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疯狗强尼

Johnny Mad Dog

主演:Christophe Minie,Daisy Victoria Vandy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比利时,利比里亚语言:英语年份:2008

《疯狗强尼》剧照

疯狗强尼 剧照 NO.1疯狗强尼 剧照 NO.2疯狗强尼 剧照 NO.3疯狗强尼 剧照 NO.4疯狗强尼 剧照 NO.5疯狗强尼 剧照 NO.6疯狗强尼 剧照 NO.13疯狗强尼 剧照 NO.14疯狗强尼 剧照 NO.15疯狗强尼 剧照 NO.16疯狗强尼 剧照 NO.17疯狗强尼 剧照 NO.18疯狗强尼 剧照 NO.19疯狗强尼 剧照 NO.20

《疯狗强尼》剧情介绍

疯狗强尼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描述非洲某国娃娃兵的残酷人生。他们拿起卡拉什尼科夫冲锋枪如同职业军人,年纪轻轻就杀人如麻,还强奸妇女。本片叙述年仅15岁的叛军首领“疯狗强尼”当娃娃兵的历程,和13岁少女拉奥科蕾逃离残酷战乱的故事。《疯狗强尼》曾获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最具希望奖。12岁以下不宜。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玉子市场特典OVA胎记卑劣的街头佐原老师与土岐同学失宠调音师鬼仔高达G之复国运动异能的艾希斯塔木德律书弗罗拉与松鼠侠春原庄的管理人说唱王戴夫第三季无辜者爱探险的朵拉第二季誓不罢休大祠堂侏罗纪世界2我的教师生涯恋爱好滋味火线行动亚当能干的猫今天也忧郁鲛绡碧高冷总裁的秘密接战:甲乙战争大屋下的丫鬟千疮百孔粉紅是最G情的顏色小菊的春天

《疯狗强尼》长篇影评

 1 ) 《疯狗强尼》碎碎念

这个片子说实话吧其实挺无聊的 但并不能说这事电影的失败 emmm 这可以说是一部记录片 以一个童子军头目的视角和一个战争中失去父亲和弟弟的女孩的视角 真是展示了利比里亚内战的残酷 填充着混乱 血腥 原始 不可理喻 各种查资料 查书 就想搞清背景和原型 利比里亚位于西非 美国废除黑奴后 一些有远见的政治家给黑人提出了另一条出路:遣返回非洲 由美国殖民协会具体负责 这一举措看似毫无问题 但其结果是受过美国教育的黑人返回非洲 在法殖民地区建立起一个亲美的民主政权 开国总统罗伯特为混血 长久以来 利比里亚一直保持亲美政策 二战时 盟军在此登陆 导致北非战场的开辟 当地自然资源富足 经济发展良好 在上世纪70年代初 人均收入超过一千美元 而当时中国国内普遍工资顶天70人民币 月薪 70年代美国经济滞胀 自顾不暇 利比里亚时任总统托尔伯特向社会主义阵营靠拢 77年与我国见交 而此举亦触怒美国 1980年 塞缪尔·卡尼翁·多伊上士领着17名士兵成功发动了流血政变 手刃了美国黑人后裔总统托尔伯特 并屠杀前政府的全体成员 而美国选择默许 多伊统治期间 大肆屠杀政敌 国内经济倒退 大量借债 流亡国外的“全国爱国阵线” 领导人泰勒率部打回国内 泰勒本人据传是美政府从监狱放出来遣返回国的 自此内战爆发 就在取得全面胜利前夕 “爱阵”内部分裂 形成与政府军三方混战的局面 而前总统多伊被泰勒及其手下高级军官分食 直至1995年 联合国 非洲统一组织和西共体共同作用 各派最终签署了和平协议 1997年 泰勒总统上台执政 后仍有内乱 12年 泰勒被海牙法庭审判 著名的童子军即为内战时期产物emmm好累 现在的利比里亚是全球最贫困的几个国家之一 但联合国在利比里亚的维和是全球各战区的样板 是目前唯一一个完成任务撤军的而这个电影的童子军头目在战时因一张英国记者的照片而被人所知 战后他取了个寡妇 并在那位英国记者的资助下进去大学学习表演 电影中他还客串了一名反政府武装军官 那名英国战地记者死在阿富汗战场上其他的没啥想说的 还是庆幸自己生在美好

 2 ) 遥望非洲,近在隔壁

下午,用了二个小时的时间看完这部电影,终于明白了,人最终都要受人生之苦......自由到底是什么?

如果凭价理性的自由,这种理性又是什么?

正义是什么?

民主到底是什么?

人生到底是什么?

看到一个抗枪都废劲的孩子们,用AK 47扫射平民,生殖器都没有发育完的孩子,强奸女人。。。。

人真是奇怪的动物,人最终会受自由,情绪,理性之苦的....想起爸爸多年前对我讲的一件家事,说奶奶嫁给爷爷前,是地主家的女孩,建国后,打右派。

奶奶很爱美,一些金银首饰,花饰,都被抢走,奶奶因此嫁人当天,素面朝天,这件事使奶奶心里络下病......精神受了刺激....第二件事情是,我曾经找了一些资料,一些文革的珍贵的录像,看到红卫兵们,那灿烂青春一张张笑脸,他们用拳头击打那些,所谓的牛,马,蛇,神....是什么可以让你们如此的暴躁,对他人的财产毫无根据肆意掠夺,对他人的人身进行攻击与诽谤,只因为你说“枪杆子中出政权”,只因为你无知吗?只因为我们是脆弱和渺小?

是谁给你的枪,是谁给你的炮,是谁给你的权利,麻烦想想...有点跑题,转入电影正题,就一句话,“世界会在轰的一声开始,也会在嘘的一声结束”

 3 ) 血淋淋的非洲,娃娃兵的残酷人生

血淋淋的非洲,娃娃兵的残酷人生。

那种我们平淡生活所无法想象的生活,竟然每天都在非洲上演。

叙事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导演也没有掺杂过多个人意识在里面,留给观者足够的思考空间,不过你不要指望在这部片子看到什么演技,本色演出已经足够震撼。

印象最深的那个背上戴着翅膀的男孩,天使的翅膀和他手中的AK47的鲜明对比,正揭示了这些在战乱中挣扎的孩子的悲惨命运。

 4 ) 经历战争的人才会更珍惜和平

饿过肚子的人才会更珍惜来之不易的食物。

里面反应了孩子,人性,战争,真实的引人入胜,让人害怕。

里面有个孩子背着一头猪特别搞笑,一个带着蝴蝶翅膀,一个男人穿着婚纱裙,他把猪背了一路,领导说大家都饿了要吃了他,孩子觉得这猪是宠物,不给吃,再说了,我都背了一路了,你说吃就吃吗?

战争年代还养啥猪,周围又没啥吃的,领导一枪打死猪,烤熟后啃起了猪脸。

 5 ) 触目惊心,哪儿看得到希望?

《疯狗强尼》。

7分。

让-史蒂芬-萨瓦尔编剧、导演作品。

过于残酷,像纪录片一样近乎真实。

未查资料,应该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又或者,在非洲这片欠现代文明的土地上,这样的故事时有发生。

暴乱、叛乱、战乱,从老百姓遭殃,到最终演变成遭殃的孩子。

“疯狗强尼”就是个10岁参战15岁已经打到了童子军小头目的那一位,他带着一群小孩子拜了一个成年人为将军,参与叛乱,一路攻占电视台和城镇,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拿起枪被训练成杀人机器的孩子,是没有童心,没有人性的野兽——这句话写出来都觉得残忍,但事实上,他们的行为以及对人造成的伤害,更加残忍无法用言语形容。

100年来,非洲这片大地,到处看见的都是触目惊心,哪儿看得到希望?

 6 ) 没有约束下的人性会是怎样——《疯狗强尼》

前看了不少宣称反战的战争题材电影,可是总没想看懂这些电影反战的主题到底体现在哪里,看完后只是对一些火爆血腥的气势恢宏的战争场面记忆深刻,可对反战的主题依旧雾里看花不知所指,不知道为什么反战。

这些电影顶多挂羊头卖狗肉,打着反战的高尚虚伪的嚼头讲一个与战争相关的故事。

我讨厌那些动不动就把战争片自诩成反战片的那些电影宣传口号,战争片就是战争片,《拯救大兵瑞恩》《斯大林格勒战役》就是这类题材;反战片就是反战片,奥利弗斯通的越战三部曲可以归类于反战题材。

这是俩个截然不同的电影题材。

说到这,我不由得想到中国战争题材电影,不禁感到一种可悲。

中国泱泱五千年文明史历史倒不如说五千年战争史,翻开浩如烟海的历史书,为了帝王将相多少大小战役犹如繁星点点不计其数,可是说,中华民族是世界上遭受战争创伤最深的群体,可竟然没有一部电影是反战的,不反战也罢,可是把战争当成炫耀的资本实在是中国战争题材的一种匪夷所思的现象,看看《大决战》《地雷战》《地道战》……把这些战争当成我党英勇善战所向披靡的宣传工具,实在是可笑可悲,张导的《英雄》竟把战争美化成为了一家江山的正义之战,冯导的《集结号》充其量也就是个高赞人性和反战主题相去甚远。

在中国电影中,我实在是找不出一部反战的电影,不过这也有现实的无奈和妥协。

我实在讨厌那些虚伪的观影完毕后依旧不知为何反战的反战主题思想的电影,而《疯狗强尼》则是一部看完后让人绝对对战争深恶痛绝的影片,且不说这部电影是如何体现反战主题的,单说它放映完毕的观影效果,就已经是反战主题的最好诠释和升华。

这部电影的叙事线索再清晰明了不过了,即一条主线,也是占整部影片大量篇幅的故事情节,一群非洲某国反政府叛军娃娃兵在绰号“疯狗”年仅15岁强尼的带领下,屠杀杜高族村民,烧杀抢夺,奸淫妇女……可谓是无恶不作,犹如一群丧失人性的混世魔王;另一条副线是13岁少女拉奥科蕾逃离残酷战乱,代表了非洲人民不畏强暴坚强勇敢的一面。

一主一副两天线索基本上互不干扰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只在在影片中间和结尾的一小部分发生交叉。

影片一开始就是这些娃娃兵们闯入一村庄猎杀村民的血腥场面,一下子就把人们带入混乱不堪战乱的非洲,显得讽刺的是导演别有匠心的让镜头是,一面是暴徒们手持机枪凶残的对付手无寸铁的平民,而另一面是一个暴徒在噪杂的枪声争吵中若无其事的在房间里试穿一件婚纱,洁白无暇的婚纱在被这肮脏血腥的世界所吞噬。

在其后的镜头展现中,真是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大开眼见,这群十几岁的娃娃兵与成年人无异,进攻首府,袭击占领电视台,轮奸女主播,喊着政治色彩浓厚的口号,杀人时犹如捏死一只蚂蚁眼睛眨也不眨,娴熟的训练有素的狙击战术……我实在无法理解是什么让这些还是孩子们娃娃兵们这么疯狂凶暴,电影镜头毫无吝啬的一一展现。

当叛军和政府达成和解协议,战争结束了,强尼迷茫的问将军“我们接下来该干什么”,而将军毫不客气的将他抛弃。

我们不仅发问到底谁是战争的受害者,这些孩子发动了战争,但他们无非也是政客们之间利益争斗的利用品和牺牲品而已,世界上最肮脏的就是政客的嘴脸。

13岁少女拉奥科蕾的父亲因为战争失去双腿又被暴徒枪弹击中,拉奥科蕾为了救父亲不畏枪林弹雨用拉车拉着父亲奔走于医院,当父亲死了,她平静的把父亲的尸体埋在路边,然后继续坚持不懈的寻找失散的弟弟。

拉奥科蕾则代表了大多数的非洲人民,他们饱受战乱之苦,但依旧用自己的方式勇敢的和这个世界抗争。

晃动的镜头再现了战乱的场面,类似纪录片的风格最大限度的还原了我们所不知道非洲面貌,特别是扮演这些娃娃兵们的演员们把这些娃娃兵的凶残演绎的形神兼备几乎可以乱假成真。

我喜欢这部电影不拖泥带水和赤裸裸毫不掩饰的镜头。

导演把反政府的叛军作为故事的叙事者,影片追随他们一路展现了非洲大地上的战乱和人民的水深火热,而对政府军的镜头几乎甚少涉及,这让我想起了这与陆川导演的《南京、南京》里把一个日本兵作为叙事主角有异工同曲之妙。

但遗憾的是影片有几处硬伤情节实在让我想不通,躲避叛军的拉奥科蕾与前来搜查的叛军强尼相遇,可强尼却放过了她,难道强尼良心发现对她有恻隐一心,强尼一个残暴的杀人如游戏的小头目为什么单单放过素未平生的她?

这明显说不通。

另外,另一个娃娃兵为何对抢来的一头猪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那么在乎,在这个被叛军控制的可以为所欲为的城市里,这狗屁不通,我不知道导演想表达什么。

影片结尾嘎然而止于拉奥科蕾用机关枪对准意欲对自己施暴的强尼,给观众留下一个强尼是生是死的悬念。

悬念的结局已无关紧要,重要的是留下的思考,假如社会真的变成没有约束人们可以为所欲为的世界,那么会有多少人们心中的恶之花开花结果,每个人都有邪恶之心,如果都变成了现实,那么世界又会是怎样的一个情景,战争就是是政客们心中的那朵恶之花的现实版本。

作为反战电影,《疯狗强尼》做到了,我想,因为它的确让我们憎恶战争。

 7 ) 《疯狗强尼》:冷眼看非洲

在切入正题之前,我想先分享一张与这部影片既有关又无关的一幅摄影作品。

南非摄影师凯文·卡特凭借这张照片荣膺了1994年的普利策奖。

在这幅著名的《等着吃小女孩的秃鹫》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被饥饿折磨至骨瘦如柴、濒临死亡的小女孩匍匐于地,而在她身后的不远处正守候着一只虎视眈眈的秃鹫,「猎手」与「猎物」之间的这一瞬给予了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令人对非洲大陆的苦难有了更深一层的感性认识。

回到《疯狗强尼》,这部影片与照片并无直接联系,但所叙述的也是关于非洲的严酷现状。

与大名鼎鼎的《卢旺达饭店》或者《血钻》不同,长年从事纪录片工作的导演让-斯蒂芬·萨瓦尔让本片也呈现出一种类似纪录片的风格,几乎不附带任何个人感情色彩及思想倾向,最大限度地将真实的、原生态的、触目惊心的一面捧到观众眼前。

这样的处理让我想起了巴西影片《上帝之城》,不同的是在《上帝之城》中让孩子拿起枪支的是毒品与金钱,而在《疯狗强尼》中则是政治与利益。

以强尼为首的这群娃娃兵,大多不过十四五岁(甚至更小),又能懂得什么国家荣辱或民族仇恨。

他们只是被人利用的工具和炮灰,躲在他们身后窃笑的要么是叛军、要么是投机武装,但无论是谁都没有真正在乎过这些孩子的死活。

在影片里,导演表现最多的是孩子们被腐蚀的天性,或许亦是人性中本就具有的「邪恶」。

拿起枪械的他们,在被灌输的「正义」的名义下,肆无忌惮地发泄着体内的疯狂和暴虐。

抢劫、强奸、杀戮、无恶不作,其行径与成年人无异,然而却与他们尚显稚嫩的面孔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从而引发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与娃娃兵们横冲直撞交替进行的是导演安排的另一条线索,小女孩拉奥科蕾用独轮车推着惨死的父亲满世界寻找失散的弟弟。

拉奥科蕾善良、坚定、执着、充满了勇气,同那些戾气附体的娃娃兵有着鲜明的对比,当拉奥科蕾安葬父亲时,甚至还轻诵了一小段基督教的祷文。

有趣的是,在拉奥科蕾与强尼有过的两次交集中,第一次强尼出人意料地放过了女孩,而第二次拉奥科蕾更是夺过了强尼的枪,并狠狠揍了他一顿,这未免有点违背逻辑。

或许我们可以认为,这个角色是原著作者(或是导演)安排的一个美好的象征,即便稍嫌刻意,但不失为一种对理想愿景的期盼。

让我们再来看看文首那个摄影师凯文·卡特的结局。

当他获奖之后,随之而来的是诸多批判,质疑他为何当时不去帮助那个小女孩。

几个月后,卡特在自己的车里自杀身亡,年仅33岁。

不管舆论的压力是不是导致其自杀的主因,却无疑是西方社会对非洲一贯伪善姿态的写照,看似悲天悯人,实则隔岸观火,占足了道德的制高点,但非洲的状况仍丝毫未变,依然是贫困、饥饿、疾病、战争的代名词。

 8 ) 疯狗强尼

影片非常值得一看我觉得吧,这一生如果能去一趟非洲,去体验一下这种生活,哇噻,也太刺激了吧,哦也去过那里就相当于死过一次呀将生命重新的,重新的去体会...

 9 ) 我喜欢这样的电影

我喜欢这样的电影,不拖泥带水,叙事干净利落。

孩子们无疑是愚昧的,他们的信仰坚定但客观上显得好笑且幼稚。

片子里除了黑人之外几乎看不到别的人种。

种族主义甚至部落主义的色彩甚是浓厚。

Johnny需要什么?

他有什么样的信仰和欲望。

在一开始General NEVER DIE给了他信仰,并用金钱诱惑,阅历不深的Johnny接受了诱惑。

而当Never die成为兵败成为政府军的一员的时候,Johnny的信仰破灭,钱也没有了。

然后他看到一个女人,并隐隐中萌发了爱的冲动,或者是强奸的冲动。

Johnny分不清强奸和爱情有什么区别。

正如那个失去爸爸和弟弟的无名少女所质问他的一样。

也许Johnny信仰的只有暴力,想要的就一定要拿到,且只能以暴力的方式得到。

穿着婚纱的‘爱的丽塔’被击毙后,Johnny守在她的尸体旁痛苦落泪。

也许Johnny在最后欲‘干’无名少女的时候是在寻找潜意识里所需要的爱情,想重温‘爱的丽塔’给他的温暖,但很不幸,爱是双方的,Johnny失败了。

圣经落在地上的时候,似是在说明,其实Johnny没有信仰,他空虚地很,可怜地很。

因为他根本不了解人性,不了解自己。

他始终只是一条MAD DOG ,尽管有那么一个时刻,人性脆弱的一面也曾在他身上发出微弱的光。

 10 ) 他们

他们,都是未满16岁的孩子,有的甚至连10岁都不到。

他们,都是亲手枪杀了自己的父亲或其他亲人后,走上了这条疯狂的不归路。

他们,都曾经用手中的枪逼迫过其他孩子在自己和亲人之间选择生死。

他们,没有统一的制服,有什么能穿的就穿,有什么能戴的就戴,他们的服饰若是放到所谓的文明国家,简直就是时尚潮流的领军派。

他们,手持各式各样的武器,当然,还是以闻名世界的AK47为主,他们中有的甚至还没有枪高。

他们,在一场宗教仪式后便入伍,成为一名战士,并被告知得到神灵护佑而刀枪不入。

他们,在战斗中疯狂得无所畏惧,狂吼着勇往直前,这并不是因为他们真的不怕枪弹,而是因为他们没有退路,后退只会被自己的指挥官就地击毙。

他们,在生命已经不属于自己的疯狂世界里,变得暴躁、易怒、歇斯底里、不可理喻,他们随意冷漠地向平民开枪,不加思考地判断他人的身份,嚣张而野蛮的践踏生命和道德,简单而坚定地构建着自己的杀人逻辑。

他们,虽然没有接受过任何正规的军事训练,却可以有模有样的做出一些军事手语,可以彼此掩护交替推进,可以有组织地干掉敌人的狙击手,为什么?

他们在战火中成长,优胜劣汰,熟能生巧。

遭遇狙击手时,傻乎乎、慢腾腾地走在街上的孩子被射杀,就是最好的反面教材。

他们,除了必须服从上级指挥官的命令外,可以说是无拘无束。

他们肆意抢掠以积攒一些私人财产,为了有一辆汽车就可以随机地杀死一家人,他们轮奸电视台女主播,他们逼迫中年夫妇当众交配。

他们,终日不离身的便是自己的步枪。

因为残酷的现实告诉他们,只有步枪才是这个乱世的最有利的话语象征。

步枪可以夺取他人的小命,可以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可以强迫他人服从自己,可以为所欲为,可以肆无忌惮地证明自己的存在与权力。

他们,其实并非如此强大。

当自己的女人倒在所谓“战友”的枪下的时候,看着比自己高大威猛的“战友”,他们胆怯了,退却了,流泪了;当成功推翻了现政府,他们以为可以兑现军衔和钞票的时候,得到的却是指挥官的呵斥和辱骂,面对着摇身一变成为正规军的昔日“战友”,他们沉默了,软弱了,屈服了。

他们,不过是政治势力、军阀寡头手中的廉价战争工具,是最好用、最易操控的工具。

但是,当原先的叛乱者掌了权,变成统治者的时候,他们会毫无顾忌的抛弃这些工具,因为对于统治者而言,这些工具还是具有一定威胁性的,要立即使他们报废。

于是,他们就只能等待,等待另一股叛乱势力的崛起,将他们再次启用。

他们,就这样,不断地被集结,然后被驱散,然后再集结,然后再驱散,他们不停地退出历史和政治的舞台,又不停地重新登台表演,其间,他们中的很多消失了,又有很多加入了。

他们,永远是浑身散发着童真的稚气,永远是面带坚毅而冷酷的神情,永远是行走于枪林弹雨间而无知无畏,永远是在胜利的巅峰和遗弃的落寞之间飘忽不定,永远被人同情,永远遭人痛恨,永远活在战争中,永远如行尸走肉般没有明天。

他们,就是曾经存在,现在存在,未来还会存在的——非洲“童子军”……(2010年8月24日·深圳)

《疯狗强尼》短评

在那一片荒蛮的世界里太过真实反而让人感到可怕

8分钟前
  • Bear67X
  • 还行

这样的题材应该很有冲击力,但这部电影除了有头脑混乱的孩子,别的什么都没有

9分钟前
  • 丝绸
  • 较差

浪费时间。

12分钟前
  • 閎兒
  • 较差

没搞清楚导演想讲些什么

13分钟前
  • 亡猎
  • 较差

疯子,疯子,一群疯子。

14分钟前
  • 小小的团子
  • 较差

我感觉啥也不是,主角我也没代入感...

18分钟前
  • hehe
  • 较差

我发现黑人片我都看不懂…

22分钟前
  • SurThs
  • 较差

导演对一帮非职业演员的调教还是满厉害的,这些没见过世面,简单思维的“野蛮人”本色出演毫无杂念反而就对了,只有13岁的少女稍显木纳。西方人拍得肤浅,不敢深挖得罪美爹,只能将一切归结于非洲国家的野蛮,联合国干预也无济于事。开放式结尾,如果女孩没开枪必死无疑,如果女孩开枪,成为野蛮人活下去。西方导演想通过影片告诉你,野蛮人终究是野蛮人不可教也,一部看完让人很绝望的电影。但真的没希望吗?看看如今的卢旺达吧,其实还是有的。

27分钟前
  • 安心
  • 推荐

UGLY,不忍卒闻

28分钟前
  • 萧萧南浦
  • 较差

纪录片往往是人们最想看到的也是最不愿意看到的,因为它摒弃了所有的商业元素,留在眼下的只有赤裸的真实,这真实有些像彩虹一般绚烂,有些像腐骨一样煞人……

32分钟前
  • ˊ梅賽德斯ˋ
  • 力荐

一场华丽的变装派对

36分钟前
  • TENTEN
  • 还行

meiyisi

40分钟前
  • 小允
  • 较差

道理我都懂,但我真不喜欢这种单一的麻木与恐惧的表现。

43分钟前
  • 樰梧枫霖
  • 较差

请叫我红领巾吧

45分钟前
  • Wit
  • 还行

展示了很多蛮荒,一直在叫喊,就像空洞的尸体横陈。

50分钟前
  • 空羽
  • 还行

没有底线

55分钟前
  • 可能否
  • 较差

就听得一群黑小子从头到尾的饶舌

58分钟前
  • 较差

上帝之城的姐妹篇

1小时前
  • 小时候
  • 还行

face the reality

1小时前
  • T.J.
  • 力荐

什么情节都没看懂,感受就四个字:蛮荒之地。一颗星给这四个字,一颗星是给唱歌的小男孩的。

1小时前
  • 黎危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