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槽,我他妈要笑死哈哈哈。
太抓马了,你四个凑一起都凑不出半个好人啊我去。
剧情平铺直叙,配乐宛转悠扬,演员的情感到位,我非常喜欢电影温和的呈现方式。
其实这事儿也说得通,两位冻龄女神,又正值如饥似渴的年龄,然后遇到精壮帅气的小伙子,小伙子亦被风韵犹存的高雅阿姨所吸引,一边是寡居已久,一边是生机勃发,就算有违伦理,但干柴烈火也是情有可原,这事儿就算是性别互换那都很正常,只是说把这情况放在这俩家庭中,让人直呼内行。
你们两家啊,以后怎么称呼对方,是个大问题,辈分乱了,哈哈哈。
再说了,确实不是长久之计,但就算成熟的阿姨们做好了分别的准备,期待那时可以从容面对,可是割舍感情,真真的心痛不舍还是会很伤啊,不过阿姨不伤心,来我这吧,哈哈哈,说实话,这样的妙阿姨谁不想尝尝呢23333。
人不患寡而患不均,小伙子最终还是没绷住道出了真相,这对两位年轻的太太和孩子们来说,确实不公,但是人嘛总归有动物性,遵从了动物性也是无可厚非。
我本以为有点小遗憾和小圆满就已是结局,想不到最后还是回归了原来的本心真爱,也好。
但有一个事实不会改变,舔狗们实属可怜,没有house啊
这个故事看似很重口……实际上也真的很重口。
妈妈跟(好朋友的)儿子啪啪啪神马的。
不过假如我们对自己够诚实的话,这其实就是把弗洛伊德大爷的理论在不伤社会伦理的前提下实践完成而已。
在未实践完成的情况中,这个重口的问题并非就不存在——比如网上那些媳妇申诉极品婆婆的贴子——只是潜隐了下来,在「正常社会关系」中无法实现的性关系只是通过另外的途径发泄而已,那条「不愿意被剪断的脐带」始终都在(就是Lil在片尾所说的”it”)。
而在「正常社会关系」的掩护之下,对这种心理依存关系做的讨论一般也就是以「让关系变得更正常」为目的的社会取向讨论。
而本片故意设定了一个非常封闭的背景。
除了悉尼那段插曲之外,故事基本上完全在Lil和Roz的家里及位于两家幢房子的海滩上展开。
虽然有两三场戏带到生活之外,也是社会关系简单的工作场所(Lil接手丈夫的小公司,Roz经营画廊)。
全片中除了Lil的追求者Saul之外,就没有其他「朋友」「同事」「家属」之类的角色。
而他们的生活内容不外乎就是日光浴、冲浪、游泳、聚餐。
甚至连四个主角的名字都是严格的三字母:Lil, Ian, Roz, Tom……Roz在看到冲浪的Ian和Tom时说他们像young gods有种unearthly aura,更是正面确认了他们这个四人群体与外界似近实远自成一方天地的特殊关系。
大多数人跟父母兄弟之间其实都是这样「排外」的关系,直到我们成年离家拥有自己的空间为止。
「你是我的爱人,我的朋友,我的父亲/母亲」这是言情小说里极致的情话,因为人生中的亲密关系不外乎就是「血亲」「友谊」「情人」,假如一个人能同时兼任此三项,则表示「我只需有你便完整」。
当然现实中是不可能三项全能,主要是第三条无法实现。
但在这部影片中它实现了,尤其是对童年丧父、母亲又个性柔弱的Ian来说,果决的Roz非但是他第二个母亲,也是照顾他和妈妈的人(在葬礼上安慰Ian,帮Lil拒绝Saul)所以Ian对Roz的感情可能不算多么奇葩,单独拿出来可能被当成狗血忘年恋。
于是必需要有Tom和Lil以作平衡,才能在避开「伦理谴责」这个一直横亘在「俄迪浦斯情结」上的障碍之后,真的把问题引向心理层面的讨论,而不至被「爱情」这条什么都能盖的大旗所掩盖。
所以我们到底为什么恋栈不去?
Life of Pie在讲举家离开印度时用动物说明「其实人也跟动物一样,不喜欢环境发生变化」。
小盆友害怕转学,夫妻在还能将就的情况下一般不会离婚,老人不愿意移民……都是这种天性的表现。
我们眷恋依赖信任业已熟悉的人和环境,离开就是舍弃自己的一部分,就是放弃安全感。
即使社会关系的变化也令我们感到不安,「A是我最好的好朋友,但伊突然跟B关系更好不理我,我感觉比失恋还难受」这样的话也并不少听到。
对于两个男孩来说,还有比母亲的怀抱更熟悉值得信任更有安全感的地方么?
对于两位母亲来说,还有比自己儿子更可靠更值得依托更完美的男人么?
况且Lil和Roz是BFF,女生之间的友谊一旦稳固深沉了确实跟爱情差不多。
曾经有个阿姨跟我说,到了某个某个年纪上,女人最看重的一是孩子二是闺蜜三是父母,老公就是床上用品而已(还常常失灵)。
虽然影片中没有明说,但是Ian和Tom显然也是好基友。
因此两对母子之间的关系必需要同步,跟对方的妈妈/儿子在一起,并不影响到四个人之间的另外关系——Lil和Roz仍然是朋友,Ian和Tom仍旧是基友,母子仍然是母子,只不过Lil和Tom,Roz和Ian这两对关系升级了从而把四个人更紧密(也更排他)地联系在一起:母子之间因为「你是我好友的炮友」的原因变得更加平等更亲密,朋友之间因为「你是我炮友的血亲」而显得更「独特」更「私有」。
从某个角度来看,这其实是最理想的关系,所谓「既是爱人,又是朋友,也是情人」的终极实现。
抛开成见来看,其实也是很自然极和谐的。
假如这个世界就像那块漂在海上的板,只有他们四个人的话……但是这个世界上还是有别人的(虽然影片中难得出现),有「正常的社会关系」——成年男人结婚生子,离开母亲建立起自己的家庭。
不管你乐不乐意。
Tom在悉尼看到林立的高楼,繁华的街道,这是完全不同于那片海滩的「人群的痕迹」是「社会的强入」。
只有两条路:拒绝,或者融入其中。
Tom和Lil分手,Roz自然无法跟Ian继续——在不对等的情况下,这四角关系将完全崩坏。
在Roz的坚持下,一切似乎向着「正常」的方向去——Tom和Ian各自结婚,有了一个女儿,不出意外的话,他们和妻子也许会重复Harold跟Roz的故事,他们的女儿也许会继续Lil和Roz的循环。
但这种「正常社会关系」到底是被”it”所切断,最后重新恢复原来的秩序,伊甸园的夏娃们,和从夏娃体内生出来的亚当们。
unearthly aura在基调和气氛的设定上,影片做得相当到位。
以童年版的Lil和Roz无忧无虑的童年开始,直切到Lil丈夫Theo的葬礼。
两个母亲带着各自的儿子并肩站在一起,俨然「完整」得外人插不进去——他们从出生起相识相守,另外三个人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 分,Tom的爸爸Harold站在远处像个局外人。
两个男孩长大之后,四个人一起唱酒打牌,一起游泳跳舞,Lil甚至拿她没发育的故事开玩笑。
这些细节的铺垫,冲淡了「长辈与儿辈」的味道,给观众做好了心理建设,令接下来的神展开显得尽可能合理。
在处理性关系,这个影响情节走向的关键时,也没为了猎奇而操之过火,让人产生「这是做出来的爱」之类的印象偏差。
并且有效地刻画出Lil+Tom和Roz+Ian这两对之间在感情上微妙的不同——只有Ian对Roz说过那种意义上的love,他恳求Roz不要变老,而Lil喊Tom用的是她唤Ian一样的称谓Darling,在和Roz摊牌时她说的是因为Tom更casual更easy。
而Lil与Roz,Tom和Ian的个性差异也顺理成章地呈现出来。
一个看起来重口,吃起来重口的题材,想要让观众不被重品刺激影响到观看视角,传达出重口之后的意图,需要这种把握控制力。
但是如何让观众能理解这种重口,从而真的去体味寻思这味重口的由来,还需要「带入戏」的功力,尤其是在这样一个「封闭」的几乎与世隔绝的环境中,如何让人相信这是「生活」这是「现实」这是「人自然的一种状态」,需要要精细更不着痕迹的操作。
比如Ian跟Roz神展开之前的眉来眼去就嫌太过「露迹」反倒尴尬。
小清新的打光与构图,特别是Saul向Lil告白及最后Lil跟Roz摊牌这两场戏的构图「雕琢」太过明显令人出戏。
而两对母子当中,饰演Roz的Robin和扮演Ian的Xavier都相较更为自如,对手戏也更有火花。
Naomi的五官总给人一种「情绪过于饱满」的感觉(特别是嘴唇这部分),其实是适合比较「大」的戏。
至于James……就实在说不出什么好话了。
还是那句话,功夫都在细节上。
本来可以更好的。
这部片子法国上映的时候用的题目是Perfect Mothers。
看了预告后我就一直纳闷儿取这一题目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次看就只顾得上情节和震撼于片子的口味之重了。
不过这种两对母子交叉OOXX的题材不要说是生活中,就是影视作品里也鲜见。
不过第二次看就品出了些别的。
看了小斑的影评,深以为然。
自愧达不到小斑的理论高度和涉猎广度,但关于弗洛伊德大叔理论终极实践的调调真是甚得我心。
如果暂时抛开伦理道德,四个人能够认清自己,敢于承认自己和面对自己的勇气实在是令人感动。
Ian对母亲说“可是我爱她啊!
”,Lil对Roz坦承“我感觉很好,我不想停下。
”在用海边微湿的空气,蓝天绿树金海岸和阵阵涛声熏蒸出来的气氛里,这些朴实直白但真实的话语像古刹鸣钟一样震慑了我的心。
所以与其说片子的口味重,不如说编剧虚构了一个现代社会中有可能真实存在的桃花源。
就像片尾时,在生命的海洋里,四个人安静而和谐地徜徉在人性的浮木上。
世界广阔,风光旖旎,但在这个桃花源里,他们安然于这一小方共同的浮木之上。
人性和伦理是个对我来说太大太深的命题。
人需要伦理还是人群需要伦理呢?
人都是有欲望的,而人性也偏向于屈从于欲望。
在这一片小小的桃花源里,四个人的欲望能得到平等和谐的满足。
刹那间突觉一种美好。
如果说对一个人来说,另一个人的出现如果满足了亲情友情和爱情的统一就能达到“我有你便完整”的话,片中的四人关系还附带着赠送了人类的群体需要。
试想如果是两个人的桃花源,怎么看都不如四个人热闹充实吧?
于是个体的需要和小范围群体的需要都被完美的解决掉了。
于是我对题目的理解由一开始的讽刺反语版,后来的勇于承认承担版,到了现在的桃花源版。
这片子有这样一种魅力,娓娓道来,平铺直叙但是又饱满生动,明明是虚构的,却让人感觉那么真实。
似乎抓不住一个所谓的中心思想,但是又能让你天马行空的思绪翻飞。
看到最后,在所有的冲突矛盾激烈地爆发过后,让人有一种人性不可违的无力感,却又有一种顺从和接纳以后的平静和安心。
片名虽叫adore,但似乎片子的主题并不是爱情。
不论是从人物关系还是演员表现来看,Roz和Ian这一对都略胜一筹。
剧情上,只有Ian明明白白地说出了对Roz的爱,而另一对不知是导演忘了铺垫还是编剧无意为之,并没有窗户纸捅破之前那欲拒还迎欲语还休的部分。
如此一来,二人关系的进展就好像完全是对另一对的报复。
不过那又如何呢?
先性后爱,由性而爱也不是不可以。
况且本来四人之间的关系就已经亲密非常,感情基础、信任、依赖、了解统统都有,就差临门一脚把性质转化一下了。
这四人,Roz坚强果敢中不乏温柔洒脱,Lil随和天真里也有冷静理智,Ian时而大胆直接时而腼腆内敛,Tom则在少言寡语中依然能流露出内心。
只是Tom在一出场的时候不小心露出的虎牙让我有种吸血鬼片移植进来的喜感。。。
再加上演员除了肌肉没有太出彩的对人物的诠释,让这个角色显得单薄好多。
人说忘年恋忘年恋,其实就算是普普通通地恋一场,要忘却的也有很多。
而片中的两对恋人,要忘的也不只是年而已。
其实真心觉得忘并不比恋要容易。
如果不是教育不到位,很多情况下人们是很难做到片中人物那样的随性洒脱,真实坦然。
伦理不论需不需要,总还是普遍存在于人类群体中根植于每个人的心里的。
不忘无法恋,忘了也不见得就能恋。
这样忘了恋了,看看即使不觉美好,起码难得。
抛开故事情节有点脱离正常的恋爱关系,但相较于毕业生里占有的忘年恋,本篇里其实还是尊重和成全。
如果是大叔配萝莉,恐怕没有反驳的声音。
只要有点社会学知识,其实整个故事又是如此的合情合理。
这是一部发生在都受过良好教育,有相当的文化素养的群体里的故事。
故事的主角们都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对生活的追求虽然不在大城市,却也因为在物质和精神都不缺乏的海边城镇而有开阔而尊重人性的特质。
爱是迷茫的,捉摸不透,一旦发生也就不可收拾。
年轻的美少女惹人爱,中年有气质的妈妈桑也有韵味。
故事里的四个主角,他们之间有稳定而深厚的关系。
原本的平衡,却因为一个热血男儿打破。
接着又在情绪膨胀之后,大家恢复新关系。
年轻小伙子们不是图阿姨的美丽,新鲜劲儿过后还是选择回到身边,哪怕背叛妻子和女儿。
阿姨们容颜老去,也能有自身的魅力也是难得。
别人眼中的般配不是真正的般配,从心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折腾完一圈后,在汪洋的大海上,有一个属于四个人的安全区。
虽然只一叶漂浮的平台,但是能在上面享受阳光,做回真正的彼此。
还有最亲密的伙伴一起分享,能懂彼此,这难道不就够了吗?
片子两个直观感受:1、20岁的荷尔蒙无人可挡。
2、男人结婚老一半。
整部片子美的没话说,每一个镜头都可以拿出来仔细琢磨。
同时导演功力不浅,演员演技超绝,一起把一个在现实中一拿出来就会被众人一棒子打死的话题,用小火慢慢烹煮,到最后,竟然让那些一开始愤怒不已的人忘记自己到底因为什么而愤怒了。
其实喜欢猎奇的我,对这种毁三观的片子绝对是不能放过的。
所以,硬忍着没字幕,把整部片子用听力搞定了!!!
要知道老纸听力是硬伤啊,嘿嘿,不过不得不说整部片子对白都很简单,很平常,没有太大的难度。
大家也可以试一试自己的听力。
回到片子本身,Robin Wright是我最喜欢的女演员,第一次惊艳是在纸牌屋,让我充分感觉到一个人有气质到底是怎样的。
这次Robin依旧延续了果敢的性格,演技也是超赞的。
这里再赞美一下。
剩下的东西,我不想谈恋母,就想谈谈这种不容世俗的感情。
一直认为感情是不应该有界限的,所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总有人说:你应该如何如何,你应该找什么样的人,你应该过什么样的幸福生活。。。
经历过一些,我觉得这些话有道理,但也仅仅就是有道理。
因为还是刚才那句话,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爱上了就是爱上了,无分对错,无分种族。
你们所说的那些道理是可以帮我们减少更多的弯路,让我们一下子达到最后的幸福的终点。
可是,生活并没那么简单。
生活是一个圈,我们始终会回到原点,但我们依然要经历。
经历过,人生是圆的周长,没经历过,人生只是一个点。
在别人眼里,离心越远表示走的越偏,但是从另一方面,半径越大,走过的路看到的风景才会越多,人生才会更加丰富。
所以,不要再去告诫什么,让他们去爱,去经历,不用担心什么,生活会告诉他们未来该怎么走。
不要担心他们会迷失自己,生命会告诉他回来的路。
所以,无论什么的爱,大胆去爱,去经历,去体会,这才是你的青春,这才是你的人生。
《忘年恋曲》(Adore/TwoMothers)改编自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原著《祖母们》, 讲述两个从小一起长大的邻居好友,长大后却同时爱上对方血气方刚、年轻气盛的儿子的故事 。
法国人的所谓浪漫,往往有些传统意义上的乱伦成分,而本片故事若以粗话概况,就是“你睡了我妈,我也睡你妈!
”但母亲辈的女人即便作为情人,也大多是义母角色,让后辈学习成长,但终究不过也是后辈生命中的过客。
影片中的女主角作为奶奶,还纠缠不知进退,就是“斩不断理还乱”,最终让媳妇辈难以忍受!
此外,法国男人喜欢年长女人,是否反映了一种恋母情结?
姐弟恋、母子恋、女同电影的导演多为女性导演,是否反映了她们的性趣味?
——她们更喜欢年轻、温柔的对象?
其中一个女主角是热播美剧《纸牌屋》里的女主角,也就是“第一夫人”克莱尔。
说实话,这个文艺片比较装逼,或者说小题大做。
“辣妈换子”或者说“换母”这个剧情设置不管是在欧美还是日本的艾薇界早就已经被用烂了,类似的片子很多。
更有甚者已经成为系列,每周更新两三次。
比如Naughty America公司旗下的My friends hot mom我朋友的辣妈,Brazzers公司的Mommy got boobs等系列情景剧,还有日本的各种友达の母亲等各种NTR妈妈系列,简直多如牛毛,数不胜数。
然而这个欧洲导演居然大义凛然的把这个题材拍成了文艺片,不知道是不是他自己看了太多的NTR绿母片中毒太深还是见识太少。
实际上在艾薇界,把换母题材拍成大片的也不少,其中很多都不见得比这种伪文艺真猥琐的片子水平低,比如MILF女皇Julia Ann和新晋MILF新星Kenra Lust2014年SweetSinner出的剧情片《换母》(Mother Exchange) ;日本方面有熟女界领军人物,与风间由美其名的翔田千里阿姨的一部根据漫画改编的作品,具体名字和番号暂时想不起来,总之也是用心诚意之作。
仅就举这二例,实际上还有很多类似作品,关键是,艾薇作品更加“赤诚相见”。
一对闺蜜和对方的儿子谈恋爱,乍一看主题比较狗血,但实际内容的推进又很自然。
男孩对性的渴望,对成熟的向往,女人对婚姻的厌倦,对青春的留恋,四人干柴烈火,一触即燃。
在四人的关系上,明显Ian和Roz的爱要深很多,Tom为了报复或是心理上的平衡,也要把Lil拖下水,感情基础脆弱,当Tom出轨时,Roz为了大家好也要被迫与Ian分开,最后导致了一系列不必要的麻烦。
所以说当你的决定过多取决于别人的做法而违背本意的时候,你就要小心了,因为这样的决定不仅伤害到自己也很可能伤到别人。
片中Ian对Roz说,难道我们就不能顺其自然吗?
这句话我很赞同,有时候顺其自然反而能让事情得到更好的解决。
年龄是忘年恋永久的困扰,你永远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但当你不去想它,顺其自然,年龄就不再是阻碍,生活上很多其他的事情也是如此。
最后,本片的画面很美,女主很有魅力(特别是娜奥米沃茨,小时候看过她的金刚,那时候就很美,印象深刻,罗宾怀特因为看过她的纸牌屋,所以女强人的感觉挥之不去),男主也够鲜,他们住在海边与世无争,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也是很多人向往的。
由于刚刚连夜看完了《纸牌屋》,看到这部由女主角演的电影,就毫不犹豫的在深夜点击播放。
整个故事将我拉回了澳洲,那个我生活了4年的地方,阳光大海,有着落地窗的海边小屋,两个长着满脸AUSSIE的男生,让我觉得在这种生活环境下,不谈场轰轰烈烈的爱情,都对不起自己的人生。
两家人从小一起成长,两个女主人公是最好的朋友,关系好到以至于周围的朋友都认为她们是拉拉,而她们则用大笑来解决这一误会,只有她们自己心里明白,她们的感觉决对是超越了基情的,也可能正是因为她们的这种特殊情感,才让她们后来在4个人的关系中能够相对的坦然面对。
再说两个澳洲本地演员,除了长得非常养眼外,对感情的表达也一如他们的年纪,一如他们的心声。
IAN 先勇敢的表达了自己那少年般真挚的情感,而且这份感情从未变过,哪怕是他被爱情抛弃的那些日子。
而TOM是有些报复性的开始,但慢慢也是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不想定义这部电影为爱情片,那会让我有些不舒服。
一份长久的感情是什么样的呢?
是深深的依恋,是简单的相知相伴,是那份无论何时何地如同家人般的温暖。
如果有了这些感情,管他对方是谁,我只愿相守一生一世
片子比较长,没有一次看完,分两天看的。
只能说是一场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虐恋片子中有一个桥段是索尔当面对李尔表白被拒后愤然离去,他意指罗兹和李尔是一对同性恋,自己怎么那么傻一直没看出来,还苦追李尔也许两个女主角真的如这个桥段中隐喻的在内心深处深爱着对方,只是自己浑然不觉罢了而其他所有的人,他们的丈夫、孩子、儿媳、孙女,不过都只是她们生命中的过客,但这些人中两个儿子扮演了特殊的角色,是她们两个对于对方相互爱的延伸所不同的是,由于性格不同而产生了因果关系,使得这两对母子四个独立的人相互连接成为一个圆圈而又因为彼此的血缘关系使得这个圆圈变的立体变的更加牢固,所以在前半段四个人确定关系后她们坐在一个圆桌吃饭喝酒,作为观众每次都要先细细梳理一遍四个人的关系再观看几个人的言语表情,所以一度看的比较累但这个看似牢固的圆圈也是有前提的,那就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正是这个海滩别墅一样人眼稀少的环境,使得四人社交圈子相对狭窄(显然影片并没有过多交代这一点,人是社会动物,即使再偏远也不可能只有他们四个,但包括同事邻居或者亲戚神马的都没怎么提,除了那个电灯泡索尔)然而两个帅哥都值血气方刚的年纪,一旦他们脱离这个环境,必然会找到其他土壤生根发芽这一点两个女主角也曾经谈起过。
就像汤姆去了悉尼认识了玛丽一样,没有玛丽A,也会有玛丽B,或者玛丽C,其实是个必然。
但这里有一个细微的差别就是,汤姆和伊恩两个人的性格是不一样的,尹恩从小没了父亲,有比较深的恋母情结这也是造成了整个事件的起因,如果没有尹恩恋母,罗兹扛不住两人嘿咻汤姆也不会报复性的强上李尔,而李尔寡居多年又没抗住,最后在荷尔蒙的作用下嘿咻上瘾。
所以伊恩是有性格弱点的,他自己也对汉娜说过:罗兹就像他的第二个妈妈从始至终尹恩表现的就像一个没长大的孩子,即使是自己有了孩子以后,在发现了汤姆和李尔旧情未断时,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当着汉娜和玛丽挑明了此事。
但这也说明伊恩是一个敢爱敢恨的人。
他其实是一直深爱着罗兹,后来迫于其他几人的压力,不得不压抑自己的感情,半赌气的娶了汉娜。
说到这,不得不说一下汉娜和玛丽这两个悲剧人物,完全是成为了这两场虐恋的牺牲品,但相较而言,从两个人的性格特点来看,汉娜应该是最悲剧的一个,这个性格软弱,善良天真的女孩直到被玛丽用语言挤兑上车时都是一副茫然的表情,看的出,她深爱着伊恩,可惜所托非人,未来的路究竟如何走下去实在是不敢想,最重要的是直到走她还是无法接受这个雷人的事实;而玛丽就性格相对独立些,也更加坚强和有主见,得知真相后她迅速接受事实并马上采取果断措施,斩断和这四人帮的一切关系,绝尘而去。
可怜了两个孩子,小小年纪就被迫承受这一切,不过这也是两个小孩的命,他们本就是两段虐恋的间接产物以及直接牺牲品,在强大扭曲的事实面前两个小孩的感情和内心已经被忽略了。
最后说说两个父亲,汤姆的爸爸哈罗德,其实是整个片子里最HAPPY的一个了,不仅成功的躲开了这四个大神,还老牛吃嫩草,老树开新花的娶了个小娇妻,生了二胎并且借由晚年得子这一神迹,成功的使灵魂得到了升华,估计他得知真相后,也只会耸耸肩一笑了之吧而尹恩的爸爸,因为酒后驾车英年早逝,直接或间接的触发了整件事情,没有他的死就没有尹恩的恋母情结,也就没有给汤姆和李尔的空间,也没有所有这一切。
所以,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
影片最后,四人和谐的漂在海面上,在现实也内心面前,他们还是选择了内心世界,两个女人依然延续着对彼此隐喻的爱,这份爱因为有两个永远长不大的男孩的加入变得更加牢固而隐喻
神馬戀母啊忘年戀啊,這就是赤裸裸的色欲啊。。寂寞拉拉mother愛上純少年。。
看风景+看笑话 这剧情实在太特么好笑了!我的三观已经碎成渣渣了!还有为什么主角们你们要这么哀伤?有个毛好哀伤?配乐也老是弄得很哀伤想怎样!哀伤的点在哪里啊你们只是在装文艺(逼)好吧!我在屏幕前无数次被可怕的神展开惊呆..我脑中出现了两个儿子互骂草泥马的情景..可怕!导演你是不是渴求第二春了..
操你妈
55%很乱,重点看海了……
在知道原版故事出自多丽丝·莱辛之手后就没法单纯地看待这个故事——儿子是母亲的再造,那么对另一个母亲产生的爱情算不算百合情结的投影?外加开篇就拍得很暧昧,即可以是童年友情也可以是爱。微缩世界中的爱情伊甸园。就是太长了......
@威海
乏善可陈,如此平庸
一颗星减在俩男主竟然如此专一
🤯🤯🤯炸裂的礼崩乐坏
啊哈哈哈,相比之下贤者之爱算个what
@2016-07-04 20:16:45
法国人的文艺伦理哏。。
無法理解這樣一部電影。「我操你媽。」「哇,好巧,我也操你媽哎。」「晚點去衝浪哦!」「好。」
我是你兄弟,我也是你爸。有点毁三观。
女神们也终究抵不过岁月的蹂躏啊,其实现在这样也还算好的了。为两大帅哥加一星,果然我看到两个型男在一起、打打闹闹就把持不住了。
真香定律。
即使看到的是被剪了几分钟的大陆引进版也值4星半。绝对不是老阿姨的guilty pleasure. 有灵魂和深度的作品。拍得很美,微妙的情绪很到位,让人想看原小说了。很有把握的推测:小说很赞。电影名用adore而不是amour也是贴切。
??
很重口的电影,另类。
并没有多么的重口味,也算不得什么挑战人伦的禁忌之恋,碧海蓝天的倒是看着很舒服,只不过有些神逻辑让人有点难以理解:你搞了我妈,我也要搞你妈;你甩了我妈,你妈也要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