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被认为是百兽之王,代表着威风,以及蔑视其他的霸气。
龙,则是存在于东亚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在中国被认为是最有灵性的一种神兽。
卧虎藏龙,则在中文里有高人深藏不露之意。
不得不说,周润发和杨紫琼特有的那种大气、儒雅,章子怡和张震的那种灵性,配合上李安行云流水的节奏把控与充满诗意的影像呈现,将《卧虎藏龙》演绎成为了世界电影史上一部独一无二的中国武侠电影。
《卧虎藏龙:青冥宝剑》是卧虎藏龙2,是第一部的传接。
但是传接只靠了那把青冥宝剑,剩下好像和卧虎藏龙什么关系都没有,更没有把片子的核心气质承接下来。
因为动物选错了。
这片子通观下来,卧的应该是个哈士奇,藏的应该是个大带鱼。
不信你看,甄子丹演的人,外号“孤狼”。
光这名字,就透着一股深深的哈士奇气质。
要是不看电影,光听这俩字,我还以为刚上初中的00后组了个七匹狼老大叫孤狼在校园里行走江湖呢。
而在小酒店莫名其妙打架莫名其妙组团那一段,甄子丹那鬼魅几笑,让我想起了哈士奇咬烂沙发后没被逮着时候非常突然开心的那种状态。
一种深深的装逼和逗逼杂交起来的气质,让我坐在电影院里突然非常怀念周润发。
发哥大概是想明白了,该有的都有了,所以每年弄个澳门风云来逗大家开心。
可是人家周润发叔叔的李慕白不知道比你要高到哪里去啊!
为啥还藏了个大带鱼呢。
带鱼是深水鱼。
深水鱼基本都是瞎子。
这部电影的主色调,很暗。
很暗。
很暗。
大概是为了让我们体验女三号那个能飞来飞去的瞎子的内心感受。
你们天天黑子怡。
人家子怡的娇龙和张震的小虎当年演的多么灵性。
你看现在,全片儿看完了,就配角那瞎子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那俩眼瞪得,窜来窜去的,速度快的和带鱼似的,配上一出场就黑咕隆咚的色调,把我给渗的,简直就是深海鬼片啊。
可是带鱼毕竟是个配角。
这片子更多的内里则体现在哈士奇的二逼气质上。
小时候没有电影院和视频网站的时候,在央视六台看了不少译制片。
那种官方翻译腔的配音以及一配声音就要断背景音的独特手法,能毁掉一部好电影。
说实话,对于一部电影来说,优秀的配音配乐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怎么评估配乐在电影中的作用都不为过。
要知道,自从我长大了看完译制片再看原片发现“这电影原来这么棒六台简直毁了电影”之后我已经很多年没有看过那种粗制滥造的译制片了(听说功夫熊猫的中文配音很不错连嘴型都重新做了我都差点去二刷)。
谁能想到,居然在电影院里重温了十多年前的这种感觉。
这个片子的配音,召唤出了我体内的哈士奇。
我平时一直以逗逼自居,我一直以为这种逗逼是我妈遗传给我的。
看完这片子才明白,原来是我体内隐逸了一只哈士奇,只有在对手足够哈士奇的时候,我隐藏的哈士奇才会被召唤出来。
而这个片子的大逻辑,则让我感觉其实大家都是哈士奇。
我根本不是里面最二逼的。
这个片子,首先就政治及其不正确。
一个帮派,那么点人,竟然能把京城围了?
围了之后几个人带着一个瞎子竟然就能把皇帝他兄弟的府邸操翻了?
Excuseme?央视都姓党了,你几十个人就敢在电影里围了京城?
电影里那皇帝还是皇帝,贝勒还是个贝勒吗?
而这群操翻京城的人最后又给四五个人就全杀了?
Excuseme?之前他们更多的人不是被几个反派配角操翻了吗?
这还是BOOS还没上场呢?
这是为了说明猪队友实在太多了所以拖累了大家还是这几个人体内洪荒之力集体爆发了?
铁贝勒在电影的台词里保了江湖二十年平安,贴个榜大招天下义士最后就招了五个人来?
Excuseme?这是中国的侠义?
高中时候社会上的混混要来我们班打人我们班还能站出去三四十个男生呢,你贝勒爷就算弄不来锦衣卫吧,弄点儿人总行吧?
……此处省略三十七个Excuseme。
这个片子,实话实话,拍得不怎么走心。
各方面的糊弄鬼,说明它只是一部为了拍给外国人看的所谓武侠片。
要不然怎么能让我看出来党视六台译制片的味道呢。
很多动作戏都特意放慢了,大概也是为了让外国观众看得爽。
我知道,卧虎藏龙当年创下了票房神话。
要是能借着这个名号再创个奇迹,那不赚大发了。
可是哥几个,你看看现在国内的市场,把10亿人民币以上的片子名单拉一下,稍微走心点,别说2亿美元了,3亿美元根本都没那么难啊。
你打着卧虎藏龙的名号,稍微弄得好点,票房超出当年根本就不难啊!
剩下的除了杨紫琼没一个人能让人觉得有演技那么多有名号的人没有一个能让人和中国的侠义联系起来这片子一点文化底蕴都没有台词中废话那么多莫名其妙的对白那么多剧情上你们组个团发展个感情能不能多点铺垫吗既然知道要偷剑为啥门口不能多留两个人编剧已经是个外国人了既然还是要来中国骗骗钱翻译能找个走点心的吗人不为己天诛地灭里的“为”读二声不适用于表述“我要是不给自己抢宝剑老天爷就得劈死我”什么的我就不想太多吐槽了。
最后我就说一句话。
这部电影,我给一颗半。
一颗星,给杨紫琼。
另外半颗,我给他发掘了我的本性。
原来我是单身狗里的哈士奇。
---开了个公号,以后影评会先发在公号上。
同时也会写一些乱七八糟。
欢迎大家关注。
<图片1>
不知道其他观影者如何感观,我是听着貌似不错的英语,看着满屏的华人脸,配着中国特色的武侠动作,我尴尬症真的犯了。
咋滴?
咱汉语不好听吗?
闹哪样?
主演们“thief”群演们“抓贼呀”……边看边出戏肿么办?
武侠和汉语,割裂开来,不只是不习惯,还缺少那么点韵味。
我一土人看电影,评分,作自己的主。
写了一大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看罢《卧虎藏龙2:青冥宝剑》,想必很多人都与我一样有着一种深切的感受,那就是这部电影的方方面面明明都是典型的好莱坞套路和模式,可以说是完全由西方拍出来的功夫片,但是从大局到细节,却又有很多极具东方色彩的元素。
例如中国山水画一般的自然风景,例如武侠小说中常见的小酒馆聚义一场戏,又例如联系起正义一方的侠义精神,甚至在青冥剑的玉质材质和大反派的宝塔老巢等等细微处的设计,都是不折不扣的东方范儿。
以上种种,首先要归功于隐身幕后的编剧约翰•福斯克。
福斯克何许人也?
翻看其过往履历表便不难发现,此君可谓十足的“中国通”一枚,史诗美剧《马可波罗》从宋元之交的史实出发,把一段王朝更替间的“权力的游戏”演绎得惊心动魄。
有了这样分量十足的前作打底,福斯克再次为《青冥宝剑》打造侠客的江湖和儿女情长自然更是得心应手。
以影片的核心道具——青冥剑为例。
青冥剑在片中被设定成剑身通体为碧绿的玉质,乃江湖人人敬仰的神器,得剑者堪为武林盟主。
青冥剑的设定取的正是中国文化中“君子如玉”的意蕴,前作中李慕白正属此类典范,言下之意,只有他这样的坦荡豪杰才配拥有青冥剑,而像戴阎王等一帮鸡鸣狗盗之辈觊觎它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再比如戴阎王的老巢被设计为一座塔,塔在中国文化中是佛的象征,常有镇妖之意,因此邪恶的反派最终必然葬身于此。
以及雪瓶在俞秀莲的指导下闭目练剑一段,强调的是以柔克刚,屏息静气的东方禅意。
除了深谙中国文化中的此类寓意,江湖中的各式侠客和兵器,福斯克也必定做了精心的研究。
甄子丹与四位江湖义士在小酒馆聚义的一场戏最能说明问题。
熟读金庸和古龙的人一定十分熟悉,类似的小酒馆几乎是驻足休息的必经之地,很多因缘际会的故事都在此上演。
五人的相识是因为甄子丹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这一江湖中人都秉持的侠义行为,而背后又都有着解贝勒府之危的江湖大义在里面。
可以说,无论是从小处而言还是从大局入手,五位侠客的最终组团,都是由“侠义”二字维系。
而对于几个人各有特色的武艺和兵器设置,更是饶有意味。
既有强调力量与强悍的铁臂,又有体现灵活和机巧的暗器,擅使飞刀的那位还特意取名“飞刀李”,看来身在美国的福斯克也没少读古龙的名著。
<图片4>其次要佩服的,应该是制片方韦恩斯坦。
作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韦恩斯坦对中国文化也可谓痴迷已久。
早先张艺谋的不少作品都是由他们公司推向美国市场,甚至入围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提名。
而且,老板哈维•韦恩斯坦和他的好基友昆汀一样,都是当年邵氏武侠片的死忠粉丝。
袁和平最早就是在邵氏中闯出了自己的名堂,这次也顺理成章地被韦恩斯坦请来担任《青冥宝剑》的导演。
片中的高潮戏,在大反派的老巢宝塔中上演。
这场戏几乎是致敬李小龙的遗作《死亡游戏》的经典段落,如今,挑战宝塔的换成了当下的第一打星甄子丹,而他的对手杰森•斯科特•李还曾经扮演过李小龙。
这样的选角安排,显然也是有意而为。
<图片5>因此,《青冥宝剑》真正让人觉得惊艳的,不但这样一部武侠片竟然是纯纯的好莱坞出品,更是西方人竟然能把东方的文化和武侠精神表现得如此自然。
好莱坞这股认真劲,不服还就是不行。
按满分10分的话,我给《卧虎藏龙之青冥宝剑》的分数应该是在5-6分之间。
也就是说,摇摆在及格线上下的平庸之作。
影片的剧情在《卧虎藏龙》十八年之后展开,讲述玉娇龙和罗小虎的下一代的故事,据说是根据王度庐《鹤惊昆仑》五部曲的最后一部《铁骑银屏》 改编。
但熟悉原著的人都知道,按说这一部早就没有俞秀莲他们老一辈什么事了,依然保留了杨紫琼和甄子丹的角色纯粹是因为票房需要。
对武侠小说迷来说,唯一的意义大约就是在编剧一栏里看见“王度庐”三个字吧。
在我看来,《青冥宝剑》与《卧虎藏龙》最相似的地方是那种“文化混血”的气息。
影片依然是请的好莱坞编剧,台词依旧文艺缠绵,看得出有继续讨好西方女性观众的意思。
王度庐的原著小说一向以对人物刻画细腻见长,而对武术和江湖的描写则相当写实。
当年的《卧虎藏龙》虽然混血,在保留这些优点方面却做得可圈可点。
俞秀莲和李慕白之间那种欲言又止,发乎情止乎礼的怨侣关系,相当儒家,让人想起从《小城之春》以来的民国电影传统。
如果说《卧虎藏龙》是亦中亦西,那么《青冥宝剑》给人的感觉就是不中不西。
两个年轻演员都是西方长大的华人,眼中一片误闯武侠世界的茫茫然。
从口型来判断,影片甚至在拍摄时就是全英文的,因此听到“荣誉、责任、侠义”等肤浅直白的台词时,也不用太过惊讶,因为本来就不是讲给我们听的。
把此片跟《功夫熊猫3》对比一下倒是会很有趣,连动画都懂得给华语市场专门订做一套口型了,题材如此纯粹的一部武侠电影,展现给国内观众的却是一个配音版。
当年的《卧虎藏龙》是一部少有的文化气息浓厚的武侠电影。
镖局、贝勒府、酒馆、长街、大漠……每一个场景都出现得合情合理,充满烟火气,民国武侠的现实主义做派被很好地继承了下来,迥异于当时盛极一时的飞天遁地的新武侠。
而《青冥宝剑》则走的完全是架空路线,盘踞古塔中的西莲派(显然是原著中“祁连帮”的谐音)为了抢夺“武林至尊”青冥剑在京城大打出手,而他们对手,江湖正派的总部居然是贝勒府……这简直是连还珠楼主都编不出来的“魔幻”剧情。
影片的外景来来去去就是两三处,质感完全不能与前传媲美。
至于一干男主角那不僧不俗的发型和从头到尾蓬头散发的春雪瓶,更是让人吐槽无力。
如果说“没文化”是在对一部武侠片吹毛求疵的话,那本片武打场面的平庸才真是让人难以接受。
作为曾拍出过《醉拳》、《太极张三丰》、《黑客帝国》等动作经典的“八爷”袁和平,这次给《青冥宝剑》设计的动作场面几乎没有一处令人印象深刻,除了冰河一场能看出点心思来之外,其他基本上都只能算及格而已。
《卧虎藏龙》中的京城盗剑、酒楼吟诗、竹林论剑等动作戏都已经成为影史经典,可以说场场精彩。
对比之下,《青冥宝剑》则处处让人想起八爷的《苏乞儿》、《恶战》之类不尽如人意的近作。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配乐,梅林茂作曲,郎朗演奏,虽然比不上《卧虎藏龙》,但还算各部门中较为令人满意的。
片中几次响起《月光爱人》的旋律,让人不由得想起上一集在第73届奥斯卡颁奖夜的无限风光。
随着字幕升起,李玟演唱的片尾曲《如果时间剩一秒》婉转动听,这对于一路失望的观众多少是个慰籍吧。
ps:给新浪写的。
《青冥宝剑》的内容其实很干脆简单,正邪对立,硬性对决,人物转变比较少,基本是一条路走到底,典型的美国商业片拍法。
如果定位在商业片,大家也不必给这部片子过高的标准和期待,想扛起古装武侠剧的大旗没可能的,存在记忆里的经典哪是那么容易就能超越得了的。
看过李安版《卧虎藏龙》的观众都知道,杨紫琼饰演的女侠俞秀莲身上有着非常典型的东方女性的韵味,含蓄内敛,凡事点到为止。
在这部剧上面,多个主要角色的人设都没有立住,对于杨紫琼此次的表演在排除掉人物整体情节的话,还是可以认可。
1:整部片子没有现在风行的恶搞,没有过多的商业化。
说是一部正宗的武侠片也不为过。
2:人物的心理描写,塑造也非常俱到,每一个人物仿佛都是有血有肉的。
仿佛能够托出一种江湖的味道。
即使没有看过前作,也不影响对剧情的理解和完整性。
没有给人一种剧情拖沓不流畅的感觉,安利:剑无正邪,人有善恶,江湖之道,不在神器,而在人心。。
武当弃徒戴阎王(李截 Jason Scott Lee 饰)为抢夺青冥古剑夜袭铁小贝勒府,俞秀莲(杨紫琼 饰)重出江湖,携手旧友孟思昭(甄子丹 饰)保护宝剑,被蒙蔽的魏方(岑勇康 Harry Shum Jr. 饰)助纣为虐,雪瓶(刘承羽 Natasha Liu Bordizzo 饰)告知魏方其身世之谜。
一场江湖混战,众人力擒戴阎王,保护宝剑周全。
影片改编自王度庐小说《铁骑银瓶》。
来自订阅号[野评人]我是在网上看的清晰版。
因为过几天要去看《叶问3》,就没打算去戏院看《青冥宝剑》。
不想见到甄子丹先生太多次。
网上很多人批这个片子,说和《卧虎藏龙》比太差了,我觉得还好。
《卧虎藏龙》虽然好,但在我心里还没好到不可开交的地步。
可能其实很多人也觉得是一般好,只不过大家都说好好好,他也就隐隐觉得必须要把这一般好拔高一下,以显得自己不差。
在我看来没有必要。
《卧虎藏龙》的音乐很好听,镜头很巧妙,画面很唯美,打斗兼具了中国画、舞蹈的韵味和力量之美,这些都给予我好感,但是演员们拙劣的汉语,罗小虎、玉娇龙两人生硬的爱情,让这个片子像一锅大骨浓汤里出现一块3分熟的牛扒。
虽然我也爱吃牛扒,但这样搭配多少有点膈应。
看《青冥宝剑》的时候没觉得这么膈应,它就是洋快餐,包了中国风这个盒子,虽然角色衣着举止都是中式,但他们的思维方式偏西化。
语言毕竟是和大脑连着的,大侠们一个个英语说得那么溜,影片就很难是纯正的中国风,Netflix的另一部中国历史剧《马可波罗》也是这样。
插句题外话,对于想要把中国风做的很地道的片子来说,配音很重要,比如《功夫熊猫3》,它的配音很成功,口型全对上了,所以虽然骨子里依然是美国那一套,但整个片子的中国风比较统一。
《青冥宝剑》的内容其实很干脆简单,正邪对立,硬性对决,人物转变比较少,基本是一条路走到底,典型的美国商业片拍法。
它没有像《卧虎藏龙》那样营造悠远绵长的意境,讲述似是而非的道理,而是很直白的展现两代人之间的恩怨情仇。
它该交代的都交代了,有一个圆得上的故事,有不错的打戏(这一点值得赞扬,本片打起架来很认真,绝少嘴炮,而且死得很干脆),除了甄子丹,其他角色的形象不说血肉丰满吧,都各有特色,反派阵容还算可以,对于年届七旬的袁和平来说,能做到这样的完成度我觉得已经很值得赞扬了。
所以在我看来,割断和《卧虎藏龙》的联系(你看我标题里都直接写《青冥宝剑》了),这个片子还不错,只不过或许更适合年轻一点的观众观看,当初看预告片的时候我就觉得一股浓浓的游戏味。
上一定岁数的人看《卧虎藏龙》觉得意犹未尽,看《青冥宝剑》就差点意思,而小年轻看完打打杀杀,过把瘾,纯粹当娱乐,也没什么不好。
有了第一部的基础,《卧虎藏龙2》即使不需要多加宣传也能收获很好的受众群体,然而看完影片后失望声大于赞美声,这也是不可避免的。
第二部好于第一部的电影恐怕只有《功夫熊猫》,说到底,《功夫熊猫3》也是一部中美合拍片,但却与《卧虎藏龙2》的合拍形式大不相同。
如果说《功夫熊猫》是将中国元素融入到美国电影当中,那么《卧虎藏龙2》则正好相反,换句话说,这部电影是拍给美国人看的,自然在中国得不到很好的口碑。
《卧2》上映后很多人都说看了一半就不想继续,这让麻麻很是不解,虽说演员阵容不如第一部强大,袁和平也没有李安功力深厚,但质量相差如此之多也是有点不科学啊!
后来询问了身边朋友才得知,影院上映的版本是英文对白+中文字幕,还有国语配音的版本,然而无论是哪个版本,演员都是用英语对白,也就是说,国语配音的版本会更加奇怪——口型对不上。
基于这样的情况,《卧虎藏龙2》受人吐槽也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了。
本片剧本是由美国导演约翰·福斯克编写,且不说这个编剧的功底是否充足,就是一个老美写出来的中国武侠故事,你敢看吗?
《卧虎藏龙》的死忠粉曾吐槽第二部的缺陷——中国武侠讲究的是禅意,而第二部恰巧缺乏了这个核心。
试问,一个美国人懂得什么叫做禅意?
懂得什么叫做武术的灵魂?
好莱坞的编剧无非只是懂得如何让故事吸引人,如何设计情节点,在何时出现B故事,在哪里应该加特效duang duang duang!
于是,在我们观看好莱坞制作的时候都不免吐槽故事模式的单一,但却无人敢吐槽其乏味,这也是美国编剧与中国编剧的不同。
不知袁和平是否过于想要拍摄一部现象级电影,但本片的确可以称之为是现象级。
为何?
因为一部美国人写的武侠剧并且全片用英语作为对话的武侠剧绝无仅有,但这个荣誉是属于美国人的,无关中国人的荣辱,那么袁和平遭点骂声也无可厚非了。
单从镜头语言上来讲,袁和平确实是一位好导演,并且延续了李安的导演风格。
他曾是《卧虎藏龙》第一部的武术指导,如今成为正片导演也是其进步之处。
还记得在看李安《色戒》的时候有一场牌桌的戏,印象极其深刻,因为镜头的剪辑能将人物关系紧密相连,并且表达出了特殊的含义。
本片镜头也有这样的特色,这必然是导演的基本功,但也不得不怀疑袁和平深受李安的影响,因为李安的镜头运用确实可以称之为是出神入化。
俞秀莲与独狼在屋檐下的对话时,俞秀莲首次抛出疑问(悬念),她觉得雪瓶与魏方之间有说不清楚的关联,接着镜头切到关在笼中的魏方。
然后俞秀莲说在雪瓶的严重看到了黑暗,接着镜头切换到雪瓶,她面无表情,走在黑暗的夜色里,色调也起到了渲染的作用。
再说影片中的武术部分,袁和平自然是专业的武术指导,他能够准确把握住武打的节奏和频率,但由于美方的加入,第二部的确少了一些灵魂的支撑。
中国人的武侠精神在美国人的诠释之下自然会显得不伦不类,尤其剧中人穿着中国的古装戏服却说着英文,显得毫无违和感。
不过好在麻麻看的是纯英文版本,无中文字幕,所以效果还能稍微不明显一点,那些看了国语配音的苦逼观众不知是否有看了90年代译制片的恶心感,在此,麻麻为你们默哀。
好在,本片所选择的演员都是英文不差,而且雪瓶的扮演者又有一半的意大利血统,看起来也不会显得那么奇怪,如果让李易峰、杨洋等小鲜肉来诠释则会更加毁三观。
根据电影的一些幕后花絮,麻麻得知这部电影大部分的场景是在新西兰摄制的,而且从剪辑、摄影到特效、布景全都有国际人才的参与,这条消息并不能说明这部电影有多少牛逼之处,只能让国人嗤之以鼻。
我们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何须老外来染指?
中国人拍摄自己的东西天经地义,若是有红毛小子来参与其中难道不是打自己的脸吗?
但看过电影之后,麻麻仍然觉得这部电影剧情好看,but……这只是表面现象,因为好莱坞最擅长的就是让剧本好看,所以本片恰恰忽略了武侠片最核心的部分——灵魂。
一个缺乏了武术灵魂的武侠电影是不完善的,这也是本片失败最大的原因。
看过一个叫《武之梦》的动画短片,虚构甄子丹与李小龙比武,把两人的格斗路数还原地十分地道。
没想到有一天,能在大银幕看到真人版甄VS李,还是连续两场。
下个月的《叶问3》,少年李小龙就要出来跟叶师父闹别扭了,有没有动手暂时不知道。
反正在《卧虎藏龙2》里,两人确实是真刀真枪较量上了。
演戴阎王的李截,曾经演过《李小龙传》,是李小龙传记电影里评价较高的一部。
跟速激那一群硬汉秃子一样,李截光头不显老,依稀还留着几分布鲁斯李的音容笑貌,真怕他打着打着,阿达一声使出一个侧踢来。
这种想象中的穿越感遍布整部电影,时时在提醒我,这不是一部华语武侠片,而是网飞出品的合拍电影。
关于合拍,《卧虎藏龙》是最值得研习的案例之一,尤其袁和平就是前一部的武指。
但这部续集上马仓促,资金全花在大牌明星、新西兰搭景和武打特效这些面子上了,文化交融的里子不是创作重点。
平心而论面子部分做得不错,杨阿姨时隔15年仍有一丝风韵,甄子丹证明了自己在古装片也可以打得很好看(反面例子参照《关云长》),新西兰的原野和冰湖自《霍比特人》后别来无恙,袁八爷的武指功力未见老态,群殴、夺剑、冰湖茬架、宝塔砸四旧,都有可圈点之处,尤其是大侠溜着溜着冰刷的飞上天,宝宝看了20年武侠片,从没见过如此奇景。
只是少了个中国搭档,编过《功夫之王》和美剧《马可波罗》的约翰•福斯克,显出独木难支。
看得出弗编剧对中国文化颇有兴趣和研究,只是造诣不够。
《功夫之王》和《马可波罗》,都是西方视角看中国,主演也都是歪果仁,口味洋气一点不打紧。
而《卧虎藏龙》是中国故事,这中西合璧疗效好就没那么容易玩了。
2000年的《卧虎藏龙》,说透了道家奥义和江湖情怀,又拿下好几项奥斯卡。
能赢贯东西,很大部分要归功于两名编剧。
中国编剧王蕙玲负责把王度庐的原著提炼成电影语言,而美国编剧詹姆斯•夏姆斯则下了一番功夫,把所有可能产生文化歧义的中国元素,全部翻译或修改成西方人可以理解的,就连武打招式也做了精心加工,保证让欧美观众不会像在看虚无缥缈的超能力。
续集如果纯为迎合东方市场或取悦西方观众,也不至于陷入两头不到岸的窘境。
这个7000万美金的项目开初,就同时瞄准了两个半球。
还记得以前看80年代港片,里面的外国配角虽然说着字正腔圆的英文,遣词造句却一点也不像母语使用者,不伦不类十分怪怪。
《卧虎藏龙2》的江湖豪侠们,也给人类似的混搭错位感。
也许站在一个西方观众的角度,用一种猎奇的心态看“一群古代中国人飞来飞去打架”,更能品出足本的乐趣来。
不过,或许是之前的英文预告实在太糟心,我对成片的印象居然还不错。
虽然口型对不上,好歹不是满口译制腔的出戏台词,强烈怀疑有不署名的中国编剧参与了剧作。
“贝勒爷广施恩义,来祭拜的人很多。
”这种句子就没有一丝翻译痕迹,舒服得很。
“现在不是说故事的时候”,“那改日吧”,这种不知有意无意的网络段子,也足够博人一笑。
露馅的地方,几乎全集中在杨紫琼文艺女侠の大长句独白,有一种CW台美剧的矫情,恨不得全砍掉加快节奏。
约翰•福斯克也许不够精通中国文化,却绝对是合格的剧本医生。
少年男女斗嘴调情的俏皮话,信手拈来,什么你的杂念比头发还多,什么换个车轮子再练吧,都是神吐槽。
几位助拳的高手,围着篝火来了一段群口相声,后面又吃着小酒演了半个小品,气氛都是哈哈哈的。
其实俏皮话荤段子什么的,很少有文化隔膜,只是碍于武侠题材不能多用,看得出福斯克很克制,上一次《功夫之王》就不用憋得这么辛苦。
看完电影上网转了一圈,挺替袁和平喊冤的。
我更愿意相信,这电影差强人意之处,不是八爷的过失,包括他上一次砸锅的《苏乞儿》,编剧一栏的杜致朗三字足以说明一切。
要说袁和平不懂导演,那么《醉拳》、《奇门遁甲》、《洗黑钱》、《铁猴子》、《太极张三丰》这些功夫经典从何而来。
袁家班纵横香江三十多年,当然不是全靠拳脚兵器的。
看预告的时候,还有个地方让我哑然失笑:一把宝剑统领武林,这种过时的江湖观在21世纪怎么会有市场?
谁知竟然是虚晃一枪,开窍地瓦解了陈旧的唯武器论。
当然李截那句点睛之词说得太唐突,要不是版权所限,把古龙《圆月弯刀》的结尾改改才恰如其分:有些人,纵有宝剑在手,也是无法成为剑神的。
(文/方聿南)
纯正的武侠风,我喜欢,尽管不是很完美
电影很烂,但刘承羽美如画!西式面孔,却意外的适合古装,气质太好太美了!
这个翻译还是很喜欢的。很有特色
加上《卧虎藏龙》的名字,不得不说仿佛是“狗尾续貂”。
好莱坞式的组团打怪型电影……狗尾续貂,不过也没有那么差,很平庸。
要是名片直接叫青冥宝剑 我是不会花钱去看的
看到演职员表里许多外国人就知道台词偏西化不足为奇了,除了杨紫琼和甄子丹,其他人的表演都缺少一点东方韵味,当然武打设计还是很不错,值得一看。
配角打斗动作有些迟钝,但故事性还是不错。悲情。
整体格调的确很诡异,感觉有至少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夜场,也佩服美国电影工业体系出来的效果,音乐几乎放弃了谭盾的原作,而且还请来了朗朗钢琴演奏,尼玛直接毁了,原作可是小提琴、大提琴啊!整体基本上算是不错的,只是少了很多中国文化意味,更加单纯的变成了一部武打美剧,有点小遗憾。
音乐喜欢
西莲派vs贝勒府……袁和平拍的分明是投靠清廷的武当派与少林和尚之间的江湖旧事,关王度庐什么事?如果说前作是亦中亦西,这部就是不中不西。连打戏都没有一场比得上,失败。
还不错,寒梅儿子和雪瓶的故事有点感人。道义、责任和荣誉是真正值得战斗和守护的。
人美
其实我最忍不了的是口型和配音。
袁和平真的不是当导演的料。情节的节奏感较差。配音让人出戏。威亚吊的不太细致,很多时候感觉特别假。
看动作
结尾是在逗我吗
披着武侠外衣的漫威、魔戒混合体,要多奇怪就有多奇怪。剧情多处生硬,为打而打。感情戏不明缘由,台词说教味甚浓。更别说甄子丹的演技和人物造型。说武侠和江湖只会让人可笑。
狗尾续貂
魏万他师父用的不是痒痒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