴趣的地方吧。
首先是小萱对安东尼。
一个人喜欢上一个喜欢着别人的人。
这其实是很绝望的一件事。
付出爱当然希望得到回报,可惜现实哪有都按希望来呢——你付出的,他根本感受不到——或说他无暇感受。
“好,那你去看电影吧,BYE!
”“开车回去路上小心点。
”句句平淡,但句句拒人千里之外。
对无感的人,我们的确说的都是这些话——看似在客套,在为对方考虑,其实内心是下意识或无意识地在快速撇清关系。
可又有什么办法呢。
安东尼对小萱。
喜欢一个你认为可能也喜欢你的人。
毕竟是铁了很多年的好友,交流会更频繁一点,被喜欢的人也不会像上述那样爆出冷冷的话。
也别忘了,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他两的感情故事里包涵了很多意象,栗子,旅行箱,以及那个“一辈子好友”的动作。
我认为剥栗子是“心花怒放”,你说是“心碎”;多年后我还在用那个一模一样的箱子,你换了新的;最后我拥抱你,在你耳边说“还有我”,你却轻轻推开我,要继续做朋友。
正如范晓萱唱的主题曲《同步》一样,我以为和你是同步在走,可惜其实走出了两条平行线。
隐藏的最后才揭示的,小萱对学长。
喜欢的那个人叫你过来,等你来了他又不得不走了。
24格的电影,终究无法和25格的声音匹配。
也不知是哪里走错了。
没有过多着墨的描写,是唯一掺进现实元素的故事。
那句“这是小樱在澳大利亚的男朋友呀……他告诉我的”一语四关:安东尼应该是惊喜的,小樱不好意思一定想马上向学长辩解,学长知道这是自己掩饰感情的借口,不愿被小樱知道,学姐是在像学长强调,其实也是心虚,想极力维持自己的爱情……话有真假,人无对错。
三段故事下来,其实最终讲的是三个人各自单独的故事。
也明白了为什么在先导宣传中周迅一直强调“一个人”的概念。
而这部电影也没有把”一个人“写得那么悲痛,虽然三段单恋都无果,但我欣赏的一点是电影对情绪的控制——哀而不伤——拿捏得刚刚好。
并且现在时是已经释怀,在向前看的积极生活。
祝我们不要在一个人的路上越走越远:)
《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是一部很舒心的电影,无论是故事本身还是音乐,景色都非常的美好。
绚烂的烟火,丰盛的美味,落了一地的樱花,一望无际的大海,让我有一种出国旅游的冲动。
电影中的几首音乐特别好听,配合情节恰到好处,多一分浓郁,少一分寡淡,一切都是那么的恰到好处。
再说说电影本身,给了我很多的感动,也触动了我内心中久远的记忆。
安东尼是一个普通的小伙子,要去澳洲留学,每一个即将出国的孩子都想带走很多很多美好的东西,所以安东尼用拍照的方式记录很多美好的瞬间,家人的笑脸,家乡的风景,朋友,还有心里的那个女孩。
都是很普通的情节,却那么的美好。
第一个让我感动的地方,是安东尼和家人视频的时候,父母微红的眼圈, 因为第一次用电脑视频弄不好而急躁的心情,让我在笑着的同时湿了眼眶,自己现在也算是个北漂的孩子,一年回家一次,待一两个星期,想到我逐渐年迈的父母,就会忍不住的难过。
第二个让我感动的地方是小萱向安东尼告白的那场戏,小萱是一个神奇的女孩子,仿佛她的脸上始终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让人的心情也会不自觉的变好。
小萱喜欢安东尼,但安东尼的心里只有小樱一个人,所以当小萱很多次含蓄示爱的时候,安东尼都会装傻(也许是真傻),直到小萱鼓起勇气向安东尼表白,看到安东尼的机票,知道他要去找那个女孩,小萱强忍着眼泪让安东尼答应自己要偶尔想起她,然后转身离开,这个时候电影开始回放他们共同经历过的美好回忆,美的让人掉眼泪。
第三次感动是安东尼去日本找小樱,他们在机场见面的那一刻,没有比久别重逢更能让人欢喜的了,真好。
遗憾的是安东尼并不是小樱的意中人,他们只能是一辈子的朋友。
第四次感动是电影的最后,安东尼终于遇见了Alice,那条发出不同频率的声音,没有朋友、没有亲人的鲸鱼,happy ending。
有时候我很想像安东尼一样大声喊出对一个人的思念,然后不顾一切的去找他,但我没有安东尼的勇气,思念化作眼泪流在无人知晓的黑夜,也许把他放在心里,做一辈子的朋友更好一些,所以哥哥,我要学会放手了,放你自由,也放我自己自由。
谢谢安东尼这部电影给我的温暖。
别把所有的趋近与台湾的文艺电影,都说成是文艺片,在中国大陆地区,不反应客观真实存在的事情,在我看来都不是文艺。
只能说是模仿,对没有错,就是模仿。
昨天还在感慨,为什么最近看的电影都是没有脑袋的编剧写的剧本,今天看了这个《陪安》,刚开始的时候我以为这个男生应该是上海的地域宅男,后来竟然发现是大连的,有半点大连人的性格在里面吗?
让我一下子对东北特别的陌生,一下子对时代特别陌生,一下子好像不再相信中国电影了。
首先我要肯定的是,这个光线和镜头还是运用的特别到位的,有台湾小清新的感觉,嘎嘎的像,包括细节特写镜头的运用,包括那个重点能秀恩爱的箱子等等。
然后剪辑也不错啊,构图也非常的规矩,配乐也让人特别的舒服感情戏方面也来的不突兀!!
最后咱们来透过现象看看本质,电影如果是通过同名小说改编的,那么咱们就来说说电影的故事出国留学拼父母,父母如此节俭,一个视频网络通话就能决定一个学金融专业的改学厨子了???
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家庭大背景,父母的背后故事要不要重点煽情表述一下啊老爸的那一句:无所谓了,活出属于自己的生活模式就好了。
这简单的一句话,太传神了,这背后的凄凉和五味杂陈男主到澳洲,镜头细节有一个地方的描述还是非常好的,就是教授讲海盗的故事,开始的时候是真听不懂,后来就是装听懂,再后来就随行就市,直到投掷硬币的桥段,当那个特写的眼神出现两次的时候,我就知道这个姑娘应该才是陪伴男主安东尼的正觉,白百合演绎的这部剧有点怎么说的,太老了,如果换成王珞丹来说我想还能凑合。
最后要说的是,我们无论有没有梦想,我们都希望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很多人都说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就会成就对的事情,可是前提是你不接触不融合不去做怎么知道对错呢?
我们都希望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完成自己的人生,但是有几个人又能如愿呢??
P.S.首先我没有看过原著,我不知道原著讲了什么,我就是看电影说电影,我其实还可以说的再接地气点,这个拿着拍立得3元3元胡乱拍的主,省几个钱是不是就能少打几份工,然后大学三年怎么就变成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了,度日如年啊???
然后,那个要回国的导演才是最值得回味的角色心里,这才是最真实的人生。
最后,我不相信当有姑娘和男生表白的时候,男生会直接决绝,再被甩了之后还有脸去找人家!
这不是影评 只是我的一些感受首先想说 迅哥儿是聪明的 挑了一个没有任何演艺经验的模特 身高、青涩都很像20岁的安东尼 .电影开头的那几分钟我还是入戏的 陈奕迅的歌 大海 独白 家庭戏也很温馨 潘虹阿姨真是不好意思我会想起婆媳戏....于荣光演的爸爸喜欢这一切 就从绝症女主角出场开始...............................................................(懂的人自然懂)不好意思 这位没几分钟就出场了 真对不起大家好 我就不说话了好 有感情线就算了 后面来个三角恋什么意思 ? 所以wuli安东尼在三角恋情伤之后 不喜欢女孩子了?
刘畅 能感觉很努力 很真诚 而这部片 就是努力(不是非常那种)想向书靠拢 抓住书的那种感觉 抓着抓着就觉得阿抓不住好累啊就任性不管咱们来拍个吃院线的青春感伤爱情线吧 然后 又开始努力靠拢书 tip:会经常在观影途中 犯尴尬症 优点是 整部剧再靠陈奕迅的歌撑 (恩这是优点)音效很好 大海的声音 海鸥哨的声音 烟花绽放的声音 等等等特效一看就不是五毛钱的overanyway 安东尼毕竟 在我的青春年少 恩 青春年少 给了我很多力量 让我也有了记小日记的习惯 现在翻以前写的东西 也很庆幸以前会记录很多小事 很多心情 不然那些琐碎的 想被记住的很多瞬间 真的会就这样消失忘记的 安东尼的书就是很生活 很细枝末节的碎片 电影一度有那么几个片段让我能感觉到 生活的态度 为什么没有把这种感觉持续下去呢 能做喜欢的事 很幸福人生便是取决于遇见谁那些我们一直惴惴不安又充满好奇的未来 会在心里隐隐约约地觉得它们是明亮的谢谢安东尼的那些曾经自己说不出来的心情也谢谢自己的那些红橙黄绿.
一开始听到要拍成电影的时候我的内心是复杂的,因为书本身就是安东尼的日记啊,没有所谓的爱恨情长,也没有跌宕起伏动人心魄,只是一个男孩的成长史,这要怎么拍成电影?
是否又是一部毁原著的烂片呢?
但是又存在那么一丝好奇,好奇电影会把这些片段怎么连贯,抱着这种心态等待着电影的上映并第一时间看了,看完之后,真是欣喜又舒服。
影片讲述了安东尼一个不特别、不会说很酷的话的普通男生男生从20岁到23岁、从大学到工作、从国内到国外的生活片段和真诚感悟,电影的节奏意料之中地缓慢,略带些纪录片的意味,电影对细节的把握,台词和剧情、场景的设置,都是十分准确且精妙的,大连当地极具年代气息的有轨电车,墨尔本浑然一体的蓝天与海岸,眼的阳光草坪,东京独有的浪漫樱花, 并用了不少温暖的鹅黄、温馨的粉色和忧郁的蓝色。
不同的场景和音乐,予人以视觉和心灵上的美好感受,最难得的是几乎没有广告植入。
没看过原著,不评论同性暧昧的话题。
安东尼和小樱,有着1个小时时差;小樱和学长,有着25格和24格的误差;还有alice,声音有着一倍的频率差。
《柯南》里的sherry说,她像深海的鲨鱼,永远无法与受人欢迎的海豚(小兰)相比,现在,我知道了这个没有与你的爱同步的鲸鱼,名叫alice。
在外人看来,几个22岁男男女女一个吻都没有的故事,是不是太苍白了。
因为一个男人坚定了理想,飞去异国他乡,再发现自己只是这个配角,寂静喜欢一个女生,却发现另一个女生思念着自己,完成了自己的梦想,其实很多人,喜欢一个人的时候,真的很难分心,被很优秀的人惦记着,但就是没有开始恋爱,坚持着长辈觉得很傻的事情,却最终让他们很欣慰。
电影里的声音,值得天天单曲循环自己也做片子,配的是曾经像安东尼这样干净的孩子的声音,只是,现在才知道25格的距离,想对陪过自己失恋岁月时的你说:下一次,一定把你的声音对地最精准。
小清新电影,让人看着很舒服的电影……推荐~
就,冲着刘畅看的,结果看了十分钟就再也不想看到他了。情节内容和演员表演一样令人发指,can&#39;t tell which is worse.
场景很美,歌曲很好听,主演虽然新人但也还不错……很不错的治愈系
没有高潮的电影。剧情真的就像散文一样,说到哪是哪。刘畅好帅好暖,对唐艺昕黑转路人了。
看了十分钟完全看不下去......两星全给我看过的这本书以及狠狠经历过的那段青春往事.............至于拍的我真想捂脸,念的每句台词都脸僵到不行,分分钟出戏。安东尼明明是个有灵魂的小伙儿啊!
『补』很温煦的影片。回忆起来依旧很暖。异乡南国,静静的时光里邂逅一个爱笑的可爱女孩儿。
全片槽点竟然是周公子,没想到。
矫情做作
出乎意料的不难看,也许是独自在异国他乡生活,比较能理解安东尼的那些心情吧。电影快结束的时候,落樱下,安东尼对着录音笔又许了三个愿望:你要好好的生活;我希望你好;我希望你的每一个梦想都可以实现。背景音乐是日语版的《后来》,不自觉地想起大学时相互陪伴的好朋友,时间好像并没过去多久。
呃啊,这烂片,你特么学厨师你咋不去蓝翔!
……本来决定给两星,为了歌。看了隔壁的少女时代之后,觉得还是一星吧。
男主的台词。。。功底。。。
分明是自传体的故事,给我看的好尴尬!
看得出导演是想学岩井俊二拍一部纯净又唯美的青春片,但是这大段大段听到腻的内心独白、东拼西凑的剧情以及浮夸的表演,到底哪里学到了日式青春片的精髓?典型的自嗨型电影,从导演到演员都陶醉在这份矫情里,观众却不知道他们到底在表达什么。
最大败笔不是将全是碎碎念的原著意淫出个尴尬矫情的故事,也不是将原著男主跟同性的暧昧互动换成女性完成,而是女主选了个不是直男更非弯男审美的白百合.这部电影一脉相承了郭敬明旗下的青春IPx光线影业粗糙廉价的审美趣味,无法剧透,皆因毫无情节.荧幕上白百合的陈年便秘脸告诉我:钱全给大牌唱主题曲了
偷看了一下小蕉叶在澳洲的生活。
《陪》伴我动度过过去的六年 看电影的时候想起Tony在书里不带标点的各种片段 那些看似波澜不惊的文字 现在变成鲜活生动的触动 我要感谢将Tony的文字变成影像的每一个人 感谢周公子说服我进入影院见证这一切
从大连到墨尔本还有多久 公映果然可耻的直了 2015最后一片 2016来到澳洲
家乡加一星
国产鸡汤真心干不了,十分钟就想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