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结回来四星改两星,开年癫剧,如果不是演员演技不错+家庭线还行,这稀烂的学习线和sjb结局我真想给一星—————————————————-一口气看了四集,先下结论:本土化了,但没有完全本土化,悬浮了,但没有完全悬浮。
谈翻拍剧就不得不谈原作《龙樱》,龙樱1的设定是垫底差生1年逆袭考上东大,一贯的日式悬浮热血爽剧套路,到了龙樱2,编剧也知道1代过于夸张,给第二部的学生拉高了底子,一个文科天才,不用补习也能考上东大,一个偏科的理科天才(世俗意义上的真天才),还有一个成绩不错的学霸。
看得出来,鸣龙少年里的学生是混杂了龙樱1+2的人设,再本土化改编。
比如程雨杉,混的1代长泽雅美那个角色+2代志田彩良的角色,1代鱼龙混杂的小型料理店背景(本土化为棋牌室),2代的家庭问题是父亲不让女儿读书,觉得女儿高中毕业就该结婚,女人没有高学历的必要(本土化为重男轻女、继父骚扰),以及文科天才(剧里是数学天才)。
总的来说看了四集,鸣龙导演的镜头语言,一些本土化的细节,像是贴着“不是厕所”的那扇门,都是可圈可点的,这些本土化的改编,给了这部剧落地的现实感,如果能保持目前的剧情质量,结局时我会给四🌟,但是由于原剧设定的悬浮,导致翻拍也无法摆脱这个内核,有几个设定放在国内是很违和的:1.东大是自主招生,所以龙樱里的男主可以打报名信息差,可以根据出题人的喜好押题,可以请东大的老师来教学生,但这一点套到我国的高考,套到清北,就无法做到,导致本来就悬浮的逆袭更加失真;2.鸣龙里男主开班,给11班的学生免学费,鸣龙里目前“很穷+单科第一”“普通穷+数学天才”这种搭配的学生,照理说在遇到学费全免时,会珍惜这次机会,如果是“穷+成绩差”的设定,那对11班不屑一顾才更好理解,学习天赋这东西只要你有了,就很难说服自己放弃。
当然,你也可以举各种极端的例子说确实有这样的人,但这种极端设定多了,同样影响观众入戏。
我本人还是很喜欢这种题材的剧的,不然也不会龙樱1、2都看了,日系爽剧嘛,热血、爽就完事了。
不过我觉得很可惜的一点,就是鸣龙里能谈的,注定只能是家庭矛盾、学校矛盾,更深层的问题没法谈。
放一个龙樱2里我觉得少数直击痛点的台词。
看了三集,这剧真的四不像,既不是现实题材也不是青春题材也不是偶像剧,可能用热血燃剧描述更合适,毕竟高中学生就懂经济独立这个概念,还有各种精致的妆造,还要把年级倒数一百名送进清北,我在现实里从没见过这样的学生也没见过这样的老师。
这部剧就是一堆二十多岁的都市青年穿上蓝白校服强装中学生,中学生长期处在紧张跟压力的氛围带来的疲惫感,中学生特有的书卷气,以及学生的青涩感,我都没看到,也是中国高考题材影视作品的通病——大龄演员扮嫩。
如果我承认这部剧写实那就是对我高中生活的侮辱。
不要吹丁黑,即便他拍过大秦帝国,拍过警察荣誉,还有早年间的玉观音,也不代表他会拍高考相关题材。
一颗星送给黄尧的演技,其他的稀烂。
男主的粉丝很败坏路人缘。
同类型的剧还包括追光的日子,一样的套路,对老师进行造神,但追光的日子胜在剧本不夸张不悬浮,演员选角有学生感,极个别没演技的面瘫除外。
国内导演编剧不会做高考题材就别碰这题材了,高考对每个中国孩子都有深刻意义,不是你们拿来吸金的工具。
跟高考青春相关的剧这些年也就风犬少年的天空跟最好的我们做的还可以,至少选角不违和,剧本不浮夸,逻辑自洽。
风犬少年的天空这剧挺燃的,看看人家导演编剧怎么合理处理“燃”的。
这两天宣发竟然向txl方向宣传了,并非歧视,你们这可是一部讲高考的剧,脱离教育资源贫瘠的现实,搞一个五人班也就算了,现在宣发的方向也越来越迷。
之前还打两颗星,是我愚昧了。
这破剧一颗星都是给面子。
张若昀的粉丝非常下头,恶心。
一部悬浮脱离现实的青春高考剧竟然能到8分,冒犯到我了,感觉我的青春我的高考被侮辱。
两万多人打分怕是绝大部分都是粉丝,ok,以后张若昀的剧我直接打一星。
评分给除了28集和30集十二年后的剧情,也是给丁黑导演,张若昀和11班五个学生这六位演员。
这段时间追剧氛围很不好,原因很多,在更多的观众还未入场,蛋糕还没做大之时,平台方和shenyao的演员就着急把蛋糕给切碎分掉阻断了更多观众入场的机会。
先不提演员行为,剧方不论是每天一集的情况下把重点透光靠争议博取眼球的宣发策略,无视观众声音和观众对着来的官微官抖,都很赶客。
这里面有某主编剧和某联合编剧早早出来点赞争议剧情的功劳,力图恶心喜欢这部剧主线剧情,赶跑所有喜欢11班和五娃的观众。
To编剧:那么爱,怎么不写去泰剧呢?
对于你们,国产剧舞台太小了,祝你们早日走出国门冲向东南亚。
要不是为了11班和雷鸣,谁能忍你到现在?
其实剧情的争议性并不会影响剧的质量,平台方要信任正常观众的鉴赏水平。
同导演同主演的警察荣誉剧情比鸣龙少年让人生气一百倍,当时专组为了剧情吵架很厉害。
讨论完也是很开心的,谈论演技也都就事论事,用词非常直接,甚至直接说最差也没见到演员蹦出来审判观众,当时不觉珍贵,现在才发现原来居然很难得。
原来演员可以理直气壮说观众评价荒诞,是在审判狂欢的。
谢谢鸣龙少年桑夏的演员让我拓展了新的认知边界。
还好有小龙人,看完结局五味杂陈,希望这份经历不要再有。
希望雷鸣,李燃,程雨杉,江晴朗,边晓晓,禹洋在平行时空能快乐且自由,也愿我们如是。
看完之后更多是一种内心有无数感慨却说不出的状态,于是从剧情做切口,开始评说。
雷鸣老师的确是一个非常规的老师,他是做教培出身的,行事风格剑走偏锋,喜欢赌说话偏向噱头,但是他又是个极其聪明的人,话说得飘,做事却稳。
心细自不必说,难得的是善于观察,这样的人终究不会让自己沉沦在颓废里太久,他把自己的人生也看透了,有自己的负担自己的责任,所以回归学校去当那个特立独行的老师。
我很是感慨,虽然雷鸣老师的人生只展露了冰山一角,我却已然从张若昀的演技里探寻了很多。
那灰白的头发,夜晚独自在家时连打游戏都面无表情的失落,面对父亲是想要落泪又含笑忍泪的眼眸,还有那落在学生眼神动作上的视线,都勾勒出一个拥有着那段人生的雷鸣老师。
他善于交际善于观察,洞察人心又自信十足,但是,那些隐藏在老练心理战之下的关注和温柔,却又告诉我们,他并不是一个真的不会在乎他人心理的人。
我期待着这位老师面对自己内心的战斗和成长,期待那冰山一角下的神秘冰山。
真的好故事,真的很喜欢雷鸣老师这个复杂又鲜活真实的存在。
感觉其实不需要把注意力放在悬浮与否上。
因为这部剧很特殊,每个角色都很特殊,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
一开始的时候,男主雷鸣老师就在开学典礼上做了一个面向高三学生的“社会实验”。
这十个问题我不赘述,简单概括就是,基本以生长环境和自我评估这两个重要因素,对学生作出了一个划分。
结果显而易见,学习成绩优异的往往是家庭和睦、父母学识较高、受到关爱、对未来有清晰规划和认知的孩子(不是全部,是大多数)。
而那些成绩暂时不尽人意的孩子,往往家庭生活鸡飞狗跳、没有归属感、对未来去向困惑迷惘。
而男主要教的,就是后者,就是出身于这种家庭环境,或者拥有这种自我自我认知的孩子。
我想强调一点,这部剧男主女主都是老师,不同于以往高考题材的电视剧往往把重心聚焦于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互动,这部剧着眼于老师和学生上。
而无论是这两位老师,还是这几个学生角色,都极具个人特色。
仅从已播出的两集来看,张若昀饰演的男主角雷鸣,其父是教育界的知名人物,曾组建一个班帮助很多成绩垫底的学生考上大学,现在患上了阿兹海默症。
而男主自己也是高学历,颇具名望的讲师,但后期不清楚遭遇了什么,遇到了滑铁卢,很久没再从事教育行业。
黄尧饰演的女心理老师桑夏,目前对其人物背景没有过多交代,但是人物性格属于真诚、跳脱、有活力的类型,喜欢怼人,能够化解热血鸡汤带来的口号感,扮演着“官方吐槽”的角色。
目前出现的两个学生,一个是从小父亲早逝的男孩李燃,被母亲抛弃,和奶奶相依为命,生活条件很拮据,靠奶奶去做家佣和自己修电子产品维持生计,有“龙海乔布斯”的称号,在学校属于风云人物。
另一个是来自重组家庭的女孩程雨杉,家里有个棋牌室,有个同母异父的弟弟,根据预告来看女孩的继父应该不是善茬。
数学方面极有天赋,心算能力强,察言观色的能力也很优异。
既然把这两个学生作为先出场的角色,我猜应该是代表了这个班级乃至这这部剧的调性,戏剧冲突应该会很强烈,相较于校园剧,我觉得定位会更偏向于生活剧。
剖析造成他们这种性格和个性的原因,为他们暂时蒙尘的前途扫出一条干净的道路才是重点。
由于这种特性,让观众既能在其中发掘共同点,共情角色,但又不需要强行代入,而仅仅做一个旁观者。
既然如此,其实不用追求是否有很强的“落地感”,因为这部剧追求的就不是完全的“落地”,而是“突破”和“别开生面”。
解释一下,我理解的“落地”可能有些狭隘,比如说有一个热血老师组建这样一个实验班的可能性,或者集齐这么些身上聚焦各种矛盾的学生的可能性存不存在,排除这些,这部剧的细节做的很生活化。
可是真的有人可以在最后一年赶超吗 那年纪第一努力三年都是白搭呗……如果编剧你说人家是有天赋,但是从倒数考到了中间我都觉得很牛了,这种真的难评。
再说这个爹,清华是只招一个人吗,你儿考第二进北大就不行吗,考第三进个复旦不行吗……要么就干脆拿钱砸进哈佛啊,还学这么累干嘛无语就是很悬浮,但凡上过高中的都会觉得很扯。。
可能我太“普通”了吧,不是这种有擅长科目的“天才”。。
但我真觉得高考还没到选拔天才那个档口
第五集的雷鸣老师,似乎更具体了些,却又展现出了更多的碎片,让人在更了解他的同时,也陷入了更多的问题里。
无论是对禹洋的拿捏把控,还是对几个孩子反抗举重若轻的消解;无论是对人脉的利用,还是对神秘新角色的犯怵;无论是侃侃而谈的专业,还是来去如风的潇洒…就这么和谐又对立的出现在这个角色的身上,但是又格外分明地告诉你,这些都是他面具上的表象,是基于明确目的的规划和表现。
似乎他是一个天生的强者,能洞察人心,能拿捏人性,能说服任何人,能达到任何想要达到的目的。
但是,这些的背后,是分析是规划甚至是无数次的脑内演练的结果。
面具之下的那个雷鸣,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
他吃着抗焦虑的药,回家似乎不是麻木打着游戏,就是站在落地窗前看着高楼的窗外,亦或是沉入水底感受窒息,他独处时候的没落,脆弱,无助和茫然,又和强者这个词负相关。
多么神奇的一个角色啊,他表现出来的两面是如此的对立统一,面具上的胜利者,面具下的失败者,我越发喜欢雷鸣老师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今年的国产影视作品主打一个翻拍汉化。
院线里,改编自国外电影的影片前赴后继,荧幕上,翻拍自国外的剧集也是一部接一部。
这里面,有质量还算不错的,比如由陆川执导,改编自《好医生》的《非凡医者》,也有相对糟糕的,比如……好吧,糟糕的有点多,我就不点名了。
最近,又一部翻拍自经典日剧《龙樱》的国产剧在央八开播了,而且一度成为了收视冠军。
它的品质到底怎么样,咱们今天就来一起看一下——《鸣龙少年》
这部剧的主创阵容也还不错。
导演是拍摄了《警察荣誉》《长恨歌》《大秦帝国》系列的丁黑,演员有大家比较熟悉的张若昀、黄尧、刘丹等。
所谓“鸣龙”,字面意思指的鸣龙实验中学这个民办高中,由鸣英和龙海两个学校合并而来。
两个学校教育水平可以说天差地别,鸣英那边一本上线率高达98%,而龙海那边二本的上线率才只有20%。
并校之后,两个学校原本的校长高婧娟和娄静之分别任正副校长,理念十分不和。
高婧娟推行了一个职普协调发展。
简单来说,就是在摸底考试中成绩好的,那就正儿八经地参加高考,成绩在350分以下的,那就不要走高考路径了,直接选择高职单招。
可是,350分以下的学生,基本都是原龙海的学生,你这让娄静之怎么可能同意,让那些学生家长又怎么想,是彻底放弃我们家孩子吗?
因此,娄静之也提出了一个方案,那就是招聘名师搞一个教学实验班,费用全免,目标是让这些实验班的“差生”逆袭考上一本。
他要招的名师是谁,就是由张若昀所饰演的培训学校金牌讲师雷鸣,出自教育世家,父亲是一名退休教师。
雷鸣的履历非常精彩,干过广告,做过手游,搞过新媒体,曾经也是个风云人物,把成绩最差的一批学生搞成了学校的招牌。
高婧娟同意了娄静之的这个方案,但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实验班的报名学生得至少五人,而且一周内凑齐,如果五个人都凑不够,那这个班不办也罢。
为了吸引学生报名,开学典礼上,雷鸣一上来就整了个大活。
他带着所有高三学生做了个游戏,让大家排成一排,根据他的问题,诚实地选择向前或者后退一步。
举例来说,你有功课以外的特长,那就前进一步,你的父母有能力辅导你的功课,那就再前进一步,你家里给你请过家教,那就继续前进一步,以此推类。
相反,如果你父母总是不能陪你过生日,那就后退一步,如果你经常为学习之外的事苦恼,继续后退一步,如果你对自己将来要从事什么职业非常迷茫,同样后退一步。
显然,雷鸣这么做,是想筛选出那些在各方面处于劣势、有困扰的学生,把他们作为实验班的目标学生。
然而,接下来打脸的时刻来了。
任凭雷鸣如何充满斗志地讲着鸡血,说什么“我不管你之前是谁,我陪你们一起死磕高考,死磕青北,把人生这副牌重新洗一洗”,就是没有学生愿意报名。
好不容易有一个名叫李燃的男生举手了吧,但人家是在搞恶作剧,举手说是想要上厕所……
出师不利,雷鸣决定化整为零,逐个击破。
他找到自己的带教老师桑夏,让她整理一份成绩倒数的学生名单,打算从里面寻找满足三个条件的学生,即:单科成绩突出,参加过比赛,成绩有异常浮动。
李燃就是满足这三个条件的学生之一。
他单科物理考过第一,排名从来没超过倒数二百,成绩起伏也非常诡异,总是前进一百来名又退回去,退回去后又前进一百来名。
雷鸣第一个想要拿下的便是李燃,但李燃对他根本不感冒,一直没给啥好脸子。
事实上,李燃自幼失去父亲,母亲也离他而去。
这么多年,他一直和奶奶相依为命,如今奶奶在有钱人家做保姆,他则帮人修手机赚钱补贴家用,存钱给奶奶看病。
之所以他的成绩总是前进一百名再后退一百名,其实也是一个赚钱策略,目的是一次次获得1000块的进步奖学金。
现在的他,对于上大学根本没有兴趣,他想要做的是盘下个修手机的店,来个自主创业。
可惜的是,店刚到手,他的传单刚印完,家和店铺就被强行拆除了,导致他的创业梦还没开始就已破碎。
没有办法,李燃和奶奶只能到奶奶的雇主家里暂住。
结果巧的是,雇主的儿子刚好就是李燃的同学沈耀,这阶层落差,简直不要太明显。
最后,经过考虑,李燃终于加入到雷鸣的实验班中来。
同李燃类似,程雨杉也是雷鸣的重点关注对象。
这个女孩是个数学天才,生活状况非常糟糕。
她来自重组家庭,母亲为讨好继父整天累死累活,对她疏于关心。
而继父呢,继父不仅重男轻女,还是个十足的变态人渣,在她的房间里安装了摄像头,长期对她进行偷窥。
原本程雨杉就一直试图逃离原生家庭,希望有人能带自己去上海找工作,学也不打算上了。
而自从得知继父变态恶心的行为,又无法得到母亲的帮助,陷入深深的痛苦中。
多亏雷鸣的带教老师桑夏给了她安慰,程雨杉思来想去,终于决定加入雷鸣的实验班,通过高考走出去。
前面提到,这个实验班如果想开成,至少得有五个学生加入,所以光有李燃和程雨杉两个人是不够的。
好在,就在即将到达一周期限之际,还有几个学生也跑来报名了。
一个是寄住在姑姑家的边晓晓,她之所以报名完全是因为在网上发布雷鸣开学典礼的视频火了,觉得雷鸣就是自己的流量密码。
一个是被母亲寄予厚望的江晴朗,为了让母亲开心,他回回考试作弊,结果雷鸣发现了,母亲也很快得知了他作弊的事。
联想到雷鸣敢在开学典礼上夸下海口,他琢磨着雷鸣估计是有啥绝密真题和独家教案啥的,于是决定干脆到雷鸣的实验班试试。
此外,还有一个出自单亲家庭,一直被同学嘲笑,不想继续再原班待的洋洋,五个学生就这样凑齐了。
根据相关介绍,在后续剧情中,雷鸣和桑夏将会帮助他们直面困境,通过努力,他们最终将成功考入自己心仪的大学。
从前几集来看,这部《鸣龙少年》走的是非常戏剧化的路子。
人设方面,无论领导、教师,还是学生、家长都很典,容易制造戏剧冲突。
校领导那边,高婧娟和娄静之各持己见,还有个肖主任与雷鸣针锋相对。
这个肖主任早年就同雷鸣有过过节,曾抄袭过雷鸣的课件,现在也是一心想阻止雷鸣办班成功。
一周期限要到的时候,他甚至直接叫人过来搬桌椅锁门。
至于雷鸣,显而易见,他就是很多校园剧里一腔热血又不按常理出牌的那种老师。
我在看剧的时候,也一度想起《十八岁的天空》中的古越涛。
为了增加这个角色的丰富度,剧集还安排了他一边生活上抠抠搜搜,一边又非常有爱心救助流浪猫的情节,并设置了他与父亲的矛盾。
桑夏这个带教,目前看倒是没啥需要解决的困境。
她的设定是心理老师,主打温暖,专业,共情,通情达理。
与雷鸣极度强调大学作为改变人生的至高无上相反,她的态度更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高考不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时代早过去了,只有考上青北才能干嘛干嘛,就是歪理邪说。
就是因为人人都盲目地去争抢,把人生当赛道现在才这么卷,但是人生不需要盲目竞争……因为它本身就是生命,它只需要找到个合适的位置,选择个适合自己的。
再来看看学生,一个二个都有各自的状况,原生家庭问题一堆,各有各的不幸。
李燃和程雨杉咱就不提了,前面已经讲了很多。
边晓晓看着好像无忧无虑,但寄人篱下的滋味怎么可能好受,她的爸爸也不怎么会来事,只知道寄海鲜过来,每次货到了都坏掉了。
瞧着姑姑姑父一顿抱怨,她只能卑微地笑着道歉,然后自己收拾,努力减少姑姑姑父心里的不悦。
几个学生中,江晴朗的家里倒是不差钱,奈何母亲实在过于强势,因为教育儿子的理念不同,夫妻俩一吵起来就没完。
无疑,这也是顶在江晴朗头上的巨大压力。
如此种种凑到一起,保证了剧集有着充足的矛盾和冲突。
再加上奇葩老师带着差生逆袭这样爽燃的主线,让这部剧确实有不少看点,只要你不较真,完全能够跟着节奏继续看下去。
不过,如果你特别强调现实主义,不是以类型片的方式打开该剧,而是以真实生活的视角去审视它,那么可能就会有一些不是很满意的地方。
怎么一群差生在一年内就能实现逆袭考上一本,甚至考上“青北”了?
是不是怕直接写“青北”被人诟病,所以就用“青北”来代替?
如果他们都能考上“青北”,那那些常年苦读,最后却只因为几分之差不幸跌到二本的人,你又要怎么讲?
是他们不够努力,还是他们智商不够,或者只因为没有雷鸣这样的老师?
还有,为什么这些差生都有天才的一面,就不能是普通人吗,这符合现实吗?
是不是我们学习成绩差,其他方面也不突出的人,就不配作为主角?
你这样要我怎么有代入感?
另外,怎么大家的家庭都有点状况,就不能有一个特别幸福和谐的?
难道说,家庭不幸是差生逆袭的必要条件,好好的家庭就不能培养出隐藏的天才?
……总而言之,一旦代入现实,你可能多少会觉得剧中的故事不怎么成立,也经不起推敲。
而这,也是一些网友给出差评,说本剧悬浮的原因所在。
就我个人而言,如前文所述,我觉得这部剧还是有可圈可点的一面的,对教育现状有着一定的呈现和反思,节奏也还不错,当个下饭剧没有问题。
只是,作为翻拍,如果那些本土化的处理更切合一点,那些为了戏剧化而牺牲真实感的操作更节制一些,也许会有更多人愿意买单。
最后,对于这部《鸣龙少年》,你的感受如何?
留言分享一下吧。
今天就到这里!
拜了个拜!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编辑:沼泽
《鸣龙少年》看到第二集,保持下去,可以说稳了。
在打开这部剧之前,我有想过,高考题材,不贩卖焦虑,我们还能看见什么。
《鸣龙少年》告诉了我答案,我们能看见背后的逻辑,能看见处在其中的人。
要我下定义的话,《明龙少年》是一剂高考强心剂,故事的基调已经有了,一个怀着教书育人理想的老师,一群在生活里挣扎的学生,老师告诉他们何为正确的路,何为真正的救赎。
这必定是一个先抑后扬的故事,在抑中,导演演员呈现了人生百态,随着剧中人悲苦的命运与人生展开,很容易看出这部剧的主创在关心什么。
他们关心教育,贫穷,女性,孩子,关心发生在此地的一切痛苦,他们将痛苦摆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无法假装看不见。
而这样优秀的剧,没有张若昀,竟然差点流产,或者,无法呈现得那么好。
从警察荣誉开始,我看见了张若昀的职业追求,他的其他剧也有,但《警察荣誉》和《鸣龙少年》更加落地与直接。
他已经不仅仅把表演看成简单的工作,他想通过自己的作品表达一些什么,影响一部分人,让大家看见看不见的地方。
短短两集,《鸣龙少年》的观众就感受颇多。
老师的职业理想,贫穷和爱,原生家庭,婚姻,女性。
看完这几集,我们对努力与成功的对等性又一次产生了质疑,我们在每个人身上看见了自己。
感谢张若昀,一个对自己,对观众,对行业,对社会负责的好演员。
不曾被认真对待,就把仅有的温暖当作依靠。
还来不及明白爱,就不得不匆匆告别这世界。
把患病者当作疯子去排斥的社会,熄灭了他们眼里的光。
被放弃的人,最后也决定放弃自己。
我想起幼时住在公园旁,公园里有个衣衫褴褛的精神病人。
在九十年代,这里对精神疾病没有准确的认知,也缺乏针对性的治疗方式。
他们被隔绝在社会之外。
我自己乘公交上小学,或步行去培训班,总会路过那座公园。
听大人们说有个高考失利的人疯了,在附近流浪,就住在公园里。
当时的人们认为精神病会传染,唯恐避之不及。
直到后来我遇见他,才有了直观的印象。
他缭乱肮脏的长发打着卷儿,掩盖不住疲惫慌张的面容。
我定定地看着他,并不害怕。
我知道病的是这个社会,是不宽容的我们。
为了不增添他的惊恐,我没有说话,只是把没有拆封的零食放在石凳上,静静地离开了。
他嘴里咕哝着什么,竟对我鞠了一躬。
到了高中时,还有班主任老师拿“七院”(当地精神病医院)来恐吓学生。
我不知道社会有没有变得更好,对生病的人更温柔。
本科期间,接连有明星因为抑郁症自杀去世。
社会终于开始重视起我们的内心世界。
一味发展经济时跟不上的灵魂,成为人口红利被吃掉。
在没有希望的土壤上疯狂内卷,还要责怪自己没用。
冲着短视频平台上看的学霸和校霸的片段去看的,以为是这两个主角的事情呢,结果正片跟我想的不一样,想走是落入俗套的老师挽救学生的剧情…
初高中生看,刚刚好。大学生看,就离谱。
虽然结尾有些仓促和不和逻辑 但整体很热血的一部作品 演员演技也都没太出戏
被结局那几分钟闯死,其他我都觉得还好,有点子现实魔幻的。但是李燃也太割裂了,添翼计划给他都白瞎了,玩了半天不去了人家,神经病,那么宝贵的名额你倒是给别人啊。去了以后出来玩互联网,和物理八竿子打不着,是不是有病啊,那你当初去航空航天的目的是什么?给人添堵吗???还有说到梦想当时真以为他要挣3或30个亿,再不就以后开个公司开30或300家分公司,最次最次也是渴望幸福美满家庭那个套路,说什么有爱人有宝贝一家三口幸幸福福,结果来了个三娃,精神病一样的剧情,你要你自己用皮燕子生吧…还好乘以三没和他结局在一起,太吓人了
C刊八十余篇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一个在青春期的时候对我很重要的人推荐的,说很共鸣。哈哈哈,好中二好简单的剧情。好怀念那种简单。
喜欢这样的现实中有带着理想和浪漫主义,依然会为那些热血的瞬间而落泪。张若昀的又一个高光角色,唯一的不足,就是结局换人看着实在是别扭,不知道是怎么想的。
史,勾史,让锵姐说出28生三胎的最后一集史中史
很成功也很有诚意的本土化改编。这是我认为最正确的翻拍模式,结合本国国情对设定做出本土化改编,但原剧的精神内核不变。雷鸣老师好几次的发言都很振聋发聩,学习的热情都被燃起来了hhh
看到大概十一集吧,不爱看了,感觉好颠一剧,剧情太扯。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本可以更好”,终究还是编剧团队拖了后腿,不改分了,多的星星✨都是雷鸣应得的。
癫剧
看到剧情将雷立州这个失败的父亲合理化了,立即降一颗星,简直是最烂俗的国产剧处理方法
雷鸣或许也有什么并不光明的过往,但他走出来了,他也想让这些学生们走出来
最新:编剧没参加过高考吗上热搜了。。。果然是丢了西瓜捡芝麻的一群人。懂不懂戴着镣铐跳舞的含金量啊。导演通过逆袭上青北这个噱头来吸引观众和关联社会事件。不会是因为实际剧情并非如此被拉低了吧?不会真的有人会信拉升四百分靠看电视剧就可以的吧?我印象中没有国产电视剧这么全面地思考和表达教育问题,往往都是寄托于家庭关系或者好老师,点到为止,但这部剧没有。描述家庭学校社会的状况,引发思考,集中地提出大量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尝试给出答案,这个答案没有实践过但也谈不上多么出格,关键是没有和稀泥,创作者给出了自己的态度,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上都被玩儿出了花,而且剪辑上也是花了很多心思的。这样一部剧没有任何理由不值九分。
我国仅存两所大学:清华北大
高开颠走,结局是什么鬼东西?
三星半这部爽剧有点压抑,情绪和冲突被放大化,甚至以舞台剧的形式展现。没必要太较真,一年逆袭TOP1那又怎样,本就“动漫”,本就魔幻主义,燃就完咯。九敏啊不要乱插感情线,互动做不到像《追光的日子》自然就别加了喂。我的建议是,雷鸣你就从了谭老师吧。我震惊桑夏这么情绪化呢,搞心理的?可笑,你是学生,抢了别人的父亲,搁这破防呢,还迟到。而且细究桑夏人设也很割裂吧,家境好,家庭和睦,况且和三大姑八大姨都很亲近,怎么会叛逆呢,主题还是原生家庭。两个非常不能接受的情节,一是江晴朗放弃高考,高三追什么梦啊,即使追梦也是建立在高考的基础上;二是李燃放弃青北,玩似的。张若昀的诠释没问题,但是我会更想看带颓感的窝囊废形象。桑夏人设难评,连带着我对黄尧都有点…且鼻音重。肖锐很不年级主任。李明德有点可惜。
结尾太颠了,不敢看妄我推荐了那么多人
前半段堪称惊艳,差生逆袭、女性困境、校园霸凌、父子关系、心理问题、理想与现实主义的矛盾等一个个真实而深刻的话题接连展现眼前,导演各种高超的拍摄技法——隐喻象征、对比渲染、铺垫反转、独白可视化和话剧舞台化,运用自如轮番登场,看的人直呼过瘾。但后期剧情发展走向着实令人迷惑,前期抛出的问题并未得到解决,反而一概模糊化处理,原来这些所谓的差生是“努力”半年就可超越别人十几年积淀的高智天才,原来困扰多年的心理顽疾朝夕言谈之间就可化解,原来忽视家庭冷暴力孩子多年的父亲死了之后就可以得到谅解,原来仗着自己的心理疾病就可以欺凌别人也不需要道歉,原来坚定理想主义的背后是家境优渥有退路支撑所给的底气,原来这群高三还忙着处理家庭关系、情感问题的差生真的可以轻松考上名校,原来这不过是一部虎头蛇尾、悬浮虚幻的癫剧!